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精选1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编辑沉默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15篇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内容导航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1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2本科大学毕业论文 篇3大学生本科论文 篇4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5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6大学生本科论文 篇7本科大学毕业论文 篇8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9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10大学生本科论文 篇11大学生本科论文 篇12大学生本科论文 篇13大学生本科论文 篇14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15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1
一、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又称科研性论文,是表述科学研究成果、论证科学观点、探讨学术价值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学术交流的工具。在系统地研究问题时,人们必须把思考的进展和结论记录下来,以便进一步深入推敲。使思考更为准确、缜密,更切合客观地深入推敲。所以,学术论文始终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在获得研究成果以后,需要进行交流和推广,这就更必须用论文的形式将它完整地描述出来,使成果变成定型的文字系统,即使成果借助语言文字载体成为他人可以实际领会、可以做到准确把握的信息。所以说,“写学术论文”是传递成果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向前发展,学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研究的成果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学术论文可分为两大类:社会科学论文类和自然科学论文类。社会科学包括哲学、文学、史学、政治、经济等;自然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
二、毕业论文写作概述
1.毕业论文的含义。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毕业时,运用在学校学到的本专业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试着独立地去进行某一项专业问题的科学研究而写出的论文。
毕业论文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性考察,而且是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研究能力,是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必须完成的独立作业,是大学生学习阶段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高等院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暂行实施办法》等文件的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予以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性工作的初步能力,授予学士学位。事实上,大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已成为大学毕业时获得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一定要认真地完成。 大学生毕业后要求能写“文从字顺”的学术论文,有本科生撰写学士论文、硕士研究生撰写硕士论文、博士研究生撰写博士论文、博士后研究生撰写专业性的毕业专著。
2.毕业论文的特点。①科学性。毕业论文必须对所研究的选题提供本质性、规律性的发现,通过充实有力的科研材料,周密严谨的论证过程,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展示出选题的价值和见解。对研究的学科应从理论高度的领域中对某一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的观察、考证、分析、研究、演绎、归纳,从而提出具有科学价值的结论,获得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并对自己的见解与成果作理论性的阐述和剖析,最终达到实用的目的。②创见性。创见性是科学研究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显著的标志。没有创见性的“研究”,不能算作科学研究,甚至不能称作研究。因此,选题是否有创造和独到的见解,是衡量研究成果价值高低的重要尺度。大学毕业生的论文基本是在借鉴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达到解决某一选题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创造和见解,大学生毕业文选题的创见性主要表现为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模仿抄袭、老调重弹,应该表现在力求言别人未言的独到性,退而求其次,至少应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和冲击力,自身对问题的认识与见解,看法与主张,与众不同,显示出论文的新颖性。③平易性。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应写得深入浅出,让人爱读,让大多数人都看得懂、读得懂,发挥选题科研的作用。因此,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应该追求“平易性”,显示出毕业论文的“平易性”风格。毕业论文切忌装腔作势;新名词大轰炸,故弄玄虚,这是论文的致命伤,这是玩弄论文的学术性的把戏。这里必须说明,在任何文体的写作中,必须讲究文风,毕业论文尤其应该防止想当然,平易不等于粗糙或不准确,也不是说必须使用的术语都不可使用,但使用的这些术语,应该是必要的,能为表现论文的选题服务。可以这样说:“平易性能够使科学性与创见性获得最大面积的公认和普及,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3.毕业论文写作步骤。①确立正确选题。首先指导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的确立毕业论文的选题,因选题是学术研究和写好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选题选好了,论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是个很流行,很形象的说法,只有选题选对了,研究和写好论文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如果选题选糟了或选错了,不管花多少精力去研究,花多少时间去写论文,其结果都是徒劳一场而已,白费功夫。②摄取论文材料。根据确立的选题,就得获取论文写作的材料,这是为了保证选题的成功,这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全面地衡量,而后决定如何行事。这两个方面是: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其一、客观的需要。首先选题的选择是来自事业的需要,来自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个总的范围。在这个总的范围里,有许多具体事项需要注意,别人研究过了没有,别人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无人研究或研究尚在肤浅水平,那么它是否真是需亟待解决,是有相当研究价值的选题,是否是一个需要填补的空白,是否是一个应当纠正的通说。总之,必须从客观的必要性斟酌选题的意义。大学生应该考虑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去捕捉外界最熟悉最有价值,写起来得心应手,具有闪光点意义极强的材料,为客观选题服务。其二,主观的可能。写作者在获取材料的基础上,在时间上应有起码的保障,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量力行事。对材料应进行调查或实验,应该具备检验的场所,能显示材料生命力量的所在,做到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绝对真实,无懈可击。从事毕业论文的写作,意味着攀越险阻,攻克难关,需要勇气和志气,要不怕挫折和失败,这就说明要根据基本的主观条件选择的材料能为自身的选题服务。③拟写论文提纲。根据上述选题的确立与材料的获取,在前者两个步骤的基础上,第三步骤就是拟订“研究论文结构提纲”。如何按步就班有条不紊的写下去,既有条理性又有逻辑性,结构提纲分几个部分来写,怎样突出主题段,重难点段,内容在结构上怎样安排,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怎样转述,怎样过度与照应,怎样保障段落层次清楚,脉络线索清晰。论文的开头部份,主体部份,结尾部份,如何成为一个有机和谐不可分割的整体,起到收束全文,完成主题的作用,达到“圆合美”的结尾。④动笔写好初稿。有了上述详尽的结构写作提纲,就可根据提纲上每部分的具体要求,动笔行文了。在写初稿时,论证的层次要注意严谨,应强调论点和材料之间逻辑的严密性,准确性,每个段落与层次都应体现写作者思路中的一个个步骤。中心论点统领全文,并紧扣论题,并注意段与段,层与层之间,在容量上,篇幅上要注意字数的匀称,转述与衔接上应合理,最后形成整体,达到完成主题突出论题的作用。⑤修正初稿定稿。修改定稿,对写好的初稿应进行反复斟酌修改。修改的原则方法是,从论文的全局着眼,作必要的增、删、改、调、技。在修改时,应认真倾听指导教师的意见,同行专家们的意见,对各种指点或意见,首先自己应该认真考虑,慎重处理,不能盲从,不能拒绝,虚心接受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初次写毕业论文,应该自始自至终都求教导师,尊重指导教师的意见。增:从论文的全局着眼,是否需要一点语言文字,或一个成语,一个典故与名言名句,直接突出论题,使论题更加鲜明突出,这就是增。删:与论题无关的一些语言文字,一个自然段,一个层次或一、两句话,可要可不要的,可全部删去,毫不可惜,这就是删。改:在整篇论文从头至尾中,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结构安排上是否合理,字、词选用上是否准确无误,语言上有无语法错误,全文的开头段,主体段、结尾段是否是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能否使论文达到“圆合美”的结尾,写作者必须对上述方面问题进行认真的修改,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这就是改。调:主要指的是段落层次上的调整,主题段,重难点段,必须在显要的核心位置上(主体段)突出论题,为表现论题服务,强势论题在全篇中的统领重要地位,这就是调。技:指的是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运用的技能技巧怎么样;好的写作技巧的运用,不但能起到突出论题的鲜明作用,而且还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使议论的感彩更加浓厚,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了深而难忘的印象,这就是技。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2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训练;指导;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31-02
一、引言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是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高等教育人才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毕业论文,可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求实创新的科学素养。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工作出现了很多问题,直接表现为论文质量严重下滑,论文指导工作也面临诸多难题,鉴于此,部分学者甚至提出取消毕业论文的建议。这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应该怎样加强和改革?我们要找出问题之所在,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笔者近四年来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实践来看,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方面的问题,有指导教师的问题,还有学校论文管理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学生方面的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高校本科生不断扩招,与此同时生源质量也有所下滑,加之在本科教育阶段,本科生教学主要围绕与专业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本科生缺少论文写作方面的基本训练和前期指导,这就使得学生最后面临论文写作时仓促上阵,不知从何如手,不知怎样选题,也不知如何查资料进行写作;还有一些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不知怎样把论文写作与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更有一些学生,写作能力偏低,致使论文写作主题不明确、内容不充实、格式不规范。
2.指导教师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讲,指导教师与被指导的学生在论文写作之前互不熟悉,所以,指导教师往往不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知识背景,这样,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不易与学生的状况相对接,并且,除了指导论文之外,指导教师本身还有教学与科研任务,在一个教师指导多名学生的情况下,教师很难一一顾及,对学生作深入细致的全面指导。另外,考虑到学生毕业在即,还有找工作等问题,教师担心影响学生的前途而不愿意为难学生。这样,在论文写作上教师很难做到严把质量关,即使论文写作不够好,也只好得过且过,将就过关。
3.论文写作管理方面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一般多安排在第四学年的下半学期,在学生普遍没经过论文写作基础训练的情况下,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论文的选题、查找资料、写作、修改、答辩这一系列工作,论文的质量难以保证,创新就更难了。况且现在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这段时间也正是即将毕业的学生求职、考研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忙于参加招聘,参加各类辅导班,自然不会把很多心思用于毕业论文。于是论文写作就出现了简单应付、东拼西凑、抄袭仿冒、蒙混过关的现象。而且,论文的答辩和评判工作又要求在学生毕业之前全部完成,这就使得论文的评判把关不严,也助长了学生的应付心理,认为不管论文质量如何,反正最后能毕业。
三、改革与探索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状况问题严重,论文写作的结果已经严重偏离了这项工作的初衷,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现在的论文写作模式、论文指导模式和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1.充分认识写作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生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它的作用是普通课堂教学不能替代的。一方面,它与其它教学环节相辅相承,是本科生学习的深化和升华,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科研能力,这种结合专业方向研究问题的综合训练,有益于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和就业,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了超前的准备和锻炼。
