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 历史教学反思高中正文

《历史教学反思高中》

时间:

历史的借鉴、历史的智慧,不是无意识可以得到的,需要对历史的感悟、理解和反思。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教学反思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教学反思

()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代表着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历史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已经推行三年多了,战斗在第一线的历史老师也都努力推进新课改的进程,时至今天,历史课堂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但是,是否我们的历史课堂都符合历史课改的新理念呢?我们历史课堂中有相当部分均流于表面形式的不断翻新,离新课程改革理念还有相当的距离,结合三年多在历史课堂的所见所闻和实践谈一下关于新课改的一点思考。首先搞素质教育并不否认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因为知识水平也是衡量人的素质高低的一个方面,历史知识是历史课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基础和依托。所以教师教改首先要正确处理知识与其他能力的关系。特别历史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科学,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谈不上通过设计新情境,用唯物观分析历史问题,提示其本质。当然也汉有把历史教学的任务限制在传授历史知识这一狭小范围内。再其次学生由于对教师依赖学习习惯及传统学习习惯及传统作业负担很重,历史学习基本上通过课堂完成,依学生查找资料,不但需要大量的时间,效率很低,培养的也只是一些低级能力,农村学校条件简陋,自找材料无异于天方夜潭,普通中学学生学习能力较低,教师要用大量的时间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知道”、“了解”无力进行课改核心点——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能力,能够按课改理念,推进教学。  再次,新课改下的教材最大的特征是“学本”是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教师都可以对其进行再开发,但是不够深入,深深地打上传统思维习惯的烙印,观点单一,思维狭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围绕主流观点,编写观点,“灌输”“强化”的意味很浓,不利于学生在比较思索探索中建构知识体系形成观点。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新的尝试,新的试验评价困难,目前课改学校的评价还是沿用传统模式,用分数说话,存在较大的问题,往往是教学回归传统,课改精神得不到落实,考出高分是家长、学校、教师关注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将课改理念、考试要求事例在一起,才是最符合实际的评价,但是在这一方面,又属于探索试验时期,怎样在评价中公平性原则,需要不断深入思考,实践、研究。无论是以前的传统教育,还是现在的素质教育,凡是适应教师与学生的实际,能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皮杰语),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能尖”,历史教师应下功夫研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持久兴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成功心理中,使学生喜“学”,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在不同的场合获得不同的成功感觉,像可以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作出当众表扬,对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对学习抱有信心,最终保持历史学习的稳定兴趣。新课改是一种教学实验,目前还没有成功的经验,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只有不断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取得新的进步。

历史教学反思

()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对资料的依赖是历史学科最显著的特点。历史是根据史料来说话的,详尽地占有资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每一个历史工作者或学习者都会面临着海量的资料。对于历史学科来说,信息技术大有用武之地。计算机主要是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网络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新的环境,多媒体则使信息能以更多的形式或样式进行交流和传播,所有这些技术都可以应用在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本人认为利用信息教学有以下好处:

 (一)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历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历史教学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联网上有许多专门的历史网站,上面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珍贵史料,网络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资料,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极为丰富的知识平台。有许多中文的历史网站开辟了外国历史专栏,有文字材料,还有历史图片。也可以进入一些免费的历史博物馆网站,去领略那风云变换的世界历史。 只要知道它的网址,就可以随时访问,获取资料。各大网站都设有专门的“历史”栏目。以“搜狐”为例,其历史栏目包括中国史、世界史、地方史志、民族史志、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物考古、专门史、家谱等数十个项目。内容十分丰富。它们不但提供了大量史料,同时也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经常访问历史网站,会觉得历史研究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组织生动的历史教学,这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增强了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 

(二)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综合运用的引入改变了历史教师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更随意、更方便、更直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三)信息技术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历史教育环境和历史学习有力的学习工具。 网络成为学生获新知识的重要渠道。网络的存在,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加。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获取资料,利用网络进行交流、递交学习成果,利用个人电脑整理、组织、保存资料,形成学习的文字成果。他们可能在课堂教学尚未涉及的时候就开始关注某一历史问题,也可能对课堂教学已经结束的问题继续钻研,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以研究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又为学生学习构建了一个学习的环境。相信不久的将来,信息技术必将融合在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中。

