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南京农业大学-美学原理-论文【优秀13篇】正文

《南京农业大学-美学原理-论文【优秀13篇】》

时间:

高校美学原理是师范生对审美理论认知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师范生审美教育的有效性。美学原理课程在教学上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至关重要。

美学原理论文如下: 1

     论文标题:论景观视觉美学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对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的分析,提出了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方法,以期对旅游资源景观的开发和改造有所帮助。

影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因素 2

景观视觉美学是指景观视觉的美学价值对人的影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目的是针对开发活动对景观可能造成的美学影响程度做出预测,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景观的视觉美学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的有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主体因素。

不同的观赏位置对景观的审美评价是不同的,因为景观是立体存在于三维空间的实物。观赏距离将景观分为近景、中景、远景。近景是靠近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或按人的尺度,人的视野所看到的景物,如建筑立面的局部(细部)景观。中景是离观景点较远的位置所看到的景物,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观赏方式。远景是远离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在大视野内观赏到的景物及它周围的环境。观赏角度也就是我们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观赏角度通常分为仰视、俯视和平视。仰视会使人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会产生压迫感和震撼感。俯视则是人处于较高位置观赏下面的自然景观,会感觉豁然开朗,从而激发人心。平视是一种与景物相对接近的观赏方法,会使人处于一种平和的心态,产生享受安宁感和平感。

作为欣赏主体的人,往往因欣赏主体观赏目的、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知识背景、意志经历等的不同,从心理上对景观的欣赏不同;欣赏主体还因生活环境、社会角色、文化因素、经济收入等的不同,他们对于同一景观所感受到的美是不一样的。

美学原理阅读答案 3

美学原理阅读答案

艺术操作是艺术创造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艺术意象的生产过程中,艺术操作一方面是意象形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又赋予意象以最终的形式符号,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表面看来,艺术操作纯然是一种外在的技艺,实际不然。在艺术家准备操作时,心中的意象不一定已经非常清晰、完善,靠着操作运动,意象才逐渐鲜明、完整并得以最后定型、完成。郑板桥讲他画竹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霜气皆浮动于疏枝密枝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胸中之竹”之所以不同于“眼中之竹”,是因为经过了艺术家的意象孕育和改造,这一目了然;而“手中之竹”又不同于“胸中之竹”,则常为人忽视。其实,这是艺术家把心中孕育的意象用艺术操作加以表达并且用特定形式符号将之凝定下来。因此,不能轻视艺术操作,它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艺术操作是意象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化,人们应当重视艺术操作中的技能,因为所有的艺术操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离不开特定的技能的。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艺术操作就是艺术技能的运用与发挥。

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由于其形式符号及传达媒介的不同,各有不同的操作和技能。对于外行,由于不能掌握其操作技能,就不可能进入艺术的创作过程,即使有了“胸中之竹”,也变不成“手中之竹”。因此,操作技能是艺术创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然而,如果离开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就会沦为匠艺。如一些广告画,就技能角度看,是符合“画”的要求的,然而缺乏艺术不可少的灵气,所以算不上真正的艺术。这就涉及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关系问题。

这里所谓的“道”是指艺术创造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最高境界。操作技能经过长期训练,娴熟自如,艺术家就能将它们化为自己的血肉,与对象世界亲密无间,从而进入“道”的自由境界。《庄子》记载孔子见佝偻者承蜩(知了)就像捡东西一样简单,便问其道。佝偻者答曰,他是经过长期的技能锻炼,并专心致志,从而达到这种境界的。在这种专注状态中,粘知了仿佛不需要技能,只需要粘就行了。这就是技、道合一的境界。这个思想在《庄子》的另一个故事“庖丁解牛”中也体现出来。它告诉人们,主体在技能之中,是可以探索到“道”的真谛的。也就是说,主体在技能的操作中,是可以体悟、把握“道”并进而达到“道”的。

“技”与“道”是相通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道”可以通过“技”体现出来,“技”也可以在高度娴熟时达于“道”。通过长期刻苦锻炼而达于“道”的技能,能将心中所感受的'立即转化为手中所操作的,这就是古代书画理论所讲的“心手相应”。心与手之间达到了这种自由和谐,也就意味着消除了“道”与“技”的界限。一切优秀的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

(摘编自《美学原理》,蒋孔阳主编)

1、下列关于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操作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离不开特定的“技”。

B.不同门类的艺术各有不同的“技”,如绘画和文学创作的“技”是不同的。

C.“道”是艺术创作的至高境界,郑板桥绘画的“胸中之竹”属于这一境界。

D.长期刻苦训练并专心致志,能使“技”转化为“道”,即“技”“道”合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意象形成、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都和艺术操作密切相关。

B.“手中之竹”是艺术家把“眼中之竹”用特定形式符号凝定下来的成型的作品。

C.艺术操作是意象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深化,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成。

D.一些广告画缺乏艺术不可少的灵气,原因之一就是离开了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操作既是一种外在的技艺,也是意象逐渐鲜明、完整并定型、完成的凭借。

B.《庄子》中记载的粘知了的佝偻者和解牛的庖丁都进入了“道”的自由境界。

C.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主体只要操作和发挥就可以体悟、把握并进而达到“道”。

D.“心手相应”是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家毕生追求的一种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

【答案】

1、C

2、B

3、C

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4

景观与环境的融合度越高,则景观敏感性就越高。因此,可以将色彩、形状、质感作为景观美学视觉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1、色彩指标

明暗对比是表达三度空间幻觉的强项,这首先取决于事物本身的明亮度,形成的阴影里无质却有形,并有大小深浅之分,能对景观画面的相对均衡起到一定的作用。由色彩的明暗度相差而构成的明暗对比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色彩对比形态。

冷暖对比是色彩结构中对人的感情产生最大影响力的色彩对比,如人们看到红橙色联想到火光,而觉得热;看到蓝色联想到冰天雪地,感受到冷。这类色彩的变换使人的色彩感情像在波浪中起伏的小船,随着冷暖色彩倾向性而上升和跌落。

补色对比是最鲜明的色彩结构。补色对比反映出人的色彩视觉的内在需要被完全满足,故而补色对比具有永恒的色彩和谐价值。当人们眼睛疲劳的时候,欣赏一处由不同色彩结构构成的美丽风景,在得到美的色彩享受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调节了人的色彩视觉机能。

