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论文(优秀6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电教论文(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组织学论文 篇1
【关键词】自主情境氛围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情境教学,精心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愉悦学生的身心,使之以积极的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投身到学习中去。
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对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时,在讲桌上摆放粉笔盒、词典、篮球、象棋、六角螺母、魔方、易拉罐、卷筒冰激凌盒、三棱镜、玻璃棒等学生熟悉的实物,让学生对这些物体观察后,提出问题:桌上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类似?哪些与圆柱、圆锥类似?
这样从实际问题引入,提出与图形相关的问题,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一下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脉博,激发学生主动、自主的去探求新知识。
㈡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创造性的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来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
例如:以“五一”旅游黄金周为背景,提供有关数据编应用题。在学习打折销售这节时,可以先让学生请交他人,或查找相关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等,了解商品销售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常识,有哪些销售措施等专题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供问题的背景和提出问题并通过四人一组的合作学习,再进行全班相互交流。教师进行综合点评。还可让学生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自己的体会,撰写一片数学小论文。如目前,包括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在内,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67万平方千米,其中长江与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32.4%,而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更为严重,它的水土流失面积比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还要多29万多平方千米,问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是多少?还可进一步拓展:通过解决上面问题,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应该如何做?
二、启发自觉设疑,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可以体味到真正的“自我”,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发挥的空间,个性可以尽情地发展,真正投入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首先,明确问题范围,指导思考方向。有时学生提不出问题的原因并不单是参与意识差而是方向性不明确,或太大范围的思考使学生茫然。这就是说,教之以方法。如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能直接让学生盲目地到生活中去搜集问题,而是先作分类例题起提示作用,使学生把握了数学本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自己再去发现问题,这样学生的参与程度会更高。
其次,运用激励机制,提高问题的层次。并不是说只要学生提出问题就表明参与了,还要看这个问题对学生思维的触动有多深,所以教师要控制相对肤浅问题,并激励学生拓宽发现问题的广度、深度,开阔学生的视野,延伸拓展他们的思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也可以使学生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参与的乐趣,更能激发学习热情。
首先,在教学的内容上,要从学生的自身基础、认识特点和能力大小来考虑,努力组织一些丰富、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一些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其次,在教学方式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灵活选择不同的方式,如引入式、提问式、自学式、讨论式等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再次,合理安排时间,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交流,使他们通过学习活动得到更多的乐趣。
如在进行《展开与折叠》教学之前,安排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包装盒子,老师也准备如下形状的纸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老师对自己准备材料的引导展示,组织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材
料进行展开与折叠的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形成对新知识“展开与折叠”的认识。
四、指导学生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知识同化过程中想问题、导方法、作结论,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并从中学会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即发现问题——探索解法——得出结论。
引导探究是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提问形式,向学生指出探究方向,通过学生自主的形式去探索规律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应注意把握提问的难易程度,注意提问层次作用,注重提问的激励作用。
如学习比较线段的长短的两种方法:度量法、叠合法,角的比较也有两种方法:度量法、叠合法,前后出现的两种方法是一样的吗?不同在哪?实际生活中,你还能找出类似于这两种方法的比较物体大小方法吗?
如果所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就会让学生感到无味;如果所提出的问题太难,又会让学生感到望而生畏,伤害学生的积极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未具备的知识能力之间的跨度,若跨度太大,则可考虑设置中间问题,使之起到牵引的作用。
五、把握角色定位,实现有意义的自主
组织学论文 篇2
一、考核内容:
1、各班学生行为规范。
每周一次评选流动红旗,拿到流动红旗的班级得10分,拿不到的得6分。(以值周班检查和值日教师抽查结果为依据)
2、班级探究园地。
一学期确定一个探究主题。每月围绕大主题制定一个小课题开展探究活动。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获☆☆☆得10分,获☆☆得8分,获☆得6分。(以学校检查结果为依据)
3、班级黑板报。
中高年级每两星期按规定出好一期黑板报,低年级每月出一期黑板报。获☆☆☆得10分,获☆☆得8分,获☆得6分。(以学校检查结果为依据)
4、班主任手册填写。
每月一次检查《班主任手册》,能认真、完整、翔实地按要求完成填写任务的得10分,往下依次为8分,6分。(以考核小组检查为依据)
5、家校联系。
每月对5名学生作一次家访或与家长书面联系一次,每次得2分。(以家校联系本和《班主任手册》为依据)
6、班队会课。
每月能认真组织好一次班队(会)课,要求班队(会)课有主题,有内容,有教案。每举行一次得5分。(以检查与班队活动记录为依据)
7、午会课。
做到专课专用,得10分,少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以学校抽查为依据)
8、认真组织学生做好两操。
按时到岗,能使学生纪律严明、秩序井然,得5分,不去一次扣1分。(以值日老师抽查为依据)
9、小家务布置。
教室的环境布置情况,要求整体体现个性化,激励用语规范化,文具摆放条理化,洁具放置隐蔽化,“三表”悬挂合理化,教室周围清洁化。获一等奖得50分,二等奖得30分,三等奖得20分。(以学校检查结果为依据)
10、论文、方案设计。
能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类文章的撰写,如论文、方案设计等。按时上交得10分,采纳应用得40分。不按要求上交材料,每少一次扣5分。
