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精选10篇正文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精选10篇》

时间:

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精选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论文 篇1

小学语文;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13-01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1课程结构改革

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指的是要提升课程的内涵,丰富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具体学科范围。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这样的课程格局既符合一般课程建设的理论模型,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等多方兼顾,又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训练。 2教材建设改革

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所使用的学科教育类教材,存在很多不足。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目前缺少一套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需要的教材;从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看,当前使用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内容上与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的反映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从《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看,当前所使用的教材自身没有体现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也没有从这三个维度去解析。因此,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新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诠释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开发设计小学语文课程,尽快建设紧扣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紧跟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步伐的教材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教育实践和教育规律具有深入研究和深厚修养的人员编写,理想的人员构成是高等学校研究初等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界的名师的组合。这样,既可以站在宏观的、理论的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育全貌,又可以站在微观的、实践的角度深入小学语文教育内部,编写出的教材则容易体现出一般学科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作用,又能够体现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兼顾小学语文教育的普遍性和地方性差异,将反映小学语文教育一般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普遍现象作为必修课的主要内容,而将具体细部的问题诸如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放在课外阵地或者教育实践阵地去完成,把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留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根据地方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进行修正和补充,并且需要经常向小学语文教育人员请教,或者请他们作专题讲座,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因此,兼顾上述三个方面编写系列新教材就显得非常必要。 3义务教育

六年级语文论文 篇2

我盼呀,盼呀……终于盼到了星期六。

早晨,被一阵凊脆的闹钟声惊醒,我拿起闹钟一看,呀!七点三十分啦。我一脚踢开被子,胡乱穿了几件衣服,便拎起补课包直接冲向金笔作文教室,上完金笔作文课又要上绘画课了,结束已经十二点了,我几个箭步“飞”到了家中。

吃完午饭,我正准备出去放松一下,可妈妈拦住我,拉着脸说:“你作业写完了吗?”我一听,赶紧说:“没……没写完。”“那你还不赶快写?”,我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家中,拿起作业赶快写起来,一直到妈妈说:“开饭了!”我才推开满桌子的作业,兴冲冲地冲进客厅,急忙端起一大碗饭吃起来。

妈妈见我那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着说:“别忘了,一会儿你还要去补课呢!”我一听,傻眼了,索性放慢了吃饭速度。我想:还是吃慢点吧,最起码还能在家多呆一会儿。时间像是故意在捉弄我,眨眼的功夫,时针已指向了六,这时我不得不再次拎起补课包走向补课班……

哎!好端端的一个星期六就这样被一个个补课班和作业搞得我手忙脚乱,真辛苦啊!

六年级语文论文 篇3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们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们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们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们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们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们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们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们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们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们也能说真话、实话。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们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们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们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们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们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们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们有所裨益。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篇4

关键词: ESP EAP 网考 教学改革

1.引言

大学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一种全国性的权威检测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测试,各个高校都将四六级成绩作为衡量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一把标尺,各用人单位也将四六级证书视为应聘必备证书之一。在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两者的关系中,语言教学应该是第一位的,测试是服务于教学的,教学是目的,考试是手段,但不可否认,测试对教学有着很强的反拨作用,是教学和学习的指挥棒。这个指挥棒给教学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

四六级考试在之前大学生英语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确实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推动了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但是随着现在中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与投入的不断加大,四六级考试严重地阻碍了大学英语向学生提出的更高的英语能力要求,阻碍了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EAP)或专门用途英语(ESP)转移的进程。虽然其推动了大学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并使之长盛不衰,但同时阻碍了大学朝专业英语教学转移和发展的进程。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顺应潮流,修订目标定位,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这一举措表明,一个硬性的、统一的教学要求时代的结束,以及一个强调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到来(蔡基刚,2007)。

2.大学英语四、六级及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个如此大规模的考试,在长达26年的时间内稳定发展,这一基本事实证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当今大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学科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对其重新定位。根据200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其中规定了今后高中毕业生必须达到的七级标准和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八级与九级标准,“八级”词汇量要求在3300字左右,优秀高中毕业生要达到九级水平,词汇量为4500;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核心就是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推动基于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大学四级考试是检测学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一般要求”的考试,词汇量要求在4500字左右,六级考试是大学英语“较高要求”的测试。高中课程和大学英语课程重复率高,很多词汇、语法都是高中学过的东西,大学英语受到中学英语和英语专业的双面夹击,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因此,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四六级考试也应随之改革。

2.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方向

英语水平是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大学英语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核心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学生的总体培养质量,传统意义上的大学英语指的就是基础英语教学。

目前许多名校,如清华北大已经取消了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学生认为英语基础已经在中学阶段打好,开设基础英语课程等于重学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知识。因此,把目标转为注重学生学术英语能力培养,为专业化国际交流提供支撑。这一改革适应了专业院系和学生的需求,得到了学校的支持。香港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他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学术英语能力,以适应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的需要。由于目前香港高校新生的英语水平离这样的课程目标还有较大距离,他们就需要学习在中学里没有学过的EAP课程。内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含糊,学生和学校只能把四六级考试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由于这个目标在新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可以在越来越短的时间甚至零时间里实现,这样学分的压缩和课程的萎缩自然不可避免。因此,大学英语应该借鉴香港及国外的先进经验,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各大学的教师整体水平和生源状况存在差别,国家和地方对不同类型高校的投入不一样,学生的学习条件也不尽相同。对于一些入学英语基础比较差、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的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还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各个高校在学生大一期间就要确定学生的水平,判断学生是否需要修完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程。对于那些基础已经达到一般要求的学生,即通过四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给学生开设相关的专业英语或实用英语课程。

