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最新11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下是爱岗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最新11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内容导航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2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4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5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6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7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8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9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从物理学的产生来看,最初包含在哲学之中,只是近代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它本身的内容就带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辨证的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初步形成全面、运动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这也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
(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物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它不以人的意识的存在而存在.
(3)一切物质都在做永恒的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物体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然而物体的运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客观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来看,决定于所选的参照系,但微观运动并不和参照系有关.如:热运动.
(4)否定之否定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任何事物都是从对立走向统一.如:有关光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从粒子说和波光说对立面到波粒二者的完美统一.又如:光的折射现象,光从光密物质进入光疏物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2、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一种政治思想意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概念.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主要是指爱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整个中华民族.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又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外国的物理文化成就,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感.
(1)运用我国古代科学史上取得的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史实,介绍我国现代科技已在许多重要领域接近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事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2)针对近代我国物理学发展迟缓的原因,通过我国物理学与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唤起民族自强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产生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热切愿望.
(3)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状,许多科学家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振兴中华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毅然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动人事迹.如:地质学家李四光.让学生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现在掌握真才实学,追求科学真理的实际行动中.
(4)通过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速度,特别是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引导学生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才能建设中国的坚定信念.
3、品德个性心理素质教育
品德个性心理素质教育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形成良好人格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具备了良好的品德个性心理素质,才能正确对待学习,才会有恒心、有毅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
(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结合物理教学,介绍物理学家的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敢于用事实说话,向权威挑战.并引导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初步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合作研究的精神
虽然在很多的发明研究成果中可能是个人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很多人的参与,从物理学的发展来看,它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如:牛顿第一定律,它是通过伽利略、笛卡尔、牛顿三位科学家的不懈研究总结才得出的一个重要力学定律.
(3)培养社会责任感
随着物理学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在应用过程中难免给社会造成危害.如:噪声、热、光、电磁、核污染等.要让他们了解某些物理污染的危害性和具体事例.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培养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许多科学家不畏生命危险,不怕条件恶劣都能进行科学研究的优秀品质.让他们向科学家学习,不怕困难,不断奋进,努力拼搏的精神.如用“两弹之父”邓稼先的事迹去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
(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苦曲折的过程.但由于人们为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从古代到近代,以至现代,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不畏艰难曲折,进行不断的探索,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就是他们对科学的热爱.科学是在与伪科学的斗争中不断成长起来的,虽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更新,为使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中学物理教学之中,有待于我们去继续探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2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有较强的好奇心,这能激励他们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把第一堂课讲得精彩,使学生听得入迷,感到高兴和愉快,认为物理有趣且并不难学,因此产生一种要学好物理的信心,这样就初步建立起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八年级物理第一堂课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些有趣的实验。例如,(1)不加热,浇上冷水后,热水也会沸腾。(2)玩具小人也会跳舞。(3)乒乓球吹不落。(4)纸锅也能烧开水。此外,还可以向学生讲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如(1)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也“出汗”。(2)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了。(3)冬天头发越梳越蓬松。(4)鸟在高压裸线上安然无恙。课后再布置学生写“你所看到的有趣的物理现象”的小文章。通过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感到物理有趣。
二、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以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软化作用。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有趣,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所以我们的教学语言应尽量做到生动形象、幽默、准确、亲切、清晰、有趣。这样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课�
三、教学内容新颖别致,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将有关内容故事化、多媒体化,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原本较枯燥的内容更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多使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索而总结出来的。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探究、演示及想想做做,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能力、培养技能,也是塑造学生科学精神和培养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先要交代清楚,还要设置悬念,在实验中必须配以主动的讲解、形象的手势,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搞好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在直观中获取真知。
