一键复制全文
《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通用3篇》
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通用3篇正文

《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通用3篇》

时间: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通用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 篇1

摘要: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由微机原理、控制理论、通信原理、软硬件开发技术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交叉形成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自动化生产线是由自动化设备组合而成的能够自动完成产品制造的生产系统。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不仅能够提高产品制造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够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管理水平。因此,研究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对于提高产品的制造管理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制造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制造行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提高了产品制造的自动化水平,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制造效率,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管理水平。目前,为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世界各发达国家都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制造行业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研究。针对这样的生产需求和技术现状,本文将主要研究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

2、计算机控制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门由微机理论、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硬件开发技术、软件开发技术、通信原理、网络技术、系统工程等多个专业门类组合形成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一般以ISA/PCI总线工控机或IBM—PC微机作为控制核心,以各种输入输出装置、外部存储装置为外围电路,借助各种检测传感器和伺服电机等执行装置,最终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功能。控制单元和被控对象之间可以通过电缆等有线方式传输信号,也可以通过无线电、红外线等无线信号实现信息交互。软件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底层系统软件和上层用于完成各种具体功能的应用软件组成。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分为闭环控制系统和半闭环控制系统。闭环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连续不间断的采集被控对象的状态信号,并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最终输出控制信号达到全自动的控制目的;半闭环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完成所采集数据的初步分析之后向操作者提供控制信息,由操作者作出最终决策。

最初自动化的概念是使用机器来代替人的具体劳动自动地实现工业生产作业,目前自动化概念已更加广义化,不单单是使用机器机械的代替人简单的体力劳动,还承担代替人完成全部或一部分的脑力劳动,从而达到全自动的完成指定的生产作业任务。从制造的角度而言,自动化技术涵盖代替人完成机械劳动、代替人完成全部或部分的脑力劳动、自动管理并优化整个机械制造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自动化生产线是制造领域的概念,由传送系统和控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控制一系列机床或其他生产设备按照制定的工艺步骤完成产品的全自动或半自动生产。自动化生产线的传送系统分为上下料设备、传送设备、储料设备,根据具体的生产任务选用具体的设备类型,以机加工生产线为例,一般由工件自检装置、自动换刀装置、自动冷却装置等组成。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系统不仅负责控制组成生产线的各部分协调工作,而且负责生产线故障的监测和排除。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类型和发展趋势

根据控制需求的不同,计算机控制系统分为数据采集系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监督控制系统、分级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五种类型。数据采集系统是最初级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在该系统中主要承担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任务,包括各种生产变量的实时检测、处理、记录和分析,并向操作者反馈处理结果,不承担生产线的自动控制功能。直接数字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机直接控制被控对象,这种系统的特点是不直接处理模拟信号,而是将信号完成AD/DA转换后实现控制功能。监督控制系统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上集成了管理功能,是一种较高级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一种分布式的控制系统,克服了以往分级控制系统DCS由于通信标准不统一而不能实现网络互连的问题。

计算机控制技术首先起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福特公司未描述发动机工作的自动化需求,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依次出现了以单变量和多变量为控制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在以往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形成了高级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够完成生产过程的最优控制功能。现阶段,微机技术和电子技术仍然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计算机的控制性能每两年就能增加一个数量级。目前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低成本的工控机将成为工业领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DCS系统将向小型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现场总线仍将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将来一段时间内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之一。

4、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领域,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形成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是基于机械自动化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种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械制造系统,与一般的自动化生产线类似,也由上层控制单元、物料搬运单元、与生产相关的数控加工装置构成,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一种应用。柔性制造系统的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外部生产环境的变化实现有针对性的自动调整,此外,也能根据客户的独特需求灵活调整生产线各部分的组成,以达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制造服务的目的。柔性制造系统特别适合用于机械产品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柔性自动生产线是柔性制造系统的'一种具体形式,不仅包括普通的数控机床和comC加工中心,还包括专用机床和自动运输装置。

现场总线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承担数据通信功能,是当今自动化生产线广泛采用的一种通信形式。现场总线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的各测量仪器仪表中植入微型处理器,利用双绞线或无线电将所有设备连接形成网络系统,每个设备作为整个通信网络的一个节点,所有生产设备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现场总线在各设备之间的通信和信息实时显示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便于实现分散控制,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能将新加入到生产线中的设备通过预留的通信接口集成到整个通信网络之中。现场总线也有很强的互用性,来自不同制造商的性能相似的生产设备能够互相替换。此外,现场总线还具备很强的功能自治性,在现场总线的作用下,计算机能够实时预测和分析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并及时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决策。

