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复制全文
《语文教学论文(最新7篇)》
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语文教学论文(最新7篇)正文

《语文教学论文(最新7篇)》

时间: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下是敬业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7篇语文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

语文教学论文 篇1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插图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插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观察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这类型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才能有效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帮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插图教学 有效利用

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能穿插很多知识内容,它也能描绘更多文字所表述不清的信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字和插图平分秋色,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突出语文学科性质的基础上,还充分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征,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发挥插图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生动、形象的特征,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机能还很不成熟,这个阶段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课堂学习氛围也会更加活跃有感染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细致观察,学生面对插图的过程中,脑海中会涌现出很多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会更加好奇。通过插图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变被动学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语文学科的内在魅力,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调动。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资源,利用插图设计课堂导入,在课堂的开始环节就抓住学生的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观潮》这篇文章,单纯的讲解文字,学生很难对潮水有形象记忆,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本插图,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理性学习,感知器官捕捉到的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后期学习中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教学,将文字和插图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文字和图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字表述过程有很多是抽象、枯燥无味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理解上是有难度的,在教学理解过程中,如果能和插图进行有效配合,这样理解障碍就会迎刃而解。

例如,在初中课本中有《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在描写过程中有夸张手法的应用,学生在没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很难把握诗句的主要思想。在教学中在诗句阅读之后,就可以带领孩子们观察插图,在观察插图之后大部分孩子就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当然,课本中的很多插图需要学生有审美知识储备,这时候就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观察插图,在文字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赏析文本上的插图。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插图优势,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蒲公英》这篇文章,针对这篇文章的教学手段,可以在讲解文本的过程中观察插图,在赏析插图的过程中升华文本内容。让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理解文本中的“花托”和“绒球”等词汇。

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蒲公英的动态画面,当然,在教学中不仅要使用插图辅助,而且要准备多媒体教学,增强文本的动态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写形状的词汇想象创新蒲公英各个阶段的状态。最后还要进行感情升华,在理解内容,观察插图之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插图的有效教学,让学生感受美、享受美,进而能够创造美。

审美能力培养不是教师能够教给学生的,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渗透,对小学生而言,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要逐步提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要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中不断加以练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文本插图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在观察文本插图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进而背诵文本。看图说话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对日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学习《我叫神舟号》这篇文章时,文本中有关于人造卫星的插图,教师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掌握更多天文知识,教师课下可以查找关于天文知识的图片视频和文字,在课堂中带领学生研究知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中的插图,将插图的功能发挥出来,让语文阅读学习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课本中的插图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教师一定要合理准确地使用。

五、结语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素质。所以,在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过程中,要合理巧妙使用课本中的插图,充分发挥插图的独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琛。浅谈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J]。赤子(上中旬),2015,06:152.

[2]刘增真。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5,28:50-51.

[3]左端银。谈谈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146-147.

[4]张德松。浅谈“课文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113-114.

语文教学论文 篇2

摘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语文论文 篇3

[摘要]在当今信息科技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都得到了日益广泛、深入地应用。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教学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智能先进,使教学效果与质量都得了显著提升。在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策略,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支持。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中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轻负担,高质量”地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教育信息技术概念及优势分析

现在国家对于教育信息技术建设日益重视,并成立了专门的专家组进行研究与指导。关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概念,学界有许多专家和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中所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总成,教师通过创建、应用和管理一定的信息技术与资源,来促进学习和绩效。教育信息技术主要包含现代教育理念、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三部分内容,其中,信息素养处于核心地位。其主要形式有幻灯、投影、音视频、广播、电视等。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扩展了课堂教育教学的范围,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信息技术具有鲜明的“现代化”特征,其基于先进的教育理念、技术成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最大化利用,人才培养质量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一是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因为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方便快捷,且具有多元性、丰富性,能增强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营造出更加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问题。二是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教育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单向知识传授的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提高。三是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育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信息通道和资源,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上的教案、课件、视频、习题库等资源,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利用。这样,就能将学生的视野从教材中解放出来,拓宽其知识面,使学生实现自主探究、个性化学习,提高知识学习的针对性,也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吸收。四是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多样,表达的信息量大,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优点,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使教学内容易于把握,全体学生都通过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活动,更生动、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及技能,更好地突破重难点。同时,还使教育的教、学、评、测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教育信息技术利用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呈现教学内容,可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通过寓教于乐来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教师要结合教材与教学内容,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与需求,来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例如,学习《黄鹤楼》一课时,教师可在讲解古诗词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与黄鹤楼相关的教学资源,如作者的信息资料、创作的时代背景、现代黄鹤楼的实景视频等,学生通过这些生动、直观的资料,将能更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对黄鹤楼形成贯通古今的连续性认知,进而优化知识体系构建,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应用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将能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感同身受的人文与审美教育体验。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初中生的兴趣特点,利用图像、音频、动画等,来为学生创设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灵活的情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主动性,达到以趣激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变色龙》一课时,若只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将很难对变色龙形成清楚、明确的印象,而若是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播放变色龙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变色龙的色彩变化,再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与变色龙的善变进行类比,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篇讽刺小说的主旨。