五、适当给学生以精神鼓励,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每个人都有被人称赞的虚荣心,而且把别人的称赞当做一种成就。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希望自己获得成功、得到表扬。老师若对中学生微小的进步都及时恰如其分地给以表扬,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对物理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和积极性。
六、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外也能感受物理的吸引力
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他们已不满足那种“上课由着老师灌,自习围着习题转”的教学模式了,最乐意按自己的意图来行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满足他们这种心理要求,定期举行一些小型竞赛,如基本概念抢答赛、物理规律猜谜赛、设计新实验比赛,进行讲科学家故事活动,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动向等。这样可以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既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又激发他们的学习责任感,把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下来。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3
一、整合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原来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把复杂难懂的知识简单化,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在讲“惯性”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即我们在坐公交车的时候,遇到急刹车,我们的身体会倾斜,通过声行并茂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2.增强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通过在黑板上写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做不但耗时长而且取得的效果还较差。尤其是在课上的物理实验中,有些学生有时都看不清老师在讲台上的演示实验,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对物理丧失兴趣。然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就能把物理实验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枯燥的物理知识变成画面,教师在一旁进行讲解,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记住抽象的理论和概念。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策略
1.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创造出相应的情境
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结合信息技术,通过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或者放一些相关的图片等等,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进行模拟启发式教学
教师可以在讲蒸发吸热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为学生播放图片,就是将一块冰放在一处,然后拿出两个体温计对冰块处温度和正常处温度进行测量,就会发现冰块处的温度比正常处低,从而得出结论,蒸发吸热。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必须要做到将知识与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4
摘要:探究教学是基于问题的研究活动,它依赖于寓含问题的情景的合理创设,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基于问题,最终探究出相关的规律和结论。本文着重于介绍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谈谈如何合理地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热情,顺利地开展探究教学。
关键词:探究教学;问题情景;创设;激发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课程理念中,大力推行探究教学,正是让学生以基于物理事件或物理问题的探究活动,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提出假设和猜想,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证实假设,得到规律。问题既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也是连接探究活动各个要素的主线。有了问题,才会为试图回答问题建立假说,进而才会去制定方案,收集有关证据去检验假说。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创设探究性问题情景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运用:
二、如何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
创设探究型问题情景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由教师创设一个物理真实情景,设置一个个、一组组彼此相关的、循序渐进的探究性问题,或诱发个别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引起大家关注,并加以利用,引发学生进行探究。这些问题情景,可以引发出实验方案的改进设计或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探究。
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精选基本教材。创设探究情景,要打破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区别;动脑与动手的人为分离。让学生领悟科学知识是经由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而形成基本的科学概念,使学生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常常会受一些前概念的干扰,如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重力、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里的深度、物体的体积等因素有关,从而影响了后续学习。为此,笔者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之前,插入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呈现情景:一艘满载货物的货轮在大海中航行(投影)。设疑点拨:海水对这艘满载的货轮的浮力有多大?显然用前面所学的弹簧秤称重法是无法解决的。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呢?这就需要研究和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即把解决轮船所受浮力大小的题材转化为研究和浮力大小有关因素的题材。
(二)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想或假设。
学生针对问题在四人小组中展开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这时教师可适当引导,排除一些偏差较大的猜测(如气压、温度会影响浮力大小),最后汇总为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重力、物体浸没在液体里的深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
(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教师再次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上述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师可提示学生采用以前用过的变量控制法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本小组的猜测讨论详细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报告上填写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合理的实验步骤,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完成方案的设计。由小组代表上台交流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方案,全体师生参与可行性认定后,产生四个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a.比较等体积的不同物块浸没在同一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来分析浮力与物体密度、重力是否有关;
b.比较同一物块浸没在液体中不同深度处的浮力大小来分析浮力与物体浸没深度是否有关;
c.比较同一物块浸没在不同液体(如酒精、浓盐水等密度差异较大的液体)中的浮力大小来分析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d.比较同一物块浸没与部分浸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来分析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里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
(四)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从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等体积的各种物块、弹簧秤、水、浓盐水、酒精、细线、深水杯、大烧杯、刻度尺等)中选择所需的器材,利用弹簧秤法(F浮=G物-F拉)测不同情况下的浮力,在表格中记录数据。
(五)分析证据,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数据的分析,分别得出结论:
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重力无关;
b.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里的深度无关;
c.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d.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里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六)交流与评价。
每个小组轮流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经过认定后,汇总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重力、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由此可以分析木球从水底浮至水面的过程中浮力大小的变化。
(七)再创情景,再次设问。
教师给出一个不规则的石块,系上细线后让石块浸没在水中,并设问:这个石块现在所受的浮力具体有多大呢?