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应该是了解专业前沿的国际发展,增强在科学技术上的学术竞争力。真正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了解国际前沿的前提应该是先打好基础,这就要靠大学英语即通用英语打基础。

2.2四、六级考试面临的问题

鉴于四、六级考试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英语成绩较差的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英语的学习上,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必须奋斗整个四年;成绩好的学生为准备其他各类英语考试,也奋斗了整个四年。这种学习热情的错位,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学习,违背了大学教学的真正目的。

此外,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评估手段,其对教学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已为大家所公认。很多同学通过四、六级考试后就沾沾自喜,从此放弃了英语学习。根据对武汉当地大学一些学生的调查,学生反映:“通过了四级、六级考试,自己觉得是英语高手。但碰到英文文章,心中顿时务实起来,通篇都是生词,一小时只能看几行。写的英语论文,外国人看不懂。学了一些日常口语,但跟老外交流胆怯。学校中实际生活如上机房、做实验、选课、搞课题研究都不会说。”笔者亲历的湖北省众多高校的一线老师们的意见也不比学生少:学生四、六级考试过关之后,英文文献读不了,英文论文写得一塌糊涂,未能实现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四、六级考试的重要性,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应试教育,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为了获利,制造作弊器,销售四、六级答案,很多高校把四、六级通过率当做衡量教学的唯一标准。四、六级在不断改革,2005年从以前的100分满分值改为710分满分,大大增加了听力的分值比例,把听说交际能力放在了重要位置。2012年12月新推出的多题多卷,有效防止了作弊现象,其还有待进一步改革,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保障其效度跟信度。

四、六级考试应该反自身的优缺点,不断进行改革,适应时代的需求,为更好地服务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支持。讨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用英语定位还是学术英语定位,不论是对于挽救考试本身,还是对于促进我国大学英语健康发展,都有很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改革措施与建议

3.1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应当与国际先进做法接轨,不断改进技术手段,引入计算机网络化的考试技术,使考试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网考有很多优点:(1)可以借助多媒体模拟更真实的交际场景,使测试由静态变为动态,使英语的使用更加接近生活。(2)可以节省资源,降低印卷、运输、分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强度。(3)网考具有测验周期短的特点,能够增加每年考试的次数,同时实现一人一卷模式,有效防止考前泄题或考试过程中的作弊行为,提高考试的安全性。

美国教育服务中心(ETS)推行的托福考试是针对留学生的学术英语水平考试,是一场职场英语的水平考试。雅思考试由英国文化协会、剑桥大学考试局及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署共同主办。雅思分学术类和普通类两种题型,学术类主要适合留学,普通类主要适合移民。鉴于此,国内的CET要想长远地立足于国际社会,也要开发自己的独特测试种类。比如当下流行的检测学生基础英语水平的大学公共英语考试,也要服务于专门英语(EPS)教学,为EPS开辟新的测试。

3.2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所有本科生都进行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的局面,压缩大学英语的学分,将其用来开设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专业需求选择,取消综合英语(或叫大学英语)这个由精读演变而来的传统课程,代之以1~2个学分的、比较专项的阅读、听力、口语、写作、语法等小课程。

3.3教师层面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接受培训,为开设各个专业的学科英语做准备。同时控制从英语专业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中招聘单纯为上大学基础英语课的教师。教学管理者和课程规划者只有充分了解本校学习者的外语学习需求,才能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制订出适合本校学生的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和教学模式,因需施教,收效才更直接可观,才更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将英语教学的重心逐渐从大学下移至中小学,为大学生学英语减负,使之有更多时间学好专业,努力创新。分管大学和中小学外语教学的教育部门有必要相互协调配合,制订规划,加速这一进程。中小学是学好英语最重要的阶段,是英语教学杠杆的支点,最需要优秀的英语教师,最需要教育部门的重视,最需要国家投入,投入的效益也最高。

3.4政府层面

加大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国家增加投入,派遣英语教师出国学习,或聘请外语教学专家培训英语教师,提高外语教学理论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让教师明白外语是怎样学会的,知道怎样教,自觉抵制应试教育。多邀请英语国家的大中小学生来华与我国学生交流互动,创造英语学习环境,让我国学生体验英语的真实使用。

4.结语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客观地说,在中国大陆,比较几种全国性的英语标准化考试,四、六级考试是最成熟、最学术、最规范的英语考试。作为全国性的标准化考试,不能因为其有着某些缺点,便将其全盘否定。取消一个考试是很容易的,但是改革一个考试,尽管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意义更深刻。

四、六级考试从1987年实行来,已经成为我国外语考试的民族品牌。我们应该把四、六级考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达到国际教育测量学专业标准的,能与国际接轨的语言测试体,并打造成一个能与境外英语测试体系相抗衡的中国的民族品牌。将四级考试还是保持原来的通用英语考试,六级考试改为学术英语或专用英语考试,从而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Douglas, D. Assessing Languages for Specific Purposes: Theory and Practic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

[3]张尧学。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J].外语界,2008a,(4).

