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初中作文 >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优秀12篇正文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时间: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的初中作文教学设计优秀12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作文课 篇1

母亲和我一样,是一名学生。只是母亲是博士研究生,我是小学生,我和母亲都得念书学习。在一同的念书旅途中,我深深了解,母亲就是我的一本书。

从我记事起,大家一吃过晚饭,母亲就坐在书桌前念书。我就坐在地板上画画,画累了就翻开《新华字典》练读拼音,无声无息中竟认识了好多字。小学一年级时我迷上了《昆虫世界》,上课也要偷偷窥上两眼,哪个知被“火眼金睛”的曹老师逮了个正着,她拿起我的书吃惊地问:“你认识书里的字?又没拼音。”我一定地址点头。她好像不信,翻开书找了一会儿,指着“螽斯”问:“这两个字如何读?”我回答:“‘zhōngsī’。”曹老师的眼神从愠怒秒变为惊喜。我了解了,念书的母亲潜移默化地教会了我识字念书。母亲就是启蒙我念书看世界的教科书。

母亲是一位严厉的大学老师。一次考试前,随母亲去检查学生晚自习。走廊里大家就听见嘈杂喧嚣的声音,推开门后,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母亲走上讲台说:“同学们!这个世界上一直都没有谎话,你们此时此刻欺骗老师,但成绩绝不会欺骗你们。你们背后付出的努力,成绩会为你们做证的!”同学们羞愧地低下了头。我也深受教育,母亲就是一本塑造我诚实努力的思想品德书。

母亲是一个坚强的人。一个寒夜里,我烧到近40℃,母亲用尽方法退烧仍无效,决定带我去医院。从四楼下到一楼,躺在温暖怀抱里的我听着她大口大口的喘气声,我的心好疼。母亲把我放在电动车上,用羽绒棉服把我裹得严严实实。哪个知“屋漏偏逢连夜

雨”,半路上汽车轮胎没气了。母亲抱起我,迎着寒风,步履艰难地走向医院。寒夜里母亲滚烫的汗水滴在了我脸上,流进了我心里。母亲就是一本用汗水写满爱和坚毅的亲情教科书。

母亲是给我常识、诚实和爱的万能教科书。当我疲倦了,淘气了,这本书就会自动翻开,教会我该怎么样去做。有了母亲这本书,离我达成梦想的日子还会远吗?

教学设计初中 篇2

1.写出一篇规范、完整的课时教学简案。

2.根据需要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

3.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4.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5.设计至少三个课堂提问。

6.对教案中的主要教学环节作出说明。

课题《设计文化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文化衫的概念及基本特征;掌握文化衫设计的特点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不同种类的文化衫以及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采用印、画、贴等方法,设计制作有创意的文化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设计意识,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文化衫的方法和流程。

【难点】采用印、画、贴等方法,在文化衫上设计制作。

三、教学方法

示范法、合作学习指导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和实践指导法。

四、教学准备

T恤衫、颜料、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身着一件有特色的文化衫,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老师身上的一幅有哪些特点?它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小结,引出课题并板书。

设计说明:吸引学生注意,更好地进入课堂。

(二)直观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教材,找出文化衫的概念。

2.教师就文化衫进行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什么样的文化衫?

学生积极发言:有关于动漫的文化衫;关于旅游胜地的文化衫以及名人形象的文化衫等。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以图案为主的文化衫知识诸多文化衫中的一种,那文化衫还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呢?教授播放课件,学生思考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除了纯图案形式的文化衫,还有更多的是图文结合的文化衫样式。

设计说明:引导探究,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三)具体分析

1.教师继续播放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文化衫图片,学生观察思考:文化衫的设计风格有什么特点?在色彩的运用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并由小组代表进行回答:文化衫的风格通常是简洁大方,主题鲜明;色彩的运用上也比较丰富,视觉效果强烈。

2.教师追问:这么漂亮并且夺目的文化衫一般会用什么样的材料工具来进行绘制?

教师向学生讲解用以绘制文化衫的特殊材料——丙烯的特性。

设计说明:具体分析,给学生一个制作的思路。

(四)示范讲解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色的圆领T恤,为学生示范讲解文化衫的具体绘制方法与步骤:

1.确定主题。

2.绘制草稿。

3.设色调整。

设计说明:给学生直观印象,更好地进行练习。

(五)实践展评

1.学生创作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组织学生前后两桌4个人为一小组设计创作一件富有创意的文化衫,设计之前各小组需讨论确定主题,做好分工。

学生开始动手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作品展评

教师组织学生将小组设计制作的文化衫穿在小组代表身上,以T台秀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各自设计的文化衫。

展示过程中以学生的自评以及小组之间的互相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可以从学生的创意角度、创作构思等方面进行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

设计说明:课堂练习,学生加入到评价环节,体现课标的理念。

(六)小结作业

师生一起完成本课重点内容的回顾,主要向学生强调设计制作文化衫的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设计制作的文化衫搜集起来,做一次“文化衫校园行”的展览会。