色彩纯度对比表现出单色性色彩本质的秩序感。纯度即颜色的饱和度、彩度、鲜明度,反映色质饱和程度的等级。色彩纯度对比就是以高纯度的颜色同稀释后不同纯度的颜色并置。同一种纯度色相,由于面积不同,对于人的感情影响力也产生巨大差异,所以面积对比被认为是一切色彩对比的重要形式因素,而面积对比的主要依据在于各种颜色的明度。

2、形状指标

形状指标应包括外轮廓线和形状面积。人们认识物体,首先看到的是物体边线形成的外轮廓,因为边线外轮廓将这一物体与其他物体划分开来。 外轮廓线有粗细、曲直、浓谈、虚实之分,加上角度、方向的配合,就可以经过交错、排列灵活地表达各种景观不同的主题,并能在人们视觉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对于凹进或成曲线状的景观来说则很难确切把握其边线、外轮廓,因为这些物体结构的形状并不都是由该物体实际边线呈现出� 形状面积只有大小的对比,不同性质区域面积大小的不同搭配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质感指标

质感是物体的表面物质特性给人的感觉。质感具有丰富景观画面视觉效果的功能。质感在视觉景观中意味景物的表面特征,不同的质感可以相互衬托,产生视觉的张力,尤其是视觉质感差异大的事物放在一起容易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粗糙灰白的砾石地上几颗珠圆玉润的红樱桃,反比把它们放在丝质台布上时更加晶莹夺目。

参考文献: 5

[1]周宪。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N].解放日报,2004-7-25.

[2]王玉婷。关于视觉造型艺术中的色彩对比美[J].美与时代, 2004.3:18-20.

[3] 俞孔坚。 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 2002,1 :14-17.

[4] 俞孔坚。 自然风景景观评价方法[J].中国园林, 1986,3: 38-40.

美学原理论文(精 6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12(3+2)建筑班的冯扬帆,很荣幸我被老师推选为最美学生的竞选者,我会加倍努力,成为最美的高中生。

我是一名性格开朗,学习优异的高中生,对同学我友爱互助,对师长我尊敬有加。我还是一位爱护班集体,喜欢参加各类活动,喜欢帮助同学并且协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好学生。我的偶像是苏东坡,欣赏他的文学修养但更喜欢的是他对美食的热衷。

我兴趣爱好广泛,多次在校内校外的书法比赛上获奖,在专业方面,我曾经获得金华市cad建筑绘图比赛上夺得头筹。

作为学习委员的我,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我凭借着强烈的责任感,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完美地完成老师交给我的任务。

曾经有一个喜爱雕塑的青年,想拜一位雕刻家为师。但,正如雕塑家对自己的作品一样,他招收徒弟的条件十分苛刻。整整五年,青年每塑好一件作品,都会拿去让雕塑家过目,但雕塑家却看也不看一眼,就将它毫不留情地打碎。有许多人认为雕塑家不近人情,但,他的妻子却不以为然,而是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只要信心没有被打碎。”结果,青年最终如愿以偿,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越了自己的恩师。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这首歌唱得好极了,它唱出了我的心声。当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刹那,我的精神为之一振,我的心立刻与歌词产生了共鸣。我的前半生也有过几次从头再来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它使我懂得了:“一旦失败,应当毫不犹豫站起来,从头再来。”这就是信心。信心是胜利者、成功者的“摇篮”。

请大家相信我,我不会让你们失望!我会去努力,会去拼搏,会去奋斗!相信我,支持我!谢谢大家。

南京农业大学-美学原理-论文 7

南京农业大学-美学原理-论文

一、“电影之美”问题

5、简述奥斯卡奖。

奥斯卡金像奖(Academy Award)就是学院奖,由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颁发。 1928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的好莱坞举行。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仅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简介

1927年5月,美国电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莱坞发起组织一个“非赢利组织”,定名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缩写为A.M.P.A.S.)它的宗旨是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进步。学院决定对优秀电影工作者的突出成就给予表彰,创立了“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1931年后“学院奖”逐渐被其通俗叫法“奥斯卡金像奖”所代替,现在其正式名称已鲜为人知。

名称来历

“奥斯卡”这个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较为可信的是,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

还有,著名演员蓓蒂・台维丝申述,是她最早命名奥斯卡的。她说自己首次领金像奖时,无意中叫了声丈夫海蒙・奥斯卡・奈尔逊的名字“奥斯卡” ,被现场采访的记者听到,于是一下子传开来了。

此外,另有一种说法是:好莱坞专栏作家史柯尔斯基在第六届颁奖仪式结束的当晚用打字机写一篇报导时,竟忘了小金像(Statuette)的拼法,他突然想起自己过去看过的某歌舞剧里的一场戏。那是一群喜剧演员走到乐池跟前,打趣地对指挥说:“奥斯卡,要香烟么?”指挥伸出手欲取,哪知这些喜剧演员不给香烟而躲开了。这引起了哄堂大笑。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奖座象征着欲望,应该具有喜剧性色彩。于是他在报导中写道 :“ 凯瑟琳・赫本以《惊才绝艳》里艾娃一角赢得了奥斯卡。”

据各方面的分析来看,上述第一种说法较为可信。因为蓓蒂・台维丝首次获最佳女主角奖是在一九三五年,而那时奥斯卡这一别名早已家喻户晓了。至于史柯尔斯基认为金像奖座应具有喜剧性色彩,这样的看法未必为广大电影界人士所接受。

6、戛纳电影节

电影节简介

Festival De Cannes

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

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戛纳电影节因大海、美女和阳光(Sea Sex 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每年盛事期间,在著名的海滨大道及附近的海滩上都会有众多美女云集,期待着影界大腕、星探们的发掘,一圆她们的明星梦。

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分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非竞赛部分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发掘了不少颇具潜力或业有成就的导演。 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之日起,就得到法国外交部、教育部、国家电影中心的支持和资助。除了1981年第34届电影节,因法国政局变动以及教皇保罗二世在电影节开幕这天遇刺的原因,法国政府当局无人参加开幕式外,一般每届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国部长级的官员亲自出席并致辞。在戛纳50岁的大典上,法国总统希拉克专程从巴黎飞抵戛纳致贺。这是戛纳半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有总统大驾光临。