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方面,计算机控制技术不仅具备一般自动化生产线的技术功能,还具备经营功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将信息管理技术融入到柔性制造系统之中,不仅包括传统的自动制造单元、数据通讯单元,还集成了信息管理单元、工程设计单元、质量保证单元和数据库单元。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一种高级的自动化生产线,把整个产品制造流程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把产品制造所涉及的生产者、制造技术、经营理念三个要素和信息流和物质流相统一,最终实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投入、提高制造效率的目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生产过程控制和生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生产制造的精密化、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和生产制造的自动化,有利于实现工厂和企业的全面自动化管理,是一种十分有发展潜力的自动化生产线。

5、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将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在自动化生产线中有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本文在介绍计算机控制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概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类型,并简要介绍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最后以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现场总线为例重点介绍了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具体应用,对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制造业中的进一步普及和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瑞,王旭松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路径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7(07):75-76.

[2]黄丽娜。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1):181.

[3]熊才高。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0):58-59.

[4]刘樱,戚晓强。研究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05):4-5.

[5]马勇。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03):72-73+78.

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现状与应用分析的优秀论文 篇2

摘 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与工业生产中,从而实现了企业管理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本文介绍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组成与特点,描述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方向,最后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设计

关键词:

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与工业生产中,从而实现了企业管理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本文介绍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组成与特点,描述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方向,最后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设计过程做了简要分析。

引言

当前,计算机控制技术获得了快速的开展,在国民经济开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普遍的运用,不论是微型的控制设备,还是大型的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研讨的进一步深化,计算机控制技术将会进一步开展,其作用也将愈加凸显。

1、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产生与开展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由数字计算机对动态系统停止控制的技术,它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开展而呈现的。在计算机的控制系统,数字计算机替代自动控制中的常规控制设备,对动态系统停止调理和控制,从而完成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革新。数字计算机功用强大,具有采集、传送、存贮、处置大量数据的才能,推进了自动控制的开展和革新,完成了以计算机为主要控制设备的新阶段。在计算机控制系统当中,其控制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置、实时控制三个局部。系统对被控参数停止实时检测,输入计算机系统当中,并对其停止处置,同时依照曾经设计的控制规律计算出控制量,并实时向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计算机控制技术请求控制完成实时性和实效性,关于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请求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并且信息处置这个过程是不时反复的,可以依照一定的指标完成工作。同时,关于被控参数和设备自身所呈现的异常状况停止监测,并可以做出疾速处置,促使系统更好的工作,满足实践工作的需求。

2、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类型

依据控制功用和控制目的不同,计算机控制技术能够分为以下几品种型。

(1)操作指导控制技术。该技术是指计算机的输出不直接控制被控对象,而是每隔一定时间,计算机停止一次数据采集,将系统的一些参数经过转化之后送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停止处置,然后报警、打印和显现。依据这些结果,操作人员去改动给定值或者直接操作执行机构。该技术简单,控制灵敏,并且平安性高,不过常常需求人工操作,速度遭到相应的限制。

(2)直接数字控制技术。是工业消费中运用得较为普遍的形式,经过检测元件,计算机对一个或者多个系统参数停止巡回检测,经过输入通道,将检测数据送入到计算机,计算机依据规则的控制规律停止运算,然后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执行机构,使系统的被控参数到达预定请求。在该控制技术当中,计算机参与闭环控制过程,具有强大的功用和良好的控制效果,可以取代模仿调理器,完成多回路的PID调理,并且操作简单,只需求经过改动程序就可以有效的完成复杂的控制,如前馈控制、非线性控制、自顺应控制、最优控制等。

(3)监视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依照描绘消费过程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最佳给定值,然后送入模仿调理器,最后由模仿调理器控制消费过程,使得消费处于最佳状态,到达最佳的消费效果。

(4)分级计算机控制技术。由若干的微处置器或者管理计算机分别承当局部任务,该技术将控制任务停止合成,采用多台计算机的方式,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不只可以完成控制,还可以完成管理,满足消费运转的实践需求。

