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初一教案 >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9篇)正文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9篇)》

时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篇1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一、根据课标及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订为如下:

知识目标: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说出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参与技能训练,发展推理能力。参与动手实验及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采用的课型是探究式教学。

二、说教材:

本节的内容是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子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第二节,前面一节已介绍了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来的,那么绿色植物如何对有机物进行利用呢,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上节到这节的过渡很自然。在这节课中教材阐明了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它附合课标中的第四个主题中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课标中,它属于理解层次。贯穿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知识结构的安排来看,它包括三个方面:1是有机物对生物体的作用,2是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3是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认同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我会将教材中的三个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全班分为8组,每组选做一个小实验,选择时指导同学们每个小实验至少要有两个小组选择。由同学们在课前按要求准备好。这三个小实验不难,学校也有足够的设备可做演示实验,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将让学生为家里的栽培植物松土,达到学于至用的目的。

三、下面我说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这节课的一开始会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探究: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这样的引入比较自然,也很快可切入主题。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估计可以答出有机物的用途,这是我会顺着学生的思维,设置思维的障碍:为什么有机物可用来构建植物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请学生一起总结。至于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部分内容,则由同学们交流他们所做的实验过程,并上台演示,在演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课件,采用启发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分步演示的方法,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公式并推论到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的对于生物圈子的重要意义。

在此我想说的是:为突破重点与难点,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改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去探究,组织学生参与分析,通过质疑,探究,交流,总结,实现教学目标。

本节课中所使用的教学课件比较简单明了,它将做成网页状的结构,主要它将按学生发言及教师教学的需要,调整教学的进度。其中呼吸作用的公式将做成可分批显示的。课件中还会做个小动画,用于巩固呼吸作用公式的课堂练习:将正确的答案拖到相应的位置,如果答对,它就会在停在相应的位置,如果答错,则它会回到原来的起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中,我还会渗透学法指导,例如:在学生已初步了解观察方法的基础上,继续明白观察要有一定的观察目的,观察时伴随思考,如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实验中采用的是萌发的种子做为实验材料,我们可以不可以改用其它材料,引导大家交流,从而让学生的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我们的发散性思维就可以得到培养。而在小组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善于与他人合作,从他人的身上学到优点,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在技能训练中,让学生明白推理的方法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节课的课前要求同学们到实验室完成准备实验,课堂上将利用3分种完成课后练习,在这当中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后将指导学生课外实践,给家中的植物栽培植物松土,并请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动手能力给予评价。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篇2

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结构是它们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今后学习生物学知识至关重要。在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集一些绿色开花植物(要教育学生注意保护花草树木),观察、辨认植物体的器官。利用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组织构成器官,利用自己身体说出系统的概念。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细胞和组织的有关知识以及这节课学的器官和系统,进行知识整合,描述植物体和动物的结构层次。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调查人们吃的植物性食物分别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以及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具有哪些器官,在课堂上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2、说出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在进行小实验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产和生活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形成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和珍爱生命的观点。

教学重点:

绿色开花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器官和系统的概念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番茄、开水及解剖刀(或水果刀),课前生物兴趣小组采集的绿色开花植物标本,常见的一些蔬菜或水果等。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1、呈现一座高楼大厦,及建筑工地的场景,创设问题情境:①构成高楼大厦的基本单位什么?②砖瓦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形成了高楼大厦?

2、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建筑工人按照图纸设计把砖有规律的砌成一个个房间,逐渐盖成高楼大厦。教师启发学生,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是不是细胞简单的堆积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体?从而引入课题。

二、温故而知新:

学习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组织

小组充分讨论,相互交流:细胞分裂能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能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能形成组织。