六年级语文论文 篇5

摘 要:小学六年级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各门课程都已经进入了比较紧张的复习阶段,语文的学习也不例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但是语文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如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而是建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才能看到实际成效。主要依据语文学习的特点来阐述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理念。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第二部分为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第三部分为兼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部分,总结文章,提出看法。

关键词:复习策略;基础知识;阅读能力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

在整个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或计划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然而,真正制定好一个科学的学习策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都有丰富的经验和对语文学科前沿有足够的了解,但往往制订的复习计划还是存在问题。实际上老师也是从无经验到有经验,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都是从对以往学生复习的规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因此,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教师制订的复习计划有相当高的科学性,也是值得学生为之跟随并实施的。但问题在于每一届的学生并非完全相同。所以教师在制定复习策略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如下原则。第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完美结合。学过高中思想政治的人都明白这个基本的哲学原理,尽管很基础,但却应用得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说无处不在。教过很多届学生的教师都会对一届届学生的某个方面有共同的感觉,比如说每一届学生都会经历一个比较叛逆的时期,这是大部分学生发展成长的一个规律。然而,出现叛逆现象的学生有的表现得非常强烈,有的却比较平静。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关注不同届学生的共性,还要认识到不同时期学生的个性特征,甚至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第二,学会运用大数法则与定性分析。这一点是对上一点的补充说明。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历年来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通过统计大量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此来获得某种规律性的内容,从而为制定复习策略提供依据与指导。掌握以上原则将能制订出更加科学并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或复习计划。

二、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是非常高的,但考试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对汉语拼音、字词、句子等的考查。因此,教师也都非常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前文已经提及,语文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即想要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去积累。因为语文知识涵盖的面非常广,除去对基本字词的要求以外,阅读理解中还涉及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种知识。此外,语文的阅读理解中,技巧性、模板性的内容非常多,所以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就多,所以平时不积累,只靠考试的时候突击,是无法涵盖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的,所以不积累就不可能学好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每天为学生制定硬性的目标,坚持每天积累,长此以往,W生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的语文水平在潜移默化地提高,而且这可以直接反映在语文成绩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考查,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与运用。这样看来,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可以无形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基础知识是阅读的基础,这在小学阅读理解比较少的阶段还不太明显,但到了初中就可以初现成效。

三、兼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什么一直在强调阅读能力呢?我们暂且不考虑语文成绩,先从这样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角入手。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那么对于这种交换应该有怎样的把握、把握到什么尺度、如何交换等问题,都是需要充分考虑的。那么联想一下,这在本质上是否也是一种理解的能力?再进一步,这种能力从哪里而来?很大一部分是依靠语文阅读。经过语文阅读的基础训练,使学生构建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方才可以继续开发并深化其他的能力。小学阶段虽然对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得比较少,但是这种能力是应该兼顾培养的,早培养,早练习,早提高。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适当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引导。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习仍旧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认清语文学习的特点,并依据一定的方法或原则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复习策略,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指导。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所在。最后,在小学六年级阶段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篇6

论文摘 要: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我国最大的英语语言测试活动,同时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在它走过的二十多年的历程中,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该项考试及改革的政策。回顾政策过程,我们可以看见一条清晰的线索:开始—发展—反泄密—改革。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我国最大的英语语言测试活动,同时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在它走过的二十多年的历程中,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该项考试及改革的重要政策。作为该项考试政策的最主要依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共有三个,分别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85),《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大学英语课程标准》(2004)。它们分别决定了不同时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的基本走向,因此笔者将该项考试政策的过程归为三个主要阶段。

一、大学英语考试开启阶段的政策主要内容(1985—1999)

大学英语四、六级标准化考试自1986年末开始筹备,正式在全国各高校试行是在1987年9月,而关于此项考试的文件最早在1985年,1985年2月9日教育部发出(85)教高一字004号文件《关于印发〈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用)的通知》,文件中提到,《大纲》确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反映了当前国家对高等专业人才外语方面的要求,是我部今后检查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依据。鉴于各校在新生入学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别,《大纲》规定重点院校一般应达到基础阶段四级的教学要求,非重点院校应达到的级别由各校自定。教育部将从1987年秋开始,对结束四、六级学习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标准测试。以后毕业生记分册上应同时注明学生在英语基础阶段所达到的级别,以及专业阅读阶段的成绩,供用人单位参考。这是四、六级考试第一次出现文件中,它并不是单独出现,而是在教学大纲中,作为大纲的测试部分出现的。它是大纲的一部分,大纲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它的性质和目的。

大纲及文件下发后,大学开始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受到高度重视,地位得到了高度提升。1993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正式成立,考试委员会由全国重点大学的有关教授和专家组成,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1993年前名为“大学英语四、六级标准化考试设计组”。考试委员会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为了适应我国幅员广大的情况,在考试委员会下成立了三个考试中心,分别设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这期间发表的有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论文主要是对教学和考试的技术性分析,怎样配合大纲进行教学,怎样提高考试成绩等。如怎样进行四、六级考试的写作训练,怎样提高学生的四六级词汇学习,等等。

