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研究论文(优秀14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里是细心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14篇职业教育研究论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内容导航
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1职业教育论文 篇2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篇3职业教育论文 篇4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篇5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6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篇7浅谈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论文 篇8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9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篇10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11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12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13中职教育如何实施工匠精神论文 篇14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1
摘 要:由于中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对于员工素质和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只有兼具技术性和创新性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才能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作为专门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教育模式,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不断提升职业教育
关键词:职业教育论文题目,职业教育论文选题
由于中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对于员工素质和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只有兼具技术性和创新性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才能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作为专门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教育模式,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国家都不得不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我国人才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由于对于自身缺乏清晰明确的定位,过于贪大求全,进行盲目扩招,致使出现师资力量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不足的状况。二是在学校课程以及专业设置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划,甚至一些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学校的模式,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三是师资力量有待加强。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优秀高学历和高技能的人才都不愿意去职业院校任教,师资力量的匮乏以及素质不高对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职业教育教学的价值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专业化和技能性的教育模式,它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企业培养出具有丰富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在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职业教育教学的价值进行论述之前,笔者认为对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系统的模型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简单地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是在职业教育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为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突出产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因素对于学生的熏陶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之外,还应该充分重视和强调学生独立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1]。具体方式: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引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和方法。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者的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更加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水平。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丰富学生的技能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以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虚拟化的工厂里进行工作,将学生依据不同的部门进行划分,让学生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进行轮岗,充分体会每一份工作的意义和内容,促进学生的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在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的时候,教师可以积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独立自主能力,让他们可以自由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和潜能,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组建学习领域,推行专业模块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十分注重和强调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于那些具有共同特点的领域进行归纳,在对学生教学的时候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和计划,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可以对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究,组建这一学习领域的具体课程,并且要使学生明白这一学习任务的目标和意义所在;可以和一些企业进行对接,在开展专业模块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去企业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更加牢靠地掌握专业技能。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对知识进行预习,自己主动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或者是上网搜索最新的科研成果,帮助自己充分理解接下来要学习到的知识。
2、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培养下,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欠缺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这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十分不利的。在这种状况下产生的传统的教学成绩考核也是很有问题的,它一直沿用的是期末考试成绩决定学生分数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总体素质的评价不够真实和有效,同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调动。行动导向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引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平时表现的考虑,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成绩考核方式设计的时候,可以改变传统的成绩考核方式适当地增加上面几个因素比例。例如: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的时候,可以将传统的试卷考核分数所占的比例降到40%,学生平时表现的成绩占到20%,实践操作能力的成绩占到40%,这样的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灵活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由于现代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不断改进和发展,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表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2]。因此,灵活运用行为导向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成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有益的。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采用多媒体与教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行为导向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建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学习情境的构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学生建构学习情境,在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3]。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虚拟化的办公室里进行工作,将学生依据不同的部门进行划分,让学生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进行轮岗,充分体会每一份工作的内容和意义,促进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学习自主性的提高。
5、重视师资培养,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职业教育对于教师的专业性和技能性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应当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不断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有效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进步[4]。教师也应不断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要不断接受职业带来的一些挑战,在面对压力时一定要学会放平自己的心态。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适应日益竞争的环境,不断地提升自我,改善自我[5]。认真学习与钻研知识技能,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成为一名受社会和学生尊重的好老师。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十分注重和强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它在实现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基础之上,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目标,对于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行动导向教学策略与方法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思维与理念,可以有效地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尽管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一定可以为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同样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职业教育论文 篇2
笔者认为,想要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以职业教育为先导的创业教育,是需要将素质作为基础,能力作为本体,逐步地使得创业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个流程中都有所体现,在立体化的基础上施行综合性的创新型创业教育,才能够使得毕业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一、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创新型创业教育应当以素质教育作为基础
创业教育其实就是以素质教育的内涵为基础做出的延伸和发展,创业教育是构建在教育基础之上的一种展现的教育模式,不单单将素质教育的内涵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并且也凸显出来了创新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这两个目标,使得素质教育能够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
所以,其实也是可以说“高职生创业教育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地转变素质教育改革活动的方向和途径”。假如说学生是没有接受扎实的素质教育的,想要使得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就显得比较困难了,只有在使得高职生的基础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就能够使其逐渐地具有比较高的创业水平,进入到创业这一个领域中的人员具有的素质越齐全,创业的成功率就越高。
现阶段我国范围内的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增强创业教育的力度,逐步地将高职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出来,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其逐渐地养成优秀的创业心理素质,提升高职生的创业创新i能力,在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的重要的。。
二、现阶段我国范围内高职院校开展的创新型创业教育应当将能力作为主体
创业教育其实就是将培养出来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作为目标的教育,使得学生在接受了创业教育之后能够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等创业方面的素质。
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对创业教育重视的对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培养,这就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其中包含的是创业态度、创造性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等等。创业是一项复杂程度比较高的活动,进入到创业领域中的相关人员是需要有比较高的智商和情商的,但是仅仅具有上文中提及的这两项素质,却没有创业能力,也仅仅是空中楼阁而已,创业能力是一项层次比较高的综合性能力,可以将其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等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中施行创新型的创业教育,始终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以素质作为基础、能力作为本体,不单单能够在某些层面之上使得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逐步地培养出创新性的创业人才,并且也是能够使得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施行的以职业教育为先导的教学模式占据的地位得到巩固,从而就能够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新型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此同时也是需要系统化的施行创业教学工作才能够使得创业教育的作用完美地展现出来,进而就能够使得增强高职生创业素质和能力这样一个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琳。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xx,(2):22-23.
[2]张迪。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机制创新研究报告[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xx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二等奖摘要集。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xx:1.
