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优秀9篇】》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以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经济毕业论文【优秀9篇】,欢迎阅读。
经济类毕业论文 篇1
依据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在第八学期安排12〜17周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这个环节是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园林专业、旅游专业极为重要的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实践教学过程。通过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学生可综合地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长时间的独立研究与学习,掌握与应用本专业综合知识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将课程学习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快适应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
二、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来源
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来看,园林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承担社会生产实践题目 此类题目多由生产单位向园林学院提出要求,学院根据题目的性质、规模、要求统一安排计划。此外,学院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广泛联系,解决了许多同学的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
(2)参与教师、设计院主持的生产实践项目 此类题目是指由园林学院的教师或园林规划设计院承担的生产实践项目。教师或设计师根据任务的要求,将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有机地与其承担的项目结合起来,既完成了生产实践任务,又使同学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提髙。
(3)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论文题目,结合教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划分不同的单项或子课题,由学生负责完成。
(4)科技扶贫项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设计题目,由学院与各地有关部门联系,对边远、经济不发达地区进行科技扶贫工作。我院唐学山教授几年来承担了多项广西壮族自治区风景区规划设计项目,瞿志、李雄副教授承担的北京市远郊县的风景旅游规划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真题假做”的题目 此类题目多为毕业设计,由于其它类型的题目没有联系好,一般采用“真题假做”的方法解决。即采用已完成的生产实际项目的图纸,采用同样的甲方要求,由同学完成规划设计任务,再与已完成的规划设计成果进行比较,找出毕业设计中的差距。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效果评价
园林学院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毕业前接受综合能力的训练,提前接触社会与生产,使同学把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1)社会效益 学生承担了大量的生产实践项目,完成和解决了地方生产建设的需要,得到了大多数单位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为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扶贫项目,其社会效益尤为显著。
(2)素质效益 学生通过毕血论文(设计)提前半年走上了社会,走上了生产实践。这对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锻炼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学生业务素质、口语表达、综合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实践表明,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3)经济效益 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部门的实际题目相结合,由生产单位提供一定的经费,缓解了学校教学经费的紧张。据统计,我院99级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全部为生产实际题目,共计18项,以每个项目平均3万元计,就有50-60万元补充到教学经费中来。每年园林学院派5~8名学生赴深圳园林设计院进行毕业设计,直接节省教学经费1~2万元。同时,学生也为设计单位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4)能力效益 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是最根本的目标。通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业务能力方面有了较大提髙。①方案设计能力的提高。学生由原有单纯的课程设计改变为面向社会、生产的综合设计。因而在方案构思上,学生可了解到甲方的要求,懂得把主观的构想与客观条件相结合,了解了主观设想与方案的可实施性相协调,了解从方案设计到方案实施的整个环节。②绘图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校内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全部用计算机绘制图纸,而目前社会所要求的图纸大多要用计算机绘制。这样迫使学生不得不强化自己的计算机能力。而结合生产实际的设计项目可为学生租赁计算机,或直接使用现有的计算机设备。③方案汇报能力的提高。学生过去由于缺乏接触生产实践,往往形成了图面较好,而方案汇报时口语表达较差的状况。通过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其实践过程中,学生已通过了多次方案汇报的锻炼。在毕业答辩过程中,口语表达通顺、流畅。
(5)压力效益 学生承担生产实践题目,可以使其明确生产单位的要求,增加其工作的责任感、责任心,改变以往课程设计的拖拉问题。
四、面临的问题与今后改革探索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结合生产的方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其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
(1)市场竞争问题 园林规划设计市场与国家宏观经济状况直接关联,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有时难以承担到生产实际题目,不能满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需。
(2)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的局限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一般在每年3~7月进行,而一般园林规划设计任务多在年底和春节前进行设计和报项,时间的差异造成了较大的矛盾。
(3)规划设计项目的难度问题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受题目的难度限制较大。题目难度过大、面积、规模过大,学生难以独立完成。难度小、面积规模不够,难以满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
针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在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题目的来源 调动学院教师的积极性,进行广泛的业务联系,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来源。
(2)改进传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 园林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布置工作,一般在每年的11-12月进行。由于目前新形势的要求,已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时间改在7月底进行。一则可以结合园林专业学生的南方综合实习为毕业论文(设计)做有针对性的准备工作,二则延长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时间。
