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论文最新9篇》
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毕业论文呢?下面是敬业的小编山仔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9篇汽车论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汽车文化论文 篇1
一、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重庆生产的五十铃人货两用车,车辆使用一段时期后,由于车辆密封性和发动机隔热效果明显变差,使制冷剂冷却不充分,从而不能满足制冷的要求。通过采用增加一级冷凝器的方法,弥补了制冷剂冷却不足,同时避免了要通过减少循环流量来达到降低蒸发温度的限制。
关键词:空调制冷不足;蒸发器和冷凝器温度和压力偏高;提高冷凝效果
二、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使用的汽车要求也越来越提高。不单对汽车技术性能(如动力性、经济性)有更高要求,而且对其使用的舒适性也有新的要求。而提高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汽车能够提供良好的空调制冷效果,以满足驾驶员舒适性要求。若空调制冷系统效果不佳,则无法为驾驶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三、正文
(一)汽车空调制冷不良故障
据驾驶员反映,我单位一辆五十铃NKR人货两用车空调制冷系统,空调制冷不足。接上岐管压力表测试压力,低压侧压力为0。34MPa,高压侧压力为1。72MPa,高低压侧压力均痹积常标准偏高。运行时观察视液镜制冷剂的流动情况,发现有很多气泡,这反映系统内制冷剂不足,但由于高低压力偏高,说明系统内已混入了大量空气。测试蒸发器温度与压力、冷凝器温度与压力,均已超出正常的范围,若这时不考虑系统压力高,已混人大量空气的故障情况,而直接补充制冷剂,则会使发动机功率消耗增大,系统运行时使压缩机拖死,皮带发热熔断。但不补充制冷剂,系统的制冷剂不足势必造成制冷系统制冷不良。所以应先排除蒸发器和冷凝器温度和压力偏高的故障,然后再补充系统内的制冷剂。
(二)造成故障的原因分析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工作过程是: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从高压管路进人冷凝器冷却后,以液态形式进入贮液干燥过滤器,滤去杂质、除去水分再经膨胀阀节流降压,以雾状进入蒸发器蒸发吸热,通过蒸发器进行热交换,吸收车厢内空气的热量。吸热后的制冷剂变成低压蒸气,被重新吸回压缩机再压缩循环,通过不断循环,吸收车厢内空气的热量而使车厢内降温。如果制冷系统冷凝器冷凝效果不良,制冷剂不能通过其将仍霍气状态冷却成液体状态而降温,则通过膨胀阀的制冷剂将不能很好降压蒸发,而进行吸热。同时也会使蒸发器过热造成热交换效果不佳,令蒸发器吸热量不大,从而不能大量吸收车厢内空气的热量而使车厢的温度降低。所以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冷凝器和蒸发器这两个产生热交换的中心部件,只有在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处于最佳状态下才产生最高制冷量,否则必定造成车辆空调制冷系统制冷不良。
五十铃NKP人货两用车空调制冷系统选用的是排量为138mL的SD508型压缩机或排量为161mL的SD510型压缩机。原车有一个350mm×450mm的板式冷凝器装在发动机散热器前面。一个A6型蒸发器安装在车厢内。此车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当车厢的密封性和发动机的隔热能力比新车明显下降时,运行空调系统会出现在发动机正常工作状态下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比原设计标准偏高的情况,从而导致参与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出现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升高,超出正常的技术范围(正常值:冷凝温度为40~45℃,蒸发温度为—12。5~—5℃)的故障。同时,制冷剂温度升高若接近至冷冻机油闪点时,部分冷冻机油会炭化并集聚在阀门中。这样既增加压缩机冷冻机油的消耗量,又影响阀门的密封性,易使阀门变形损坏,使压缩机充气降低,从而减少制冷剂循环流量。如果部分冷冻机油炭化后窜人制冷系统的膨胀阀内,容易造成膨胀阀堵塞,也会使参与制冷循环的制冷量减少。以上所有这些情况都会使系统运行条件恶化,令空调系统制冷效果显著降低。
解决以上的故障,如果采用从加大冷却空气与冷凝器之间的热传导效果来考虑降低冷凝温度,由于冷凝器安装在发动机散热器的前面,而散热器内的水温较高,虽然车辆前进时,受到空气流冷却,但热量仍能传导到前面的冷凝器上,同时汽车的冷凝器紧靠发动机,散热条件较为恶劣。所以用加大原有冷凝器冷却能力来提高冷凝效果估计提高的幅度有限。
是否可以采用提高膨胀阀节流量来降低蒸发温度呢?