9、简述“第五代导演”及其一个代表导演;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后来扩展到摄影系、美术系)。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画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

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成长历程

第五代”年轻电影 有深厚的生活积淀,他们的影片才如寒冬后嫩草,新鲜独特。正如陈凯歌所说:“所有的一切,都与创作者的经历与感受分不开的。十年忧愤,四载攻读,而后一泻而出,能不令?六宫粉黛无颜色??”“感于先而后工于形,今古佳作无别”(陈凯歌《秦国人》《当代电影》1985年第4期)

与大陆第五代一样,香港新浪潮没有宣言和纲领,也没有共同组织,正如

许鞍华所说,新浪潮导演并没有一致的意识形态。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影片中找出一种把现代香港的浮华表面撕去,将真相赤裸裸呈现出来的视界。这种现实视界在以往是找不到的。这批战后出生的影视人面对都市文化的勃兴,勇于表达着本土传统与外来冲击下的诸般感受。

代表人物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

在“第五代导演”这一群体中,还涌现了其他一些优秀人才,如张军钊、李少红、胡玫、周晓文、宁瀛、刘苗苗等在这一时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张艺谋(1951- ) 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初担任摄影。他在《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大阅兵》中的摄影,以追求画面造型的力度和象征性,而广受赞誉。1981年独立执导《红高梁》,之后连续导演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等作品。几乎所有作品都入围国际重要电影节,有的获大奖。张艺谋的作品的突出特点,是那种对中国传统封建意识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内蕴其中的浓烈的历史感和生命意识,是古朴民俗的奇特景观。张艺谋电影在风格和语言上不断探索、创新,代表了新的电影潮流的崛起。

二、雕塑之美

4、美人鱼铜像

【英文名】:Little Mermaid

【地点】:丹麦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海滨公园附近的海滩上

【简介】:

丹麦名胜。位于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海滨公园附近的海滩上。由丹麦雕刻家埃德华・埃里克森于19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的女主角雕铸。《海的女儿》故事梗概是:海王有一美丽而善良的女儿小人鱼。小人鱼爱上王子,为了追求爱情幸福,不惜忍受巨大痛苦,脱去鱼形,换来人形 。但王子最后却和人间的女子结了婚 。巫婆告诉小人鱼,只要杀死王子,并使王子的血流到自己腿上,小人鱼就可回到海里,重新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她却自己投入海中,化为泡沫。丹麦人民敬佩小人鱼的牺牲精神和高尚情操,为了永恒地纪念她,精心制作了这座小美人鱼铜雕像。雕像的模特儿有的说是参加当时在丹麦皇家剧院演出的芭蕾舞演员,有的说是雕刻家的夫人。铜像与人体大小相似,其下肢为鱼尾形,上体为一形象逼真的美女,神情宁静,面容略有几分羞怯、忧郁。美人鱼雕像是丹麦王国的标志。

美人鱼是一座世界闻名的铜像,她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的长堤公园(Langelinie)。远望这个人身鱼尾的美人鱼,她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

上,恬静娴雅,悠闲自得;走近这座铜像,您看到的却是一个神情忧郁、冥思苦想的少女。

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是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Edvard Eriksen)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的。故事描写海王最小的女儿爱上了人世间的一位王子,为了能与王子相爱并结为终身伴侣,她离开了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交出了自己优美动人的声音,每天忍受着不尽的痛苦。可是王子最终未能和她结婚,因为国王为王子选择了邻国的公主做为妻子。在王子成亲的第二天,随着太阳升起来,美人鱼成了泡沫,最后乘云升天而去。铜像的神态表现了美人鱼思念着她眷恋着的王子,也思念着她的亲人。她凝视着陆地上的人�

这座铜像是由新嘉士伯啤酒公司的创始人卡尔?雅格布森(Carl Jacobsen)出资建造的。当初有一天,卡尔?雅可布森在皇家剧院观看首演的芭蕾舞剧《海的女儿》后,深受感动,产生了要为美人鱼制作一座铜像的。设想。他感到安徒生的童话在艺术中已有芭蕾舞、音乐及油画等形式。惟独缺少一座雕像。于是卡尔?雅格布森就同雕塑家艾瑞克森商量,希望艾瑞克森用雕刻艺术来表现美人鱼。雅格布森还为此邀请艾瑞克森观看了芭蕾舞剧“海的女儿”。艾瑞克森从芭蕾舞剧中获得了灵感,并构思了铜像的形态。 当时有种说法:芭蕾舞剧的女主角艾伦?帕丽丝(Ellen Price)是艾瑞克森雕塑美人鱼的模特。事实并非如此,艾瑞克森把他的妻子作为模特,铸成了这座美人鱼铜像。

美人鱼铜像从19在长堤公园落成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她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人们流传着这种说法:不看美人鱼,不算到过哥本哈根。美人鱼铜像已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但美人鱼在1964年、1984年和先后三次遭受被“砍头”“断臂”的磨难,其中191月6日美人鱼的脑袋再次被“砍”之后不久即被找回。

三、服饰之美

5黎族的服饰。

黎族人民创造了中国服饰大系中堪称一绝的黎锦文化,其服饰花纹图案是黎族先民在积累热带柔韧纤维编织经验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色彩绚丽鲜艳、种类变化繁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历史上曾� 黎族的服饰不仅在色彩、款式、图案上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色,就是在黎族的五大支系中,也各有特点,各放异彩。目前,随着时代和社会变化,黎族男子的服饰已完全现代化。在交通方便的城乡妇女也极少穿着民族服饰,仅在传统的节日和婚丧时穿戴。

黎族男子服饰

黎族男子不像妇女服饰那样类型繁多,但却具有共同特点:就是都喜欢用红色或黑色头巾在头上缠绕成各种各样的鬃结于前额、脑后或头顶部

中间。其缠绕的顺序、形状相当严格,不能相互假借和抄袭,它含有民族标志之意。结鬃时,他们还喜欢插一些骨、银、铜等发簪和雁领以及毫猪毛等,而颈部则挂鬃色或黑色的圆珠项链和骨质或银质的装饰品。

