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音乐教育论文【通用24篇】正文

《音乐教育论文【通用24篇】》

时间: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

音乐教育论文 1

摘要:在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改善了生活质量,在对生活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新时期,教育深入改革,其中艺术教育得到了认可和重视,更加关注对于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幼儿年龄小,主要在三岁到六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心理和生理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也不能按照正常的学生或者成人的教育方式,需要根据这个年段的幼儿的特点来探索如何进行音乐教育。本文主要分析幼儿的特征,采取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探析游戏交互作用与幼儿音乐教育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游戏;交互作用;意义

幼儿教育已经是当前比较关注的一个内容,但是作为三到六岁的孩子,很多地方还在刚开始起步,选择教育方式,如何根据幼儿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如何进一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就成了研究的问题,本文探析的是游戏交互作用来进行幼儿的音乐教育。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幼儿园教育纲要》都强调了幼儿教育应该以游戏为主,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爱动、爱玩、停不下的蹦蹦跳跳是幼儿的天性。采用游戏交互作用进行音乐教育,不仅符合幼儿的发展要求,还能让孩子快乐的主动去学习音乐,对其产生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游戏要占据重要比例,幼儿音乐教师,必须要充分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以游戏方式进行音乐教学。

一、概念分析

游戏,游戏是一种基于物质需求满足之上的,在一种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遵循某种特定规则的,追求精神需求满足的社会行为方式,有智力游戏和活动性游戏。游戏,是一个严肃的人类自发活动,有生存技能培训和智力培养的目标。其中儿童游戏的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十九世纪中期,才进行理论的研究。国内外都对游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游戏的本质超过了顺应的一种思维模式,拉夫。克斯� 而我国对于相关游戏研究也有一些期刊文献,比如有《游戏的功能》《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思考》《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等等。儿童游戏的特征有:一是: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二是:游戏是在假象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的生活;三是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的社会义务,无法创造财富;最后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也就是说游戏快乐的。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种有规则的、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在听听、唱唱、动动、玩玩当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常规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还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和享受,愉悦了身心健康,培养并形成了他们对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个性,发展了创造性。因此,音乐游戏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二、研究的背景

1.幼儿的特点

幼儿,主要是三到五岁的孩子,这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自身的特点。(1)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他的协调能力和一些知识的把握能力都相对比较弱,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2)开始幼儿园的学习,在情感上会发生一些变化,在三岁四岁年龄段的思维是具体所见的,也就是通过实际看见的进行思维,最常见的就是生活中父母为自己的做的他会同样的转移给玩具娃娃。在五六岁的时候,就会进行一个初步抽象概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问为什么。(3)日常生活会是其兴趣的探索,比如孩子看到奶奶跳广场舞,也有可能引起兴趣去探索,在情感上是易变性,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会形成自己的个人情感。

2.游戏化音乐教育的研究目的

当前幼儿音乐教育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希望通过音乐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然而如果只是枯燥性的让他们听歌或者教他们唱歌,达不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同时也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兴趣喜欢上音乐。幼儿这个年龄阶段,爱动爱玩,而且在一些活动玩耍中,就会不由自主的喜欢敲打不同的声音,而且你会发现,她们听到音乐会不由自主的摇摆身体或者蹦蹦跳跳,根据这一特性,可以发现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更加适合小孩子的学习。所以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有一些自然的音乐节奏在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捉迷藏游戏被认为有音乐节奏,游戏过程是一种交互性的模式,是传授技能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游戏中加入音乐元素,让孩子更多的接触音乐,会让幼儿更加容易接受和学习。

三、幼儿音乐教育与游戏交互作用

1.游戏中音乐元素的体现

游戏在音乐教育中应用,所存在的音乐元素有:(1)节奏,也是在活动中最容易被幼儿察觉的,通过游戏中的音乐节奏感知,会形成自己的节奏,在一些听辨游戏、语言游或者律动游戏都能体现出来。(2)韵律,游戏中也会体现出韵律的音乐元素,韵律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而且幼儿音乐教育中最广泛的教育方法就是韵律活动。就比如小朋友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旋律会主动的跟着跳动,反映出了他们愉悦高兴的心情。(3)旋律,旋律在音乐中是变化多样的,不同的音高组成了上行、下行和平行,对于幼儿音乐教育中所涉及到的音乐相对简单,比较容易记忆和掌握。最常见的一个游戏活动就是丢手绢、找朋友,小孩子通过游戏对歌曲反复的唱,这样游戏结束后,基本上也就掌握了歌曲。比如通过游戏的交互来辨别音的高低。(4)在游戏中,还体现出了音乐元素力度,也就是音乐的强弱程度,音乐中有战斗性的歌曲,他慷慨激昂,也有抒情的歌曲,温婉柔情,比如《找朋友》就会让孩子兴奋,《摇篮曲》就会让其安静,这也就是音乐力度的体现。(5)曲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是比较难的一个部分,通过游戏可以更加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和掌握,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的结构和组成。比如在闪闪的红星,老师根据曲式结构,来指导学生游戏,去感受音乐的结构。(6)最后,游戏还可以体现出音乐中的音色和速度,首先音色,主要通过听辨游戏来进行教学,比如老师可以模仿不同的人让学生分辨音色的不同。然后速度,音乐中的速度代表着不同情感,比如动物的模仿,兔子蹦蹦跳跳音乐应该是欢快的,而狼就应该是低沉的。

2.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如何把游戏应用到幼儿音乐教育中,提高音乐教育的目的,从三个方面来分析:(1)内容上的体现,丰富内容,进行情景化的设计,比如学习歌曲《十二生肖歌》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生肖,模仿生肖,找出二十个学生听歌词来进行模仿,让其找到情景游戏中断乐趣,比如里面歌词“大公鸡喔喔叫,小狗汪汪尾巴摇,猪儿呼呼睡大觉”,就可以让他们听着音乐和生活所见去想象并模仿。让其教学更加趣味化,通过游戏辨别音色、旋律、韵律等,同时学生边唱边游戏,联系发生。还可以自己通过对生肖的理解,自己编歌词与老师进行对话。(2)探索性的游戏,这里可以通过玩具来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比如可以通过各种发生器材,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音乐,比如盆。铃铛、碗、筷子等可以敲出不同的声音。认识声的属性,知道声音轻重、长短、高低,有的清脆悦耳、明亮动听,有的沉闷、粗糙。发音器材的玩耍,自然地掌握最基本的节拍感,形成各种简单的节奏型。学会正确的有节奏的敲打,如在老师唱歌跳舞让孩子伴奏敲打,寻找节奏感。(3)游戏性的教学方法,学会玩音乐游戏,在游戏中,利用幼儿的好奇,保持游戏的兴趣。要有丰富的内容让其模仿,比如模仿爸爸妈妈,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别人唱歌等等,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的天资,都有各自的特点,通过模仿发现其他的元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幼儿善于模仿,同时要学会发现儿童的创造表现,要热情的鼓励和指导幼儿,让其得到认可,促进孩子的进一步发挥。音乐游戏课是以人为本,让其主动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激情去进一步的探索发现。案列分析,比如其中一个比较合适的游戏《猴子爬树》,首先老师要准备猴子小纸片,可以让学生回去自己制作出小树。进行的游戏要符合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所向,在课堂上,先是播放音乐《白龙马》,这是一个动画片的主题曲,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孩子通过音乐就可以自动的联想的动画片以及动画里的任务和事情,引出孙悟空,让孩子都充满了学习的兴趣进入到音乐游戏猴子爬树环节,《猴子爬树》共分为三个小段,第一个小段主要是旋律的上行,孩子通过这一小段的音乐做出爬树的动作,第二小段幼儿随着音乐的节拍做猴子的各种相关动作。最后一个小节则是猴子从树上滑下来。先听音乐内容,老师适时的提问,然后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来判断猴子的不同动作,并作出相应的动作。这一游戏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一个欢快的氛围,能够准确的听出旋律,根据旋律来进行猴子爬树的相关动作,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游戏性的音乐教育注意事项

(1)幼儿教师角度

作为幼儿的老师,要明确孩子成长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体现出孩子的主体地位,老师需要引导孩子的发展,根据他们的成长情况进行教育,而不是让孩子配合老师展开教育,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建立正确的教学关系,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幼儿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游戏性的音乐教育,是把游戏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手段,把游戏贯穿于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音乐的方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是明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在发展的新时期,教育深入改革,引入新思想、新观念,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情况,以及当前的教学理念,老师对学生要了解,包括了幼儿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以及生活环境等,观察他们的兴趣所向,教学游戏也要找准兴趣点。熟悉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另外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关心帮助幼儿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正确做好赏识教育。二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通常使用情境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情境中,让其喜欢上音乐学习。这里的环境不光是学习环境,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要保持愉悦放松,仔细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幼儿学生的意见。三是教学内容上面,老师要根据幼儿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教材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让游戏育教学得到一个结合,达到学习的目的。另外还有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全部都参与到其中并得到发展。四是做好教学评价,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好对每一位学生的评价,正确的指出不足之处和鼓励,增强其信心。

(2)家长角度

要改变家长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游戏交互作用和幼儿音乐教育,很多孩子都是根据父母的意愿学习音乐,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兴趣想法。另外家长还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最常见的就是说教,认为学习一样东西就应该要认真刻苦的学习,才能学有所长,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爱玩的天性,也就忽略了利用孩子的爱玩的特性来进行教学,所以往往在实际的学习中,孩子的学习效果不明显,这就需要家长正确不认识当前的新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把孩子的思维: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四、结语

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学生在学习中快乐的成长,与学习相辅相成,游戏促进幼儿学生对音乐相关知识的学习,帮助提高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对于幼儿年龄阶段的孩子游戏教育方法更加适合他们的学习,所以需要老师能正确的采用游戏活动来进行幼儿音乐教育,实现游戏与教学的集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虞春艳。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分析[J].科普童话,20xx(20):93.

[2]谢湘娜。试论幼儿学前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与必要性[J].读书摘,20xx(20):224-225.

[3]姚琛。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4]杨梦飞。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D].浙江师范大学,20xx.

[5]陈淑琴。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J].山东教育,20xx(09):24-27.

[6]王婷婷。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J].艺术评鉴,20xx(11):113-115.

[7]杜晨。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xx(14):144+146.

音乐教育论文 2

[摘要]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音乐教育对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人形成良好心态、发展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以期发挥音乐在人的素质提高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道德修养;情感;审美能力;心态;创造力

音乐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以音响为表现手段,触动人的情感,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作用于人的心灵,给人以多方面的影响与熏陶,促进人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得好:人的培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形成了“礼乐并重”的教育观。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但要改变恶的本性,去恶扬善,其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音乐教育。他提出:“夫乐者,乐也。”也就是说,音乐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欢愉,从而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和教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可以说是对音乐教育功能的最基本的概括。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理解认识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

一、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乐记》中说:“先王之为乐也,以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古代的“先王”制乐,其目的就在于治理国家,是治国的一种方法。以乐治国,可以使民心向善,其行为表现就会有更高的道德水准。《礼记》中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行于外,事故起成也怿。”汉代董仲舒提出:“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化民也着。”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说道:“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 ”他们都强调音乐在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人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的同时,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境界中,人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完善、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

音乐本来就是情感的艺术,《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焉”,“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中国民间也有“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因感而歌,由情而发”的说法。音乐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不仅是因感而发的,同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给欣赏者以极大的心灵触动和感奋,进而产生感动人、教化人的作用。

任何一部好的音乐作品都是艺术家们的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音乐家们总是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来歌唱伟大的祖国、美丽的家乡、真挚的情感、伟大的人格、崇高的精神,而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则是听众与艺术家们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和强化欣赏者同样的美好的感情。所以说,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多欣赏好的音乐作品,能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大自然、热爱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情感。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

“美”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形式是美的,它有美的音色、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结构;音乐的内容是美的,它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心灵;音乐所创造的意境是美的,巍巍高山,潺潺流水,艳艳山花,飘飘落叶,甜甜笑脸,喳喳山鸟,啾啾鸣蝉……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音乐家在自然、社会、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发现美的东西,便进行审美创造和表现,欣赏者则对音乐家的审美创造进行欣赏、理解、感悟,美的心灵、美的情趣、审美的能力就在这种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发展起来。正像柏拉图所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弃;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

审美教育是当代教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是要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形式,使人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可以说,音乐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自然可以使人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理解和认识能力,也一定可以激发人创造美的能力。

四、音乐教育促进人形成良好心态

在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今天,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已渐渐走向萎靡,而这却又是现代人心理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音乐教育则能在矫正人的这种心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习音乐和学习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差别,无论是学习声乐,还是学习器乐,都是一种技术性很强劳动,这首先就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练,久之必然能锻炼出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同时它要求精确度比较高,要想较好地完成学业,必须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持久的耐心和极度的细心。

音乐还是培养人的团结协作精神的有效手段。因为音乐其实是一种需要精诚合作来完成的艺术,合唱、重唱、齐唱,合奏、重奏、齐奏,只有协调一致,才能成就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即使是独唱、独奏这样的形式,也要伴以和谐的伴奏或伴唱来完成。尤为重要的是,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最根本的功能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心灵的沟通,实现的是人的心灵上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培养的是人的合作精神和共处意识。

可见在浸润、滋养人的心灵世界方面,没有什么艺术形式能与音乐相媲美。

五、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创造力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人类智慧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创造力。