11、参赛情况。
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校级一、二、三等奖得10、6、4分。(其他各类奖项参考校长特别奖)不同奖项可累计,同一奖项以最高奖统计。不参加各类竞赛,一次扣2分。(以竞赛公布的结果为准)
二、考核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考核方法:
1、班主任管理工作每月考核一次,步骤为先个人填表自评,然后学校考核总评。
2、考核办法:
每得一分相应得奖金一元。
2008年9月
班主任月考核考核表
序号项目要求自评分考核分
1行为规范每周一次评选流动红旗,拿到流动红旗的班级得10分,拿不到的得6分。(以值周班检查和值日教师抽查结果为依据)
2班级探究园地一学期确定一个探究主题。每月围绕大主题制定一个小课题开展探究活动。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获☆☆☆得10分,获☆☆得8分,获☆得6分。(以学校检查结果为依据)
3班级黑板报中高年级每两星期按规定出好一期黑板报,低年级每月出一期黑或每月出一期黑板报。获☆☆☆得10分,获☆☆得8分,获☆得6分。(以学校检查结果为依据)
4班主任手册填写每月一次检查《班主任手册》,能认真、完整、翔实地按要求完成填写任务的得10分,往下依次为8分,6分。(以考核小组检查为依据)
5家校联系对5名学生作一次家访或与家长书面联系一次,每家访一次得2分,书面联系一次得1分。(以家校本或家访表为依据)
6班队会课每月能认真组织好一次的班队(会)课,要求班队(会)课有主题,有内容,有教案。每举行一次得5分。(以检查与班队活动记录为依据)
7午会课。做到专课专用,得10分,少一次扣1分,扣完为止。(以学校抽查为依据)
8认真组织学生做好两操能使学生纪律严明、秩序井然,得5分(以值日老师抽查为依据)
9小家务布置教室的环境布置情况,要求整体体现个性化,激励用语规范化,文具摆放条理化,洁具放置隐蔽化,“三表”悬挂合理化,教室周围清洁化。获一等奖得50分,二等奖得30分,三等奖得20分。(以学校检查结果为依据)
10论文、
方案设计能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类文章的撰写,如论文、方案设计等。按时上交得10分,采纳应用得50分
组织学论文 篇3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具体做法是:
(一)制定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二)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三)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一)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组成评委会,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及《守则》、《规范》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电教论文 篇4
在机电教学中采用行为引导教学法,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在机电教学中合理的运用行为引导教学,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倍。应用行为引导教学法进行机电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培养综合性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行为引导教学法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使得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更为熟练,能够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在进行行为引导教学法进行机电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要求:
1.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机电教学开展之前应结合机电教学知识制定合理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机电理论知识。另外,要合理划分小组,明确教学目标,并制定详细可行的机电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电教学开展的时效性与合理性。教师的引导是否发挥了作用主要体现在课下学生对机电知识的探究,比如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使学生在课下自觉性研究机电知识等这些都属于教师引导的范围。通过课前引导能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机电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交流,可以说机电教学课前准备工作是有效开展机电教学工作的基础。
1.2正确应用及创新行为引导教学法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创新中发展起来的,当然机电教学也不例外,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因此在机电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行为引导教学法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创新,使机电教学始终保持其独特之处,这样一来就可以培养学生对机电学科的兴趣。行为引导交教学法中涵盖了多种子方法,比如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及引导课文法等等,这些方法可以在机电教学中单项应用,也可以进行合理的综合应用。教师在机电教学中可以依据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状况,正确应用行为引导教学法,那么不论是应用单项教学法还是多种方法综合在一起,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及时为机电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机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3全面贯彻行为引导教学法在机电教学中的应用全过程
在机电教学中应用行为引导教学法不仅要制定完善的机电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课堂中全面贯彻落实,教师作为机电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合理引导机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注意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意见反馈及疑惑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完成任务。与此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正所谓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只有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个人能力才会得以快速提升。在机电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保证机电教学环环相扣,但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把控好学生的活跃度,切不可过分活跃导致机电教学偏离主题,不论是在行为引导教学任务操作中,还是机电教学引导中都要始终围绕教学主题,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为企业及社会培养一批批复合型人才。
2结束语
电教论文 篇5
关键词:中职;电学;课堂教学“电学”
是中职教育系列中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本课程通过对电学基本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识别电学现象背后的原理,并能够进行基本的操作与分析计算,进而形成相应的电学知识与实验素养,以为相关专业知识的系统建构奠定基础,并在其中形成科学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当前实际来看,尽管在教学中强调改革意识,强调面向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需要的教学理念,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电学”教学仍然一定程度上停留在缺乏与职业目标的联系、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水平上,“电学”教学与中职学校就业导向的办学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而要缩短这个距离,提高“电学”课程教学的水平,笔者认为需要认真分析当前中职“电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并寻找能够真正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1中职“电学”课堂教学现状