黎族男子服饰上衣差别不大,而下底有明显的地区差别。例如哈方言和润方言男子上着对襟、无领、无纽扣的麻或棉质上衣,有的衣背或下摆有简单的花纹,下身穿“犊鼻裤”;杞方言和赛方言男子上穿对襟、无领、无纽的麻或棉质上衣,下着左右开叉的短裙;美孚方言男子上着对襟、无领、短袖黑色的上衣,领际缀两片长方形布块,背部缀方布一幅,下穿前后开叉的黑色短裙。

黎族妇女服饰

黎族妇女的服饰极为绚丽多彩,五大支系“P”、“杞”、“润”、“美孚”、“赛”妇女的服饰既有相通之处又各有不同。

杞方言妇女的服饰

杞方言主要分在琼中、五指山和保亭一带,乐东、昌江、东方、万宁、三亚和陵水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其妇女头系黑色长巾,部分地区系黑色两端以红黄线织出菱形方格花纹,并挂以流苏的花头巾。上身内着菱形胸挂,因地区不同有黑白之分,上衣的对襟是青、蓝色无领或矮领,对襟处下部两边并排有只作装饰用的金属扣M,闪闪发光。长袖口的白布镶边间有二条红道。两侧衣兜上绣各种彩色植物和几何花纹。背部绣各种五彩的动植物花纹,内容繁多。下身穿绣花、紧身过膝筒裙,筒裙由筒头、筒腰和筒身三幅缝接而成。筒裙花纹有人物、动物、植物和几何图案,内容丰富。有的只织出各色花纹;有的织后再用彩绒绣边;还有的地区用彩绒绣,色彩鲜艳夺目。但筒裙的一大特点是花纹以人纹为主,象征人丁繁衍,并以深色线“夹牵”法绣出反差较大的明暗感。

琼中西南、五指山一带妇女的服装属于同一类型,只有细微的差别。五指山一带女上衣前有袋花,后有腰花,多斑鸠纹和人纹,衣脊中有作为族系标志的长柱花(人祖纹);在琼中的红毛、什运,女衫的袋花和腰花多为甘工鸟纹,腰花之上有族系标志的短柱花。胸前系红花黑布肚兜。五指山市的毛阳、冲山的女衫已无花、腰花也趋向简单。琼中东南的女衫式样和红毛地区相同,肚兜是白色的,腰花之上绣有背花、肩花,筒裙纹与五指山一带相同,但为单色的夹牵。

四、建筑之美

1、简述古埃及建筑中“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

在古代的神话中,狮身人面像是巨人与妖蛇所生的怪物:人的头、狮子的躯体,带着翅膀,名叫斯芬克斯。斯芬克斯生性残酷,他从智慧女神缪斯那里学到了许多谜语,常常守在大路口。每一个行人要想通过,必须猜谜,猜错了,统统吃掉,蒙难者不计其数。有一次,一位国王的儿子被斯芬克斯吃掉了,国王愤怒极了,发出悬赏:“谁能把他制服,就给他王位!”勇敢

的青年狄浦斯,应国王的征召前去报仇。他走呀走,来到了斯芬克斯把守的路口。“小伙子,猜出谜才让通过。”斯芬克斯拿出一个最难最难的给他猜。“能发出一种声音,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却用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这是人。”聪明的狄浦斯很快地猜了出来。狄浦斯胜利了,他揭开了谜底;但斯芬克斯不服输,又给狄浦斯出了一个谜语:"什么东西先长,然后变短,最后又变长?"狄浦斯猜出了谜底"影子".于是斯芬克斯原形毕露,便用自杀去赎回自己的罪孽。

据说,狮身人面像是依照斯芬克斯的形貌雕刻的。其实,狮身人面像并不是只有埃及开罗才有。只是在开罗的这一座最大,而且是最古老的。不过,各处雕刻的大小狮身人面(或牛头、羊头等)像,都是蹲着的。不同的是,有个别的还举起了一只爪子。鼻子的失踪狮身人面像诞生以来几千年,饱经风吹日晒,脸上的色彩早已脱落,精工雕刻的圣蛇和下垂的长须,早已不翼而飞。然而,最叫人痛惜的是,它的鼻子怎么掉了呢?这又是一个“谜”。一种至今� 可是,这说法并不可靠,早在拿破仑之前,就已经有关于它缺鼻子的记载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五百年前,狮身人面像曾经被埃及国王的马木留克兵(埃及中世纪的近卫兵),当作大炮轰射的“靶子”,也许那时已经负了“伤”,鼻子挂了“彩”。但是,又据某些记载,埃及的历代法老和臣民,视这尊石像为“太阳神”,朝拜的人往来不绝。后来,风沙把它慢慢地掩了一大半,这时,一名反对崇拜偶像的人,拿着镐头,爬上沙丘,狠狠地猛凿露出沙面的鼻子,毁坏了它的容貌。奇怪的梦前来“拜访”狮身人面像的游客,都可以看到它胸前两爪之间的一块残存的记梦碑。碑上记载着一段有趣的故事。34前,年轻的托莫王子,来这里狩猎。大概是奔跑得精疲力尽了,便坐在沙地上歇息。不知不觉竟然睡去,并在朦胧中梦见石像对他说:“我是伟大的胡尔・乌姆・乌赫特(古埃及人崇拜的神,意为神鹰),沙土憋得我透不过半点气来,假如能去掉我身上的沙。那么,我将封你为埃及的王。”王子苏醒过来后,便动员大批人力物力,把狮身人面像从沙土中刨了出来,并且在它的身旁筑起了防沙墙。在漫长的岁月中,石像曾多次尝过埋入沙土中的“痛苦”。也许由于这个原因,公元前五世纪,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访问埃及时,对金字塔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而只字未提近在咫尺的狮身人面像。很可能,这时它已完全被沙丘盖住了。人们把它从沙土中最后一次刨出来重见天日,是几十年前的事。