(3)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查工作 由于学生目前所面临的自主择业的压力,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够重视毕业论文(设计),使第八学期的教学工作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因此,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中期检査势在必行。每年4~5月应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1~2次的中期检査,督促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对不够认真或进度较慢的同学应提出批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
(4)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定环节 应制定统一的学生答辩事项、答辩委员事项、评分标准,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经济类毕业论文 篇2
论文摘要:论文基于信息经济学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中的信号博弈和贝叶斯均衡原理,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博弈过程。
一、前言
1996年詹姆士·莫里斯和威廉姆·维克瑞,2001年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宾塞和约瑟夫·斯蒂格里茨因为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激起不少学者进一步关注信息经济学的兴趣,但是因为很多人不太了解信息经济学的内涵,而视其为高深莫测的理论。其实信息经济学原理非常简单,只要我们肯做有心人,善于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事情就会发现信息经济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像笔者所在的高校,许多事情和现象,比如招生、教学、评职称、就业等均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些事情都可以用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广阔且发育较成熟的市场。这个市场为了迎合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获取充分信息的需要,通常要制定各种政策、规章并通过提高交易成本来减少和消除彼此的信息不对称。本文用博弈论(gametheory)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博弈分析。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比如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这里的主体可以是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机构或者群体,如本文涉及到的高校毕业生、接收单位。
根据博弈论中局中人的概念,即博弈过程中能够独立决策、独立承担责任的个人或者组织,设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博弈中。有两个局中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本文在研究中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
二、高校毕业生及其就业市场的特征
高校毕业生虽然不是物质意义上的产品,但它也具有产品的一般属性。
(1)普遍具有知识并且素质差异较大。高校毕业生从参加高考。填报志愿选择学校、专业。经历或专科、或本科、或专科一本科、或专科一本科~研究生、或本科研究生等阶段的系统教育,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到毕业答辩,在这个知识资本原始积累的复杂过程中,毕业生身处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文化氛围中,会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教育效果。即使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接受同样教育历程的两个孪生仔,也会出现不同的教育结果。这就是毕业生品格和素质的差异性,这种个体的差异性普遍存在于客观世界。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简单地将毕业生划分为质量好和质量差两类。一般来说,重点大学和名牌专业的毕业生要较普通院校和一般专业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博士生要较硕士生、硕士生要较本科生、本科生要较大专生具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比如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意识、视野、体能等方面均有较高指标(当然,不能一概而论,本文并不排除那些虽未经较高层次教育仍然具有真才实学的毕业生)。影响毕业生档次的因素很多,包括毕业生本身的素质、高校的教育水平、专业选择、市场需求、用人单位的人才观等等。如果再加上毕业生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性格、谈吐、外观等其他一些非质量因素,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产品可谓琳琅满目、良莠不齐。
(2)高校毕业生质量鉴定难以一概而论,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接受实践的考验。普通的毕业生和优秀的毕业生,一般人很难识别出来,更何况市场需求呈现多样性。单从毕业生的求职简历和面试来判断。也需要不同用人单位按照不同的需求,安排训练有素和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专业管理人员才能精确地鉴别出某个毕业生的品质、拟给予的岗位和待遇。要考察毕业生的来源、学校、专业、课程成绩、鉴定、实践经历、品行、特长等等方面,要充分了解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心理、态度,还要和同类别的毕业生进行比较并分出优劣。必要的时候。还要组织考试和答辩甚至提前进入岗位实习一段时间,要承担“坏人在一定时期内会做好事扮演好人角色”的风险。这无疑在劳动力成本上加大了对毕业生做出正确判断的难度。
(3)判别用人单位的质量对高校毕业生来说难度较大。高校毕业生长期处于象牙塔,相对来说比较封闭,在学期间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业上,与外界企事业单位的接触有限。即使是身处信息时代层次较高的研究生,也较少自发地参与社会实践,一些实践机会多由导师或师兄师姐引荐。再加上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毕业生大多还处于被动等待分配的局面,虽然国家在高校扩招后不断推出就业新政策、社会不断推出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高校近年来也纷纷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了就业信息网。但这些资源往往只有毕业生和家长特别关注,对于那些还没有把就业列入议事日程的在校生来说很多情况下只是过眼云烟,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另外,目前媒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报道,往往更多地渲染就业的难度。并没有对学生择业进行正确引导,也没有非常有效地提供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信息,流于表面,缺乏分析。因此,毕业生对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对招聘单位的资质、信誉、待遇、市场潜力、专业需求程度等信息缺乏了解,往往单凭用人单位的地域、规模、声誉、是否外资等进行选择。择业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忽视专业的对口以及社会的真正需求,难免造成就业市场的人才浪费和社会需求的供给不足。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博弈
因为有了上述3个外生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天生地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样,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就存在以下3种博弈。
1.毕业生之间的博弈。在市场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品学兼优、质量好的毕业生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会想法设法把一切能够传递自己是优秀毕业生信号的信息,比如英语级别证书、计算机能力证书、专业成绩、实践经历、获奖证明等收集整理并呈现给用人单位,以证明自己优于其他毕业生。而品学一般、质量差的毕业生也会积极准备,并以降低待遇标准等形式获取用人单位的注意。有时候。个别毕业生甚至以制造假文凭、假证书等拙劣手段骗取用人单位的信任(当然这样做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在市场需求一定的情况下,质量好、质量差的毕业生展开一场无形的博弈。博弈的结果往往是质量好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用人单位希望将他们吸纳门下,加盟组织建设,创造财富,他们优先选择质量高的接收单位;而质量差的毕业生不会受到企事业单位的看好,在受到冷落的情况下,他们大多为了尽快有个安身之处常常被动与接收单位签订协议。另外,质量好的毕业生属于精英阶层,数量有限,在人才市场上属于稀缺资源,因而身价较高,多数从事白领工作;而质量差的毕业生大量随处可见,与接收单位的协议成交价格较低,一般安排从事一些基层具体工作,即充当蓝领阶层。