[3]贾新民,张宝忠。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略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xx,(3):68-70.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篇3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探索变革的阶段。本文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内涵进行了解析,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学生培养模式进行了对比,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和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不断更新和优化,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教育模式,该模式将终身教育作为基本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为引领,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融通。经过近40年的发展,澳大利亚的TAFE教育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做得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内涵解析
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其培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促进学生就业与发展。澳大利亚政府认为“澳大利亚未来繁荣与澳大利亚劳动力技能和生产能力密切相关”,提出“澳大利亚享有持续的低膨胀增长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建设一支高技能队伍”。研究预测,20xx-2016年期间,澳大利亚将有250万人获得职业教育与资格培训,其中约170万人获得三级以上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格证书。因此,澳大利亚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高水平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
2.以行业技能委员会为主导,开发职业教育培训包
培训包由澳大利亚国家行业技能委员会统一制定并颁布,培训包是对从业者的技能进行认证和评估,其目的在于界定从业者在工作岗位上有效工作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但并不规定从业者接受培训的形式。培训包包含国家认证部分和辅助材料,辅助材料又称非国家认证部分。国家认证部分包括“能力标准”、“职业资格”和“评估准则”,这是各州必须遵守的全国统一标准。辅助材料包含“学习策略”、“评估材料”和“专业发展材料”等,各地方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和安排。
3.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培养岗位适应性人才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是在学校和相关企业的共同作用下,实施校企培养或学校和多企业结合的培养,即按照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由TAFE学院和企业共同确定对学生的培养模式。TAFE学院一般都设有董事会和行业咨询委员会。董事会起到联系学校与企业的纽带作用,其作用是把握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方向和制定相关政策。部分学校成立了有关行业委员会,学校同这些组织商定开展职业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模式。各别学校还设有校企协调员,其主要职责是收集产业信息、促进校企合作、联络企业参与培训项目。
4.以职业资质获取为手段,实施开放式培养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在建立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国家资格证书制度,实现了职业教育内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很好的衔接。现行的澳大利亚资格证书框架体系(AQF)如下表,有12级资格证书,主要包括证书、文凭和高级文凭三类。其中证书分四级,一级和二级属于入门级的证书,获得此类证书的人员可申请相关行业的初级工作;三级证书则属于较高级的证书,获得此类证书的人员可申请从事相关行业的中级管理者;四级证书则可从事经理级别的管理。文凭和高级文凭需要在获得四级证书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即可获得,其从事的是更高级的管理工作。澳大利亚资格框架规定,各级证书必须具有前后衔接性,即获得高级别的证书须先取得低级别的证书。
学生可以从高中二、三级开始同时进入TAFE学院学习,高中毕业时除了获得高中教育证书外,还可以获得某个职业的一级或二级证书。学生还可以在TAFE学院获得职业文凭后,直接进入大学本科二年级或三年级进行学习,学分互认。另外大学本科毕业生也可以进入TAFE学院学习,以获得相应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研究生毕业也可以进入TAFE学院,学习6个月的课程,即可获得相应证书。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TAFE学院的招生不分职前职后,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学历层次,鼓励人们多次学习、不断学习,建立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终身教育模式。澳大利亚学生学习方法是开放的,到TAFE学院学习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全日或半日、函授或远程教育等学习方式。只要通过考试评估,就可以获得证书和文凭。
5.以技能考� 主要的考评方法有观察、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书面答卷、录像及其他。被评价者的证据是多样化的,主要有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和辅助补充证据。直接证据是指在规定情境中的职场表现,即对其是否准确无误地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进行评价,如:餐饮专业的学生,可以在酒店、餐饮店或餐饮实习操作室等制作食品,等等。间接证据是指当无法对被评价者完成的实际任务加以观察时所用到的由被评价者提供的“证据”,如参与项目工作、完成评价者委派的任务后的工作报告或调查报告、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及事件的模拟情况的处理。辅助补充证据是指评价者查阅第三方证据以了解其职业能力,如根据学生过去学习时获得的证书或所留下的证据提供的职业表现报告。只要被评价者能够提供上述这些证据,即可通过考核拿到专业资格证书。
此外,考核方式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先前学习认可(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RPL)机制。RPL是一种对个人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经历、生活经验所获得的技能与知识予以认定的机制,如先期的学习成绩以及在企业工作的经历,都可通过认定并折算为学习时间,从而可减少后续学习年限。
二、启示
1.围绕职业关键能力培养,开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1)以能力为本位,加快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课程体系的开发应以企业和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为根本,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拓展到培养学生从事某职业或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最终形成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只有围绕职业关键能力培养,才能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真正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2)以行业为主导,促进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澳大利亚的TAFE 课程体系具有多元化课程开发主体,不仅有行业和企业的专家、政府官员、教育专家、课程教师等参与,家长及学生也是开发的主体之一。我们应
(3)以社会需求为根本,不断调整课程设置。贴近社会经济生活来发展职业教育,使课程设置与经济发展同步,这是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
2.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树立开放式教学观
(1)以学生为中心,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和助手的理念,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互动式课堂,建立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模式。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走进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亲自体验和动手操作。因此,我们要改革创新实训形式,确保实训项目的实操性和时效性。
3.推进考核方式多样化,采用综合评价方式
(1)对学生的评价中要努力寻求新方式,每一次考核或测试都能够尽可能覆盖多种相关能力要素,可采用问答、实际操作、社会调查、创新设计、操作体验报告、参与群体活动、实习及综合毕业实践报告等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考核评价方法。
(2)积极合理的利用实训基地或企业作为评价场所,用工作现场考核替代传统的考场考试,让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技师等人员参与到考核中来,以实际操作水平和工作表现来考核学生的能力。
(3)注重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测评,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可以采用,如行为观察、成长记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一个相对全面、真实、准确的评价,并将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其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提高。
4.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
澳大利亚的高职教育早已突破了学历教育的范围,运用终身教育的理论,融合学历教育和培训,淡化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的界限,将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此,我们要以终身教育理论为指导,扩展高职教育的概念范畴,把生产一线人员、下岗工人、待就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高职教育相结合,使高职院� 在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的同时,逐步完善中职、高职和本科、研究生教育的衔接。
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不断发展和探索变革的阶段,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的模式和经验。通过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的分析,可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有助于探索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论文 篇4
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具备开放性与灵活性的自身优势,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高等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存在一定的应试教育倾向。学习者缺乏实践经验,技能水平也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专升本模式的构建等,办学模式逐渐趋于多样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一定会受到自身因素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加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之间的衔接,可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
一、自考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优化
(一)促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新的科学技术逐渐地被开发与运用,社会对一线劳动者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在人才聘用时不但对技能提出了标准而且对学历也提出一定要求。当前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步伐。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式的推广打破了这一现状,自学考试不但是国家考试,而且是一种继续教育,将培养目标定性为实用性和职业性。与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一致,在实训、管理、技能培养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开展自学考试模式可以促进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专接本”打破了原有封闭的教学状态,把自学考试与高职教育相对接,相对于普通高职教育,增添了实践教学环节,解决了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难题。“专接本”课程设置方面对学分认证方式进一步完善,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在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培养,实现了自学考试与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从实践方面看,自20xx年起,江苏省筛选了一些实用性强、社会需求量大的相关“专接本”项目。主考学校在已经开设的本科专业中选取相关的“专接本”专业,面向全省的高职院校开展对接工作。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自20xx年开始与南京工程学院对接“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已经连续进行了五年,学生毕业通过率一直在90%以上。
(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在自学考试中的“专接本”模式能够发挥本科学校与高职院校各自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互惠互利。作为本科院校,由于主考的是本校最具优势的专业,所以在体系构建、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具备最优质的资源。而高职院校在实践与培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专接本”模式的开展,可以充分地将二者之间的教学资源优势融合,为专科生提供提升学历的渠道,促进专科学校完善校风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对于主考院校来讲,可以通过调研、督导等方式来进行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与办学实力,帮助其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三)提高就业质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难问题已经普遍存在于各大高职院校。全新的工业技术在不断地更新与运用,企业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操作技术,而且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职业院校主要为生产一线培养人才,“专接本”模式的实施可以使考生通过高职专科教育来提升实践技能,然后通过自考教育来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从根本上拓宽了实践技能的范围,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自学考试“专接本”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拓展办学渠道
为了进一步完善自学考试中“专接本”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拓宽办学渠道,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位与学历。高等教育的自学考试可以尝试建立学分制教育,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之间进行学分互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办学渠道,通过多种方式来满足考生和社会的根本需求。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的发展逐渐向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实施,以开放性的特点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向、专业结构方面都比较灵活,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时代性。为了确保各学历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国家需要及时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现状与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来制定相应的教育机制,真正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学生走向社会岗位开辟一条全新道路。
(三)改革评价机制
自学考试主要是通过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最终核心体现在国家考试上,所以一定要维护其严肃性与权威性。这种考试制度的主要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与职业型,所以评价机制要不断地改革与完善,加强对教育过程的重视,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把考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个人素质等因素全部列入对学生的考核范围,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不断推动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实现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结语