2.加强论文前期的基础训练和指导。鉴于学生现有的情况,要在论文工作开展之前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和指导,而且要与日常教学联系起来。比如可以增加开设论文写作训练选修课,具体指导写作方法,甚至可以把本校教师发表的优秀论文作为范例,由作者进行示范讲解;再则,可以结合专业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先阅读一些学术论文,使学生对学术论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指导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写一些小论文。可以先从理论内容综合开始,再进一步就某一题目或方法展开应用性讨论,最后写出课程论文。对此,笔者曾在山东财经大学二年级概率统计课程的教学中做过有益的尝试。通过写小论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还提升了教学效果。另外,还要多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报告会或组织学生课外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就某些专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和联想能力,关注热点问题,为写作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3.进行论文写作指导模式的创新。首先,在以往的由教师提供备选题目的方法之外,还要指导学生恰如其分地选题,针对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兴趣点,鼓励他们研究自己关注的题目,并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其次,可以引导学生介入或参加一部分教师的课题,或直接设立校级学生科研项目,让学生有真题实作的锻炼机会,使得学生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不但有激发潜能、独立思考、提升学习的机会,还有发表自己独特见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到,现在计算机应用已经普及,写作论文过程中查找数据资料以及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这样可以大大缓解一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的工作压力,即使有学生外出短期培训或应聘求职,也不影响及时交流,从而保证了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
4.对论文管理模式作适当调整。在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上,若将开题时间定在大学第三学年末期更为合适。这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在校期间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对本专业的发展和热点问题也有相应的了解,对自己关注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这时开题,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查阅资料,在完成后续课程的同时,可以与导师有更多的交流,写作论文的时间也会更宽松。论文的结题时间也要灵活,如果有些学生在第四学年末没能完成论文,学校应该允许学生申请把毕业论文的时间延长半年,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为了赶时间而放弃论文质量,应付了事甚至抄袭等现象的发生。所以,除了在第四学年末的答辩之外,还应在半年之后再安排一次补充答辩,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论文。另外,论文的答辩工作也应精心安排,以往都是答辩小组由教师组成,答辩过程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进行,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论文答辩不仅是对学生论文考核的一种形式,对学生而言,这还是一个自身锻炼、相互学习交流、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好机会,因此,答辩过程也应允许学生参加甚至发言提问。答辩过程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所论述问题的研究程度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广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自我表现力,这对于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周文忠。对创新视角下的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1).
[2]崔建国,韦云隆,王洪。毕业论文写作与科研素质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5).
本科大学毕业论文 篇3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职称
学生姓名
学号
一、 研究目的(选题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 文献综述(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可能的创新)
三、主要研究内容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研究进度安排
2012年11月30日 完成论文的开题报告
2012年12月31日 完成论文的初稿
2013年1月31日 完成论文第2稿
2013年2月28日 完成论文第3稿
2013年3月31日 完成论文第4稿
2013年4月30日 完成论文第5稿
2013年5月5日 完成论文的终稿
六、参考文献
七、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八、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意见
大学生本科论文 篇4
关键词:应用型;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研究性教学
一、应用型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国民素质已经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大学生无论是什么专业类型,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国民素质。同时,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本科生,社会有理由要求他们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包括所学的知识,也包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型专业本科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应局限于按照既定流程完成工作的能力,更多的是改革现有流程,使之不断合理化的能力。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恰恰符合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要求。另外,大学生科研活动常常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团队成员不能只是考虑自己的感受,对科研活动中发生的分歧也必须协商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大学生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
2.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任务。众所周知,目前应用型专业本科教育主要有基于教室的理论教育和基于实验室的操作训练。不能否认这两种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理论教育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考试背笔记的方式。实验室教育是对已有流程的模仿。创新在其中的体现并不占多大比重。而科学研究,要求学生或研究新问题、或采用新方法、或提出新观点。"三新"要求学生以所学知识为基础,通过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等发现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随着学生毕业带入社会,将对整个社会创新氛围的形成、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3.是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可靠途径
实践能力提升是国家兴办应用型本科学校的主要目的。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会要求实践性课程(活动)在学时、学分上所占的比重。比如,不少于20%。属于科研能力培养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包括在实践性工作之中。由此不难理解毕业论文写作这样的科研活动与实践活动室相辅相成的,在科研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资料检索、调查研究、案例分析,都要求学生的亲自参与,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活动。当然,科研活动不只是毕业论文写作,低年级开始的科研训练活动,例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增加了学生实践机会,也有利于学生在毕业时能交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4.是实现应用型专业本科毕业生差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教育成为大众教育。在大多数本科毕业学生,特别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毕业时选择直接就业时,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考研、出国留学。有考研与留学想法的同学格外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因为这不仅是他们适应未来学习的需要,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们能否进入理想的学校的条件。相比国内的高校,英、美等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将科研道德的规范、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课程的学习、考核中各种讨论、报告不断。这种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高于背笔记得高分的学生。因此国外、国内学术声誉比较好的大学会看重学生在本科阶段有无科研经历是可以理解的。为这部分同学提供科训练机会、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应是大学教育的工作之一。
二、应用型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
1.学校开设与科研能力培养直接相关的课程
不同的专业开设的课程存在差别。以作者所在学校的应用经济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涉及到的是两门课程《经济学研究方法论》(必修、18学时、第六学期开设)、《经济论文写作》(选修、36学时、第七学期开设)。
这样的课程设置主要是服务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就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好处是学生对刚学过的内容记忆犹新,便于毕业论文写作。但上述课程设置反映出的问题至少有两点:一是课程少,学生在科研中所需要的知识如文献检索、问卷设置与分析、调查研究的方法等没有涉及,二是开设时间晚,对于在校期间想出科研成果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直接作用。学到的知识也不能运用在暑期社会实践当中或者是考查课论文写作当中。
2.竞赛、项目支持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
目前,影响最大的、涉及范围最关的科研竞赛当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项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等部门举办的全国性竞赛规格高,被认可程度广,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高校实施,从校级到省级再到部级,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有教师指导,在参项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上效果显著。此外还有教师主持、必须由学生参与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一般要求学生为第一作者在学报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或教师主持的课题中学生作为普通成员参与。
以上各种形式,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满足了有科研要求同学的愿望。但是参与竞赛、课题的学生数量很少。想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应用型专业大学生普遍应该具有的科研素质和科研水平难以达到。
3.暑期社会实践提升应用型本科专业大学生调查研究能力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三十多年以来,得到学校和学生的极大重视。特别是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论文评选、优秀团队评选等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少学生在暑假到来之前就组织团队、确定选题、进行可行性论证、拟定调查方案,在暑假中进行实地参观、座谈、问卷调查、调查报告撰写。在实践中锻炼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暑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是:暑期社会实践分散进行,学校难以对学生的调研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造成一部分同学不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回校前找人盖章应付学校。
4.毕业论文写作检验应用型本科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
写作毕业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目前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顺利毕业的必备条件。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开题、文献综述、论文写作、论文答辩等环节,表明学生已经具备了本科生应有的学术水平。所以说,毕业论文是用来检验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而不应该是学习写作学术论文的开始。
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在毕业论文写作之前缺乏必要的科研训练,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不知从何入手,选题往往由教师提供。写作过程中抄袭、粘贴等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不懂基本的学术规范,格式混乱、资料陈旧、观点错误更是常见。