人的创造力的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大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的发达源于手的发达,俗话说的“心灵手巧”,实际上阐明了手和脑的相互关系,心灵(大脑思维发达)必然促进手巧,反过来手巧必然促进心灵。音乐教育就是一种由训练“手巧”到促进“心灵”的教育过程,这突出表现在器乐的学习过程中。如钢琴、电子琴一类的键盘乐器的学习,其技巧性主要表现在手指的灵活性、准确性、敏感性、平衡性、分寸感等的严格训练上,随着乐器学习的程度的提高,手指的灵活性、灵敏性也不断提高,大脑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会不断提高。人的创造力的心理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研究同样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创造性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的结果,而前者更重要一些。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的加工对象,一般不是现成的东西,它需要通过大脑中的想象使其具体化,这种想象便是形象思维。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较高,因而他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他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领域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创造性科学成果,经常是借助于形象思维获得的。他的思维活动往往不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而是借助于图形来进行,可以说形象思维是他的创造力的最初源泉。

音乐创作本身就是一种具体的创造性活动,是创作者在理性(抽象)思维的制约下,较多地运用感性(形象)思维进行的“一度创作”。音乐表演(演奏、演唱)被称为“二度创作”,表演者是在音乐原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对原作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把原作创造性地再现出来,这当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的结果。音乐欣赏则被称作“三度创作”,是欣赏者通过对表演者二度创作的作品的感知,结合自己的经历、阅历、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在音乐的作用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艺术画面,独特的情感体验的结果。

六、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音乐可以锻炼提高人体机能、人的体质。经常练习唱歌如同是在做口腔体操,使面部肌肉经常运动,也能锻炼呼吸功能,增强肺活量。学习各种乐器时,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准确性、敏锐性,锻炼人的感觉能力。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视、听觉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更加敏锐、协调的发展。音乐与体操、舞蹈、武术、太极等运动项目配合,可以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达到健与美的结合。

音乐是一种精神体操,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有助于人们精神和身体放松,消除人的精神和身体的疲劳,起到一种精神欢娱的作用,达到良好的休息状态。

音乐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发育成长。胎教音乐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俄罗斯有家产科医院,发明了一种胎儿保健新方法——定期组织孕妇进行大合唱训练,而对出生婴儿的测验表明:他们的身体健康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均超过出生前未进行过音乐胎教的新生儿。日本一个幼儿开发协会进行的实验表明,经常进行音乐熏陶的幼儿,他们总是笑眯眯的,不怕生人,说话比别的孩子早些,眼睛也特别有神,长大以后,智商和情商水平较高,创造性较强。

音乐还可以治疗人的某些疾病。当前,音乐治疗学已初具规模,高血压症、心脏疾病、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语言障碍等,都可以通过音乐疗法进行有效治疗,甚而至于“音乐打倒了癌症”这样的报道,也时而见诸报端。可见音乐的治疗效果有多么显着。

总而言之,音乐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所具备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这提醒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以严肃的态度、极高的热情,投入到音乐教育工作中,为提高国民素质而努力。

音乐教育论文 3

【摘要】儿童是家长的最珍贵的宝贝,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希望,必须提升对儿童的关注和关怀。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幼儿教师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能力作为教学出发点,开展灵活多样、易于幼儿接受的教学措施。在学前教育开展音乐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潜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对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重要性

前言

现阶段,幼儿音乐教学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幼儿德智体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学前教育正处于奠定学习基础的主要时期,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考虑到幼儿天性好玩好动,所以音乐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特性、同时合理安排课程,使幼儿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放松心态。

一、学前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同小学教育不同的是,幼儿教育主要是让幼儿可以根据感知来展开学习。所以,不管是开展品德行为、思想意识教育,还是认知理解、知识技能等教育,均需要幼儿具备相匹配的感知能力。而通过开展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学前音乐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一些与幼儿生活息息先关、比较熟悉的动画片歌曲和儿歌,此类音乐作品不仅节奏简单、旋律优美,并且很多都是对一个故事进行描述,非常具有画面感[2]。音乐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真实的还原音乐作品的内容,极大程度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比如说《数鸭子》儿歌,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活泼的展示出音乐内容,一个个欢乐的画面浮现在幼儿眼前,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受,通过儿歌不仅学会数学知识,还愉悦了心情。通过开展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具有深远影响,对音乐作品中的艺术美进行感受,体验到美的感觉,从而可以对一些事物的美与丑、是与非进行辨别,学会认知事物。

(二)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

对于儿童音乐作品来讲,必须具备健康活动、积极向上等特点。利用音乐开展激励情感的教育,通常都会比直接说教更加具有效果。比如说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幼儿可以联想到动画内容,从而通过对儿歌的学习,不由自主的模仿动画中羊儿们的团结和勇敢、友爱与合作等精神,促进了幼儿能力的提升。此外,音乐作品中的节奏可以促使幼儿展开相应的身体动作,可以培养幼儿的肢体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对于幼儿日后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幼儿能够通过音乐得到情感的平衡,进而实现情绪的表达,丰富幼儿的心理世界;且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时,能够增强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在教师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认知并提高集体荣誉感[3]。

(三)对幼儿生活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在学前教育中,幼儿的生活教育属于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教育主要有孝道教育、人际交往教育、以及生活习惯、行为准则教育等等。生活教育对于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关系到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是展开生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比如说《好妈妈》儿歌,唱出了幼儿如何表达最妈妈的尊敬和爱意,一些被溺爱的幼儿在学习此歌曲之后,都会模仿歌曲的内容作出尊敬和爱护妈妈的一些行为,通过此种行为,可以看出幼儿学会了如何尊敬父母,如何关心关爱家人。通过学前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在音乐方面的智力发展,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进而帮助幼儿提高记忆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说,音乐教育可以有效的为生活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二、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具体方式

(一)重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立

一方面,音乐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能力较差的音乐教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也就无法利用伴奏或者形态来影响幼儿学习。所以,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从而能够在教学课堂上,熟练运用各种乐器来渲染课堂气氛,带动幼儿积极投入了学习中,从而使音乐教学更加具有乐趣[4]。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一名善良、负责、乐观、意志坚强、自信心强、自控能力好、具有上进心,且能够合理调节自身情绪、适应工作压力的幼儿教师,更容易被学校、家长以及幼儿所接受,且也更易获得幼儿们的喜爱和尊敬。因此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心理素质,并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并利用更多的途径引导幼儿接受音乐熏陶,用心培养社会的下一代。

(二)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如今的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师教学理念较为落后的现象,从而致使幼儿教育效果无法令人满意。所以当前主要任务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学局面,避免出现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提升对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使幼儿成为课堂学习的探索者和主动者。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保证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活泼性,使幼儿能够在兴趣中进行音乐活动,在音乐课堂中感受到快乐,不仅仅是学会一首歌曲,一支舞蹈,更是需要锻炼和提升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5]。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逐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音乐教育与数字化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幼儿在音乐方面的感悟和理解,音乐教育效果明显提升;且幼儿园可以让幼儿们参与学校音乐节目的制作,或是为幼儿们拍摄一些校园足迹、儿时风采等主体的音乐纪录片,让幼儿们能够在亲身参与的情况下,感受音乐教育的魅力,拥有更为独立而健全的人格。

(三)合理设置音乐课程

学前教育不能较多的开展数学或者文字课程,不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也不能全面的安排唱歌和跳舞课程。所以,还需要针对幼儿的不同生长时期和年龄特点进行考虑,合理穿插音乐教学,比如说上午幼儿精神饱满,在一节课程感觉有所疲劳之后,可以安排一节音乐课程,以此让幼儿充分活动起来。不仅可以环节幼儿的精神疲劳,还可以使幼儿进行肢体锻炼。比如,将音乐课程安排成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作为一种富有情趣,寓教于乐,生动活动以及能够直接表达幼儿生活和感情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在延续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发挥幼儿的个性特长。将音乐教育融入第二课堂,能够让幼儿突破课程教学的局限性的基础上,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此外,也可以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对幼儿进行舞蹈、乐器、唱歌等方面的兴趣培养和训练,满足幼儿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需求,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学校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多,而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石,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家长们的关注,尤其是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但是,因为我国教育教学还处于不断改革的时期,学前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方面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书育人的同时,与教育部门携手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为学前教育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生长特性,从而开展多样丰富的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和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感觉,从而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音乐教学可以让幼儿放松心情,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记忆力,同时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芬。发挥音乐元素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下,2013,(3):116-116.

[2]王成英。关于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5,5(20):148-148.

[3]王丽新。基于幼儿教师音乐素养提升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整合的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286-288.

[4]林红。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与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117-120.

[5]蒙廷慧。略谈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学的重要性[J]。未来英才,2015,(11):12-12.

音乐教学论文 4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过去很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对于人们的思维模式、处事方式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思维同样对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从互联网教育改革的意义出发,以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为例重点阐述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概念在各行各业日益流行,如果谁能利用好互联网,对互联网的研究和理解更为透彻具体,谁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有利位置。而且在互联网环境下,让过去很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对于人们的思维模式、处事方式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者来说,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教学工作也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互联网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进而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

第一,改革对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是为了教师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从而找到乐于被当代小学生接受音乐的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这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改革还有助于愉悦音乐教学的气氛。过去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被人诟病的总是死板和老套的教学模式,例如先去识谱,然后练谱的传统方式。而改革则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情况,使得他们都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充分享受到音乐带给人的`美妙感觉。[1]

第三,改革还可以激起学生对于音乐的无限兴趣。当前环境和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是形势所需。小学阶段作为每个人学习的初始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在这个阶段若能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对每个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小学音乐改革将有助于营造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优良氛围,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浓厚兴趣,对于每个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2]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变革

那么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我们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充分实现“以学生为本”,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变得十分重要,然而如何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一张试卷,它带给我们的数据是什么?可以是简简单单的一个90分。若我们在对待这些试卷时,具备足够的耐心与想象,那么还可以得出很多具有逻辑和规律的数据。而且不仅在考试中,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改变,在互联网环境下使得关注每个学生的细节成为可能——比如说某个学生在何时将书翻开,在听到老师讲授什么内容时产生共鸣,还有在课堂上开小差的平均次数一般是多少,等等。这些信息的有效整合能够解释怎样的师生互动方式受到欢迎?……而最为特别的是,这些数据一般都是在学生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收集到的,因为只需要很简单的一些互联网技术的帮助,对于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没有造成任何干扰,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提供给我们一个近距离接触发现学生的机会。互联网的环境下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育,让教育的对象从群体转变为个体。[3]

与此同时,互联网环境下更有利于对于学生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教育中通常都会布置完全一样的作业,比如完成哪几题,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传统教育的方式就是将相同年龄的学生聚在一起,讲授相同的知识,基本上就是给予同样的教育,从而可以大大节省教育的成本。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更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将成为可能。[4]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措施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则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就是互联网环境和小学音乐教育所产生的具体措施。

(一)翻转课堂触摸教育的未来

众所周知,在课堂上老师进行授课,然后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学习相关的教学视频,课堂可以用来写作业或者进行讨论,当学生们做课堂作业遇到困难时,教师就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由此一来,课堂就 在该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发生情境出现了翻转,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转,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翻转。[5]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学习时,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自定学习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方式或速度等,任意地倒退、暂停、快进和重复。当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学生的困惑,进而可以及时给予学生一对一的指导。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在翻转课堂中,互联网对于促进信息化教学变革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二)微课程,回应翻转课堂

何谓“微课程”?它是指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根据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可以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通过利用微课程资源,学生在家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要及时地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到学校后可以方便地获得教师的指导。近些年来,微课程迅速发展,其发展方向同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对微课程实践的不断积累,可以促进形成微课程群,对微课程群的应用进而会产生新的应用数据,同时不断融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有针对的教学。

(三)实行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人机一对一”是当下互联网教学的显著特征,只要课程的趣味性或重要性十足,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当今社会,身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紧随社会变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服务。[6]所以,本人想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和微课程的理念,更好的呈现教学内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在课堂上,及时的帮同学们答

疑解惑并指导他们完成规定的任务,顺应互联网环境下的要求。例如在鉴赏《茉莉花》这一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只是教师放放《茉莉花》的片段,再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最后由学生谈谈感受。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形成真正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所以本人根据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了以下实践。

SHAPE * MERGEFORMAT课后反思 课中交流 课前自学 课程资源 茉莉花微视频 教案和幻灯片 流程布置 学生交流 师生总结 资源优化

根据原有的教学环节,对现有的视频资源进行再加工,编辑微视频,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来增加学生对《茉莉花》的感受和理解。学生课前统一到机房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分别进行学习,课中再互相体验、交流,根据上课的情况看来,当学生进行“人机一对一”的学习时,注意力和思维力都灵活且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通过前面的一些实践,我发现小学音乐课堂,真的能实现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项目驱动教学,也能让学生得到了在愉悦舒适的环境下学习的体验,这对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当然,也不是每节课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这需要我们认真去分析、探索。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会加大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备课量,音乐教师除了传统的教学功底之外,还要求他们对互联网的常用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教育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效果更好,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孙晓宁。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理念及方法研究[J]. 群文天地,20xx,06:107.

[2]蒋英。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探索[J]. 音乐时空,20xx,09:156.

[3]陈太香。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 黄河之声,20xx,02:75.

[4]高文华。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现状分析[J]. 才智,20xx,18:51-52.

[5]郑福友。 加强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电子制作,20xx,13:190.