金字塔

在建筑学上是指锥体建筑物,一般来说基座为正三角形或四方形等的正多边形,也可能是其他的多边形,侧面由多个三角形或接近三角形的面相接而成,顶部面积非常小,甚至成尖顶状。古代金字塔,是用石块堆栈而成,越高使用材料越少,质心接近基座,可以有效抵挡自然灾害,因此各地文明的先民,会利用金字塔作为重要记念性建筑,如陵墓和寺庙。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建筑技术的演进,达到轻质化、可塑化、良好的空调与采光,有些建筑师会从几何学选取元素,现代金字塔式建筑在世界各地被建造出来。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古代埃及人对神的虔诚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他们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尘世生活的延续。受这种“来世观念”的影响,古埃及人活着的时候,就诚心备至、充满信心地为死后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要忙着为自己准备坟墓,并用各种物品去装饰坟墓,以求死后获得永生。以法老或贵族而论,他会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建造坟墓,还命令匠人以坟墓壁画和木制模型来描绘他死后要继续从事的驾船、狩猎、欢宴活动,以及仆人们应做的活计,等等,使他能在死后同生前一样生活得舒适如意。

10、蓬皮杜艺术中心

蓬皮杜(1911-07-05,法国蒙特布迪夫~1974-04-02巴黎)法国政治家、银行董事长、教师,后任法国总理(1962-1968)、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1969-1974)。教师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任中尉,被引荐给法国临时政府首脑戴高乐。此处蓬皮杜指法国国立乔治・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位于巴黎博堡大街和历史遗址沼泽区的边缘。该中心由蓬皮杜总统委办,故以其名命名巴黎的“国立蓬皮杜文化中心”位于著名的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是根据法国已故总统蓬皮杜的创议而建立的。它是一座新型的、现代化的知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宝库。人们在这里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吸收知识、欣赏艺术、丰富生活。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

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

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现代化建筑是已故总统蓬皮杜于1969年决定兴建的,1972年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蓬皮杜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全名为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Le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是坐落于法国首都巴黎Beaubourg区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兴建于1971年至1977年,于1977年1月开馆。1977年建于法国巴黎市内的一座国家级的文化建筑。设计者是49个国家的681个方案中的获胜者意大利的R.皮亚诺和美国的R.罗杰斯。中心大厦南北长168米,宽60米,高42米,分为6层。大厦的支架由两排间距为48米的钢管柱构成,楼板可上下移动,楼梯及所有设备完全暴露。东立面的管道和西立面的走廊均为有机

玻璃圆形长罩所覆盖。大厦内部设有现代艺术博物馆、图书馆和工业设计中心。它南面小广场的地下有音乐和声学研究所。中心打破了文化建筑所应有的设计常规,突出强调现代科学技术同文化艺术的密切关系,是现代建筑中重技派的最典型的代表作。

如果说卢浮博物馆代表着法兰西的古代文明,那么“国立蓬皮杜文化中心”便是现代化巴黎的象征。

民艺之美

1、什么是皮影?

皮影,又称灯影,以在灯光照射下用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

【皮影戏的概述】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农村,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元代时,皮影戏曾传到各个国家,这种源于中国的艺术形式,迷恋了多少国外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

其制作过程是:首先,将皮子泡制、刮薄、磨平,然后,艺人们将各种人物的图谱描绘在上面,用各种型号的刀具刻凿后,再涂抹上颜色。雕刻时,一般都用阳刻,有时也用阴刻。绘画染色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花、草、云、凤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忠良人物为五分面,反面人物为七分面。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末、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有10厘米左右。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演皮影的屏幕,是用一块1米大小的白纱布做成的。白纱布经过鱼油打磨后,变得挺括透亮。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皮影道具小,演出方便,且不受场地限制,演员也不需正规训练,所以深受人民的喜爱。在皮影戏盛行的地区,人们会亲切地称它为“一担挑”艺术。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发祥于中国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艺术手段,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争相收藏,同时也是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领导人相互往来时的馈赠佳品。

2、杂技

指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现代杂技特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

杂技来源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杂技就已经萌芽。原始人在狩猎中形成的劳动技能和自卫攻防中创造的武技与超常体能,在休息和娱乐时,在表现其猎获和胜利的欢快时,被再现为一种自娱游戏的技艺表演,这就形成了最早的杂技艺术。杂技学术界认为中国最早的杂技节目是《飞去来器》。这是用硬木片削制成的十字形猎具,原始部落的猎手们常用这种旋转前进的武器打击飞禽走兽,而在不断抛掷中,他们发现不同的十字交叉,在风力的影响下,能够回旋“来去”,于是它就成了原始部落的氏族盛会中表演的节目。

杂技艺术中的很多节目是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武术技巧的提炼和艺术化。《飞去来器》这个节目至今在民俗活动中传承着,内蒙古草原上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上,在赛马、摔跤、角斗等各种技艺竞赛中,就有《飞去来器》的竞赛,它是以投掷的远近和击中目标的准确程度来评定优劣的。杂技演员把猎技的《飞去来器》加以艺术加工,形成一种巧妙神奇的艺术节目,这种节目至今在舞台表演中还深受观众喜爱。由于杂技艺术来源于五花八门、缤纷多姿的现实生活,“杂”成为它的整体特征,故而“杂技”之名就在历史长河中被确定下来。

3、木偶

木偶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木偶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1978年山东莱西县汉墓的发掘发现;使我们看到汉代制作的可坐、可立、可跪、可灵活操纵的木偶实物,这也证实了《列子・汤问》记载的“偃师造神奇木偶”和《乐府杂录》记载的“陈平用木偶美人解冒顿围困刘邦”故事的可能性。据唐杜佑《通典》记载:“窟儡子,亦曰魁儡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这说明到了汉末,已有了丧葬、嘉会并用,且具表演功能的木偶。到了隋代,木偶的制作高度发达,已从演百戏(古代杂技的总称)、歌舞发展到表演故事片断,形成了木偶戏的雏形(详见《大业拾遗记》)。唐代,木偶艺术日渐成熟、高超。据《明皇杂录》载:唐玄宗被李辅国迫迁西内时,曾作过一首咏吟傀儡的诗:“刻木牵线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一说此诗为梁锃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时木偶戏的逼真及观赏者的感受。封演撰《封氏见闻记》载:唐“大历中,太原节度使辛云京葬日,诸道节度使人修祭。范阳祭盘最为高大,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又设项羽与汉高祖会鸿门之像,良久乃毕”。由此可见,唐代木偶不 宋元时期是木偶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据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汴京开封瓦舍(宋代城市里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作者注)很多,其中最大的有“大小勾栏(百戏杂剧演出场所。作者注)50余座”,“可容数千人”。