三、应用型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改进措施
1.增强对应用型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现在,提到应用型专业,学校、教师、学生联想到的就是实验课、实践性、考证等实用性的学习内容。也有教师认为欧美国家本科毕业生不需要写毕业论文,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更没有写作毕业论文的必要。但是,欧美国家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写的论文要比我们的本科生多得多,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检验靠平时逐步进行。在我国课程学习中缺乏科研训练的内容,与我们对此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直接关系。站在教师的角度,课程论文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批改,这部分劳动既得不到认可,也没有监督,导致很少有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去花费精力。增强对应用型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只是口号,应该体现在对教师相关工作的要求、认可、鼓励、监督上,体现在对学生的奖学金评定、免试研究生推荐、科研成果奖励上。
2.大力推进研究式教学方法
目前,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填鸭式"课程讲授、也增加了案例教学法、以及实验室教学。研究式教学方法运用的比较少。结合课程进行的研究式教学法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贯穿教学过程的内容,采取课程论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从教学实践看,课程论文的批改非常重要,学生通过教师批改论文知道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教师点评论文知道层次清楚、逻辑关系合理、格式规范的论文应该是什么样子。在小组讨论中要让学生互评,让学生在对同学的评价中明确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标准。
3.既要重视对所有学生的一般训练也要突出对部分学生的重点培养
本科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是必要的,因此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一般性的科研训练,包括暑期社会实践、课程论文要求等。但是考虑到应用型专业本科生的特点,并不能够要求他们都能参与课题、深入进行科学研究。但是对于部分对科研有热情、有需要、有基础的学生来说,要重点培养。培养的方法包括第一,设立科研导师对学生的科研方法进行指导;第二,加大本科生主持的科研项目类型,完善本科生科研项目的管理体制,避免重立项轻结题的情况反复出现;第三,举办多种形式的科研竞赛活动,例如学生入校时可举办"图书资料信息检索竞赛"、低年级可以举办"文献综述竞赛"、高年级"学写学术论文竞赛"等,让参赛学生在竞赛中提高科研能力。
4.严把毕业论文写作质量
目前,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不高,大部分同学在写毕业论文时还不知道基本的学术规范。粘贴、抄袭甚至是直接下载的毕业论文屡见不鲜。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没有一定的要求,怎么写毕业论文都能通过答辩是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根本原因。从评价本科生应有的学术水平来说,毕业论文还是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可以通过学术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避免学生的大量抄袭。指导教师要切实履行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答辩采用指导教师与答辩教授分离的方式。对于学术不端、质量低下的论文作者,可以根据论文质量不授予学士学位。
四、结论
应用型专业本科毕业生科研能力培养与实践能力提高并行不悖,通过科研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应该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通过社会、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辉,宋春初。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2]刘亦工。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3].丁媛。在互动式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08).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5
关键词:工科 毕业论文(设计) 指导方法
工程学或工学是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问题。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代表性学科有土建类、水利类、电工类、电子信息类、热能核能类、化工制药类等等。工科的培养目标是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是培养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的工作人员。
我国每年大学本科学生中,工科类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以武汉大学为例,全校五个学部每年共招生约7650人,其中工学部招生约1640人(水利水电学院约390人,电气工程学院340人,动力与机械学院约460人,城市设计学院约150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约300人),约占本科总招生人数的22%。这些学生毕业后将进入社会的各行各业,成为教学、科研和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本科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将是人生的一大转折,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也是他们四年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是他们踏入人生的重要里程。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如何使得学生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尽可能将本科期间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同时使得他们的个人能力得到提高,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难题,尤其对于工科类本科毕业生,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尤其重要。总得来说,对于工科类学生,通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使得他们能够“学以致用”。
一、工科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特点
以2012级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岩土与道桥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为例,全系采取公布选题,双向选择的模式,全系20名指导教师提供了89个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供59名本科毕业生自由选择,最终同学们选择了其中的41个课题(如表1所示)。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所选择的41项课题中,有10项为毕业论文,占总课题的24%;另外31项均为毕业设计,占总课题的76%。学生所选课题中,教授指导课题22项,副教授指导课题17项,讲师指导课题2项。学生所选择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均来源于真实的工程,且都是应用类课题。可见,工科类学生在进行毕业选题时,倾向于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且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教授、副教授作为自己的指导教师,学生对于毕业设计(论文)选择的倾向性受当前就业形势的影响很大。
二、工科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工科是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的学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是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最佳锻炼机会。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工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概况为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硬件及管理方面
工科是以实践应用为主的学科,大学本科期间学生大多数以课程学习为主,要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就需要进行相关的试验及工程实践。然而,目前许多工科院校试验条件有限,尚不能满足所有本科毕业生的应用要求,因而造成许多毕业生的本科论文(设计)都是“纸上谈兵”。另一方面,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相对松散,各高校虽然都制定有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标准,但在具体实施方面缺乏执行力度,很难做到从立题、选题、开题、中后期检查、评阅、答辩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以至于到最后很多都是“能过且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很难保证,学生也无法起到真正的锻炼作用。
2.学生的态度和执行力度方面
当前工科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也是如此,前面分析中已经看出,学生选题倾向于应用性强的课题,同时也热衷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教授或副教授作为自己的指导老师,大多数学生希望藉此为自己接下来找工作或者读研能够提供帮助。而且,在大学四年级下学期这半年时间里,大多数学生开始为自己的工作奔波,投入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许多学生都是集中在答辩前一个月甚至一周才开始真正投入写作,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3.教师的指导方法和重视程度方面
目前高校教师普遍肩负着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任务,工作量较大,因而往往希望能够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能够对自己的科研任务有所帮助,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由于时间短,而且学生也处于锻炼阶段,对教师的研究工作不仅起不到帮助,反而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使得许多教师对待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不够重视和认真,选题也没有考虑本科生实际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在指导时间和方法上投入不够,学生往往处于“放羊”的状态,到最后答辩时也就应付着毕业了,如此以来,后面的学生也会觉得毕业论文(设计)就是这种水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学生无法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起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错失了踏入社会前最好的一次自我提高的机会。
三、工科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方法探讨
考虑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科类本科毕业生选题特点和实际情况,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工科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在时间层面上,由于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都是安排在第8个学期,与毕业生考研或求职冲突,可以考虑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分解进行,即在第7个学期或者更早的第6个学期就开始安排毕业生的选题工作,这样一方面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虑选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指导教师也能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来与学生交流。
2.在选题安排层面上,指导教师应该尽可能的结合自己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进行立题,同时尽可能安排学生到现场考察参观,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所立选题也应该充分考虑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以能够系统的巩固所学专业知识为主。
3.在指导模式方面,可以考虑多个指导教师形成团队的模式,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弥补指导教师时间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考虑让指导教师的在读研究生作为助教,一同辅导本科生。
4.在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方面,应该提出明确具体的考核指标,不仅要考核学生,同时也要考核相应的指导教师。考核指标也应该分配到平时的指导工作中,不能仅仅以毕业答辩为准,同时适当加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奖励力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 结论和建议
工学是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问题的一门学科,该学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也应该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对武汉大学2012年岩土与道桥系本科毕业生选题分析,发现毕业生选题受就业形势影响很大,同时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的分析发现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改进。结合本人自己的教学经历,分别从时间层面、选题安排层面、指导模式层面以及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和建议,希望对工科类学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有所帮助,使每一位毕业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姜远平,刘少雪。 从工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04.
