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小学教育学毕业论文(26篇)正文

《小学教育学毕业论文(26篇)》

时间:

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粉笔,磨短自己补长学生。教师的事业在天底下最壮丽,教师的称号在人世间最可敬!

本科的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1

有关本科的小学教育毕业论文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小学教育处于国民教育的基础地位。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很多问题不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解决,别人说什么他们就会信什么。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一:小学教育作用与教育反思

摘要: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小学教育都非常的重要,其是学前教育的过渡阶段。

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身体和心理等条件最好的发展阶段便是在小学时期。

因此,学生的一生都会受其的影响,这就需要良好的教育阶段从这小学就必须开始。

其作为重要的发展时机存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教师应当利用好一切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尽可能的在这个阶段将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够提高。

文章将围绕小学教育在当今时代的作用进行阐述,并对现状反思后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当今时代;小学教育;作用;教育反思

一、关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思想品质的初步形成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很多问题不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解决,别人说什么他们就会信什么。

因此,学生形成思想品质的时期主要是在小学教育的时期。

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由此,教师在这个阶段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思想教育效果。

如: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将一些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在这个时期的学生非常的听老师的话,也就会自觉的遵守这些制度。

(二)奠定了知识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一直提倡的教育政策,其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扮演着基石的角色在整个高年级的教育过程中。

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在小学教育阶段处于上风,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其最为基础性的阶段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和生存的发展。

因此,在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借助于小学时代积累的知识来奠定基础。

如: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学生会学习到大量的英语单词,并在现代化的小学教学中,教学条件的提升,教学资金雄厚的学校都会聘请有外教,这样学生从小学就能够积累丰富的英语单词和良好的口语能力。

自然科学能够提起小学生对自然探索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望,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保持知识的求知欲。

(三)形成自身都有的个性

闪光点隐藏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特质的不同闪光点自然不一样,教师在小学阶段就应当将这些闪光点发现,并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启发,使得独有的特性能够在学生身上形成。

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计划和意识的进行系统的学习,在此时期,无论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是认知能力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他们对事物和知识的认识能够从具体过渡到抽象,由复杂代替了简单,不断的提高了他们在推理、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二、关于将小学教育作用提高的思考

教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教授他们知识,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而根据现如今在我国的小学教育现状,还有待完善的地方,笔者在认真进行思考以后,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从小就接受了非常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很多新鲜事物都提前享受了,而这样的背景之下,

不仅使得他们对周围事物更加的挑剔,还加大了小学教师的教学难度,如何在这样的情境下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是每一个教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而这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其变得有趣生动,在课堂中针对学生好玩的天性,穿插好玩又有教育寓意的教学游戏,增加教学设施设备,使用多功能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尽可能的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便达到学习效果,促进优秀品质的养成。

(二)建设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思想发育在小学生阶段还不够成熟,这时候将班级文化角科学合理的布置出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当安置一个专门的书柜,在上面放入一些适合学生学习、有趣的杂志和图书,有专门的板报能够提供给学生自行发挥,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出来,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和动手写作能力,并养成看书读报的好习惯。

可见,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是重中之重,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能够将良好的品德养成,帮助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

笔者了解到,有的小学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很多认知都缺乏,教学知识没什么难度,就放松了对学生的教学任务,而这是一个误区,小学生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初步意识,小学教师必须充分、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发展特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热情,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三)沟通关系的建立

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个性的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都会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将良好的沟通关系建立起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能够将师生的关系拉近,在将小学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还有利于为教学老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夯实的基础,保证教学质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不可或缺的是小学教育时期,其也是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因而,在这个阶段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和心理等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能够及时了解,将他们向正确的思想和心理等方面发展的方向进行引导,以便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

教学模式应当灵活多变,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力度应当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需要良好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不但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得到促进,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能够圆满完成。

作者:沙垒 单位:山东省临清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何洪涛。关于当今时代小学教育地位的讨论———当代小学教育宏观理论研究之二[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No.9205:11-14.

[2]何洪涛。关于当今时代小学教育作用的讨论———当代小学教育宏观理论研究之三[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v.22;No.9306:32-36.

[3]何洪涛。关于当今时代小学教育性质的讨论———当代小学教育宏观理论研究之一[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No.9104:85-88+91.

[4]王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河北师范大学,.[5]陈威。“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二: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注重教育的发展。

在现代教育中,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仍然没有失去其价值。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在小学教育中实施传统文化教学非常必要,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美德,提高思想文化素质。

但是,当前小学教育在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本文在此探讨小学教育和传统文化二者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增强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学实践的效果。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教育;实践

受到市场经济发展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尤其体现在初级教育中。

许多儿童和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越来越少,我国的一些优秀传统被忽视,许多年轻的一代已经对传统文化失去了认知,这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和新一代人才的培养。

因此,我国需要在小学教育中大力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过程当中不断向他们渗透我国优秀的思想和传统,使自古以来就滋养我国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并继续发挥其永恒的价值,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一、在小学教育中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传统文化的教学,小学教育能够具有更加科学明确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浪潮和现代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我国小学教育存在着发展目标不明确,教育适应性不强的问题。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有众多的优秀美德,育人是传统文化对教育的核心要求。

在小学教育中增强美德教育能够提高学校和社会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视程度,增强我国教师在教育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尤其对于当前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来说,传统文化教学能够提供科学的育人目标和培养路线,使小学各方面的教育工作都能够围绕科学的目标来进行,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在小学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形式与内容。

小学生在该年龄阶段具有独特的学习特点,他们求知欲很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我国的教育现实往往并不能满足他们探索事物的心理需求。

最后,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的道德和素质的提高。

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思想,我国自古奉行“知书达理冶的教育理念,这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使他们学习我国传统礼仪,提高人文素养,帮助改善日常行为和习惯。

二、当前小学教育中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

小学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非常信任教师,在他们心中教师是无可超越的权威,这有利于教师做好组织教学工作,顺利地进行各项教学活动。

然而,有些小学教师自身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并不太了解,或者关注点并不在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是一些传统文化的糟粕,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偏离了应有的教学内容和方向,甚至使小学生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知,这显然不利于小学教育的发展。

三、增强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效果的途径

第一,在小学教育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是启蒙教育的重要部分,在这一阶段做好经典文化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一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

首先,传统文化教学需要教师在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精细的筛选和备课工作,选取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篇,同时通过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步骤使小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其中的基本精神。

其次,传统文化的教学需要应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讲授和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同时可以创新讲授方法,利用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全身心融入到传统文化教学中。

第二,进行传统文化教学需要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小学生的学习内容。

我国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捷便利地搜索到海量的学习资源。

网络上的传统文化信息十分丰富,既有大量的文本资料,也有丰富的音视频资料,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自主在网络上查找相关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丰富的知识来完善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四、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为小学教育提供更加科学明确的目标,为课堂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形式与内容,促进小学生的道德和素质的提高。

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重视传统文化教学方式的选取,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学习内容,同时还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作者:李彦臣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六台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姚海蓉。试论如何在小学阶段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J].新课程(小学),(10):89-90.

[2]张欣。对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教学中重要性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125-126.

[3]辛淑燕。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缺失与回归[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4(05):24-2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2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乡镇小学教育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开展乡镇小学教育事业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而对乡镇小学教育现状进行透彻的了解,才能够寻求有效的办法来对乡镇小学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本文就是通过对乡镇小学的实际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乡镇小学;教育;现状;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发展,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乡镇小学的教育问题成为乡村居民关注的重点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是通过乡镇小学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力求寻找出有效的措施来提高乡镇小学的教育水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小学生。

1乡镇小学的教育现状

1.1乡镇小学教师稀缺,缺乏高学历人才:由于乡镇客观环境比较差,很多高学历的师范毕业生并不愿意到这么偏远的乡镇来工作,导致乡镇小学教师比较稀缺。同时通过对乡镇小学师资力量的调查发现,在乡镇小学中,女教师的比例比较大,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教师成为乡镇小学教师的主体力量,青年教师的比例比较低,这也就表明乡镇小学缺少新鲜元素,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观念相比于青年教师而言要稍微老旧一些。还有在乡镇小学中,大部分教师的学历都是高中、中专或者中师,极度缺乏高学历的专业师范人才。除此之外,由于编制的问题,有一些学校只能聘请一些代课老师,这些代课老师的薪资待遇低、稳定性差,并且这种流动性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也是十分不利的。

1.2乡镇小学资金匮乏,教育设施落后:近些年来,尽管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乡镇小学的投资建设,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小学数量众多等因素,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无法能够让所有的乡镇小学都能够获得资金去进行建设。这种资金匮乏导致许多学校的教学环境非常之差,甚至在一些偏远山区,小学生上课的时候没有固定的桌椅,更别提广阔的操场和辅助教学的教学器材了。

1.3乡镇小学教师一兼多职,影响教学效果:由于乡镇小学的规模比较小,资金投入不足,学校教师资源缺乏。因此,无法做到每个科目都配备一名专业的教师,所以在乡镇小学中一名小学教师往往同时身兼多职,除了教授自己的专业课程之外,还要同时教授几门副科。例如教授语文课程的教师,可能同时还教思想品德课和音乐课等。

2关于乡镇小学的问题的几点思考

2.1学校与乡镇政府积极沟通交流,获得有力支持:对于乡镇小学而言,要想发展,创造出好的教学环境,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对学校进行建设。为了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质量,学校要积极与本地的乡镇政府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其支持,在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拨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和教学设施完善方面。其次,学校还要与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寻求帮助,希望公益机构或者大型企业为学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让乡镇小学的学生能够在更好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习。最后学校要将获得的资金用于校园建设和教学设施完善方面,首先乡镇小学要对原本破旧糟糕的校园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为小学生创造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能够让孩子们尽情玩耍的操场,同时也要配备相关的教学器材,如音乐课所需的音乐器材,钢琴、手风琴等;如体育课所需要的篮球、足球等。其次,学校还要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教学当中来,在每个班级安装投影仪并为每个教师配置电脑,它能够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所制作的教学课件通过投影仪播放出来。这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集视觉、听觉于一体,能够刺激到学生的神经,为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整体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水平。