历史教学反思

()

1.有关习题教学的反思

做了几次测验后,回顾与总结测验中各种习题的联系反馈情况,觉得教师在指导学生时,需明确的是:

习题,是教师、命题人就某一单元或全体内容设计的问题,用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延伸,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但不是活动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是一个自觉的、具有创造性成分的过程。

做习题,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做习题,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的一个重要表现;做习题,是教师检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会理解与应用多少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会解题目,不能只满足于做出答案;会解题目,应该“解析”题目的题干和题枝,从分析题目中,理解、应用所学的知识及原理,分析、体会命题人的良苦用心,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迁移能力、应用能力)、接受教育(人生观、道德情操、爱国主义、国防安全观念等等)。

2.在历史与地理的教学中,尤其是地理教学中,作为一个“半路出家”者,我日益感受到学生的识认运用地图能力较差,所以教师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指导。 

教学中我体会到教师的指导作用要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又不能甩手不管。教师可以通过有层次的提问或提示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不断提高学生的识认运用地图的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培养学生识认运用地图能力的关键。问题要仔细筛选,精心设计,与教材文字有机结合,有深度、广度、难度,既要有知识的容量,又要有思维的力度。 

另外,在历史教学中深刻感受到识图能力的培养要与教学需要相结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应结合地图进行深入的分析。要注意根据地图的不同类型,在教学中有不同的侧重。例如,疆域图最基本的是搞清疆域四至,形势图最重要是从中判断事态发展变化的进程,路线图则特别重视历史活动的轨迹,布局图更侧重有关史实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历史教学反思

()

 充分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包括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二史一情”教育等,既是历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实施德育渗透的主要手段之一,则是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加强“渗透意识”,正确处理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如介绍马克思的早期活动时,可向学生介绍青年时期的马克思非常勤奋好学,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是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中的德语作文。他提出了选择个人生活道路时不为虚荣心和幻想所左右、不为名利和社会地位所诱惑,把为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劳动作为重要目标。讲课时可以富有表情地朗诵这篇作文的部分摘录:“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职业的伟大抱负,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啊!作为同龄人,我们怎么办?这样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具体生动的理想教育。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完善结合,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将教书育人作为头等大事;其次要加强文化修养,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注意探索学生;再次要开动脑筋,充分调动各种教育手段,如参观、讨论会、故事会等等,生动活泼地将历史教学和德育渗透深入学生心灵。

历史教学反思(五)

1、师生要做足课前准备。

教师不仅要吃透课标、教材,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分解设计,而且要对引入、设疑、组织讨论、训练、反馈、小结等各环节进行精心准备。同时,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提出预习提纲,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资料,课前实践等方面的任务。

2、重视课堂导入。

成功的课堂导入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的基础。因此,上课伊始,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通过谈话激趣、悬念激趣、故事激趣、比较激趣、演示激趣、游戏激趣、现象激趣等方式使学生从上课前的自由活动状态迅速转向集中注意,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

3、精心组织讨论、探究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情感、实践创新能力和心身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巧妙设计、精心组织、避免流于形式,才能使学生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牢固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教师应把握好操作要领:

(1)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设计合理目标建立心理认同感。分解问题、降低难度、逐步启发、分类要求、创造参与机会,提高成功率。建立课堂学习小组、构建互动机制,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2)控制过程、提高效率。

重点讲解、精心引导,使讨论、探究过程开放而不散乱。借助多媒体、扩大容量、提高速度、增强直观性,吸引学生。及时反馈,因人施教施评,耐心矫正补缺。组织互帮、引导自我控制、面向全体。

(3)小结多样化,认知迁移化。

引导学生归类小结,促进知识迁移。教师小结、学生小结、分组小结多种形式相结合,不搞一言堂,注意方法指导。对照目标,逐步总结达标,实现目标迁移。


历史教学反思高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