我们已探究出浮力大小和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有关,那么三者有没有确定的数量关系呢?
引导学生用弹簧秤吊着体积不同的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杯里,用空杯盛接从溢杯里被金属排出的水,观察金属块渐入水中直至浸没时弹簧秤读数及空杯中水量的变化。
让学生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浮力大——排开水多;浮力小——排开水少。 教师接着提出问题:浮力大小和排开的水的多少是否有必然联系?从而引导学生用实验去进一步探究物体排开液重和所受浮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亲手用弹簧秤测得被物体排开的水重后,惊奇地发现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竟和排开的水重正好相等,从而探究出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去计算石块及船所受到的浮力。
在上述的过程中,以教师的演示为引子,创设出一个个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设计,而在探究过程中,也以问题的形式逼迫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能主动探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又如焦耳定律的教学中:
(师)同学们都知道,白炽灯、电炉、电饭锅通电后会发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和哪些物理量有关呢?
(生)思考后提出猜想:可能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大小、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导体的电阻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有关系。
(师)其实U、I、R三个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纯电阻)。我们只讨论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请思考,如何设计相关实验进行验证?
(生)思考方法。
(师)引导:既然这里要研究的Q与I、R、t可能有关,该用什么样的科学方法设计实验,才有可得出相应有效结论?
(生)要进行变量控制。
(师)该如何实现相应变量控制?请你设计。
(生)设计一:用两个阻值大小不同的定值电阻、电源、电流表、开关、导线等,组成一个串联电路,用温度计测出通电后,阻值大小不同的两个电阻的温度,以温度的大小变化来确定产生的热量是否与电流大小相关。
(师)肯定方法基本正确后,提出:测的温度是否准确?
(生)(改进后)设计二:把电阻放在水中,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大小。
(师)(继续引导)若电阻放在水中,水是否会导电?电流表显示的电流是否为每个电阻中的电流?你该用什么水?
(生)设计三:改为用纯水。
(师)你能让纯水在较小电流时温度发生很明显的变化吗?为什么?
(生)设计四:改为电阻丝放在比热更小的液体(如煤油)中,当电流通过后使煤油的温度升高,测出温度变化来研究热量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师)的确,煤油的比热较小,可使水的温度发生比水更明显的变化,可是这温度变化是否真的明显到能够测出?若不明显,对实验结论的得出有何影响?
(生)设计五:用煤油的体积变化反映热量大小。
(师)你能明显看出煤油的体积变化吗?毕竟温度变化是不多的。
(生)此后学生虽经思考,仍无办法可施。
(师)是否记得老师在体现物体受到压力时发生形变的实验?(用玻璃瓶装水,挤压后观察细管中的水面上升情况)
(生)设计六:用“放大法”观察体积变化。
通过上述情景创设,使学生始终被问题所困惑,逼迫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直至最终设计出合理实验方案,也更加理解书本中采用这套装置的原因。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变量控制指导下的另外相关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教学中,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材料,实质上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极佳的“愤悱情景”。因此,在探究教学中,应侧重于“怎么办”型和“怎么样”型的问题。有时为了激发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教师要把“是什么”型和“为什么”型的简单问题进行转化。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创设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创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彭前程:《创新实践探索》物理教师20024
[2]李友兴:《关于问题情境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物理教师2002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5
1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生成性教学的特点分析
1.1随机性的特点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并非一成不变,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了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采用随机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需要时刻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需要随着教师思想上的变化进而做一些改变;第二,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同样,他们的语言方式、行为方式等都时刻影响和改变着教师事先预设好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流程.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接受知识水平等进行相应地调整以及改变,所以,它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的随机性.