(三)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初中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够强,部分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兴趣也不足。初中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讲解重难点的时候,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或文本等,形成“教、学、做”一体的良好教学氛围,学生学习自然也就会高效、高质。例如,学习《智取生辰纲》时,由于该文是选文,又是历史事件,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与知识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就可应用信息技术播放《水浒传》中与《智取生辰纲》联系紧密的内容,并配以适当的讲解,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而实现教学重难点突破。此外,教师也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搭建现代化的沟通交流平台,如微信群、QQ群、电子邮件等,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进而促进学生顺利内化教学内容。

(四)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与审美能力语文思维能力是对文章、语句、词语的赏析思维方式,培养语文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语文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相关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语录,并阐述闻一多行为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言行语录,并进行总结。在课下,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来查阅闻一多先生的资料,进而立体地认知闻一多先生的形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能力。初中语文知识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意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而应用信息技术,也可以促使这一目标更容易达成。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将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有效性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和加强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有针对性地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学习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田建兵。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117-118.

[2]张文。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名师在线,2019(24):92-93.

[3]孙一云。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48.

[4]程忠武。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生态建构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8):

语文教学核心素养论文 篇4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主要渠道,通过思维的锻炼,可以加强其他课程的学习应用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教学下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个性化教学实践。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入手,提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方案。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在学校的核心教学理念中,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全面发展素质教学,培养出一批批性格积极向上、具有一定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贯彻的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素养培养主要是指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教师将核心素养教学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素养教学的范围不仅局限在传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上,还是一种扩大的目标教学,通过一些优秀的文化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性互动活动较多,容易提高学生的投入程度和知识吸收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可实践性。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方案

1、发散性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在不同的时段有着不同的教育模式,在现代的小学教学中,教师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生态化的教学课堂,就能有效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从学生年龄特殊性进行分析,语文学习的过程较为枯燥,所以,教师在关注学生的现时学习情况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激发他们学习小学语文的动力和热情。例如,在设计《乌鸦喝水》的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从语文知识的角度锻炼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师可以列举出具有相近形状的字组,如“鸟”和“乌”这两个字,引导学生对字形的认知能力,可以进行相关联想解释,“乌”的意思是黑色,而乌鸦是一种黑色的小鸟,诸如这种解释,并利用相关的图片进行解析,就能够加深学生对字形和意思的印象。随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在课文中找寻相近字形,并且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更加深入锻炼思维能力。

2、多媒体应用教学课堂

对于如何建立小学语文“以生为本”的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起着关键的作用。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对小学语文课堂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能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身能力。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人类对图形信息的吸收能力远高于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小学生也是如此。开展动态化的多媒体应用教学模式,就可以将一些语文知识融合到图片资料或者视频资料之中,用较为直观的模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印象的加深,在加深理解后,学生还可以有效地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李时珍》这篇课文的时候,小学课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该人物形象无法有个良好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画小视频,或者课文中涉及的草药相关图片资料,作为辅助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扩展性的知识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不断扩展课外知识的同时,学生也会提高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更加渴望了解到其他领域的知识。

3、协作式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课堂上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协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设置具体的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语文学习相关的任务,让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小组任务,比如通过课文话题探讨,不断地在思考中提升感知能力和情感素养的培养,又或者通过小文章撰写、实物制作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的应用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渐提升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致。教师在课堂结束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进行阶段性的实物展示,这既是一种教学成果的检验,通过成果展示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人才培养的需求了,教师要实践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有着许多不同的途径,但不管是什么方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都要充分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明确简洁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思维模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多角度地进行教学分析,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学生能够多思维化地进行知识吸收,实现素质培养需求。