“电学”是中职学校电子电工相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对学生的电学知识基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宏观角度来看,传统的“电学”课堂教学更多地以知识系统构建为主要目标,以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作为巩固知识结构、形成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这样的教学从电学知识系统的构建来看,没有什么问题,但从教学效果角度来评价,尤其是从中职学校办学定位的角度来衡量,就存在着一些不足。1.1“电学”课程实际教学的定位不准“电学”作为一门课程,其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这恐怕不是太多同行思考的问题,通常是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教什么样的内容。但在职业教学的视野下,笔者认为需要关注一门课程自身的定位,这样才能寻找到准确的教学起点。电学作为物理学中最重要也是逻辑性最强的知识之一,笔者认为其教学定位应当确定在:(1)知识基础的巩固,这是常规要求,不赘述;(2)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建立在学生的职业需要上,也就是“电学”课程相关专业的学生将来在工作中都是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这种能力在“电学”的学习中就需要高度重视,通常还需要作为教学的主线之一;(3)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是一个容易忽视的教学目标定位,纵观“电学”发展史,可以发现“电学”总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也总能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比如当前最流行的VR技术,就与“电学”高度相关。跟踪最新“电学”发展(不仅是技术,也包括设计理念)应当成为中职“电学”课堂上的一道风景。1.2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衔接性不强对于不少中职学校而言,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电学理论的构建与实践之间常常脱节)(;而这一现象如果叠加上教师不够先进的教学理念,那学生在“电学”课堂上所能获得的可能就是一堆抽象的电学符号与公式,难以真正体验到电学原本具有的一种有形的力量,其实这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衔接性出现了问题。“电学”实践性项目较多,既有课程自身的实验,也有职业需要下的实训等,充分利用好这些平台,真正从“双师型”的职业化取向出发,才可以为学生的“电学”学习奠定好理论与实践基础。1.3课堂上“电学”知识缺乏时效性由于传统教学中以本为本的思路和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更新意识不强,很多时候“电学”的教学都容易囿于教材而无法得到有效突破,因此学生所能学到的“电学”知识永远是书本上的知识,而纯粹教材知识所构建的“电学”体系肯定是缺乏时效性的。这种缺失容易导致学生一直在相对较低的系统水平中徘徊,不利于建立一种追求时效的学习视角,不利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分析这些不足,是为了让当前中职“电学”课程的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能够更好地适应中职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进行了“电学”课堂教学提效途径的相关探究。
2“电学”课堂教学提效途径探究
提效当然是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效只有放到一定语境下才有意义,对于“电学”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的提效途径放在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需要视角下,才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总是时刻考虑学生的职业素养对“电学”课程的教学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需要,这种需要又对课堂教学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这种要求又需要通过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是不是真正符合学生的需要。如此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使得所探究到的“电学”课堂教学提效途径能够得到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保障,也是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笔者总结出如下3条提效途径。2.1建立应用导向的教学理念中职学校自然要建立一种基于就业需要的教学导向,这种就业需要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应当是一种鲜明的应用意识。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定位之下,“学以致用”应当成为长期坚持的学科教学导向。在“电学”课程教学中,“教”的内容是从基本电学概念出发,进一步构建电学规律;而“用”不仅仅是用这些知识去做课本上罗列的实验,也要基于当前产业对“电学”提出的要求,进行一些超越课本的实践。2.2建立方式多样的实践平台实践是形成应用能力的关键,如上一点所强调的学以致用,用是需要平台的,这个平台可以是“电学”课程的实验平台,更应当是职业素养提升需要下的实训、实习平台。作为“电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并思考“电学”课堂教学可以在提升学生实训、实习水平中发挥什么作用。这样的思考,常常可以让“电学”教学走出书本,走向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需要。2.3培养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支撑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因素,“电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学科之一,利用“电学”自身的逻辑性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在应用中巩固这种能力,可以让学生获得支撑职业素养最重要的能力因素。另外,要高度重视电学概念的形成教学,尤其是当今一些新颖电学概念的教学,因为这种教学往往对学生创新概念有着极大的帮助,而这又是学生在就业当别需要的一种能力,也是由普通蓝领走向高级蓝领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应用角度来看,当前社会缺乏高级蓝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诞生这些蓝领的摇篮———中职学校,没有真正借助于课堂这个最重要的平台进行创新教学的缘故。
3就业导向下的“电学”课堂教学
针对学生的“电学”学科学习需要与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笔者总结自己的探究过程,认为最重要的一个结论还是“电学”课堂教学要建立就业导向的理念。就业导向是应用导向的更宏观的描述,“电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结果的评价等环节中,如果能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从学生就业之后所需要的职业素养角度审视自身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那就可以寻找到“电学”学科学习的最有效的推动力,同时也就完成了中职学校视域下“电学”学科教学的最准确的定位。事实证明,建立了就业导向的“电学”学科教学视角,并真正从以上所论述的3个角度去努力,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让“电学”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彰显出独有的生命力。
作者:龚晓萍 单位: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
电教论文 篇6
[摘要]面对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音乐教师如何把电教媒体运用到课堂上,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表现欲望、增大教学密度、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五个方面,阐述了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学电教媒体教师学生教学效果