1.2生动性的特点
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是在没有进行任何规划的状态之下进行的,这种方法的采用能够给予学生以及教师更多自由空间.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能提出许多独具有创意的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对于教师而言,也更易能产生较多的教学灵感,这些方面就使得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氛围异常活跃,课堂内容十分生动,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便会产生深厚的兴趣.
1.3真实性的特点
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师生之间的共同学习,这就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真实性以及自然性.对于教师来说,他能够将在课堂之中迸发出的灵感以及思路运用到授课的其他环节中,可以依据学生的提问以及学习情况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这些方式采用都大大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性.
2生成性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分析
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较大区别,这些方面的差别是由它们各自不同特点所决定.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物理课堂高效开展的基本保障.
2.1促使物理教学活动回归到实际生活
初中物理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因而,其中所涉及的理论基础通常能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因而,物理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较为切合,而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为了较好地去服务生活.这一宗旨与生成性教学终极目标较为相符,它们都是为了促进教学活动归于实际生活之中.比如:在学习“动能、势能”时,对于“能”这一概念,特别抽象,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带来较大的障碍.因而不能直接进入理论分析,而是先列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体验,如“一片树叶落下时,我们往往不以为然,而一块石头从高处落下时,我们却会胆战心惊,这是为什么呢?”,这样通过一系列生活实例的体验,再进行激烈的讨论和理解分析,学生能自然悟出“能”的含义.又如,学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现象,筷子在水面产生了弯折的现象,这个现象就能够运用折射这个知识点做解释.通过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对于物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样,它对于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着一定推动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有时教师还应结合实验现象及数据进行分析说明,将物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做一个有效的结合.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够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再提升,这样对学生在物理知识方面的学习具有较强内化作用.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当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想象以及思考,在与教师不断探讨过程之中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同时,对于他们思考以及探索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促进作用.物理方面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2实现各种信息的有机整合
实现信息方面高效整合,能够培养学生和教师在知识整合方面的能力.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师生之间进行问题分析探讨的过程当中就可能有新的教学思路产生.面对着这一方面特点,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他们具备较强应变方面的能力,在开展新教学思路的前期阶段里,需要做好教学信息整合的工作,将课堂信息知识与课外信息知识整合起来,进而创设一个高效且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物理课堂.在运用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时,不但能实现师生各方面的信息整合,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和教师在信息整合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完成实验得出规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规律的内容再作进一步的总结,学生不难生成“当物体越来越近的时候,图像越远越大,一倍的焦距分清其虚实,两倍的焦距分清其大小”这一信息,学生通过这种简短的言语将规律做一个形象的表述,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能大大降低学生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应用时的难度,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2.3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生成性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灵感是在师生互动中迸发而成,而生成性教学运用到物理教学过程中也能够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它们之间有着连带的作用.在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需要发挥好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动机,使得学生能够较为主动的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生成性这一教学方法就具有这方面的作用,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产生的思想可能之前并未有所涉及,因而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学习感受.这样不但能能够激发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因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列举生活当中的例子或者是提出一些学生运用实际经验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趣闻
一、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例某学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记得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学校里有一位数学老教师上课的语言特别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劲”,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据了解,这位数学老师的夫人是一评弹文艺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轻时也是位评弹票友。因此这位老教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有时上课讲解中还不断夹杂些地方话,尽管这不很规范,可趣味性特强,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教学效果却相当不俗。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
二、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的确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经过几次改编应该说较有特色,比较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点。
1.插图卡通化: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们终身难忘,而国产卡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更让少年儿童们出神入化,这种与初中生心理特点非常吻合的表达方式何乐不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插图中能否创作和引用卡通形式,(当然引用时要解决版权问题)使得学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对物理产生高度兴趣,使初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为青少年学习服务。
2.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3.物理历史趣闻: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初二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刊登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化插图,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趣味性不是更强了吗?