2.2引进高学历人才,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乡镇小学存在地理位置偏远、教学环境差等不良因素,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乡镇小学无法吸引高学历人才来校教学。� 这种新鲜血液的青年教师的引进,不仅能够激发乡镇小学的教学活力,带来创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想法,还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乡镇小学的教学质量。其次,对于本校的原有教师,要实施教师考核和评比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教学素质低、教学效果差,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或者辞退,以保证乡镇教师的整体素质。最后对于聘用的代课教师,要考量其教学水平是否专业,教学责任感是否强烈,如果代课教师在校代课期间表现优异,那么学校就要考虑适当给予代课教师转正的名额,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避免流动性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让他们安心执教。

2.3各司其职,合理配置专业化教师:在乡镇小学,一个教师身兼几职的教学现象非常普遍,但是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术业有专攻”,专业的教师和非专业的教师,二者在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乡镇小学对于教师配置上,要进行合理的规范,只允许专业的教师教授本专业的课程,不可以同时还教授其他课程。一个教师兼任好几门课,不仅学生会产生厌倦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授其他几门副科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压力大,精力不够充沛,对教学质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3

《试谈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更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成功发展的基石。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处于学龄期(6-12岁)的儿童主要发展冲突为“勤奋对自卑”,这一阶段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必需知识和技能的地方,这个阶段的儿童十分在乎周围人对他们的评价,在别人评价中形成对自我的认识。

大多数儿童进入小学时,都认为自己没什么做不了的,但不久,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优秀,因此,为了受到大家的欢迎,引起老师的关注,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最棒的一面,如果成功,他们的能力感就会增强,使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成为积极的、有成就的社会成员。失败的体验则会使儿童产生无能感,导致对创造性与幸福感的不良预期。这个时期,儿童要么形成勤奋感和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信心,要么形成自卑感和对自己天分与技能的低评价[1]。因此,这个阶段儿童对外界的积极评价是十分渴求的,环境的积极期望将有助于儿童形成勤奋感,进而形成健康人格。

一、什么是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源于一个古老的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不喜欢凡间女子,于是将全部精力、热情、与爱恋赋予一座自己雕塑的象牙少女像。最终,他的执着打动了爱神阿芙洛狄忒,于是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执着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后来被用于教育心理学中。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关于“在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实验研究了教师的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间的关系,试验先对1至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所谓预知未来发展的智力测验(实则不然),而后在各班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学生作为实验组,称这些孩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余学生则作为控制组。8个月后,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同样的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智力提高得更快[2]。试验中,教师因受到实验者的暗示,对实验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并以实际行动传达给这些学生,学生接收到教师的期望后给予教师积极反馈,维持或发展教师原有期望,教师进而会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注,如此反复,使期望效应变为现实,这样的期望效应称为正期望效应[3]。实际生活中负期望效应随处可见,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教师、家庭、同伴群体的消极评价、否定、嫌弃等都将导致学生智力衰退、精神不振等心理问题,一种是过高的期望使学生因达不到期望值而造成较重的心理压力,对自己进行消极评价。近年来,期望的负效应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由此可见,合理运用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二、如何有效运用期望效应

由于期望效应包含正期望效应与负期望效应两类,负期望效应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效运用期望效应变得尤为重要。

(一)真正了解学生

想要合理运用期望效应,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学生。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知道其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他的需求是什么,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合理、有效地对其提出期望,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1、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这提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期望效应有效运用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的现有发展,顺应其发展过程,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期望应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期望应具有一定的高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同时保证学生通过努力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期望的效果。

2、合理运用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及对智力特殊群体的分析,提出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100多万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力。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一种智力依据某一社会对它的需要、奖赏及对社会的作用,其价值不同。八种智力分别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4]。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术业有专攻”的另一种解释。

实际教育教学中,很容易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在言语智力方面有着优秀的表现,出口成章、妙笔生花,然而在数理逻辑方面却怎么也不开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区别,同时是多元智力理论的体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要求那些在逻辑-数学智力方面有局限的同学要像擅长此领域的学生一样考取高分就显得不切实际,只有结合自身情况给予适当期望值,才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由此可见,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关注学生,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理性地分析其优势与不足,进而提出合理有效的期望。

(二)学校、家庭、同伴群体发挥合力

以往研究表明,外界环境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影响人格形成。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面临的人格发展矛盾为“勤奋对自卑”,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格的形成有赖于环境评价。   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接触到的环境主要由学校、家庭及同伴群体三个因素组成。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这里,他们学到了最初的与人交往方式,培养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同时根据家人的期望、评价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学校是儿童积累知识与经验,进一步社会化的场所,这里,他们开始接触集体生活,学习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培养良好学习、行为习惯,通过老师及同学的评价与期望进一步了解自己。同伴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组成的非正式初级群体。对小学生而言,同伴群体主要就是周围玩伴、同学,他们的期望与评价对儿童形成自我认知十分重要。

可见,学校、家庭、同伴群体的期望对小学生成长及健康人格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期望作用。

三、期望效应带给小学教师的启示

根据以往研究不难看出,期望效应无论在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业成绩方面,还是在健康人格形成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广大一线小学教师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一)“相信”的力量是伟大的

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孩子步入校园后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任教师,我们要学会“相信”,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独特之处,都有隐藏潜能,都能有所成长,我们相信了,他们就会相信,就会有所行动,就会有所成长。

(二)不吝惜你的赞美

太多实例告诉我们,老师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赞美的语言,都有可能对学生成长起到深远影响,他们在你的赞美中看到了自己的闪光之处,为了不负你的期望,定会将得到你赞美的行为延续下去,不断完善自己,以期得到你的肯定。

(三)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个学生

孩子天生对爱有着强烈的感知能力,一定知道你到底爱不爱他,因为你的爱会透过语言、动作、神态等一切他们可以感知到的方式展现出来,你的爱会点燃他们心中的热情,开发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成为他们不断完善的动力。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个学生,他们一定会有所察觉、有所改变。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4

《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的良好习惯》

摘 要: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处于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应该培养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良好习惯的养成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英语 阅读能力 习惯 培养

在小学阶段,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丰富小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意识。利用阅读材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这些对小学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习惯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小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

1、注重课堂引导

阅读的效率受阅读习惯的影响较大,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对阅读的方法还没有掌握,需要教师进行指导,而阅读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有计划的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陋习进行纠正。

1.1引导学生大声朗读

理解与记忆的效果需要通过朗读来检查,在英语学习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能够训练学生的发音、节奏和语调,提高英语的表达与听力能力;会话需要朗读来奠定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朗读习惯,就很难用英语进行会话,此外朗读对学生语言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当然,朗读并不是机械性的重复,朗读需要带着目的性去阅读,在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最终实现提高阅读的效果。例如,在早读课上,可以先告诉学生在阅读之后需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这样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会带有目的性去朗读,才能达到朗读的目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

1.2引导学生韵律朗读

可以将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词句进行编排,形成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儿歌,然后让学生大声跟读与联系,不但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The Mounse and the Cat一文的学习中,根据教学任务,对需要完成的单词与句型设计一段朗读,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1.3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小学英语教材中,大多数文章都是在不同场景下,不同年龄、心情、职业的人物的对话,这就为分角色朗读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人物进行分角色朗读,感受任务的情感色彩,体会不同句型的用法,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例如,在不同人物的交际对话中,可以让学生模仿老人、小朋友等不同年龄阶段的声音去朗读,也可以让学生用愉快、烦恼、轻松、忧愁等情感下的声音去朗读,从而激发起学生爱读的特点,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注重课外指导

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克服不好的阅读习惯,如出声、摆头、复视、指词及不断的查生词的阅读方法,这些都是不好的阅读习惯,不利于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的掌握。其次,多种阅读方法并用。在不同文章的阅读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和需求,用略读、跳读等方法进行阅读,在短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学生阅读的实效性。第三,自我检测阅读。学生可以定期适合自己水平的短文,不能查字典,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并通过做题检测自己的阅读水平,可以逐渐缩短阅读时间,长此以往,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第四,制作个性化的阅读生词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可以整理到生词本中,每天记忆5-10个,能够扩充学生的词汇量,由于词汇量大小直接影响阅读质量,因此,建议学生先泛读文章了解大意,然后在精读的过程中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将生词摘录下来。

3、激发阅读兴趣,注重阅读评价

3.1在阅读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不同方面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不断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学习中,培养阅读习惯。对于教师而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困难中感受成功的经验。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的去探索知识,才不会犹豫怕出错而放弃阅读。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渴望,为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奠定基础。

3.2提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将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段和文字以及阅读后的感悟等记录下来,这些内容都可以在班级内进行相互交流与学习。而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这样的交流平台,对做的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与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在教师的支持和肯定下,学生不断的会有交流和表达的愿望,也更愿意去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更好的词句和片段摘录下来,从而逐渐形成认真阅读、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对英语学习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形成及英语技能的掌握起着关键的作用,也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持之以恒,激发学生自身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对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耐心的进行指导,充分的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娟。加强英语阅读教学让阅� 如何让小学生乐于英语阅读[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2(3).

[3]张波,王鑫。小学英语阅读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8).