[6]赵雪梅。 电脑音乐软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音乐教育论文 5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以下是“有关音乐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幼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幼儿音乐教育现状

幼儿音乐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幼儿音乐的和智力的开发。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

对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聆听

接近音乐的开始,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的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了。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3、律动体操

在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幼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

须走出音乐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幼儿音乐教育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总之,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 "音乐使人遐想,音乐使人陶醉"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颗感受音乐的心去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

音乐教育类论文 6

《中学音乐教育探究》

【摘要】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学生所接受的主要是素质教育的内容,而音乐教育又由于它具有取材广泛、灵活性强、生动形象、富于激情、学生易于接受等自身特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必须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方法

音乐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地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度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建设的需要,音乐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为艺术学科中的音乐教育,以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精品为内容,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和演唱、演奏活动为形式,发展其培养崇高的思想道德、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来促进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成长。

然而,近期以来音乐教育既抛弃以音乐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又没有真正落实音乐艺术陶冶人、塑造人、感染人的功能,忽视了“以人为本”,以致割裂了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底蕴,抛开了学生,没有针对“人的发展”,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第一,对中小学生开展音乐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而且还可以保护调节他们大脑的兴奋中心。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小学生一般都很爱好活动,善于模仿,易于幻想,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自制能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弱点。如果能巧妙地利用优美的音乐,就能有效地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他们紧张的学习生活,使这个年龄易激发的兴奋得以调节与疏导,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

第二,开展音乐教育能有益于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并有助于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些教师和家长认为,中小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对音乐的学习是浪费时间,甚至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

第三,开展音乐教育能塑造中小学生的精神人格,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优良的品格的高尚的情操,使学生在“有声”的艺术实践中,得到“无声”的人生的启迪,更好地培养适应新世纪的要求的人才。开展音乐教育能帮助中小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使他们熟悉我国的世族民间音乐,进一步了解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力。

二、树立“尊重学生”的教育观念

新的课程标准理念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而另一目标则是“为了完善人的一切”。“以人为本”,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不会有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观。

自尊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人,也有个性有尊严,做为一名教师应是学生心灵的卫士,切不可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那样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奋发学习,还会使他失去对音乐的兴趣,甚至厌恶、憎恨音乐课。保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会给他们带来自信和成功感。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教育家铃木曾多次呼吁:“孩子的生命不是自己私有的,生命是大自然所赋予的美好力量。应该说,生命是崇高的、伟大的力量,作为教师应该怀着崇敬的心情,大自然给予孩子们这一美好的生命,如果把他变成’废料’那就太遗憾了。做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无论什么样的孩子都应该一样地’尊重’。”

三、让音乐课贴近生活、走进生活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他们有许多的音乐磁带,买过许多的音乐书籍,随口就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有不少学生却不喜欢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育离生活太远了。 音乐既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乐。音乐教育该有一种开放的态势,强调应用和生活。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我们单纯的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里,那么,无论是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能力的培养,还是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难以达到教育目的。音乐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音乐教学内容向真实生活转化,更多地联系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生活关系密切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内容,学会探索并处理现实音乐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教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捕捉音乐的美;让生活溶入音乐教学,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带领学生走出封闭教室,把大自然与社会作为音乐课堂,不拒绝社会,不脱离时代,设计出开放的、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音乐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创造中理解音乐。

四、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1.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施教

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向成熟的方向发展,对他们的音乐教学要抓住这个年龄段的特点,有的放矢。中学生时代就是一个现实与幻想交织的时期,他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想象,想象代表着他们特殊的超越意识。优秀音乐作品表达着人类的信念、理想、抱负与情感,是心灵之声,它能满足中学生探索人生的内在需求。因此,音乐欣赏应成为中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方式。中学音乐欣赏活动,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形成审美态度、审美直觉感兴力和审美情趣。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等手法探讨、认识并逐渐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节奏、旋律、曲式、音色等要素及情绪;一个人所喜欢的音乐,他自然会爱听、多听,长此以往就形成他的音乐偏好特色。学校是中学生能听到丰富艺术音乐的重要场所,教师一定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引导他们接触各式风格的艺术作品,不断向学生提供新的刺激,以引起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

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共同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的影响,他们的音乐能力、情感、性格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考虑他们发展的共同特点,使教学进度、深度适合他们的共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音乐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音乐专长。对此,教师一方面应重点搞好集体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特别是对那些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音乐水平,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使他们成为音乐艺术专业人才的后备军。

3.音乐的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学生不仅向老师和书本学习,还可以向更多的现代化教育媒体学习。如今,以幻灯片、电视、广播、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现代化视听工具为媒体进行教学,被广泛地引入音乐教学领域,这种方式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就可创设音乐环境,可以发挥视听通感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但老师对学生应加以指导,不能盲目地去听或学,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自觉抵制社会上格调底下的音乐作品的影响,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五、校园艺术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校园艺术文化是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展现审美教育特性。建立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是打造音乐教育多元化的重要阵地。艺术选修课的开设(如声乐、舞蹈),为音乐教育的拓展开辟了崭新的平台。学校艺术社团的开展(如合唱队、音乐剧社),丰富了音乐教育的范围。学校艺术比赛和活动(如校园卡拉OK比赛、艺术节),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而校园辅助音乐设施的开发,将有利于音乐教育的全面推进。如建立“音乐网络图书馆”,将音乐的文字、音像资料按照类别划分,形成校园音乐文化库,可为爱好音乐的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信息环境。此外,校园音乐是对校园生活、校园文化的一种映射,如我校开展“校园歌曲大家唱”活动,挖掘出很多优秀的校园歌曲,有选曲填词的改编作品,如《我爱我班》;还出现了原创校园歌曲。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在校园艺术活动中,通过有意识地音乐教育渗透,可提高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能共同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

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在校园文化的美感熏染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就是凭借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内容来进行审美知识、审美情趣、审美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教育,以美辐射,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去,从而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此外,校园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音乐教育与这一精神的树立与存在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丰富感情、高尚情操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对社会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之,中学教育在学生整个素质教育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关键。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育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学音乐教育,站在人才培养和提高全民素质的战略高度,重视和发展中学音乐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这块广袤的田野里,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曹理,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于润洋。关于音乐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J].人民音乐,2009,(01).

[3]王双有。贴近生活 参与生活[J].中国音乐教育,2001,2.

音乐教育论文 7

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幼儿学习音乐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它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探究内驱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像、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4、强调活动中的交往合作

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质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和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又如,我让幼儿在各自的木琴或铝板琴上逐句轮流敲击歌曲或用卡侬曲式轮奏。有一次,我鼓励六个幼儿每人拿do、re、mi、fa、sol、la音块中的一块,合奏歌曲《小星星》。唱到哪个音,就由持此音块者敲击,这类活动有利地培养幼儿的自制能力直辖市能力及专注的学习态度。又如我抓住时机启发幼儿根据“去公园找春天”这一活动创作乐曲《春游之声》,请他们共同确定主题、选择乐器、创编节奏,最后合作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坚守自己“岗位”的同时,逐渐摆脱自我中心,分享合作的喜悦。

总之,在我国,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广大婴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场所是托儿所各幼儿园,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发挥幼教老师的主动性,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潜能,体现音乐教育让幼儿全面发展的科学价值。

音乐教育论文 8

内容摘要:普通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通过课程设置和授课形式合理的安排,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 全面素质 传承音乐文化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随着西方经济大国对我国技术、资本的输入,西方的观念、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涌来。在对待外来文化上,我们既不能拒绝一切外来文化,搞闭关锁国,也不能否定我国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搞全盘西化。

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深刻地指出:“音乐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三方面来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国音乐的巨大重视。”普通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建设祖国、发展经济的责任,也肩负着传承音乐文化的重任。普通高校的莘莘学子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有义务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出力。因此,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应强调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中心地位。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艺术教育,推进民族音乐教育,培养民族精神和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情感,也是保护国家文化安全而有效的措施。

普通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人才的需要

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全方位的素质培养。培养大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格。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造就一代热爱祖国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一专多能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要完成这个根本任务,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则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民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人格的完善,促进心理的健康,促进德智体各“育”任务的实现,促进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充分重视民族音乐教育。

二、传承文化的需要

民族音乐是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创造的,又为人民群众所广泛使用的。民族音乐由于地域性与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而各具色彩。它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以其具有的浓郁地域性,使人民群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我国的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品种繁多的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它们具有鲜明的音乐风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

在当前传统文化遭受轻视和民族文化精神缺失的现实条件下,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民族艺术瑰宝和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普通高校就应积极开展传统民族音乐的普及教育。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大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凝聚力,进而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好人才和文化准备。

普通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方法

普通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应积极利用现有的校内与本地区资源,寻求有效方法。笔者通过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程设置

在普通高校的音乐课程设置上,要立足本土音乐,加大民族音乐课程,建构民族音乐门类、形式、风格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有《中国民乐鉴赏》《中国民歌鉴赏》等艺术欣赏类课程;《中国民乐演奏基础》《中国民乐演唱基础》等艺术实践。还有《中国音乐简史》《民族民间音乐》等音乐理论类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接受较系统的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育。通过艺术欣赏课可以使大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有所了解。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音乐种类繁多,音乐表现形式丰富,民族音乐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这类课程的设置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增强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通过艺术实践类课程可以使学生粗略掌握一门民族音乐的演奏、演唱技巧,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通过音乐历史理论的学习,学生对中国音乐发展的脉络就清晰了。而民族音乐技巧基础理论课学习,可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理论写作技巧,了解民族器乐的相关知识。

二、授课形式

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的课程多、课时少,学生要想在四年时间内掌握较多的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保证民族音乐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种授课形式:

讲座式 讲座式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力量配备、教学目标的完成是面向全校学生设计的, 课程形式可设置为选修课(大课),考试以论文的形式完成。可以利用本校师资也可以聘任校外本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课程有《中国民乐》《中国戏曲》等课。此类课程主要侧重于民族音乐的讲解,需要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有一个概况的了解。教学内容应使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相融,这样学生学起来既感到轻松又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利于保证教学质量,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境界。

鉴赏式 鉴赏式课程主要通过听觉系统,使学生在音响上有一个感官的认识,扩大民族音乐在大学校园的影响。此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器乐、民歌两大类音乐的作品,如《中国民乐鉴赏》《中国民歌鉴赏》《中国名曲欣赏》等课程。授课时,教师先讲解与作品有关的知识,学生近距离欣赏音乐,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会起到积极作用,情感也易于回归民族,唤醒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与爱国情怀,逐渐培养起民族音乐艺术的欣赏群体,逐渐培养学生传播民族文化的意识,进而为更好地传承中国音乐做准备。

此类课程可设置为必修课,授课采取讲授大课的形式,考试方法采取听乐段笔答形式,考察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名称、作品分类、作品创作时代、作品主要特点等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

讲授式 讲授课程主要是民族音乐理论课程,此类课程设置为必修课,采取大课的形式讲授,考试为笔答形式。如《中国音乐简史》《民族器乐》《民族民间音乐》等课程。此类课程着重音乐发展历史会有较系统的认识,也会对我国悠久、优秀的音乐文化产生热爱之情。

实践式 普通高校的民族音乐教育目标是为了普及民族音乐,以提高大学生音乐修养、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因此,民族音乐艺术实践课专业性不需要很强,此类课程可作为音乐选修课开设。通过设置民族音乐艺术实践课程,如民歌的独重唱、戏曲唱段、民族乐器演奏等,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掌握一门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技巧。此课程分为个别课和集体课(中课)形式。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的民族音乐的教学采用较为灵活的教学手段,大课为主,小课为辅,大课、中课、小课互相结合,选修与必修互相补充的有效授课方法。这样,在短时间内也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普通高校的民族音乐的教学质量,利于大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的形成。

音乐教学论文 9

摘 要: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需从小学抓起,但是就当前小学音乐教育而言,情况堪忧,尤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弊端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不受重视、教学设备落后、音乐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因此,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 音乐教育 措施 建议

引言:目前,国家非常重视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 虽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盲区”,现状令人甚为堪忧。本文主要分析了此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改革尚不深入,改革方针不能很好地落实,甚至有的还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很多学校还将升学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奖金挂钩,于是利用体、音、美课补习文化课成为农村小学的正常现象。[1]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其自身缺少文化,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考上好的中学、大学是摆脱农村劳作生活的唯一出路。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成绩,把音乐课程当成“副课”而从不重视,更不提倡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2、教学资源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础的教学条件教学就无从谈起。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学硬件投入本身就很紧张,而用在音乐教学设备等资源添置上的资金就更是微乎其微。很多学校连普通的风琴都没有,更不要说专门的音乐教室、专业器材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了。因此,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

3、教师专业能力欠缺。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2]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中有不少并非音乐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能唱几首歌、会一个简单的乐器就开始教学。这些教师本身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对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和艺术熏陶了。而对于从事音乐教育老师本身来说,学校的不重视、自身对本课程认识的不足等情况也导致教师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甚至敷衍了事。

4、教材设置不合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适合该阶段的教材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现在的很多音乐教材根本不适应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教材比较深奥,内容设置不合理。甚至征订教材的老师并不是教音乐的老师,导致了所订教材的不适宜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只好抛开课本来教学,这样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缺乏系统性。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进的对策

1、加强重视,加大教学设施投入。要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首要任务是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开展和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教学,重视音乐教师。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规范化、切实有效。另外,还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增加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改善现有的音乐教学条件,调动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有教学热情和基础的教师也大多闭门造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领导再重视、教学设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3]因此,引进专门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音乐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3、教材选择注重针对性。要全面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水平不能忽视教材选取的。环节,在教材征订的前期要做好调研和考察工作,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征订的工作应征求授课教师本人的意见,避免外行选择了不合适的教材而导致教材征订的形同虚设,不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4、因材施教,创造音乐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4]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生动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甚至人格塑造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更应该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只有认识到不足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边靖安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J]。实践探索,20xx(6)。