1994年后,一些学者认识到四、六级考试的对教学的影响,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探讨了四、六级考试的一些负面效应,1996年5月2日,原国家教委发了《关于印发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高教司1996第56号14文件),该文件强调,为了全面贯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必须加强专业阅读阶段教学,使学生在修完基础阶段后,英语学习不断线。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文件的背后的问题之一是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占据了较大的空间。

二、大学英语考试发展阶段的政策主要内容(1 999—2004)

随着国际交流与日俱增,无论是社会还是学生本人对听说等产出技能的需要都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调整教育教学目标以培养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综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听、说、写、译的比重。针对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变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了相应调整:采用新题型、采用平均级点分报告成绩、设作文最低分。

1999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1999第53号文件,在部分院校开展了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试点工作,同年11月扩大到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四城市所有的高校,并于2000年扩大到全国19个省会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高校,2001年扩大到全国直辖市和所有省会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高校。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这一次改革在测试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探索,以体现加大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考核,翻译、复合式听写和简答题、设作文最低分、对测试内容的各部分进行答题时间限制等措施应该说更能有效测量应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实施口语考试是新进步,它必将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朝着正确的轨道上前进。

教育部高教司于2001年4月6日《关于印发〈第八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总主考会议纪要〉的通知的文件》,附了《第八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总主考会议纪要》。《纪要》指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取得的成绩,是“功不可没,有目共睹”,指出四、六级考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境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香港中文大学、英国霍尔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等都已正式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中国大陆学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英语水平成绩证明;并指出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与国际接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

2001年9月4日教高司函[2001]148号文件《关于印发〈2001—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中提到配合考委会进一步改革、完善四、六级考试,使之更有利于学生的外语实用能力的提高。

2003年12月29日,教育部了教高厅[2003]10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3年9月20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失密事件的通报》,文件将2003年9月20日四级考试试题失密事件的经过和处理情况进行通报,并提出要加强考务工作,充分认识考试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2003年12月30日,教育部发了部委号教电[2003]507号电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购买试题答案事件进行调查的通知》,电文中提到2003年浙江工业大学发现有考生购买试题答案进行作弊。考前试题可能失密,并要求各地区和考试进行逐级排查,并提出各地区、各考点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管理,对再次出现类似事件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领导责任。

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发了鄂教办[2004]4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3年9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题失密事件的通报〉的通知》,《通知》提出一系列要求,要各校结合各自实际,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

2004年初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教学。

可以说,2003年和2004年的工作重点在处理和防止试题泄密上。

三、大学英语考试开启阶段的政策主要内容(2005以后)

2005年3月18日,教育部了教高厅[2005]1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的通知》,在其发出前,教育部专门召开了新闻会。因为一个教学考试而召开新闻会,这在以前是很少有的。文件指出:近期内四、六级考试将采取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改革计分体制和成绩报导方式。自2005年6月考试(试点)起,四、六级考试成绩将采用满分为710分的计分体制,不设及格线;成绩报导方式由考试合格证书改为成绩报告单,即考后向每位考生发放成绩报告单,报导内容包括总分、单项分等。为使学校理解考试分数的含义并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考试测量的结果,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向学校提供四、六级考试分数的解释。这是四、六级考试改革中第一次开始对成绩报导方式进行改革,明显淡化了考试合格证书的作用。文件的附件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以下简称为《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的目标总的来看有两个,一是要通过改革,引导师生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的关系,更合理地使用四、六级考试,使考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二是要准确地测量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体现改革开放对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需求。

根据《改革方案》的安排,2007年1月全面开始实施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2007年6月开始实施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另外,为了加强管理,教育部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整,从2005年4月份开始,考试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教育部的考试中心共同来管理。具体的分工是这样的,高等教育司负责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发展的方向,聘请大学四、六级的委员会的委员,指导他们做好四、六级的业务工作。教育部的考试中心是具体负责包括考试的组织与实施,考风、考纪建设,以及负责安全保密的考务工作。

综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政策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看见一条清晰的线索:开始—发展—反泄密—改革。

参考文献: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篇7

关键词:语文;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引奇激趣――迎接创新的使者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教师应该加倍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序曲。

1.巧设悬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80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3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一巧妙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富有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雾凇》这篇课文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雾凇图,教学的开始,教师播放录像(雾凇景象),向学生展示雾凇的奇特和壮观,使学生在欣赏雾凇景色美丽的同时,激起求知的欲望。

二、诱导质疑――催生创新的萌芽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一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探究欲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内驱力之一。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应当经常向他们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要善于提出难易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或寻找答案。

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要培养的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一个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是“草船‘骗’箭”,为什么课题中却说是“借”呢?这位学生的提问很有价值的,老师表扬了他的勇于质疑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分析课文,探究原因。结果发现原因是有“借”才要“还”,暗示了曹军造箭射自己,体会了诸葛亮的聪明才干。此时,大家对于原先提出问题的学生赞叹不已,那位学生也因有老师的支持和学生的赞赏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从此大胆质疑。