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势必会引起职业教育与高等自学考试之间的调整与变革,促进二者之间的衔接与沟通,满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可以节约教育资源,所培养的人才可以更加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从意,张斓。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对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实践探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6):126-129.
[2]周建松。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21):81-83.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篇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对职业教育模式下的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引起了更高的重视。本文讨论职业教育背景下,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从生源分析、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授课方式,校企联合等多方面,探讨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为各职业院校,IT培训机构提供借鉴。
互联网信息时代,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迅猛增长。信息技术和互联技术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各行各业都迫切需求掌握昀前沿技术的软件开发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探讨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对象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在当下计算机互联网日益成熟的环境下,职业教育工作必须将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同时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上要注重从原来的专业学术向职业技能和就业思维转变,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相应的教学方式,合理的开辟校企联合途经以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背景下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讨论职业教育环境下,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这里所涉及的职业教育,包含两种类型:一种为 IT培训机构,一种为职业技术学院和技师学院等全日制的院校。
一、职业教育的生源分析
生源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生源的数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昀基本条件,不管是培训机构还是职业院校,其生存与发展与生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对于职业技术院校来说,随着初中毕业生数量变多,普通教育无法实现队伍如此庞大的'教育教学,中职院校的生源也随之增多,尤其在 20xx年,我国职普招生比例首次达到
1:1的状态;但受到社会就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就业压力增大、高等院校和普高的扩招等多种原因影响,职业院校的生源较之前有一定数量的减少。与职业院校的生源不同, IT培训机构的生源更为广泛,主要有应届毕业大学生、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也有一些中学毕业的学生,但相对来说数量较少,前两者占比较大。
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IT培训机构与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较大的相似度,因为软件开发主要是为了培养学习者成为具有一定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网络组建、维护管理的高级实用技术型人才。通过学习软件开发的相关课程,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的多方面知识,比如软件方面的使用和维护、硬件方面的组装和检测、网络方面的一些时下热门、流行的技术特点,掌握网络安全的运维知识并且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包括对一些网络工程方案的设计、网站的组建等;在培养学习者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加强学习者的职业意识,尤其是职业院校方面的培�
两种教育单位之间的培养目标较为一致,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的实现效果却并不相同;在职业院校中,由于近年来生源较少,一些偏远地区的教学条件不足等原因,致使培养目标不是很理想;而 IT培训机构多为社会性的单位,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设施等较为齐全,相应培养目标较为理想,但 IT培训机构的培训费用一般较高。
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
首先来说课程设置,由于职业院校属于较为常规的教育单位,除了软件相关的专业课程之外,还有一些文化课程的设置,学习者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还需要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但在课程的安排上还是以相关的专业课程为主,文化课程起到对学生基本素养的教育,作为辅助学科;IT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与中职院校的就有所不同,因为培训机构针对某一领域某一科目的培训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对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更多的是注重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深度挖掘,在课程的设置上只做专业课程的安排,不做其他过多的延伸设置。
另外在授课方式上两种教育单位也有较大的区别,IT培训机构对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中的授课方式,基本上都为实训课程,无论是理论讲述还是实践操作都通过多媒体设备,学习者一直都处在计算机、软件的环境内,对于课时的知识可以及时掌握,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准确地发现一些常规问题,并且在课堂上得到解决,强化学习者的专业技能。中职院校的授课方式更多的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尤其是一些教学条件不是很理想的学校,将理论与实践课程分开,即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根据课程的安排,在机房进行实践练习,知识衔接不紧密,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很理想;但在一些教学设施完备的学校,授课方式也为全程多媒体教学,使得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职业教育的校企联合
校企合作可以让职业院校学生取得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实现由学生向社会合格人才的转变,帮助职业院校学生顺利就业。在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上,IT培训机构和中职院校的实现形式是一致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其在企业中做相应的顶岗实习,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独立完成软件开发工作的能力、系统综合分析能力和面对需求的应变能力等,类似的多方面岗位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之外其他任何教学活动都无法培养的。
五、结语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在当下甚至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相应的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在职业教育环境下,不管是 IT培训机构还是中职院校,对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上都要做出一定的改善与创新,为学习者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教育单位要确保与时俱进,便于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当下昀热门昀新兴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职业道德和相关的版权、软件安全等法律知识,培养出更多的与社会、企业要求相符合的软件开发人才。
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6
摘要:职业教育负担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这对发展和繁荣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重要性;意义
纵观当今世界,所有经济发达国家,都是依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起来的。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未来经济无论怎样发达,社会所需的人才,多数是高素质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虽有了长足发展,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经济发达回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职业教育负担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这对发展和繁荣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职校”,请大家不要小看它!它代表的是一种职业教育,大学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虽然方方面面的都涉及到,但在专业技能方面有些不足,而职业教育是针对就业的教育,针对社会技能人才的需求和人们工作中需要用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相对大学教育来说职业教育有其明确的目的性,因此,职业教育作用显著。大学教育需要改革,应该把职业教育融入进去,让同学们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到技能,学到在社会上谋生的本领,大学教育在这些方面有待提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非常剧烈,就业结构变化速度快。大学教育只重视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技能教育。而职业教育正是具有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和就业需求的特质,因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从东亚经济发展经验看,职业教育在其起飞阶段发展很快,对提升劳动力素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人力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这些经济的发展成熟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出现了下降趋势。因此,职业教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倒U型变化的趋势。我国很大一部分家长和学生由于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到位,强烈的虚荣心让人 现在的孩子一般又是独生子女,家长为了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只考虑眼前去什么学校,有着先读一般大学然后就业时再想办法的思想。
这是一种落后的观念,这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人们往往把大学教育奉为“正宗”,把大学教育看的很高,期望很高,殊不知大学教育被大众化以后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了。而人们习惯性地会把“技校”看低,是对社会需要的认识不足和虚荣心的体现。其实现在“技校”已经发展成为职业教育机构,我们应该正视这种职业教育,它是一种针对就业的培训,是大学教育的完美补充。从就业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已经凸显它的重要性,一般单位招聘人才时把职业教育也就是培训经历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在一些行业或职业职业教育的资格认证已� 种种事实告诉我们职业教育已� 一些职业资格认证如用友的ERP认证、思科的网络工程师认证、微软的MCSE等等证 近年,我国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很多职业教育品牌,不仅中高等职业院校日益红火,一些民办技校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最有代表性如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孙进技校。这些民办技校年培训能力达3万人之多。现在一些大学生毕业之后,由于没有技能,不好就业,不得不上技校重新接受培训。大学教育遭遇尴尬,需要每一个人理性的看待这些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后质量难保证,百亩良田也难保没有一粒秕谷,加之高等教育本身也有些不完善,出现这样的事并不奇怪。
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给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提条件,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大学生上技校这种现象不是高等教育的尴尬,而是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分属两个不同方向的教育,而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的教育形式,因此,职业教育重要性凸显,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平衡搭配,将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篇7
摘要:
新文化史在叙事材料、叙事风格和叙事方式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主要表现为故事与“碎片、从“文本到“修辞,以及影像资料的运用。
职业教育叙事发展存在着“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为叙事较少且停留在经验层面的描述、叙事风格单一,不追求修辞、叙事方式单调等方面。
新文化史所取得的突破,为职业教育叙事的转向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关键词:
新文化史。
教育叙事。
职业教育。
文化研究
新文化史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史学界重要的转折,以法国、美国和英国最具代表性。“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马丁盖尔归来》、林亨特的《新文化史》《法国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阶级》,还有罗伯特达恩顿的《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以及彼得伯克的《图像证史》《制造路易十四》等都是推动新文化史发展的重要代表。
其中,新文化史关于“叙事的突破,值得教育界借鉴和学习。
一、新文化史中的叙事转变
(一)叙事材料:故事与“碎片
新文化史学家戴维斯在其著作《马丁盖尔归来》(LeretourdeMartinGuerre)一书中,以法国南部山区流传已久的故事为原型,
通过这个历史小人物,放眼到十六世纪法国南部农村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戴维斯将法官让德葛哈斯的记录、证词作为第一手研究资料,作为一名严谨的历史学者,戴维斯对葛哈斯的案件记录反复考察,对比市面上已出版的书籍,进而进行比对和印证,并且她本人还去了法国南部山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访谈,“通过大量的、琐碎的资料还原他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关系和性格命运等。
[1]在传统史学叙事中,这是根本不会发生的。再如,对影像碎片的重视。
1945年4月英国军队在贝尔森制作的影片,在著名的纽伦堡大审判中作为重要的证据来使用,影片中所提供的证词让人永远也不可忘记那些记忆。
在新文化史之前,影像和图像作为叙事材料是不具有信服力的,但是新文化史的学者却更加注重材料的丰富性,且影像类资料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事件。
多版本的历史故事、碎片的材料和鲜活的影像资料,都成为新文化史学者手中珍贵的叙事资料,看似“碎片化的叙事资料,在新文化史学家的手中,却成为一部部优秀的著作。
(二)叙事风格:从“文本到“修辞
对文本的描述和分析,是研究者对研究材料分析能力的综合体现,是研究者展现研究结果的重要过程。
新文化史学者注重对文本的“虚构,“我要把资料的‘虚构’的部分当作分析的中心。
[2]不能停留在字面面上理解“虚构,戴维斯所说的“虚构指的是,在叙事手法方面所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现象,通过外显的“文本来分析内在的“本质,以便获得事实的解释。
史学家将文学领域中的“虚构,引入到了史学领域,读者在阅读史学作品的时候,更加像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将传统史学所注重的叙事风格发生了改变,使之通俗易懂、富有韵味。
“修辞通常应用在文学领域,新文化史的学者受到海登怀特、克利福德格尔茨、罗兰巴特等人的影响,将传统对文本的处理,转变为对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处理,创造一种新的历史叙事风格。
正如英国学者彼得柏克评戴维斯所说“就某种意义而言,那是对实证主义者最致命的一�
她展现的是,即使在实证的领域,若不转向研究语言及修辞,你将一事无成。
[3]新文化史的学者将传统历史文本的叙述风格转向了“修辞,并且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这预示着叙事风格的转变会给其他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转机。
(三)叙事方式:影像
提及新文化史叙事方式的转变,也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传统史学叙事只借助于文本来展现,而今新文化史学者突破了“瓶颈。