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个教师的特点能力不同,因而教学特色是各有千秋。八十年代后期的物理教改搞得有声有色正是得益于当时良好的环境。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应试教育制约着义务制教育的教学发展目标,初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地或多或少受到些影响。但愿素质教育的号角能吹来初中物理教学第二个春天,让每个物理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真正地使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做到――增长科学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能使我们的教学对象――青少�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6
摘要: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对“翻转课堂”模式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翻转课堂”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教育教学的理念以及教材、评价体系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新课改教育理念下的一个重要议题,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翻转课堂在物理教学中有效的运用,更强调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1新课程背景下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效性是指:(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2)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3)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同时更要关注教学效益.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它要求教师有效益观念,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而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4)有效教学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虽然不能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但是教师必须学会扬长避短.
2新课改背景下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随着翻转课堂的普及,微课作为“翻转课堂”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受到了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逐� 教育重演论认为,“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即现代人的认知发展是对其祖先认知水平长期演化过程的浓缩”。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来源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感到深奥莫测,就很容易形成对这些知识的僵化的绝对化的理解。只有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中学习,才能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所以物理学史应� 从整个物理学科的发展来看,物理学可以分成两大块,一块是物理学知识,另一块是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论。如果说物理学的理论体系是骨架的`话,那么物理学史就是附着在骨架上的血肉。对于物理学中各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学生只有了解它们产生、形成和发展演化的过程,才能深刻掌握它们的意义。在物理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教学生物理知识,还应该讲清知识的由来和发展,讲述它的成功,讲它解决了哪些问题,当然也要讲清它的缺陷和局限性,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亲身经历”一下各部分物理知识的“系统发育过程”。这样,不仅会消除学生对这些知识来源的神秘感,而且还会让学生从知识的更替演变中认识它的条件性、局限性,认识科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如果学生只是生硬地记住一些物理概念、数据、定律和公式,并不表示他们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对物理学知识的实质的全面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内容,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比如探索微观粒子的教学中,由于日常生活中学生无法亲自看到或接触到微观粒子,使学生感觉很抽象,很难在头脑里构建相应的物理情境,因此在认识上较为模糊。如果在教学中能呈现这段历史,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微观粒子的认识。1896年到1945年,这是令物理学家激动,同时也是科学史上最令人迷惑的50年。原子这一经历2300年之久的概念,在此期间经历了重大变化。当物理学家发现还有更小的组成部分时,原子这一以前曾经被看成是终极不可再分的粒子,在人们的头脑里不再是原先的概念。鉴于在原子内部还有带负电的电子,于是人们起初把电子想象成围绕着密集的原子核旋转的微观行星。而原子核同样让人吃惊,竟由具有质量与正电荷的质子与只有质量没有电荷的中子紧密结合而成。随之又有更小的微粒被发现。
2物理学史的内容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人们对获得知识产生兴趣时,才能引发其认知的需要,它是学习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是促使人们进一步探究的内在驱动力。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心中充满了好奇感和神秘感。一方面,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的奇闻趣事,在课堂教学的情境设置时可以充分地应用,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牛顿在太阳光下吹肥皂泡研究白光色彩的故事可以用于光学一章的引入。在电学一章的引入时,可以介绍富兰克林的传奇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兴趣的养成又可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欲望。杜威指出:“最重要的态度是能养成继续学习的欲望。如果这方面的动力减弱而不加强,那么,就会发生比仅仅缺乏预备更加严重得多的事情。”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递,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欲望的培养,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后续动力不足,不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物理学史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者与常人的区别是自我实现者能更经常地产生“高峰体验”。物理学史中有大量物理学家自我实现的事例,通过介绍这些事例,可以创设使学生分享科学家“高峰体验”的情境,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主观愿望,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加强。
3物理学史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探究精神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向我们显示了这样一条真理:要有条件地有怀疑地思考,即力求以发展、变化、联系的思想为标准来审视一切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不迷信权威,这是科学能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以往的物理教学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滴水不漏。一节节的物理课上下来,学生面前所呈现的物理知识是一个整体,这牢不可破的形式足以吓退学生探索物理的尝试,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更没有勇气去怀疑、去探究。学生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念:这就是真理,学习它、记住它。久而久之,发展着的科学理论被神圣化、教条化,学生不知道这个理论从何而� 因此通过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入,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充满了怀疑、批判和超越。让学生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物理学,养成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科学态度,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从而在学习和探究物理的过程中发展个性。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和批判的精神。物理学史上大量事例表明,不局限于传统理论和观念,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是科学创造的思想前提,批判的头脑,质疑的精神,是打开未知科学大门的钥匙。如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和批判,推翻了错误的落体定律,得出了惯性定律,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打下了理论基础;卢瑟福在做了大量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否定了他的老师汤姆孙提出的葡萄干蛋糕模型。在爱因斯坦之前,洛仑兹和彭加勒已经走到相对论的大门口,只是由于未能摆脱绝对时空观的束缚,才没有最终迈入相对论的门坎。正是由于爱因斯坦抛开了“绝对运动”和“静止以太”的观念,并深刻地审察了“同时性”概念的物理学根据,才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巨大变革。科学家们决不容许科学的停滞与思考的停止,即使面对世俗的诸多重压也毫不妥协,而科学过程就是这一思考与再思考的经典过程,这也正是科学推进的方式。科学家提出的理论,有时正确,有时错误,这些理论被后人反复纠正、扩展或者简化,不断完善。这种勇于创新的批判性思维,正是科学最宝贵的精神所在。