三、驰骋想象――舞动创新的翅膀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丰富表象,唤起想象

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教材中有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遥远,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想象力难以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想象。如在学习《大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大海的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有关故事等等。课堂上,组织大家把搜集的信息相互交流、讨论,使学生获得很深的感受。然后,再利用播放关于大海的录像资料、配乐朗诵等直观的手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海之中。结合演示,引导学生想象:大海是什么样的?站在大海边,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大海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呢?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激情得以迸发,探索大海秘密的欲望发展到了高潮。

2.填补空白,发散想象

所谓“空白”,是指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利用这些“空白”,发散学生的想象,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想飞的乌龟》一课,小乌龟叼着棍子中间,两只小鸟叼着棍子的两端,带着乌龟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因为小乌龟第一次飞上天空,看到地面的美丽景色,一时太高兴,刚一张嘴,整个身体就狠狠地摔到了地上。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可这样启发学生想象:乌龟掉下来会想什么?他还想飞,请你为他想想飞的办法。学生的情感已紧紧和小乌龟连在一起,有的认为小乌龟可怜,有的认为小乌龟可笑,还有的认为小乌龟可叹……学生各抒己见,在想象中思维相互碰撞、启发,在文中没有出现的心理空白处创新,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3.异想天开,拓展思维

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我们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性想象。

四、鼓励求异――激活创新的灵魂

求异是创造的先驱。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发展。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以识字为例,让学生记“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坐”字,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应予以肯定、鼓励。

(2)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教学《王冕学画》一课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个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它促使学生相互激励,情绪活跃,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3)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如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把“我们收回了澳门”这句话换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不改变原意。学生答案多种多样:澳门被我们收回了。(被字句)我们把澳门收回了。(把字句)我们不是收回了澳门吗?(反问句)谁也不能否认我们收回了澳门。(双重否定句)……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篇8

为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推动“三提升”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为我镇基础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和长坡镇中心学校党支部的要求,我校党支部开展了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按照学校学习创先争优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计划,学校领导班子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召开了民主生活会。会上班子成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发展观,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建功立业为主题,认真分析了近年来我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总结发展成果,查摆班子成员自身以及学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深层次原因,进一步理清了学校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思路,并提出了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和领导班子的重要共识

(一)贯彻落实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成效

在征求群众意见中,广大教职工认为我校近几年的发展成效显著,同时也充分肯定了整个领导班子的工作,认为校领导班子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务实,敢于开拓创新,工作业绩明显;班子团结进取,有凝聚力、战斗力,亲和力;关注基层工作,重视调查研究;办事公正公开;以身作则,作风民主,勤政廉洁。

1、学校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完善。各种文件、资料、档案的建立和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2、教职工思想稳定,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每位教职工都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努力学习钻研业务。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之间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网络教研从无到有,从一张白纸到逐步能描绘出一幅美丽动人的图案。本学期,全校13位教师都已建立自己的博客。校长带头,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到目前为止,全校已发表文章、论文147篇,评论文章1043次。

4、教学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在---20__学年度第二学期长坡镇中心学校六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我校语文科取得及格率73%,平均分60.1的好成绩;王小莙老师参加市语文教学论文评比获二等奖;三年级的曾艺彤、陈思琦同学参加长坡学区举行的小学生硬笔书法比赛,分别获得二等奖。

(二)贯彻落实创先争优活动方面形成的共识

1、提高了对“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认识。必须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去解决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谋划学校发展大局;创新学校发展途径,更加关注学校教育的社会性和普惠性;关注学校发展热点难点,化解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提高了对“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认识。必须始终把“办人民满意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贯彻“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有效解决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根本问题;贯彻“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努力为教师的事业发展搭建平台,实现学校教育事业与教师个人事业共同发展,增强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归宿感和成就感。

3、提高了对“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认识。必须坚持学校事业全面发展、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要十分关注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和结构,扩大和增强教育功能,提高整体办学水平;要十分关注学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找准正确的办学方向,完善教育管理机制,使学校事业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4、提高了对“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认识。在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中,既要总揽全局、科学规划、齐头并进,又要统筹好各项事业在发展中的定位、资源和功能;既要在打造好事业发展基本面上下功夫,又要突出抓好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全面考虑、重点突破。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效益。

二、贯彻落实创 先争优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 对创先争优活动的学习还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入

学习创先争优活动活动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我校党员和干部对“创先争优”活动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做了一些思考。但在结合实际进行理性思考远远不够,精读细研差距较大,认识还很肤浅,离应该达到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深入不够,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与新的管理模式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调查研究少,工作不够深入扎实

学校党员和干部在知人、知事、知情上了解掌握的还是不全不细不透,有时缺乏针对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标准,造成工作的效率低,甚至出现被动的现象。特别是围绕学校科学发展、科学规划,以及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更少,工作缺乏主动性。。

(三)工作有时“粗”“细”失度,不能够统筹兼顾

学校党员和干部在工作上,既要从大局上考虑,也要从细节上抓起,更要有知微见著的本领。既要全面谋划,也要放得开手足,让手下有施展锻炼的机会。表现在工作上,一是不能很好的统筹兼顾,顾此失彼,学校日常事务多,有时阶段性的事又比较紧,什么都想努力做好,但有时也不尽如意;二是工作强调多,落实少。在培养年轻干部和关心教师方面力度不大,程度不够,有督察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三、原因分析