再以戴维斯的《马丁盖尔归来》为例,在这部著作诞生之前,先在戛纳电影节上映了影片,戴维斯担当影片的历史顾问。
无论在人物台词、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方面,还是在布景、服装、场景选择方面,真实还原了十六世纪法国南部山区村民的生活状态。
影片一经上映,便引发了文学评论家、电影评论家关于电影和历史的学术讨论。
此外,再以罗伯特罗塞利尼所执导的影片《路易十四的登基》为例,该片也是像法国历史致敬的影片,这部影片以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埃尔朗热在1965年出版的路易十四�
美国批评家海登怀特主张“影视史学,即“用视觉形象和影视化的话语表达的`历史以及我们对它的思考是对“史学(historiography)的补充。
[1]罗塞里尼认为“电影应当成为写作历史的手段之一,或许,它比其他的手段更有价值。
[4]222与文本写作不同,流畅的叙事方式和对视觉的刺激,能够产生一种“事实效应,尽管影像史学在学术界,就方法论、范式等方面还存在争议,但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已经获得了成功的先例,并且在该领域已经愈发成熟,此外一些职业历史学家已经开始尝试制作历史影片,多数导演和制片人,他们本人都会有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的教育背景,并且会请到专业的历史顾问。
文本和影像是传统史学和新文化史叙事方式的产物,虽然对于两者的如何使用依然存在着分歧,但在未来的发展中,二者必将互相促进、相互影响。
二、我国职业教育中的教育叙事
作为一种成熟的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叙事才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从此“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系统阐释。
从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历史角度看,克莱丁宁和康纳利系列研究成果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的诞生。
[5]虽然在教育界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但在职业教育领域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育叙事较少且停留在经验层面的描述
2001年开始,华东师范大学的丁钢教授出版了《中国教育:研究和评论》(目前已有13辑),其中在第2辑刊载了耿娟娟的《教育信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研究》、黄向阳的《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校长的笔记》,以及在第3辑中刘云杉的《帝国权力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
加拿大学者许美德的《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此外,刘良华教授曾专门建立了教育叙事的网站,主要搜集了中小学老师的日常生�
遗憾的是职业教育界尚未形成丰富的研究。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关于教育叙事的论文很少,对文本处理仅限于经验层面的描述,这里所说的经验层面的描述,指的是“教育叙事的类型。
教育领域中的叙事研究类型,共分两类:分析别人的故事和分析自己的故事,叙事材料大多数来源访谈、观察、日记等形式。
新文化史中注重对“微观研究,教育叙事应深入挖掘文本的隐含意义,以获得对文本的解释。
遗憾的是,一方面,由于叙事材料的有限性和视角的局限性,没有对叙事材料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挖掘,也并没有进行对辅助材料进行详细考证,更没有以平凡人物的叙事故事反映出时代特征、人物性格、生活集体风貌等,即让叙事成为“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二)教育叙事风格单一,不追求修辞
除追求艺术效果的教育自传体小说之外,根据可查到的资料来看,会以学术语言来展示,会穿插着对教育现象的理论分析,以“教育现象或教育故事的叙述———教学或教育理论展现,语言并未得到重视,直接后果是教育叙事风格单一。
体现在:(1)叙述故事多以描述在教育活动之中所发生的故事为主,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将故事讲完整即可,这便导致读者可能会丧失对论文的阅读兴趣。
(2)“修辞问题,叙事的修辞之中应蕴含着一种意识形态,“修辞者通过‘讲故事’来诉诸某种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迫使’听众接受修辞者的主张,[6]但教育叙事尚未做到。
综合来看,教育叙事,首先是故事,其次才是一个教育故事,没有故事便没有发生在活动中的教育,因此,丰富教育叙事的故事情节,加强叙事风格的美学,是教育叙事所需要突破的“瓶颈之一。
(三)教育叙事方式单调,影像学尚未被教育学术界广泛认可
从现有的资料看,教育叙事借助于文本来呈现,以公开发表的论文、教育� 而在影像学中涉及到教育,主要是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艺术学。
“从学科角度来讲,我们的教育研究尚未涉及纪录片领域和问题,从影像的角度研究中国教育问题的著作和论文暂时缺席。
一些已有的研究也只是在外延徘徊,没有切入中国教育的正题和核心问题。
[7]利用文本处理的手段,是大多数教育研究者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时候,所采取的叙事方式,殊不知利用影像、声音,会更加丰富其研究。
美国著名制片人罗伯特加德纳认为,纪录片能够提供“直接的和不容置疑的一类证据,是瞬间捕捉到的事实,不
[4]215利用影像的表达方式,能够真实展现教育活动,而这些教育活动所有的细节活动,恰恰都是围绕着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关键问题展开。
(四)教育叙事尚未在职业教育领域形成丰富的研究
教育叙事作为一种成熟的研究方法,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领域取得一些成绩,但在职业教育境领域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
“当叙事研究被引入教育理论领域,教育叙事研究本身已经不同于哲学、文学和宗教的方式,而更倾向于以一种实践的方式接近教育活动本身,并符合教育这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身。
[8]职业教育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但依然可以做教育叙事的研究,因为教育是围绕人的活动,只要有人便会有故事。
教育叙事能够提供对经验的描述,进而对个人行为的理解和诠释。
若要达到该研究目的,必须要进行教育叙事的研究才可以。
而在如今在该领域存在着空缺,因此,为弥补缺失,提高对该领域对教育叙事的研究刻不容缓。
三、启示
(一)丰富叙事材料,重视多元的故事和利用“碎片
研究者在进行教育叙事的时候,应通过故事和“碎片来丰富教育叙事的材料,不能仅依靠文本、日记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故事和“碎片是针对新文化史而言。
教育叙事围绕着个人来讲故事,叙事材料来源于个人,研究者应该要考证故事的真伪,尤其是发生在个人身上非常重要的事件,这便是“证人和“证词。
研究者应该倾听多种声音,辨别事件真伪,以客观的态度叙述出事件的始末。
而重要的旁观者,是一个“证人的身份,他见证个人故事的发生和结束,而“碎片材料,作为叙事材料的辅佐性材料,更是一种“证词,在某种意义上,会丰富个人故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比如照片、报纸报道、电视录像等,都可
“证人和“证词围绕着个人来展开,但又不完全是个人的故事,它是新的叙事材料,研究者应该充分利用新的叙事材料,将教育叙事的故事写得更加真实和富有新意。
(二)挑战传统教育叙事的风格,注重“深描和修辞
随着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尤其是文学的影响,教育学应借鉴史学叙事风格的成功转型,表现在文本处理和文本叙述中。
首先,从文本分析到文本加工,注重文本的“深描(ThickDescription)。
教育叙事应从简单叙事走向文本加工,研究者在完整把握故事的前提下,阐述自己对文本背后的人物性格、社会组织、地域文化等,以提供合理的解释,具备整体驾驭文本的能力。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重视“深描的作用,“深入到行为的表层之下去寻找积累的推论和暗示的层次,以及意义的等级结构。
[9]其次,注重“修辞,增添文本的美学性。
新文化史的学者注重对文本的修辞,在写故事的基础之上,注重语言的美学价值。
教育叙事应当重视叙事风格,因此便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文字功底,打破学科视角和限制,积极借鉴新文化史所取得的成果。
(三)多元教育叙事方式,增加教育影像
新文化史在影像学方面所做出的突出成就,也给教育者非常好的启发,即可以利用教育影像作为叙事的方式。
通过教育影像作为一种新的叙事方式,改变传统叙事中文本叙事所存在的弊端和局限。
教育者拍摄教育影像已有先例,首都师范大学汪民安教授所拍摄的《米歇尔福柯》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虽然他的研究对象是已逝去的法国思想家福柯,但是汪民安收集了福柯生前大量的视频访谈,可以说综合利用“碎片和影像学,才有了这部实验性的哲学纪录片。
从汪民安教授所拍摄的经历来看,研究者应当注重对平时材料的“碎片化收集,只有丰富的材料做支撑的时候,才能将叙事材料用影像的形式呈现出来。
此外,研究者应该还要掌握拍摄教育影像和教育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比如把握空间坐标、时间排序、镜头运用等基本拍摄技巧。
而实现这一目标,有两种途径:其一,是研究者本人进行拍摄,无论在取材方面,还是拍摄效果方面,研究者本人最清楚过程和效果。
其二,是研究者委托专业团队进行拍摄,也意味着需要研究者和导演、制片人进行反复的探讨,以达到最终目的。
第一种方式,在新文化史中已经有先例,在其他领域也有成功的影像作品,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在哲学领域已迈出了脚步。
而第二种方法,看似容易,却也给研究者提出其他的要求,比如和导演的沟通能力、临时处理危机事务的能力等。
(四)重视教育叙事,形成职业教育自身的叙事研究
职业教育领域应该逐渐形成自身的叙事研究,才能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成绩。
具体包括:(1)一流大学中的教授。
以教授来带动,会形成一支非常强大师资队伍,就在根本上保证了学术质量。
专业的师资力量,有着强大的学术能力作为支撑,或许会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弥补该领域的学术缺口。
(2)致力于研究教育叙事的学者。
对于已经在教育叙事取得成功的学者,应该放宽研究视角,职业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校中的教师、
学生是良好的叙事对象,他们的教育故事丰富多彩,职业“教育行动者接触,努力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将他们的实践话语揭示出来,担当起教育实践的‘阐述者’。
[10]总之,职业教育要形成自己丰富的叙事研究,积极吸取新文化史在叙事方面所获得的成功经验,无论在叙事材料、叙事风格,还是叙事方式方面。
一方面,只有丰富教育叙事研究,才会弥补该领域的缺口。
另一方面,借鉴新文化史所取得成功,才能让职业教育的叙事研究走得顺利。
浅谈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论文 篇8
在目前中职教学的大背景下以迎合当前形式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用变通的方法,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鼓励学生主动的去拥有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想。并努力实践,培养应用的意识,以增强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的信念。所以优化中职数学教学,实践教育理论在中职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
一、对中职目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教育模式的不断变革,国家对中职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了。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了中职的校园,但是,在扩大招生的同时,中职教育的生源也和原来有了或多或少的差距,在过去生源大多数是经过统一考试,有的还要通过面试,才能被录取。而现在大部分的生源都是中学或者是高中学习中的“差生”,现如今中职招收的初中生中有80%以上学习基础不是很好,其具体表现在对概念不理解, 对学习知识内容的巩固较低,掌握的知识中漏洞太多,不懂得把新学到的知识与旧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并转化归纳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同时这些学生还普遍存在心理自卑,厌学等表现,因为在过去的学习中由于学习的方法不对,或是学习不够刻苦,考试经常失利以至于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心,对自己产生了质疑,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一差在差。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育方式的改变才是根本。面对与过去学生素质有很大差距的受教群体,在承认他们存在着或多或少客观问题的同时,确定“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心中想着:教师就是要代表学生的利益,所作所为,所说所想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为孩子都是好孩子,他们不过是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付出更多的耐心去帮助他们成长。在中职的教育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一切教育是为了学生,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才是每个教师所期盼的,作为一个现代的教师,更应树立自己形象,而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让学生认同,让学生以自己为榜样。
二、变革教育,以新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模式去教育学生
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倘若教师不知道学生不理解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技能,天赋,倾向,那么他就不会教好学生。我们要明白,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于开导学生的教师。作为一个教师来说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来以身作则,�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都将起到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从而使师生关系处在和谐融洽之中。当你安排学生去做一件事,有时他们也许表现的不是那么情愿,但是如果教师能和他们一起来做,或是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那么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班级卫生差,教师来到班级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拿起工具自己干起来,我想学生马上也会跟着教师一起干起来。
成为一个教师就要献身于教育事业。要时刻知道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而且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学生榜样。例如,作为教师不允许学生迟到早退,教师首先就不可以迟到早退。最为教师应该先严格要求自己之后,再来教人,否则学生只会和教师一样纪律涣散,什么也做不好。所 韩愈在《师说》中提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传授学习知识给学生,更多的时候应当能够把深刻问题从浅显易懂的角度去解析,让学生做学问。
同样,作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征服”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如果一个教师教漏洞百出,那么它很难得到学生的信任。相反,如果教师知识渊博,讲课很容易理解的,有条不紊的做事,他将能够吸引学生,然后赢得学生对他的信任。显而易见,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还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多读书,多看书,以扎实的教学专业素质来 “征服”自己的学生。
三、要懂得教学情感的重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数学,其中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所以,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在数学的教学中,不单单应该只以学 ”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更加喜欢数学,在教学中应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这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为一个自己带了很长时间的学生来说,我们必须考虑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还要充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倾听者,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亚于亲情之间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要懂得教学情感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把教师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 。所以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要懂得教学情感的重要性,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师生情的温暖,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之下,运用新的实践教育理论 ,通过教学改革和教学技巧的改进来优化中职数学教学。只有如此才可以让中职数学的教学可以取得更大的教育上的成功。
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9
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上,有两次特殊的 机遇。第一次是在民国初年民族资本经济快速 发展,故对初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 许多教育家和实业家应时代需要,大力提倡职业 教育,黄炎培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创立了中 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职业学校,在实践中发展出 一套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职业教育思想,成为这一 时期职业教育的先锋和模范。在他的影响下,全 国各地纷纷开办职业技术学校。据统计,到1927 年各类职业教育机构达1 695所,其中设有职业 专修科之大学及专门学校超过百所职业教育 可谓盛极一时。