新时代有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有新的教学理念,音乐课堂教学运用电教媒体为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兴趣,增大教学密度,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崭新天地。电教媒体辅助音乐教学,不但能为学生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而且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新异事物的好奇。课堂上,我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尽量利用投影、录象、录音、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传授过程,使他们由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由于电教手段的使用,使教与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对比强烈,使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再加上形象、生动、直观、具体等特点,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充分受到刺激,因而大脑会更加兴奋,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相应提高,这些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使学生轻松舒畅地投入学习。如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而利用现代媒体结合之后,音乐的表现语言从静态的转变成流动的,而且也丰富了音乐形象。如我在课堂中,将歌、图画、多媒体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通过多种方式去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表现美。如在《婚礼进行曲》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采用视听结合这一手段,通过媒体讲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画面、故事情节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感受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同时,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通过网络等方法,动手搜集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增强教学直观性
传统的声乐教学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备直观性,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教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经常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传统教学中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范唱,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的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但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学,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后能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声乐教学变得直观化,能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声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从而增强教学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表现欲望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单一守旧的传统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抹杀了。现代电教媒体的使用为我们改变这种情况提供了契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借助电教媒体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融合,开发学生的想像空间。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进行创造。在和同学们讲授歌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增加对歌曲的热爱,我把同学带到了微机房,利用powerpoint让同学设计自己喜欢的歌曲的动画形式,结果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像设计出了各种非常漂亮的歌曲的动画形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歌曲的喜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运用电教媒体,增大教学密度
音乐教学要求突出歌唱能力,让学生多学多练。但课堂时间有限,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容量不大的缺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辅助教学则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从期望得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认真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因此就能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压缩出时间来进行大容量的歌唱练习,使学生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时间。多媒体的运用可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能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提供的歌唱机会更多了,有利于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
五、运用电教媒体,拓宽学生知识层面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强、信息资源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范围广,容量大,给教师极大的操作空间,教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长学生见识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教唱《红色娘子军》时,先让学生观看舞剧《红色娘子军》,使学生能用多种感官进行感受,感受到歌剧的唱法,丰富的舞台表演,电教媒体以其直观形象,活泼生动的特点,不仅对学生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还将学生带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学生无不被演员的表演折服;演员的舞刀、舞枪、舞棒,引来学生阵阵喝彩。学生欣赏完后,能有很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趁此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唱轻快激昂的进行曲式的歌曲,并掌握发声方法,进行音乐的拓展。虽然学生唱得不一定很好,但他们一定是用心的、开心的。在这种多种感官教学中,学生真真切切地看、明明白白地听、认认真真地学,从动眼动耳到动口,由新奇到喜爱,由被动到主动,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此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使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勤学进取,及时地充电,不断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探索更先进、更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才能使电教媒体在课堂中燃起夺目的火花,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承茂。出声入画事半功倍──谈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音乐教育,1998,(01).
[2]陈键。电教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2,(04).
[3]朱则平,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