[4]王海惠。浅谈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上,下旬),2013(4).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5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素质主要指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能力的总称。

它包括良好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能力以及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数学素质教育,能很好的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和专业素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略作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素质教育;数学能力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使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下降。

因此,在确定数学素质教育内容时,要把握整体教育观,深挖专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具实际操作意义。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要想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其恰到好处的点拨,在数学教学中从占据主导地位“灌输”的局面转变为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教师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好活动方案,课上为学生留取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组织好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重视学生的想法、并适时给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

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是“填鸭式”的教学,解放学生的思维与个性。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

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异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

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三、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

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加强实践教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括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很感兴趣,有较强求知欲。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教材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处理教材,使问题情境尽量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数学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掌握学习的本领。

2、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例如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开展自主活动,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

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

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生理心理素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素质

(1)智力素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着重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准备阶段,都应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独创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逻辑性与形象性等诸方面下功夫。

(2)非智力素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数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实践证明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建立情感、增强意志等四个方面进行非智力素质培养。

重点要设计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的主动性,还可从组织竞赛、巧解习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平衡,此外还可尝试一下学生应变力培养与挫折教育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育论文 6

一。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师资力量薄弱。

1、第一点是老师的综合素质偏低。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的教学主力仍然是转正民办教师。这些人为农村教育奉献了一生,劳苦功高,但是也不能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人原始学历大多是初中,高中很少,甚至于还有部分是小学毕业。最近几年,各个学校也补充了部分年轻教师,可扔摆脱不了“分不来、留不住、更新慢”的现状。

2、第二点是老师的年龄偏大,平均年龄都在五十左右。爷爷奶奶辈是小学教育的主力军,这些人教育理念思想观念跟上社会的进步更难适应儿童的发展。年龄的上涨不代表阅历的丰富,反而缺少年轻人的新意与活力。农村教育缺少新的力量的推动。

3、第三点专业学科教师严重匮乏。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可农村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这些专业教师。因此这些学科在农村学校要么不开要么由语文数学老师兼任流于形式,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只是一种理想境界了。

(二)。教学设施落后由于这些年我们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太少欠账太多,致使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别越来越大。教育的均衡发展 目前偏远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然停留在九十年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上。教育设施设备“普九”后基本没有补充充实更新过。由于经济落后,教育缺少经费的支持,农村的教育设施极其落后。一些教育必需的设施比如基本的体育设施、多媒体、实验器材很少甚至没有。由于基础设施的严重匮乏,导致许多教育内容以及教学管理不能正常的开展并完成。

(三)。学生个人问题———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在农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长时间的缺乏父爱母爱导致任性、偏执等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问题学生越来越多。也就造成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很好的在他们身上开展并得到相应的效果,使得教学工作的困难日益加剧。并且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许多儿童的思想顽固不化,身上带有不良的风气,这就给教学工作增加了困难,老师很难的去管理与教育。

二。做好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方法

(一)。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切实做好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为了使农村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政策向农村教育倾斜。当地政府应切实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不仅加大资金的投资力度,同时也要积极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努力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

(二)。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是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一个重要因素,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健全会对小学教育管理起到莫大的作用。因此,面对当前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关键,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修建与维护,力图保证孩子们在一个较好的硬件环境中生活与学习。

(三)。师资力量的扩充。首先国家应加大对大学生与农村教书的鼓励与支持,并相应的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与精神上的支持。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是教育事业的最新成果。他们带着无尽的新鲜活力和与时代靠近的知识,让他们去农村教课最合适不过。其次,也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宣传,使这些大学生知道农村小学教育对于他每年的迫切需要与渴求,使他们懂得自己的社会作用。同时,也要提高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的思想境界以及人生观,价值观。

(四)。完善老师的管理运行机制老师作为农村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可控对象,如何管理老师,留住老师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工资作为一种调控老师的手段,要与老师的工作和相结合。充分尊重有能力,能者多劳的老师,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局势,让老师真正体会到工作的切实必要性与紧迫性。留守儿� 因而心理辅导就极为重要。一个好的心理教育不仅会改变孩子心里的整个世界,同时还会对他以后的健康成长有莫大的帮助。

三。结语

农村小学教育作为一个备受广大社会群体关注的部分,做好的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在农村的小学教育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个性,共性的问题。但是在国家,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帮助下,我相信,农村小学教育会实现更好的发展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7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改革和教育产业化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质量成为反映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高师学校专门培养的面向初中、高中的语文、数学、外语等专业学生纷纷降低择业标准到小学求职,也占领了一部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素质教育就业

当专业发展遇到阻碍的时候,不能一味逃避,只能从专业自身寻找突破口,对本专业进行适时地改革与完善。下面就以就业为前提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以及社会宣传力度几方面进行新的阐述,力图使小学教育专业适应就业市场的考验,获得长足的可持续发展。

一、适时定义本科学历小学教育的专业特性,坚持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性

教师这一职业的竞争将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必然成为各类非师范院校学生求职的热点,这对高师教育是一种挑战。面对来势凶猛的“外患”,如何应对?从长远来看,坚持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是高师院校承办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之一,但要切实办好这一专业,也要兼顾高等教育本科的层次性以及小学教育专业自身的个性。

(一)小学教育专业必须充分体现其个性特点。小学教育专业虽属高等教育体系,但它培养的学生却是面向小学的教师,将来的教育对象是5~6岁到11~12岁的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对小学教师来说,“如何教”比起“教什么”更重要。只有懂得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人才更有可能教好他们。再有小学教学不分科的特点,要求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多学科的知识,以便适应小学多门学科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要做全面的调整和科学地设计。

(二)小学教育专业应当体现高等教育本科的层次性。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最显而易见的优势就是学历层次要比现在普及的小学教师专科学历高一层。既然是本科学历,那么就应当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法》中规定的“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鉴于现在小学缺少“专家型”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立足本科层次的培养要求,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应当具备两个特性:一是小学学科教育的专家,具有很强的学科教学能力,有望成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带头人;二是有较强的小学教育科研能力,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解决小学教育遇到的新问题,推动小学教育的改革。而这些都体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层次性。

二、重新确立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招生规格

从我国现阶段小学用人需求的反馈信息来看,小学需要的不仅是一个高学历的教师,更需要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因此,我们在制定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时,既要兼顾大学本科层次的一般素养,还要兼顾大学本科层次的教育专业素养,更要兼顾大学本科层次的学科专业素养。这样“按需培养”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可将培养目标确立为: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并能。

从事教育科研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其培养规格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小学教育专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求实创新精神;具有扎实、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担任小学语文、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至少兼顾一门其它课程和一种活动课,专长一门课程教学,胜任班主任工作:具有基本的小学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及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开设初期招生对象主要是中等师范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也招收少量应届高中毕业生。由于中师生在中师4年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较扎实的从教技能,因此,在大学4年的学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去钻研教育理论知识,锻炼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但随着中等师范学校的合并与升级,已经没有了中师生这一固定生源。所以各高师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应转变观念:一是改革原有的招生规格,扩大招生范围已成为小学教育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招生对象主要有三种:(1)应届高中毕业生,(2)专利师范院校的应届毕业生(3)招收有实际教学经验的小学教师到高师学校进行在职培训。二是招生数量上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面对我国小学教师饱和的现状,要严格控制招生数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各个是精品,并占据就业市场的主导地位。

三、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小学教育专业的社会影响?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作为高师院校的一个新专业,在社会上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宣传与认可。不要说是普通的老百姓,就连一些业内人士都不知道在高师院校中还有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存在。所以有的学生在参加招聘会时被问到:“你们小学教育专业是学什么的?”这也是导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因此必须加大小学教育专业的社会宣传力度,使社会上的有关部门、有关人士对这个专业的办学目的、入学条件、培养规格、毕业分配等各方面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争取得到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1)教育主管部门和办学单位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如电视,报纸等)进行社会宣传。使与办学有关的方方面面达成共识,共同办好这个专业。(2)要与当地高质量的实验、示范小学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合作办学。教师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教师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与一流小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不但有利于双方的发展,而且还会使教师教育更见成效。合作双方在理论研讨、课程改革探索、技能培训方面共享资源、互通信息,并共同进行一些项目研究,如课程的开发、学科教学理论的探索,如此使本专业的部分的理论课程尤其是教育理论课因鲜活的教育实践素材而变得生动活泼,并获得强大的发展后劲;同时也借助当地小学的实力宣传了本专业的教育优势,扩大了社会的认可度。

本科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8

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以下是“本科教育管理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 教学管理现状

本科教育教学活动在高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是在继承历史传统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迅速,高校不断扩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成绩喜人。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也向着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从目前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位要求、学籍管理等为主的核心制度;二是以招生制度、就业制度、大学生科研管理、大学生资助 这样的教育教学管理框架虽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但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基本上满足了现行条件下教学工作的需要。

虽然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现在的很多管理体制影响和制约着本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从长远来看,高校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 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教、学机制不协调

高校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一般是以学校教务为中心,呈现出计划体制下的基本特征,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缺少应有的活力。教务处是学校的职能部门,负有对全校的教学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和指挥的权力。同时也担负着教育教学改革、控制和评价等多项任务。这种管理模式导致校级教学管理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同时,学院的教学管理部门则在教学管理上存在着职责与权力不匹配的问题,管理自主权不足,其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大学本科教学管理一直是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负责进行教学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和评价等工作。教学委员会、督导组等相关组织机构尽管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但话语权较少,大多数停留在提建议的基础上。在教学发展规划、教学与课程改革、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师培养与提高、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建设等许多方面,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师参与管理的组织机制。学生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参与则更是寥寥无几。

2。2 管理体制不完善

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是一套基于科学管理的、刚性的制度体系。长期以来,在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直比较注重统一,强调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集中控制,包括学生转专业问题、选课灵活性问题以及考试制度过于呆板的问题等,表现出来的则是对教育教学自由尊重不够,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关照不够,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自由,削弱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管理只是停留在常规教学管理上,思想相对落后。

从实施过程来看,在我国现行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下,一直是教学管理人员负有管理教学的权利和职责,发挥着主导作用。各项规章制度也倾向于强调学生应遵守与服从的义务,过分重视管理者对学生的管制与处罚的权力,忽视了他们应当履行的职责与服务等义务,也忽视了学生应享有的权利,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表现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与学生地位的不平等。

2。3 管理评估体系不健全

教育教学管理评估对于本科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评估,可以使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重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教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现今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地方。主要包括:指标体系差异性不明显、指标体系过于注重定量成分以及评价指标的详尽程度不够等问题。从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所对应的信息获取过程来看,大多数还是依赖于专家从被评估学校的自评材料及实地考察得出的主观判断,而专家在考察中明显存在两种信息不对称:一是专家与被评估学校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因分工而导致的专家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些不对称会影响评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现行的教育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应从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入手,建立符合不同学校层次、不同环节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和与之相对应的评估方法。