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中高级职业技术人 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次大好时机。 这一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决策者的视野,成为 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今天的社会 背景与黄炎培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人们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层次也提高了,但是,黄炎 培早期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仍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代背景:机遇与挑战并存战略与战术矛盾
从1999年至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机遇与挑战并存,战略与战术 矛盾。前者是指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非 常好,但需要我们克服的困难也很多,阻力也很 大;后者是指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 是正确的,但由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术措施 与之不配套,二者间存在许多矛盾之处,因此,困 难重重。
(1)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据 《中国教育统计资料(20xx)》载,20xx年全国高 职高专有1 091所,在校生713万人,分别占到全 国普通高校总数(1 792所)的61 %和普通高校在 校生的46%。在1 091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注册 为高职的有921所,占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半数以上,其他高专很多实际上都改为了高职。可 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己经占据了普通高等教育的 半壁江山。
从政策层面看,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政府决 策部门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xx年11月,全 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了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 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明确表示政府将把 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教育 发展的重点。此后,各省纷纷召开职业教育工作 会议,重新认识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特殊意义, 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此 外,教育部也明确提出,今后招生的増量指标,将 主要给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所以,高职学校数和 学生数还会继续増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未来的 发展形势仍将继续看好。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 院校办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今天,万人高职院校 己经比比皆是,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都办得非 常好,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率甚至比普通本科院 校还要高。因此,从整体来看,高等职业教育正处 于发展的大好时机。
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 教育也仍存在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首先,部分 学生宁愿放弃己被高职院校录取的机会,而选择 重新复读,一心要考普通本科。在内地的一些高 职院校,新生入学率只有70%甚至更低。此外, 还有相当一部分己经入学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并 不安心于学习职业技术专业,而是一心想着“专升 本%以拿到本科文凭为首要目标。很多高职院校 也鼓励学生‘专升本”,并没有认识到学好职业技 术知识的特殊价值。这就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继续 发展提出了挑战,高等职业教育要取得进一步的 发展,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二)战略与战术矛盾
从战略上来说,发展职业教育己经被写进了 我国的国家政策中,被提到了“加快人力资源开 发’、“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综合 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地位,这说明战略 上对高等职业教育己经高度重视。在20xx年11 月9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 决定》中,还提出具体的増长指标:十一五”期间 要培养1 100万高职生。也就是说,高职毕业生 将占到这五年高校毕业生的一半以上。此外,在 发展道路上,也明确了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 道路,尤其是强调要依靠企业,发挥行业的作用。 这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指出了一个正确的方 向,将引导高职办学体制从主要依靠政府转移到 主要依靠行业和企业的道路上来。可以说,这些 战略都是正确的,依此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将 取得更好的成绩。
但是,在战术上的政策措施与战略目标却并 不配套。
第一,“低投入,高收费”。政府对高职生的投 入远远低于对本科生的投入,而高职生的收费却 高于本科生。在一些省份,这两个差距甚至可以 以倍数来计算。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 从而使高职院校不得不高收费。“低投入,高收 费”,己�
第二,“招生录取,先本后专’。高等职业教育 目前绝大多数都是在专科层次,我国的专科招生 一直都排在本科之后,本科三批录取完了才录专 科。而实际上,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是两种不同 类型的教育,并不是高低两个层次的教育。“先本 后专”这样的招生录取制度,将社会上重本轻专的 偏见制度化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阻 力。
第三,“录用人才,学历划线”。许多政府机关 和国营企业,招聘人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 生一律免谈,这也无形中强化了社会上重视本科 而轻视高职的偏见,影响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入 学选择。
第四,“院校地位,本正专副”。本科院校正厅 级,专科院校副厅级,即使是规模很小、办得很差 的本科院校,也总是“正”的;专科院校即使规模很 大、办得很好,也总是“副”的。这必然使许多高职 院校不安于专科地位,一心想要升格。
再者,专业设置是目录指导而非市场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满足各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为目的,其专业设置应该尽可能地与市场需求密 切对应。但现实是,一方面,意识到要依托行业和 企业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却又为高等 职业教育制定专业目录,要求高职院校按目录设 置专业。虽然专业目录是参考性的,但若要开设 人才市场所需的、但专业目录中却没有的专业,就必须提请备案。而许多地方主管部门,视备案为 批准。这无疑将影响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和为地方服务功能的发挥。凡此种种,都是由于 政策措施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不配 套,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令 人困惑的问题。
二、转变传统思想,改革战术措施
战略目标是通过战术措施来实现的,如果战 术同战略不配套,甚至相矛盾,战略目标就会被架 空,难以实现。近代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的职 业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于我们解决上述问题不无启示。
中国的传统思想重学轻艺,强调“士为四民之 首V‘学而优则仕”,对于职业教育,则一直存鄙薄 之态。黄炎培在半个多世纪前曾感慨地说:习政 法所为事业,分利事业也,其趋之也如彼;农工生 利事业也,其弃之也如此——吾为此惧。” ?直到 今天,这种重致仕、轻四民,重学术、轻职业,重选 拔精英、轻实用人才的传统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且 有意无意地成为制定战术措施的指导思想,因而 也就会出现上述战略与战术矛盾的现象。
传统思想虽然根深蒂固,但并非不可改变。 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传统思想得以改变 的例子并不少见,黄炎培即是一例。黄炎培出生 于书香门第,考过秀才,中过举人,但后来他并没 有沿着读书做官的传统路子发展,而是大力宣扬 实用主义,走上了办职业教育的道路,提出“求学 必求当世必需之学,教人必教之为当世不可少之 人”③的实用主义口号,这与其所受的教育是很不 相同的。
从读书做官到实用主义、到职业教育、再到教 育救国,黄炎培思想的转变,正说明了传统思想也 可以改变。此外,民国初年职业学校之所以能取 得较大的发展,其实也并不是因为学生出来能当 官,而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找到工作,能够养家 糊口。
上述事例表明,传统思想尽管根深蒂固,但制 度适时的改变也可以逐步地改变人的思想。今天 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采取措施,改革不配套的 战术措施,通过制度变革来改变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传统认识。
(一)改变“低投入,高收费”的政策高职收费比本科高,原本是在大众化初期不 得己而为之的举措。1999年高校扩招,并以扩 大高职招生为主,但由于财政有限,无法増加投 入,只好给出高收费政策,允许高职院校提高收费 标准。当时提出的理由实际上仍然是“分不够,钱 来凑”认为扩招进来的那些学生本来是考不上大 学的,现在给了他们一个上大学的机会,因此,要 求他们多出点钱似乎也合理。但在今天看来,这 一理由其实是难以成立的。“低投入,高收费”的 政策也只是一个权宜之策。时隔七八年后的今 天,这一政策仍没有改变,就显得很不合理了。
首先,高职学生所需的生均设备,并不比本科 生花费少。本科要建设实验室,固然要花很多钱 但高职院校要办好,也必须有实训场地和设备,这 些花费并不比本科实验室便宜。因此,不能仅根 据学校类型来拨款,而应该从学校办学需要出发, 调整投入比例。
其次,高职学生群体很难承担高收费。高职 学生很多是来自社会中下阶层,家庭条件较差,历 来如此。对他们高收费不符合社会公平的原则。 民初职业教育发展时,黄炎培深刻地认识到:职业 教育是为贫苦百姓解决生计问题的教育,因而收 费不宜高。他设立中华职业学校时,校址是选在 上海西南区,因为“上海之西南各区,民之贫苦无 业的,较他处为多”并确立了“应收寒素子弟求 学,费用务使减轻”的招生原则规定“工科甲种 生,免纳学费,宿费不收丫工科乙种生,学、膳、宿 费,一概免纳;商科生宿费不收”?。今天,职业教 育主要是社会中下阶层子弟入学的特点仍没有改 变,因此,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我国当前的“低 投入,高收费”的政策也应该改变。
改变“低投入,高收费”的政策,根据高等职业 教育办学特点和办学需要调整投入比例,降低收 费标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者的积极性,増强 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无疑是使高等职业教 育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所喜的是,这一 点己经在逐步改变。20xx年11月9日发布的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规定:从20xx年 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 般地区不低于20%己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 区不低于30%’。20xx年各省召开的职业教育工 作会议都明确表示要増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情 况有所好转,但是还不能从制度上解决高职投入 不足的问题,还需要各方面继续努力。
(二)改变“先本后专”的招生和就业制度
“先本后专”的招生制度也是传统重学轻术思 想的反映。这种思想认为,本科对应于“学”,受重 视,是高人一等的;专科对应于“术”,是比本科低 一层次的。据此,招生上应该先录取本科,再录取 专科。这背后更深层次的思想,是中国社会价值 取向的单一化,认为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只有 高下之分,而不承认其多样性。根据这一思想,人 才与人才之间的区别是才能的高低,可以通过考 试这一“选拔优秀人才”的工具区分出来;学校与 学校之间的区别也是层次高低之分,因而本科一 定就比专科高一等。这样,就只能按照考分的高 低先录取本科,再录取专科了。
这一思想之错误,恰恰在于事物不能以如此 单一的方式来测量和评价。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区 别并不是才能的高下,而是才情的差异,所谓“天 生我材必有用”。专科与本科院校的区别,也主要 是在人才培养类型上,而不是培养层次上。对于 前者,黄炎培旗帜鲜明地提出,职业教育是要“使 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 ?职业教育的 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乐 业”的方式,也就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才情,找到 适合自己的职业。这正是对人的能力多样性的深 刻认识。因此,他十分强调职业指导,认为这是职 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职业的各个不同,与 人的天性、天才、兴趣、环境的各个不同,替他分别 种类,谁则宜某种,谁则不宜某种。”?当时的中华 职业教育社也根据这一思想,制成了七种职业心 理测量器,在学生入学的科目考试之外,对其进行 心理测验,以考察学生适合在什么方面发展。
以此观之,今天我们的招生考试制度,对高等 职业教育实在是非常不利。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 本科相比,是一种强调实践能力的教育,是另一种 类型的教育。它和普通本科对生源的要求是不同 的。因此,以单一的、全国统一的高考来决定这两 种类型教育对学生的选择,并不符合以人为本的 思想,必然无法使学生找到最适合其个性发展的 途径。何况目前的高考制度是以理论型本科的招 生标准来考试的,它根本无法考察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职业潜能,不适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 工具。因此,这一制度迟早要改变,只是这一改变 过程需要先经尝试,逐步推进。
同样,由于人的才性差异,在人才任用上我们 也不能简单地以学历划线,而应该根据岗位特点 来招聘人才,不拘学历,适者任用。
(三)改变专业设置方式,让学校依市场需求 自主设置专业
高职院校应依据什么来设置专业?是依据规 范了的专业目录,还是依据市场需要?这与高等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与理论 型本科不同,高职院校不是根据学科而是依据行 业或岗位来设置专业,以培养的人才能满足工作 岗位需要为目的。行业或工作岗位变化是非常快 的,社会发展会不断出现新的工作岗位,一些老的 工作会逐渐消亡。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的学 校开始试办‘物业管理”专业,当时很多人都不知 道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但是几年后,物业管理成 为了非常热门、就业非常好的一个专业,人才市场 变化之快可见一斑。
同时,职业的地区性很明显,一些地区特殊需 要的人才,也很难出现在全国性的、规范性的专业 目录中,如果一所高职院校,只能根据目录来设专 业,对于新事物的预测、特殊需求的调查无法转化 成实践,必然难以很好地应对市场需求,保证人才 培养的适销对路。因此,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的管理,最重要的不是规范其专业设置,而是如何 促使学校做好市场调查。这些并不是我们今天的 新认识,在黄炎培创办中华职业学校的时候,他就 是这样做的。到今天,这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成功经验。
中华职业学校最初设置铁工、木工、珐琅和纽 扣四科。其中铁工和木工科的设置,是在学校自 己组织的调查和委托其他机构进行的同类调查的 对照中,确认当地人从事铁工和木工的最多,而设 置的。“列为统计,则以铁工为最多,次为小工,次 为小贩卖,又次为木工。小工与小贩卖,不足为固 定职业,自为以木工为次多数。”委托调查,“其结 果亦以木工为最多……亦以铁工占次多数”而 纽扣和珐琅科则是“通过对海关进口情况的实地 调查,发现珐琅、纽扣这两宗货物进口量特大,而 实际上这两种货物国内完全有能力生产”,⑩因而 设立了这两科,假如当时有‘专业目录”,必然不可 能设此两种。对于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黄炎培 特别强调应满足社会需要:各种教育都应与社会 需要为出发点,职业教育尤应如此……以占所造 就人才是否能适应职业的环境,切合职业界的要 求。一?因此,他主张: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即办什 么职业学校。这一思想,对于今天仍有重要的价 值。
可见,由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近代职 业教育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应该由院校在充分调查 的基础上自主设置专业。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有 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不必以统一的“专业目录”来 规范全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
三、发展: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数量増长上来 说,继续看好;从质量提高上说,则未可乐观。高 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要提高,需要解决好下列三个 基本问题: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是不是 “专升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标准是理论, 是知识,还是技能;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是强调一 技之长,还是全面发展。
(一)高职院校发展的目标一“专升本”?