汽车使用的制冷剂是氟利昂R12(F—12),其蒸发温度可达到—29。8℃,现在此汽车蒸发温度选取在—5~—4℃(曰本最大的轿车空调装置制造商电装“DENSO”株式会社,把蒸发温度定为—1℃。美国汽车公司“AMC”其蒸发温度定为—5~4℃),相对制冷剂的蒸发温度而言,还有下降空间。然而降低蒸发温度是有一定限制的,不能无限度地降低,因为降低蒸发温度是通过减少循环流量来达到,减少循环流量会使压缩机的性能指标降低,经济指标变差。由于制冷剂流量降低,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蒸气比容增大,单位容积制冷量降低,使压缩机的制冷系数下降;而且由于只是蒸发温度降低,而冷凝温度未下降,会令膨胀节流阀前后的压力差增大,压力差过大,单位重量制冷量也会降低,使蒸气比容增大,进而使压缩机容积系数减少,令制冷量降低。所以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只单方面从降低蒸发温度人手,会受到一定限制。
(三)排除故障的措施和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排除此车故障只能从额外加强冷凝强度人手,以此去保证整个系统的冷凝和蒸发温度处于正常状态。若单靠清洗冷凝器、蒸发器或加大原有冷凝器的体积来提高冷却量,或调较甚至更换膨胀阀都不能使冷凝和蒸发温度两者协调符合要求。
曾尝试在冷凝器处加装冷却风扇,或改变冷凝器相对发动机和冷却风扇的位置,但收效都不大。后来通过在膨胀节流阀流量固定不变情况下,在此车蓄电池后面的位置,加装一个350mm×350mm冷凝器及冷却风扇,把连接原有冷凝器的高压管改为先接人新装的冷凝器再由输出口接原有冷凝器(即在原有的冷凝器前再串入一个冷凝器)。由于增加多一级冷凝器,冷凝效果明显提高,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温度下降,又使蒸发温度相应下降,使系统运行时制冷剂的冷凝和蒸发温度及压力均达到原有的技术要求。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方法,排除了五十铃NKP空调使用一段时间后制冷不良故障。从中得出结论:此车设计上冷凝器的冷凝效果只能在新车时即车厢密封性良好和发动机隔热良好的情况下,才能满足制冷要求,而当车辆使用一段时间,车辆密封性和发动机隔热效果明显变差后,就不能满足制冷的要求。采取增加一级冷凝器去弥补制冷剂冷却不足,是一个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
汽车专业论文 篇2
摘要:鉴于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技术更新快,教学设备投资大,本文从人力、物力、财力三个主要方面介绍了职业教育汽车专业教学资源整合的内容。
关键词:汽车专业;教学资源;整合
一、引言
职业教育中的汽车专业具有以下特点:
①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但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培养的汽车专业人才跟不上急剧增加的需求量。
②汽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教材、教具和实验设施不可能及时跟上汽车技术的发展。
③汽车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很强,传统的本本教学不利于教师汽车教学知识的更新,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发展。
④由于地方经济的差异,各地汽车专业教学的发展很不均衡,很多地方急需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资源是指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因素。同时也包括一些学生等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的道德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我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我们教学的效果,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汽车专业的教学资源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物力、财力很重要,但最关键的是人力。较好的优化了人力资源后,才能去更好的整合其他资源。
1、人力资源的整合
1.1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首先,普及教学新技术扩大了教学容量,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轮训。当今正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特别是汽车知识。每年大量新型汽车层出不穷,汽车新技术不断涌现,除书本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需要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
如果光凭传统教学方法的一枝粉笔一张嘴巴已不可能完成如此大知识量的教学;传统的教具如挂图、模型和实物在贮存、携带和使用上存在很多不便,且难以实现动态工作仿真,给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带来难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准备使教师付出了大量重复备课劳动,使教师难以腾出时间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参加科研活动,使教师难以自我提高。此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其次,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起关键作用。
在授课方式上“双师型”教师可采用边讲边练、现场教学等灵活的方法,使教学环境职业化。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凡是能在现场组织教学的,绝不在教室讲,我们有汽车实验室,合作企业,驾校等,例如在讲变速器总成时,有挂图,有实物,也有透明演示教具,让它们各尽所能,在该起作用的时候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以使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彻底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这种方式在减少教学时数的情况下,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最后,下厂锻炼是职业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只有亲临生产一线,才能把理论与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了解市场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
1.2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适应社会对汽车维修工的需要为目,以培养学生的汽车维护,汽车修理能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养方案,使毕业生具有适度的基础理论;较强的汽车总成折装能力;一般总的修理、维护能力,一般全车线路铺排,以能维修汽车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教学和实践、实训体系,强调实践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训作用。
调整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顺序,将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地渗透于各个环节。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是先学基础再进行实践练习。而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使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变传统的“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的教学顺序为“实践认知一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一再实践”的顺序,所以在教学中体现多实践、早实践、实践教学不断线的方针。注重“创业”培养,体现专业特色。结合行业的特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更注重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使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主动创业,满足社会需要。
2、物力资源的整合
2.1建立公共实训平台“公共实训平台”的功能是开放型、能够面向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资源共享的实训平台。建立公共实训平台可以弥补汽车专业设备更新快,价格高等缺点,避免主要车型实训设备的重复建设。主要可以承担以下任务:一是对各类院校实训提供平台;二是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实训提供平台;三是为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和鉴定提供平台;四是为复转军人技能培训和鉴定提供平台;五是为大学毕业生岗前实训提供平台;六是为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实训师资培训提供平台等。与此同时,做好新职业新技能的研发试验,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和同业交流活动,推动高技能人才宣传等工作。
2.2应用工学模式教学工学模式教学在思想层面上,体现了一种注重实践与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在机制层面上,它是一种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办学制度,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为学生的学习实践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在模式层面上,它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总体上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调、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既能解决一部分实训教学,又可以让汽车专业人才顺利地与企业进行零对接。
3、财力资源的整合
3.1政府主导发挥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代表的作用,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公共需要”。充分增取国家紧缺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大力发展汽车专业,就投资回报而言,相比于其他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或者说教育投资的收益较高,事实上汽车行业是国家支柱产业,也是最高的。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计算,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30%至40%。这也就是说,剔除性别、工作经验、地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个就业者每多受一年教育将来就可多增加30%至40%的收入,可以拉动内需,振兴经济。
另外,把政府达到报废年限的汽车捐赠给学校,给汽车专业学生提供试验和练习试验品,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减少学校财政支出,并且能够实现资源再利用。
参考文献:
[1]巩利平.办好高职教育中汽车专业的几点设想[J].太原大学学报,2004年12月,第5卷,第4期,总第20期:69-70.