1、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入,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理解得不够透。因此,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方面做得不够自觉,很多时候安于现状,缺乏对形势的预见、分析,缺乏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2、宗旨意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差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得不够牢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意识还有待加强,与校内外群众沟通联系较少,没有从如何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角度认识问题,对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认识不足。

3、以人为本的观念树得不牢。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不够,思考不多,对教职工在想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了解比较少。有时候因为对员工要求太高,指导工作时出现了急躁的现象,处理问题时忽略了职工的心理感受。

4、制度机制方面的因素。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很难在主观上得到一致的认同。对于学校来说,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目前,评价学校各环节及全体教职员工的成效机制还并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备并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及主要工作思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校确立了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1、自觉学习,在“用”字上下功夫

学校党员干部首先要全面系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不仅领导要学好,还要组织好广大师生的学习,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其次,要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做到依法执教。第三要学习好教育教学理论,真正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第四要带着问题学,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要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2、深入一线,在“勤”字上下功夫

学校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职工和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思想情况,真正融入到师生当中。特别是毕业年级更是要多花时间去了解,随时随地为师生排忧解难,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要用党员干部的人格魅力和工作实绩去引领老师们。

3、建章立制,在“严”字上下功夫

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科学合理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和育人创业的良好工作环境。严格照章办学,既要合情又要合理,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班子分工既要明确,又要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安排,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落实。同时在管理的理念上需要更新。这就要求我们管理上要在“严”字上下功夫。在各自分管的工作方面下功夫,不仅要找出问题,还要想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4、转变工作作风,在“实”字上下功夫

党员和干部尽量创造一切条件为师生办实事好事,努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要树立服务一线、服务大局的理念,求真务实,提高服务水平,以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作风赢得师生的信任。教书是一件很实在的工作,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人,那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务实,不要大话,空话。同时还要把学校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把学校看着是自己的家。

5、开拓创新,在“谋”字上下功夫

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本。在工作中要坚持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要淡泊名利,才能真正为师生服好务。将 “个性化教育”这一理念细化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在各自的工作中找准“抓手”,积累经验,形成各自工作的亮点,这样综合起来就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

针对学校及班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认真学习、深刻反思,提出我校领导班子贯彻落实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思路:

1、坚持科学发展,解决学校发展方向“准不准”的问题。正确分析学校教育的现实方位和发展方向,重点关注当前学校发展的效率、质量等基本问题,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贯彻落实创先争优活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学校改革和发展大局上来,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校发展。

2、坚持质量立校。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一所学校能否被社会认可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意识,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我们必须明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检验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创建学校特色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学校管理效益的重要举措。正确处理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学校快速发展的关系,扎扎实实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认认真真提高质量和效益。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我们所做的许多工作,就是要唤起所有教师对工作的责任意识,点燃全体教师对事业的热情火花。我们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努力造就一支能够引领和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4、维护稳定和谐。学校事业面广、量大、责任重,受到校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领导班子一定要有忧患意识,担负起重大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着力解决事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工作薄弱环节,妥善处理校内突发公共事件;大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保持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论文 篇9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高职高专语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要顺应新的形势变化,切实有效地为专业培养目标和提高就业技能服务,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整合教学内容

古代文学涵盖面广,涉及的作家作品众多,在具体的教学中很难面面俱到。这就要求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而且从目前社会发展对学历层次的需求来看,它的培养目标还在渐变为乡镇小学语文教师,他们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知识,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是必要的,但理论水平和专业性不必要求太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在文学史和作品选的教学安排上,应该以作品选为主,以文学史为辅。在讲文学史时,要遵循“理论必需”的原则,但也不能泛泛而谈。不仅应该讲清楚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作家作品,而且应该讲清这一时期文学呈现了什么特点,并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背景挖掘出呈现出这种特点的原因。甚至在讲到每一时期的“一代文学”时还应该穿插这种文体的演变及鉴赏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对系统的古代文学知识和一些基本文体的简单鉴赏技巧。在作品的选择上,一要突出经典性,优秀的古文作品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情感上都对学生有感染和熏陶的作用;二要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作家作品有所侧重,因为我们所培养的毕业生将来有大部分要到小学去任教语文,为了让他们能够尽快胜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文教学工作,对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文篇目,从内容到教法都要给学生以示范,而且要加上古诗声调和节奏的讲解,要在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上下功夫,使之成为小学语文的示范课。

2.注意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在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包括一些在大学古代文学教学中要精讲的重点篇目,像李白的《蜀道难》、屈原的《离骚》、庄子的《逍遥游》等。如果中学语文教学得法,那么学生进入高校后,对这些经典的篇目应该还是掌握得比较好的。因此,我们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要重新遴选精讲篇目,对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的古代文学作品一般不要再去重复讲授,对于实在非常重要不能略过的古代文学作品也要和中学分析的角度不一样。这样即可以合理利用古代文学的教学时间,又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古代文学距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学生在学习时较难产生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古代文学与我们生活的距离,实现古为今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生活中流行的成语俗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再使用古汉语进行交流和写作,但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不少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在今天仍被大量使用,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流行的成语、俗语。因此,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可利用这些成语和俗语作为桥梁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如我们现在形容女人的嘴巴长得漂亮会说“樊素口”,形容女人的腰长得细会说是“小蛮腰”,为什么这样形容呢?因为这两个俗语来源于白居易的两句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和小蛮是白居易洛阳别墅的两位美人,一个是歌妓樊素,一个是舞妓小蛮,白公深爱之。如果我们以这个为切入点来讲白居易晚年独善其身的生活,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来了。