笔者认为,当前不宜提倡“专升本”,也不宜一 刀切地限制‘专升本”。
首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质 量要求和办学层次会不断提高,这是必然规律。 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随着社会生产 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确实会不 断提高。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己经出现了从中职 向高职,从专科向本科甚至硕士层次的高位移现 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职业教育列为5B类, 5B类也是有本科和硕士层次的。比较我国两个 时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层次也能看出这一问题。 黄炎培所处时代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主要是初级 的,少量是中级的。今天,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大 量的是中职,但发展的重心正逐渐从中职转向高 职,以适应经济増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 变。因此,可以断定,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继续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仍会逐渐提高,出现本 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在一些高科技的职业和专业就己经需要四年制 的高等职业教育了。因此,不能一刀切地限制高 职院校‘专升本”。
那么,是不是所有高职院校都应该朝“升本” 的目标努力?由于职业技术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 次,职业技术人员也因工作性质和岗位需要的不 同,会有一定的分工,其所需要的教育程度也必然 不同。这就意味着,不是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应该 发展为职业型本科,就如同今天虽然有了高职院 校,但我们仍需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样。以今 天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大量需要的还是 中专层次和大专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因此,不是 所有高职院校都应该朝本科目标发展。
更重要的是,当前还不宜提倡高职院校“专升 本”,这是因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立体系尚未 建立,当前高职院校的升格,都只能走理论型本科 的路子,而不是职业型本科。这对职业人才培养 是十分不利的。一些办得很有特色的专科高校, 升格为本科后,很快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反而不 如专科办学时期发展得好了。因此,当前不宜提 倡“专升本”。对于那些确实有需要又办得有特色 的少量专业,如果允许其升本,则一定要坚持职业 教育特色,走职业型本科的路子。
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次高峰期,虽然 没有“专升本”这样的问题,但职业教育家也注意 到了不同职业专业的培养差异。当年中华职业学 校采用的是一种多元学制的做法,即根据不同专 业的特点,使学习年限长短并存。在其所办专业 中,各科学制分别为:铁工科四年、木工科三年、珐 琅科与纽扣科二年、商科三年、职业师范科三年或 二年。一?这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制改革提出了 一个新的思路,即是否可以尝试按专业而不是按 院校来确定学习年限。关于这一问题,还有待继 续探讨。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理论?知 识?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与教 学等不同于理论型的普通高等教育,因而衡量其 质量,不应以理论水平的高低为标准,而应以知 识、技能是否与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相适应为标准。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安排中,对理论知识的传 授以够用为标准,最重要的环节是实习实训。因 为实习实训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因此, 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黄炎培 在举办职业教育时就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 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须 手脑并用。一?在中华职业学校的规定中,实习是 被放在首要地位的:生徒半日授课,半日工作,务 各种技能达于熟练;每周授业时间总数约计48小 时,授课24小时,实习24小时,但至必要时于休 息时间亦得课以实习。” 一?他对教育质量的理解 也是以能胜任工作岗位为标准,“学生修业期满仅 发修业证书,必须在工作单位实习一年,证明能胜 任所担任工作后再发予毕业证书。” 一?初级和中级 职业教育如此,高级职业教育就更应该如此。
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高职院校的教师 选聘问题。既然学生培养重视的是对知识、技能 的掌握与应用,因此,教师也应该具有相当的实践 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不应该是只懂理论的教师。 黄炎培办中华职业学校时对教师的延聘,更强调 教师的经验和动手能力。“凡职业学校欲聘专门 教师,如不易得学校教授与经验并重者,毋宁聘用 职业经验者,较之仅受学校教授者必差胜。”1用 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专业课程要强调双师型教师, 在双师型教师不可得的情况下,应着重聘用有职 业经验与动手能力的教师。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 养工作水平评估,是以普通本科院校的评估指标 为蓝本只是对其要求略作降低调整而来,没有较 好地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特殊性。比如其 对教师的评估指标,更多地强调青年教师中取得 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其以上学位者的比例等,这 些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导,尚待改善。
(三)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一技之长还是全面发展?
对职业教育质量的要求存在着两种认识:一 种是认为应以理论水平高低为标准;一种是认为 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一技之长,就符合高等职 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以理论水平高低来评价高等 职业教育的质量是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的,那么,是不是有一技之长就可以算是合格的职 业技术人才了呢?对于职业技术人才,要不要强 调其全面发展呢?这个问题并不是今天才有的, 黄炎培办职业教育的时代,人们就有过同样的疑 问。黄炎培的回答是:人或疑主张职业教育,即 不主张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不知二者与职业教 育,并非立于反对地位,岂得因入此而便疑出彼, 况主张职业教育者,同时必须注重职业道德,而公 民教育,实合公民道德与公民职业两者而成,彼此 均不可须臾离之势。一?指出职业教育中必须包含 道德教育,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公民道德与公 民职业结合的人才。就今天的高职院校而言,高 职院校的学生也是大学生,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对 他们也应有所要求。我们在培养出一名职业技术 人员的同时,也要将他培养成一名公民。因此,对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但要求他们掌握专业知识,也 应该强调公民道德教育,应将他们培�
但是,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有其特殊性,不能 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做法。首 先,在素质教育内容上,除一般素质的基本要求 外,应着重于职业人文素质,培养学生诚信、合作、 责任、敬业、创业等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态 度。其次,在做法上,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年限较 短,技能实训任务较重,应当少开或不开专门的素 质教育(或称通识教育)课程,将人文素质教育渗 透于课程教学或技能实训中。此外,在使教育要 求内化为学生素质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校园 文化和实训基地的人文环境建设,使学生在环境 熏陶下自然形成良好的公民素�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 篇10
[摘要]班主任在职业教育开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影响,更会对学生生活与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结合工作经验,对职业教育中班主任工作思路及方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方法
一、采取适当方法,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
(一)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
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需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想学生遵守的规定,自己需比学生做得更好,从学习与生活各个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其模仿能力很强。要求班主任在处理事情时有自己的原则,不能丧失在学生中的信服力。如果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有违背校纪校规的现象,需要及时指正,对于屡教不改的情况,应当给予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可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与信任,才会让学生也会在遇到事情时,坚持自己的原则。
(二)有效发挥情感的作用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有足够的爱心。对于学生来说,最佳的教育源于教师的真心对待。目前,在中职学生群体中,不乏存在很多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自幼缺乏父爱母爱,他们需要别人对自己有更多的关怀,倘若教师在教学时,对他们置之不理,他们便会觉得伤感,甚至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与自尊心。所以,班主任不仅要注重教育方法,更需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给学生更多的关怀,让学生能够对班主任产生更多的信赖与尊重,用爱去感化学生,方能得到学生爱的回报。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正确引导
每个学生都带有自己的个性,特别是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其个性色彩有时更为突出,班主任在对班级实施管理时,若是采取的方法不当,便起不到有效作用。对待这些学生,班主任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方法,同时把握好宽严尺度,不仅要对其实施严格教育,更要付出自己的耐心来对其进行指导。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班主任需要第一时间对其提出批评,并提出严格要求,同时还要对其耐心开导,使其乐于接受教师的批评。另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与闪光点,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他们的优良表现表示肯定与赞扬,用鼓励性的`话语表扬他们,使他们继续保持下去,这样便会让学生有努力表现的动力,让他们愿意相信班主任。
二、放权给学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一)组建班委,发挥带头作用
班级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对于班主任来说,不但要做好常规管理工作,更要组建班委,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在班委的管理下,对班级情况做到有效了解。笔者在对班级实施管理时,要求当值班委、寝室长、学生自己,每日对班级情况、寝室情况与自我情况做到汇报,该方法在实施时,表现出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避免各种违纪情况出现。因此,班主任需要对班干部管理意识做到有效培养,使其工作积极性得以发挥,在班级管理中起到更好的管理与维护作用。
(二)使直接与间接管理得以结合运用
班主任在对班级实施管理时,要不断淡化班主任的看管职能,在把握大局的情况下,给学生更多的信任。在对班级做到有效监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实施自我管理,对学生的自觉意识做到充分的尊重,而不是限制学生的自由发展,将其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避免班主任在班级事务管理中出现事事包办的现象,而是通过直接与间接管理的有效结合,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使其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找准自己位置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对于班主任来说,不但要对学生的现在,对学生的过去有着足够的了解,还需要通过在了解学生现在与过去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规划给予更多的意见与指导。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对其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安慰,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温暖,从而激励他们不断努力,不断突破自己。因此,对于班主任来说,应当充当学生的伯乐,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
(二)全方位开展学生教育工作
开展学生教育工作时,应当使学生、家庭、社会做到有效结合,进而全方位做好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班主任在对班级实施常规管理的同时,还需要争取学生家长做到不断配合,不断拓宽教育渠道,避免社会环境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让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得以发展。
(三)找准自己在学生发展中的位置
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不大,很多学生都是处于青春叛逆期,同时职业教育也会对其人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面对个体差异十分明显的班级群体,班主任需要担当其人生规划师的责任,努力排除社会不良因素对他们发展造成的干扰,通过不断引导、不断关怀的措施,做好学生教育工作,使其对未来人生发展有着更多渴望。在当前阶段,班主任工作对职业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受到很多教师与学者的关注。相信在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班主任工作教会在职业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张飞云。浅析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队伍建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8).