[2]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3]李英娟,管长海.借鉴“双元制"办好汽车专业的研究与思考平[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汽车文化论文 篇3
由于自己对汽车改装与汽车文化方面很有兴趣,所以选了这门课。自从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自己对汽车所知甚少,还有汽车的文化魅力真的引人入胜。
首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老师给我们观看一个汽车发展史的纪录片。纪录片一一生动地把汽车的来源、发展历程与重大事件展现出来,在一些汽车发展的重大事件中,详细地说明了当时所遇到的情景与发明人所遇到的困难。这部纪录片让我深深懂得了汽车发展的艰辛与曲折,现代的汽车是许多汽车工程师经历了许多困难才发展而来的。
然后,学习这门课带给我更多的是汽车知识的增加与汽车文化魅力的熏陶。比如,某个品牌的标志意义、历史和文化,还有许多汽车技术的介绍等等。当你逐渐地了解到更多的汽车方面的知识,对汽车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你会逐渐地体会到汽车的魅力和感受到汽车之美,这也是我上完这门课之后的一些感受。
然而,汽车噪音污染对现代城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汽车是一个高速运动的复杂组合式噪声源。汽车发动机和传动系工作时产生的震动、高速行驶中汽车轮胎在地面上的滚动、车身与空气的作用,是产生汽车噪音的根本原因。
对汽车噪音来源的深入剖析,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发动机噪音,发动机噪音中,除了发动机机体发出的机械声外,还包括进气系统噪音;
2、排气系统噪音,它是发动机噪音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消声器支撑架及排气管道震动辐射出的噪音,发动机震动及排气动作引起的辐射噪音;
3、风扇噪音;
4、轮胎噪音,它是由轮胎与路面摩擦所引起的,是构成底盘噪音的主要因素。一般的胎噪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轮胎花纹间隙的空气流动和轮胎四周空气扰动构成的空气噪音;二是胎体和花纹部分震动引起的轮胎震动噪音;三是路面不平造成的路面噪音;
5、制动噪音是汽车制动而产生的噪音主要有制动器的尖叫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以及车身板件的震颤声等,制动噪音一般是指制动器工作时产生的鸣叫;此外还包括车身结构噪音等。
大到城市小到农村,汽车噪音已对人们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变!
除了尾气污染、噪音污染外,汽车对能源的消耗也相当大,国家发改委的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国内石油消费量呈现大幅上升趋势,今年上半年,原油、成品油进口增长都在16%左右。有关资料显示,车用燃油已经达到中国石油总消费量的1/3。石油是及缓慢的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石油被用来加工成汽油、材油等供汽车消耗!即汽车不仅从源头对资源造成影响,还在排放、热气产生、噪音的始或终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人类环境迫切需要有能改善这种状况的解决办法,既要解决人类的交通工具问题,又要使得此种交通工具不至于对人类的需求产生负面影响!要求我们从多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定夺!
一方面,要从如何降低能源消耗入手同时关注汽车尾气、噪音、产热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研制出节能无污染的“绿色”替代品!
总之,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这门课开阔了我的汽车领域视野,让我明白了许多有个汽车技术的东西,学习了很多汽车文化知识。作为一名车辆工程的学生,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到更多的汽车方面的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中国的汽车事业工程添砖加瓦。
汽车专业论文 篇4
论文摘要: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融通是促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从汽车类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与任务及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入手,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理念、以“双师型”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融合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双证教材建设等三个方面探索汽车类专业“双证融通”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汽车类专业;职业教育;双证融通
近年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质量提高,重视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一批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处于领先地位的院校,对我国本土化的高职课程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正在形成独特的课程模式特色。这些高职院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在办学理念、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进的办学理念有力地带动了专业教学改革,并逐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课程模式特色和教学特色。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双证”互通的课程模式走向成熟;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正在形成。但是,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高职课程改革的理念还比较模糊;反映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课程改革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课程改革的动力需要进一步激发等。
汽车类专业职业能力与资格证书
汽车类专业(包括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改装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实质是通过两类证书及其教育培训的相互对应、相互承认,实现学历教育(以文化素质水�
学历证书必须反映职业能力。学历证书是受教育者综合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反映。在普通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的凭证;在职业教育中,则是文化程度和某类(项)职业能力水平的凭证。因此,在“双证融通”中必须将职业资格认证作为学历证书的内涵要求。
职业资格证书对应专业核心能力,所谓“双证融通”,指的是高职教育中以学历证 其实质就是两类证书内涵(即综合文化水平与职业技术/技能等级)的衔接与对应。要实现“双证融通”,首先要按照专业培养对象的未来岗位,针对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类别,一般一个专业可以对应2~3个职业。其次,要确定职业资格等级与学历层次的对应关系,主要是文化水平要求与职业能力要求的对应。
汽车类专业“双证融通”培养模式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理念
课程建设、课程模式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先进的理念支撑,必须结合示范性院校建设中的重点专业建设,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范式,有效整合学校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具体而言,当前高职院校在课程结构上应摒弃学科结构系统化的原则,确立以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为代表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对传统的课程模式进行颠覆性改革。为保证先进课程理念的引入,可聘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以提高效率、少走弯路。