小学教育论文 9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个社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立人”始终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而“作文是‘立言——立人’的途径。”但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方式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老师们教得随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几乎是绝大多数学生的切身感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感觉到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的必要性。

我校在泗阳县是第一批全面使用国家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的学校。学校积极探索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积累了不少的作文教学的经验。自主管理、课外阅读是我校的特色,我也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着力展开研究,以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为学生创设作文的空间等策略,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和水平,从而培养想学习会学习的学生,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致的。这也是我开展“培养小学生自主作文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我校一直重视教师的科研。认识到教师科研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最好途径,是由教书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课题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希望通过教育科研提升自己并构建出有效的促进小学生作文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淡化作文程式,让学生自由、开放地选材、命题、构思、作文;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出儿童的语言、心理特点,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革作文评价方案,让学生享受作文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从而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解决作文水平差的问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学生观。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设计中来,和教师一起进行习作前的准备,一起设计教和学的。内容,使学生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转变教师的教学观。以往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观,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项培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这种观点,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发展、互帮互学的过程。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6)提高教师的教案编制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自主性作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而是着重于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以真诚的情感对待学生,给学生以无条件的关注,并能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产生移情。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生自我指向的学习。“自主性”强调作文及作文教学应长期并始终关注、植根、摄取和提炼生活的现实与需求,尊重、理解、珍视并立足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作文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据此,我们对小学“自主性”作文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作如下的界定:就是从广大教师在“自主性”作文教学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依据新课程理念与有效教学的理念、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特征和教学实施要求,通过作文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以及典型作文教学课例的设计、实践和分析总结,对如何有效开展自主性作文教学进行研究,提出自主性作文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策� 本课题着重小学“自主性”作文教学中有效实施策略的实践研究。

四、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皮亚杰)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2)建构主义理论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除此以外,还因为建构主义理论本身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3)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环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例如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

(1)桑代克的“试误说”:美国桑代克是联结学派的创始人。 学习是一种渐进的、试探式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的不断减少,正确反映逐渐增加,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即形成刺激反映之间的联结。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说”,美国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斯金纳依据他创立的反射与强化的理论,提出了“操作条件说”,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有反射构成,学习在于形成条件反射。他把学习分成两类,即反射学习与操作学习,反射学习是应答性行为,它是有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学习是自发性行为,它是由有机体发出的自发的反应。

3、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苛勒;托尔曼;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

(1)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在于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在于通过主动发现来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他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和不断发展知能的过程。他论述了四条学习原则:主动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反馈原则。

(2)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其理论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有意义接受学习必须满足内、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指学习者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同时,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发生联系。再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使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认知学习论在教育上的应用价值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在教育应用上有两大贡献:其一,发现学习理论为启发式教学法确立了理论基础;其二,布鲁纳所强调的学习情景结构理念,引起以后教材编制重视结构的实践。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对学校教学提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教师对学生经验能力的了解并给予清楚地讲解引导,是形成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小学教育论文 10

一、挖掘优点,及时激励

低年级学生的身体发育未成熟: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所以一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写字练字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除了培养写字兴趣外,应多寻找优点进行表扬。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好的一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对学生的某些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幼小的心灵就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更为充分地发挥。对于差生更要挖掘不明显的优点加以表扬。

例如,我班上有个学生各个方面都表现很差,字迹更是糟,刚开始写字课交上来的作业几乎看不懂什么字,但我没有批评他,还表扬他有完整的作业交上来,并告诉他,老师眼睛不大好,改他的作业很吃力,若下次能工整些就更好了。第二次的写字作业交上来果然不一样,虽然还是差,但可以看出他有认真去写,我便在他的评语栏上写道:“进步很大,老师相信你还会写得更好,加油!”就这样,他的每次作业交上来,我都进行面批,并努力帮他找进步点:多到一行字,少到一个字或一个笔画写好都给他圈出来,尽可能地让他每次都感受到成功和尊重。他对写字课也越来越有兴趣了。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各项作业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幼小的心灵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就会破碎,应倍加呵护。”若一开始就把这孩子训斥得一无是处,那么,他将破罐子破摔,讨厌学习。所以,对于学困生教师一定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去看待他们的优点。

二、尊重差异,因材激励

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时要做到尊重差异,因材激励。因材激励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有利于孩子快乐成长,让孩子重拾自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进行有效评价,同时,让写字评价的评语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易于接受。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有的学生字一直写得很好的,态度认真,可用赞美的语气评上:“你的字总是那么漂亮,看着真舒服!”“评改你的写字作业,真是一种享受!”“整洁的字迹,可以看出你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对于进步快的作业,可采用鼓励式的评价:“你的字进步了,老师为你高兴,只要你努力,相信你会写得更好!”“嗨,祝贺你进步了,好样的,继续努力,成功将属于你。”对于一些时好时坏的字,可评上:“如果你天天能写这么好,该有多好啊!”“你对自己今天的字迹满意吗?”对于极差的作业,评上:“老师相信你只是没有认真写,对不对,相信你认真写一定会写得更好!”通过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激励的办法,使优秀生兴趣越来越高,使后进生的信心不断增强,写字的水平也将随之得到提高。

另外,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以及生生互评,家长参与评价,这些,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及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写字习惯。

三、积极自主,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人在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向上、超越自我的心理历程,是学习者追求成长、锻炼自己、获得认可、自我实现、乐在其中等所引发的内激励,会产生一种持久性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仅自己要激励学生,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形成自我激励,促使学生自觉的习字练字。

首先,要让学生树立信心,告诉学生只有付出努力,才有收获,让学生时刻记住: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每天用“我能行”来暗示自己是最棒的。其次,用故事自我激励。孩子们爱听故事,自己能通过生动的故事,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对汉字的喜爱,比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最�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若能从各个方面注重激励,赏识学生,相信学生会乐于写字的。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11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 要: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作为我们教师,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在小学中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习惯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能力。学生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树立榜样,以身作则,重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和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教师和父母的行为和思想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甚至生活中的细节,都会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而习惯的养成和父母平时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父母本身就要做到勤奋好学,以实际行动来教育和影响孩子。老师、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以榜样示范教导学生,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率先垂范,才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其次、学生示范。在班级活动中,教师把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全班宣传,这样的榜样更具有模仿性。平时多注意发现并赞赏那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班队会中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作为其他同学效仿的榜样,以此达到示范目的。在评比“班级之星”时,让学生陈述自己和同学做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发现并看到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同时意识到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使他们有目标、有动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最后、名人示范。名人是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人故事的课文,如《梅兰芳学艺》《这个规矩不能有》《闻鸡起舞》等,能让学生通过课文了解许多名人的故事,学习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激励和教育学生,让他们以名人为榜样,明确奋斗目标,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捕捉生活事例适时引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好奇心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弱,一些言行往往会出人意料,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捕捉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他们的一言一行加以规范。比如,在课外活动中,发现学生手里拿着树叶、树枝在玩,于是我在上课时,拿着光秃秃的树枝告诉学生,我听到树枝在“呜呜”地哭,你们听到了吗?那么,树枝为什在哭?学生十分好奇,树枝还会哭呀?“是的,它哭着告诉我,她离开了妈妈。他还告诉我,它再也不能为我们挡风遮雨、乘凉了,它非常的伤心。同学们,摘叶子,折枝条使它们受到伤害,它们能不难过吗?那你们摘过树叶、折过枝条吗?”一阵沉默后,我让学生就这一件事件进行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讨论中,学生明白了花草也是有生命的,大家要爱护它们,从而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抓住机遇,适时引导,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循序渐进,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如低年级一般要求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习惯的培养也如此,正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逐步形成。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进程受挫的情况,如有的学生一直原地踏步,进步甚微,有的学生有点进步后又有些回头的迹象,但教师要看到学生身上一天天、一点点的进步,不断进行鼓励,不可稍有不慎,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这样才能最终养成良德的习惯。

四、家校合作,深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对此,我利用电话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把“做人、做事、学习”的正确习惯的培养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生活中。持之以恒,自然成习惯。我始终坚信: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是一个命运。

五、表扬激励,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及鼓励,这对好习惯的形成和形成良好风气具有重要作用。而班级、学校、社会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就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实践证明,表扬激励道德行为比抓住缺点以及批评效果要好得多。但当学生违反了公德,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如其分地批评或惩罚。它可以起到规劝后烧法生活不发生不道德行为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让我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感到“学习的快乐!”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12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小学教育中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提高。本文探讨了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现状,对目前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高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阐述了小学教育中如何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学生

一、前言

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对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小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位于始端,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加强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他们的创新想法。但是目前受制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及农村教育的滞后性,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比较欠缺。

二、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村的传统教育是以“升学率”为第一要义,以考试为生命力,对素质教育理解较少,因此对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1、课堂教学环节缺乏创新思维训练

教师本身不具有创新思维,加之传统的教育以“填鸭式”方式进行,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许多教师为了自己教的班级学生获得高分,在课堂上不是去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而是以填鸭的方式机械地传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而对学生的学习横加干涉,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行为简单和粗暴地进行否定。

2、学生缺乏自主探索能力和想象力

受制于父母、家庭条件的影响,农村学生基本缺乏自主探索能力,同时受制于见识与知识面的狭小,学生的想象力也相对有限。

3、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平台

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中小学学生过早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中,小小年纪的小学学生背负死记硬背大量客观性知识的重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不少学生基本没有动手实践平台,不少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开设手工制作课,小学生更没有机会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三、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高措施

1、重视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堂是小学教育的第一阵地,也是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最重要阵地,因此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小学课堂教育的`质量。农村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小学课堂的作用,使小学课� 老师应认真做好备课工作,丰富教学知识,同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认真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另外应训练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对创新思维的同学及时鼓励和表扬。同时老师要利用课堂时间回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在课堂把问题弄清楚。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与想象力

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第一阵地作用外,学校及老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是课堂教学之外的有力补充,也是培养和训练创新思维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行性,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建立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比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外进行自学,同时换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大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同时,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更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开展自主探索学习,去编织属于自己的梦想,去探索自己未知的世界。