[2] 高明生。工科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09.
[3] 陈友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问题;原因;应对策略
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和撰写是高等教育中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是检验本科生四年大学系统学习效果的试金石。毕业论文顺利通过意味着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反映了大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和创新的知识,标志着大学生基本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也是衡量一所大学本科教学成败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研究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分析,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2]。本文立足于笔者自身从事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实践来看待这个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选题缺乏问题意识、论证缺乏逻辑性、整体缺乏学术规范性。
(一)选题缺乏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的缺乏会造成论文主题肤浅、没有深度和新意。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和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驱使学生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3]很多学生就是因为缺乏这种问题意识,才导致论文主题陈旧,缺乏新意,或者选题空乏、抓不住核心。例如:有的学生讨论“大学生的消费现象”这个论题,仅仅停留在分析大学生学习上的花费、日用品上的消费、娱乐上的消费等方面,而不能结合现实社会中网络消费这一新现象进行探讨,缺乏反映社会现实的意识,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
(二)论证缺乏逻辑性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些同学的论文缺乏对论证逻辑的仔细斟酌和全盘考虑。段和段之间缺乏过渡性,节和节之间缺乏连贯性,章和章之间缺乏系统性,以至于整篇文章结构错乱、逻辑混乱。有些论文材料不能说明主题,有些论文章节游离于核心观点,有些论文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叙事层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所有这些现象都是论文写作不科学、缺乏逻辑性的表现。
(三)整体缺乏学术规范性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4]为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但在现实教学中,尤其是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科学意识,论文写作缺乏学术规范。如引文不注明出处,表格格式不对,图形不符合要求,参考文献不规范。字体大小、段落间距等格式不符合要求,整篇论文看上去不统一、不整洁、不规范等。
二、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
本科毕业论文作为检验学生大学四年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的重要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创新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科毕业论文的好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科学历教育的成败。根据笔者工作实践来看,目前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并不令人满意,这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内部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理论学习、方法掌握、认知态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外部原因主要是环境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存在纰漏。
(一)欠缺对基本理论的深入学习
只有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领悟,才能培养一种学科的敏感性,才能充分运用本专业的范式去思考问题、阅读材料和提炼观点。因为缺少对基本理论的深入学习,很多学生面对浩若烟海的文献资料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运用已经学到的学科知识去分析、提炼文献、提出独到的观点。在很多学生的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等材料中,经常出现对课题研究的现状不清,目的不明,对文献归纳不当,不能阐述文献的优劣,不能对研究内容进行详细阐述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学生对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没有吃透和理解。
(二)缺少对专业方法的熟练掌握
很多学生对专业方法不了解,更没有熟练掌握,造成所写论文的质量不高。首先表现为对毕业论文这种学术性的专业论文写作方法不了解,他们不知道论文的写作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和比较固定的格式要求。如果没有掌握专业的论文写作方法,就会出现结构不完整、逻辑混乱、条理不清等问题,甚至会出现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连天、行文口语化等现象。其次表现为对学科所要求的专业研究方法不熟悉,造成所收集的资料缺乏代表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或是研究方法与研究主题联系不紧密,如对于社会学本科生来说,实地调查的经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正确和恰当的调查方法对收集资料、提炼观点、论证主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事实上,有部分本科生没有掌握好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做访谈不深入,停留在表面,得不到有意义的材料;做问卷流于形式,胡乱得到一批数据或是任意编制一些数据。这种缺少对学科专业方法熟练掌握的现象造成所写的毕业论文站不住脚,或是没有什么现实性意义和学术意义。
(三)对毕业论文的认知模糊,态度不端正
大学生本科论文 篇7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尽管地方本科院校区位远离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的信息量非常庞大,思想活跃开放,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自我评价高,自我中心意识较强,重视扩大人际关系的交往,渴望在社会交往中得到尊重,非正式群体组织多(如,同乡会、文学社团、书画协会、音乐协会、交友会、联谊会等);对于校园内外的文化娱乐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
二、农村生源多,职业意识强
相对于“211”、“985”高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来源于城市的现象,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生源70%左右来源于农村,自立、自强与抗压能力相对较强,珍惜学习机会;由于来源于农村,在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方面积极性高,希望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走出大学生校园后希望能通过职业工作自立,消除家庭负担,为农村父母分忧。因此,与重点高校大学生相比,能主动地接受社会招聘,工作适应能力强。
三、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创新
地方本科院校在思考与实践“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时代课题上,要切切实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地方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切实落实《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和党政齐抓共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局面,构建党政团群部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学生辅导员的共同教育、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发挥专业教师专业教学的教书育人作用,落实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以全员参与的机制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深入学习十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公报,认真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及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创新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树立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大力倡导与弘扬优良的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加强基本思想道德规范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着力培养诚实守信、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爱岗敬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结合大学生思想的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发挥教育主体作用,实现客体教育与主体教育的转化,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开展探究式、参与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探究真理,树立正确观念;发挥多媒体教育的形象、有趣、生动等特点营造好的教育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开展学生宿舍联系制、学生基层党支部联系制、特殊困难学生联系制等与学生常联系、深了解、重关心的教育活动方式,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创新实践实习教学,注重“身体力行”,磨炼毅力与职业道德,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注重教育手段创新,利用校园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养,提倡实名制、绿色健康上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示范作用,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充满活力与高度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二是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地位和待遇,稳定与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特别是要引进一些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者与老师,并聘请一些名家、英雄、模范经常到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方面的讲座与交流;三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确保辅导员及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注于“人生导师”角色,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与掌握学生政治思想动态,切实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四是积极开展交流与培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拓展知识视野,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五是建立由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等联合评价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业绩考核和评价的科学制度,以制度激励促进与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六是构建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协力支持和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合力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
本科大学毕业论文 篇8
院系
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
能源管理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刘鹏
1、本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1) 论文选题的目的
(2) 研究意义
(3) 国内外发展状况
国外:
国内:
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1)实行方案
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2)进度计划:
2016年6月25日-2016年 月 日:搜集资料,选题并完成开题报告
2016年 月1 日-2016年 月 日:完成论文结构框架及提纲
2016年 月1日-2016年 月 日:完成论文初稿
2016年 月1日-2016年 月 日:完成论文二稿
2016年 月1日-2016年 月 日:论文定稿
2016年 月 日:毕业答辩
4、已查阅参考文献: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9
关键词:毕业论文;就业;关联度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大学期间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培养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对大学生就业有一定影响已成共识。但毕业论文对就业的具体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等,缺乏相关统计分析。
本文首先分析用人单位的能力要求,然后分析高校毕业论文的评分标准,在此基础上,采用关联度分析法,建立了毕业论文与就业的关联度方程;然后逐条比较高校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以发现二者之间的偏差,以此为据,寻求毕业论文指导中可增加的质量评分指标或能力培养目标,为毕业论文环节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更科学地指导和管理毕业论文提供依据,以真正实现毕业论文的初衷。
一、用人单位的能力要求分析
文献4统计了具有较高知名度、就业热门的30家企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涉及22个能力及特征指标的普遍程度,其普遍程度=(看重该项能力的企业数/30)x100%,其研究结果如表1中的第1列-3列。原表中诸如年龄、性别、宗教及政治信仰等与毕业论文关系不密切的特征在本文中没列入表中。对照参考文献5、6,用人单位看重的大学生素质及其排序列在表1的第4列-5列。
文献7对120家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再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更看重大学毕业生良好的个人品质,能力与素质相比退居到次要位置,其中对个人品质的要求包括:诚信、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团队精神、忠诚度、谦虚等。浙江统计局2009年6月组织面向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在杭州、宁波两地随机抽取的5939家样本,发现用人单位在招收大学生时,居前3位的需求分别为能吃苦耐劳、实践能力强和专业对口。
综合以上研究,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基本集中在知识、素质、能力3个方面(见表2)。