4物理学史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同时可塑性强。他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既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物理学史描述了许多科学家善于从不被人注意的一些平常现象中细心地观察与思考的事例。比如伦琴一生在物理学领域中进行过大量实验研究工作,一次实验中,他偶然发现包有黑纸的底片被曝光,他没有放过这一个细小的现象。正是他这种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发现X射线从而获得诺贝尔奖,其实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1800年哥尔茨坦曾发现过这种现象;1887年克鲁克斯曾发现过未知射线使他的底片变黑,他却以为是底片质量问题……。再如法拉第“电可以生磁,磁也一定可以生电”的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称”的思想……。又如“建模”的方法,物理学史中物理学家合理的“建模”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简单的理想化模型能够帮助学生从众多现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大有裨益。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与方法,同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渗透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如何更好地把物理学史的内容融入物理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需要广大物理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7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逻辑严密的理论学科,同时它也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初中物理则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多媒体
物理学科的发展同当今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紧密相连,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并且物理定理多、概念多、实验多,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与数学计算能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转变教学方法,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在实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通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更好学习物理知识,理解复杂的物理现象。如讲到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光的反射,折射,镜面反射等知识时,我们发现许多与光现象相关的简单实验都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实验中感受物理现象。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通过树叶、粉笔、纸片、水、羽毛等具体物体的掉落,让学生在观察中自己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让物理概念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抽象的知识,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活化物理概念
观察与实验对物理教学的确大有裨益,然而实验教学仅限于那些肉眼可以看得见、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物体,还有更多与我们密不可分却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这要求我们将它们具体化,多媒体就成了这一过程的重要媒介。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可以首先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从而让他们对物理现象产生兴趣。物理教学不免枯燥乏味,单一的讲课也可能会让学生厌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物理现象成因的动态演变过程图,能让学生在枯燥原理概念学习中感到新鲜,缓解疲劳,转移注意力,更好地带动课堂,带领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例如,讲到分子运动原理时,抽象的分子运动肉眼看不到,只能通过电脑视频加以处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运动,另外大气压强,浮力,光,电及电磁场等,也可以以同样的方法解释物理概念。
三、在对比中理解物理概念,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无论物理实验还是教学活动,都少不了在对比中理解其概念,在区分中加深理解。例如,可以通过对比法判断分子热运动和物体的机械运动:(1)从概念上判断,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机械运动则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2)从微观与宏观上判断,微观世界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而宏观世界中的物体的机械运动则是用肉眼能看到的;(3)从引起运动因素上判断,分子热运动是自发的,永不停息的,不受外界影响的,而物体的机械运动则要受到外力的影响。通过对比让两种运动的概念区分更加明显,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除此之外,力的学习中也少不了对比,推力、压力、摩擦力、反作用力在不同情况下也会是不同的力,这就需要我们对比区分。
四、重视人性化,将课堂交给学生
新时期教学要求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物理为例,物理的教学以“精”“细”“练”“思”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学,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对物理概念有更深的理解,大胆地让学生自己探讨物理概念,老师再加以启发。多给学生时间共同学习、研究、探讨,在实验与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习和思考,让他们时间深入理解物理,爱上物理,是初中物理教学期待结果。另外,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才能把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另外,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教师也会赢得学生的喜欢与爱戴,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五、数理不分家,物理教学从数学抓起
物理和数学一样,在很多问题都需要计算,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较好的计算能力,在物理学习中,有很多学生不是因为不理解而不会物理题,而是因为计算能力差,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原本会做的题却不能拿到分数。物理和数学学习一样,需要反复练习,在习题中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将物理教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总之,物理源之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可.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分组协作学习[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
[2]马可.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J].内江科技,2012.