[2]卢燕。用心育德静候花开:职校班主任工作策略简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8).
[3]王垦英。新时期技工院校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J].职业,20xx(24).
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11
摘要:针对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资源、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内涵、 师资结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行政化管理等问题进行,提出了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数量、质量、层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以规模快速发展为标志的扩张式发展阶段转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效益的内涵发展新时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明显
(一)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1999年以来,云南省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高等职业教育由高等教育的补充地位逐步提升为高等教育主渠道的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已达到相当的规模,高等职业院校数、年招生数、在校生数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均占很大的比重。20xx年1月,全省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35所,其中公办院校27所、民办院校各8所,高职院校数占全省高校数61所的57.4%。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23 835人,占全省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数347 732人的35.6%。无论从学校数量还是招生人数,云南省高职院校数已占云南省高等教育“半壁江山”。
(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取得了新进展
一是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在政府办学为主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云南省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型企业和社会参与合作办学,现已组建了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广泛参与、跨地区的省级行业性高等职教集团8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4个,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企业、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使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共 二是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为加快云南省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了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建设、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速度,形成了“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三)办学特色初步形成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已初步形成了既区别于传统普通高校,又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为:一是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二是各高职院校根据专业或专业方向所需的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调整教学结构,增加实践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开辟了校企联合共建的联合办学模式,拓展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办学的规模效益。
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云南省高职院校多为近年升格举办或完全新建而来的院校,高等职业教育总体水平与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一)教学资源不足,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招生数量的快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社会承载能力,出现了教育投入增长跟不上招生规模发展的需要,师资、仪器设备、实训场所、教室、宿舍等办学条件明显滞后,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很多高职院校难于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去组织教学,难于以满足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需要为出发点设置专业,在教学中出现了以“粉笔+黑板”式的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评价以老师讲课质量和学生书面考试成绩为主等等。
(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教育教学过程是否按照培养目标去组织实施,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结合我省的社会实践,明确提出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这样的人才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是其显著的特点。但目前,专科学校、成人高校、中专、本科院校等几路大军一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数量解决了,但质量粗放现象越来越突出。一切模仿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科压缩型现象非常突出,致使培养目标偏移、模糊不清。
(三)教育专业内涵界定不清、专业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专业设置不切实际,盲目性比较突出。不少高等职业院校不考虑师资、教学硬件和教学设施,不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市场,只注重学校的经济收入,专业设置只以近期的社会需求以及人们的职业取向作为根据。二是专业内涵职业针对性不强,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不少高等职业院校完全照抄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做法。三是专业设置功利化、商业化、趋同化现象突出。为追求经济效益,急功近利,专业设置交叉重复现象相当严重。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看,传统专业设置过多,热门专业一拥而上,而真正能培养云南经济建设急需的,面向农村和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等方面的专业较少,缺乏培养开放型、国际型人才的专业。
(四)师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
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教育教学理论与技能水平达不到要求,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养的要求。目前高等职业的师资结构:一方面是理论型、教学型的教师多;技能型、操作型教师少。另一方面是理论课和文化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尤其缺乏职业教育专家型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
(五)缺乏“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高等职业院校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办学模式,“产学研”脱节,缺乏人才培养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使用、教学实训等方面与行业、企业结合不紧密,技能型人才培养受到制约。
三、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积极推动高职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使云南省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供参考。
(一)树立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价值观
要树立持续、协调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优化整体结构,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协调发展之路。当前应将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发展观念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并重,规模、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观念。要建立根据企事业单位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新模式,探索建立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要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学校发展观,在提高质量,形成特色上取得新突破。高等职业院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保持适度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同时,根据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趋势,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协调、持续发展。
(二)科学定位高等职业教育功能
高等职业教育职能的科学定位,关键是培养目标的性质定位,突出技术实施型教育,突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性质。因此,定位应突出职业性、行业性、技能性。此外,高等职业教育还应突出地方性、区域性,把区域性和地方性作为办学特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既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关键,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是可采取从社会上公开招聘一批“双师型”人才作为专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当前教学质量提高难的问题。二是可推动现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三是制定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聘制度。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方面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体系上就必须消除“学科中心”,突出“能力中心”,以技术能力的� 课程模式的设计和开发,要考虑学生就业和继续发展的需要,要考虑社会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开放式教学、实践式教学、交互式教学、分类教学、顶岗实习、仿真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可通过对毕业生追踪调查,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建立和形成有利于改进教育课程的科学评价体系。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迁移和职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红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学术研究,20xx,(7):66-67.
[2]杨敏恒。“产学研”教育模式下的高职科研体制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xx,(4):96.
[3]王广峰。德国“双元制”模式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与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3):90.
[4]安博。浅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创新[J]。社会科学论坛,20xx,(1):133-134.
[5]郭素红。强化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消费导刊,20xx,(8):168
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12
1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
1.1我国社会现有实际人才结构与学历水平得到均衡发展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经济基础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现有的人才结构学历层次在总体上还比较低,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因此,应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学历人才,擅长科研理论的研究,同时要大力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来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要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发挥教育的效益,既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也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1.2顺应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推进教育结构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但由于与之相关的诸多因素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各国对于学历教育结构体系的改革都极为审慎,都需要经过充分大量科学论证,并进行反复的实验验证才进行。为了顺应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结构体系应该多样化,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结构体系,但多样化并不排斥规范化,由于教育结构体系是一个有机联系整体,为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有效衔接,我们需要对他们进行规范管理。同时,我们也要对学历、文凭、证书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给出合理的定位,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实现自我价值。
2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作机制阻碍了体系构建的进程,约束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构建形成与发展。工作机制是顺利构建体系的核心因素,但是由于政府、企业、行业、学校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没有明确自身的责任,中高职的衔接松散,职业教育脱离了与企业行业的有效联系,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也不是很清晰,必然不能高效地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2)校企合作的机制不完善。校企合作能否落实到位是衡量职业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目前高职校企合作的落实情况并不是非常理想。一方面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企业行业参与到学校职业教育教学不充分,不能很好的做到有效衔接,另一方面企业是创造效益作为目标,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想的效益,企业和学校的目标存在着差距,不能再统一层面上得到均衡,自然企业参与的热情就降低了。多数的校企合作都是职业学校“一头热暠,长此以往对校企合作会产生不利影响,周期短,缺乏有效的稳定性,也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3)经费支持缺乏力度。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国家注重普通本科教育的发展,也给予了很大的经费力度支持,经费支持力度远远高于职业教育,导致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落后,很多职业院校不能及时的建设学生需要的实训基地,没有经费让教师下企业锻炼,没有经费让学生更多的到企业实践,达不到“双师型暠素质教师数量。同时生均拨款也不能按时到位,实训仪器设备,包括基础建设经费都比较紧张,这些经费的开支资金渠道单一,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目前依然主要是国家投资为主,而企业、个人投资、民间组织的投入都比较少。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职业技术教育较为发达,一是由于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二是当地政府重视,两种因素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由于本身没有高技能的人才需求,加之有关职能部门也不够重视,因此职业教育也就较为落后,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3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完善对策
3.1建立四方有效合作机制
建立依靠政府调控、行业正确指导、企业积极参与、学校大力配合的四方有效合作机制。首先政府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关注力度,给予帮助,例如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基准,扶持特色专业的发展,政府要鼓励、监督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践教学指导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6]。政府在这里的发挥的行政权力一定不能过度,否则将会导致职业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