对应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是精炼贝叶斯均衡,这个概念是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贝叶斯均衡的结合。这一分析方法中所用的贝叶斯法则是概率统计中应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对有关概率分布的主观判断进行修正的标准方法。用贝叶斯的分析思路量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如下:
毕业生申请加盟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不知毕业生质量高还是质量低,但用人单位知道如果毕业生是高质量类型。当用人单位采取行动集C=(c)时,毕业生反应为集合E=(e)的概率为2O%;如果毕业生是低质量类型,当用人单位采取行动集C时,毕业生反应为集合E=(e)的概率为100%。这些行动集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概率是一种主观判断。
博弈开始,用人单位根据现有的一切信息认为毕业生是高质量的概率是7O%,因此用人单位估计自己采取行动集C时,毕业生采取E的概率为
0.7x0.2十(1-0.7)xl=0.44
0.44是用人单位给定毕业生所属类型的先验概率下,毕业生可能采取E的概率。
当毕业生确实进行E时,使用贝叶斯法则,根据毕业生采取E的这一行为,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是高质量类型的概率变为
0.7(毕业生是高质量类型的先验概率)x0.2(高质量类型毕业生采取E的概率)/0.44=0.32
根据这一新的概率,用人单位估计自己采取C时毕业生采取E的概率为
0.32x0.2+(1-0.32)×1=0.744
如果用人单位再一次采取C,毕业生又采取了E,则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是高质量类型的概率变为
0.32×0.2/0.744=0,086
这样,用人单位一次一次采取E,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判断逐步发生变化,越来越倾向于毕业生是低质量类型。毕业生就这样通过自己的行为把自己暂时托付给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与毕业生的博弈中看清了毕业生的质量优劣(毕业生选择用人单位的博弈与此相同)。
经济类毕业论文 篇3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地方经济;灰色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212-02
一、引言
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高校通过向社会输送各类型的人才来展示其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功能。同时,地方高校的发展也依赖并受制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1]。因此,本文通过对留在当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与当地GDP的关联度的估算,来说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对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是灰色系统分析方法中的一种。基本上灰色关联分析是依据各因素数列曲线形状的接近程度做发展形势的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对各子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的概念,意图透过一定的方法,去寻求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简言之,灰色关联分析的意义是指在系统发展过程中,如果两个因素变化的态势是一致的,即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则可以认为两者关联较大;反之,则两者关联较小。
三、实证分析
以江苏省泰州市为研究对象,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13》和《泰州市统计年鉴2013》数据资料,我们选取2001年至2012年本专科招生数、本专科在校生数、本专科毕业生数三项指标来代表该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指标。2001年至2012年泰州市此三项指标的演化历程如图1所示。
选取2001年至2012年该城市培养的大学生留在当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作为地方高校对地区经济贡献的贡献指标,得到2001年至2012年留在当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与当地GDP之间的演化历程如图2所示。
由图1可以看到,泰州市本专科招生数、本专科在校生数、本专科毕业生数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由图2可以看到,留在当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与当地GDP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下面结合灰色关联分析理论进行定量的分析。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得到江苏省和泰州市本专科毕业生数、本专科在校生数、本专科招生数与国民经济各指标间的灰色关联度,如表1所示。
可以看到当前泰州市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与国民经济指标的关联程度均大于0.5,但均低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说明泰州市的高等教育正逐渐融入泰州市地区经济发展,但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公共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形成高等教育发展的集聚效应,打造高等教育区域中心。高校应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科学定位、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集中力量,凝练特色,促进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2]。
下面,我们继续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计算当地就业毕业生数量与GDP关系的灰色关联度,如表2和图3所示。
当地就业毕业生数量与GDP关联度为0.6926,表明GDP与当地就业毕业生数量有较强的关系。首先,政府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吸引大学生留在地方,这是培养地方高校大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就业观的保障。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宣传优秀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建立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引导学生做好服务地方经济的规划,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等,这是培养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就业观的基础。
四、主要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当地就业毕业生数量与GDP联系相对紧密,毕业生对地方的经济发展有一定贡献,因此需要大量的优秀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但是目前许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4],在认识上或行动上常常出现一些偏差。为此,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应联手为大学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工作,创造就业条件,今后地区经济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予以大学毕业生平等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以稳定住房、稳定职业和稳定收入为标准,把各种不合理制度剥离出去;其次,建立完善覆盖全社会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再次,逐步形成包括信息、就业咨询、职业介绍、跟踪服务在内的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化就业信息服务网。同时,应该多组织活动让学生参加课外认知实习,增长社会工作经验,让社会更加认可学校,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刘伟洁。地方高校毕业生对地方经济影响的关联分析[J].内江科技,2011,(10):153.