[2]王玮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大舞台,20xx(6)。

[3]赵博如何发展农村音乐教育[J]。吉林农业,20xx(11)。

[4]赵靖促进农村学校音乐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8)。

音乐教学论文 10

一、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去激发

审美疲劳是我们做很多事因为重复或者一成不变而丧失兴趣的最终结果。如果我们要想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有兴趣,从我们自身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丰富教学内容。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乐曲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极其重要。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是贴近学生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蕴含美好的寓意,抒发温馨的心曲,衬托美丽的梦幻,展现炽热的情怀,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百听不厌,提高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去。因此,在选择教材时,我特别注意到内容要由浅到深,要能展现音乐的精髓,体验对学生创造思维及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努力拓展学生视野

学生都是有一定的好奇心的,越是未知的东西他们有时越想知道。我们音乐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这方面的心理,来安排教学活动和内容。例如,在了解乐器音乐特点欣赏器乐乐曲时,利用各种乐器的音乐特点,加以引导,先放各种乐器演奏的旋律片段,让学生说说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特点等。有的乐器学生不一定认识,可只体验音色,最后教师结合实物或挂图讲解,比如,长号,它的名字学生说不出,但说出音乐特点:浑厚,雄壮,大号低沉,小号嘹亮,富有战斗气氛,大提琴深沉,小提琴抒情柔美等。最后教师要加以说明,以上听到的。旋律片段代表各种乐器音色的一般特点。比如,小号嘹亮的音色,富有战斗性格,在音乐中当需要表现战斗气氛时,作曲家首先到运用小号,其他乐器用来衬托、辅助,使音乐达到预定的气氛。这并不等于小号只能演奏这样的音乐,相反,还可演奏很抒情或欢快的音乐,因为凡能独奏的乐器都具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对于它表达的是什么情绪,很多时候,还要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特点来确定。不同的乐器在表达音乐情绪上各有不同的效果。举一反三,其他乐器亦同。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兴趣,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三、了解节奏、速度对情绪的表达作用

在教学中,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歌曲为突破口,让学生谈体会。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依据教材提供的乐曲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把学生耳熟能详的、接触最多的音乐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教师结合音乐学科的专业知识予以引导,学生再亲自体会。教师这时只要引导学生稍加分析对比,就很容易理解节奏和速度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给以后深一层次的欣赏打下基础。但节奏和旋律是不可分割的,体验音乐情绪时,必须注意这一点。

四、感受和声

在音乐中的烘托作用学生对和声的体验也可以从歌曲入手,逐步过渡到器乐曲。所选歌曲要有明显的对比性,比如,在欣赏内蒙民歌时先听男高音独唱,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感受音乐:节奏———悠长缓慢自由;旋律———优美辽阔,高亢;音乐———圆润抒情。接着对比欣赏无伴奏合唱的歌曲,开始,哼名,这是背景;天高云谈,茫茫内蒙古大草原,接着是女声合唱优美辽阔,继而男生合唱,自豪赞颂,然后是男女混声合唱,力度得到巩固和加强,和声错落有致,连绵起伏,音色、和声层层变化、对比,进一步展现了美丽壮阔的草原景象,描绘出草原迷人的景色。通过以上对比欣赏,使学生体验到了和声的烘托作用。前者若是一副素描的话,那么后者则可以说是一副迷人的草原牧歌彩色风景画,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再如,《欢乐颂》这首著名曲目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开始以男中音领唱,继而以独、重、合的形式层层渲染,步步推进达到高潮。在欣赏时,教师让学生注意每段的变化讲述听后的感觉。有的学生则说:“领唱好比一个引子,引入“欢乐颂”,独唱则展示主题,重唱此起彼伏,合唱雄壮辉煌。”教师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引起大家的思考,但大家不语。教师问,如果有一百个人都唱《欢乐颂》的主题音调会不会产生如此的效果呢?终于有人回答:“不会,如果缺少和声就不会有这样辉煌的气势。”教师给予肯定,并说:“没有和声的烘托,没有人声的对比,必然会缺乏力度、厚度。因此,和声在表达音乐情绪上是举足轻重的。”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对和声的认识。总之,现在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只有通过倾听音乐,才能提高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在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不断地欣赏,不断地提高积累,学生一定会在音乐欣赏中找到快乐,在音乐欣赏中留住兴趣,这样才会把音乐课上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高校音乐教育内涵及特点探究 11

一“、音乐”和“教育”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音乐和人类的活动联系十分紧密,音乐产生于人类的劳动,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研究音乐,不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否则音乐的理解将空洞而毫无意义。研究音乐亦是研究社会和文化,音乐是其一部分。由人类的产生,来看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维持生命和延续生命的需要,二是交流思想、传递思想的手段”。可见教育起着教化和传递知识的功能。教育不仅是一种高级的生产劳动,更是一种创造,实现着知识的革新,要求受教育者主动性接受。李家成这样描述人的生命的主动生存:“人的生活过程,就是在追求更好的生命存在、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样式,追求着生命存在的意义。这种追求,不是对确定目标的实现,而是一种动力学的力量、策略性的行为……”所以对教育的理解,不能失去人之生命的关怀。把人作为音乐教育的主体来对待,才更有现实意义。由于人类社会是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国家国情不同,很难用确切的概念来定义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与文化、社会、民族等文化哲学相关,需要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分析音乐教育的哲学。音乐教育是指通过传授与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开拓思维,促进其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活动。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福建师范大学王耀华说:“如果说教育的本质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育人性、社会性、生产性、国际性,那么这当中都涉及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的音乐。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它们起着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心理内聚和精神团结支柱的作用。重视我们文化母语的音乐教育,也是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带动音乐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音乐教育一步一步地从“人文”,不断地与“科学”结合,实现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音乐教育应当坚持多元化教育。我们可以参考和对照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专家班克斯对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他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单一种族研究课程、多种族课程、多种族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制度化过程。班克斯教授建构了多元文化教育的五个维度。我们的高校音乐教育则可以坚持以下五个维度:“内容整合、知识的建构过程、消除音乐价值判断的二原对立、平等的教学法、强化学校文化与社会结构”。高校的音乐教育,形态不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由于音乐基础教育薄弱,学生在中小学时期缺乏基础的音乐知识,所以到了大学,难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笔者在学校教授“音乐鉴赏课”就发现了这一现状。也说明了我们要加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理解音乐文化,以更好地开展音乐教育。每一种音乐,都是特有的,独一无二的。有用于娱乐的,有用于宗教仪式的,有用于社会功能的。音乐就像一条河流,永远在流淌,并且在进行细微的变化。每次感受的音乐都会不同。我们需要把音乐当成一种永恒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感知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二、高校音乐教育特点

1.高校音乐教育要与世界音乐文化相结合。高等学校的教育代表着中国先进知识所在,在坚持本土化音乐教育的同时,须�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里,对文化的研究早已经不是单一的模式,而是多维角度。我们需要采用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方法。音乐教育不仅仅涉及音乐的解释和阐述,会关联系到诸如政治、宗教、经济、媒体、科学、旅游、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音乐教育内容丰富多彩,不能陷入“欧洲中心论”,我们要用人类学所倡导的“他者”角度去思考音乐和教育。譬如对于世界其他部落的音乐研究和传授,不能按照同一个的模式去对待。霍德华和库拉斯在谈论大草原印第安人时指出:他们表演太阳舞来召唤雷鸟来带来雨水,由此为水牛(或者今天的牲畜和农作物)提供青草,他们还要诱使这位造雨者停下来,在他们的'领地上“休息”,他们在太阳舞的竿柱分叉处为它提供了“窝”……舞蹈者装扮得像小雷鸟一样,他们吹鹰骨笛来模仿雏鸟的叫声。我们需要用社会学、人类学的知识来分析世界其他民族的带有仪式行为的音乐。了解和学习其他部落民族的音乐,开阔视野,增加音乐文化知识,以提高音乐教育水平。

2.高校音乐教育要坚持辩证、联系的观点。进行高校音乐教育时,不仅要传授基础的音乐知识,也要注重音乐意义的探讨。不仅要研究音乐本体,还要联系音乐活动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我们需研究本国的音乐,包括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还要转向全球性的研究。音乐教育要加强与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的交流,才能不断地取得实效。音乐教育的地位十分重要。在高校的教育中,没有音乐教育,缺乏了美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来源于生活的音乐教育,是服务于生活的。有了音乐的欣赏,人的情感体验才是全面的。古代中国思想家及音乐教育家不仅从音乐作品或音乐行为本身,而且从构成音乐的价值在于“乐和”“心和”“人和”“政和”,最终形成了“以乐教和”的价值观,并以此去评价音乐的价值。

3.音乐教育要转向更广泛的视野中。由于文化意识形态不同,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音乐教育水平的高低。我们需要用国际化、多元化的视角来对待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坚持本土化音乐的同时,接受异文化的音乐。20世纪70年代,德国音乐教育的中心开始由“音乐作品”转向“文化中的音乐”的理解。内特尔在1992年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上的发言提出了“将音乐作为文化来传授”的观点。提高音乐教育水平,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是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需求。既要提高的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以优秀的品质来影响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这对于学科建设十分有益。源源不断地把高雅音乐文化传导给学生,创造出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三、结语

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理解和传授,是一种广阔的思维方式。我们在教授音乐知识时,不仅要汲取自己国家的优异成果,更要积极接受外来的优秀音乐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肯定中批判。把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播到国外去,使其在世界民族文化中大放光彩,使我们的音乐教育水平不断地提升,使学生们真正地理解音乐的价值,同时也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音乐教育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以实现民族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音乐教学论文 12

一、对中等职业学校钢琴音乐教学现状的概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国家的不断建设, 中高级技术人才越来越被大家所需要。在社会招聘中, 中高级技术人才供不应求,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已� 但是在目前看来, 社会普遍都只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 却忽视了音乐钢琴方面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足以适应当今社会就业的需求, 中等职业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 改革教育方式,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而音乐钢琴教学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学科, 任课老师们不仅肩负着教书的责任,更肩负着育人的重大使命。

二、对中等职业学校钢琴音乐教学问题的分析

(一) 对教育对客体——学生的分析

要做好教育, 首先要了解学生,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 我觉得中等职业学校关于音乐钢琴的教育应该从学生入学时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入手, 切实了解每个学生对于音乐和钢琴的认知、学习态度, 以及未来希望自己如何去发展个人的爱好。让他们能够真正融入到音乐的学习中, 用心去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好。

(二) 对教育主体——教师的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中钢琴音乐的教育不同于其他方面的教育, 它不仅需要学生在声、音、思、情、感等方面配合,同时也需要我们的老师付出一定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讲一些音乐家不怕困难努力奋斗的事迹, 以此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例如, 听贝多芬的交响曲的同时, 老师可以讲授一下贝多芬的事迹, 让学生感受贝多芬不惧困难, 顽强地同命运做斗争的生命历程, 了解贝多芬的优秀品质, 激发起学生昂扬的斗志与不屈的精神, 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 三) 对教学环节的分析

新时期的人才不仅要学习能力超强, 而且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 做到可全面持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钢琴音乐的教学虽然也在不断创新, 但是在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教材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严重的缺陷,不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音乐, 感受音乐。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 也比较拘于传统, 如不能很好地利用PPT 或者是多媒体这些现代化设施, 这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影响了教学效果, 也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中等职业学校钢琴音乐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 用现代的教学理念来指导钢琴音乐教育

例如在教学中, 老师可以用PPT 将音乐作品的作者和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 能更真切地了解作者的创作心理, 对于音乐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些音乐欣赏课可以适当增加多媒体的配合,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 通过视频短片, 对历史、对社会、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让学生喜欢上钢琴音乐这门教育。

(二) 不能让音乐钢琴教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教育课程的补充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还不得不面对巨大的生活、学习等压力, 此时更需要老师来引导他们应该怎么面对生活, 怎么做人, 做事, 等等。老师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 切不可认为钢琴音乐课就是其他专业课程的一种补充, 是无关紧要的, 抱着混日子的态度给学生上课。要明确钢琴音乐课对于学生来说, 是同样重要的一门文化课程, 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中, 不仅在传授音乐专业知识,更是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完成重要的德育教育。

四、结语

钢琴音乐教学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界,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首先它是所有艺术教育的中间环节, 它不仅能为社会输送音乐方面的人才, 并且也为学生继续学习音乐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其次, 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性格的形成, 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使他们勇于面对生活挑战, 乐观地生活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钢琴教学。

音乐教育论文 13

在当今各类时尚元素均跃跃欲试涌动着的大潮中,音乐作为一个一直盛行着且不可被替代的因素也对多元化人才的培养起着莫大的作用,音乐方面的教育 对于学习众多分支组成的整体音乐,主要是在对学生进行本土民族音乐学习的基础上,学习并尊重其他民族的音乐,这样在保证同学学习质量的基础上,更能渗透给学生更多方面的相关知识,促进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一、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音乐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音乐教育,是一种取各方之长,弃原本之短的更加适合当代音乐产业发展的教育理念。其主张在整个音乐教育的大范围之中,同时解除对其他民族音乐类型的抵制感,培养学生掌握多类型音乐的能力,使其真切感受到多元文化环境下面音乐时作为共体所存在着的,同时这样积极、开放的环境还可以使得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间看到并发展适合自身的音乐类型,更可以提高自身对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理解和掌握到其中优秀、积极的内容,并融入到自身的音乐理念当中。

二、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育

好像在人们的固有印象当中,中学阶段音乐课就是教授同学们唱歌的课程,而老师们的'授课方式也往往迎合着这样的想法。而仔细看来,当代背景下面的多元音乐是欣赏、创作与学习并存的,而教师应当在课程中间更加强调出来音乐整体赏析能力,引导学生对于音乐世界的全面了解。单纯的歌唱方式或者相关技能的单一传授会在一定范围当中制约同学们的理解与灵感激发,这样的教学环境也会使得音乐课堂缺少活跃的氛围。其中有关于民族方面的学习也应当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西洋乐是很符合当代音乐发展规律,但是很多音乐韵律及谱写思路均是来源于各民族最原本的音乐本质的。此外对于音乐乐器的学习也可使得同学们更快掌握音乐学习的套路,至于乐器的选择,大可以古代、近代、现代并重,毕竟多元音乐文化环境带给我们的是更多随性和个性的发展。