3、计算机控制技术的特性

计算机控制技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在实践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普通控制技术相比而言,计算机控制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特性。计算机控制技术中既有模仿信号,也有数字信号,在实践工作中,只需求修正相应的程序,就可以完成改动控制规律的目的。同时,计算机控制技术具有丰厚的指令系统和很强的逻辑判别功用,采用的离散控制方式。在实践工作中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有利于完成控制与管理的一体化,显著进步工业企业的自动化水平,获得更好的消费效益。

4、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国民经济开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曾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不论是微型系统还是大型系统,都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控制技术,其作用和位置日益凸显。随同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开展和微型计算机的日益提高,各种微型控制器逐步呈现,不只性能优秀,而且价钱也低廉,适用范围也比拟普遍,同时也促进了计算机控制器本钱的降低,更好的推进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运用和开展。此外,经过各种软件编程,还可以完成复杂的、灵敏的控制算法,使得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农业消费、交通运输、国防建立等众多范畴得到了运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控制理论的开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更为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将会呈现,其控制效果必将更为牢靠,适用范围也必将更为宽广,将为国民经济开展做好发挥更大的作用。

5 完毕语

近些年来,随着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研讨的深化和对国外先进成果的吸收和引进,我国计算机控制技术也获得了较快的开展,在国民经济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力资源丰厚,科技队伍不时开展和壮大,随着工业的开展和进步,计算机控制技术也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市场,今后应该增强这方面的研讨,进步工艺程度,满足高精尖技术开展的需求,促进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国民经济开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开展作用。

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需求分析与开发论文

计算机应用软件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而研究开发的,由于在五十年代所开发出来的软件存在利用效率比较低,而且在程序的编排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另外计算机的使用范围和程度也都在提高,所以应用软件需要提升其本身的价值,从软件最初的设计,到成型后的调试以及投入使用都要按照严格的规范进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使用问题。

1 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需求和开发的重要性分析

计算机作为辅助性工具,在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应用性软件也是如此,比如最常见的办公软件给日常的办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各种文字的排版,影音的插入都可以在其中操作,还有具体的财务应用软件,节省了财务工作的大量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公交或是驾车的路线查询,照相效果的转变以及手游等应用软件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以说开发更多,更好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不仅是促进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推动力。

2 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需求分析

2.1 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需求分析流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通过需求能了解到所开发出来的软件是为了满足哪些人群、哪些工作的需要,也能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出如何对软件的系统进行编程的方案,以及确定该软件主要的功能是什么,因此需求分析是进行应用软件开发的第一步。

首先是根据市场的调研情况以及应用软件的开发市场报告来对现阶段人们的需求进行提出。目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有对办公软件的不同程度的需求,有对地图导航的软件以及其他不同类型的需求,也还有是对应用软件系统升级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应用软件的需求进行正确的定位,确定好所研制出来的软件是用于何目的,即做好定位分析。

其次是根据需求定位来对应用软件的适用性进行描述,比如有的人会认为应用软件的更新速度太快了,而且并不是最新的就是最好用软件,因此要对同一种应用软件的用户进行信息的鉴别和综合性分析。通过对原始的市场调研问题的研究、用户对问题答案的选择分析以及结合应用软件开发的以往经验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筛选出由于用户的个人偏见或是完全不合理要求的需求数据,提炼出真正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为开发软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另外还可以通过这些调研的数据,进一步挖掘出未显现出来潜在需求,从而有助于帮助完善软件的功能性和合理性。

最后是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再一次对应用软件开发需要的规格说明以及用户的使用方式等方面进行考证,其目的主要是保证所研发的软件是真正满足人们需求的,研发途径和所制定的方案也是可行的,因为应用软件具有复杂性,而且开发的成本也比较高的特点,因此在每一个软件方案定型之前都要认真的`分析,避免出现遗漏和模糊化的地方,影响软件的开发效果。

2.2 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需求分析方法。确定和了解用户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需求方式有很多,并且针对不同的情况和软件的使用范围来了解需求的方式也不少,但本文将主要介绍采用比较多的三种方式。