[2]樊乐,朱鸿翔。浅析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3,(26):135-136
经济毕业论文范文 篇4
一、知识经济现代化系统管理包括以下的科学含义
对知识经济实行管理的行政组织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目标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的总和。
2、知识经济管理系统是由绪要素组成的,要素构成知识经济管理系统的主体和基础,是发挥系统整体效率的细胞。
3、知识经济管理的结构。是指知识经济管理系统各要素的组织形式,是管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在时间或空间方面的有机联系。
4、知识经济管理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动态平衡性等特征。
5、知识经济管理系统之外存在一个更大的系统,那就是环境系统,知识经济管理系统与外在环境虽有界限,但具有渗透性,应保持互助关系,保持动态平衡。
其六、知识经济管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二、如何对知识经济实行系统化管理 注意各要素功能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个体效应
知识经济管理系统要素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物质要素。二是精神要素。三是机缘要素。四是目的要素。所谓知识经济管理效率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行政管理效益。提高知识经济管理效率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是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是知识经济管理的目标。
2、严密管理系统的结构充分发挥系统良好的组合效应
知识经济管理系统各要素按一定的结构有机组成具有相关性,整合性。要坚持以科技为核心,以教育为基础,以信息为依据,以创新为动力,找准要素在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启动各要素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整合功能,发挥组合效应。
3、加强系统整体,充分发挥管理系统的整体效应与功能
各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管理系统整体,便产生新功能,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的总和,不是1+1=2,而且大于2。
知识经济管理系统具有哪些功能呢?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种系统整体功能:
从静态来讲,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四种功能。第一是政治功能;第二是经济功能;第三是文化功能;第四是社会功能。
从动态来讲,知识经济管理系统有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服务等功能。
4、遵循系统运行规律,使知识经济管理系统灵活高效的运转
知识经济管理系统按照输入一一转换输出反馈的规律运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由此推动知识经济建设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1)首先输入(输入信息)
输入是指知识经济管理系统从外部环境输入信息,以调节系统内部的机构与功能。管理系统只有不断从外部环境输入信息,才能维持知识经济管理系统的生存和发展。
知识经济信息是反映知识经济活动和管理对象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信息,情报、数据资料等的总称。知识经济信息具有以下特征:(1)新的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将会越来越依赖于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信息在生产中的应用;(2)在经济信息中劳动资料的信息属性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3)生产活动的组织管理方式发生根本变化,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将使生产组织的管理机构更具灵活性适应性:(4)知识经济信息进一一步具有国际性;经济信息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应用为基础。
经济信息是一种熏要资源;是知识经济管理决策的基础;是知识经济管理各层次,各个部门相互沟通的命脉和纽带;是管理监督控制的依据,因此知识经济管理系统要注意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使递信息和利用信息,输入信息是搞好知识经济管理的前提。
(2)其次转换
经济类毕业论文 篇5
【关键词】经管类;应用型;实践教学
一、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传统的实践教学目标强调的是对已有知识的教学和验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而应用型人才的实验教学目标,则应该是对学生动手能力、信息采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许多院校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实验。国内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一般主要是依托计算机,围绕课程知识传授,进行理解性的课程知识点的实验,以此建立的实验室,在功能上主要以满足单一课程的实验教学为主,没有很好地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跨专业及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相融合的实验。实验内容较为落后,如一些验证性实验项目的内容比较陈旧,许多实验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这样的教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使实验成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基本是借鉴传统理工科实验的教学方法(教师理论知识传授教师实验示教学生实验),使得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因而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2、实训。实训教学在职业技术类院校开设的比较成熟,但在普通综合高校,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重视,实训教学概念模糊,定位不清,导致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专业教师之间意见不一;教学状态与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3、实习。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是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一直是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企业,因为市场竞争的严峻,或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需要,不能或不愿给经济与管理类学生提供适合的、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加之学生出于就业竞争的压力,往往选择在拟就业单位实习,导致学校实习集中安排越来越困难,学生的实习较以前分散,学校管理较难,因此实习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实习环节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学习的作用越来越弱。
4、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一方面,目前,高校毕业论文多以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为主,由于受到就业的压力,毕业生忙于找工作、考公务员和考研,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论文这一实践环节重视不够,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抄袭现象,毕业论文的教学功能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毕业论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一般都比较重视毕业论文而忽略毕业设计,实际上毕业设计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系统性的训练和提高。因此,经管类专业要改变只重视毕业论文不重视毕业设计的观念。
5、专业社会实践。专业社会实践是大部分财经类专业都普遍忽视的一个环节,许多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得到体现,没有进行有计划的、和一般社会实践相区别的专业性的社会实践。即便安排了专业社会实践的学校,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教学内容偏少、空洞、缩水和甚至放羊的现象,有的甚至无法落实,这样的社会实践实际上是减少了实践教学的时间。