三、实验探究: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番茄、解剖刀(或水果刀)、开水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设计方案:可能有的学生直接用解剖刀把番茄切开观察它的构成;有的学生先用开水烫一下番茄,剥下表皮,然后在剖开看它的横切面有哪些结构。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方案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然后每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观察到的现象:有的小组可能会说番茄主要有果肉构成;有的小组说番茄由表皮和果肉构成;有的小组说还有输导组织。最后得出结论:番茄果实是由保护组织(表皮)、营养组织(果肉)和输导组织等构成的,并且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等的。从而总结归纳出器官的概念。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并亲自动手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2、拓展:引导学生利用其他的材料来设计实验探讨器官的构成,小组讨论后进行交流。这样使学生不局限于教师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上课前讲桌上摆几盆绿色开花植物,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几张开花的苹果树、枝叶茂盛的苹果树、结果的苹果树或开花的油菜挂图,为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创设教学环境)课前生物课外兴趣小组采集了一些绿色开花植物(教育学生注意保护花草树木),引导学生观察自己采集的植物标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出示问题)

1、你采集的植物标本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2、你采集的植物标本是否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为什么?

3、你认为植物体的各种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4、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学生观察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采集的植物有的由根、茎、叶组成,有的还可能有花或花和果实,还有的具有花、果实、种子)

教师利用课件动画显示种子萌发,幼苗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叶片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茎对这些物质进行输导,幼苗由小长大,然后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

学生根据看到的内容积极思维,小组充分讨论,进行交流。

生1:我们认为根、茎、叶主要与植物的营养的获取和运输有关,是植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只有当这棵植物成熟后,才会开花、结出果

实和种子,繁殖后代。所以我们可以把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分成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两类。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

生2:在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之间有输导组织起到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从而把它们联系成一个整体。

4、归纳总结:

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对探索的结论进行总结,从而归纳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课前在教室墙上贴几张动物如家鸽、鲫鱼、青蛙、家兔等的挂图为学习“动物的结构层次”创设学习环境)教师利用课件显示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情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思考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总结出系统的概念。进而相互交流归纳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6、创设学习情境:

下课铃声响了……午饭时间到了!你匆匆走出教室,直奔食堂。食堂散发出的香味使你感到饥肠辘辘。你选了一份饭菜,接着掏钱付帐,然后小心翼翼的端着饭盒,在拥挤的食堂中找到你的朋友,在他们身边坐下,开始吃饭。

想一想,从听到下课铃声、走到食堂、买饭到吃饭这一简单过程中,你身体的哪些系统参与了,紧靠消化系统能够完成吃饭这一过程吗?

学生积极思维,小组充分讨论,进行相互交流:

生1:走到食堂,吃饭要通过运动系统。

生2:听到了铃声决定去吃饭要通过神经系统。

生3:运动加快,要消耗氧气,通过呼吸系统。

生4:运输氧气需要循环系统。

……

由于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比较熟悉,而且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通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基础上说出人体的八大系统的名称、组成和功能,进一步归纳总结出八大系统彼此既有分工,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从而使每个哺乳动物都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生物个体。

7、小结:

教师利用板书提纲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进一步梳理,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条理化。

四、迁移深化:

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知识,不能死学,要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从而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并过渡到形成能力。

1、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问题:

⑴我们吃掉的胡萝卜、白菜、甘蔗、黄花菜、西瓜、绿豆各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

⑵观察你家或邻居家的一只家养动物如猫或鹦鹉以栽培植物如月季,想一想这些动物或植物的结构层次是什么?

⑶在人类生活中,植物体的各个部分被广泛利用,如甘薯、马铃薯等含有丰富的淀粉,大豆、豌豆等富含蛋白质,芹菜、菠菜、花菜、芦笋、胡萝卜等含有各类维生素、纤维素,这些都是人们常食用的蔬菜;而橙子、香蕉、无花果等是人们爱吃的水果;此外人参、薄荷、罗汉果、藏红花等都是著名的中药材。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尽可能的找来认一认、查一查资料或进行走访。然后想一想,我们食用或利用的分别属于这些植物体的哪个器官?

2、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并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解决。同学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只要教师启发方法得当,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例如:

⑴马铃薯、莲藕、葱我们吃的部分都是根吗?

⑵西瓜子和葵花籽是否都属于种子?

⑶我们在长跑的时候为什么会心跳加快、呼吸变得急促?