课程体系构建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将职业标准引入课程体系,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我们在课程教学体系中突出了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检测与维修等主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构建了基础实训、专业实训、校外企业顶岗三个模块,以此支撑学生核心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对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将专业主干课设计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训课程,突出核心能力培养。
依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如将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按照检测与维修项目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内容的组织完全按照实际工作的基本过程与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
(二)开展以“双师型”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应以“学”为前提,有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就应有相应的教学过程,所以,教师角色定位要更多地以学生角色的改变为依据。首先,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导者,即教师对整个教学做整体计划与实施,确定任务后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另外,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引者,教师对社会岗位需求的认识程度,对岗位技能的把握程度,直接决定了案例选择的侧重点,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教师负有重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优秀的教学者、熟练的操作者和敏锐的岗位需求分析者。
提升师资队伍质量是保障“双证融通”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要将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锻炼形成制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或顶岗实习。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参与专业实践。
要通过产学结合,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一定数量的来自于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和行业权威、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一方面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更好地架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有利于争取行业支持,使专业建设更贴近社会需求。
(三)融合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双证书”教材建设
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双证融通”的主导教学模式。所谓“双证融通”,就是坚持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采用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模式,确保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两个证书的水平,同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对于汽车类专业来说,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助理汽车改装工程师、汽车改装工程师、高级汽车改装工程师三个等级;汽车修理工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汽车装配工以及汽车商务营销师等。
建设一套融合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教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双证书”课程的学习,可以在不增加学时、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教材建设应该围绕职业能力来完善教材体系,在职业能力基础上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教育“双证融通”是通过改革消除或减弱两种证书的差异,增强两者的一致性和兼容性,主要指以下三个方面:
(1)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它是“双证融通”的实质。而两种标准的融通又依赖于学生个人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融通。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
(2)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是由国家认定的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所作出的客观测量和评价。这些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并通过编制试卷进行鉴定考核。因此,学校的考核一般可以兼容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以满足技能考核要求。
(3)学历教育管理与职业资格管理的融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而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是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审定的,两种标准的融通客观上也要求双方管理者的沟通。通过建立一种经常性的沟通机制,实现社会管理协调的重要形式。
汽车文化论文 篇5
摘要:简述汽车的发展史,以及现在汽车的发展趋势,即汽车发展未来,也浅谈汽车文化内涵和外延。
序言:汽车的发明改变世界,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它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汽车已经分布全世界的各个角落,慢慢的汽车的文化、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而且现在汽车已经进入了艺术领域,每年的的汽车展览,吸引了许多人们的眼光,大量的靓丽的汽车让人发现,原来汽车也可以制造的如此豪华、奢侈。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一:汽车文化内涵
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当一种消费品已经达到一定数量时,它自然就会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作用。从而也就形成了其自身的一种文化目前人们对车的兴趣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谈资,更看重它能够给生活带来哪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正是人们对汽车需求的原动力,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这个时候,对汽车文化的介绍,对汽车生活的渲染就更重要。
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 本茨和高特利布 戴姆勒发明的汽车并没有车标,三年后法国人路易斯 雷纳 潘哈德开创了使用汽车商标的先河,提高了汽车品牌的知名度,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由于他生产的汽车与众不同,并用商标与其他汽车区别开来,极大地促进了汽车的销售。汽车标志包含两部分,文字标志和图案标志,它们构成了汽车文化功能性与精神性的内涵,它使汽车成为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艺术文化的完美器物。
1、 法国汽车发展史
在汽车发展史上,法国人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早在1769年,法国陆军技术官居尼奥就在政府的支持下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汽车,从而引发了世界性的研究和制造汽车的热潮。但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却让法国的汽车研究中断了几十年,直到1828年,巴黎技工学校校长配夸尔制造了一辆蒸汽牵引汽车,其独创的差速器及独立悬挂技术至今仍在汽车上广泛应用着。法国出现第一辆汽油汽车是在1890年,由阿尔芒·标致创立的标致公司生产,一战前,标致的年产量达到1.2万辆,到1939年时年产量达4.8万辆。而1915年创办的雪铁龙汽车公司发展更快,在二十年代初年产量就突破10万辆,1928年日产达汽车400辆,占全法汽车产量三分之一。另一创办于1898年的大型汽车厂雷诺汽车公司发展也很快,1914年便形成了大规模生产,一战期间筹集了大量资金用于汽车生产。进入8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法国汽车工业受到了一定的挫折,雷诺公司更是连年亏损,1984年产量急剧下降到30万辆,但几年后雷诺公司便恢复了元气,1999年3月还收购了日产汽车公司36.8%的股份,去年的产量达229万辆。法国汽车的总体特点就是车体较小而设计新颖,符合大众化的方向,因此在西欧成为家庭轿车的热门,雷诺的“丽人行”微型车在欧洲曾多次获销量第一。但是在豪华车、跑车领域,法国汽车公司就不如美、德、日等国汽车公司出色,这成为法国汽车业的遗憾。