对表2中的B1-B9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具体地:设n个具体影响指标B1,B2,…Bn,其分值为qij。当Bi比Bj重要时,qij=1;当Bi与Bj同等重要时,qij=0.5;当Bi没有Bj重要时,qij=0。分值构成矩阵Q=(qij)lnxn,该矩阵单元间存在如下关系:qii=0.5;qij+qii=1。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关系(见表3),进而得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各项要求的重要性排序。
由表3可见,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能力要求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权重0.21)、敬业精神(权重0.18)、创新能力(权重0.16)、实践能力(权重0.14)、学习意愿(权重0.11)、沟通协调能力(权重0.08)、解决问题能力(权重0.04)、团队精神(权重0.04)和吃苦耐劳(权重0.02)。
二、高校毕业论文环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论文质量评分标准分析
不同专业在毕业论文环节对学生知识、素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目标不同。本文仅就国际贸易专业在毕业论文环节的培养目标进行分析,选择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集美大学、广东培正学院、广东白云学院等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评分标准,涵盖的国贸专业背景包括理工科、文科以及民办学校。将这些高校国贸专业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转化为评分表(表4的1列-3列)。
总分设定为100,根据指标内容的特点将指标划分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予以质和量的规定并相应评分。如“数据处理能力”中“数据收集准确可靠”,若数据准确可靠4分、较准确3分、基本准确2分、尚可靠1分、不可靠0分,其他数据的等级划分与评分也大致如此。
三、用人单位要求与毕业论文质量评分体系的关联性研究
(一)指标的规范化处理
灰色关联度是一种因素比较分析方法,通过对灰色系统有限数据序列的分析,确定参考数列和若干比较数列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判断灰色过程发展态势的关联程度,寻求系统诸因素间的关系,找出影响目标值的主要因素,进而分析各因素间的关联程度。为了比较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与毕业论文质量评分体系,本文借鉴灰色关联度分析思想,先对表3和表4进行指标规范化处理,即无量纲处理。具体地,先将指标权重或分值标准化成介于0-1之间的数据。由表2和表3可见,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和能力一级评价要素的分值分别是0.21、0.35和0.46。将这组数据设为X0。
将表4中2列-3列中的二级评价要素全部统一改换为如表4中的第4列-5列所示的3个评价因子。以X0为基准,对表4第5列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表5。
(二)对应差数列的生成
求出各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的对应差数列(见表6)。表6中:
a=X0(k)-X1(K);b=X0(k)-X2(K);
c=X0(k)-X3(K);d=X0(k)-X4(K);
e=X0(k)-X5(K);f= X0(k)-X6(K) 。
(三)关联系数的计算
设分辨系数ζ=0.5(ζ的取值原则是务必使关联系数ξi(k)小于1)。计算比较数列Xi上各点k与参考数列X0参考点的关联系数,最终求系数的平均值即Xi与X0的关联度ri。关联系数ξi(k)的计算公式如下:
(四)关联度大小的比较
ri值愈大,关联度越高。由表7可见,毕业论文所考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能力、写作表达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文献资料的能力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要求的关联度都很高,分别是:0.9、0.92、0.91、0.88、0.95、0.92。可见,各高校的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一致性很高。
四、毕业论文培养的能力目标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偏差分析
将毕业论文质量评分体系所考察的高校培养能力目标与用人单位的要求逐项比较(见表8,表中小数为权重)。可见,毕业论文质量评分体系不能完全涵盖用人单位所有的能力要求。用人单位对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看重,但高校毕业论文质量评分体系没有很好地反映这些能力培养目标。
五、建议
从上述分析来看,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沟通表达能力及学习能力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4种能力和素质,其中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属于智力型素质,团队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属于情感型素质,“既要高智商,更要高情商”是用人单位选才用人标准。为了使高校毕业论文在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方面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应注意毕业论文指导上要关注学生智力型素质和情感型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任尔,曾兴斌,黄青年。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1).
2、冯晓明,赵伟。改进毕业论文管理,提高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J].中国市场,2007(52).
3、徐小波。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要求的实证分析[J].理论与实践,2007(4).
4、浙江省统计局课题组。2009年浙江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J].浙江统计,2009(10).
5、李亚楠,杜春艳,蔡心田。灰色关联度在设计方案优选中的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22).
*本文属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基金项目“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与未来就业的关联度调查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09D08);广东工业大学质量工程“国贸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02008)。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10
关键词:工科;毕业论文;创新;教学方案;研究生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本科院校教学水平的显著标准。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在于考核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工科院校的毕业生,培养学生独立查阅文献、收集整理数据、判断以及推理等基本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下降。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信息化的影响,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论文精力投入有限,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重视不够,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欠缺,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呈现急速下滑,因此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特别是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正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面临的一项急需解决的难题。伴随着本科生素质和毕业论文质量的降低,高等院校的研究生相应的毕业论文的质量也随之下降[4-6]。在增强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力度的同时,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也需要高等教育重视。
二、以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选题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本科生教学任务过重,毕业论文导师遴选不严格,长期从事教学而不开展科学研究的教师也需要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这些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忙,长期不从事科研,不查阅最新资料,不撰写科技论文,怎么可能指导出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很多高校研究生招生培养已将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作为研究生导师遴选的前提,所指导的研究生选题即为教师的科研项目。因此,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筛选本科毕业论文导师,不仅体现了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也保证了毕业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本科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心中打破了科研神秘、高不可攀的观念,增强了学生创新的信心,使学生既体会到科研的艰辛,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大力发挥研究生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中的作用
第一,研究生协助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工科教师的科研项目不仅需要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专业知识。在本科毕业论文开始时,研究生已接触到课题至少半年以上,对课题已进行了详细的了解。研究生可以将自己对课题的理解详细地讲解给本科生,同龄之间的自由讨论交流更容易产生新思想、爆发新火花。当教师将任务交给研究生时,每位研究生仅负责一个本科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本科生解答。当研究生在指导本科生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时,研究生对课题需要进一步的理解。同时,随着对课题的进一步理解,研究生更容易与教师沟通,指导教师也加强了对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指导。真正实现研究生在教师和本科生之间的沟通纽带作用。第二,研究生指导本科毕业生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由于我国研究生复试时间正好在每年的三月下旬或四月上旬,这也是本科毕业论文的关键时间。为了考取更好院校的研究生,绝大多数即将参加研究生入学复试的本科毕业生将很多精力集中放在复试上,占用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大部分时间,忽略或不顾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的进展程度。但是,对于刚刚攻读了半年的研究生来说,这种复试所带来的压力是刚刚经历过的。如何快速有效的释放压力,重视本科毕业论文在研究生复试中的重要性,对于参加研究生复试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研究生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本科毕业生如何释放压力,如何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同时兼顾毕业论文在复试中的重要性。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还指导了本科生的研究生考试复试环节,也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第三,研究生指导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由于几乎所有院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大学本科的最后一学期,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寻找以及确定工作的最后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使这二者的时间重叠给毕业论文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目前“就业难,难就业”的严峻形势,使大多数本科毕业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对毕业论文精力的投入明显不足。毕业就业,对于研究生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其也是从本科毕业进入到研究生阶段,当年同学的找工作经历仍历历在目,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对其指导的本科毕业生有一定的帮助。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处阶段,对于徘徊在工作和考研的学生来说,从另外一个侧面体检感受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也可能体现出对研究生生活的向往。
四、研究生在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过程
中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研究生在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作为师兄师姐的他们,无形中也有了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在对本科生在毕业论文/设计遇到的难题或进行课题讲解剖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快速增加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促进研究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研究内容。同时也提高了研究生对知识的讲解能力、逻辑组织能力,对研究生完成高质量硕士论文提供了帮助,因此研究生在全方位参与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五、以申请专利或发表学术论文为实践检验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但是现在中国的很多高校为了防止学生抄袭,运用comKI学位系统TMLC/VIP进行复制比检测。现在90后本科生灵活、开放、好奇,具有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如何利用90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是我们的高等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建立新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标准,而不是靠一个检测软件评价一篇毕业论文质量。目前很多高校已将发表高水平论文作为衡量教师的学术水平。因此教师在设计本科毕业论文、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之前,提出必须完成的一个国家专利申请或送审一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的要求。这样不仅对学生施加压力,无形中也将压力转给指导教师。本科毕业生在顺利较好的完成论文过程中,大胆发挥其新颖的创新思维,寻找独特的解决方法,指导教师也从本科生看似荒诞的想法中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重视研究生的素质,不仅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积累,也需要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引导,同时还需要学校为这一目标营造良好的环境。大力发挥课题组研究生的作用,以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检验目标为导向,共同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九生,管爱娟。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9):109-110.