……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性目标:

1、识别花的基本结构,并说出花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重点)

()

2、概述开花授粉的过程。(难点)

3、说出植物果实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重点)

(二)技能性目标:

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性目标:

让学生懂得关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

1、观察花的结构。

2、观察果实的结构及果实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一提到花,人们就会想到它的五彩缤纷,绚丽多姿,香飘万里。

2、观看:请同学们欣赏十大名花。

3、出示:水仙、荷花、菊花、梅花等图片。

(二)提问:

1、这四种花在哪个季节开放?

2、影响它们开放的因素是什么?

(三)讲解。

1、开花。

(1)提问:不同的花为什么要在不同的季节开放?即开花受什么条件影响?

(2)提示:拿春天与秋天相比,哪一个季节的白日较长?

(3)出示:白居易的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提问:山上的桃花开花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绿色开花植物都有开花的习性,花的开放受光照、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6)讲述: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绿色开花植物长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开花。

(7)想一想:什么叫开花?

(8)讲述:植物的花五彩缤纷,绚丽多姿,但花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

(9)观察实验:花的结构。

(10)观察指导:

①对照花的结构模式图,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认识百合花。

a、回答:桃花春天开,荷花夏天开,菊花秋天开,梅花冬天开。

b、集体回答:春天白日长。出春天光照时间长,植物的开花应与光照有关。

c、思考片刻回答:温度。山上温度低,桃花开花迟。

②欣赏开花的现象。

a、通过观看直观地说出:开花就是花瓣展开来的现象。

b、自学,初步了解花的基本结构、各部分结构,并完成书上的图表。

③用镊子由外向内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注意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数量及排列方式,并且将花的各部分用透明胶贴在白纸上(自己考虑怎样布局)。

④用刀片切开子房,观察其内部结构。

a、出示照片:百合花各部分结构照片。

b、:花的结构略。

c、讨论:一朵花中,什么是最主要的部分?为什么?

d、:花蕊(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中最主要的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2、果实的结构。

(1)出示:各种果实图片。

(2)猜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3)观察:花生的果实,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认识花生果实的结构。注意果皮和种子的形态、颜色、手感等。

(4)提问:

①“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指什么?

②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③花生结在地面下,为什么它是果实?

(5)讲述:完成受精作用后,花柄、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花柱都凋落了。子房慢慢发育成为果实,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成为种子。受精卵发育成为胚。

(6)识别:我们平常食用的小麦、玉米、西瓜、葡萄、黄瓜、蚕豆、绿豆、西瓜子、葵花子、杏仁、芝麻分别是什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篇4

实验目的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尝试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场所。

背景资料

学生已经了解了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知识。那么光合作用究竟在绿色植物的哪一个器官中进行,具体场所在哪里,植物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又是怎样相互适应的,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来得到结论,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的实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运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理。

2.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难点: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实验关键

运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理,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检验光合作用的场所。

实验器材

银边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石棉、镊子、火柴、三脚架。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首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他们自己课前各种叶片;然后我展示海桐叶和松针这两种不同形态的叶子,并且提问:“常见的是哪一种叶型,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之后得出“阔叶表面积大能充分吸收阳光,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结论。

2.实验:探究光和作用的场所

师:多数叶片宽阔、扁平,是叶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那么叶片内部有哪些结构特点是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呢?”

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学生想撕开叶子,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我则让他们首先看书,大致了解观察叶片内部结构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然后认真地看我在实物投影仪下做一遍演示实验。教师需要一边做一边强调徒手切片实验操作的要点,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屏幕上打出观察思考的要求:“识别叶片的几个部分,观察各个部分的细胞有什么特点,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功能?”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且把学生做得好的叶片横切标本,通过数码显微镜放大后,向全班同学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或者屏幕,识别菠菜叶片的三部分结构。

师:实验材料是银边天竺葵或彩叶草。因为它们的叶片中有一部分不含叶绿体(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彩叶草叶片的中央及靠叶柄的部分都不含叶绿体),所以按照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在滴加碘液处理后,不含叶绿体的部分不会变蓝。由于该实验与上个实验一的实验步骤基本相同(只少了夹叶片遮光处理),因此这个实验请同学们亲自动手实验。

师:好,今天大家按小组继续将昨天的实验按实验步骤3、4、5进行操作,小组各成员间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时要注意安全。

生:完成实验。

师:为什么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和中央部分的颜色不相同?