1、传统音乐教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决定了在文化构成方面,我们是多元化发生并兼容着共同发展的。理所当然第一步便是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提高同学们对自身民族音乐文化的领悟力,这样的意识可以在教学课堂以及教学实践当中逐渐培养。比如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个民族的乐器、流传下来的音乐圣典、独特演奏方式等都是我们自然感兴趣并且愿意理解甚至经过学习可以掌握的地方。形象与音质的演奏往往是最吸引同学们的所在,它们在不断变更着的历史的长流当中被存留下� 当然,蕴于其中的民族自豪感更是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除此之外,在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中学音乐教育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发进行音乐学习,以主观的角度学习音乐,最大视角发挥自身对于音乐的敏感性。

2、融合本土音乐因素的教学

本土音乐的定义同本土人是一样的,指的是融合于当地居民日常与历史。在其中不断相互融合并发生发展起来的,独具当地风土人情气息的音乐,它融于人们的生活,也能诠释相关一起发展着的历史内容,是整个地区的精神表达。在教育教学当中,采用融合本土音乐因素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帮助血神对本土音乐有一个更加倾向专业方面的认知,更是课堂、提高同学情商提升学生的本土意识的大好方式。

3、贯穿世界音乐范围的教学

音乐的学习范围与内容是广泛并且宽度与深度并存的。世界范围内的音乐学习同样也是世界各地民族与当地各类型音乐的整合体。就目前我国中学音乐教学而言,教学内容主要是在对本民族音乐进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对西方音乐的鉴赏,其中缺乏的是世界更多其他民族音乐的类型也理论,在当代多元教育的体系当中应当上面应当加强对世界不同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对世界不同民族音乐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学习和理解,这样同学才能以自己的眼睛和对声音的判定真切感受到音乐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当然,应用于其中的方式方法我们大可运用越来越方便的网络技术,来引领同学们以最直观的方式感受到,这样不仅是帮助同学们拓宽对于音乐界面的了解,也包含着不同文化背景下面的一切风土人情。

三、在多元音乐环境下进行音乐教育的意义

对于国内而言,我国本身就是融合多民族共同发展的本质;同样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着的同样是各类文化、音乐、生活场景并存着的状态,所以对于在多元音乐环境下面开展音乐教育是符合我们自身程度又能走上更高台阶的方式。在其中建立的同学们的有关于音乐的审美情趣也是不分国家与民族的。多元音乐文化建立的最终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一种音乐上的开放视野,这将是让音乐永葆活力、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要真正建立多元音乐文化,打破常规的呆板教学模式是必经之途,在此会经历各种艰辛阻挠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来促使我国中学音乐在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四、总结在中学音乐教学之中,要融合国内外、各民族的有关于音乐方面的精彩所在,再多元化、多文化的音乐教育背景下面开阔眼界并且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音乐道路,进而有利于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融合与实践刍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xx,02:122-126.

[2]周丽娟。浅析中学音乐在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教育[J].黄河之声,20xx,14:54-55.

[3]陈聪。音乐人类学的音乐观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刍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3:106-109.

[4]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xx.

音乐教育论文 14

一、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注意多领域的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幼儿全方位地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内容、旋律、描绘的画面、表达的感情以及背后蕴含的民族文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吉祥三宝》这首歌歌词简单明了,曲调生动活泼,节奏自由流畅,是作者布仁巴雅尔写给自己女儿的,用来抒发全家人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感的歌曲。

本曲为四拍子,音域跨度不大,很适合幼儿演唱。通过这首歌曲,笔者提出一些关于蒙古族歌曲学习活动的组织方法的建议:

与语言活动相结合。本歌曲内容丰富,有情节,有人物。歌词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这样的民歌就可以结合语言活动,使幼儿掌握情节和内容。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太阳、星星、月亮;花儿、叶子、果实;爸爸、妈妈、女儿,每一组“吉祥三宝”都可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通过与美术活动的结合,使幼儿既学会了歌曲,又完成了一幅色彩鲜艳、形象丰富、内容充实的儿童画。③结合幼儿园科学活动、自然常识活动、观察活动,帮助幼儿丰富感性经验,加深印象,深刻体会、理解和记忆民歌内容,准确地表现民歌。

二、结合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更有效地将蒙古族民间音乐运用到幼儿教育中

我们要传承蒙古族民间音乐,同时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我们在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同时,也应当与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蒙古族民间音乐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蒙古族教师可以将奥尔夫音乐的一些教学内容翻译成蒙语,向蒙古族小朋友教授,而奥尔夫的打击乐器也完全可以来配乐演奏蒙古族民间乐曲;舞蹈的学习也可以融入蒙古舞的律动;同时奥尔夫音乐还可以与蒙古族民间说唱形式“好来宝”相结合,因为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有很多律动,节奏练习,都是结合我们熟悉的儿歌来进行的,而“好来宝”节奏明快,题材多样,有长有短,正好适合运用到节奏训练当中。蒙古族民间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推广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阻力,我们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及时地解决在推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本文力求对蒙古族民间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价值,在幼儿音乐课程中的运用现状,以及有效运用的方式方法进行一定的探索,希望能为蒙古族民间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高校音乐教育对德育作用的对策 15

一、完善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一)把音乐理论大课与音乐小课结合起来

近年来,一些普通高校也开设了音乐教育课程,然而,多数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其实,普通高校应该增加音乐理论大课的开设,其目的很明确,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与素养,另一方面,进行音乐小课授课时,教师不要再分别的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的讲解了,这样既减轻了音乐教师的负担,也不 当然,在实施音乐理论大课形式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开设音乐小课形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音乐技能不同等因素的存在,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调整教学内容,开设音乐小课,分组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方面的教学训练,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音乐理论大课与音乐小课相结合,这样一来,使得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使得教学内容因学生的不同而出现机动性,产生如此好的教学效果的授课方式也是值得各高校借鉴的。

(二)实践课的比例适当加重

高校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培养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因此,高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如举办汇报演出,这其间肯定也少不了音乐教师的。专业性指导,这样既突破了传统教学课堂上讲授的模式,也帮助提高社团活动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与质量。当然各高校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

二、认真分析研究德育客体——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当今世界的竞争与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并且以高校大学生为主流。面对着社会改革和人才竞争的双重压力,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良好的素质,不仅是要包括良好的文化背景、思想品德,还应该包括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而当今大学生一方面生理成熟较早,心理成熟较晚,身心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心理疾病催患率明显提高,然而人是身心统一的有机整体,身体发育与心理的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高校教育者要了解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因势利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也刮进了大学校园,学生的思想也开始跟着动荡起来了。因此,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个性向良性发展。首先,要让学生“动情”,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旋律、节奏、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其次,要结合教材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德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通过音乐常规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深入挖掘音乐教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精神的探讨”。高校音乐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音乐”这个特殊的语言去启迪、协调学生的思想感情,结合音乐教育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高尚情操。如在合唱训练时,对学生进行团结一致、积极协作的教育,要求全体学生的音色和音量都要服从集体的需要。另外,语言是调动和培养学生情感的一种手段,音乐教师提问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要先易后难,语言设计要简练,要富有感染力,同时还要深入地研究适合实际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觉地了解德育教育的真意,并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把德育融入音乐艺术审美之中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高校音乐教育应该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审美之中,要注重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让学生在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中发现内心的感情,这样的音乐教育必须以审美为核心,来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情操绝非空洞的政治说教。

(一)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政治素质

一方面,高校音乐教师在学习和钻研新教材,构建新的课程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以极强的敬业精神为基础,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音乐教育。另一方面,高校音乐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政治辨别能力,这样才能在浩瀚的乐海中有针对性地精选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大学生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的音乐作品,从而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可以组织开设一些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坚持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兴趣与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并且适当地邀请专业教师给予专业性的指导,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当然,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可以有所创新,如开展大型音乐比赛、邀请一些著名音乐家来学校开设讲座、鼓励大学生自我创作等等,从而更好的引导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和发展能力。

音乐教育类论文 16

《初中音乐教育探讨》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 现状

音乐是广大青少年最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是开发青少年身心潜能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高素质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意志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创造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文中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

(二) 造成音乐艺术教育现状的原因

1.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中,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庸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厚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被赤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冲击着学校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部分人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于不少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使音乐教育有名无实。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因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对教育质量关注较少。安排专门师资、课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学生的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3.在家庭教育方面,对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逼”孩子学习艺术,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导致孩子心灵留下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将孩子的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视为“不务正业”,这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音乐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音乐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

(二)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将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为按照教育规律,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并不断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快发展

(一)深化教育改革

要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就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及配套的规章制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2.改革音乐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在评价上,将学生合格率与学校升学率分开,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及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之中。

3.转变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要改变中小学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如在校内外定期举行演唱比赛、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

(二)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1.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要解决该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学历、学位水平,从而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岗位晋级、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平等对待。

2.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如中小学音乐教材除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唤起更多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

1.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经常组织、邀请文艺团体与音乐工作者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和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2.共同维护良好的文化环境。教育、文化、宣传出版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污染人们心灵的“精神垃圾”流向学校和社会。严厉打击文化的各类犯罪,净化环境。

我相信,只要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只要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和加强音乐艺术教育,只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音乐艺术教育,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音乐教育论文 17

摘要:音乐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的课程,音乐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丰富学习生活,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在音乐的陶冶中得以升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构成音乐课堂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互动意识;培养;策略

音乐教育是初中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渐渐开始产生自己的思想观念,有叛逆心理,音乐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用音乐来引导学生更好的成长,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可以充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让音乐课成为有趣的、受欢迎的课程。

1、提高课堂趣味,创造互动前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步入初中之后更是面临中考的压力,在学习上往往一股脑的把劲头都用在主科和自己较薄弱的学科上,而并不注重音乐课,课堂上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做其他学科的习题已经是普遍现象,但是音乐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必须受到学生们的重视,而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对很多事物是抱有质疑的态度,教师的许多千篇一律的互动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失去对于音乐课的兴趣,那么互动就显得更不可能,所以让课堂变得有趣,学生感兴趣了,这才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首先,从课堂导入开始就要精心设计,让导入变得生动有趣,比如播放一些当前学生们爱看的电视剧的主题曲,或者从一些有趣的音乐小视频开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目光,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和声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如果简单的从和声的基础知识开始导入,不免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首要学习的和声的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先感受到和声的奇妙魅力,问学生觉得和声好不好听,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询问学生信不信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班上的同学也可以唱出这样的效果,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一定很想知道在学习之后大家能不能唱出那样的效果,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就会更加投入,教师的互动也就变得轻松容易。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增强教学趣味,增强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还以上文的和声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就是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一个组学习一个音,最后大家一起和声,这样的教学不免有些呆板,在互动时,学生被分为不同的组之后是会产生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教师可以随机进行组配,比如在大家学习完自己的音之后,开始引导学生,可以第一组和第二组唱,第二组和第四组唱,第三组第四组在唱的时候要求第一组加进来,这样随机的进行演唱一方面增强学生内心的紧迫感,在课堂生集中精神不懈怠,同时完成教师的要求之后也会有成就感,在互动中,教师的加入也可以让互动变得更为有层次,比如,教师在每个小组里选出两个人,在每三个小组学生进行和声演唱的时候代替另外一个组的学生进行演唱,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这样充满变化的教学让学生更为感兴趣,自然也更能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2、营造愉悦氛围,促进个性发展

在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互动意识与课堂的气氛有很大程度的联系,如果在一个沉闷、毫无生气的课堂中,学生连话都不愿意说,更不用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了,所以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欣赏并没有特定的规律和答案,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去欣赏音乐才是最终的标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出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课本,让学生有教科书式的感想,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感知能力,也让课堂变得局促狭小,并不能够容纳学生的感受,学生说着口不对心的感想,在课堂学习中也就更不会付出真正的思考,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时,询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是自己的生活经历还是联想到了自己看过的某一本书或者是某部电影,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让课堂变得热烈,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也能够学会去接纳别人的意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们明确音乐是具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听了同一首曲子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不过音乐也是有自身的特点的,比如,大家看奥运会颁奖仪式时,看到中国国旗升起,听到中国国歌时,大家心里都会产生自豪感,这是由于大家爱国的心都是一样的,立场相同,感受自然也就一样,让音乐课堂变成学生们展现自我的天地,让学生的个性不被束缚,在快乐中成长。

3、进行充分备课,调动学生情绪

许多音乐教师的备课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的体现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乐教师的备课直接从教参上照搬,缺乏创造性。不同的学生群体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自己情感的投入,才能够把音乐所传递的真实情感传递给学生,才有可能做到调动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授《走进歌乐山》这一首曲子时,教师上课的情绪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进歌乐山》的大背景是重庆歌乐山上为取得全中国胜利而牺牲的烈士们,此时教师的情绪应该充满着激情,斗志昂扬,只有教师本身的情绪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学生带动起来。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美的教育和情操的陶冶,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李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

音乐教育论文 18

一、音乐传承的重要性

(一)音乐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音乐一直以来都被称作一个民族最深的记忆形式之一,承载着一个民族自古到今所有的悲欢离合、所有的起承转合、所有的兴衰荣辱,音乐,毫不夸张地讲,是一个民族的情感的寄托,音乐就如同文字、语言一样是一个民族的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二)音乐传承是对历史的尊敬