2、德国汽车发展史
1885年10月,卡尔·奔驰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油汽车,她的妻子贝尔塔驾驶它时走时停地开了100多公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女驾驶员。1886年1月26日,奔驰取得了专利权,德国人便把1886� 同年戈特利布·戴姆勒也发明了一部四轮汽油汽车。两人各自成立了自已的汽车公司,1926年两家合并为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汽车的诱人前景使德国的汽车厂纷纷出现,一些其他行业的厂家也转向汽车生产。1901年,德国共有12家汽车厂,职工1773人,年产884辆,而到1908年,汽车厂达到53家,职工12400多人,年产5547辆。1914年“一战”前,德国汽车工业已基本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年产量达2万辆。汽车工业的发达从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一战”的爆发。 从总体上看,德国汽车以质量好、安全可靠而著称,奔驰、宝马等豪华车和保时捷跑车在世界车坛享有盛誉,经久而不衰,其品牌含金量极高。所以,1998年春戴姆勒-奔驰公司与克莱斯勒合并时,戴姆勒-奔驰的年产量仅百万辆有余,而克莱斯勒年产量近400多万辆,但戴姆勒-奔驰取得了新公司的支配权。当然,德国汽车一味追求高档、豪华也给其市场开拓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除了大众能以真正大众特色的产品雄居世界十大汽车厂商第四位外,其他公司的产量都不高,这也是日本后来居上超越德国的原因。
3、美国汽车工业史
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汽车展览始于1900年11月,在纽约市当时的麦迪逊花园广场举行。从历次汽车展览可以看出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也可以看出美国汽车工业汽车造型及功能的发展。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工业生产开始处于世界前列,它的钢铁和石油化工等工业的发展为汽车工业的创造了条件。1908年,福特汽车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这种售价不足500美元后降到300美元的汽车,只有当时同类汽车价格的1/4甚至1/10,美国一个普通工人用一年工资就可以购买到。福特的T型车战略使汽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交通工具。1913年,福特公司首先在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汽车,这给汽车工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美国随即出现了普及汽车的高潮。
从20世纪初到现在,美国汽车工业已超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在与同行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创新发展,迎合消费者对汽车造型的性能的需求,主宰了世界汽车工业,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工业大国。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不 它消耗了美国10%以上的钢铁、25%以上的橡胶),直到今天仍没有第二家汽车公司可以取代它的霸主位置。
4、日本汽车发展史
日本汽车制造业的开山者应是吉田真太郎,1904年他成立了东京汽车制造厂,三年后制造出第一辆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号”。随后日本国内出现了众多汽车制造厂,情形不亚于80年代的中国。出于军事的需要,政府颁布了《军用汽车补助法》,对汽车厂商进行扶持,这成为早年日本汽车业发展的原动力。二战失败后,盟军司令部曾下令全面禁止汽车生产,但没有得到执行,丰田、东洋工业、富士重工都推出了自已的新车型。但在50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汽车市场,大有泛滥之趋势。特别是欧洲生产的小型廉价汽车,对处在半毁灭状态的日本汽车工业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保护本国汽车产业,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40%的关税(本项关税于1978年废止,其后直到今天日本对进口汽车全免关税),同时严格禁止外国资本渗透国产汽车工业。而一些小的汽车厂家为了生存,纷纷采取与国外厂家连手搞“事业合作”或“技术合作”,唯有丰田依然靠自身力量开发生产国产轿车。进入九十年,日本汽车工业渐呈颓势,许多厂商出现了开工不足、生产力闲置的情况,而美欧汽车商则通过兼并重组恢复了元气,反过来把日本汽车公司当做并购的对象。现在,通用汽车在富士重工、五十铃、铃木三家公司分别拥有20%、49%、9.9%的股份,福特汽车则拥有马自达33.4%的股份,戴姆勒-克莱斯勒拥有三菱汽车34%的股份。1999年,日本第二大汽车公司日产汽车公司因亏损严重,被迫将36.8%的股权卖给法国雷诺公司,成为日本汽车工业危机的一次大暴露。曾经辉煌一时的日本汽车工业会向何处去?这将成为国际汽车界的一个悬念
二、汽车发展的趋势
未来的汽车发展方向,概括起来应该是:零油耗,零排放,零堵塞,零事故,甚至零付费,零等待。大量的环境污染,让人类对环境产生了危机感,那么我们最迫切的想法就是: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格局趋势,在20世纪以前全球汽车生产,主要是集中在西欧、北美及日本。进入21世纪后,由于亚洲汽车市场的全面扩容,加上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兴起,亚洲正在形成与北美欧洲鼎足而立的汽车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当前世界汽车产业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特点。
1、绿色汽车发展趋势
1.1新能源
天然气能源目前正在普及,并将长时间存在。天然气开采技术的提高,尤其是页岩气开采技术的提高,使得天然气可开采量急剧升高、开采成本越来越低。
不过最终的未来动力,还是要靠电力。电动汽车的零污染、零排放、零噪音等特点,是别的动力无法比拟的。目前最大的瓶颈还在于电池技术。
1.2汽车小型化、轻型化
马被汽车淘汰,司机被无人驾驶技术淘汰。二三十年前,司机还是一项很专业的技能,现在已经普及,未来会继续演变成专业技能,仅存在于竞技赛中。无人驾驶技术提供的安全性,是任何司机无法做到的。鉴于高达93%的碰撞事故都是人的原因导致,采用智能车可以大大减少交通事故。
1.3依托于互联网
汽车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未来汽车中,领袖企业可能诞生于IT、互联网企业,而不是传统汽车制造商。IBM的电池技术、智能计算,谷歌的无人驾驶都是未来汽车的大势。
2、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2.1传感器技术
由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多样化,使其所需要的传感器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为此,研制新型、高精度、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传感器是十分必要的。未来的智能化集成传感器,不仅要能提供用于模拟和处理的信号,而且还能对信号作放大和处理。同时,它还能自动进行时漂、温漂和非线性的自校正,具有较强的抵抗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保证传感器信号的质量不受影响,即使在特别严酷的使用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精度。它还具有结构紧凑、安装方便的优点,从而免受机械特性的影响。
2.2多通道传输技术
多通道传输技术由试验室将逐步进入实用阶段。采用这种技术后,使各个数据线成为一个网络,以便分离汽车中心计算机的信息。微处理机可通过网络接收其它单元的信号。传感器和执行机构之间要有一个新式接口,以便与多通道传输系统相联系。
2.3数据传输载体方面的电子新技术应用
汽车电子技术未来将实现整车控制系统。这一系统要求有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交换与控制系统,车用计算机的容量要求更大,计算速度则要求更高。由于汽车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量日益增多,采用高速数据传输网络日益显得必要。
结论