设计说明:结课留作业,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

(略)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多角度、发散式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多角度、发散式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好,前些天我在微信的朋友圈里看到一些图片,和大家分享一下。(出示三组具有丰富联想和想象的图片)

师:如果要回复来评论一下这些图片,你最想说什么?是的,美的构思、美的造型、美的工艺,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这些都来源于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节课让我们也来发挥联想和想象,试着去探索发现一个更加精彩的世界。

二、训练过程

师:你能不能从我们学过的文章或者你知道的文学作品中,举例说明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吗?(生回答)

师:事实上,联想和想象在文学作品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出现,下面我们就把它们融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来挖掘一下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活动一:对一种物的联想和想象

以粉笔为例,认真观察并思考、回答。

小结:我们可以从一个物的颜色、外形、功用、抽象意义等不同方面延伸出许多精彩的内容,从这里我看到了同学们极大的潜力,我们再接再厉!对一个简单的物就能如此,那几个看起来毫无关联的物呢?

活动二:多词连文训练

师:我们来看这组词语:父亲、儿子、鲜花、核桃。请大家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说一段话,用上这四个词语。两分钟的构思时间。

生:一对父子走在街上,看见了一个卖核桃的,儿子想吃,父亲就给他买了一些,儿子吃得津津有味,但父亲一个也不舍得吃。第二天,儿子偷偷地送给父亲一束鲜花,从此以后,儿子更加爱父亲了。

教师引导学生再上升一个高度。

生:一对父子去赶集,看到一个鲜花店和一个核桃店并列开着,买鲜花的人很多,几乎都是年轻人,核桃店的人寥寥无几,儿子说:“看呀!买鲜花的人真多呀!都是有品位的!”父亲叹了一口气,看了看核桃店的几个中年人,说:“等买鲜花的人成熟了,体会了生活就不会只去买花了,一个美丽的外表是不如一颗充实的心的。”

教师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再完美一些,主题再鲜明一些。

生:父亲和儿子同游公园。经过花丛时,儿子顺手摘下一朵鲜花,说道:“爸爸,我们青年人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们怎么能和我们相比呢?”

父亲听完,在经过小卖部时,买了一包核桃,取出一颗,托在掌心,说道:“孩子,你比喻得不错。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事实告诉人们:鲜花,喜欢让生命显露在炫目的花瓣上,而果实,却爱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儿子有些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来的果实呢?”父亲淡然一笑:“是啊,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够成为果实!”

小结:创新思维真的很重要。

活动三:续写训练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经过的人似乎没看见他似的走开了。有一天,一个诗人走近他,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那天,乞丐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发挥你的想象力,诗人给乞丐写了一句什么话?

(生答)

简析:“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她。”

由此可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也体现在对片段内容的续写上,独特的构思能使我们的文章先声夺人,熠熠生辉。

活动四:古诗词的联想和想象

师:其实,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可以通过对某些古诗句的解读来体现,比如,《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此其里。”这是诗人的想象,那么又有哪些诗句能引发你的联想和想象呢?

(生答)

小结:对诗句进行联想和想象,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锻炼我们对诗意的体悟能力。

活动五:小结、提升,强调多角度、发散式

科幻小说、商家店庆时门口摆放的漂亮的气球造型、故事新编、《格列佛游记》等,都是人们在运用创新思维,从多角度进行发散式的联想和想象,这样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还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灵动美丽。这也是联想和想象独特的魅力所在吧!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能运用创新思维,对写作对象从多角度进行发散式的联想和想象,让我们的思维之花更加光彩夺目。

三、布置作业

请从课后的作业中任选一题完成。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 篇4

【设计思路】

本设计旨在充分挖掘地区资源,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的意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在活动中作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实施过程】

一、引领关注,激发兴趣

1、看:看一段黄海今日风貌录像。

2、说:引导学生说几个与海有关的故事。

3、启:激发兴趣,宣布创设“海洋频道”栏目。

二、观摩录像,建立小组

1、指导学生观看江苏卫视的“地球探索”、中央电视台的“走进自然”等节目录像,班级建立四个栏目组。

2、教师参与各小组讨论栏目设置及成员分工。栏目主要有:海洋新闻、海洋奥秘、海洋生物、走进渔家等。成员分工主要有:采访组、资料组、播出组。

3、每周一为“海洋频道”播出时间,四个栏目组每月轮流播出一次。

三、实地考察,积累素材

1、采访组。

形式:拍摄黄海照片,采访渔业专家、老渔民等。

内容:通过采访录音、数据资料介绍海洋资源状况、海洋生物、渔业生产场景等。

2、资料组。

形式:搜集有关黄海资料。

内容:海洋生物、海洋资源分布等(图片、录像、表格等资料)。

3、播出组。

根据栏目设置,整理材料,组织排练,由导演安排播出方式,包括天气预报、插播公益广告等。

四、按时播出,组织评比

现摘录部分活动现场:

活动一:焦点访谈

主持人:当前,我镇海洋资源面临枯竭的严峻形势。请问专家,您认为,我镇渔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嘉宾(镇渔业办公室专家):我镇的渔业资源的确面临枯竭的严峻形势,这是长期滥捕捞造成的恶果,今后我镇将进一步采取措施,一方面保护现有的渔业资源,一方面引导渔民发展养殖业……