[3]郭茂英.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试行心得[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
[4]冯静敏.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生活化内容的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5.
[5]周中来.新课程理念下改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
[6]陈肖香.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J].成功:教育版,2009.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8
[摘要]:为了在物理教学中全面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特别在新《课标》实施中,学生自主学习特别重要。
[关键词]:物理教学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和实质
所谓“自主学习”,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使学习的科学素质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物理“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理解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通过自主学习,除让学生理解大纲规定的知识技能外,还应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精神、自我完善意识,成为能够主动地、创造性的进行认识的实践的主体。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二、初中物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特征
1、初中物理“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1)指导预习、讨论交流。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让学生有目的的地看书,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
(2)定向思维、实验探究。选择核心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进行的,提出问题,猜想成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等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3)导学导议、归纳新知。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开展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掌握重点。
(4)巩固应用、反思质疑。设计跟学生联系较密切的问题、练习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引起对知识的反思,提出质疑。
(5)课外延伸、自主发展。通过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做课外实验,以期获得对物理学习的不同经历和体验。
这只是一般的结构,具体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2、初中物理“自主学习”的最显特征
(1)自主性特征。它是“自主学习”的最显特征之一,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自主性的探究,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物理知识、体会物理原理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重要标志。
(2)民主性特征。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不再是做报告者,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讨论、甚至争论,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3)过程性特征。“自主学习”的物理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4)应用性特征。新《课标》把知识的应用和学知识提到同样重要的地位,选取学生周围熟悉的事例理解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模型;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它,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真正有用。
(5)创新性特征。“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自我,个性具有鲜明特征,每个学生都是探究的主体,具有创新精神。每个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思维具有独特和创新性。
三、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1、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
转变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教师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由教学的主体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即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树立主体的`学生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主体的构建过程。知识不同于实物,可以由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公式、规律,必须由学生自己来构建,并组纳入自己己有的知识结构中,别人是无法代替的,因此摒弃过去那种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收器,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学生观,树立主体的学生观。其次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做得更好,在学识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了,而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生也有自己的专长,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加强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是实施“自主学习”的途径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应当改变过去那种讲实验的状况,积极地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实验”等形式体代替“独角戏”式的实验模式,把总结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知识,品尝成功的喜悦。
物理教学的实践性还体现在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模型的建立以及物理习题的设计都应取材于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在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归纳形成理性思维,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核心
学生的学习是由动机激起和推动的,它直接影响到自主学习的水平、进程和效果,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的意识,主动发展的精神,必须把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动机和兴趣放在首位。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首先教师应了解青少年一般心理特点,多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能抓住重点,尽快掌握物理的思维方式,进入物理的“境地”。第三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第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物理的实用性,培养学好物理的动机。
4、讨论、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要解决过去模式中那种单纯灌输、严重束缚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解放学生的双眼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去实验、解放学生的大脑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嘴巴去讨论交流,解放学生的身心去自我实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提昌“自主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使物理教学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实验物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9
1初中物理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
