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正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

时间: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 夏商政治形式

1、商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实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高一历史知识点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帝国的建立,即“六王毕,四海一”

1、秦的统一:过程(略);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秦王朝。

2、军事上的巩固:

(1)史实:筑长城、开“直道”,北击匈奴;开灵渠,平定岭南;开“五尺道”,开辟西南。

(2)意义:加强了北方的边防;首次把岭南、西南归入中央王朝的政治版图内。

3、评价(意义):秦朝的军事、政治措施,不仅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政治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二、如何巩固其帝国统治?

1、地方制度:实行“废分封,行郡县”,即“海内为郡县”

(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大规模推行:秦统一之后。

(2)内容:郡、县、乡、里;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

(3)性质:是中国古代自秦王朝以来长期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4)特点(与分封制相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5)巩固:西汉继续实行郡县制,并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

(6)评价:实现了这样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的控制和管辖;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制度,即皇帝、百官公卿。

(1)皇帝制度的创立:至高无上。

(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三公”的职责。丞相:统领百官,协助皇帝处理朝政。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军事。九卿:略。

特点: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3)朝议制度:

概念:丞相、御史大夫、诸卿讨论国家军政要务的方式。

评价: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但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

(4)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增加了“刺史”和司隶校尉。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于巩固政权,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评价:

1、秦汉建立的“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的定了基本格局。

2、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四、知识拓展:

1、秦朝虽有太尉一职,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设立官员,而是由秦始皇自己亲自担任。三公真正的确立是在西汉

2、秦汉时期:郡守和县令每年定期是向丞相述职,而不是向皇帝述职。

3、君主专制的两大基本矛盾: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两大矛盾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的权力越来越集中,地方的权力不断被削弱。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本质特征: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

5、君主专制的弊端:独断性和随意性,不可避免决策中的重大失误,且容易导致暴政。因此皇帝的品行在其执政过程中至关重要。

6、三公九卿的评价:三公九卿组成的朝廷是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绝对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三公的出现是对世卿世禄制的彻底否定。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

一、 中央官制

1、皇帝制度(法令初一):

(1)基本内涵(基本特征):独尊、至上、世袭。根本特征:至高无上。本质:君主专制。皇权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因此皇帝个人的品行和执政能力决定了王朝的稳定和兴衰。

2、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1)丞相的职责:

(2)根源:制度本身。

(3)历代皇帝调整相权的原因: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也是弥补这是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4)汉代:中外朝的形成:

原因:卿相的无能;为了抑制丞相的权利。

结果:中朝成为了决策机构,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丞相权利受到削弱。

中外朝的出现:是君主专制本质的反映。

(5)唐代:三省六部制

出现于隋,完善于唐。

评价: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相互制衡,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特点);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是唐代社会繁盛的政治保障。

(6)宋代:

措施:设副相、枢密使、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确保君权的独断地位。

评价:相权进一步削弱,皇权加强;也给宋朝带来了冗官、冗费问题,是宋朝中期社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监察制度:

1、历代王朝的监察制度:

(1)秦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使。

(2)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

(3)唐朝:御史台;(4)宋朝:提点刑狱司。(5)元朝:御史台。

2、评价:

(1)积极: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局限:实际效能是有限的,无法从根本上监督和扼制官员的腐败行为。监察官员并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知识拓展:刺史制度的特点:以轻制重(以小制大)。

三、选官制度:

1、世官制(世卿世禄制):

(1)开始于先秦,衰落于春秋战国。

(2)选官依据:血缘和出身。

(3)世袭。

2、察举制:

(1)开始于秦朝;完善于西汉;衰落于东汉。

(2)选官依据:品行和才能。(品行中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3)方式:自下而上推荐人才的为官的制度。

(4)途径:征召、举荐等。

(5)特点:封闭性,民意无从体现。

3、九品中正制:

(1)开始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衰落于隋唐。

(2)选官依据:血缘和门第。

(3)特点:世袭,等级森严。

4、科举制:

(1)开始于隋,完善于唐宋,衰落于明清。

(2)依据:文学才能。

(3)评价:

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局面;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行政效率;形成了重学风气;体现了公平公正。

弊端:考试的内容和范围不出儒学经义,尤其是到了明清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

四、地方行政制度

1、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1)秦汉:郡、县;西汉中期后是州、郡、县。

(2)唐代:道、州、县。

(3)宋代:路、州、县。

(5)元代:

实行行省制(10个),形成:省、路、府、州、县。

两个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即中书省;宣政院(藏、青、川)。

评价: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6)明代:承宣布使司、府、县。

(7)清代:省、道、府、县。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趋势:

五、拓展与补充

1、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各自职责: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上书省(执行)。

2、宋代“二府”:即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

提高历史成绩有什么窍门

一,阅读,大量的阅读对于可以提高历史成绩有非常大的帮助。诗词歌赋,历史小说,历史课本,都可以。

二,复习,其实所谓的复习就是把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在顾一遍。正所谓温固而知新。历史这玩意是相通甚至是重复的。

三,试题,做大量的试卷题,反复的去做,去对案,目的是学习它的表达方式,学会如何用所需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复习历史的技巧

第一、学会寻找线索,历史事件的发展都是有内在联系的,所以注意寻找线索。特别是新课改背景下,都是采用专题形式教学,每个专题都会有自己的线索。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理清每个专题的最基本线索,然后顺着最基本线索进行完善,最后形成知识树。在理清每个专题自己的线索后,再寻找各个专题间的线索,比如可以按照古代,近代,现代的方式,将内容进行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比较,比如经济史里面,对资本主义的发比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比较。

第二、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已经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科,更加注重的是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也就是真正的以史为鉴,通过历史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学习有真正的理解。

第三、注意一些最基本方法的运用。上课的时候还是要认真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做好笔记,课下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