活动二:走进渔家

展示一组图片(包括渔民住宅、渔民文化娱乐、渔民生产等图片)。

配音:这是一组反映我镇渔民生活的照片。改革开放以来,我镇渔业蓬勃发展,渔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镇财政所不完全统计,2002年我镇居民人均收入已达1.3万元……

活动三:滩涂风光

播放黄海滩涂录像。

画外音:相传在远古时代,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海边游玩,不幸跌到海里淹死了。女娃死后变成了一只鸟儿,就是精卫鸟。精卫鸟因为东海会淹死人,就发誓要填平它。于是,不管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刮风下雨,精卫鸟每天都衔了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于是陆地向东迁移,这就形成了现在的广阔滩涂……

活动四:公益广告

画面:千舟竞发,出海捕捞鳗鱼苗。

画外音:为了我们的明天,请关爱我们的“母亲”——黄海。

为了将四个栏目组的新闻写作手段和节目制作播出水平评出高下,还须选出10名评委(学生评委6人,教师评委4人)。节目播出时,请评委们对学生的节目打分,并举行“海洋之星”杯评选,评出“最佳主持人”、“最佳编辑”、“最佳导演”、“最佳栏目”、“最佳创意”等奖项。

五、悉心指导,自由写作

在“海洋频道”播出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已写出了不少好的习作,包括调查报告、编辑手记、节目配音、公益广告等,可以说整个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作文的过程。

节目播出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写观后感,写节目评论,写导演日记,写滩涂风光等。

初中命题作文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

一、 命题作文的常规技巧

1、 准确审题

审题如同走路时确定方向。审题是写作命题作文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选材和构思的基础,

因为审题偏差或错误就会导致偏题甚至离题万里。这是命题作文的大忌。如果审题正确,只会是得分高低的问题,而审题偏差或错误,那就要“阿弥陀佛,菩萨保佑”了。要么阅卷老师没看出来,要么阅卷老师菩萨心肠。可我们不能把命运寄托于运气。只要总体上把握住时间,审题上多花点时间如同“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样。谁都不想全军覆没啊!

别怕,审题也是有技巧的。命题本身一般有词语、短语和短句三种。对于词语要理解到它的本义及延伸义、扩展义或象征义。如:“噪音”。既可指城市闹市的“市声”、工厂机器的轰鸣、凌晨居民区的KTV歌声等,也可以指“愤青”们对现政权的抨击和指责。前者是它的本义,后者是它的延伸义。对于短语或短句,要运用短语或句子成分分析法去理解。如:“留在我心底的风景”。这是一个定语加中心语的偏正短语,先看中心语“风景”,它既可指自然风景,也可以指人文景观乃至于一件事。再看修饰语“留在我心底的”,意味着这个“风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下我们就知道了,就是给人印象深刻的一种景或一件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在比如“那一天,我笑了”。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可知,主语是“我”,谓语是“笑了”,“那一天”是表时间的状语。我因何而笑?很显然,一句幽默、一个幽默故事、一句变调的歌声,一出搞笑的相声或小品等都能让我们发笑,可那又有什么好写的呢?所以这里关键是要理解“笑”的含义。这里的笑,可以是“开心一笑”,可以是会心一笑,还可以是一声冷笑等。人类的笑所包含的感情不下于几十种。可根据语境,这里的“笑”只限于几种理解。� 选材除了恰当外,还要典型、精

练。在一定的篇幅内,选材不能太多,只选一至三个(一般不超过三个)材料,有些甚至只能围绕一个材料展开。材料太多,除篇幅不允许外,也必定会影响材料的表现力。如:“你辛苦了”。

3、新巧构思

构思就像要做一栋房子,买好了材料,剩下的就要看各位设计师如何指导工匠们去施工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有次序。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要有主次。还有内容与内容的联系,段落与段落的衔接,都要考虑。这里最关键的是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衔接自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考虑如何不落窠臼,不入俗套。讲究新颖、巧妙。实际上,写作手法这时也该考虑了。对比、烘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前后照应、巧设悬念、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夹叙夹议等手法都要依据需要有意识地去运用。

如:“你辛苦了”

审题:对辛勤工作的人表达一种赞美或感激。

选材:如表达赞美之情,可选父母、农民、工人、教师、医生、清洁工、小商贩、边防军等,适合写作抒情散文。如表达感激,一般选择父母劳作的一至三个场景,适合写作记叙文或叙事散文。

构思:第一种选材,可罗列多个材料,以并列的方式组织材料(每个材料的结尾都用一句“你辛苦了”结尾,有详有略,造成一种段落的排比,增强文章的其实,首尾则不拘一格。第二种选材先用一个简短的劳作场景引出话题,稍加抒情或议论后在转入主要材料的描叙,最后表达出自己的赞美之情与感恩之心。

4、 语言要有特色

根据文体与选材组织有特色的语言来表达。语言的特色之美主要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达到。

第二课时

一、 作文的评价(以学生习作《爱在细微处》的点评为例)

习作评价:

先说不足。语言方面存在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式杂糅、指代不明及前后语意矛盾等问题;选材与题目要求有一定差距;情节尚待充实。另外,语言总体显得平铺直叙。

再说亮点。首先,作者有意或无意地进行了环境描写,并以此烘托人物心情;其次,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了对比,前后环境与人物心情的对比描述,给人一种构思的美感。文末语言也比较生动感人。

建议:

修改基础的语病;

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充实心理描写,充实文章内容;

更多地描写环境,增强表达效果;

展开细节描写,更好地对应文题。

可见,评一篇作文要多角度、多方面去评价,既要看到长处,也要看到不足,这样才能取长补短,得到进步。

二、作文的修改(仍以学生习作《爱在细微处》的修改为例)。

爱在细微处

当我们沐浴父母之爱时,我们一定不会忘记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与教导、宽容与呵护、体贴与牵挂。我们总记得很多的第一次、很多的大事。然而,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第一次,也没有那么多的大事。生活中,更多地还是不计其数的细小事件。这些细枝末叶,同样能让我们感动和铭记。

无忧无虑的童年随着初中生活的到来悄然逝去,生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多了烦恼与忧愁。

今天,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着灰蒙蒙的天空,心中生出无名的烦恼,感觉自己呼吸的全是城市的废气--一股接一股的汽车尾气钻入鼻孔,耳畔充斥着高分贝的嘈杂声,可笑的是转盘那儿还安装着一个噪音检测仪,简直就是聋子的耳朵。做完作业,我习惯性地打开电视,里面播放着各种电视剧和新闻,都是些无聊的人和无聊的事。

家里闷得慌,出去走走,如何?

于是我缠着舅舅陪我一起去市民广场。天空还是那么灰暗,像许久没有洗过的蚊帐。精心布置的花坛盆景在微风中摇曳,像招徕看客的街头艺人。广场上稀稀拉拉几个人,平日的热闹不知哪里去了。我突然感到全身有点发冷,尽管时令已是晚春。

我和舅舅就往地下商场去。这里人虽然也不多,可商品倒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我顿时被一间玩具店吸引住了,心中涌出一种既陌生又亲切的感觉。我站在一辆赛车前,眼睛和脚步再也离不开了。我多么想有一辆赛车啊,尽管为自己的想法有些脸红--我终究已经是十四五岁的九年级学生了啊。可妈妈也不该把我以前非常喜爱的一辆赛车送给她同时的儿子啊,他也小不了我几岁啊。至少,我珍藏着的那部赛车,镌刻着我童年多少美好的回忆啊。舅舅很快发现了我专注的目光,便快步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喜欢吗?”但我猜想这辆赛车一定不便宜,它是那么大,可又那么精致,材质也似乎是某种合金,那金属的光泽一直闪耀到我心里去了。可热衷于炒股的舅舅因为被“套牢”现在也捉襟见肘,他那点工资还要用来维持生计呢!我一言不发,矛盾写在了脸上。“贵点不怕,我很快就发工资了”,舅舅似乎猜出了我的心思,于是一边走向收银台一边对我说。“多少钱?”舅舅问。“二百二,这是给谁买啊?”收银员看出我们不像是父子俩(舅舅才二十多岁呢)于是在回答了价格外又顺便多问了一句。“是我外甥,能少点吗?”舅舅一边搜钱一边问,好像显得没有底气一样。我马上接着说:“舅舅,我不要了”。售货员一听,可能是怕生意跑了,于是马上说:“二百好了,两张老人头”。我其实是特别想要,只是看到太贵了,所以说了句言不由衷的话。“没事,我们买了。”舅舅说。舅舅把钱包里的钱全部拿出来,一张一百的,其余好像都是十块的。“一、二、三、四……”我听见舅舅在那一边数一边小声地念道,然后我看到舅舅把剩下的一张五元和几张一元的纸币放回钱包。舅舅是一个很讲究的人,连钱都是都是按照面值整理好后放在钱包了,不像妈妈一样,身上到处都装着钱。我估计舅舅身上就剩下不到十块钱了,难怪舅舅刚才听到价格时,显得很没底气一样。舅舅一定是想给我买又怕钱不够而使我失望。我一下子感到眼睛发热,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舅舅完全可以以我已经不是小孩子或钱不够下次再买来推脱啊!

回去的时候,我一手拿着赛车,一手亲昵地挽着舅舅的胳膊愉快地走着。这时,阴沉了大半天的天空忽然亮了许多,西边天空甚至还能看到一些云彩,一如我变得高兴的心。我突然觉得,我手中拿的并非一辆赛车,而是一颗沉甸甸、热腾腾的心,一颗舅舅对外甥真诚而质朴的爱心。

初中写作教学设计 篇6

本课为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的第11课,主要介绍了windows自带的记事本和写字板以及在写字板中的简单文字排版。我觉得课本内容跟课题名称并不算十分的吻合,且写字板学生基本不曾使用,另一方面,学生对字处理工具word本身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对教材内容大胆处理,用word作为计算机写作的基本工具,将用计算机来写作的优点尽量展现出来,让学生学会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认识到为什么要用计算机来写作,习惯用计算机来写作,达到教学内容与课题名称的高度吻合。