1在学生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
一般来说,初中物理的概念学习比较枯燥同时许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理解比较困难,很难实现真正的掌握。
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变得很低,有的还会对于初中物理学习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出现厌学的现象。
而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改变传统式的灌输式教学,改变课堂出现一言堂的情况。
同时,在对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组的时候,能够使学生之间形成最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学生的学习探索愿望也会进一步提升,学生也会愿意参加小组的学习从而激发其内心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
1、
2使物理概念更加具体化
通常来说,物理知识都会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表述物理知识的语言也都会具有很强的严谨性,这样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尤其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很难有效理解一些专业的名词概念,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带来了困难。
但是通过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和研究中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知识,通过接触到不同学生的思路,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理解问题的方式,从而有效提高物理学习的正确性。
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使存在错误的学生及时认识到错误,同时教师也能够给学生进行指正。
1、
3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而战,学生会更加的努力,也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
同时,因为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所以教师会对于小组内的不同意见或者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及时给予指导,这样就能够使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师生之间也会有更多的互动,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学生会把在合作学习中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也就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上的问题。
通过合作小组的竞争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2、
1片面理解合作学习
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合作学习进入误区。
例如,教师会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展合作学习,在教学开展到某一部分的时候,教师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然后让每一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使合作学习的意义全无,只是变成了简单的小组讨论,没有商量出一致的结果,同样,合作学习缺少效率。
同时因为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导致在具体实施中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有的时候学生还会利用讨论的时间进行闲聊,不仅不能够保证教学的效率,同时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以致影响整个教学进度和合作学习的氛围。
2、
2学习过程缺少有效的监控
在初中物理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很少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监督,只是在讲台上等待学生讨论的结果,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没有很好的掌控,同时由于缺少教师有效的监督,学生有可能会使合作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同时教师没有在学生讨论学习中发挥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导致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
2、
3少数人的学习导致合作学习效率降低
由于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导致在实际的合作学习过程中经常回答问题或者是得到发言机会的总是那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而其他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扮演的就只是一个旁听者,基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学生的意见也就很难传达到教师和学生的面前。
这样就使得合作学习只是少数人的学习,只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学习,这样会使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同时对于合作学习甚至整个物理教学的效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优化初中物理教学合作学习的策略
3、
1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分组,提高学生整体参与度
要想提高合作教学的效率,教师首先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提高小组的合作效率。
例如,教师应该综合考量学生的成绩、性格特点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将在这几方面存在互补的学生分到一个合作小组,这样能够使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均等,能够促进其进行公平的竞争,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参加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提高。
3、
2加强对于合作学习过程的监控,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教师只有加强对于合作学习过程的监控,才能够保证合作学习的效率。
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合作学习的监控,督促学生能够积极地讨论问题,真正进入学习的状态。
同时教师通过有效的监控,及时了解每个合作小组遇到的困难,教师及时给予指导,使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学生之间产生矛盾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加强监控的基础上,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保障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3、
3选择合适的开展合作教学的时机,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只有这样对于物理教学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帮助。
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密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答不同的物体密度是否一样,可以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以铁块和木头为例,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讨论物体的密度。
因为对于这样的知识,都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进行适当的介绍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集思广益,通过合作学习来学习物理知识,找到物理问题的答案。
只有在适当的时机开展合作学习才能够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提高,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4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既能够保证学生具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让学生的物理能力有所提高。
所以这就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认识到物理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从而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