一是直接访问式,包含面对面的交谈,或是通过发放纸质的以及电子版的市场调查来获得数据。对于面对面的交谈,一般是知道具体的应用软件用户,对其领导或是采购人员来进行交流,这样就能比较全面了解到用户的具体要求以及以后软件开发的方向,比如办公室的财务软件的需求方向,就可以直接与用户进行沟通,并能了解其对目前所用到软件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或是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比较宝贵的信息。另外对于一般新的应用软件,软件开发商只能了解到用户在某一方面有所需求,研发出来的软件肯定是能满足部分用户的需要的,但是具体的情况就不是很清楚,这种情况就可以采用发放大量的市场调研报告,在剔除无效的信息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可以利用SPSS软件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到将要开发的应用软件中哪些功能最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这也被作为一种比较常见和有用的方式之一。

二是对具体的用户做出应用软件的方案后,与用户进行进一步的商讨确定用户的具体需求。比如在知道这款应用软件是为某公司开发研制的,那么就能了解到该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最基本的业务流程,根据这些实际的情况,结合该企业现有的硬件以及软件情况,制定出这款应用软件的具体方案,并做出简单的操作流程页面,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用户的眼球,而且也能通过向用户展示了解到该方案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在哪些地方还存在漏洞等,这样就能对用户的需求了解的比较准确,所研制开发出来的软件也与该用户的要求十分符合,效果也就最佳。而这种结果的得来是通过前期对该企业的调研分析法,到后期的方案制作法,最后到协商讨论法结合而来的。

三是用户的体验回馈方式,一款计算机的应用软件都是为满足一定用户而设计的,当开发商研发出一款应用软件后,让用户填写体验感受,并说出不足之处,只有填写试用报告后再能继续使用该软件,这种方式也能起到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以及知道这款软件所存在的问题和需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3 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

在通过对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后,下一步就是对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开发,其开发的技术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对软件开发的周期性技术研究,一般而言软件在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升级和更新,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在每个阶段都要做好开发的工作。为了保证每个阶段的质量,以及更新后的软件操作能跟上一阶段的操纵相衔接,所以说在软件投入使用之前,就要做好该软件的生命周期研究,并对每个周期采用应对的质量提升和效果保证的措施。另外在软件的投入使用过程中,肯定有些漏洞,所以在周期性使用中要有对软件问题的修复和改进技术。

二是软件开发的最初设计技术,这种技术是要开发人员能对软件最初的功能和信息做出全面的认定,对于一些可以预见性的问题,比如无法输入或是描述,或是对结果的输入有差异等,要有事先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技术,而且有依据原始的设计进行开发技术的能力,所以这种边开发边解决预见性问题的技术,也叫原型化开发技术。

三是自动生成的软件开发技术,这种技术比较先进,只需要在开发时说明该软件所要达到的目的,是用来干什么的,以及对操作说明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而不用输入怎么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过程,也就是说这种开发技术是能根据要求,自动设计和分析的技术。

4 结束语

本文从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重要性角度出发,分析了人们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需求,包含了需求分析的流程和方式,并对开发的技术进行了探讨,包含了基本的对软件开发的周期性技术研究、软件开发的最初设计技术以及自动生成的软件开发技术三种,通过研究分析,旨在促进计算机应用软件能更加满足人们需求和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目的。

工业控制的常规应用和计算机系统分析员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工控组态软件”项目的开发,着重讨论实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集成。近年来,国内外的组态软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组态软件以实时数据库作为核心技术,综合了工控、网络、图形处理与数据库访问接口等技术,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类软件产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因此,有多家信息技术公司都在开发工业组态软件。

我有幸参与了该项目,在该项目中担当了分析与设计的部分任务,该软件采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主要采用VC6.0进行开发。以下本文将从我所开发的组态软件的特征、软件的体系结构设计、实时数据库设计、可扩充性与可维护性设计以及项目实施管理等几方面加以论述。

【正文】

工业控制组态软件在工业界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此类软件允许用户在图形界面下对控制系统的各种采样点、过程输出点、设备、生产车间、控制回路、文件报警、生产报表、控制策略、网络设备和生产工艺画面进行定义与组态。使用该类软件时,用户甚至可以不写一行程序就能够构成自己的控制系统,有些功能强大的组态软件还可提供与网络、Internet、数据库访问接口等的连接功能,使现场控制系统能相对方便地和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加以集成,某信息技术公司决定开发新的具有一定通用性的工业组态软件,作为技术骨干,我在该项目中担当了分析与设计的部分任务,该软件采用了Windows 2000操作系统,主要采用VC6.0进行开发。