6、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方法和实验手段比较落后,一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改革意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编制实验教学辅助软件的能力还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课程还相对较少。
二、安徽新华学院商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与现状分析
(一)商学院实践教学已具备的基础和优势
1、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索,从建院之初,商学院经管专业就已经开始进行课程实验教学,发展较快,成果突出。进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在实验教学方面,已经完成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2、在实训方面的探索,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在学校内被忽视的实训教学环节,已开始受到重视, 为开展实训教学,探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实训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学校组织了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在校内开展研讨, 逐渐明晰了实训的内涵,并通过精品课程(实训)项目建设促进了实训课程的建设。
3、在实习教学方面的探索,开展了以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模拟实习的改革,近年来将实习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探索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实地实习结合的毕业实习新模式上,已取得一定成果。重视在专业实验室中创造模拟社会、经济活动的条件,使学生针对社会、经济模拟现象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外实习方面,商学院已与宝供物流公司就学生实习事项达成合作意向;在2011年3月,又选送09级物流、商管专业的部分学生赴浙江润迅移动科技有限公司实习。
4、在实践教学文件的规范性管理方面,加强了对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材)等是规范实践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商学院陆续对这些文件进行了重新规范和修订。这些文件反映了我院广大实践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对于实践教学的探索,凝结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智慧,目前这些文件在指导和规范实践教学方面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方面,商学院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管理与质量提高,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写作、评阅、答辩、格式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还对应届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入选论文进行评选和编辑工作,多篇优秀论文被选编到《安徽新华学院学报》,调动了毕业生写作毕业论文的积极性,使我院毕业论文工作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二)商学院实践教学的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1、应用型的实践教学理念还要进一步总结,商学院正在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还需要总结和提炼,要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2、实践教学的研究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尚显不够,对于实践教学的有关问题,存在认识模糊、定位不准、意见不一等现象,影响实践教学的全面实施。
3、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和手段跟不上实践教学的教学需求,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保障均滞后于实践教学的现实发展。因此,有待进一步完善我院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
4、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科学完整地固化。由于实践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我院正在逐步加大力度规范实践教学环节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
5、实验教学评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院初步对毕业论文建立了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检查等一系列质量监控环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对于实验、实习教学质量还缺乏有效的监控制度和手段。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及投资效益均得不到及时的评估和反映。
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
1、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
(1)实验教学课程的优化与开发。使学生通过优质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外显”,提高综合素质。具体做法是,以知识为导向,进行课程实验(理论课中的实验内容)的优化和开发,以能力为导向,进行实验课程(独立开设实验课)的优化和开发,按照单项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学科综合性实验、跨学科综合性实验、模拟实习的实验层次进行实验课程(或课程实验)的建设。
(2)“精品”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实验项目是实验课程的基本单元,建设高质量的实验课程,首先必须有高质量的实验项目,我院正在加大精品实验项目的建设力度,在精品实验项目规模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建设一批精品实验课程。
(3)实验教材的建设。实验教材是实验课程的载体,应加大实验教材的建设力度,以有效固化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成果,以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
2、实习课程体系的设计
实习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要研究和明确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的教学目的和特点,同时加大课程实习的开发力度。深化总结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毕业实习模式的改革,积累校内模拟实习的数据资料形成有新华学院专业特点的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毕业实习的培养方案。
3、研究能力课程培养体系的设计
课程设计、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虽然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但三者之间有着明显的目的性与阶段性的区别。目前,我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方面比较薄弱,需积极倡导,加强研究和实践,鼓励各专业开设课程设计,鼓励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使课程设计、学术论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方面发挥不同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戴维・罗伊斯,苏瑞提・S.多培尔,伊丽莎白・L.罗姆菲。社会工作实习指导[M].屈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程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对应[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何磊。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2010.8.
经济类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 财经类院校 新闻传播专业 教学理念 实践
在财经类院校如何办好新闻传播专业,业内虽然有不同观点的探讨,但笔者认为,突出学校特色,变劣势为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培养特色人才,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