在我们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各个方面达成平衡条件。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我们应该认识到它是一个有背景有发展有历史的行业。在未来,应该不断正、整合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断完善,促进企业发展。才能使社会受益。
参考文献
[1]牟晓莉:新型汽车营销模式探讨[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2]申荣卫。汽车电子技术[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熊永森,黄嘉宁。汽车文化[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汽车文化论文 篇6
两厢车-----不就是三厢车少装个尾巴吗?其实这一“变种说”是对两厢车缺乏了解。追溯起来,两厢车的历史几乎和汽车发展史一样长久。
在21世纪50年代前,两厢车一直是汽车市场的主要角色。大众甲壳虫、奥斯丁迷你等两厢车型不仅是汽车史上的里程碑,更是车坛常青树,至今仍备受广大车迷拥戴。上个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令体积小巧、燃油经济性显著的两厢车又重新风靡市场。如今,在巴黎、罗马、汉堡、伦敦这些人口较为稠密、街道相对狭窄的欧洲城市中,两厢车更是大行其道。长期以来,两厢车在国内被认为是配角,主流市场上纵横驰骋的一直是三厢车。但近几年市场格局逐渐发生变化,两厢车的销售持续看好。
两厢车自从引入中国以来一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消费者不认可,政府又在有意无意的进行着限制,然而最近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和真正的两厢车概念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的情况下,两厢车的命运似乎有了新的转机。
我一直很关注两厢车的发展,在中国出现的两厢车中老一辈的算是奥拓和夏利等底档次的产品,由于那个时期的市场主要由官方车和有钱老板的车来支持,所以在他们的意识里两厢车是不会被认可的,而在汽车逐渐进入家庭的现在这个时期,更多的老百姓开始成了汽车消费的主力军,而更小巧更经济更环保的汽车概念自然会在这样的一个消费群体中受到青睐;由于最近石油价格疯长,能源问题和油价问题被大多数消费者放在了考虑的范围内,而经济省油的两厢车成了首选也在情理之中;自从政府上台以来把建设节约型社会放在了议事日程,而随着各大城市限制小排量汽车的不合理法规被曝光,政府的一系列相关保护小排量经济型汽车的举措正在酝酿或正在实施。这一切有促使两厢车现在备受关注。
至于说到两厢车的优点,它的实用之处首先是占地面积小,驾驶灵活。车子美长一点在城市里转弯和停车的灵活性都会降低一分,两厢车优势相当明显;其次,两厢车由于没有后背箱,制造时原材料使用少,整车成本低,且整车质量较轻,油耗也会相应的比三厢车低;没有后背箱的两厢车,在转弯时离心力较小,高速转弯时车子不容易发生甩尾,在运动性能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所以在设计这类大两厢车时,厂家一般都把运动性能作为设计的重点;没有后背箱的好处还有,不必在设计车身外形时,牺牲后排乘员的头部空间来照顾整车的流线造型。两厢车充足的后排头部空间,使整车舒适性更高;装载大件物品时,两厢车比三厢车有更大的灵活性也是大家认同的。
有些人 大家可以设想一:BORA和一GOLF同样速度撞墙,肯定是车轻的Golf安全;另外车头部的结实程度如果从一个级别或者说一个平台开发车来的两厢和三厢车应该是一样的,例如凯悦HRV和凯悦或者BORA和一GOLF,这一点是肯定的。
再来谈谈中国的两厢车市场,最早的两厢车在中国是奥拓和夏利,因此现在有些人一谈到两厢车还是总拿夏利做比较,其实那早已是时过境迁的事了。在中国首先出现的主流两厢车市大众的POLO,它真正开启了中国两厢车的大门,无论从营销策划还是广告宣传它都为现在的汽车销售作出了典范,从那时起人们也真正接受了两厢车的概念,POLO的造车工艺在当时应该算是先进,更蕴含着德国车的谨慎原则,更难得的是两厢POLO更是时尚的代名词,它代表着追求高品质的精致生活和崇尚敬业精神,努力工作,但也懂得自我放松的生活品味,然而,POLO的配件和维修业由于其造车工艺的先进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让工薪阶层望而却步,这也是现在在没有广告的情况下POLO的销售举步维艰的原因所在。
真正在中国进入工薪阶层的两厢车还是奇瑞的QQ,它在中国车市可以是和桑塔纳媲美的神话,价格也就是三四万,很受年轻人的喜爱,而由于它可爱的造型更是吸引了无数女性的眼球,它的热销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对这款仅为老百姓设计的车来讲,在技术和做工上我们还能要求它怎么样呢?但就我个人看现在的QQ做工上已经和当年刚出道时有了明显改善,我认为这就够了。
另一款主流畅销的两厢车是广州本田的飞度,它无论从工艺上还是外观设计上可以说都是两厢车的一个高峰,连正在酝酿的大众新款POLO在设计上除了那个典型的进气隔栅外其余都酷似两厢飞度,而它的热销自然也在情理当中,据说广州本田的生产线是国内最高效率的生产线,唯一的不足我认为这个档次的车仍采用后轮鼓式制动,对于这样一款外形酷似MPV的车来说未免有些小气。然而和POLO一样在高价位搏杀的两厢车飞度也陷入了销售下滑的低谷中,十月份的销量已经跌破4500辆,看来今年很难实现去年的辉煌了。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目前被期待最多也是年底即将上市的标志206,在经历了307两厢改三厢的尴尬局面以后,此次206几乎原封没动搬到了中国市场,只是内饰上才用了和307同样的色调而已,而从307看标志的造车工艺和态度应该说还是有保障的,据说价格会定在8万左右,也就是说这样一款欧洲主流的两厢车即将在中档两厢车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对雨燕、飞度、骐达、POLO和已经半死不活的GOLF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要么降价,要么淘汰,市场将面临又一场混战之中,而我个
总结中国车市的两厢车品种已经丰富了很多,从低档的吉利系列到GOLF已经覆盖了3万到16万的价格区间,但普遍还不够贴近大众生活,按市场定价而不是按成本定价的现象仍然普遍。现在的政策我认为对两厢车来说十分有利,税收政策的倾斜、保护经济型轿车政策的出台和正在酝酿的燃油税的政策无疑都是为两厢车的推广注入了强心剂,下面就是看各方如何把握时机的问题了。
汽车专业论文 篇7
摘要: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每年为汽车产业输出大量专业性人才,然而该专业目前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存在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因此本文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为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求的专业性汽车销售与服务人才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汽车营销与服务;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市场销售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后市场需求量同比增长,需要大批量的专业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我国高职院校作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主要培养基地,其教学模式、内容和水平影响着学生未来就业的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现状,针对现状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制为三年,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偏重于理论的学习,因此课时设计、安排常常理论占主导地位。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即使到了最后一年进行了实习,但由于理论与实践没有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不能将该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融汇贯通。社会需求的是可以直接上岗并熟练第一线工作的专业性人才,这也是在世界竞争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的内在要求。然而,学校的教学目标与社会需要的脱节,将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社会竞争力大大降低,就业效果也不容乐观。
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