(三)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应与教师技能的培养相结合

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是以源源不断地为小学输送优秀的、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为办学目标的,因此,它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而高职高专教育都面临这样的困境:教学时数缩短,而所学的课程却越来越多。专科学制本身只有三年,而且由于市场化的运作,高校的招生指标多少和专业是否继续保留都是以就业率来决定的,高职高专的教育更是如此。为了争取更多的招生指标,保留现有的专业,高职高专院校只有想法设法提高就业率,而提高就业率的办法之一就是把毕业生提前推向就业市场,所以,几乎所有高校的最后一学期是不安排课的。即使有,也基本是教师招聘考试的辅导课。这样,专科的学制实际上缩成了两年半。但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特别是语文教育专业更是如此。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为了顺应社会这种需求,高职高专的语教专业必须要调整或增设课程,这就使得它的课程会越来越多。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这是所有的高职高专教育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在语教专业的专业理论课中渗透教师技能的训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古代文学是高职高专语教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主干课,我们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地满堂灌,而应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教师技能的训练。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和古代文学的教学实际,可以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可以渗透古诗文诵读技能、口语表达技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如前所述,目前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师有两类,一类是有比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但理论水平相对薄弱的教师;一类是具有深厚的的专业背景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专业理论水平较强,但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技能训练的教师。这两类来源的教师都不能适应高职高专古代文学教学的需要,高职高专语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师要求既要有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又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因此,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要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鼓励从师范转型过来的教师继续深造,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而新进来的一些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也要求他们参加教师范技能培训,并严格考核,使他们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结语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篇10

关键词:听力能力;现状调查;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杨剑波(1974-),男,河南济源人,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河南开封475001)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154-02

国外的听力教学研究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听力由过去认为的被动活动转变为如今所认可的一种主动的过程,对听力研究的重点从以往的只重视听力的结果到囊括听力的过程。[1]在我国,听力教学一直是一个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问题。目前,大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被放在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听力教学。本文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对象展开调研。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问题如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听力能力是否能达到教育部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中规定的听力能力要求;大学生对听力能力的自我评估是否与客观测试的结果一致;同一级别不同学习者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能力差异,不同年级的学习者是否存在听力能力的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提高听力能力的对策有哪些?

二、研究设计和过程

1.研究对象

用于本研究的97名研究对象均是来自河南大学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其中包括50名大一学生(2010级)和47名大二学生(2009级)。他们分别来自全国的不同省份,均从参加选课的视听说班级中随机抽取出来,专业各不相同。该研究初始调查对象为100名,在大二组调查过程中,有2名学生因故未参加六级样题的听力测试,1名学生听力能力测量表只填写了一半,故从研究对象中去除。

2.研究工具

听力能力的调查分为一个听力能力自测表和一个听力测试卷。听力能力自测表根据教育部《教学要求》中的学生英语能力自测表中有关听力的部分改写,共设计了14个听力方面的能力描述,涵盖了一般能力要求和较高要求,每一个描述后面都有5个分值可供选择,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分值。听力测试卷采用的是2006年公布的四级考试样题和六级样题。根据考试大纲,四级考试听力理解部分要求考生达到《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六级达到较高要求。

3.数据收集

该调查和测试在视听说课堂上分两次进行,数据收集者为课题组成员,被调查者均在语言实验室上课。调查者在课堂上先发放听力能力的测量表,要求被调查者如实填写,并声明该调查结果和最终的课程成绩没有关系。调查结果收齐后,学生戴上耳机开始四级样题听力部分的测试,教师告知该测试结果将计入课程成绩。一周后,课题组在同一地点使用六级听力样题对同一学生群体进行了第二次听力测试。

4.数据分析

资料收集后,听力能力自测表的结果直接输入电脑。听力测试卷客观题部分使用机器评卷,听写部分采用人工双评的办法进行评卷。四级样题和六级样题的成绩分别进行统计,然后输入电脑。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

三、结果与讨论

1.听力能力自评统计

学生听力能力自我评估得分统计表明,他们经过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基本上可以达到《课程要求》中规定的基本能力要求。2010级在调查问题1(我能听懂英语授课,并能根据要求进行讨论、发言)、2(我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稍慢的对话、短文、报告等音像材料,并能理解其要点)、4(我能听懂指示语,如指路、如何做某事、操作指南等,能听懂数字、时间等)、5(我能听懂讨论的主题,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项的均值都超过3.0,这表明学生整体上认为他们基本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稍慢的对话、短文等音像材料,并能听懂指示语,如指路、如何做事,能听懂数字和时间等。