音乐中记载了太多历史的影子,有高兴、有愤怒、有悲欢、有离合,音乐就是一个民族整体精神状态的情感体现,通过一个民族的音乐,我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这个民族由内而外的生命力和情感倾诉,可以透过一个民族的音乐去更全面地了解这个民族的所有,而对一个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是对这个民族历史的尊敬。

(三)对音乐的传承是世界对人类文明保护的要求

在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在整体向前发展的同时,对音乐的传承越来越成为了国际社会保护人类文明的要求,国际社会很重视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保护,不管是中国的历史文明也好,美国的历史文明也罢,都属于整个人类的共同文明,保护好、传承好人类的'文明是现在国际社会的一致看法。

二、音乐教育作为音乐传承的实现方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的概念

第一,音乐教育的广义概念。音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音乐教育是指凡是通过音乐能够对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思维方式、处事能力起到积极影响的一切教育形式。第二,音乐教育的狭义概念。音乐教育的狭义概念是指学校里或者其他音乐教育部门对学生所进行的音乐专业方面的教学。

(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是音乐传承最重要的实现方式。对一个民族的音乐进行传承是一件很庞大的、很系统的工程,要想把年代那么久远的历史性音乐进行传承下去,仅靠一己之人的单薄力量、一纸记载是不够的,这需要发挥教育的作用,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把音乐与教育相结合,慢慢地音乐就会被相对完整地传承下来[2]。第二,音乐教育有利于传承精华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把优秀的东西传递给下代,教育具有一定的筛选功能,能够筛选出优秀的东西,对于音乐也是一样,教育可以在音乐历史的发展中筛选出优秀的民族音乐,摒弃那些不好的音乐糟粕,所以说,音乐教育有利于传承精华音乐。第三,音乐教育有利于在对传统音乐进行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音乐教育一方面可以对传统音乐进行传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教育的形式进行音乐的良性创新,教育能够使师生在教与学中体会知识的奥秘,也可在教学探索中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潜能进行音乐的创新。

三、音乐传承与教育的关联性以及通过教育更好地传承音乐的措施

(一)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具有相互关联性

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对音乐的传承中离不开音乐教育的影子,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对音乐的传承;同时,音乐的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民族的音乐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通过教育更好地传承音乐的措施

第一,完善对于音乐教材的建设。教育一个很重要的设施和工具就是教材,教材就如同是音乐传承的文字范本,有了教材,才可能顺利地完成对音乐的学习,教材的重要性要求其必须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和时代创新性;应该加强对音乐教材的体系化建设,建设一个更加科学、完整的时代化教材有利于促进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第二,优化音乐课程。对于音乐的教育和传承应该是一种基于音乐历史基础之上的广泛性创新和优化;现在的音乐教育更应该加强对音乐课程的优化整合,通过优化音乐课程以使得音乐教育更加游刃有余,更加合理有序,有利于促进对音乐的传承和发扬。第三,实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音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实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比如:观看音乐视频、播放经典音乐教学音频、学生音乐知识竞赛、学生音乐理论演讲、音乐表演小舞台等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音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印记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情感灵魂;对于音乐,应该用心去体会和感受、用行动去切实地保护,对于音乐的传承,离不开音乐的教育,音乐传承和音乐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应认真体会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的关系,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促进音乐教育和音乐传承的发展。

作者:刘发莹 单位:邵阳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xx(1):20~22.

[2]范立芝。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35(6):140~143.

音乐教育论文 19

摘要:教学前的“试讲”是师范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是实习学生对教学工作的初步训练。本文通过试论音乐教育实习中“试讲”的重要性,介绍音乐学科中“试讲”的特殊性,研究“试讲”应具备的各方面能力,并解答如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育实习;试讲;重要性

普通高校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所以他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学生要胜任教师这一职业,除了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实践的磨练,以达到经验的积累。基于长期对教师素质的研究与教师知识的理论分析,有学者指出,一位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应主要具备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学科知识,即教师所具备的特定学科的知识;二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三是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1。所

一、试讲的概念

试讲,是指高师学生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在同学之间模拟中学课堂教学,进行讲课练习,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试讲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和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使学生获得教学的真实感受,克服正式上课时的紧张、盲目心理,逐步培养基础教育教学的各种能力2。全面学习试讲的过程,提高实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能力。

(一)试讲的功能

试讲是上课前的准备阶段,目的是使上课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以为提高上课质量而服务。从目的来看,试讲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高师学生教学能力而开展的一种集体教学研究方式。从内容来看,试讲涉及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出,试讲是一种比备课更精细、更精准、更精密的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二)试讲的形式

根据试讲对象的不同,笔者将试讲分为两大类:1.自身试讲此类试讲的对象是受教者本人,即在教案形成后,自己身兼授教者与听课学生两个身份,想象情境。反复推敲琢磨,力求教案完整,教学语言组织准确、清晰、流畅,把教学内容要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都详细、清楚地表达出来,在关键环节衔接连贯自然。当然,这种试讲没有真正的教学对象(中小学生),试讲者难以进入真正教学状态,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只能作为三种试讲形式中的第一步骤。

2.指导教师组织试讲

对于还没有正式进入课堂授课的实习生,因其缺乏经验,指导老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教师组织试讲时,一个学生为试讲教师,老师及其他学生充当学习对象。这样就形成了一人讲,众人听,大家评的形式。

(三)试讲的效果

笔者实习时,曾听同窗上过一堂《民歌》课。因为首次上课,也并没有经过试讲,是比较紧张的。结果,在整堂课中出现“那接下来呢”这个词不下几十遍。这样就给学生带来一种厌烦感,所以在整堂课没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教室就出现了窃窃私语的现象,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分散了,所以可想而知,整堂课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拿另外一节经过反复试讲才正式进入教室的课作比较。讲课者经过多次试讲,指导老师与同学给出意见并让其反复修改,一堂课的下来,其自然是有条不紊,游刃有余。这就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一堂有准备的课一定比没有准备的成功。

二、音乐教育实习中试讲的问题

校内试讲就是实习前的练兵。学生跳过了试讲这一环节,直接从理论到实践,难免对教学过程和方法把握不住。如果试讲期间不能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而是到了实习学校才临时抱佛脚,那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得不到良好的实习效果的。

根据笔者自身教育实习经验进行总结,将实习后存在的试讲问题分为三类:(一)试讲前后仍会出现问题试讲毕竟只是在正式上课前的演练,即使教案做的非常完备,试讲非常成功,但终不能避免正式课堂上的突发情况。所以,试讲后仍然会出现问题。究其原因,笔者将其分为三点:1.听课对象不同试讲时听讲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自己的同学与指导老师,听课对象的知识水平不同。面对与自己知识水平相同,甚至高于自己的老师,授课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展示自己的授课能力,因此一部分学生的讲课心态改变,他们使用华丽的、富有诗意的书面语讲授,华而不实,因而试讲与实际教学效果相差甚远。因此“试讲”与教育实习(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有很大差异。

2.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会有换位现象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传授知识时,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但在试讲过程中,我们更注重的是自己,而不是学生。如果把这种思想带到以后的课堂中去,将会给教学活动带来很大的障碍。

3.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程度不同由于试讲时间的限制,在试讲中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是一种常用手段,而对中小学实习学校而言,高科技的现在化辅助教学并不是完全具备,这就直接导致了实习生在校试讲时得心应手,在实习学校上课时手忙脚乱,无法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影音文件。

(二)不重视试讲

实习期间由于学生对试讲重视不够,在正式的课堂上就出现了诸多突如其来的问题,影响上课效果,破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试讲的过程是对实习生备课情况及教学技能的全面考核,一次成功的试讲活动其意义远超越了活动的`本身。

(三)评课不够

一人讲,大家听议,指导教师评。因为试讲中出现的问题与失误有个性也有共性。所以试讲后,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相互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取长补短。如果说试讲中的指导是一场“及时雨”,那么试讲后的评价就是一支“催化剂”。在某种意义上说,作好试讲后的评价工作比试讲中的指导更为重要和需要,因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3。

三、音乐学科试讲特殊性

(一)设计音乐化的语言组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自己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正是点明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艺术学科主要是通过讲解示范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讲解要求言简意明、深入浅出、主次分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和感染力,这些都需要实习者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试讲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有条不紊的讲清楚教材内容、教法运用、学法选择、教学程序,如果实习者语言功底差,语言表达能力差,是很难试讲成功的。因此,通过试讲锻炼无疑对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系统性、连贯性以及艺术性的提高都会有所帮助。

(二)技术展示设计

1.范唱中小学音乐课以教唱为主,所以老师范唱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什么时候范唱,怎样范唱就成了一个要在试讲时设计的问题。实习时有一同学在教唱《送别》时把难点节奏型写出来:X XX X?X X,这是4/4拍的一个小节,很明显已经多了一拍,学生只是解释附点的作用,而且还把附点的“附”字写成“符”,并且不做示范,这节奏型不教念写出来有何意义。

2.弹唱

弹唱作为音乐师范生必备专业技能之一,在实习过程中是不能缺少的。而面对中小学生,我们在弹奏的时候更是应该注意细节问题,例如,设计前奏要考虑到孩子的接受情况,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难度设计的不同。这样,学生除了能接受之外,还会不断提高。一位同学在实习时教唱《桑塔露琪亚》,歌曲里出现了44,在做范唱时这位同学都唱不准。还有,歌曲里会出现一些特殊记号如▽,学生在说完名称之后都不做示范,这些特殊记号都有实际演奏效果,学生只说名称而不唱(奏)有何意义,等等。

四、通过试讲培养综合能力

试讲者普遍存在着紧张的心理。紧张心理是导致授课失败的首要因素,如声音发颤,思绪混乱,遗忘内容等现象。其次,控制协调能力较差。如课程进度、课堂气氛以及时间长短的控制、协调能力明显不足。多数讲得太快,往往不到时间内容已讲完,以致造成冷场,少数讲得太慢,以至内容讲不完;缺少互动与交流,没有和谐的教学气氛。

针对“试讲”应具备的能力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笔者进行总结归纳建议应在试讲时注意提高以下三方面的能力:(一)语言的训练教学语言是伴随着教育而产生的,有教育就有教学语言在。

教学语言的根本任务在于较好的运用自然语言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同时对学生的知识迁移,文化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启发性、规范性、生动性、简洁性化作了教学语言普遍存在的特点。即

在各类学科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不同,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同。语言是教师进行知识输出的重要工具,教师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能运用生动感人的教学语言的教师,能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达到很出色的教学效果;教学语言平平淡淡的教师,却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的语言修养,做到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严谨周密。

(二)教态的训练

教态,即教师口语表达的情态。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是教学上的无声语言。它是合格教师的重要素质之一,其地位并不亚于板书和教语。如果没有良好的教态,那么教学效果还是要大为逊色的,因为教态是教师实施教法使用教材的直接的,最重要的一项手段。由于平时职业习惯培养的不够,一些实习生上课时身体不停地左右摇晃,或者重复某一个无助于讲课的动作,如搔头、扼腕等。试讲则可以促使实习生产生明确的认识,有意识的自觉纠正它们,努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教态。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态亲切、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三)应变的训练

教师应变能力通常是指教师能正确处理课堂中突然发生的意外情况,使教学进程得以继续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能力。

音乐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对教师或教材的观点提出质疑,而打乱了预定的教学计划,但是,如果我们想一想与其强行将学生拉回教师预设的教学思路,不如因势利导,以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为契机,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尽管这节课偏离了原来的计划,却为后续的学习做了铺垫。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结语

试讲是师范生经过几年教师教育专业学习后能否较好地担当起实习生职责的初步尝试,也是师范生能否顺利地从一个“实习生”向“准教师”角色转换的首次考验。教育实习前,为确保每堂课的教学质量,试讲更是重中之重,具有直接指导上课的作用与意义。综上所述,为了使实习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试讲,把试讲作为实习生正式上课前的头等大事来看。

音乐教育论文 20

摘要:音乐心理属于人大脑中的一种特殊身体机能,将客观的音乐事实通过大脑主观反映出来。音乐心理学对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对音乐心理学进行了概述,其次探讨了音乐心理学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再次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给出了针对性的儿童音乐教学改进策略,最后进行了全文总结。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儿童音乐教育;改进策略

一、音乐心理学概述

音乐心理现象是人们在音乐活动中较为熟悉的音乐现象,每个音乐活动参与者都能够获得亲身体验与经历。音乐心理本质及其发展不同于其他心理现象,音乐心理现象依托于人类心理学,属于人类心理不断发展过程中,到特殊阶段的产物,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心理现象。音乐心理基于一般心理现象,在音乐意识产生、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化。音乐心理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实际的音乐活动与教育中,在大脑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慢慢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音乐意识和心理过程。成长阶段不断的学习与接受的过程,也是音乐心理形成的过程。从婴幼儿时期到成年再到老年,经历了发生、发展与衰退的整个过程。

二、音乐心理学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一)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发展