本文将从我们所开发的组态软件的基本特征、软件的体系结构设计、实时数据库设计、可扩充性与可维护性设计以及项目实施管理等几方面加以论述。

l. 我所从事开发的组态软件的基本特征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组态软件的特点和当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我认为我们着手开发的组态软件应当突出下述三个特征:

(1)“实时与可靠”是此类软件赖以生存的应用前提,但是目前还是有很多的组态软件做不到这一点。

(2)具备良好的网络连网能力与分布功能。

(3)有效地采用ODBC(开放的数据库连接),便于和其他信息系统集成。

这个项目在技术上,应着重于组态软件的体系结构设计与实时数据库的设计上需求分析则应着重分析国内外同类软件的功能,通过比较与鉴别,才能产生真正优秀的软件。

2. 组态软件的系统体系结构

本软件采用的是三层体系结构,设计结构时要具有开放性和良好的可扩充性。

(1)软件的底层是硬件访问控制层。这一层所采用的是前几年才推出来的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采用该技术的好处是OPC是微软参与制定的标准接口技术,有众多的硬件厂商支持,所采用的OLE技术使软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扩展能力。

(2)中间层是实时数据库。该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在设计上除了具有一般实时数据库具有的特性之外,应当为应用层提供了两类接口:一是应用编程接口API(比如以DLL的方式实现),二是ODBC接口,该接口使系统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便于系统集成。

(3)上层是应用程序层。在该层通过ODBC接口访问实时数据库,可以通过SQL语句查询数据库的数据。

3、本项目涉及到实时数据库设计

在设计时,我们着重考虑了以下的四个方面:

(1)实时数据库的基本功能:实时数据库完成实时数据库的采集、输出、报警文件等的管理,也进行历史数据的管理。

(2)实时性设计:由于本系统所采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2000.它的实时性较差,因此要求任务管理定时器必须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在系统设计时,我们采用了抢占式服务的高精度定时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3)任务调度:其目标主要是使系统在各时间段达到较理想的负荷任务的均衡性。

(4)ODBC接口设计:即开发相应的驱动程序,实现ODBC功能,使之完全遵守SQL约定,这样能允许应用程序的开发手段和开发工具多样化,允许可以采用VC、VB或Delphi等作为开发语言,也使数据库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但SQL语句不能实现数据发生时间方面的选择,影响了实时性,因此,系统自动给每个数据库加上时戳,SQL可以通过时戳进行时间控制来选择(读取)数据,从而满足了实时性方面的基本要求。

4. 本系统的可扩充性与可维护性设计

组态软件综合了多种技术,其体系结构与数据结构都较为复杂,再加上我们又希望能适应的实际应用场景有着复杂多变性,因此要求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与对维护性,以满足功能与性能上不断变化的要求。在系统的设计技术上,我们大量地采用组件技术,如OPC,COM/DCOM与3D图形控件等,组件技术的采用使系统具有了良好的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而且也使我们较方便地获得第三方支持,例如,请经验丰富的图形处理专家编写图形处理控件,就能加快软件开发的进度。

5. 本项目中软件项目实施和管理

组态软件的需求在当前工业控制领域中是较成熟的,基本能满足一般用户的功能上需求,通过比较多家组态软件,可以发现:在它们之间有80%的功能是相同的或雷同的,由于我们项目开发的起步较晚,在自控领域里,我们处于劣势,因此我们提出了“重技术分析,轻需求分析”的思路,即把重点放在组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的实现上。

在人员的配备上则根据组态软件的技术组成特点,组织一批在自控、网络、组件、实时系统设计和硬件上各有所长的VC高手组成一支精干高效的队伍。

在开发进度上则反复强调“质量第一,进度第二”的原则。

在我们的项目实施中,可靠性作为设计的首要原则,要求项目组成员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每天必须完成认真的工作日志,每周要写工作总结,完成一段程序代码之后,即应自己先进行从里到外的测试,只有从基础抓起,才能保证组态软件的质量。

通过本项目的开发成功,我深切地体会到要使组态软件在企业实时控制与信息系统集成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各点:先进的体系结构;支持ODBC的实时数据库;强大的网络功能;功能日益强大的脚本语言等。我期待着本人通过在这个领域中的辛勤耕耘,将会结出更多更丰硕的IT成果。

评注:

本文抓住了企业实时控制与信息系统集成中的一类关键软件——组态软件项目的开发,进行了较有条理的讨论,思路很清晰。

由于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的“通用性”,未能结合具体的应用背景论述;但本文的一个缺点是未能给出开发与应用的实际效果例子,也未能对开发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参考了广东王启飘等人的论文)

论文:计算机在银行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在商业银行审计程序、审计计划、内部拉制测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笔者结合现状分析探讨了计算机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商业银行审计;审计计划;内部控制;审计程序

一、计算机对审计的影响

审计师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执行财务会计报表审计,并不改变审计的总体目标和范围。但是,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财务资料的处理和存储,并可能影响被审计银行为达到适当的内部控制而采用的组织和程序。因此,审计师在对会计制度和有关的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所实施的程序。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就可能受到电子数据处理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计对象的载体产生的影响。在手工操作下,作为审计对象的载体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各种经营资料,都是可见性的文字、数字记录,并且要求严格按照统一的规程来填写和登记。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除了部分原始凭证和打印出来的账表外,大量会计数据都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被存录在计算机中的,若不经显示或输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既容易销毁也容易伪造,而且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审计中即使发现可疑之处,要想进一步追查也是有困难的,还必须补充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才能满足客观需要。

2、对审计内容的影响。手工处理下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是通过合理分工、明确责任、规定业务处理程序以及加强业务人员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来实现的。审计师只要对被审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全面了解和详细测试并做出评价,就能够据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制定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开展下一步工作。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数据处理集中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并改变了账务处,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商业银行审计,理程序,使原有的内部控制功能丧失,这样审计师就需要运用一套新的技术和衡量标准,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因此,会计信息处理和内部控制的变革使审计内容和侧重点发生较大变化,审计的重点多放在异常业务的处理及系统变化的测试上,而不在于对相同业务取大样本进行测试上。

3、对审计线索的影响。审计师必须跟踪审计线索来审核有关经济业务,以搜索审计证据。会计核算电算化使审计线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手工操作下,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记账凭证到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师进行审查时,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顺查、逆查或采用抽样的方法进行审查。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制作凭证、登账及报表编制,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按一定的程序指令完成,存有会计资料的大多是磁带和磁盘,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以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的,不为肉眼所见。手工系统下的传统审计线索在这里消失了。为了能有效地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会计数据,除了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外,还必须在会计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提出审计要求,以便这些系统在会计核算中能留下新的审计线索。上述对审计线索的影响。使得对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的测试以及对计算机的操作过程测试成为审计的重要内容。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计划的制定

(一)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

(二)充分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如果被审计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对会计报表整体有重要影响,审计师还应当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并考虑其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的影响。对计机信息系统环境的了解,除上述对系统本身的了解外,还应了解下述内容:

(1)被审计商业银行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利用及态度。如系统是由被审计商业银行购买并经确认证明或自行开发,被审计银行对系统的开发、使用、维护的态度等。

(2)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地企业间的比较。与同行业或单位所处当地环境中的系统使用相比。被审计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及信息技术状况的趋势。

(3)被审计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环境最近的变化及计划中的变动。如系统开发、改变技术平台、改变计算机信息系统领导者或经营方向等。

(4)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风险的性质和内部控制的特征。

(三)制定的审计计划内容对上述掌握的情况及所搜集的资料。审计师应认真分析研究,从而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制定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1)被审计商业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概况;

(2)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审计的目的、范围、重点和起讫时间;

(3)审计项目的安排、内容和各个项目的具体要求;

(4)审计工作的方式、组织分工、审计步骤、时间进度和日程安排;

(5)运用审计方法以及审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和问题。审计师在考虑全面计划时,还应考虑:在对内部控制的全面评价中,确定对电子数据处理控制的任何可信赖程序;制定关于何处、何时与怎样检查电子数据功能的计划,包括电子数据处理专家用的工程程序表;制定关于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审计程序计划等有关事项。

有关计算机控制技术论文 篇3

《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践教学 》

【摘 要】本文从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从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验的设计管理两个教学内容入手,提出以把教学、实验过程与日后工作和深入研究时采用的设计过程接轨为主要思路,辅以对学生科学的管理、因材施教,从而保证最多的学生从课程中受益。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教学研究;实验设计

0、引言

现行的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下:偏于实际,忽略理论,将对学生深造和后续职业发展不利;偏重理论教学,难以将理论与应用结合,学生出校门却无一技之长,无法立即服务于社会;教与学的脱节,难于调动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教学的组织和实验的管理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体系的安排,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点,共同进步。