3、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

创新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再好的创新如果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并不能体现它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对创新思维的有力支撑,也是对创新想法的检验。世界上所有的伟大发明家,都是小时候酷爱动手制作的,无论牛顿还是爱因斯坦,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开设更多的手工制作课,鼓励小学生更多地参与手工制作,更多的参与团体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创新实践方面,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应激励同学们有计划地开展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

科技竞赛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它是一种可行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除了在主要教学环节中渗透创新教育思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之外,还应积极鼓励指导小学生参加多层面、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不断繁荣科学内涵与培养创新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在此过程,应发挥学校搭台、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多方位融合的作用,为学生的创新创造提供更多机会与途径。比如积极组织小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可有效展示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创新思维是小学生最难能可贵的财富,农村的小学生同样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发挥能动性,鼓励小学生更多的参与创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重视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动手实践,并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把创新转化为创造。只要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学生们心中的那朵创新种子,一定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成果。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13

摘要: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小学教育都非常的重要,其是学前教育的过渡阶段。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身体和心理等条件最好的发展阶段便是在小学时期。因此,学生的一生都会受其的影响,这就需要良好的教育阶段从这小学就必须开始。其作为重要的发展时机存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教师应当利用好一切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尽可能的在这个阶段将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够提高。文章将围绕小学教育在当今时代的作用进行阐述,并对现状反思后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当今时代;小学教育;作用;教育反思

一、关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思想品质的初步形成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很多问题不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解决,别人说什么他们就会信什么。因此,学生形成思想品质的时期主要是在小学教育的时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由此,教师在这个阶段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思想教育效果。如: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将一些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在这个时期的学生非常的听老师的话,也就会自觉的遵守这些制度。

(二)奠定了知识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一直提倡的教育政策,其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扮演着基石的角色在整个高年级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在小学教育阶段处于上风,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其最为基础性的阶段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和生存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借助于小学时代积累的知识来奠定基础。如: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学生会学习到大量的英语单词,并在现代化的小学教学中,教学条件的提升,教学资金雄厚的学校都会聘请有外教,这样学生从小学就能够积累丰富的英语单词和良好的口语能力。自然科学能够提起小学生对自然探索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望,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保持知识的求知欲。

(三)形成自身都有的个性

闪光点隐藏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特质的不同闪光点自然不一样,教师在小学阶段就应当将这些闪光点发现,并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启发,使得独有的特性能够在学生身上形成。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计划和意识的进行系统的学习,在此时期,无论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是认知能力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他们对事物和知识的认识能够从具体过渡到抽象,由复杂代替了简单,不断的提高了他们在推理、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二、关于将小学教育作用提高的思考

教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教授他们知识,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而根据现如今在我国的小学教育现状,还有待完善的地方,笔者在认真进行思考以后,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从小就接受了非常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很多新鲜事物都提前享受了,而这样的背景之下,不仅使得他们对周围事物更加的挑剔,还加大了小学教师的教学难度,如何在这样的情境下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是每一个教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这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其变得有趣生动,在课堂中针对学生好玩的天性,穿插好玩又有教育寓意的教学游戏,增加教学设施设备,使用多功能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尽可能的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便达到学习效果,促进优秀品质的养成。

(二)建设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思想发育在小学生阶段还不够成熟,这时候将班级文化角科学合理的布置出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当安置一个专门的书柜,在上面放入一些适合学生学习、有趣的杂志和图书,有专门的板报能够提供给学生自行发挥,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出来,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和动手写作能力,并养成看书读报的好习惯。可见,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是重中之重,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能够将良好的品德养成,帮助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笔者了解到,有的小学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很多认知都缺乏,教学知识没什么难度,就放松了对学生的教学任务,而这是一个误区,小学生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初步意识,小学教师必须充分、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发展特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热情,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三)沟通关系的建立

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个性的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都会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将良好的沟通关系建立起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能够将师生的关系拉近,在将小学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还有利于为教学老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夯实的基础,保证教学质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不可或缺的是小学教育时期,其也是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因而,在这个阶段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和心理等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能够及时了解,将他们向正确的思想和心理等方面发展的方向进行引导,以便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 教学模式应当灵活多变,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力度应当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需要良好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不但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得到促进,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能够圆满完成。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14

《素质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语言》

摘要: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 数学教学是一种语言,语言就是需要学习者不断的运用,在运用中不断接收新信息,数学语言与认知活动的结合是获得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语言;数学能力

引言

小学教育学毕业论文(26篇)

经过多年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西方教学理论的吸收和借鉴,中国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改革逐步向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改变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具体目标。然而,在中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还没有得到普遍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普遍低下。因此,本文将从中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素质教育与数学语言的结合,以便有利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展和普及。

一、克服旧模式的制约,构建新的教学新思维

1、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创新。科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而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不断抛弃旧的、不适应当今教学和学生需求的教学观念和数学教学语言,同时不断归纳、综合所了解的国内外教学理论和教学新动向,以先进的数学教学语言代替落后的语言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之路。可持续发展就要科学发展,因为数学教学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专业要发展、知识要提高,离开科学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加强观念和语言的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语言,语言就是需要学习者不断的运用,在运用中不断接收新信息。而当今中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低效率、高投入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根源何在?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以及对当今各类学校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观摩,发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很少能够以培养学生数学技能为原则去备课和教学,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的讲述占据了课堂绝大多数、甚至整个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只�

在条件较好的学校,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这应该说是教学设施的一个很大改进,但是,多数教师利用多媒体并没有把多媒体的应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相结合。媒体只不过为学生多提供一些试题,观看那么多的试题,学生是无法运用和理解的,因为学习游泳的人必须下水,不下水永远都学不会游泳,学习开车的人必须亲自掌握方向盘才能学会开车,那么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的人必须亲自动手去做、去尝试,亲自动手才能够学会小学数学技能的表达及语用方式。而在无条件配备多媒体的学校里,我们发现教师太辛苦,经常会听到教师的喉咙都讲的嘶哑,一黑板一黑板的写,写了擦,擦了写,这是很多学校存在的现象。所以这便构成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2、加强课堂活动与认知活动的结合。课堂活动与认知活动的结合是获得数学技能的必经之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概念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learner readiness)和数学语言意识程度(math language awareness)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或质量。数学教学是一种概念理解、信息传递和言语交际的行为,从数学教学研究的规律性出发,数学语言应当与社会语言、思维、世界观与文化生态环境相互联� 使学生从小学就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真正用途和价值。

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小学生的语言理解和概念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尽量避免形式分析和抽象语言,应尽量展示直观的形象,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未知到已知,突出主体的参与作用,以主体为中心,培养学生主体思维的能力,情感思维,从实际出发,注重主客体融合。数学教学与语言意识密切相关,因为数学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是关于认知与人的个体、集体、道德和认识论等相关的一门学问。在论及语言时,Silverstein强调了语言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把语言意识形态定义为几组由使用者完全表达出来的关于语言的信念,作为感知的语言结构和使用的解释。Heath (1998)则强调语言意识形态的社会层面,认为它是一个组织所持有的关于语言在其社会成员的社会经验中的一些显而易见的观点和目标。Irvine(1989)也指出语言意识形态是关于社会和语言关系的文化系统,同时还包括道德和 政治的利益(洪艳青、张辉,2002)。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语言、社会、道德和环境等等方面。

二、素质 教育应体现学生能力的 发展

1、以任务型教学引领课堂活动过程。典型的强调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是任务型教学。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又一具有国际影响的教学途径,它基本上反映了教育专家和心 理学家对教育和教学的最新认识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学习者完成某些任务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大纲就是基于以任务为主的教学思想的教学大纲。任务型教学大纲不再以知识点的教学为主要内容,也不根据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而是罗列学习者在学习中应该能够执行或完成的各种任务,比如通过运算信息、根据指令操作、通过讨论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就某一事情进行决策等(程晓堂,2004)。任务是实现有效学习的主要目的。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根据需要设计任务与活动。任务型教学大纲不仅使学生更加明确所接受信息的实际用途,而且更有利于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而更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教学应体现个体需要的发展。任何学习都必然处于某一具体的环境之中,是通过和他人的互动来完成的。互动的性质和意义是成功学习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尤其如此,因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加德纳等人对人的智商和多元智力进行测验的基础上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顾明远、孟繁华,2003);《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选择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新课程标准》提倡灵活性,倡导学生的个体发展、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随着当今小学数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也从如何教到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来。把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课堂转变到以学生参与和发展学生能力为重点的方面来,把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的培养放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位置。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的发展,而落后的教学理念阻碍教学实践的发展;同时教学实践又为教学理念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依据和证实。换句话说,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教学一方面依照教学大纲来实施教学的,教学大纲是教育者依据某种教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为某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所做的规划,但是在教学中决不能机械地理解教学大纲,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理论,最大程度地给学生提供知识运用的机会,创造更多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方面来,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小学数学能力和水平,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成晓光。对中国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洪艳青,张辉。认知语言学与意识形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6]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7.