一、新闻传播专业在财经类院校中的地位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未能进入学校的优势学科,在学校处于“边缘化”或“陪衬”的地位。众所周知,财经类院校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要优势学科的院校,经济学、管理学也是其支柱学科,这些学科发展历史早,一般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师资队伍完备,教学科研积淀深厚。省级、校级重点学科也大多集中在这些专业门类中。而新闻传播专业大多是在“合校”、扩招以后发展起来的,历史短,教学科研积淀不够,整体实力较弱,在整个学校处于一种劣势地位,短期内难于与财经类优势学科相抗衡。
2 师资科研水平、实践能力低于财经类优势学科。财经类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科研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和规模,实践教学也具备了较为成熟、完善和稳定的模式。相比之下,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在这两个方面都显得不足。从师资上看,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大致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中文的教师转过来的,二是在媒体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到高校任教。三是近些年毕业的学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第一类师资虽然积累了一些中文的研究成果,但派不上用场,需要重新开始。第二类师资,由于长期在媒体工作,工作要求与高校差距很大,进入高校后,高校所要求的“高级别”、“高层次”的科研成果较少。第三类师资由于毕业时间尚短,学术积累有待时日。这样一个师资队伍,在财经院校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自己的劣势。在实践教学方面,与财经类的传统专业相比,各个环节还不够完善。许多还处在探索、修改过程中。
3 实验室经费投入不足,难于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新闻传播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足够的实验设备供教师进行模拟媒体教学、科研和学生操作、训练。如演播室、报纸、期刊排版系统、激光照排机、印刷机、一定数量的照相机、录像机及非线性编辑系统等。由于在财经院校中的弱势地位,一般学校都不肯花大本钱投入在非重点学科上,致使实验室经费严重投入不足。有的学校设备陈旧老化,多为重点学科淘汰下来的设备,不能与社会同步,使毕业生到媒体工作后上手慢。有的学校虽然设备能与社会同步,但种类不齐全,有些设备总量又不够,这也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 难于获得重点项目的支持。一则,新闻传播专业确还不具备与学校优势学科相抗衡的总体实力。二则,即使水平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学校也担心报上去竞争不过其他的综合性大学,因而不如推荐经济类、管理类的学科更稳妥。这样,大额的经费往往都集中于优势学科,使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奖励教学、科研、支持学科建设。而新闻传播专业,除了正常的办公经费以外,几乎得不到任何大额项目经费的支持,仅靠精神鼓励,缺少教学、科研的物质激励机制与手段。一方面,管理者面对捉襟见肘的有限经费黔驴技穷,另一方面,教师缺乏教学、科研创新的积极性。虽然总体也在不断发展,但与优势学科相比,则相对落后。
5 毕业生就业质量低于优势学科。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就业率并不低,但就业的总体质量却不及财经类的专业。用人单位在个体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他们更愿意接受综合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财经类毕业生由于“师出正门”,因而许多人能够找到对口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而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受到用人单位的不重视,只有少数毕业生能够找到一份到对口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总体协议就业率低于前者。
二、突出学校特色,变劣势为优势,适应社会需要,培养特色人才
1 设立经济新闻方向,变劣势为优势。财经类院校的强势在于经济学、管理学,若能利用这一优势,在新闻学专业设立经济新闻方向,这样就能变劣势为优势,培养出特色人才。根据我们对毕业生的回访和用人单位提供的信息,许多用人单位更愿意接受经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这首先是现实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类的报刊、杂志大量涌现,即使是综合类的报刊也有较大版面的经济栏目。各级电台、电视台都分别设有经济台、经济频道、经济栏目。网络媒体更是充斥着大量的经济内容。以前经济节目、栏目的编辑、记者大多是学经济的。虽然经济学的功底较好,但他们到媒体以后。需要一段时间熟悉编辑、记者的职业特点、工作流程及操作技能。而经济新阐专业的毕业生就省却了这个“见习期”,上手快,能够直接进入角色。在媒体,这两种人还可以取长补短,产生互补效应。从目前财经类院校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只有少数毕业生能进入省级大媒体,多数毕业生只能在市级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或网站等媒体从事编辑、记者工作。这些单位机构小,人手少,需要毕业生来了就能上岗,独当一面,经济新闻的毕业生正是适应了这一特点。再从就业市场来看,经济新闻的毕业生有一定的经济学功底,又懂得新闻业务,在与综合大学新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更有特色,更有专长,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这样,财经类院校的新闻专业,就变劣势为优势,走出了制约自己的瓶颈。事实上,各个专业类大学都在尝试这种办法,如青岛农业大学设立了农业新闻方向、有些体育大学设立了体育新闻方向,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工商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都设立了经济新闻方向或经济新闻专业,已初步尝到了“甜头”。但由于是新生事物。关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重要内容还处在探索、发展过程中,这种尝试在专业类院校中还是少数,多数还在徘徊观望状态。
如何保障经济新闻方向的培养质量,关键在于课程设置,经济学的基础课必须由专业课教师“原汁原味”开足,如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打好经济学基础。在高年级的选修课中,还可以增加一些经济学的延伸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对经济学的时代感和前沿问题的把握。新闻学的专业课也要作适当调整,如新闻评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可改成经济新闻评论、经济新闻采访、经济新闻写作,这样就把经济学和新闻学结合起来,避免了“两张皮”。在实践教学方面,尽量带学生到经济类的专业报刊或电台、电视台的经济台、经济栏目、经济节目实习,使学生在实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专业所长及学业上的不足,从而回到学校以后更加努力地有针对性地学习,“缺什么补什么”,增加学习的针对性和效果。
2 聘请业界人士做与课程有关的专题学术讲座。新闻传播专业,除了请这类专家做“一般性”的学术报告以外,还要请与各门专业课程相对应的业内专家做专题学术讲座,这是由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性决定的。如新闻评论课程,河北经贸大学就聘请了河北省著名新闻评论专家、河北省唯一韬奋奖的获得者、河北日报的高级编辑储瑞耕先生做了关于新闻评论的专题讲座,由于是课程讲座,有的放矢,学生听了“解渴”,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报纸编辑等都要请名记者、名编辑做与课程联系紧密的专题学术讲座,其他专业课也是如此。甚至有些专业课的时段(实践性、操作性强的时段)还可以让媒体的从业人员去讲,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与社会同步,消除“滞后效应”。
3 强化师资的专业技能。上文谈到。新闻传播专业的师资分为三类,除从媒体调入高校的以外,其他两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少媒体的实际工作经验,致使许多教师在讲到“操作性”的问题时“心里没底”,这也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出台了:50岁以下新闻传播类专业课教师,凡没有专业对口实际部门工作经历的。都要到对口实际部门脱产工作锻炼半年以上。并把此项内容纳入职称评审体系分值。对教师的实践锻炼也要有具体要求,实践完毕要提交实践报告,并出具用人单位对本人工作的鉴定。学院也要对教师的实践进行不定期检查,起到督促、监督的作用。经过锻炼的教师,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感性认识增多了,讲课更有底更自如了,同时也为科研提供了一手资料。