1、课堂教学内容组织

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首先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机的组织。教学内容组织的原则是根据课程定位,兼顾基础性、实用性,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注重工程应用价值,舍去那些理论上先进而工程上极少应用的高级或复杂算法,舍去那些适用场合不多的硬件配置模式,整合其他的相关课程资源,依照学生的水平,重点突出,主要确保多数学生不掉队。选定的课程四大核心内容为:以数字控制理论为主体,从连续控制引入数字控制;控制算法及其编程方法;智能控制理论的应用;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设计。教学环节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问题:

1.1在讨论式教学中学会问问题

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会思考,带着问题来思考,是最重要的学习原则。在课堂上要尽量多提一些问题,注意将问题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有些自我解答,有些找学生解答,有些则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下次上课时,利用较短的时间进行总结和讨论。

1.2培养兴趣,找到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和乐趣,就能够忙而不累,乐而忘忧,就容易产生灵感,事半功倍。

1.3勤于动手,善于转化

要多给学生动手,以便能把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这一点会由于不同学生差别很大,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用实验室的时间不同。

1.4学会综合

要解决实际问题,靠哪一项单科知识都是不够的,靠的是综合后的知识。本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综合,包括多门已学课程的知识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硬件与软件的综合等等。所以要在课程学习中注重综合。

教学可以和纵向科研联合,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形成鲜明的专业教学特色,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也可以和横向项目相联合,建设校企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促成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互用,是促进科技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2、实验的设计和管理

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因为所开设的实验多数是验证型实验,所有的实验对象都已经封装好,学生只需要插线联接,很快就可以获得实验结果。学生尽管完成了实验,但无法真正将各门课程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与实际工作中的设计过程差别甚远。

为此,采用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实验针对课堂上所设立的控制系统进行,如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首先,利用两个学时在课堂上讲解整个系统的功能、组成和工作过程;在学生对整个计算机控制系统有了初步认识以后,在实验室演示已设计好的控制系统,向学生细致说明理论内容与实物的对应关系,如计算机、加热元件、接口电路、出发电路、检测元件和执行机构等,再结合实物和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及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带到实验室去验证。最后是同学们对自己所设计的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

通过系统级—元件级的循环过程,同学们不仅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的核心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亲身体验了实际产品设计的全过程,也充分认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感受到设计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继续学习的兴趣。除了基础实验,按照从浅入深设计了四个综合实验:

2.1数字控制算法模块化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采用C语言对各类数字控制算法(包括:PID算法及其变形、数字滤波算法、最少拍算法、达林算法、状态观测器算法等)按照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编程开发,以方便系统使用。

2.2温度闭环数字控制系统

用简易电加热温度控制箱与微机实验箱构成一个温度闭环控制系统,由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控制方案进行系统硬件的连接和配置,同时从控制算法模块中选择需要的算法,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以及外部扰动条件,观察系统的运行情况。

2.3步进电机数字闭环控制系统

用小型直流步进电机随动装置与微机实验箱构成一个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由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控制方案进行系统硬件的连接和配置,同时从控制算法模块中选择需要的算法组态控制系统,通过施加外部扰动,观察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做实时记录分析。

2.4带上位监控的数字闭环控制系统

在数字闭环控制系统实现的基础上,可考虑开发带上位监控功能的在线闭环系统。通过该监控软件平台,可实现对系统控制算法的组态、控制器参数的调整和定值的修改等,同时要开发一些运行监控画面,包括系统工艺图、运行参数实时趋势曲线、报警画面和参数一览画面等。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该平台系统灵活的调整控制算法和对系统运行监控。该课程的实验内容更加符合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工程控制技术要求,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地适应实际工作。

3、结语

最佳教学效果的取得,需要依据生源情况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之外,教学的管理也很关键,实验教学,作业情况,答辩和最终考核都需要认真执行才能达到效果,避免流于形式。不过带来的问题是:对教师投入的精力要求较多。另一方面,实验室还没有实现全开放,学生自由实验受到资源和时间的限制。因此,还有必要探究更加合理的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手段,以达到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倪小勇,薛晶滢,乔培。再谈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5)。

[2]叶依如,叶晰。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现状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9,(04)。

[3]胡双喜。反思高校多媒体教学[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