[2]李文斌,董长双,轧刚。机械工程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7,25(3):69-73.
[3]赵丽新,杜溟,陈明,何浩,常向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7(1):56-58.
[4浑源师范教育系的博客。硕士毕业论文反侦测抄袭降低复制率的攻略。新浪博客,。
[5]何江涛。研究生协助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利弊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09,18(2):42-44.
[6]唐宁莉,刘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5):20-21.
大学生本科论文 篇11
现在的财政学本科大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一切还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主动性创新思维,没有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比较低,不会也不可能尊重个体的差异化发展。尤其是在财政学专业覆盖范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早期的财政学研究范围较广,从学科专业设置来看,一些大学的财政系除了现在所说的财政学专业之外,甚至还包括货币银行学、信贷、会计等专业。从研究方向来看,财政学专业还包括现在财政界很少涉及的财务管理和投资。伴随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迅猛发展,财政学因学界的自我放弃,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甚至连财政部门活动都无法全部覆盖,在发展中甚至放弃了财政部门管理的一些领域,专业设置越来越窄,覆盖范围越来越小,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引起财政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受传统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影响,其培养的学生已明显与现有社会需求不相符。在过去,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多输送到以财税部门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如今,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与财税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形势要求,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明显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不符。但各高校财政学专业的传统教学理念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教师依然主要结合教材,根据财政学专业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来更新自己的讲义,把相邻学科的知识点充实进来,一股脑儿地讲授给学生。这种强调“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即教师是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把关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已有观念,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压制,使学生失去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激情。这种注重学术养成、注重知识传授、注重批量化生产、忽视个体的差异化发展的倾向,严重束缚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就业空间本就不大的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与其他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相比竞争能力更加弱化,更加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财政学专业对本科生的教育同样如此,应当实行宽口径的培养,拓宽培养目标,除面向财税等政府部门外,还要面向各类企业、公共部门和非盈利组织。专业培养目标的改变促使传统的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必须发生改变。而在专业日益细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教育层次日益完善的情况下,要使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适应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就必须向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专业本科教学理念转变。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本科教学理念,是与传统教学理念有着重大区别的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强调重视人的个性与个性化发展,以对个人的独特性及其家长的尊重最大化原则。近年来许多高校也认识到这点,开始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并对财政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修订,尤其是财政人才的培养涉及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综合性大学。
二、基于个性化发展财政学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平台
培养人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展开。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工作与学习的竞争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以“因校施教”为原则,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而非“因材施教”。传统的财政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拓宽本科生知识面、培养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具体而言,就是知识结构完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熟悉财税基础理论、熟悉财税基本政策法规,具备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财税问题的能力。它忽视了与学生的兴趣、个人职业规划等个体差异性因素,这种在不以学生为中心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相对较差。现在,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的财政学专业正在双轨推进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制度。面对近几年就业难的问题,培养创业型、创造型人才愈加重要。不过,对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此,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相对于重视知识传承、学术养成、标准化教学、批量制造的传统财政学本科教育模式,就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种类型的高级人才:学术型、职业型、创业型与创造型等。况且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包括财政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基础较好,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与潜能,其更易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业型与创造型人才。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性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充分发展为目的(冯建军,2004)。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应该从尊重和培养个体的个别性、特殊性、差异性立场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与个人职业规划,充分利用各自学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引导学生向不同类型的专业领域、不同层次的专业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足够的条件,培养学生在财政学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财政学专业个性化人才的完整途径主要表现为:首先,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应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广博”培养原则,进一步扩充通识基础模块,增设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可以建立以思想政治类、工具类课程为先导,以经济学基本原理课程为核心,以人文素质类、科技类课程为辅助的综合课程体系。其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及拓展教育阶段。结合不同高校的特色,在突出专业培养的同时,围绕专业课程进行充分的拓展,引导学生结合专业与个人兴趣,合理制定大学选修课程菜单。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建立以财税类课程为必修课,以经济类、管理类相关课程为选修课的综合课程体系,同时,辅之以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等开放式培养手段。选修课的取舍要体现不同高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体现不同高校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个性。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使学生最大可能地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课程,激活他们的多元兴趣与多种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差异性发展。再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就大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而言,本阶段培养手段与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积累和今后个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此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弱化理论课程的安排,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术报告、学生科创、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社团活动、假期实践、毕业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目的、有成效地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为财政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个性化财政学本科大学生的具体方法
这种以培养个性化财经类本科大学生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应该以“问题—发展”模式为主。正如李亦菲在《个性教育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中所述:要努力超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尽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对话、平等、民主和互惠的关系,而不是先知与后知、控制与被控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种没有拘束的开放交流,是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在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教师可以组建多元的小型团队,引导学生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组建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团队。以公共收入与支出的部门为导向的“职业型”研究团队,以“经济与社会”为导向的“创新型”研究团队等。并将最近兴起的行为经济学、试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试验法,用于财政专业课程的讲授,将此教学方法运用于各种财政实践中模拟和实践,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应该以“问题———发现”型的新型模式为主,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辅,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方面,要具备多层次的教师队伍,既要有研究型教师队伍,也要有负责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队伍,还要有针对学生特殊需求的专业辅导员队伍,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大学究竟是专门搞学术研究的地方,还是培养个性化、专业化、富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地方,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延展到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国库、税务机构等财政活动现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使“讲堂”变为“讨论”、“对话”、“研究”内容“发酵”、“火花四溅”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研究性学堂”,以增强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来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但要注意在运用试验教学法时,要与课程的合理定位、内容设计和相关资源建设相结合。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应该受到约束,应该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成长。
大学生本科论文 篇12
关键词:四维视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综合素质;评价;层次分析法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指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实践创新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量化指标与实施细则,测评分数成为学校分配各类奖、助学金和三好学生名额的重要依据。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题在comKI期刊库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到论文1429篇,研究内容大多数涉及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该主题,共搜索到论文821篇。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题在comKI期刊库中进行检索,只检索到论文115篇,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该主题,只搜索到论文80篇。由此可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其构建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论的科学内涵,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索[1-2],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仅仅是学校为主导,本文将用人单位、家庭评价纳入评价体系,构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大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用人单位、家长四维角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该体系比以往的体系更科学、合理。根据这一体系学校能更好的掌握学生培养信息,学生自己能把握自己的优、缺点,社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有详细的参考依据,家长及时掌握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状况。
1、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使用层次分析法[3](AHP)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研究,构建层次模型如下: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首先,根据各层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判断矩阵,得下列表1-6。利用Yaahp软件,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一致性指标CI,一致性比率 , 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 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当 时。我们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重新调整,直到满足要求。
从上面的表我们可知,能力素质占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权重最大,符合大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用人单位、家长四维主体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蒋娜,赵甫。模糊综合评判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应用[J].高校理科研究,2001:112-113.