3.2大力推进产学结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模式
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做实与企业的合作,力争建立二者长期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模式。明确企业支持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建立职业院校与行业的对话机制。加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锻炼的机会,提高学生进去企业实习的效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保证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共同治理、共同发展、共同培养、共同教学的机制,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引厂进校,引校进厂的模式,进一步推进产学结合。
3.3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资金投入
资金的投入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提高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水平,对于新增加的资金投入,适当向职业教育倾斜,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的财政预算的比例,同时扩大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机制,吸引企业的投资,多吸纳一些民间的资本,保证职业学校健康快速的发展。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篇13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觉间又过去了一学期。回首在xx“9+3”免费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教育的工作,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在学校和州驻校工作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始终牢记使命,增强责任心,积极开展工作;克服困难,认真履行职责,自觉做到“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现就本人在校开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9+3”学生总数60人,男生30人,女生30人,团员总数30人,参加业余党校学习人数17人,递交入党申请书 7人,入党积极分子6人,学生分布在7个专业部: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16人,电子技术与运用21人,学前教育16人,汽车运用与维修2人,中餐烹饪3人,机械加工1人,财会1人。9个班级,藏族39人,彝族3人,汉族18人。09秋“9+3”学生总数49人,男生27人,女生22人 ;10秋“9+3”学生总数11人,男生3人,女生8人
二、发挥优势、增强责任感和管理意识、努力使“9+3”学生自觉融入学校常规化管理中。
我充分发挥自身懂藏语和了解xx学生生活特性等诸多优势和特长,认真总结并借鉴自己在xx职业学校管理教育学生的工作方式和经验,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增强管理意识,帮助学生进一步规范言行,积极学习,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新的学校、新的生活中来,促进了本校“9+3”免费职业教育学生管理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1、到校以后,我自觉学习省、州有关文件精神和领导讲话精神,领会精神实质,深刻认识做好xx“9+3”学生管理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管理意识,确保工作做到位,不偏移、不走样。
同时,我坚持做到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同劳动”,利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机会,积极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其性格爱好、特点特长、个人需求等,及时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还注重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与文化基础和汉语表达较差的xx同学沟通交流,增进情感,使之尽快融入新校园。有针对性地向工作组和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配合学校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融入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为了加强班级凝聚力,我还组织带领他们经常开展跳锅庄、看电影、打篮球等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彼此的距离,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风。积极向校学团会推荐优秀的xx学生骨干,激励他们进取、进步,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增强他们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加强引导,严格管理,切实做好在校“9+3”学生管理教育工作
1、按照有关要求,我自觉加强对学生的“五项教育”工作。
认真做好了“9+3”学生队伍的思想引导工作,要求他们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的学习机会,常怀报答之恩,常思报答之情,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政府以及学校老师的关爱之情;要求他们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刻苦学习,明礼诚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通过努力,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不良行为习惯得到极大改变,违纪违规现象得到明显减少。在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当我积极捐款,并倡导同学们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之时,同学们个个饱含深情,自愿捐出自己原本微不足道的零花钱。
有的还省吃俭用挤出自己生活费,有的通过写信寄衣物等不同的方式表达情谊,支援灾区,献上爱心。这一幕幕感人情景,无一不触动着全校老师们的心,使老师们又一次了解认识到xx同学们的内心世界,自觉增进了师生情意,拉近了距离。
2、严格管理,亲情关爱,无私帮助。
在校与同学们日日夜夜、朝夕相处的生活中,我始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亲人,与同学们一起进取进步。无论是学生生病,还是学习出现问题时,我主动关心,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了解得知个别同学家庭生活困难时,我力尽所能,积极为他们买衣物、捐款等,帮助他们渡过困难。
同时,自己还主动担当了学校与学生间,学校与“9+3”学生家长联系沟通的任务,减轻了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压力。对个别违纪违规,无所事事的同学进行思想辅导,严格管理,我常常对他们的成绩和成长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他们的失误和过错也是及时批评指正。
3、我经常找班里的基础较差的学生谈心。
稳定他们的情绪,及时帮助他们发现身上的优缺点,肯定进步的同时指出缺点,督促其改正某些不良习气,促使他们加强自我管理和纠正错误,不断进步。同时,我还采用多种途径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在校情况和表现,让家长们起到协助、配合与监督的作用,有效促进了“9+3”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
4、认真落实“三禁两不”规定,积极服从学校各项安排。
按照省、州、市有关要求,同时基于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学校试行了半封闭式管理和准军事化管理,为进一步配合学校做好相关工作,我主动承担工作,认真执行“三禁两不”规定,做好了学校各项值班安排任务,积极做好学生晚上就寝查寝工作,并以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生管制刀具等危害物品的摸排调查和清理工作,防止学校学生不安全事故发生。
由于学校安排周密和驻校工作组的全力配合,截止目前,本校“9+3”学生未发生过一起安全隐患和事故,学生呈现出了积极进步,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一年来,我认真按照要求,积极工作,主动承担任务,与工作组一道有序有效地开展了“9+3”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后,我将继续按照有关要求,再接再厉,全力配合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中职教育如何实施工匠精神论文 篇14
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科洛迪所撰写的《木偶奇遇记》,叙述老人泽皮德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木偶,并把取得生命的小木偶当成儿子……该童话故事,借一个木偶的形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历程。
工匠老人泽皮德的劳动付出,正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工匠精神就是MBA历程,具体来说,就是发现美、创造美、应用美的过程,是人发挥智慧灵动创造和促进发展的过程,M:MATERIAL(材质);B:BUILDING AND BUSINESS(构建与职业); A:ADMINISTRATORS(管理)。材质是基础,是创造的对象;构建是把创造和市场需求相融合的过程,完整的过程是生产与管理的结合体。
一、材质
品质源自于材质+造工。若缺乏对材质的挖掘、分析和理解的爱材之度,就没有进一步的塑造和雕琢的创造能力。因材施工、因材施教,正是工匠能否以专业的精神合理地对待资源的体现。
拥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创造并开发出20000多个国际品牌的产品,而享负世界品牌铸造国之盛名。品牌产品所使用的材质,无不是根据产品特点而精心选用。合用材质+完美造工就是产品的保证,它表现出制造业的工匠因材施工,以人为本创造出有价值的工艺,而为本国的制造业带来的则不只是产品本身的价值度量,更多的价值是创造出国家品牌的盛名。
现实里发现美的过程,往往是带有偏见的。有色的眼光和看法,会导致工匠失去个性品质,容易堕入随波逐流的暗流中。人是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河流的,只有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创造和实现个性化的产品塑造,才是工匠品质的体现。受教育的对象——人,其成长是带有历史性的,成才路途是否顺利、是否漫长,不但是个性特点的表现,而且是在成长环境中适应能力的体现。人才的挖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匠应是将别人已有的,适度保留;别人所缺的,则是二次开发和创造。只有通过更高层次的创造和琢磨,才会使原来的半成品,真正成为饱含心血的成品……实现的过程具有创造的艰辛性和专业的严谨性,这正是工匠职业道德的体现。
二、构建与职业
如何根据材料的特点及个性,在塑造的过程中,通过取其精华、除其糟粕的细致雕琢,提升材料中的材质价值的比例,并通过材质描述与刻画过程中的造工,创造并突显对象的个性化价值,这是接轨世界的时代需求,也是市场商业化向劳动者提出的需求,更是职业应用的需求。
1、構建实质是创造,而不是仿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体现的是不同地方环境和风俗习惯特点,具有明显的独特性。
物件的个性特点,是需要通过细心琢磨而挖掘出来的。通过形态展示出的物件的神韵,则是由工匠创造和设计出来的。貌合神离的造工,不但因不尊重历史而导致材质浪费,还导致了创造过程中人本主义价值的缺失。缺乏灵性的创造,只能算是仿效的赝品,而不能称之为具有生命活力的精品,更不具备市场所需求的价值,工匠的劳动就变成了劳民伤财。
人才培养的过程是成就独立个体的过程,应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遵循人的生存、安全、归属、尊重及自我实现发展的规律,设计不同层次的阶段性目标,并发掘个性化的特色,以形成独显与从属的关系,实现个性化的特色工匠实践路径。
2、构建的价值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不是盲目的
职业教育是立足于本地经济,以培养符合地区发展需求的人才为目标,进行教育绩效的评价,其价值体现在市场需求的满足程度。
教育工匠如何实现创造美的过程?其实质为面向市场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即针对个性特点,明确市场定位和价值取向,进行设计创造和布局安排,最终培养出具有独立生命力的劳动者的过程。
3、构建过程应体现职业需求
职业是由于符合社会需求,才显示出其价值所在;而构建的意义是直接体现职业应用的需求。如何针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盲从、短期急进、伪劣冒充、外销转内销、盲目崇拜的消费意识,而发挥工匠的构建精神,以服务社会、尊重消费者、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为信念,孜孜不倦地创造出优质产品?
新时代的职业赋予职业者新的任务,在实现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要坚决摒弃不求甚解的拿来主义,充分体现创造性的自主品牌的构建过程。服务社会与人民群众的职业是高尚的,凝聚着劳动者的创造力与实践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我们应该秉承的工匠精神,也是明确的职业价值的航标。
人,当然不只是物件,而是天生具备无穷生命力的活物。如何在培养过程中,显其优势,弥其不足,实现个性化的培养,让受教育者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合格的职业素质,是教育者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人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不同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受教育者逐渐掌握生产技能和技术,并成长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体,不断推动着科技和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实现并完成“劳动人”的教育和培养,靠的正是长期并有效的职业教育。
三、管理
MRP、ERP、CRM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面向市场需求,明确目标从而完善管理策略的特点,普遍被世界所共识。职业,是人力资源分配和行业职业需求间双向选择的结果。教育在引导人实现其社会价值时,也应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有效改造、解决和完善现今职业教育体系的策略,也体现出工匠精神的特点。
教育工匠在尊重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上,应更新职业化教育的价值观念,加快构建并完善渐趋成熟的职业化教育体系,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以面向社会、适应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评价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合理地生产和调配资源,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和应用,是工匠开展人本化创造、灵活调动资源、展示生命力、体现应用美的综合过程。唯有如此,才能塑造出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雕塑出更多的人才精品。endprint
职业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构建和培养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动力促进和平台展示的作用:
1、职业教育终身化:从关注经济的发展转向关注个人生涯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失业率成为反映市场经济条件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指标,职业教育由传统的“终结性”转向“终身化”,更加注重合理制定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融入社会以适应职业需求,确立“从学校到生涯”的理念,面向终身教育。
2、职业教育综合化:由岗位技能训练转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的功能不局限于岗位培训,还包括帮助学生继续学习、升学深造,实现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由于受到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个人的职业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确立“一技专长,提高综合素质”的职业意识,从单一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锻炼,扩展到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和应用,有效地把职业的纵向深化与横向对比平衡到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上来。
3、職业教育可持续: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创造条件
人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职业教育在体现人本主义的理念下,还承担着实现尊重生命、尊重个性,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任务。
职业教育要进一步落实行业企业的实践锻炼,以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对行业和岗位的认识,提高操作技能,深入理解职业的需求。为达到职业标准,有选择性地开展进一步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产业链的展示与联系,理清产业链的流程,提高对相关行业的认识,实现职业能力的纵向提升和横向导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
4、职业教育多模式:拓宽职业教育渠道
教育会对学生进行选择和分流,职业教育为满足行业需求,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惠及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劳动者,让他们都可以接受教育和培训。因此,职业教育引领了社会人力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再造,不但加剧了人力资源有目的性的竞争,而且把行业的职业标准量化,将其作为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从而拓宽职业教育渠道,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进一步提升。
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赋予、创造生命,塑造、改造生命,其实质是发现美、创造美、应用美的过程。只有在交织了汗水和智慧的劳动中,创造并塑造出符合新时代、新时期的市场发展需求的职业者,并因势利导地进行引导和管理,才能真正成就有价值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