提升音乐听力是提升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基础与前提,相对来说是最为重要的部分。部分儿童不能把音唱准,大多数人会从唱的方面找原� 生理研究表明,12岁之前人的听力能够在合理培养下提升。因此需要在儿童阶段重视对儿童的听力培养,奠定音乐能力发展的基础,儿童音乐听觉能力包括:音乐要素听辨能力、整体音乐形象听辨能力以及内心音乐听觉能力这三个部分。音乐要素听辨能力包括节奏、旋律、和声与音色等。听觉能力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对音乐要素的听辨是提升音乐能力的基础。整体音乐形象听辨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握音乐情绪,领悟音乐内涵。这种听辨力需要基于音乐要素听辨能力而发展;二是曲式结构的听辨力。曲式结构是分析音乐层次、条理、章节的关键;三是音乐体裁听辨力。如舞曲、进行曲、交响诗等体裁的听辨。内心音乐听觉能力也叫做内心听觉想象能力,基于此获得音乐体验。儿童音乐教学,需要契合儿童音乐接受的心理特点展开,依托音乐音响,在音乐活动中提升儿童的音乐听力。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能让人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且能愉悦身心。儿童音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儿童的音乐欣赏能力,及音响的感受与辨别能力,且深化儿童的情感体验,培养儿童注意力、记忆力和审美能力。音乐教学包括这几个部分:一是音乐乐曲欣赏。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儿童的音响辨别能力(节奏、力度、音高、音色等)及感受能力。另外,还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二是歌曲演唱。运用发音器官,表达与再现歌曲的音调、节奏与旋律能力的培养,以及演唱技巧的掌握、歌曲内涵的把握等。三是乐器演奏教学。主要是乐器演奏技巧的教学。四是乐理知识教学。乐理知识学习包括音乐知识、音乐概念、五线谱识别、音乐简谱学习等,掌握识谱、用谱的`技巧,为今后独立学唱、演奏歌曲奠定基础。

三、基于儿童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育策略

(一)践行以人为本,促进儿童自主参与

儿童音乐教学,应该凸显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儿�

(二)结合舞蹈元素,提升儿童学习兴趣

音乐与舞蹈本是一体,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若想要儿童更加深刻的学习、领悟音乐,更好的创造音乐,那么可以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展开综合学习。儿童年龄小,活泼好动,可塑性强,将音乐教学与律动表演结合起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在创造性表演中,诠释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如此能够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也能强化儿童综合能力。

(三)运用技术手段,创设丰富教学情境

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给与教育工作很多便利。音乐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音乐的律动和魅力。如《春天在哪里》歌曲的教学,播放繁花似锦的春天幻灯片,及叽叽喳喳鸟语花香的音乐录音,让儿童感受鲜活的生命和真实的春天气息。如此,在置身其间中,儿童加深了对歌曲的感悟。

(四)培养创造思维,强化儿童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在感受、体验和创造音乐时,能够激活人的思维,让人在想象和联想中发现美和创造美。音乐心理学理念为,基于儿童的音乐心理发展特点,需要在儿童阶段重视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从这些方面出发:一是培养儿童的创造兴趣。兴趣是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的前提,兴趣不能凭空产生,需要依托一定的环境、内容而产生。由此需要基于儿童音乐心理特点,营造和谐的环境,组织趣味活动,给与儿童创造的时间与空间,让儿童在兴趣导向下,思维自由发散,获得创造成功的愉悦感。二是强化儿童创造性思维。需要将儿童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还需要重视对儿童直觉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的培养,运用开放式、活动式、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三是创造性表现力的培养。儿童创造力培养以后,还需要儿童能够将其表现出来,如此才能体现出创造性的作用。音乐新课标中也重点提出了“表现”这一项内容,在音乐表现中凸显出儿童的创造性。包括这些内容:创造意识、独特个性、合作能力、知识基础、协调能力等。知识与技能是创造性表现能力提升的基础,如此需要引导儿童重视知识与技能学习,加大力度培养儿童创造性。

四、结语

结合文章叙述了解到,音乐心理是后天形成的,且可以培养。儿童音乐教学中,需要基于儿童音乐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音乐教育策略,通过融入多学科元素,践行以儿童为本,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重视对儿童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以此在音乐教育中,真正实现感染人、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目标,实现音乐教育价值的最大化,为儿童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蒋伟伟。浅述音乐心理学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xx,(16).

[2]侯丽。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J].文艺生活,20xx,(06).

[3]周星雨。试析音乐心理学在音乐学研究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xx,(05).

音乐教育论文 21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音乐教育 美育 素质教育 学生

[论文摘要]正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如果只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美育及职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将会是职业教育的缺失。笔者通过几个方面的分析,阐述了音乐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20xx年的全国教育会议上,伟大领袖总理对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作了全面部署。其中第三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从我们的领导人的谈话中,不难看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素质教育的成败,决定了孩子们今后是否能更好地担起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

前苏联巴班斯基、日本铃木、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中早已突出强调:“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这样的结论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音乐教育有着“首先培养人”的作用。由于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特有的“音乐语言”来塑造音乐形象,反映现实,表现情感,人们在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演唱、演奏、欣赏和创作,来感受、鉴赏、表现它的美,进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同时得到美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也是“美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和重要手段。

然而,非艺术类的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教育得不到重视,音乐教育没能真正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何改变这一状态,使音乐教育回归本位,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的教育发展需要音乐教育

1.音乐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内容多、范围广,牵涉到情感、行为、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中往往让人感到无从入手。其实尝试在音乐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中职教育的实施基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培养出合格的中职生,更� 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业成绩多为中等偏下水平,家庭也比较贫困,且多数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在弱势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自信心不足,对职校生活和学习热情不高,少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要把这些这些学生培�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它总是以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存在,使人易于接受。同时,它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也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完善精神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在音乐教材中,音乐教育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有民族的自豪感、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的目标、传承革命的传统,以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且,音乐教学还通过许多生动的音乐形象,让学生们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在享受“美育”的同时,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得以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是显而易见的。利用音乐课的特有形式和教材的特点,从小、从实、从远入手。所谓从小就是从小的方面抓起。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情感和意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体验、训练和熏陶逐渐形成的。所谓从实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感受去体验。学生可塑性都很强,容易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形象地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集体行为习惯

在音乐教学中,能表现行为活动的内容莫过于合唱队等集体性的声乐练习了。集体性的声乐练习统一性强,动作一致规范,举手投足都给人们留下整齐划一、振奋的印象,这既能帮助学生振奋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以我校为例,大家都知道,《校歌》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为了让新到校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学唱《校歌》就是我校新生教育的一个环节,优美、激情的旋律、展现学校发展壮大、师生勇于开拓拼搏的精神的歌词,让学生在演唱时,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把学校的教育溶入到他们的心灵。每年的文化技能节活动中,我们还会举行一场全校性的“红歌比赛”,旨在通过全体学生演唱革命歌曲,让学生们不忘历史,我校的“铜管乐队”和“合唱队”学生的表现,也是学校亮丽的风景线,队员们刻苦训练和每次精彩的表演,不仅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艺术修养,同时锻炼他们的意志。在第二课堂开设《音乐》课,使校园总是充满歌声和欢笑……在这些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我校的校风、学风风气正,学生精神焕发、朝气蓬勃。

音乐教育是以其独特的“寓教于乐”教育形式,在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它的优势,运用得当,对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爱国主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二、音乐教育帮助职校生提高综合素质

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精神,是灵魂,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载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1.促进职校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年龄段多为15~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敏锐,热情豪爽,但容易激奋,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表现的欲望较强。他们多数有爱唱、爱跳的本性,非常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张扬、宣泄和倾诉他们的热情和困惑。音乐教育作为有效的载体,可以通过各种模式,如在课堂上的音乐教学、舞台上的艺术表演以及音乐的社团活动等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尽情地释放,尽情地彰显个人的魅力,使他们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 "

2.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音乐教学,主要以优美的旋律,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因此,音乐教育多数思想性不明显。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与有关事物相联系就可能产生一定的思想性,并可能派生出新的意义。在职校三年中,学生们正是处在个性形成、思想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净化他们精神世界,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知道,音乐作品的内容广泛,有表现重大社会题材的、有反映风俗习惯的,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也有抒发人们的生活感受和各种思想感情的,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当我们的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中外音乐作品时,他们精神世界会在音乐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中畅游,比如,在唱《红旗飘飘》、《国家》、《北京欢迎您》、《长江之歌》等歌曲时,在他们心中会涌动起对国家自豪感和爱国心,在欣赏《梁祝》、《春节序曲》和《蓝色多瑙河》等作品时,他们的心灵不仅为中国的优秀民族音乐的魅力而骄傲,而且也会被外国民族音乐的多彩而称奇,从每一个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中,他们又可以了解和讨论各个国家的文化、政治,一些历史事件,一些社会问题,等等,这些无疑使他们的视野得到了拓展,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3.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前面我也谈到,职校的多数学生来至偏远的农村,视野不够开阔,自卑心理较重,在参加学校或班级的各种学习、文娱活动时,多数人不敢表现自己,或有些学生想表现而又不会表现。这些种种现状,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的校园生活质量,长此下去,对职业生涯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在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表演”就是最能锻炼人的方式。因为它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如音乐欣赏课上让学生们跟随音乐进行音乐形象的表演或在歌唱课上让他们每一个人大声地表演唱;同时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参加学校的或专业部的音乐社团活动,如合唱队、乐队或吉它小组,通过平时的训练让他们掌握歌唱或演奏的技巧,训练、指导他们的台风,然后,再参加各种比赛。经过各种形式音乐表演的平台展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会得到很大的锻炼,表现力和自信心自然就会大大增强。

此外,教师还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想象与思考,认识乐曲的艺术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点,从而不断提高欣赏水平。在音乐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与别人进行交流与沟通也会更加容易,个人的自信心也就随之同步提高。

三、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学生事业更顺利

音乐可以通过旋律、节奏和声音的美,让人心旷神怡,精神振奋,并可以激起人内心的美好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音乐教育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根据科学研究,人脑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许多复杂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两半球协同完成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般多用左脑思维,而音乐课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音乐课的任务正是培养学生的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想像能力。只有正确的想像,才有正确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进而是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样也就有利于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

职业技术学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年都能为国家输送大量实用型人才,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我们的中职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学校应除了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狠下功夫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我们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时发现,一般在学校比较喜爱音乐、经常参加音乐活动的学生,在他们走进社会时,在适应能力方面比较强,工作积极上进,与上下级沟通顺畅,工作业绩不错,不少学生成为工作能手、部门负责人,有些学生音乐方面表现突出还成为了部门的文艺骨干。比如,旅游专业的陈小飞,是我们合唱队的一员,她现在是某饭店的经理;旅游专业的梁媛媛,是部门的文艺骨干;计算机专业的朱辉是乐队的一员,他现在 这是最好的人格素质教育,是社会非常需要的素质。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很好地把音乐教育推广和落实到职业教育当中,让它更� 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2]左玲玲。音乐素质训练。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3]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音乐教育论文 22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改后中学音乐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法失当、教材编写针对性不强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选取合适的音乐教材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音乐教学;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义务教育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目标、任务都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和改变。新课改提出音乐教学应当能够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培养优秀品格的作用,要求音乐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对学生的情感提供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为此,本文就新课改后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些现状问题谈了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一、新课改后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教学始终是将数学、语文、英语等基础性学科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为的就是让学生学好这些基础课程将来顺利完成毕业升学考试。于是,音乐课就被这些基础课程挤到了很次要的位置。不少的中学由于不重视音乐教学,往往在音乐课设备、场地和教师的'引进上都十分缺乏,即便有开设音乐课的课时也非常有限,高教学质量的音乐课更是凤毛麟角。甚至经常会出现其他课程占用音乐课堂的情况,使得原本制定好的音乐课教学计划总是开开停停,根本无法按时按质完成。以上这些情况即便在新课改后,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1].

2.教学方法失当

多年来,我国中学教育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自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大部分中学音乐教师使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时只知道向学生灌输音乐书本知识。但是音乐课是不同于其他基础课程的教学的,音乐课的首要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教师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融入到音乐氛围之中。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学生就无法在音乐课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中学音乐教学方法的落后,导致我国中学音乐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3. 教材编写针对性不强

我国与国外中学音乐教学相比,最为突出的差距就是在音乐教材上。由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对中学生的音乐教学,所以他们的中学音乐教材多是出自一些专门的音乐人之手,这些教材不仅题材类型丰富,而且内容设计也十分讨巧,很受中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我国的中学音乐教材的“拿来主义”特别严重,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往往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照搬国外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和个性化设计十分欠缺,这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音乐课的积极性[2].

二、新课改后中学音乐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应该积极转变对音乐教育的教学观念。首先,学校领导需要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要认识到音乐之于学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学生通过接受音乐教育,对于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其次,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引进足够的教学器材,建设合格的教学场地,打造有特色的音乐课程,使整个校园形成一个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最后,学校还应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互动,使音乐不再成为完全孤立的一门课程。比如,音乐教师与舞蹈教师合作,将舞蹈融入律动教学中;美术教师与音乐教师合作,将美术融入到音乐创作中去。通过各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够更快地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2.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

音乐教学在具体教学时,要改变原有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们地选择,要赋予学生在音乐课上的主人翁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只有充分的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学生们的诉求,然后根据学生们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唱接龙游戏,逐步引导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消化音乐知识和技巧,感受音乐的魅力。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够快速地拉近师生距离,加深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了解,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3].

3.选取合适的音乐教材

俗话讲“强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教师没有合适的音乐教材在手,那么即便是再优秀的教师也很难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在选取音乐教材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以及当地实际情况,尽可能选取那些学生最需要地地音乐教材。同时为了增强教材地实践性,还可以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创作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充实到教材之中。同时,还要多举办形式活波多样的音乐活动,例如歌唱比赛、歌词创作沙龙等,这些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喜爱音乐、钻研音乐的积极性。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改革,中学音乐教学不仅仅只是传授一些音乐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郭文艳。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20xx,(01):158.

[2]張伶。 基于新课改的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xx,(10):279-280.

[3]孔霞。 新课改形势下中学音乐教学的问题及解决方式[J]. 音乐时空,20xx,(02):192.