调查还显示,二年级学生对自己听力能力认可度总体高于一年级学生,2009级的第2(我能听懂与所学内容相关、语速稍慢的对话、短文、报告等音像材料,并能理解其要点)、3(我能听懂慢速英语节目,如新闻、科学报导、历史故事等)、4(我能听懂指示语,如指路、如何做某事、操作指南等,能听懂数字、时间等)、5(我能听懂讨论的主题,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7(我能听懂英语谈话或讲座,能理解要点和细节)项的平均分均高于一年级组,这表明大二的学生总体上认为自己能大致达到《教学要求》中的基本要求,如第3项,“我能听懂慢速英语节目,如新闻、科学报道、历史故事等”。但在更高能力要求方面二年级组的均值反而低于一年级组,如2009级的11(我能听懂语速正常、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报告等,并在其结构复杂、观点较为隐含时也能理解其要点和主要细节)、12(我能基本听懂语速正常的英语国家广播及电视节目,如新闻报道、访谈、讲座、电影、电视剧等,并能掌握中心思想,抓住要点)、13(我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14(能听懂涉及专业知识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并能理解其中阐述的事实或包含的较为抽象的概念)项得分的均值都低于2010级该项的均值。笔者认为,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和学习领域的扩大,大二组的学生普遍对自己英语听力能力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2010级平均得分2.385,2009级平均得分2.6193。二年级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听力能力评估略高于一年级组。单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2010级和2009级的显著性水平为。000,表明各个级别中被调查个体对自身英语听力能力的认识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2.四级听力样题测试成绩比较

四级听力测试的成绩总分为35分。一年级组平均得分为20.33,得分率为57%,二年级组平均得分为26.75,得分率为76%。一年级组得分率较低,离考试大纲规定的能力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二年级组得分率较高,基本上达到了考试大纲和《教学要求》规定的能力要求。实际上,根据课题组的个别访谈,所调查班级的学生在第三学期末举行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约半数的学生得分超过425分(报考六级的资格分数线),这与本调查的结果相符。

表1显示,F值为。879,显著性水平为。629,这表明一、二年级学习者在满足考试设定的听力能力方面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3.六级听力样题测试成绩比较

六级测试样题的满分也是35分。一年级组平均得分为17.66,平均得分率约50%,这表明一年级组的学习者尚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和六级考试大纲中听力能力的较高要求。二年级组平均得分为19.97,平均得分率约57%,这也表明,二年级组的学生中至少很多人尚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和六级考试大纲中听力能力的较高要求。

在六级和四级的测试中,二年级组的平均得分均好于一年级组,证明二年级组的听力能力普遍好于一年级组。

表2显示,在六级样题测试成绩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中,F值为。908,显著性水平为。559。

两个年级的学习者在达到《教学要求》较高能力要求方面也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是,六级测试结果比较的显著程度要比四级测试结果比较的显著程度显著,证明一、二年级在听力能力方面确实存在差异。

四、提高听力能力的教学对策

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和听力能力现状,本文主要从听力教学方面入手讨论提高大学生的听力能力。

1.加强听力微技能的培养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听力理解微技能的培养。H.D. Brown(1994)从Richards等人的论著中归纳出了17种听力理解微技能。[2]例如,预测能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听力微技能。预测能力的培养包括多个方面。在开始听力训练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每一次听力训练的目的和要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带着问题和任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听力训练活动中去;教师也可以从语音语调上训练学生的预测能力。另外,猜测词义的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听力微技能。听力理解中有些词汇对听力理解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有时完全可以根据听力材料所涉及的话题、上下文和背景知识等对生词的意义作出适当的猜测。

2.重视听力策略的训练

20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对听力策略与听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和论证。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建议或尝试将听力策略融入课堂教学。一些研究表明,学生如果能有效使用听力策略,听力水平就会有明显提高;听力成绩优良的学生通常能有效地结合使用元认知和认知策略。[3-6]一些研究者尝试将元认知和认知策略训练与外语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其中比较权威的是Vandergrift(2004)设计的以训练学生使用听力元认知策略为主的课堂教学步骤,如表3所示。[1,6]

因此,科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听力策略的培训,不失为提高听力教学效果和学生听力水平的有效方法。

3.注意把听力教学与其他技能教学相结合

听、说、读、写是人类进行正常语言交际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听力理解在人类语言交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语言习得角度看,人类对语音或语言成分的听辨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而且听力理解能力对其他语言技能的获得和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听力能力的培养与其他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并以听力技能的培养促进其他各项技能的提高。

4.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和学习条件

一些研究表明多媒体技术为外语课堂的整合提供了物质平台和理想的教学环境,基于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的确优于传统的单一课堂模式。在听力教学中使用视听材料可使声音和图像相结合、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语言和情景相结合,对视觉型、听觉型、感受型等各类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是有益的。[6]目前许多高校都有比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语言实验室,教学者应该充分利用其中的设施,并指导学生学生有效利用这些现代化条件进行听力的自主学习。

五、结论

本研究使用调查问卷和测试的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英语听力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听力能力,在二年级阶段,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教学要求》所设定的基本能力要求,但离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不同级别的学生在听力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二年级组整体上的听力能力高于一年级组。

大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外语听力教学作为应用语言学科的一个领域,在语言理论和语言应用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更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认识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Vandergrift L.Listening to learn or learning to listen?[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4,(24):3-25.

[2]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M].Englewood Cliff,NJ:Prentice Hall,1994.

[3]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蒋祖康。学习策略与听力的关系――中国本科学生素质调查分析报告之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