木偶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是我

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流行范围广,而且演出的声腔也日益增多,出现了辽西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邵阳布袋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临高人偶戏等分支。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

4、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简介

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王老赏大弟子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

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是农历虎年,浙江桐庐剪纸协会会长朱维桢老先生创作了一幅宽10米、高7米的单体虎剪纸。这幅作品经现场认证,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单体虎剪纸,创造了剪纸艺术的又一项世界之最。为虎年的到来增添了祥和喜气。

5、年画

年画(new year 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 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简介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

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是: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颇多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o护宅”的观念,如“”、“”、“秦琼敬德”等,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见盛行。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每逢过农历新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年画在这里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较富厚人家,在厅房总喜欢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至与梅兰竹菊等花鸟图,自然亦在欢迎之列。

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性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 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由年画可以认识全部的中国民间。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1- 8

一、单项选择题:

1、被后人誉为“美学之父”的是

A 鲍姆嘉通 B亚里士多德 C康德 D黑格尔

2、1883年,()采用汉字“美学”来命名法国美学家维伦所写的“审美学”的

译本,从此“Aesthetics”等于“美学”便为中国学界所接受。

A鲍姆嘉通 B王国维 C中江兆民 D亚里士多德

3、美学属于()学科。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人文科学 D艺术学科

4、“异质同构”说的代表人物是()

A阿恩海姆 B恩斯特・卡西尔 C罗杰・弗莱 D毕达格拉斯

5、美学以()为研究对象。

A艺术品 B审美活动 C美的理念 D美的事物

6、美学的客观性靠()来提供保证。

A审美活动中超个人、超历史的普遍形式 B审美活动中的主体

C审美活动中的客体 D审美实践规律。

7、审美发生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

A亚里士多德 B克罗齐 C别林斯基 D席勒

8、审美发生巫术说的代表人物是()

A爱德华・泰勒 B席勒 C克罗齐 D荣格

9、在审美活动中,人所追求的是()

A客体的合目的性 B客体的合规律性

C客体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D客体的审美价值

10、审美关系必定具有的双重性格是()

A客观性与主观性 B审美性与对象性

C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D客观物质性与主观精神性

11、对于审美活动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审美主体以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劳动

B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与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

C对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 D审美活动可以脱离生活与生产劳动过程及其结果的直观表象和情感体验形式。

12、审美的发生是从()开始的。

A工具的制造 B欧洲的洞穴壁画 C人类诞生 D原始人的巫术礼仪

13、对于审美与艺术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审美在先,艺术在后 B审美决定艺术 C艺术决定审美 D艺术在先,审美在后

14、关于美学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学研究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的艺术和审美活动

B美学所探讨的是文明与人的精神实践的关系以及人在精神上寻求自由的可能性

C美学是追踪、建构人类审美价值体系的人文学科

D美学研究始终不脱离感性形态,并且总还保留阐释上的明晰性、精确性和唯一性。

15、审美活动的关键在于()

A由人文因素所造就的人类文化――心理结构在审美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B审美主体作为个体的独特性

C审美客体丰富可感的形象性

D审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16、关于“劳动起源说”不正确的表述是()

A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B劳动创造了人并为审美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基础

C劳动为审美发生提供了现实素材

D人类的审美活动不产生于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

17、审美发生的性本能说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席勒 C康德 D阿多诺

18、审美发生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

A雷纳克 B荣格 C斯宾塞 D弗洛依德

19、在()中,席勒指出:在摆脱了动物状态奴役的一切民族中,存在着共同的现象,即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爱好。

A《论美》 B《美育书简》 C《谈美》 D《原始文化》

20、人的天性中存在着两种冲动――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这是()的观点。 A席勒 B斯宾塞 C雷纳克 D伏尔泰

21、审美发生游戏说最初是由()提出的。

A荣格 B谷鲁斯 C席勒 D莱辛

22、()提出早期人类所具有的那种万物有灵的观念,成为原始人巫术观念的基础。

A雷纳克 B席勒 C克罗齐 D爱德华・泰勒

23、弗雷泽在他的代表作()中提出,原始巫术具有相似律和接触律两条原理。

A《金枝》 B《美育书简》 C《原始文化》 D《诗学》

24、历史上关于审美发生有多种学说,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提出的是()。 A表现发生说 B媒介说 C有意味的形式说 D情感符号说

25、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

A《诗艺》 B《诗学》 C《诗品》 D《论崇高》

26、不属于“前美学”形态的是()

A先秦两汉到近代王国维之前 B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

C古典阶段 D美学学科的。建立

27、到()年,美学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了。

A 1800 B1705 C1750 D1735

28、自然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 克莱夫・贝尔 B谷鲁斯 C罗兰・巴特 D桑塔亚那

29、存在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萨特 B柏格森 C科林伍德 D苏珊・朗格

30、()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美学学科。

A朱光潜 B王国维 C宗白华 D蔡仪

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社会步入“后工业”时代,后现代主义的文

化思维转向了()。

A反深度性 B反中心性 C反体系性 D反折衷性

2、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代表人是()

A马尔库塞 B阿多诺 C德里达 D柏格森

3、()思潮的流变更迭,构成了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主线。

A人本主义 B表现主义 C科学主义 D存在主义

4、现代西方美学的主要特点是()

A以非理性因素解释艺术创造和艺术接受的本质。

B基本背离了传统思辨形式

C以审美――艺术为中心,重视研究艺术本质特征规律等问题。

D在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基础上,展开了对具体审美经验或艺术事实的经验描述、理论推演和一般概括。

5、审美关系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前提条件。

A具有“对象化”自身本质力量的主体 B审美客体

C审美价值的形成 D“人化的自然”

三、简答题:

1、简述美学的研究对象。

2、简述美与真、善的关系。

四、论述题:

试述美的本质

1-5 accab 6-10 aaacd 11-15 daada 16-20 dacba -25 ddaab -30 dcdab

1 abc 2 ab 3 ac 4 abcd 5 ad

简答

1 简述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是一门有自身特殊性的人文学科。其研究对象应从研究内容上反映美学的学科特性。