师:如果将银边天竺葵的叶片用酒精脱色和碘液处理后,叶片的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3.课堂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结论,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

作业布置

完成实验手册。

板书设计

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结论,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有机物的“加工厂”。

教后反思

1.教师给予较多的指导,否则学生因为生活经验不多,不能很顺利地找到实验材料。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生物的录像。

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以先安排课后练习钟乳石是否生物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就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进行讨论和举例(主要是举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的特征。深入了解了书本的六个特征后,再活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一个总的认识,再引导他们举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没有的特征。对于学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征应该逐一分析,并让学生举出反例子来论证其观点,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征,真正分清楚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然后再由学生来解答钟乳石是否生物,让他们用刚学的知识解答一开始可以理解错的问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篇6

本节是对各类生物特征的复习,也是对生物类群的整理和归纳。学好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了解,并学习到科学的分类方法。

学情分析

各类生物的特征在前面都已经学习过,学生应能很(比较)好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类群。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分类的依据

技能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实践调查、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拓展创新和归纳总结,体验科学分类的基本方法,做一个小小的分类学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认真态度、配合协作、善于质疑、勇于实践和大胆创新等精神品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尝试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学生在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活动过程中,体验分类的基本方法,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素质和科学品质,做一个小小的分类学家。

教学重点

通过分类活动来学习生物的分类。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学生欣赏动植物图片。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自然界中的生物,对它们也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我们是怎么把它们分类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一、尝试对生物分类

观察思考--比较它们的主要特征

怎样对生物进行分类呢?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让学生带着疑问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按照自己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对图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如生物体能否运动,生物的营养方式,生物体的大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几个角度。学生分类的依据各不相同,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植物和动物。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观察思考,最后归纳总结:分类时,仔细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找出不同生物的差异程度。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试着回答。

(1)你将图中的生物分成了几类?主要依据是什么?

(2)你认为对生物进行分类应考虑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3)请你把图中的动物或植物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

师生总结: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生物的分类实际上就是将生物物种归类。分类时,首先要根据某一特征,把它们分为几大类;然后将其中一类根据某一特征分为若干类……以此类推,直到将所有生物全部分开。

观察与分析,结合动植物的分类依据--多媒体展示植物图片、动物图片。

学生自主探究、相互讨论,各自发表分类见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物进行分类应考虑的特征包括那些?具体说,植物和动物分别从哪些角度考虑。

学生试着归纳:植物根据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有无和结构特点分类,分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再根据生活环境、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等对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分别分类。

二、生物分类的依据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对生物进行了一些大概的分类,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总结生物的分类依据吧。

结合课本和课件,师生总结生物分类的方法: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理特性,找出不同生物的相同和差异程度,逐级分类。细菌、真菌等其它生物的分类,也需要根据它们的特征来进行。如根据不同真菌形态结构的特征,可以将真菌分为酵母菌和霉菌等类群。

教学反思

通过对教材不断探索,以及对学生知识衔接与能力的考虑,我大胆地将教材的设计打乱

部署并添加了一些动植物的分类,让学生将本课的分类与分类的依据融合穿插,做到了逐步归纳,层层推进的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一生物上册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3、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弄好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点:

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

2、细胞结构的观察。

1、阅读书本P47方法步骤,总结出每个步骤:擦?滴?取?涂?盖?染?吸。(口要漱干净)

2、这里面滴的与制作植物时不一样,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盐水)。因为动物细胞外面没有细胞壁,要使动物细胞处于活性的必须给它一个适合于它所在的环境,而0.9%的生理盐水就是适合于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为了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生理盐水的成分就是0.9克盐99.1克水。

3、注意,取口腔上皮细胞的`时候是在口腔两颊取。

4、因为口腔上皮细胞比较难找,要把已经做好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给学生看,让他们准确找到细胞。