音乐教育论文 23

在俄罗斯钢琴艺术开始发展的时候,西欧在钢琴上的演奏技术已经非常出名了,那时候已经到达了黄金发展时期。但是俄罗斯的钢琴艺术仅仅通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在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践,就到达了艺术上的高峰。从而在国际钢琴艺术舞台上有了更好地艺术形象。

俄罗斯尤其是在二十世纪,钢琴领域出现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它的教育体系延续并且发展了俄罗斯的优秀传统,同时人才培养体系也逐步完善。这时候的俄罗斯钢琴学派极大地推动了钢琴演艺艺术的发展。

俄罗斯的教育系统是非常完善的,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对于教材的使用都是非常严格的,不仅如此,还注重音乐表现力。深层次的研究并学习俄罗斯的钢琴艺术和教学经验,必然会对我国的钢琴艺术有着很大的影响。俄罗斯在音乐方面是非常成功的,这种成功来源于他的教育体系是非常完善的。他的基础训练同样是一直被强调的部分,强调教材对于学生而言的重要性。但是现代的音乐文化不断进行融合,俄罗斯音乐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优秀。它也不断影响世界音乐,俄罗斯音乐也在逐渐地影响着我国,最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的教学经验在我国也是非常适用的。

一、俄罗斯钢琴演奏者们的艺术性

在俄罗斯,钢琴家选择在风格传统中比较特别地作为艺术风貌。首先钢琴家及教育工作者,会去聆听作者的声音,感受钢琴家的创作灵魂。发现作品的创作实质,严格按照作品的文本去演奏作品。有很多老师的优秀品质都渐渐地教授给了学生。比如:体会作者的思想、严格按照书本演奏等等。这呈现出一种非常好的传承性。俄罗斯钢琴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俄罗斯特有的表现传统在艺术风貌中是最多的,钢琴音乐教育工作者,一般会避免出现错误,玷污了音乐本身所赋有的精神实质,应该在作者的环境下去考虑,演奏歌曲时需要严肃。这些教育工作者崇尚一些高品位的修养,从而成立自己的品牌,树立严肃形象。之后,将这些优秀的品质一代代的传承下去,所以俄罗斯钢琴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可以分为不断超越自我和超个性两类:一是不断超越自我的演奏家。有这样风格的音乐家遵循着先思想后作品的原则去把握音乐,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大演奏家能够忘我的将自身融入到音乐演奏中,有一句流传度很广的一句话说到,他们演奏的是一种思想,却不是在演奏自己。二是超个性演奏家。作为一位超个性的演奏家,他们的主观意识和情感都包含在里面。听众听起来会感受到歌曲的灵魂。这不仅仅特指某一首歌,所有的歌曲都有这样的效果。作家涅高兹把第二类演奏家叫做“超个性风格”的演奏大师。

二、民族性是俄罗斯钢琴音乐的重要特征

有着悠久历史的俄罗斯的音乐一直都是处于发展时期的,虽然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俄罗斯有的音乐财富在世界上占有非常宝贵的一部分。俄罗斯艺术家没有随着主流而走下去,而是坚持着自己国家的民族特色,在此基础上加入西方对俄罗斯有意义的音乐特色。

《图画展览会》的作者是著名的俄罗斯音乐家穆索尔斯基,这个作品的来源是由于在观看了著名画家Victor.A.哈特曼的遗作展览之后有感而发创作的。穆索尔斯基是在俄罗斯音乐初期时出现的五位优秀音乐家之一,虽然在当时李斯特强烈主义严重的影响下,但是这五位音乐家的创作天赋依旧是很高水平的。同时他们也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们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赋予音乐,让听众在音乐中展现视觉场景。不论是音乐手法还是在结构都是探索的目标。民族音乐一直是创作上的重点,音乐家能够将优美的旋律和动作技巧很好的结合起来。与音乐相关的人们:演奏家、演奏者、音乐老师,只要我们一提到钢琴音乐,都会觉得非常的自豪。有一种优秀的传统是,他们更加喜欢穆索尔斯基、柴可夫斯基、斯克里亚宾的成就,莫扎特、肖邦的就会相对差一些。这也同样是俄罗斯钢琴的优势所在。

有一段时间,俄罗斯的音乐作家有很多音乐作品被创作出来,这段时间从格林卡的创作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期。《图画展览会》和《伊斯拉美》都是当时的代表作品。有一些像柴可夫斯基作品,当中都充满着浓厚的浪漫主义和浓厚的俄罗斯色彩。这个钢琴作品是非常出色的,这象征着俄罗斯的钢琴艺术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在二十世纪初期,由拉赫曼尼诺夫创作的的第二和第三“钢琴协奏曲”、“前奏曲”、“练习曲”;“斯克里亚宾的带神秘色彩独创性的“奏鸣曲”、“前奏曲”、普罗柯菲耶夫的`充满钢琴新风格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这三个曲子所具有的意义是不一般的,它代表了革命创新、标志着在世界乐坛上有了俄罗斯钢琴艺术的身影。在十月革命之后世界财富又增添了新的一笔。肖斯塔科维奇、哈恰图良和卡巴列夫斯基等人逐渐地出现在世人的眼睛里,他们的钢琴作品逐渐成熟。俄罗斯的钢琴艺术在这种过程中被不断孕育着,这种成长成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一面大旗。

俄罗斯的钢琴家们具有体验型的民族艺术天性,这也造成了他们有着更加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的演奏民族性格一直以来都是十分鲜明的,不论钢琴音乐怎么改变,他们一直都坚持着民族基础。这种传统的艺术天性是每个民族都具有的,它的存在成为了在历史中共通的审美趣味、审美感,除此之外,艺术爱好和习惯等也是他们的民族艺术性格。美学家们称俄罗斯的民族艺术性格是“莎士比亚式的”、“感性的”或“浪漫型的”。这种艺术性格相比于德国法国的“哲理性”等性格特征是不相同的。所以,在俄罗斯艺术家看来,钢琴演奏是一门艺术,用来追求自身的感受,追求歌曲丰富的语言内容,并不是搬弄技巧。俄罗斯钢琴学派的现实主义和演奏艺术观都是以民族艺术的天性为基础而组建的。

三、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教育体系

在俄罗斯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钢琴的启蒙教育了。开始的时候只能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觉,直到孩子五岁的时候才能够去接触钢琴,正式开始钢琴的学习。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发现孩子不适合学习钢琴,孩子就面临着被放弃。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下的学生越来越少。在六岁以后回到音乐学院的附小继续学习钢琴。除此之外,学生升入初中也需要经过很严格的考试,由于考试的难易度,会有很大一批学生在这次考试中被淘汰。这些被淘汰的学生就会学习其他的音乐科目像作曲、声乐等。对于那些通过这次考试的学生,就会经常参加一写比赛,这些比赛会考一些基础的知识,在比赛后期,老师会为学生分析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在这样的不断练习下,就会有把比赛作为一种练习的效果。在这种不断淘汰的方式中,到了高中时,剩下的学生都是优中选优的学生,他们的基础非常好。所以在技术上是基本上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的。这个时候就会注重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当然,参加比赛能够让学生的经验丰富起来,很多学生的水准也在不断提升,进而达到演奏家的水平。

从教育的开始到结束是学生基础知识能够逐渐牢固的根本保证,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具有实际效果性的方式方法。同时,也是在逐渐完善教师队伍。在学生的初等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极其重要的,除此之外想提高学生的素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增强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还需要让学生进一步去深造,这也需要教师去提供一定的机会。特别是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更为特别。这个地方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钢琴家。通过一些锻炼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表达能力,学术活动频繁、训练机制扎实,这样对于作品的理解会更加深刻,音乐构思更加完整,演奏布局更加严谨,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

四、对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启示

对于中国音乐来说,俄罗斯音乐发展是比较早的,但是我们没有落后于俄罗斯音乐,也同样出现了大量的优秀的音乐家和教育家。中国在钢琴教学上的教育能够挑选出一批精英人才,这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教育模式将基础教育与精英教育结合到了一起。精英教育使我国在钢琴艺术领域的地位大大提高,同时也将扩大其在世界音乐领域的影响。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不断的提高我国钢琴教育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所以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钢琴教育的优点将他们融入我国的教育上。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彻底改变了我国的钢琴教育,自己的特色还是要一直保持下去的。这种方式和俄罗斯的方式就比较像了。在中国钢琴教育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去依照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而不是强加在他们身上。一个好的演奏家是需要他本身喜欢钢琴音乐,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

参考文献

[1]任光宣。俄罗斯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1-6.

[2]海因里希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1-273.

[3]卞萌。俄罗斯钢琴艺术的精髓———写在穆里娜教授的首次访华之后[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xx,32(1):70-74.

[4]王芳。论俄罗斯“文化高原”时期的钢琴艺术[D].保定:

[5]根·莫·齐平。音乐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209-270.

[6]约瑟夫班诺维茨。钢琴踏板法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43-60.

[7]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1-3.

[8]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24-52.

音乐教育论文 24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呈现出对文化的多层次追求,世界各国掀起多元文化的高潮,在这场风暴的冲击下,音乐文化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音乐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体现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程度。众所周知,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传承,高校音乐教育对未来的民族音乐的多元化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国外的音乐文化融入本土,是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加具有吸引力,在传承和推广的基础上,培养出大量民族音乐文化的爱好者,提升对民族音乐的情感,加强民族的团结力。

关键词:

多元文化;高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传承发展

我国对音乐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改革,使得音乐教育管理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也在不断地完善教学管理。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各个高校的重要管理方式成了院系管理方式。虽然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很可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由于近十多年来我国以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引领社会的核心,使得经济管理对教育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负面影响就是把经济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单向地、毫无理解地运用于教育管理当中。老师的教、课本知识和单方面的学科知识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被高校音乐教育普遍重视,而轻视了学生的学、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科之间整体的知识的把握。

其中具体体现在:

一是学生足够宽的知识面,而知识的深度不够;

二是学生的还有待提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对社会的适应性;

三是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别较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最重要的还是教育与管理脱节的`问题。

杜威是美国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他在20世纪初提出提出“多元文化”。随着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局势下,人们把视线转向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势不可挡的成为当前新的发展对象。在多元化和民族化并存的新形势下,基于共同发展的原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这里提出的看法是民族音乐的传承与未来和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一、增强民族音乐的人才教育观念

我们大家都知道,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师资力量的影响,结合目前我国各部分区域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情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都有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然而各个民族发展的进度和方向是不同的,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状况,必须要构建起原生态音乐文化,所有高校都应该加大对这个目标任务的重视力度,所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也应该是建立在当地音乐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的,结合本地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工作,保证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行知识的充实。高校应当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支点,单纯的单科改革已适应不了现状,让传统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得到彻底的转变,从源头上改进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项目,是民族音乐文化的地位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充分提高。

二、有效的统一民族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文化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基于这样的大环境,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更新和延续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教育学生热爱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它能够持续高效地传承下来。在以多元化属为背景的社会音乐教育形势下,人们看高校音乐教育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受到条件的限制,衡量高校音乐教育的尺度也受到影响。高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本、以人文作为主题、把音乐作为教育的重点内容、从头开始以不同的层次,多个方面,在各地高校大范围开展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促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的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评判,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每个地区的传统民族音乐都是不一样的,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呈现方式,表达感情的音乐方式也不尽相同,喜怒哀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有了多元化的音乐情形大不一样,世界民族音乐的融合,不但丰富性了音乐本身,而且形成多样化的世界民族音乐,例如,《梁祝》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一协奏曲的核心题材是我国的越剧文化,我国传统的戏曲表演是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然后由世界闻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俞丽娜进行演奏,音乐效果更上一层楼,他在这首曲子的演奏中,利用小提琴和二胡的演奏技巧,融合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所具备的音乐语言,是这首曲子更加圆满动听。这就是说,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的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够驾驭我国传统乐器,外国的乐器也十分容易契合。由于现在传媒普遍化程度,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都有着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逐渐消融化解,得到良性的发展,得以“润物细无声”,提升大众的欣品味,提高了中华传统民族音乐的品质,这对于我国民族凝聚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激发出我国人民潜在的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从而使得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得以传承。

三、对外来音乐加以借鉴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与其他的文化课程教育并没有多大的不同,都是人类社会文明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彼此相互支撑,相互通融。高校的音乐教育应当把人生价值观和思想观念跟音乐教育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和教学过程相结合,使传统民族文化、音乐教育文化都渗透到音乐教育理念中。这些都说明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最基本的策略,在传播民族音乐文化中起着垫脚石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选择最有利于促进音乐发展的教学模式,最大程度上保证民族音乐能够得以发扬光大,这只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方面是,为了保证民族音乐文化的高纯度,和民族音乐教育相结合,是他人的音乐文化在这里得以改正,同时得到一些回馈信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新,它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首脑部分,从根本上来说,多元文化的背景给了创新民族音乐的契机,借鉴的外来音乐丰富了民族音乐的内涵。教师在民族音乐创新过程中,借助多元文化的背景,这样能够促使传统音乐文化的不断发扬广大和源远流长,在自身内涵得到丰富的同时,也使得传统音乐文化更加符合现代世界的发展潮流,得到感化人的效果,实现教育人的目标,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激励和鼓舞人精神,提供文化建设,给予精神支撑,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说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对各民族音乐之间的贯通和相互借鉴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对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音乐人才有独到的作用,对加深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有不可多得的益处。以上可见,传承和发展是多元文化时代高校音乐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明显的民族特点可以是生活充满乐趣,特具情趣的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昂扬的斗志激励他们向艺术的最高峰前进。受日益开放的大环境影响,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占有相对的地位,根本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弘扬和持续发展,目前,以我国的文化为特征,建立民族音乐教育的系统,对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晓静。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2011(7):86-86.

[2]任占忠。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14(10):212-212.

[3]李光伟。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S2):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