拼音教学生活化实践分析 15

汉语拼音是学生进行识字、阅读、学好普通话的工具,它对学生学习语文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刚入学的儿童在学习上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拼音。

在7~8周的时间内,这些刚入学的儿童需要掌握这么多相对单调、枯燥、抽象的符号,确实有困难,所以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畏难情绪就在所难免。

本科教育管理毕业论文 16

3。1 建立管、教、学相协调的管理机制

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主体与灵魂,在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中,采取有利措施,全面提高本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是首要任务。建立管、教、学相协调的管理机制则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根本。随着教育大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以政策导向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发展的要求。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必须以现代质量管理学思想为指导,建立和培育以“顾客(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其架构如图1所示。

其次,要注重加强扁平化教育教学管理组织建设。传统的教学管理组织由“学校—学院—系、(所)—班级—教师—学生”等多个层级构成,属于层级管理机构。扁平化教学管理组织建设应以教学管理平台为基础,建立组织机构(如图2所示)。

最后,全面加强本科教育教学管理的系统化。教育教学管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校内、外多个顾客(教职工、学生、政府、企业、家长等)、部门和利益群体。在制定具体部门、院(系)和个人的质量计划时,不仅要依托学校的总体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还必须结合各部门、单位与个人的实际情况;而且要对这些部门和个人的计划进行审核与系统协调,依据学校总体目标进行优化整合,以确保计划的系统性、全面性与合理性。同时要注重增强教育教学计划实施管理的力度,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决策机制,除了有正确的方针、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计划外,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实施体系,否则目标与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3。2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首先,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注重人才个性的培养和发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更新教育教学管理思想观念。各高校在筹措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和教育教学设备建设的同时,要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更新思想观念,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创新才能拓宽教学管理质量的思路。

其次,加强院(系)的管理活力。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教师和学生又分布于各个院(系)。因此,院(系)层次对各个具体专业、具体学科教育教学的情况最了解、最熟悉。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等任务主要通过院(系)来实现。因此,应在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指导下,建立以学院(系)为本、以师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革新和组织结构设计,加强院(系)管理的活力。

最后,建立基于科学管理的柔性制度体系,保障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平等性。主要包括:

(1)放宽本科转专业限制,引导学生理智选择,增强本科学生的学习自由。

(2)加大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大力推行弹性学分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年限,如果学生能够提前完成相应学分,应允许其提前毕业。

(4)在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维护学生正当的合法权益。

3。3 健全管理评估体系

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地区高校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不同学科,不同特色的不同专业,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充分体现评估指标的差异性,以提高评估的可操作性与权威性;扩充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成分,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使得教育教学管理评估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尽可能增加评估指标的详尽程度,针对现行评估指标中的一些较难判断的指标进行细化。这些指标包括:学校定位是否准确,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专业布局是否科学,教育教学质量标准是否合理等。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对策 17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小学语文低年级拼音教学的重要性,探索把汉语拼音这些抽象符号变得生动形象,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并轻松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从而让拼音教学变得快乐无比,把学生带进拼音王国的乐园里。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对策方法

汉语拼音是认识汉字、阅读书籍、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学习汉语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重要前提,更是为学生一生学习打基础的前提。

因此,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引情入境

一年级新生处在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时期,从儿童的心理上看,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极差,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全靠死记硬背,所以活动情境对学生学习的帮助特别大。

在教单韵母时,我对他们说:“孩子们,想做广播体操吗?我们平常做操都是用身体做,今天老师教你们用嘴巴来做广播体操,想学吗?”学生就开始兴趣盎然地学习口腔广播体操:嘴巴张大ɑɑɑ,嘴巴圆圆ooo,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嘴巴拢圆üüü。

我接着说:“广播体操做完了,再让这些拼音娃娃回“单韵母”小屋,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

”体操学完、做完,在这样愉快的情境中,学生已经把单韵母学会了。

二、故事新编

学生对于稀奇古怪的故事充满了好奇,所以喜欢听故事是学生最大的天性,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编出各种各样的故事把学生带进有趣的拼音王国里。

如在教jqx时,我跟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是鸡爸爸的生日,鸡妈妈就对孩子们说,你们给爸爸的生日礼物准备好了吗?孩子们说:“没有。

”“那怎么办呢?”孩子们齐声说:“到超市去买。

”“先买了一个手机,手机通话jjj,又买了一个气球,气球上天qqq,最后买了一个西瓜,一个西瓜xxx”。

鸡宝宝们给鸡爸爸买好生日礼物后,就急急忙忙地往家赶,鸡妈妈随时都照看着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们走丢了,“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鸡妈妈找到东,找到西,数来又数去,少了一只真着急”。

这时,我班上的一个学生急忙举起小手说:“鸡妈妈,别着急,你少的鸡宝宝藏在草丛里呢。

”可见学生早已进入拼音故事的王国里,对于要求学习的声母jqx和儿歌,他已经快乐地熟记于心。

三、顺口溜带路

低年级学生语言还不丰富,但他们比较喜欢押韵顺口的文字。

我们就要抓住学生喜爱诵读的特点,设计编出一些顺口溜让他们背诵。

如:我在教读翘舌音时编的顺口溜:“椅子一靠,舌头就翘”;教其它声母时编的顺口溜,“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马儿跑ddd”;教标调规则时编的顺口溜:“看见a母别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

i上带调去掉点,小ü碰到jqx和y,去掉两点还念ü。

”丰富有趣的、琅琅上口的顺口溜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了,他们也爱学拼音了。

四、实物展示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很少,所以就抓住学生的特点,利用身边的实物,用实物展示即直观教学法来帮助学生学习拼音,记住字形。

如在教声母t和f时,恰好那一天下雨,学生带了雨伞,我顺手拿起一把雨伞做教具进行直观演示。

“伞把朝下ttt,伞把朝上fff。

”只要合理利用身边的实物道具,拼音教学就会轻松而愉快了。

五、媒体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就能充分激发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习拼音时,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优美的图像、有趣的动画,播出悦耳动听的音乐,合理创设情境,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提供广阔的天地。

六、游戏相随

学生是游戏的天使,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表现、记忆力强的特点,我们应抓住时机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切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把欢乐和游戏引进课堂。

一系列的游戏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活泼有趣,又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使拼音教学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乐中学。

七、比较相伴

汉语拼音是由一些符号、笔画组成的,包括左半圆、右半圆、长竖、短竖、弯竖、左斜、右斜……在教非常形近的字母和复韵母时,让学生采用比较辨别的方法配以肢体语言进行学习:“左手握拳头放在左腰下,左下半圆ddd,放在左头上,左上半圆qqq,右手握拳头放在右腰下,右下半圆bbb,放在右头上,右上半圆ppp”;学习ei、ie、ui、iu,就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异同点:组成的字母相同,放的位置不同。

学生在边看、边说、边比划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形近字母的记忆,对于两个形近的字母或复韵母一目了然,学生模糊的形象更加清晰了。

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只有发展多元智慧,才能使拼音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快乐性融于一体,让拼音教学成为学习的乐园,学好汉语拼音,为认识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18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

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323-01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

"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

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

所以,反思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

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学习计划,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

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

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

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

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

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

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

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总结。

2.1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经验丰富。

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

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

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

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

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2.3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

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

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

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

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 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

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

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3.2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

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

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

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

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3.3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

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J.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19

《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探究》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仅限于知识传授的小学数学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与个人的发展需求。素质教育成为贯穿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自己点点滴滴的教学实践中认真实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知识传授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情感态度、方法技能等多方面素质,为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主体;主导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无论哪一门学科,其教育资源都不是单一、机械的,而是与素质教育相应的、多元化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仅是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运算技巧等等,更重要的是使其在学习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出色的数学意识、科学的思维品质、良好的创造能力、熟练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等。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

1.转变思维,“升级”从“软件”开始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等)、崭新的教学理念� 但真正的升级应从“软件”做起――转变教师思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转变思维,不再墨守成规。让自己思维的空间变得开阔,这是关键。在课程的设计安排上作为执教者应更多想一想学生到底该学什么、练什么;怎样学才能更有效地挖掘教育资源等,而不只是我要教什么。

2.情趣盎然,和谐自然

以饱满的热情给予学生强大而长久的感情支持,鼓励、引导、恰当地提醒与批评,使学生在素质教育中的思考探索是积极主动而又充满信心的,这是动力的源泉。在具体教学中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同是一个练习,充满趣味的游戏、竞争等形式往往会充满快乐,使学生更大限度地投入其中,充分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

3.让岁月留下成长的足迹――“初恋”的美丽,可贵的“空白”

如果学习是一场爱情,那么学生在老师带领下第一次步入新授知识的大门便是美丽的“初恋”。学生有着学习的冲动与热情,一切是新奇的,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也是发散的、充满想象力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意义深远,需要每一位教师在课堂内外、知识与情感等方面用心思考与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快乐主人!

参考文献:

[1]尹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

[2]朱建。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校长阅刊,2007.

(作者单位 四川省雷波县莫红镇坪头乡中心校)

小学教育论文 20

【摘 要】

美术教育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美育能够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塑造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们的精神境界,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美术教育;素质教学;相互关系;德智体美劳

美育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术教育所培育的美育思想,必须渗透到小学教学的其它领域中支。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美术教育,因此美术教育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美育能够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塑造健康的人格,提升学生们的精神境界,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美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美育与德育同属于小学素质教学的范畴,两种教育有着重要的联系。美术教育与道德教学的主要关系在于,一方面,道德意义是美术教育题材的重要内容。美术教育与美术作品都是通过一定的美术形式去反映作品形式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内容的,美术作品的形式反映的内容通常是具有社会正面意义的题材内容,这些题材的正面价值与意义,往往是与它的具有典型的道德价值与意义是分不开的,比如说像各种爱国主义题材的雕塑作品,表现英雄事迹的作品等等。以雕塑作品刘胡兰为例,作品本身是一件人物雕塑,但是作品反映的是刘胡兰的英雄事迹,学生们通过雕塑作品的外在形式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道德教育需要借助美术的形式予以展示。“学校教育在发展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同时,必须潜移默化地渗透社会的某种价值观念。”②美术作品都包含了道德的内容,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美术作品的形体美的体验与感昭来实现,实现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美术教育以美感熏陶入对学生手展开品德与情操教育,远远比一味地灌输思想道德内容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美术教学丰富了道德教育的方式,为道德教育的发展拓宽了新的形式。另外,在美术教育中,自然景物之美也同样具有德育的功能,以自然景观为内容的美术课程能够增强学生们对自然和生的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们尊敬自然、保护自然的态度与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育与智育的关系

智育,主要学注重开发学生们的智力,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美术教育对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由人的大脑的特点决定的。现代科学家对人的大脑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半球都具有同样的高级智力的功能,两侧大脑的功能各不相同,人的活动对大脑的开发也不相同,美术教学有助于开发人的右脑功能。人的大脑的左半球控制右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主要侧重于人的抽象、分析、计算和求同方面的控制,机时大脑的左半球是人脑处理语言、数字,进行逻辑思维、分析思维、辐合思维等的智力活动控制中枢,被称为“优势半球”。右半球则控制着左侧肌体的感觉和运动,着重于对人的想像性、虚构能力、对外部世界的感受的控制,是人脑处理表象、知觉,进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的智力活动控制中枢。可见,在人的智力活动中,理论思维主要靠左半球控制,而形象思维则主要靠右半球。美术教学的特性决定了它是开发右脑这一智力世界的最有效途径。美术教学本身不只是具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但是在其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们对社会及事物的感性及理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通过具体形象可观的美术作品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的创作的潜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与释放,从而开发学生智力能力。一个人的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等,这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不论是从美术的教学的内容还是从人脑的结构来看,小学美术教育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美术教育与体育与劳育的关系