本课对象本为七年级(初一)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对word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和应用。但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市、县,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各不相同,所以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学习任务中增设拓展任务。对于这样操作为主的教学内容,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来学习,让他们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而不教会他们怎样来操作,所以在操作环节以先练后讲为基本思路,练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自己寻求解决办法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中常见的写作工具;

(2)输入法与键盘基本常识;

(3)word中文字、段落和页面的基本操作,满足一般情况下的写作需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完成任务,体验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实践探索都是快速熟悉一门工具软件最直接的办法;

(2)通过一系列小任务来体验我们为何用计算机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有助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遇到困难时,学会主动寻求帮助,也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人,形成团结、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

教学重点:word中相关输入和修改、段落的编排

教学难点:word中相关输入和修改、段落的编排

请假条、日记和入团申请书手写版与计算机电子版的对比引入,让学生初步感受用计算机写作的优越,引出“用计算机写作”这个课题。用计算机写作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首先是工具的选择,提出用word来写作,然后是输入法的选择和文字的输入,最后提出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及是文字和段落的编排。在文字和段落的编排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来发现当前文档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关任务,提出的任务都是用计算机来写作所必须的基本操作,并且能够充分体现用计算机来写作的优越性。这部分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给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网络学习,自行实践探索等学习应用型工具的。有效方法,这样帮助他们快速达成任务。在学生先行探索实践后再进行讲解,以学生示范和教师点评讲解相� 最后是作品展示和提交作业,并做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才是本课的最关键点,需要梳理出用计算机来写作的优点。

教学环境:接入因特网的多媒体电子教室;

资源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入团申请书原稿及任务。

1.两相对比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展示传统手写请假条、日记和入团申请书和电脑版的图片,观察他们的不同点。

并在对比后,向学生提问:如果是你来做这些事情,你选择用什么方式呢?若学生有不同选择,适时提问。

学生活动:

观看展示,并感受它们的不同点,能够初步感受用计算机来写作的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选择并说明选择的原因。

设计意图:

对比引入,让学生初步感受用计算机写作与传统手写方式的不同,并作出选择意向。

2.写作准备工具选择

教师活动:

展示课本和大家习惯的写作工具记事本、写字板和word,让学生知道它们的名字,并做出选择。

学生活动:

说出三钟工具的名字,并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工具,基本上所有学生选择用word,选择wprd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功能最强大。

设计意图:

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学生会选择他们平常用的最多的word,以此引出后面的学习都在word中开展。

3.写作准备键盘和输入法常识

教师活动:

提出四条有关输入和输入法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完成天空,了解常识。

四个问题如下:

①中英文之间快速切换的快捷键是();

②多种输入法之间依次切换的快捷键是();

③输入时不管怎么切换打出来的全是大写字母,可能是按下了()键的缘故;

④输入汉字时若第一页没有你需要的汉字,可以通过按()键往后翻页。

学生活动:

查看问题,思考讨论并回答。

设计意图:

在用计算机来编辑各种文档的时候,学生普遍会遇到上述的部分问题,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对他们用计算机来写作会有帮助。

4.开始写作有问题的入团申请书

教师活动:

展示一份有很多问题、错误的入团申请书,让学生找找文档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预设了很多问题,以对应后面的打造计划。)

学生活动:

观看教师展示的入团申请书,思考讨论一起挑毛病。

设计意图:

相对于教师直接给出文档中的问题,让学生先自己发现问题,让他们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更有利于他们持久的学习。

5.开始写作探究练习修改完善入团申请书

教师活动:

打造更完美的入团申请书:结合学生自己前面发现的问题,教师提出7大打造任务作为基本任务,要求学生按照7大任务一一完成。(7大任务的选择来源于入团申请书的打造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出用计算机来写作的优越性。)

由于是未讲先练,以练带学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学习方法:学生互助学习、网络搜索、实验探索都是快速学习操作的好办法。

7大问题如下:

①将标题“入团申请书”居中、文字颜色红色、字体设置为黑体,字号设置成“二号”,正文字号设置成四号;

②敬爱的团组织后面应该有“冒号”,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面应该有“感叹号”,阅读了马永春老师编写的共青团基础知识读本,这本书的名字前后应加上书名号,请补充上去;

③因为打字时的失误,将申请书中所有的“主义”误打成“主意”了,请将它们全部修改过来;

④将正文首行缩进两字符,行间距设置为1.5倍行距;

⑤将最后面的申请人姓名改成你自己的名字,年月日修改为今天的日期;

⑥给文章加上页码,页码位于底端居中;

⑦以“xxx的入团申请书”为名保存文档于d盘,xxx即为你自己的名字。

学生活动:

接收教师提供的入团申请书;

按照打造任务操作练习;

操作中可与其他同学交流或网络查找。

设计意图:

用计算机写作的重点是打字和打字后的编排,因此要求学生完成7个打造任务,修改入团申请书中的错误并让其更加规范。

6.示范学习解疑释难

教师活动:

邀请学生上台为其他学生示范操作办法,学生和教师适时点评;

教师针对问题补充讲解并答疑。

学生活动:

学生上台示范操作;

倾听教师讲解答疑。

设计意图:

学生示范和教师的讲解相结合,解决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觉得他们是学习的主人。

7.继续任务提高创新

教师活动:

让学生继续完成刚才未完成的任务;

全部完成任务的学生继续拓展任务:个性定制(打造更具特色的入团申请书)。

学生活动:

继续练习完成任务;

发挥创意,制作更具特色的入团申请书。

设计意图:

讲解后继续完成任务,并一定程度上体现分层,给学生提供发挥和思考的空间。

8.展示作品提交作业

教师活动:

展示个别学生“个性定制”后的入团申请书。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展示,并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

激发创作热情,互相学习。

9.课堂小结升华提炼

教师活动:

以问题式的形式展示课堂小结知识性要点;

将知识性要点提炼出来,形成总结性文字,归纳出用计算机来写作的优点。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知识性小结;

倾听教师的提炼性小结。

设计意图:

将小结分成两个层次,并具备一定的交互性。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教案 篇7

教育目标:

1、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和重视;

2、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3、使学生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及内涵;

4、帮助学生初步分析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学会求助和自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兴趣。

2、教学难点: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困扰与心理健康保健的关系;树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意识。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2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

3、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激发兴趣:讨论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对吸烟的原因作出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讨,用一种健康合理的方式来代替吸烟。

(2)讲述心理艺术片《爱德华大夫》的故事,说明“人的心理问题与童年经历有关”。

(3)引入:我们身边的“心灵故事”。得出本课的主题“心理健康促成长”。提问:�

(5)针对教材“思考苑”中心理辅导的三个层次,让同学讨论这三个层次的心理辅导都分别适合哪些人群。

(6)布置教材中的“自我剖析”作为课后作业。

初中语文教案 篇8

一、课型设计:

意在创新一种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

二、预习要求

1、理解注释,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课文内容。

2、就课文内容,每人用“……写出了……”“……表现了……”这样的句式准备说一句话。

三、教学内容

1、落实字词。

2、朗读课文。

3、品读文章。

四、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

五、教学环节

(一)教学铺垫。

1、导入。

2、抢答:检查预习。

(二)一读:读准字词,读懂词义,翻译文章。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2、请同学们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缀、窘、苫蔽、弛、眈、瞑、隧、黠。

3、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4、学生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5、教师强调以下字词。

①指出用法:止犬()洞()隧()

②理解字意:去()股()盖()耳()

③理解词意:少时()顷刻()变诈()几何()

④辨析字意:目似瞑,意暇甚。恐前后受其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三)二读:读顺句子,理清思路,把握情节。

1、请同学们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教给朗读的方法――“分层背读法”。

3、学生进行读法实践,理解故事的情节与朗读停顿的关系。演读全篇课文。

(四)三读:读美文句,品读课文。

1、教师再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要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的情景。

2、学生再进行读法实践。朗读课文,表现课文情景。

①读出轻重。

②读出快慢。

③读出抑扬。也就是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3、请同学们以“……写出了……”或“……表现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4、请同学们自找内容,展开想象,就课文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添枝加叶”的描叙。教师作适当点拨。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千万不要逐字逐句翻译课文,要尽量用自己的话来说。

小学作文课教案的内容 篇9

小学作文课教案的内容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书大夫”》(扩写),领会扩写文章的意义、要求、方法、步骤,小学作文课教案。

2、读懂提供的扩写材料《风雨中》,领会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明确应当着力扩写的部分。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学习愿望。同学们觉得写作文难在哪里?(写不长,达不到老师规定的字数等)

2、这堂课我们先来共同探讨如何把文章写具体。先听教师读一段文字:

小明十分调皮。有一天中午自习的时候,教师布置大家看《新人文读本》,并安排了班级干部值日。可是,教师前脚刚走,小明就在同座的男同学头上扎了一根小辫子。前天上课的`时候,他居然和同学打赌吃巧克力豆。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他就乘机往嘴里丢一颗,结果一课吃了十颗巧克力豆。昨天课间休息的时候,他把吹满气的气球悄悄地放在同座的凳子上。同座一屁股坐下来,只听“啪”的一声响,同座吓得跳起来,他却拍着手笑。

这段文字为什么这样生动呢?是因为用事实说话。(板书:用事实说话)

3、教师进一步引导:前几年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小芳》,是这样唱的:“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好看。”到底美在哪里呢?这就要有具体的形象。所以歌中唱道:“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通过大眼睛和粗长的辫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让学生比较:

A、冯巩对观众很热情。

B、冯巩对观众很热情,他一走上舞台,就快步走向观众,一边挥手一边笑容满面地在大声喊着:“朋友们,想死你们了!”