认定审美活动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普遍创造形式,体现了人文实践领域的价值特性

因此,把握美学的研究对象,就应抓住人类审美活动着个关键。

1 审美活动之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其主题构成决定的。

审美活动的主体是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认识对象的特性有决定性作用,人的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2 审美活动之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人对现实 审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1-3)美的活动

关系特性决定的。

审美关系:审美活动中主体确定的自身与外界实物的对象性关系,产生与审美活动之中。

3 审美活动之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美学的研究目的决定的。

目的:揭示审美现象背后的价值本质。离开人的审美活动,就没有美以及审美现象

2 简述美与真、善的关系。

它们�

1 美与真 属不同范畴

艺术的真实服从美,是艺术的组成部分。

哲学、科学的真是真理,无所谓美与不美。

2 美与闪属不同范畴

善是指有用和有道德,而美是实物的观赏价值,无功利性。

现实中的善与审美中的善不同,审美中善与恶只是形成美与丑的手段。 3美与真 善统一与审美独立性的基础上

美是一种相对独立是价值,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命创造活动。

论述 试述美的本质

1人的本质在于非异化的劳动

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动态的劳动。这是解决美的本质问题的基本理论基础 1 劳动的本质

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其中的劳动指哲学意义的概念,有两个层次:1 工具性层次,劳动是谋生手段。2 价值性层次,劳动是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活动。 劳动的本质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活动,是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

2 异化劳动与真正劳动

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的一种必然扭曲形式。

非异化劳动是真正劳动,劳动的过程是自由创造与表现的过程。

总之,通过把人的本质规定为劳动,并指出人的自然花与自然的人化之间的关系,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把人 的本质规定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主客观的统一。 2 从人的本质到劳动的本质

1 人在本质上是审美的

真正的劳动是审美的,但劳动不等同于审美活动,劳动者不等同于艺术家,只表明人类的劳动不是纯粹的工具性劳动,还包含价值性方面。

2 美的主客观统一是以劳动为基础的

事物要成为审美对象,需要两个条件:1 自身的某些特性 2 审美主体的能力。因此,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劳动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劳动本身具有主客观的统一性,这带来了审美活动的主客观的统一性。

总之,美是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主客观统一。

美学原理论文(精 9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初一(10)班的____一个活泼,快乐,我行我素的女孩。

可能是刚刚脱离了小学的保护吧,初识翠岗,心里多少有些陌生,动不动就脱口而出:“我是xx小学的!”这才仅仅过了四个月,我的口头禅就已变成了:“我是翠岗中学的。”

这样的变化我想是因为翠岗的景色让我的心醉了。

那黄绿二色的教学楼和谐,欢快。使我联想到了一片勃勃生长的小草,让我有了奋发学习的动力。校园东面的花园更是景色宜人。亭台,假山,石桥,绿树,碧草,清水,灵鱼……无不在这里肆意地释放着它们潜在的灵气。坐在这里,我似乎闻到了浓郁的书香,陶醉在了知识的海洋。美丽的翠岗使我心醉,它让我沉醉在书卷的香气中,无法自拔。

这样的变化我想还因为校园的文化让我的心动了。

翠岗共有31个班级,每个教室都挂了两条名人名言。这62条名言,教会了我们人生中最需要学习的一点——做人。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我看见了:骄傲使人退步;在我反悔诺言的时候,我看见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在我乱花金钱的时候,我看见了: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冰山的一角便已如此,整个的冰山又是怎样,可是无法想象了。

这样的变化我想更因为翠岗的老师和同学让我的心热了。

虽然刚开始大家都不熟,但凭着我们心中的那朵火焰,我们渐渐的聚拢起来。一旦有同学遇到了困难,其他人就会热心地走上前去,这一点我可是深有体会。我的班主任,也就是张老师。她对我很严厉,一直都是表扬得少,批评得多。但我十分的感激� 学校的老师,同学对我的关心无时无刻不使我感到了身在翠岗的温暖与安心,也使我更爱翠岗这个“家”了。

就是这样,我爱上了翠岗。现在,我想大喊一声表达我心中真切的感受 :“我 是 翠 岗 人!”

《美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 10

《美学原理》学习心得体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几乎所有的人都说过,我也常说,但也就是一说,从来没有深究过为什么人皆有爱美之心。虽然自学过程很艰辛,但是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还是能学到点东西的。

就拿《美学原理》来讲,通过学习,首先,我了解了中西方的美学史,了解了中西方的一些著名的美学家及他们的一些美学理论。在之前,我认为美就是美,美的东西让人一眼就能看出美。学了美学原理之后,我才知道就“美的本质”(即“产生美的原因”)这个问题就有很多美学家的许多不同的理论。比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而无序和缺乏比例是丑的和无用的”。在他那里,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而狄德罗则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他认为“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是丑的。”而车尔尼雪夫斯基则主张“美在生活”说, 当然还有其他美学家的不同观点,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在学习这本书之前,所有的这些对我而言都是陌生的。

通过学习我还了解了“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美学学科直到1750年才诞生。但是,就美学所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源头而言,则十分古老久远。”早在原始人类那里就已萌发了对美的追求。

其中“美育”一� “美育,就是当我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提高,受到了教育,而且在人的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了提高,受到了教育。因此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

建构科学合理景观美学评价的方法 11

景观美学评价体系最后要转化为可操作的评价方法才有实际的意义和效果。因此,要建构起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景观评价数据。由于景观美学评价涉及到评价主体与客体的诸多因素和一套复杂的指标体系,要保证美学评价的科学性与操作的合理性,就必须在科学性与文化性中找一个平衡点。而这一平衡的技术支持就是遥感技术、图形分析处理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采集评价指标时,减少人的因素;在统计过程中,也减少人的因素。

建议分步评价方法,保证景观的文化性。分步评价方法即先进行景观的科学审美评价,然后再进行人文评价。由于景观的美学评价是一个主观性十分强的活动,要保证其客观性,仅有科学性的审美评价是不够的,还必须以人文评价来保证景观的文化性不受到科学性的破坏。

建设开放式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景观美学评价不只是一个专业问题,也是一个民族和大众的问题,所以应该把民族文化和大众文化纳入评价体系,让民众的声音得到体现。这就要求建设开放的评价体系,对景观审美进行综合评价。