在小学的教育中,体育与美育二者是各成体系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美育与体育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分别作为完善人的整体结构的过程中的两个侧面,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为目的与手段。以美术教学为主要手段的美育和以运动锻炼为主要特征的体育,在小学的素质教学中联系得非常密切,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首先体育对美育的重要性上,美育是人体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结构是以生理结构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在审美活动或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前,必须要保证学生有个健康和身体条件。通过正确有效果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身体条件,确保人的审美心理的完善与发展。

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大脑发育,这样便为审美能力的培育与发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小学美术教育在体育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美术教育与体育相结合,即培养学生的身体美、精神美、技巧美等,美术教育对体育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体育活动需要美的思想为指导,美育的思想必须渗透到体育的各个环节中去,在体育活动中,运动技巧的高难度性,运动造型的艺术性,运动动作的协调性,运动成员配合的默契性以及动作的整体性等等,这要些体育活动取得的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这些都必须要有美育的思想作为指导,则否将无法完成。因此,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美育与体育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互为目的和手段的。

美育与劳育的关系,首先表现在热爱劳动本身就是一种美,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在要从小培育小学生的劳动习惯,要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其次是劳动创造美。这是马克思的著名论断,指出了人类劳动与美的关系,人类的劳动不但是以创造美的目的,而且劳动过程也是创造美的过程。通过劳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对美的认识与感受暗送具体化、形象化,同时劳动创造性也是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素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可以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而美术课又对劳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将美术课和劳动课有机结合,对儿童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以及综合能力培养,都是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这些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到美术课的过程就是劳动课的过程,美术课的目的就是劳动课的目的,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动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让美术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动手操作的实际场所,通过动手,使学生的美术知识与美术实践能得到完美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体现了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同时,素质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然手段。美术教育的内容是,是其它各科的教学手段的补充与完善,而以美术教学为主要手段的美育,则是其它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最终目的,美术教学在小学素质教育中起作重要的作用。

小学教育论文 21

1、鄂西南农村中小学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现状及分析

1、1中小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态度

通过对中小学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鄂西南农村中小学的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的本质功能,但对目前体育课的满意度较低,不愿意上有教师指导的体育课;在体育参与的态度方面,主动参与型人数较少,被动、消极参与型的人数居多,同时对教材、教法的认同度和满意度也不高。原因是从小学到中学,体育课的内容及组织形式单一,一直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

1、2体育活动项目、时间、频度

鄂西南农村中小学的大多数学生喜欢球类项目,但不经常参加,对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塑造形体、陶冶情操的体育项目,也没有兴趣去学习;学生们的课外活动的时间与国家阳光体育所倡导的时间差之甚远,没有形成固定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度也不足三次。这些都是由于受场地器材缺乏、课时多、学习压力大等因素造成的。

1、3学生的课外锻炼缺乏理论性指导,参与性差

学生充分认识到了体育信息的重要性,渴求获得科学的训练知识与方法来指导自己的课外锻炼,但由于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少,不能满足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和维护自身健康的需要,致使其参与性较差。

2、阻碍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因素

2、1学校体育资源匮乏,体育经费少

由于鄂西南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方对学校体育的投入经费少,造成学校的体育设施陈旧,器材缺乏。学校体育设施陈旧、落后会直接影响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积极性。体育的趣味性多半是来自对体育器材的操控,单调乏味的走、跑、跳、投等动作的重复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2学校不重视体育活动,只注重最终的成绩考核

在“分数第一”、“升学第一”等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鄂西南地区的农村学校忽视了体育活动的健身及其他的功能。对学生的体育考核多采取技术评定的方法,这种体育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我,从中获得激励,不断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标努力。体育成绩的评定方式不仅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也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行为的形成。

2、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整体化状况堪忧

在经济不发达及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由于经费紧缺、人员紧张等原因,无法进行正常的进修及培训,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不能满足当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必然会阻碍学生体育行为参与的积极性。

3、提高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策略

3、1加强思想、理论教育,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工作者应强化“教书育人”的理念,加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力度,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主动性和锻炼的兴趣。只有不断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才可能树立正确、远大的目标,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和行为的形成。

3、2加强沟通,充分发挥现有器材的作用

体育教研室应加强与学校领导的沟通,争取获得更多支持,以加大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学校各级领导也应重视并努力改善学校体育的设施条件,促进学校体育改革与调整的实现。在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3、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设地方特色体育项目

依据学校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体育教研组间的交流、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体育教师可根据各地的经济及地理条件,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并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进行有效地改革,缓解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的现状,为学生体育行为的多样性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22

摘要:

小学生是校园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且渗透于小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数学素质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不仅是学校许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科,数学还被称谓为一种文化,小学数学也不是单调孤立的一门学科,它与小学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愈加的紧密,小学数学的基础运算与小学生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所占地位和影响也是十分地重要。本人从小学数学老师的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浅谈一下关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为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我对数学课堂中素质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联系生活实际中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样能够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深入探究,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活跃起来,不断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就包含着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素材,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学习、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络、研修、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充实、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才能学高为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只有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想得更深远些。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教法、学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角色应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甘于俯身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用关心尊重和接纳态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四、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质量规格水平,是实施素质化教学的前提和评价依据。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讲授;轻数学的知识体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该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

五、以数学文化为思想,进行兴趣教学,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使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变得有乐趣,让小学生们兴趣地学习数学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设定情景的方法进行,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数学课堂问题转换设定为某种情景,促使小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进而激发小学生们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同学们自主地产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该阶段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不断地为学生设计课堂情境,使小学生们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容易的完成小学数学教学。

比如,在学习和复习小学乘法公式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数字游戏,以课堂游戏10分钟为例,恰当的把小学数学运算融入到游戏当中。运用到课堂上数学游戏很多,我们可以玩这样一个游戏:小学数学倍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小学生们按照自己所坐的课堂位置顺序进行读数,第一学生读一,第二个学生读二,第三个学生读三,第四个学生不读四,要读“过”,以此类推,只要是四的倍数的都要读“过”,读错了的学生和没有读“过”的学生要受到大家的惩罚,惩罚大家定,也可以随便罚。学生们活跃玩着这个游戏,教师在一旁引导鼓励,使得学生充分的融入进游戏,学习并快乐着,通过这个游戏过程达到对小学数学乘法公式的掌握的目的。教师进行兴趣教学,活跃了学教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小学数学运算的兴趣,整个数学教学课程变得有趣起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行兴趣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展,这也直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果和效率。

我们只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就可以进入数学的殿堂,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的畅扬。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未来的人的数学素质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应用及培养至关重要。

小学教育论文 23

1.培养学生音乐趣味教学的理念

音乐趣味教学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是音乐基本教学知识与学生兴趣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我们小学音乐教学理念就是在哪里教,怎样教的问题,以独特的音乐趣味教学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总的来说,我们开展的音乐趣味性教学,是我们在我们所讲授的音乐知识上进行的升华,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在积极快乐、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去上好小学音乐课程。 小学音乐教师在通过课堂的合理设计来实现音乐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培养一种良好的音乐爱好,让他们在音乐鉴赏的大环境中逐渐的长大。 提高他们的艺术的美、表现力、创造力,要在趣味性教学中不断地丰富小学生的情感。

2.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

在我们实施的音乐趣味性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要教师主动地带领学生积极的去参与审美过程,主要是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要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方法有利于小学生的理解。 教师也可以设计趣味性教学教案时候,在一些教案中融入写直观的审美元素。 小学音乐的教学趣味性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搭建起一个平台,与家长要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

3.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课堂上的发音训练、节奏练习、乐理知识等,对小学生来说,都是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 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那么,就需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采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进行思考,充分发挥潜力,从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比如学习《小小粉刷匠》时,如在学习《小小粉刷匠》。 在这堂课前,教师可以事先在教室外墙壁上都贴上了白颜色的纸,还准备了许多小刷子和报纸。 在歌曲新授后,《粉刷匠》这首歌曲的背景音乐渐渐响起,教师带领同学们用报纸折成帽子,带上小刷子来到教室外面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粉刷游戏。 此时,同学们都充分施展他们的装扮才艺,俨然一个个小小粉刷匠正在认真的工作着。 试想,如此生动的情境还不足以吸引学生吗? 还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吗? 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既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又收获到了劳动的喜悦。

4.学生自身表演中“品趣”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对于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对大多数不愿意表现的学生,教师要带头给她们带来积极性,让他们听听来时和同学生们怎么唱的,让不愿意表现的学生慢慢来表现自我,也开始主动地唱歌和跳舞。 所以,教师通过趣味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到快乐。 学生可以在一个音乐作品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启发他们的快乐和智慧。 例如在歌曲《小红帽》学习与演练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让每一组学生都能够进行相应锻炼,可以分别扮演如“小红帽”、“大灰狼”、“外婆”等多重角色。 在学生进行相互表演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并由此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我们研究了趣味性教学的内容,这只是一个刚刚开始,在以后还有很长一段路程需要我们来研究,我们要针对趣味性教学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 同时也希望得到学校领导、社会上、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研究,可以,因此振兴国民音乐教育就需要众多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出来一己之力。

小学教育论文 24

1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1.1教育游戏有助于集中学习注意力

就大一点的学生而言,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大多不超过四十五分钟,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讲,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更短。因此,将教育游戏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学生在玩乐的同时,就会不知不觉的学到了知识,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能要比成年人更久。所以,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使用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提高注意力。