教学机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对于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因此首先要优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现在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总体目标为“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由于传统教学中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不知从何做起,交给的任务也不能顺利完成,因此优化目标,就要将其诟病去除,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可以上岗的优秀人才。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成为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需要全方面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等。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知识和实践对于学生从事未来职业都是必须的,理论需要实践来体现,实践需要理论来加强。只有衡量好理论与实践以及两者之间的权重,才能顺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必须是指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所需的汽车构造、汽车服务领域最起码的知识,够用指满足该毕业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因此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要避免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家上课的现状,需要教师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时间,同时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交叉,每个理论知识用实践来体现,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实验实训考核成绩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在实训开始时,就明确该实训所应掌握的内容以及考核要求,促使学生在实验和平时注意知识积累和操作技能锻炼。坚持以赛促训,综合实训以比赛的形式开展,并推出以课程核心知识、技能为主线,增设趣味性竞赛,如汽车拆装比赛、汽车文化知识竞赛、汽车营销竞赛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实训基地是保证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的有利平台。实训基地建设要满足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以及组织机构设立等方面尽可能接近企业或公司、4S店的真实场景,努力融合教学、实践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社会服务和� 由于汽车企业较多,可以采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策略,让学生定期参与到企业的运作当中,切身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场景,这对于他们学习目标的设定以及未来职业方向的了解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同时,可以培养该企业所需要的职工,既可以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四)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因此聘请专业性教师尤为重要。由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教师往往来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已脱离社会实践很久的老教师,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更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要开发项目化教学校本教材,按照“提出问题——实践——理论——实践”的思路,以� 因此,需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来自某企业或者公司,具有企业理论的同时也从事生产第一线,为学生讲解汽车营销与服务的工作流程、工作要领、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更好的服务顾客、吸引顾客,完成工作使命等。
三、结束语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支柱性产业,在其迅猛发展的同时,后市场需求量同比增长,需要大批量的专业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然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偏重于理论的学习,导致学生不能将该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融汇贯通,因此无法很好的与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本文提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以及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等,为培养从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性应用型人才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曾令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2,10:25—27。
[2]夏志华。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市场,2016,14:134—135。
汽车文化论文 篇8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出现汽车文化营销这一新的方式。本文从汽车产品命名文化营销、汽车车展的文化营销、汽车品牌定位的文化营销和汽车运动的文化营销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诠释汽车文化营销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汽车论文
一、汽车文化营销的含义
随着汽车产品的日益同质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消费者的逐步成熟,与其说我们在销售汽车有形产品,不如说我们在销售汽车产品的品牌文化。这个以结合公司品牌文化为主旋律的营销方式,有着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给传统的营销模式注入了新鲜血液。因此,用文化来赢得目标客户的心将是一种新颖而又非常有效的营销手段。
文化营销的理论前提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仅是为了物质上或功能上的满足,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精神上的需要。文化营销是差异化营销战略的必然结果,越是高档的商品,其目标消费者对商品的个性化要求就越多,也就越需要企业开展文化营销。
汽车营销中的文化营销,是指汽车企业在提升汽车产品及服务价值的同时,通过以文化理念为核心的情感传递,来引发消费者内心共鸣,从而形成一种对品牌文化的依赖,并影响购买决定或者维持品牌忠诚度的一种营销方式。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的同时,得到的不仅仅是企业生产出来的汽车和提供的相关服务,更获得了企业赋予的品牌文化与生活方式。
二、汽车文化营销发展现状
1国外汽车文化营销发展现状
汽车产品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不同的设计师对汽车产品注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使得汽车已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浓缩品。汽车文化营销起源于欧美等实力雄厚的汽车企业,德系车的严谨豪华、法系车的浪漫时尚、英系车的高贵古典、日系车的实用精明、美系车的大气舒适,都是这些国家文化在汽车产品中的集中体现。对于新进入一个市场的汽车企业,特别是对于进入一个具有强势文化的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而言,与其进行品牌文化的输出,不如设立新的品牌,将汽车的自有品牌有机地融合进目标国的文化中去,能够起到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作用。日本丰田公司为了开拓欧美的豪华车市场,聘请了以美国贝茨利奇取名的研究所,为新车的品牌命名为“Lexus(现译雷克萨斯,旧译凌志)”,取其发音与Luxury(豪华、奢华)相近,通过汽车的品牌设计,迅速打动了目标市场中消费者的心,畅销欧美。如今,这些发达国家的汽车企业已经将目光放在了全球的市场,致力于将本企业文化与他国文化相结合来制造出符合当地风土人情的汽车产品。汽车属于高价值产品,其目标客户在文化层次上需求会更高一些,因此,适当的文化营销活动能够起到很好的品牌推广效果。
2我国汽车文化营销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已有数十年的时间,但是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品牌文化营销战略相比,我国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我国开展汽车文化营销还得借鉴国外的经验。如表1所示,国产轿车排行榜上都是合资品牌车型。