美学原理的作文 12

美学原理的作文

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星级大酒店,先到的人在这里吃喝睡,迟来的人伺候人家吃喝睡。等到谁吃饱喝足睡够了走人,那伺候的人才能替补上去吃喝睡。

有个人来得太迟到,连吃喝睡的差事都没有了,只好去伺候撒。

但他还是很高兴的,因为这里有面大镜子可以照面孔,有香喷喷的毛巾码成一大螺,有热气烘手,温暖如春。鲜花天天换香水时时喷。有光洁的地板如镜。这一切比大酋长小酋长家的'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人家顶替轮流换了一轮又一轮,只有他爱死了这个岗位哪也不去,过了一年又一年。

终于他也到了婚嫁的年龄,只好告别相守多年的星级wc回家去了。但他心中总有一份挥之不去的美好情节。于是他把新房装饰成他心中最美的地方,无论是新娘还是客人都说这里真是漂亮,于是推广开来造出了许多wc似的屋宇。

美观是外部世界寸入内心的一样东西,那人觉得酒店的wc很美,就接受了它,并再现出来,这是多么纯的审美过程啊。

《美学》和《美学原理》读后感 13

《美学》和《美学原理》读后感

《美学原理》是由王德胜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适用于高等学校文科的教材。本书着眼于教学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在合理吸收传统美学思想精华、关注和借鉴当前国内外美学研究新成果的同时,突出了美学理论的当代特点。 书中着重以审美活动为基点,把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分别从美学学科定位及其对象、人类审美发生、美的本质、美的存在、审美类型、审美经验及其结构与过程、审美判断、艺术审美与创造、审美文化特征及其生产与消费活动、审美教育等各个方面,对美学中的诸多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实证、概念与形象的统一,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美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审美分析能力,以益于学生的审美实践发展。接下来,我将着重从以下 方面来谈谈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

第一章节向我们论述了什么是美学,从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了美学的历史与现状、美学的学科定位、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以及怎样学习好美学。美学被称之为“无用之学”,这是从它的实际作用来说的,它没有特别实际性作用,但它却有着潜在的功效,一个人如果对美学有着特殊的理解,或者有着系统化的学习,那么他便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形成一种意识,即审美意识,这种潜在的意识,会让你发现生活中的美,它会促使你不断发现和体会生命的无尽意味。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它着重体现了人文实践领域的价值特性,因此,要正真把握美学的对象,就必须始终抓住人类审美活动。也就是说,美学是以人类审美为自身特殊领域,以审美活动为具体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来追踪、构建人类审美价值体系。

从这一章节中,我还了解到美学研究的方法,它包括: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理论与实践性统一、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相统一、兼收并蓄与民族特色相统一。这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对于我学习好美学原理这门科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节向我们论述了审美发生,从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了审美的发生论史、人类劳动与审美发生、审美活动中的主客体、审美关系以及价值。审美的发生论史包括模仿说、巫术与图腾崇拜说、性本能说、游戏说,以上四种学说,在美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理论代表性,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局限性,就是没有揭示出人类审美活动背后的、促使其发生的现实基础,即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它揭示出了审美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劳动创造了人并为审美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基础,并且为审美发生提供了现实素材。

审美活动主客体的统一,推动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扩大人类审美范围,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第三章重点向我们阐述了美的本质问题,包括美的定义、美的来源、美的存在。美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价值,与真、善有联系也有区别,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至于外观美和形象美,是两种必须加以区分的美,只有当外观美不妨碍形象美、完全服务于形象美的时候,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第四章即美的存在系统,包括美的社会存在及类型、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以及美与现代社会。美的社会存在的核心是人的生命活动,包括人的美、人文环境美、日常生活美等等。美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如建筑没、风景美等。

第五章审美类型是本书的重点,也是我重点所要写的部分。本章节包含了中和之美、优美和壮美、崇高和悲剧、喜剧、丑和荒诞以及审美类型的文化风格。

中和之美属于与“崇高”相对应的审美范畴,突出审美过程中主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及各种形式美的协调统一,给人以愉悦、轻松的审美快感。中和之美是处于优美与壮美之间刚柔相济的综合美。其意蕴刚柔兼备,情感力度适中,杂多与对立的审美因素和谐统一,具有含蓄、典雅、静穆等特性。优美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优美的基本特性是“和谐”。优美作为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 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壮美,也称“阳刚之美”,其审美意蕴、情感力强盛,具有宏大、奔放、雄浑特征。中和之美、优美和壮美以赏心悦目的形式感染欣赏者,其愉悦性质适应了人类最基本、最深层的享乐天性,能够充分唤起人们的审美欲望,使其投入到更加广泛的审美活动中。

崇高和悲剧属于同一序列的审美类型,他们都侧重于审美主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冲突。具有由不和谐到和谐,由痛感到快感的`过渡性、双重性,是以痛感、压抑感为基础的复杂的情感体验。崇高和悲剧对于人们振奋精神、升华理想、培育理性审美能力、端正审美态度等,有着非常积极的美育意义。另外,还有喜剧,它有利于培养人乐观旷达的审美心理和幽默的人生态度,使人眼界开阔、心胸宽广,能在平凡中获得价值,让生活充满情趣。

丑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不和谐,具有紊乱、嘈杂、破败、粗陋、畸形、邪恶、虚假等特性。荒诞最为丑的极端化形式,是理性协调的颠倒,表现为极度的不合理不正常,给人以无可奈何、哭笑不得的痛苦感受。但它们具有迁徙默化的影响,对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仍起到促进作用。

第六章至第十章包括以下内容:审美经验、审美判断、艺术审美、审美文化以及审美教育。在这五个章节中,我重点从审美教育出发来谈谈我的感受,审美教育是本册书最后一个章节,作者将其放在尾部,是因为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功用。审美教育着力于以一定的教育手段,培养和强化人的感知力、想象力,丰富人的情感,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创新求异能力,它具有形象性、娱乐性、情感性、个人创造性和潜移默化性。他对于青少年德智体起着有益的补充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借助美的魅力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具体教学过程来贯彻审美教育的宗旨,而这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

审美教育的作务就是鼓舞人们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使其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美育更深层次的目标,则是培养人们的审美创造力。它是通过艺术等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来转移人的心理气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也就是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具备崇高情操与富有的实践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