1.2教育游戏有助于知识的理解

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小学生对于枯燥的知识不仅会失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而将所教授的知识融入到游戏之中,学生能够切实的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长久记忆。可见,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大的。然而,在运用教育游戏时,教师要时刻谨记,要将游戏与知识成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起到以上所述的作用,否则,不仅不会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还阻碍小学教育的发展。

2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由上述可知,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的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合理的、科学的教育游戏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然而,我国小学教育领域在教育游戏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一定程度。因此,加强对教育游戏的研究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此对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2.1注重教育游戏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选择教育游戏时应准确把握小学的心理特点,使选择的游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此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吸引小学生的目的,这是选择教育游戏的关键,否则选择的教育游戏很难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实际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渴望得到教师表扬的心理特点,选择教育游戏。例如,在小学语文疑难汉字教学活动实践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课前教师可准备写有疑难汉字的卡片,课堂上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教师说:“同学们,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成员认识的字最多,认识最多的一组就是获胜组”,这样以来各小组成员就会积极准备,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去。根据结果教师说:“**小组真棒,认识的字最多,来,大家为他们鼓掌。”由此获胜的一组各成员会感觉非常自豪。总之,玩该游戏达到了学习和娱乐的双重目的,很多小学生非常渴望下次还玩该游戏。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实践中,可以尝试将该游戏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实践中。

2.2注重游戏内容的连贯性

小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思考问题比较简单,很难将所学知识进行融汇贯通。因此,小学教师在选择的教育游戏内容不能跨度太大。另外,数学是小学教育中较为重要的科目,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教师选择教育游戏时更应注重游戏内容的连贯性。例如,当将小学乘法口诀相关知识讲解完毕后,为了检验学生们对乘法口诀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师可以利用扑克牌进行游戏。首先教师将带有10及以上的扑克牌去掉,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将乘法口诀知识已经学习完毕,今天咱们就玩扑克牌。”此时,部分小学生就会感觉非常惊讶,不少学生问:“老师,咱们不上课了呀?”此时教师回答:“上啊,就用扑克牌上课,我随意抽两张扑克牌,看谁即快又准的算出两者的乘积,我就给谁发朵小红花”,这样以来学们就会投入到数学游戏中。利用扑克牌游戏检验了学生对乘法口诀掌握程度,为此针对掌握不熟练的学生,教师适当进行辅导,从而整体上提高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以上仅仅是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几点应用。然而,事实上,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方式还有很多,且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还有很大的潜能。因此,对于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还需要小学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针对该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3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为小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教育游戏不仅要具有教育意义,要考虑到孩子的接收程度,还要与实际的知识相结合。所以,在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之我国小学教育领域在教育游戏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不利于教育游戏较好的应用。所以,我国小学教育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强对教育游戏的研究,同时要结合小学生的思想、接受能力,并结合所学内容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好、更有效的教育游戏的应用措施,从而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和应用。

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致谢 25

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除了我自己一年多来的潜心学习和研究之外,也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所以在这里,我要对帮助我完成论文的所有人表示感谢。

首先,我要对我的导师——任远教授,表示我最由衷的感谢,希望他老人家与师母能身体健康、永远年轻!

此外,还要感谢廖烨老师,他为我打开了一个认识问题的全新视角。

感谢王晓红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感谢朱羽君、叶凤英、高晓红等老师对我学业的教诲,感谢电视系张龙老师对我的关心。

希望大家喜欢小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致谢

更多推荐:

法学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小学教育论文 26

摘要:目前我国城镇小学教师资源相对丰富,教师编制比较齐全,班级建制比较齐全,班级规模大,课程还是以学科教学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小班化教学将成为发展的趋势,小学包班制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师

“卓越教师”是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要求设立的,与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律师并列的四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计划项目之一。自2011年在部分本科院校试点以来,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改革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2014年9月18日,教育部再次颁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并提出培养“卓越小学教师”的要求:“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卓越教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振兴民族的重大工程之一。教师强则学生强,学生强则社会强。高校“卓越教师”的培养,是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源头。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综合性、普及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的发展奠定精神的底子,打好生活的基础,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小学教师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是为人求知的引领者,是智力、心力的启蒙者,是情感、世界观的熏陶者,因此小学教师更应该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

一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全科型教师

(一)小学生的求知欲强烈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感,他们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他们求知欲强烈。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引导不当则可能泯灭孩子的求知欲,或者抑制学生的发展。他们的问题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天真而又富有幻想,我们不能用成人眼光和思维浇灭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需要教师具备“百科全书式”的知识,要用童心和儿童的思维,用艺术的教育引导他们。

(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每个孩子的智力体力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孩子发展得快,有的孩子发展得慢。每一个孩子身心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此方面有特长,有的在彼方面有兴趣。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都有他天才的一面,当然也有他不足的一面,有的具有语言方面的天赋,有的在数理逻辑方面有天赋,有的在空间方面有特长,有的在运动平衡方面有特长,有的对音乐旋律特敏感。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并给予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相信每个孩子的发展潜力,静待花开。如果一个老师只教一门学科,上完课就离开教室,而不能长时间地观察学生、陪伴学生,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引导学生。

(三)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模仿学习法

老师是儿童最信任最崇拜的对象之一,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教育,教师能唱会跳,教师的动情朗诵,教师的一笔好字,教师的看书习惯,都 总之,教师的十八般武艺,教师的“无所不知”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维持学习的动力。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奠定做人的基础,奠定求知的基础,奠定精神的基础,奠定生活的基础。教师“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专业的教育能力,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到非常关键的启蒙和引导作用。这就需要小学教师要具备人文、文学、科学、艺术等全面的基础知识,需要与社会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需要具备坚定的教育信念和优秀的师德与规范。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有综合的基础知识,需要有专门的教育知识和能力。

二小学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岗位职责需要全科型教师

小学教师作为儿童的启蒙老师,不仅启蒙孩子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成为孩子们的人生导师,教书更要育人。以学科知识的教育为本,就有可能导致知识教育为中心,而忽略了孩子的道德、情操、交往能力的引导和教育。有人说教师能够爱学生就是最美的师德,陪伴学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技巧,守望学生就是最应遵守的教育规律。小学生们需要了解他们、陪伴他们成长的良师益友。全科教师,能够守着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特长,了解他们的性格和禀赋,便于因材施教。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对全科教师的导向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教师熟悉至少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学科整合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了解与小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学会设计综合性主题活动,创造跨学科的学习机会。职前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设计上,其中学科知识的模块除了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设计、学科教学设计等,还包括小学跨学科教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这些标准导向要求小学教师需要具有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从我国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趋势来看,也是如此,对考生的学科背景知识没有要求,只要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就有资格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内容涉及到人文知识、科学知识、艺术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等综合性知识与能力。科目一“综合素质”的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心理、文化、历史、地理、科学、社会、音乐、美术、文学、信息技术等综合知识。科目二“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除了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外,还包括各门学科的知识、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的能力。

(二)优秀的小学教师具备综合型的教师素质

一线的优秀小学教师,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还是其他学科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他们身上具备的共有的素质那就是爱教育爱学生爱钻研,除此之外,那就是深厚的教育基本功。比如流畅的语言表达、优美的板书和简笔画。除此,还有音乐舞蹈的功底、图画及美术欣赏的功底,人文、科学、艺术素养和功底,对小学生心里的把握和调控能力等。特级教师于永正以优美的书法、信手拈来的简笔画技巧、演奏二胡的魅力、娴熟的歌唱技巧,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欢。他能够把逻辑思维、音乐、绘画等艺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语文课上得有理有趣。优秀教师的十八般武艺,也启发我们,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具备多样的能力,在教学和教学组织方面都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的课程特点需要全科型教师

(一)小学生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综合性的知识

目前小学课程依然是按照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安排。但是从整体思路上看,课程内容体现综合性趋向,如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课程、实践课程等本身就是综合性课程,而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都呈现综合化的趋势,学科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密切。美国贾斯珀的教学研究项目,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是从冒险故事开始。华德福学校所倡导的全人教育是以艺术为手段的教育,用音乐、旋律、节奏和雕刻、绘画等的形式进行语言教育、生命教育和科学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二)从教学组织来看,小学生的课堂更需要多样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

多样课堂教学组织方式,需要教师具有音乐、美术、体育等多方面的才能。在课堂学习中,可以用艺术的方式如音乐、图画、故事等模拟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也可以让学生用歌咏的方式学习,也可以通过动作、表演、歌咏、韵律、节奏,或在旋律中学习。组织课堂的能力需要教师具备语言、艺术、体育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从课程内容来看,每门学科学习内容都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的组成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资源从来源上看,包括校内、校外、社会,包括博物馆、民俗馆、大自然,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科学、地理、历史、文化等综合性的内容,数学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同样也是综合各科知识和多种能力。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课程的综合性自不必说。各国都把小学生的读写算知识作为基础知识,而读写算的知识和能力是相互促进相互融通的。苏霍姆林斯基开发学生的算术能力,是用阅读的方法,阅读写作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生活本身就是综合的,包括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社会、科学等。

四我国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呼唤全科型的教师

(一)从发达国家的小学教育来看,全科教师是普遍现象

发达国家招聘小学教师不以学科专业为限制。目前我国教师资格证制度也是如此,只要有大学大专的学历就可以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

(二)目前农村小学还存在布局不均衡规模大小不一的问题

有的村小班级规模只有几人、十几人,年级不全,教师不全。有的村小还存在复式班上课的情况。农村小学教师大都兼教几门课。而村小的存在对于普及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村小的老师具有包班上课的能力,需要有兼教所有学科课程的能力。加之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居多,也是中国“特色”之一,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陪伴。全科教师有条件、有时间陪着他们,关注他们的成长。

(三)小班化教学将成为发展的趋势

目前我国城镇小学教师资源相对丰富,教师编制比较齐全,班级建制比较齐全,班级规模大,课程还是以学科教学为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小班化教学将成为发展的趋势,小学包班制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国内有些地区实行包班制教学的学校已经占41.4%,其中以上海杭州为最。”因此,从儿童的全面发展来看,小学教师需要全科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来看,小学教师需要综合性的课程知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从小学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小学教师需要具备“十八般武艺”,多才多能;从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小学全科教师将为小学教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