比较后小结:前一句很空洞,后一句通过他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描绘出他的形象,就能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作文指导《小学作文课教案》。

因此,要把文章写具体,还要用形象表达。(板书:用形象表达)

4、指导学生练习用事实说话,用形象表达。

①把“这本书破得很厉害”这句话写具体。教师拿出一本破书,边让学生看,边指导学生用事实说话。(如讲清楚封面、书页等破损的事实。)

②大成精心修补这本书。(引导学生想象大成都做了些什么。)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教案 篇10

教育目标:

1、使学生学会勇敢面对校园的暴力事件,学会分析原因,避免成为暴力的实施者与受害者,懂得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与同学或同伴友好相处,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感、信任感和面对暴力的勇气,提高健康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避免成为暴力实施者和受害者的方法:掌握解决人际冲突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避免成为暴力受害者;如何让学生运用人际冲突的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体验学习法

教学设计:

1、教学时间:1课时。

2、教学准备:课前播放歌曲《水手》。

3、教学过程:

(1)以学生网吧纠纷引起的打架事件作为导入,引出课题:校园暴力。

(2)讨论,总结。校园暴力包括哪些?产生的原因?这些冲突产生了哪些影响?

(3)分析暴力产生的原因:

①学生过分强调自尊;

②要显示、突出自己的能力;

③缺乏自控,激情暴力。

(4)如何“预防自己对他人的暴力行为”?如何“解决自己被人欺负和勒索的问题”?

(5)讨论解决冲突的方法,建议:调整情绪,冷静分析;主动赔礼,退步忍让;沟通协调,达到双赢;寻求帮助,避免冲突。

(6)插入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珍惜生命,远离暴力。

(7)总结该课,分析暴力原因和现象,防止成为暴力的实施者和受害者的方法,要懂法、珍爱生命。

初中书法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路的连接的基础上来认识电流的概念,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对电流表的使用教材以电流表说明书的形式出现,学生可对照电流表的实物结合说明书来了解电流表的使用,有利于学生的自学,使学生养成在测量仪器使用前阅读说明书的好习惯。

通过教材中的“动手做”,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电流表的使用,为后面的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做准备。教材突出了过程与方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持经历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过程,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电路的基础上来学习电流,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们可能就听说过电流,但那种认识是肤浅的,是模糊的,在头脑中没有构成知识体系,现在来真正的学习这些内容,他们会怀有极大的兴趣。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满足他们好动手操作的愿望。在学习中使用电学中的重要的测量仪器——电流表学习也会有新鲜感,可让学生通过阅读说明书来进行自学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单位,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通过探究,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3、通过关于“电路短路造成的危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难点

电流表的使用。

重、难点突破

让学生经历“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过程,通过探究进行理解来突破重点,

通过阅读说明书,讨论交流和实际操作等形式来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流表仿真课件、电流表、干电池若干、小灯泡、导线若干。

学生准备

电流表、小灯泡、干电池若干、导线若干。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片、实验,引入新课

1、播放一组图片:手电筒的光亮和汽车前灯的光亮对比

2、演示实验:用一节和三节干电池分别供电的一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对比。

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灯发光的亮暗不同,电路中有了电流,流过它们的电流变化了。

说明:图片及演示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样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的教学理念。

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电流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关于电流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怎样来描述电流?电流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能测量电流的大小?……

教师介绍: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多少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指出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电流的大小一般不同。打出幻灯片:常见的电流,使学生对电流的大小有个初步的印象。

(二)电流的测量

1、观察认识电流表

教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需用电流表测量,大家桌上摆的仪表就是电流表,请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电流表,看看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①表上有一个标记符号A;②标有“—”、“0、6”和“3”三个接线柱,“0、6”和“3”是“+”接线柱;标有“+”号、“0、6”和“3”三个接线柱,“0、6”和“3”是“—”接线柱。因为电流有方向,“+”和“—”接线柱告诉我们:电流应该从哪个接线柱流进电流表或流出电流表。③电流表表盘上有两种刻度。表明有0~0、6A和0~3A两个量程,分度值分别为0、02A和0、1A。

教师补充电流表的符号。

说明:认识电流表是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前提。从观察开始来让学生接触一个新的仪表,比直接讲解怎样把电流表连入电路要来得缓和,学生在心理上不会感到突然,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认识上有充分的准备,又可以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2、电流表的使用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电流表的说明书,来了解一下如何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电流表说明书,结合实物来了解如何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学生叙述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①实验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偏差,需调零。

②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③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来。

④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可以用试触法确定量程的选择。注意: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教师演示试触现象,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摆动情况。

说明: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试触,清楚违反以上规则造成的危害,对此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进行读数练习(用电流表仿真课件演示),教师演示,学生读数并说明是如何读数的。

(三)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动手做”活动: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值。

教师强调:

(1)要遵守科学规则,即电流表连接电路时要遵循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2)连接电路时,开关是断开的,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

学生先画出电路图,再根据电路图把电流表连入电路,测量电流。

交流、评价

1、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和体会。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初中政治思想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习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上来看,虽然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利用这些“难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其自发学习、自主探究、自行获解,实验中发挥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信心,与此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获取知识。

四、设计思路: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过程与方法: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都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与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组间合作与汇报交流来实现。

3、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评价、评估,完成本节内容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得出每一个问题的初步结论,并总结出每个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学习:学生组内合作与集体合作是这一节课呈现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智慧,积思广仪、众志成城。合作学习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进行影响与渗透。

4、学法指导

在进行课程探究前,针对学习未知的方法、没有

接触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给予适量的方法提示;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鼓励实验方法的多样化,对于明显的思路和操作错误及时指导;在课题探究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对实验中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五、实验前的准备

教师根据实验可能用的器材进行相应的实验器材准备,并与实验管理员协调好,上课时一同协助提供学生所需器材。对实验室中没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准备,如大塑料可乐瓶、铅球、保鲜膜、油漆、木锯、废旧的课桌、台秤等。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所以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课连着下午第四节的活动课进行两节课较好。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这段时间学习了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质量、体积,请问哪位同学能

告诉大家三者的关系呢?