[2]随国栋,陈华喜。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证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5(18):86-88.
[3]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11年。
大学生本科论文 篇13
关键词: 本科生 毕业论文 存废 发展方向
毕业论文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毕业论文暴露出质量不高、抄袭之风严重等问题。毕业论文是存是废,存的话如何寻求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成为高等教育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毕业论文质量下降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大学扩招
自1999年开始,我国大学开始扩招,为莘莘学子迈入大学大门提供了更多机会,使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在扩招过程中,生源质量的下滑和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进而导致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
2.就业与考研压力迫使
如今,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形成“买方”市场,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多地忙于各种职业证书的考试,尤其是进入大四阶段,研究生、公务员、各类证书及应聘单位招聘考试接踵而来,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用人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一般从每年的十月份就开始启动招聘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大四上学期末就开始奔走于各大招聘会,甚至有些学生在大三时就忙着联系就业单位。而毕业论文恰恰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这也是大学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就业与完成毕业论文之间产生了冲突。学生每天疲于奔走各种招聘会,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做毕业论文,结果只能抄袭。
考研的学生同样面临这种窘境。初试通过的学生也要在这一学期参加复试。随着各高校考研复试成绩所占分量逐年增加,考研学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准备复试,只能将毕业论文的事情束之高阁。
3.能力评价体系缺失
毕业设计的质量,可以全面而直接地反映毕业生的能力与水平。但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往往看重的是毕业生是否党员、学历高低、证书的数量及级别,或者重视实习经历,很少有用人单位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作为遴选人才的依据。再者,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等级的评选结果(特别是省优)往往都是在学生毕业之后才确定,即使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再好,也无法证明。
(二)内部因素
1.指导教师配置不足
随着连年的扩招,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急速增加。在教师增长人数跟不上学生扩招速度的大背景下,一名教师指导十几个学生甚至更多的现象屡见不鲜。据华中科技大学周光礼教授《中国博士质量调查》: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更何况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一般承担任较多的教学任务,特别是一些“双肩挑”的教授、副教授,还要忙于科研,工作压力本来就很繁重,难以有充裕的时间去细心指导毕业生,有的学生甚至从开题到答辩与指导教师只见过一两次面。
2.学生思想认识扭曲
部分大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对获得毕业证与学位证没有太大影响,细心一点的学生在论文创作开始前就咨询往届毕业生学校对论文要求严不严,有无因论文不合格而不能毕业的学生,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没有”。受这种思想认识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查资料,不愿意在实验室做实验,只有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反映出当今大学生诚信与道德意识的缺失。
3.教学监控不到位
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应坚持随机抽查与集中检查的原则,坚持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的原则,坚持学院自查与学校检查相结合的原则。不少学校认为,伴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达,本科教育所承载的专业内涵水平降低了,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通识教育,所以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就放低了。在具体落实中,许多所谓的检查都是走马观花,浮于表面,做做样子。即使发现了问题,整改效果也难以让人满意。
二、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
早在2004年3月29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撰写了《本科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一文,引发了有关毕业论文去留问题的大讨论;2006年3月23日,该报又发表了《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不是鸡肋》。有些学者提出大学生培养目标不同,各校应对毕业论文区别对待,不应“一刀切”,使大家对毕业论文在思想认识上有重要变化。2009年10月,《成都商报》报道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的消息,再次引发媒体与学界关于该问题的大讨论,最后校方倍感压力,表示学校不会取消,只会优化本科毕业论文。2010年5月7日,浙江工商大学出台新规:凡学生作为惟一或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报刊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在学校认定的专业刊物上独立发表美术或设计作品,或在部级、省级美术作品展览中参展;学生以科研作品形式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获准立项的部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及学生以第一授权人获得专利的科研作品,由学生本人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代替。此外,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认定可以代替毕业论文(设计)的其他学生科研作品,也可以替代学生的毕业论文。此举意味着工商大学的在校学生有机会享受在本科毕业时可以不写毕业论文的特权。规定一出,争论之声不绝于耳。
赞同废除毕业论文者认为论文掺水不如取消。最具代表性的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涂艳国教授。他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在美国,不仅本科生不写毕业论文,连硕士研究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绝大多数高校的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不能适应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从现实来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本科毕业论文。
还有学者认为,从本科论文标准看,目标缺乏现实依据。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认为本科生和硕士生,其实难以写出什么创新的论文来。
反对废除毕业论文者认为毕业论文是大学教育的必要环节,绝对不能取消。最具代表的是中山大学高校研究所郑永庭教授:取消毕业论文制度是因噎废食、削足适履,不能因为当前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就否认这项制度的合理性。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考虑解决的办法,逐步去完善这项制度,而不是消极应对,简单地将其取消。
而复旦大学副校长周鲁卫教授观点趋于中立,建议应该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对毕业论文要求不一:有些是培养精英人才、研究型人才,有些则是培养就业型人才,“不可能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1]。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在毕业论文存废上各家观点针锋相对。我们认为,毕业论文不能“一刀切”,可以多元化发展。
三、方向探索
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研究生教育“本科化”,本科教育“职业化”。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渐发达,本科教育所承载的专业内涵水平降低了,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通识教育。对于本科毕业论文,我们也应作出相应的改革。毕业论文不能“一刀切”,不是每个学生都擅长理论研究。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体现了学校对实践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评价体系的转变。正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俞振伟副教授所言:“比如文科专业,很难让一个本科生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但却可以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报告,或者对一个学术流派进行一次梳理,重要的是做论文的这个过程对大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1]
应该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毕业论文是对毕业论文多元化的一种有效尝试,只不过它在一片反对声中消逝了。而浙江工商大学出台的本科生可用科研作品代毕业论文的新规定,是对毕业论文改革的再次大胆尝试,我们认为这种尝试完全必要并且可取。
参考文献:
[1]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不是鸡肋[N].中国青年报,2006.3.23.
[2]彭江,陆娜。毕业论文应超越“存废之争”[J].教育与职业,2010.01.
[3]浙商大校办。浙江工商大学关于印发普通本科生科研作品代替毕业论文(设计)暂行办法的通知[Z].浙商大教〔2010〕111号。
[4]高慧,涂道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
[5]本科毕业论文是“美丽摆设”?建议取消引争议[N].廉江新闻网,2004-04-09.
[6]本科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N].中国青年报,2004.3.29.
[7]李艳军。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与提升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3.