4 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本科二批培养的学生既不同于本科一批重点大学注重理论基础,又不同于职业技术学院上手快的应用型人才。其目标应该是:“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复合型人才。笔者曾了解过河北日报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据报社的某领导称,过去我们是要学中文的,后来发现学新闻的上手快,就改为要学新闻的,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学新闻的后劲不足,现在又改为要学中文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是,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上手快,尽快独当一面。作为毕业生来说,也是先就业,再择业。鉴于此。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理论基础扎实,又要动手能力强,不能只是坐而论道。
经济类毕业论文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 论文质量 因子分析法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在大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不但是总结和深化专业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检验、锻炼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一个难以忽视的现实是,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断下滑,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为了深入了解其问题及原因,本文以某独立学院经济类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筛选出相关影响因素。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在本次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经济类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样本,以确保研究的代表性。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50分,收回45份,回收率90%,回收问卷全部有效。在问卷中,以主观和客观条件为主线,涉及16题,计分方式采用李克特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的5点计分方法,能够较为全面的概括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影响因素。
2 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检验来分析变量是否具有相关性。在表1中可以看出,KMO的测度值为0.724,说明采用因子分析法是较为合适的。另外,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表明原假设被拒绝,即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共同验证,因子分析法适用于此项问题的调查研究。
通过表2可以看出,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从而得到影响因素的因子特征根及方差贡献率。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的5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7.126%,这5个因子已经能够基本概括影响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基本因素。另外,为了使载荷矩阵中系数向0~1分化,使公共因子能够对毕业论文实际问题对应与说明,本文对因子进行了旋转。旋转后的结果如表2所示的载荷矩阵。
第一类因子在经济类专业基础知识储备、论文写作程序及方法、文献检索能力和外语翻译能力四个方面负荷值较高,因此可归纳为基础因子;第二类因子在论文写作态度、论文格式规范程度、论文题目确定与导师沟通程度三个方面负荷值较高,可归纳为态度因子;第三类因子在论文题目的感兴趣程度、论文题目的新颖性和实用性两方面负荷值较高,可归纳为激励因子;第四类因子在导师的学术水平、毕业实习压力、工作和就业压力三个方面负荷值较高,可归纳为冲突因子;第五类因子在指导教师态度、学院毕业论文监督管理两方面负荷值较高,可归纳为管理因子。
3 影响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因素的控制对策
3.1 基础因子及其控制。基础因素在此次独立学院经济类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最大。此次分析结果说明,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论文写作是一个知识长期储备的过程,其他各种写作能力的培养对论文写作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在论文写作时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样也要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
3.2 态度因子及其控制。毕业论文的质量如何,和学生的写作态度紧密相关。例如,学生在论文写作时投入时间的多少、文献的收集、论文格式的规范程度以及社会调研等因素,直接影响到论文的质量和结果。另外,论文题目与导师的沟通程度也反映了学生对所研究内容的态度投入。因此,首先要端正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态度,加强对论文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增加与导师的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3.3 激励因子及其控制。激励因素是影响独立院校毕业论文质量的内在因素。如果学生对所选择的论文题目真正感兴趣,在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研究和写作兴趣,主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而论文题目的新颖和实用性也反映了学生对论文的用心程度,新颖性和实用性越高,说明学生越感兴趣,投入自然也越多。因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一环在于如何激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是迫于毕业压力去完成本身并不感兴趣的论文。
3.4 冲突因子及其控制。三个冲突因子虽然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但也至关重要。如果导师的学术造诣较差或指导经验不足,给毕业论文的写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外来的压力与干扰,必然会分散学生的精力,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因此,应当加强导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从论文的选题、开题至论文资料的收集与撰写,到最后的格式修改和创新性方面,导师都应当贯穿其中,发挥其引导作用,督促学生排除干扰。
3.5 管理因子及其控制。由于独立院校的培养机制逐步侧重于实践性教学,因此在学术培养上疏于管理。虽然导师态度较为认真负责,但在整个管理体制上还不够健全,以致达不到最终的指导效果。因此,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尤其是教务处应当从时间配置、评价体系、跟踪监督以及制度保证等方面逐步完善、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经济类毕业论文 篇8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我国连接中亚、西亚、南亚和东西欧的重要通道。陆地边境线长达5 600多公里,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是我国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但由于历史原因,新疆综合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大部分省份,物流业发展也相对滞后,从而影响了新疆经济的发展。21世纪之初,党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动力,也给新疆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1新疆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新疆物流业快速发展。物流量稳步递增,货运量从2002年的3.5亿吨增长到2008年的6.7亿吨,年均年增长为8.65%,其中铁路货运量平均年增长7.62%,公路货运量年增长为7.78%,航空货运量平均年增长6.8%。2008年全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比上年增长了31.1%,邮政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了24.7%,全年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38.3%,全区载货汽车拥有量比上年增长了9.4%,交通运输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目前,新疆已基本形成货流、客流大进大出的态势。综合集疏运体系初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基本运输方式齐全,多式联运系统初步形成。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逐步应用于物流业,现代物流平台作用日益凸显,形成了具有一定产业集群和辐射优势的配送中心论文下载。