语文教学论文 篇5

高效课堂”给我们提出了教学的“终极目标”,如何让教师教得高效、让学生学得高效是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课题。笔者认为,实现这一“终极目标”要着力在课前准备、课堂施教、课后拓展“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课前精心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俗话讲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打造高效课堂离不开课前的精心准备。

(一)教师在自身素养上要有准备。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思维敏捷、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教师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厚的理论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也是高效课堂对教师的内在要求。它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多研习教育专著,熟悉新课标和教材教法;多学习名师的教育随笔,观看他(她)们的课堂实录,领悟他(她)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要勤练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等教师基本功,以提升我们的教学素养。

(二)教师在授课教案上要有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备教材。备课前,教师应反复通读教材,用心解读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在本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出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切不可在对课文内容还不熟悉的情况下,盲目看教学用书对教材的分析,禁锢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备学生。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前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等特点差异,关注共性、突出个性、有的放矢。三是备教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如何教写清楚,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最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

(三)学生在课前预习上要有准备。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被大家看重,有的甚至流于形式。要落实预习环节就必须做到:要让学生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如:可以开展以预 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开学初,教师应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要落实预习的检查环节。可制一张预习检查登记表,由组长根据预习要求逐项对照检查,由语文课代表和老师临时抽查,负责人对每位同学的预习情况在表上登记,使每位同学每一课的预习情况一目了然。对预习完成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完成不认真或未预习的同学要提出严肃的批评,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自觉性。

二、课堂精巧务实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台上一分钟,高效见真功”,要实现高效课堂,精巧务实的驾驭课堂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注重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锤炼。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实现的。教师语言条理清楚、准确精炼、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直接影响一节课的课堂效果。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激励评价。学生渴望获得成功,当自己在课堂上的某一次表现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时,会从内心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要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学习古诗,要让学生掌握借助注释、插图、背景资料来弄懂诗意、体会诗情的方法;学习课文,要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来学习,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长此以往,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将学会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自读思考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导,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品读文本,感悟思考。高效的课堂必然是一节思考的课堂,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小组合作学习”,将全班固定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人员按好、中、差均衡搭配,安排一名负责、优秀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共同学习小组合作要求,即组员必须在组长的安排下有序交流,人人参与,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对他人发言做出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各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创设教学情境,前不久听了一节习作课──把过程写具体,这位老师巧妙的以“做美味拉面”这一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贯穿整节课,将乏味的习作课堂生活化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思维被激活了,个个积极参与,个个兴致盎然,轻松地学会了老师传授的“五感四动写具体”的习作方法。开展辩论会,学习《乌塔》这篇课文时,学生针对乌塔独自一人出国旅游这做种法产生了质疑,有的学生对乌塔的做法表示赞同,还有部分同学从安全考虑表示不赞成。教师此时便可以借机召开一次辩论会,让学生充分地阐述自己的理由,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通过大家的交流,增强自己的安全独立意识。除此之外,常用的课堂教学形式还有:朗读擂台赛、课本剧表演、小记者采访、开火车、猜谜语、做游戏等,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着眼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率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三)要有效整合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实际,在课堂上将这四个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效实现高效课堂。去年听过一节阅读课《慈母情深》,课堂上,老师十分关注学生听的习惯,不仅反复要求学生注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而且自己也给学生做出了榜样,听后还适时要求学生来进行点评,一方面是对听的效果的一个反馈,同时也是给学生营造更多的说的机会。整节课抓住一个核心问题,找出文中使自己鼻子一酸、想哭的词句,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感悟与思考,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谈自己的感受,并适时让学生参与点评,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再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当读到最后,学生已深深地被母爱所感动时,有了浓浓的情感作铺垫,再让学生写一写:你此时最想对母亲说什么?这时的写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与渲泄。我认为这节课有效地将听说读写进行了整合,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本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关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课后持续发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延伸

“课堂见真功,课后有余功”,课后的拓展是高效课堂的延伸。

(一)学生课后的可持续发展。课后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课后的学习是高效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课后持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究课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学完《卡罗纳》这篇课文后,学生便对《爱的教育》这本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课后产生了读《爱的教育》流行风,教师可以专门利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开展读书交流会,促进了学生的持续性学习。又如学完《蟋蟀的住宅》一课,学生对蟋蟀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就可以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继续研究学习,可以亲自体验一下观察蟋蟀的乐趣,寻找蟋蟀的更多秘密,写观察日记,做好观察记录,也可以读《昆虫记》,了解更多的关于昆虫的知识。