大学生本科论文 篇14
毫无疑问,大学生毕业论文出现大规模的未达标,既有学生的问题,也有学校的问题。从学术道德来看,大学生大幅度抄袭毕业论文肯定是一种学术不端行为。试想,每年都有大量本科毕业生考上硕士研究生,将来甚至有少部分可能攻读博士研究生,如果这部分学生在本科期间就经历毕业论文抄袭并尝到“甜头”,对学术轻视的态度一旦养成,将来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肯定要付出极大代价。对于毕业论文,目前学界普遍有两种观点,一是坚持本科生必须写毕业论文或做毕业设计,二是本科毕业生没必要写论文。无论今后大学如何处理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目前来讲,本科生写毕业论文还是教学主流。由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关乎高校教学质量合格评估,因此,对于绝大多数高校而言,还是要严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关。
首先,高校要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的学术能力。如今很多本科院校出现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根源在于平时缺乏学术训练,如果平时不重视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考核,再加上论文指导老师缺乏一对一指导,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对学生而言难度可想而知,他们只能通过东拼西凑来敷衍。对此,学校应重视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就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学术能力,并且做好过程质量监控,以学术论文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指导与考核。既然高校将毕业论文作为学生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就必须从始至终严格要求,在考核方式中酌情采用课程论文的方式,加强对每门必修课、选修课的质量控制。
其次,高校要引导教师注重对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把专任教师的工作精力引向学术研究,即便是在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院校,也多有科研重于教学的情况,遑论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不愿意将精力投入毕业论文指导环节司空见惯。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鼓励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学投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优化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考核标准要对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投入提出较高的要求,在专任教师评优评先进的标准中加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在考核评价和绩效分配中专门奖励指导本科毕业生论文工作优秀的指导老师,引导专任教师认真对待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再次,将论文考核决定权下放二级院系。目前来说,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单纯取消毕业论文的解决方式过于简单,有些专业只适合用论文作为毕业考核,有些专业则适合用实践的方式,不可一概而论。因此,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尝试将是否写毕业论文的决定权下放给二级院系,先在个别院系试点,有比较成功的操作经验后再全面铺开。对于专注应用型人才的院系,可以不要求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但要明确规定合适的达到毕业标准的课程学分,或指定另外的考核方式。
最后,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规范管理。不少学生志不在学术,对学术研究没兴趣,当面临就业、升学的压力时,不得不花很多r间进行专业实习,或者准备考研、出国,对于毕业论文就没有那么上心了。对此,高校要在给予适当理解的基础上,制定详细、时间跨度适中、可操作性强的毕业论文指导专项规定,鼓励专任教师在不放松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安排毕业生的论文写作进度,引导学生踏实走过毕业论文写作的每一步。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15
我之所以选取许霆案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主要是因为大三的时候选修刑法案例分析课,王老师用了好几节课为我们分析许霆案,当时正值许霆案“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个人对此也比较关注,因此想把自己对本案的一些思考写出来,形成一篇较好的论文。 许霆案从一审开始就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以许霆案为主题的文章实在是不在少数,如果我再老生重谈,既受制于现有文章的观点,又缺乏新意。我注意到,虽然有关许霆的文章或多或少会涉及到刑法谦抑性,但是少有专门从刑法谦抑性角度对本案进行论述的,就算涉及谦抑性比较多的,也是仅仅从罪与非罪的角度来谈。而我个人认为,罪与非罪固然是刑法谦抑性问题的核心之核心,但是在适用刑法过程中,秉承谦抑的思想也是刑法谦抑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因此我选择了从本案反思我国有关刑法的谦抑性问题,包括了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 由文章的主题所限定,我的论文不再探讨本案罪与非罪的问题,而且以许霆在现有法律规定之下构成盗窃罪为基点,从本案一审到终审的过程和结果中进行刑法谦抑性的反思。 从立法的层面,许霆利用ATM机故障,窃取银行17万余元,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金融机构的规定,构成盗窃罪。但是第二百六十四条对盗窃金融机构的法定刑规定出现了断档现象,缺乏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这一梯度,造成了刑罚上的不衔接,显然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结合刑法谦抑性主义来说,这就是刑事立法还不够谨慎,刑法在介入社会生活之前没有做足自我审视,导致刑法不能对犯罪人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这是有悖于刑法谦抑性的要求的。 如果单从数额来看,许霆盗窃金融机构数额巨大,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但是学界普遍指责,该司法解释于1997年出台,已经严重落后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再加之广东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经济大省,以十万元作为“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实在是显失公平。结合刑法的谦抑性,谦抑、谨慎不仅体现在初次制定上,也应当贯穿在法律的整个生命延续中。法律修改是广义上的立法活动之一,因此,当法律严重落后于生活现实时,就应当及时做出自我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此,我又以传授犯罪方法罪目前仍保留了无期徒刑和死刑为例,作为我对部分刑事立法严重滞后的观点的支撑。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本身出现立法失误,有关司法解释又严重滞后,这二者是造成许霆案一审适用法律僵化的主要原因。但是司法适用也对本案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按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法官适用法律称得上是循规蹈矩。但无期徒刑的判决恰恰是社会反响最强烈所在。在目前的法律规定之下,即使许霆的特殊情况不能与“政治、外交、国防”等原因相提并论,但刑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依然是为许霆减刑最好的一条出路。可是一审法官适用法律随意,将许霆第一次取款也视为盗窃,同时没有考虑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造成对许霆的量刑与其犯罪情节出现巨大差别的难堪。倘若一审法官知道判处许霆无期徒刑会招来如此强烈的反对,我想那位法官定会想方设法为许霆减轻刑罚。 跟重审相比,一审判决有误,且判决书寥寥数语未详细说理;最高人民法院在核准许霆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时,不但没有详细说明核准理由,更将许霆第一次取款数额也算在了盗窃数额里,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部分司法工作者对待法律不认真、适用法律不谨慎的态度。刑法作为保障法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和“国家对公民的政治否定和道德贬损”的严厉程度是其他部门法不具有的,因此不但要求在制定的过程中保持谦抑,也要求司法工作者在适用刑法时谦抑、谨慎。
法律被制定出来仅仅是一些文字,被实际运用才是法律的生命形式,因此有的时候,如何运用好法律可能比制定好的法律更重要、更需要技巧。对法学耳濡目染四年,法律的神圣性早已根植于我心,深入骨髓,所以我始终认为,面对各种法律关系,法官应当始终秉持“公正、节制、谨慎、坚韧”的司法道德,将公平和正义怀揣于心中,把抽象的正义变成具体的正义。因为法官的一个判决,可能影响当事人的一生,更何况是如此严厉的刑法判决。 此外,我个人认为,从刑法谦抑性角度出发,对许霆的第二次取款也可以视为是不当得利。换位思考一下,取款人在正常取款100元时,取款机居然吐出了1000元且账户上只被扣除了1元,一般人的第一反应会是取款机可能出现故障了,但是ATM机出现故障的情况是少之又少的,且第一次出钞出错不见得第二次、第三次也会出错,所以取款人可能会再次尝试以确定取款机是否真的出错,等到第二次取款机仍然出钞1000元,基本可以确定取款机确实出现故障了。因此许霆第二次取款可以视为是尝试,在第二次尝试之后,确定取款机出现故障,这才产生了非法占有的故意。我认为这是比较符合正常人的心理的。根据刑法谦抑性在定罪上“可定可不定的,则不定罪”的理论要求,对许霆第二次取款不视为是盗窃也是可以的。 从文章的整体性要求出发,我在反思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对日后类似许霆行为非犯罪化作出了展望。在谦抑性理论概说部分我就对这一观点埋下了理论伏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政治趋于文明和人权观念的增强,刑法的谦抑性也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被不断地赋予新的内涵,于是会出现不同时期下不同的刑事政策与法律制度,表现在刑法上就会有犯罪圈的扩大与缩小。“公众对待犯罪和犯罪分子的情绪和气质是对任何国家文明最可靠的考验之一。”许霆得到很多人的谅解甚至支持,这表示即使刑法对许霆做出了否定评价,社会对于这种行为仍然持宽容态度,毕竟比起很多暴力性犯罪和贪污受贿犯罪,许霆的行为根本算不得什么。但是关于这个话题可以单独再作一篇论文,所以我并未花大量篇幅进行论述。 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是四年法律知识沉淀的最终展现。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能感觉得到自己对刑法的学习、理解更踏实了,更深刻了。刚开始学刑法的时候,想着把什么都入罪、把什么非法行为都定罪。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加之思想的日渐成熟,我对刑法的理解不仅仅只停留在“打击犯罪,惩恶治暴”的层面,刑法在我眼中再也不是一个“凶巴巴的恶汉”。他是一位严慈的智者。他严谨,慎刑,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犯罪人,但是也不会随意接收一个非犯罪人;同时,他也宽容,开明,他始终以预防犯罪为己任,接纳每一个误入歧途的人,通过教育改造帮助他们重返社会。如同我在论文里提到的,我信奉刑法的美德是宽容。 最后,对于给予我论文指导以及考研指导的王老师、答辩组的张老师和朱老师表示感谢。我深知我的论文内容平平,不过写作态度还较为认真,各位老师给我优秀的分数是对我学习态度的肯定,也是对我日后学习的鼓励。再次向各位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PS: 本文为优秀毕业论文的说明。至此,我的本科生活圆满结束。明天将奔向另一个新的开始。论文出处(作者):
毕业论文撰写、打印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