新疆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抓好物流业发展规划,以建设乌鲁木齐物流基地为重点,构建西部重要的现代化物流中心。自治区党委在六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将物流作为自治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支点。
2新疆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2.1新疆地域辽阔,物流资源分散
新疆物流市场逐年扩大,物流企业也逐步增加,但相对薄弱。新疆物流企业中资金雄厚的为数不多,大都是规模较小的托运部。这些小物流企业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而且相互之间缺乏关联,缺乏信息沟通,缺乏统一的协调和合理的调度,加之体制问题导致的条块分割,难以做到科学有效地配置资源。
2.2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
物流业在新疆起步较晚,加之信息化水平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信息传递缓慢,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发展缓慢,导致物流企业服务手段单一,严重阻碍了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使新疆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市场约束;而且信息共享平台的缺失,使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互动难以协调,难以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作业,削弱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
2.3物流企业服务单一
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是集运输、加工、仓储、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企业。但目前在新疆物流市场,一大批功能单一的运输仓储企业和各类性质的货代企业用最原始的服务方式瓜分着物流市场。据统计,新疆物流市场中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仅占15%。从现代物流角度来看,单纯的仓储或者运输服务没有竞争优势。从产品成本来看,单一服务增加了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4基本物流方式之间缺乏整合
新疆目前的基本物流方式主要是公路和铁路。公路物流与铁路物流企业与商业、物资、外贸等行业合作,形成各自领域的物流体系,但是公路和铁路物流体系的发展缺乏沟通、协调,有的铁路站点没有公路站点,公路站点缺少铁路站点,即使同时具备了公路和铁路站点的,也没有将两者一体化,增加了物流企业的成本。
2.5基础条件薄弱
经济类毕业论文 篇9
毕业论文被认为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论文写作认识不够,兴趣不高,并且受大学生就业体制变革的影响,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指导、写作、答辩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正如时伟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指出,本科毕业论文仍然存在着指导不力、过程不严以及质量泡沫等问题,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吴国杰等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一文中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制约因素在于: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学校的科研物质基础不足、毕业论文师生比不合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力度与考核监控缺乏等等再比如,毕业论文理论研究较多,整体较为空洞,缺乏实践意义;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个别教师要求不严,部分青年教师经验不足;等等最为突出的就是学术不端,而且不端行为在升级笔者在与一些外校同行进行交流时,感觉本科生毕业论文还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学术不端在本科生毕业论文中也开始苗头渐起,大有泛滥与升级之势;甚至拷贝网上的硕士学位论文,或将几篇硕士学位论文压缩、拼凑、肢解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同时,由于本科院校扩招,教师毕业论文的指导压力也很大例如天津某高校的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共有约1200名毕业生,专业教师约160人,平均每名专业教师要指导7.5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其中某两个系每名教师平均要指导12人以上如果再考虑部分教师还要指导二学位毕业论文、二级学院的毕业论文、夜大学的论文、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指导任务是比较繁重的。
二、本科毕业论文的废与立
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集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于一体,对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测,直接反映着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教育部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明确要求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并曾经是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二级指标实际上,本科毕业生要不要撰写毕业论文,是由来已久的一个争论正如人们所言,本科毕业论文已成“鸡肋”,不仅学生写起来痛苦,指导老师感到棘手,而且社会舆论指责本科毕业论文太水,与其维持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丁晴雪在2009年10月14曰《光明曰报》撰文“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值得探讨”,明确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或不再将论文作为本科毕业的硬性条件丁晴雪指出,主要理由并不在于本科毕业论文“掺水”问题严重,而是在于本科教育的定位和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趋势,本科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一半左右(现在已经超过这个比一的高中毕业生都能够享受到的“平民教育”相应的,本科教育要培养的并不是精英人才,而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大众化人才正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这种变化,本科毕业论文的必要性才受到怀疑但是,取消毕业论文的做法是不是有些过激或一刀切呢?2009年曾经传言“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仅仅过了一天,四川大学宣传部就将这个“善意的谎言”戳破了可能是四川大学在各方面承受的压力过于大了吧!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确有些难当啊!
三、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若干设想
有鉴于此,本科毕业论文有必要进行改革针对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其毕业论文改革可以分为近期和中长期两步走。
1.近期设想 近期就是严格规范毕业论文管理,具体设想有两点:第一,对那些毕业论文不合格、第一次没有通过答辩的同学,即使以后答辩通过,应适当延迟毕业证、学位证的发放时间,直至取消笔者所在单位,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出台了一些制度与措施,如开题报告制度、指导教师与学生背对背答辩制度、二次答辩制度,等等但是,措施的实施效果依然难以令人满意不少教师私下反应,现在毕业论文的指导是“学生不急、老师急”在学生心目中论文写作答辩只是一个过程,早晚得通过,即使进行了N次答辩通过推迟发放毕业证、学位证来引起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当然,为了慎重起见,维护和谐校园,而且更具有权威性,不合格毕业论文的确定应该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或学位委员会组织进行第二,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查重查新现在,本科毕业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的任务一般由指导教师来负责,明显没有权威性;而且也不现实,因为指导教师的资源有限、时间有限只能通过非正规的方式确认,如上下文的行文、直觉、交流谈话等,或者是根据电子版文件中回车符、逗号、分号是不是半角提出质疑建议由教务处、学院和学工部等部门出头,组织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查重查新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一律延期毕业,甚至更严厉的措施此举即可树立学校严谨的学风又可以起到对学生起保护作用,免得出现“秋后成名算账”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