(二)教师课后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学习是伴随教学进行的,课后的回顾、思考、总结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写出课堂教学反思。想想哪些环节设计得比较精妙?哪些环节是无效的可以省去?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时候?一个问题问完后没什么人举手回答是什么原因?我们还可以将课后反思及时地发到教育论坛里,与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实现同伴互助。通过及时的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持之以恒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必然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最终达到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 篇6

初中阶段聋生自我意识强,由于身体残疾、语言障碍、认识活动和思维发展受到局限。他们生理年龄的增长与心理发展、文化知识处于不同的层次,从而产生自卑、缺乏自信、没有学习动力、情感脆弱、意志不坚定等心理障碍。而语文作为一门和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其多质性的特点决定它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无可比拟的独特作用和意义。从心理学角度看,构成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活动能力、心理倾向性和能动性及个性心理特点等因素与语文教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及时把握聋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教学活动培养聋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是我们聋校每位语文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教学环节。

一提高教师自身心理素质,是培养聋生健康心理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学校因素(学生对学校的态度)、班级因素(学生与同学的关系)和教师因素(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的制约,三者之中又以教师因素的影响力最大。而聋生不同于正常学生,由于听觉障碍,无法从听觉渠道接受语言,获得信息,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只能借助表情、手势、姿态等获得信息与交流。由此可见,聋生比正常的学生更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聋校教师的心理素质状况对聋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影响比正常学� 因此,作为聋校语文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对特教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断开拓、勇于进取的精神,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和自制力,做到性格开朗,心胸开阔,不怕挫折,遇顺境时不骄傲,遇逆境时不消沉,头脑冷静,处事妥当。这样走上讲台,在聋生面前的是一个面带微笑,充满爱心,知识渊博,幽默风趣,能引导他们经受住学习上的各种挫折,带领他们遨游知识海洋的教师。

许多心理素质健康的语文教师,无论课前教室里出现怎样的现象,只要教师走上讲台,学生就会立即安定下来,教师运用自己的举手投足、眼神脸色、语气表情等来稳定学生的情绪,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情境,或喜或悲、或抑或扬、很快地达到情感教育的理想效果。这样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很好的发挥。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聋生渴望获得肯定和认可的心理特点,善于在课堂上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和表扬,点亮他们的心灵之花,从而启动他们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内在机制。

二激起学习的心理需要,是培养聋生健康心理的基础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聋校语文教学偏重对知识的传授,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聋生不需要各方面能力的开发,只要教师教的课文内容、知识点能记牢就不错了。忽视了对聋生的心理素质的研究和培养,禁锢了他们的思想,扼杀了他们的个性,使得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对学习产生焦虑心理,耐挫能力极差,出现了厌学、逃学现象,学习语文成了一种不愉快的心理体验。由此可见,要培养聋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激起其学习的心理需要,增强自信心是基础。

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激发个体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原始动力。高年级段的聋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许多调查结果也表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求知的需要、自主的意识、受人尊重的需要及升学就业的愿望等等。为了激发聋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增强自信心,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正面人物进行引导,发挥语文教学所特有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伟人、英雄及那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的残疾人,为聋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学习《海伦?凯勒》这课时,为了使聋生更好地受到教育,首先突出介绍了海伦?凯勒的残疾程度——海伦?凯勒一岁半就丧失了视觉和听觉,成了一个又聋又瞎的孩子。接着着重讲了海伦?凯勒面对自己眼中的生理残疾,没有自卑、自弃、自甘落后,更没有悲观厌世、走上绝路。而是在安妮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凯勒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继续着她的学业。她七岁开始学盲文,八岁进盲童学校学习,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十六岁时,她进入了大学预科学校继续学习,十七岁时有名的拉德利夫学院破例地录取了她,二十四岁大学毕业。通过学习有关海伦?凯勒不以缺陷自弃,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艰辛求学历程,大大地激励了聋生。海伦?凯勒能经过努力完成学业,你们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完成的。同时针对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只要努力拼搏,残疾人也可以与健全人一样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贡献,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在海伦?凯勒精神的感召下,聋生逐步树立以� 这样,在教学中激发聋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耐挫能力,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他们学会微笑面对学习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失败时,不气馁、不自责消沉,而是保持冷静的头脑,化不利�

三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聋生健康心理的保障

从心理角度看,人在精神抑郁状态下,常常不能察觉到平常易于引起注意的事物,而在精神愉悦时,易于对新鲜事物做出反应,且易于集中和保持。聋生理解、接受能力较差,反应不敏捷,注意力不易持久,课堂上对教师的提问常常是鸦雀无声或答非所问,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板着面孔,想以此严肃的气氛来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殊不知,这样只会出现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使学生的精神受到不良刺激,以致影响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自己“教学本位”的权威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情感,增强感情投入,使课堂弥漫着一种和谐、振奋、饱满的情绪氛围。因为人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其思维活动的强度,不同的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开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愉悦的心境,可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而烦恼、恐惧的心绪会妨碍正常的心理活动,如对学生的大胆提问或回答,教师都应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认识自己的能力,即使回答不恰当或提出毫无意义的问题时,教师也应给予善意的点拨,对待后进生尤为如此。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会产生一种自觉、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着重分析聋生的心理特征,结合语文学科教书育人的特点,大力培养聋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自控能力,这样,聋生学习时总是积极主动、精力充沛,语文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语文论文 篇7

[摘要]

在当今信息科技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都得到了日益广泛、深入地应用。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教学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智能先进,使教学效果与质量都得了显著提升。在分析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策略,以期为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支持。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中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理念,以生为本,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轻负担,高质量”地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教育信息技术概念及优势分析

现在国家对于教育信息技术建设日益重视,并成立了专门的专家组进行研究与指导。关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概念,学界有许多专家和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中所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总成,教师通过创建、应用和管理一定的信息技术与资源,来促进学习和绩效。教育信息技术主要包含现代教育理念、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三部分内容,其中,信息素养处于核心地位。其主要形式有幻灯、投影、音视频、广播、电视等。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扩展了课堂教育教学的范围,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信息技术具有鲜明的“现代化”特征,其基于先进的教育理念、技术成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最大化利用,人才培养质量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一是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因为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方便快捷,且具有多元性、丰富性,能增强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营造出更加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问题。二是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教育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单向知识传授的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提高。三是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育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信息通道和资源,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上的教案、课件、视频、习题库等资源,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利用。这样,就能将学生的视野从教材中解放出来,拓宽其知识面,使学生实现自主探究、个性化学习,提高知识学习的针对性,也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吸收。四是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代教学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多样,表达的信息量大,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优点,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使教学内容易于把握,全体学生都通过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活动,更生动、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及技能,更好地突破重难点。同时,还使教育的教、学、评、测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教育信息技术利用文本、图像、音视频等呈现教学内容,可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通过寓教于乐来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教师要结合教材与教学内容,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与需求,来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例如,学习《黄鹤楼》一课时,教师可在讲解古诗词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与黄鹤楼相关的教学资源,如作者的信息资料、创作的时代背景、现代黄鹤楼的实景视频等,学生通过这些生动、直观的资料,将能更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对黄鹤楼形成贯通古今的连续性认知,进而优化知识体系构建,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应用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将能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感同身受的人文与审美教育体验。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初中生的兴趣特点,利用图像、音频、动画等,来为学生创设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灵活的情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主动性,达到以趣激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变色龙》一课时,若只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将很难对变色龙形成清楚、明确的印象,而若是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播放变色龙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变色龙的色彩变化,再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与变色龙的善变进行类比,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篇讽刺小说的主旨。

(三)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初中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够强,部分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兴趣也不足。初中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讲解重难点的时候,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或文本等,形成“教、学、做”一体的良好教学氛围,学生学习自然也就会高效、高质。例如,学习《智取生辰纲》时,由于该文是选文,又是历史事件,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与知识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就可应用信息技术播放《水浒传》中与《智取生辰纲》联系紧密的内容,并配以适当的讲解,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而实现教学重难点突破。此外,教师也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搭建现代化的沟通交流平台,如微信群、QQ群、电子邮件等,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进而促进学生顺利内化教学内容。

(四)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与审美能力语文思维能力是对文章、语句、词语的赏析思维方式,培养语文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语文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相关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课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语录,并阐述闻一多行为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言行语录,并进行总结。在课下,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来查阅闻一多先生的资料,进而立体地认知闻一多先生的形象。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能力。初中语文知识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意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而应用信息技术,也可以促使这一目标更容易达成。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将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有效性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和加强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有针对性地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学习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田建兵.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117-118.

[2]张文.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名师在线,2019(24):92-93.

[3]孙一云.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48.

[4]程忠武.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生态建构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