生:三者的关系可用一表达式来说明:ρ=m/v

对于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不受m和V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表述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他们所述之处的不足,物质的密度受到状态的影响。)

师:我们还学习了测量质量和体积的仪器:天平和量筒。请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器材使用

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几位同学补充,使表达更完整。)

师:课下我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助我来解决,每个实验小组都选择了一个探究课题,采用

各种方法进行了探究,然后向同学们进行陈述报告。

(二)课题选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师依据学情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划分,每组大约十二三个人,全班共划分为四个小组,然

后采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探究课题的选择。然后小组内进行课题的研讨并制定实验方案,老师巡回观察,并

适当的进行指导。

探究课题:

1、铅球是铅做的吗?

2、测砖的密度

3、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4、测量方糖的密度

(三)实验探究和汇报

各组制定完毕探究方案之后,根据方案进行相应的器材选择,完毕之后,按顺序各小组进行

实验方案的汇报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第一组:铅球是铅做的吗?

学生甲:我们从器材桌上选择了一个铅球,上面标的是6斤的铅球,为了得到精确的数据,

我们在课下用台秤测量了一下,其质量为2.9kg。

学生乙:(板书)m=2.9kg。

学生甲:在测量铅球的体积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量筒,于是我们使用了水

槽,把铅球放入水槽中,用烧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没过铅球,用粘贴纸在此处作一标记。

学生乙:在学生甲的描述下进行操作。

学生甲:将铅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达到标记,记下注入的水的体积,即铅球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V水=V铅球=0.38L

学生甲:根据可计算出铅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铅=11.3g/cm3。

学生乙:(板书)ρ球<ρ铅

学生甲: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而不是铅做的!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丙: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测量铅球的体积,利用墙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测出铅球的直径d,根据球体的积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丁:为测量球的体积,我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自制量筒,利用直径足够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顶端较细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贴一张纸条,用标准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内,在纸条上画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标记500cm3,将二者之间进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测出铅球的体积。

师:大家太棒了!每个同学的想法都非常有创意,让老师受益匪浅,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组同学再为大家作一次汇报?

第二组:测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探究的课题是:测砖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测量砖的质量m。

学生乙:(板书)m=60.5g。

学生甲:用量筒测量砖的体积时,我们发现砖放入水中时,砖具有吸水性,这样测出来的砖

的体积偏大。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

V水,让砖头吸饱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由此计算砖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演算)V水=20cm3 V=60cm3

V砖=V-V水=60cm3-20cm3=40cm3

学生甲:也许我们的办法不是最好的,让大家提出更巧妙的办法。

(学生进行一番激烈的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对改进的方法进行表述)

学生丙:砖吸水后会膨胀,同样体积会变大,为了克服砖的吸水性,我们采取在砖的表面涂

层油漆或包一层保鲜膜的方法。

学生丁: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不测量整块砖的密度呢?这样,我们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砖的

长、宽、高。计算出整块砖的体积。

第三组:测量方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测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出几块方糖的质量m,然后除

以方糖的个数n,求出一块方糖的质量。

(板书)

学生甲:在测量体积时,我们想到一些方法来克服糖溶于水的问题,如包上保鲜膜等。后来我想起妈妈在沏糖水时,糖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我们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来测方糖的体积,实验中由于一块方糖体积较小,测量时误差较大,所以我们测量出几块方糖体积,再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体积。

学生乙:(进行操作,板书)V糖水=20mlV=25ml

学生丙: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测方糖的体积,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们用油来测体积,就避免了糖溶于水这一问题。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测方糖的体积,更让我们有新的思路。

第四组: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课桌的体积有多大。我们利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点,采用测样本的方法,取和课桌一样的木料来测密度。我们先用台秤测一张课桌的质量m1,用天平测小木块的质量m2

学生乙:(板书)m1=15kgm2=28g

学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将木块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读出体积V2,计算木料的体积V样本。

学生乙:(操作并计算)V1=40cm3V2=80cm3

V样本=V2-V1=40cm3

学生丙:在测木块体积时,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个更便于操作的方法:

1.用细线将一石块系在木块下。2.将量筒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3.将石块先浸没在水中,读量筒中的

示数V2。4.将石块和木块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的示数V3。5.木块的体积V=V3-V2。

(四)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今天我很受感动,从同学们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不断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的态度,同时,大家也教会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当然大家在实验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够规范,例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