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第一,在品牌定位方面,由于受到国外品牌的强势竞争,我国的自主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中低档轿车以及一些特殊车型,市场的局限性导致了品牌定位的局限性;
第二,自主品牌的文化空间受到侵占,一些本来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更倾向于与国外成熟品牌合作,以达到强强联手成立合资企业实现共赢的局面,这样会导致自主品牌的生存与发展步履维艰。
但是在一些特定的领域,一些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吹响品牌文化营销的号角。奇瑞QQ准确定位产品与品牌战略,将QQ这个代表网络与时尚、自由新生活的名词融入到汽车本身的品牌文化中去,获得了较好效果;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则吹响了国产汽车开始进军国际市场的号角。
三、我国汽车文化营销策略分析
1从企业角度分析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和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这种优秀文化的吸引力可以吸引外部优秀的营销人员来为本企业效力,还可以使本企业内部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
知识经济这个时代,人们在消费物质形态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消费文化形态的产品,从这个角度看,企业最大的效益是由文化创造,利用文化力营销,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由此看来,文化营销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企业要取得文化营销的成功,必须要有强势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定位,则直接关系到营销理念和营销形象形式与发挥,从而决定文化营销的成效。
(1)必须培育和强化文化营销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伴生物,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一种企业内部大多数成员所共识的理念,员工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当这种文化渗透到营销人员的意识中,与其营销知识相结合,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
(2)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文化定位。文化定位对营销理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个企业的基本条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也就各具特色。首先,应该崇尚高效,憎恶浪费,创造一种低成本、规范化的企业文化。其次,鼓励个人想象力,创造一种渴望创造未来这一思维方式的企业文化。最后,是具体而专业的服务,创造一种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建议,努力发展深切、持久的顾客关系的企业文化。
(3)营销形象的塑造是文化营销取得成功的另一个关键要素。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产品质量和技术的普遍提高以及商品种类的日益繁多,只靠质量和技术很难具有市场优势。在众多企业和商品形成汪洋大海之时,只有那些营销形象好的企业才有长久生命力,才会受到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青睐。
2从顾客角度分析
目前,学术界普遍公认的顾客满意度定义是顾客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心理反应,是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特征或产品服务本身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判断。顾客在对产品或服务感到满意之前肯定是先认识产品或服务,在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到消费群体中去,给消费者留下好的印象以后,消费者会对产品或服务产生一种情感因素在里面。
顾客是企业所面临的直接对象,也是企业所能生存的最终根源。所以企业必须把握好顾客需求,提供一切可能的服务给他们。这样有利于激励顾客以创造需求和领导潮流,有助于企业与顾客互利互惠而实现双赢。
文化营销已经成为销售手段中最高层次的沟通手段,通过借助情感包装、情感设计、情感广告、情感促销等策略,来激发消费者潜在的购买欲望,打动消费者,而消费者在选择了一款既能满足自身需求,又能实现企业获取利益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四、汽车文化营销的发展方向
结合上述分析,根据这几年我国汽车营销界的实践来看,文化营销应主要在以下方向上发展。
1与当前社会提倡的理念相融合
理念是行事的指导原则,所以汽车文化营销应倡导一种符合消费者趋势的新理念,把新消费理念、消费情趣等消费思想灌输给消费者,使其接受新的消费观念,改变传统的消费思维、消费习俗、消费方式,使消费走上新的层次。作为公司营销指导理念的同时还能帮助品牌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汽车企业竞争将从有形产品的竞争转变为无形理念的竞争,打造企业自己的经营理念、传播消费理念将是企业未来竞争成功的关键。
2重视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
汽车企业的企业文化只有通过对外传播,影响到消费群体,它的营销功能才能体现出来。这里的传播是指企业有意识地主动去展示自己的文化,所以重视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不是防止外界看到“不该看”的,而是要让外界看到想看的,是体现其营销功能的有效保障。
3积极策划、参与各种具有文化内涵的活动
现代消� 随着消费者的基本物质需要越来越得到满足,我们可以大胆设想,更多的经济能量将用于解决消费者对产品的美感魅力、快感和独特性等方面的要求。
4通过公益活动,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可以借助公益活动与消费者沟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借以良好的企业形象影响消费者,使其对该企业的产品产生偏好,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优先选择该企业产品。企业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且能够使公司的形象增强,很多大公司在制定长远战略时都将公益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考虑。从这一点上来看,公益活动可
汽车企业必须依靠正确的营销策略才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性,营销策略的正确选择来自汽车企业对企业营销战略地位及优势劣势正确判断。一个优秀的营销策略应能够及时抓住环境中的机会,成功回避环境中的威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有效地克服企业自身的劣势。文化营销作为一个新兴的营销策略,顺理成�
汽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9
[1] 汽车AMT控制系统及离合器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 重庆交通学院 2004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3] 汽车行业一体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研究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 吉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5] 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6] 哈尔滨成功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发展战略案例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 汽车齿轮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8] 我国汽车企业品牌竞争力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 汽车造型中的张力和表现性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0] 湖南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 湖南大学 2007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1] 丁冰,汽车安全气囊的控制,《现代汽车技术》, VOL.17, No.l(1995), 109--120;
[12] 朱军编著,《电子控制发动机电路波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P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