四、布置作业:

生物实验报告册P10、13、16

五、教学反思:

因为有了上一节课的植物细胞的实验,这一实验学生比较容易操作,但有的学生觉得在口腔里面取细胞很恶心,要教育他们科学精神。对于口腔里面的上皮细胞,压片时并没有植物那样容易,可以老师先做好一片示范的在讲台,让学生先了解这些上皮细胞成什么形态后再自己观察,这样易于学生找到细胞,而且也不用老师逐个指导。很多同学做实验的时候没有找到细胞,虽然有的书上写在实验中可以先染色后盖玻片,但对于这个实验来说,先盖玻片后染色成功率更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学的概念以及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科学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难点:在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一些水果、蔬菜、杂草、石块,请学生分辨哪些可以食用,从而引出生物学。学生举例一些生物的食用、药用或其他价值。

(教师:从古到今,人们不断观察、尝试、探索生物知识,形成了现在的生物科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联系生活经验,了解生物学概念。

1、学生自学教材,找出生物学的概念。

2、学生举例:举出常见的生命现象的例子。(如蜘蛛织捕虫、树叶变黄飘落等。方法指示:学会观察。)

3、拓展反思:生物学不仅是对表面现象的观察,更深入到对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如对青蛙的眼睛研究、蜻蜓飞行技巧的研究,从而出现了仿生学,谁能举出一起关于仿生学的例子?

学习任务二:学生自学教材,体会生物学的重要性。

1、全面浏览教材的前言部分,分析教材从哪些方面了生物学的重要性。并有感情的朗读教材中的段落,体会大自然之和谐。

2、小组内探讨:根据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尝试交流生物学的应用(重要性)。

3、师生交流:有关对一些生物现象和生物科学的疑问。

拓展反思:怎样认识封山育林、封海休鱼?

三、系统:(引导学生从农业、工业、医学等方面生物科学的重要性。)

四:诊断

1、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2、谈一谈你对生物学的认识和怎样学习生物学?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说出枝芽的主要结构以及枝芽与茎的关系。

2.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3.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茎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教学过程(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读第68页题图——参天大树,

思考问题:植物要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什么器官到达枝叶的?(茎)

这说明茎具有什么功能?(输导功能)从此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CAI展示课题植物茎的输导作用

(二)新课讲授:

芽:就是未展开的枝或花

一、枝芽发育成茎

1.芽的种类

按芽着生位置

顶芽(位于枝条的顶端)

侧芽(位于枝条的侧面)

按芽发育类型

枝芽:指将来发育成枝条(枝和叶)的芽。

花芽:指将来发育成花的芽。

混合芽:指将来既可发育枝条,又可发育成花的芽。

2.枝芽的结构

3.枝芽发育成茎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

芽原基——发育成新芽

二、茎的基本结构

CAI展示木本植物茎结构横切图

观察: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

自主学习:

1、木本植物的茎有几个部分组成?

2每部分有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讨论,共同得出结论。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由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四部分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显微镜下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树皮的外侧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内侧部分是什么?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

2.木质部使植物茎很坚硬,内有什么结构?属于什么组织?

3.位于中央颜色较浅的是髓,其细胞比较大,有什么功能?属于什么组织?

4.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结构叫什么?有什么特点?是什么组织?

5.形成层的细胞分裂,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所以其作用是使茎怎样?

6.草本植物茎不能像木本植物那样逐年加粗,我们可以推断,它没有什么结构?

CAI展示年轮图,描述年轮形成的过程,发表意见,各小组互相补充。

小资料:请你算一算,据一位老护林员讲,一棵松树要生长30~40年,才能达到直径12cm,问每年约长多少?(0.3—0.4cm)。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和感受,进一步明确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

三、茎的输导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70页实验功能——茎的输导

学生明确实验器材。目的等。

CAI展示实验视频“植物茎的输导作用”

师生讨论:得出茎的木质部内的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CAI展示带有瘤状物的枝条图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1内容。

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韧皮部的筛管能输导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