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优秀13篇】正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优秀13篇】》

时间: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1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意义在于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怎样充分运用每一分钟,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这成为每一名美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美术课堂实效性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途径在于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传统思想中,学生和家长都将美术定义为“副科”,要求学生运用强大的意志力迫使自己努力去学习美术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那些对美术有着极大兴趣的学生。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方面做文章。

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个是认识,另一个是兴趣,其中兴趣起着决定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增强美术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那么,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美术课堂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培训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呢?从几年来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学三年级第六册《我们的社区》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家所在的社区环境,也可以从网上、杂志中找一些关于社区的图片,上课时我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或是收集来的关于社区的图片拿出来挂在黑板上给同学们欣赏,这样一来,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好奇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下再让学生画心目中的社区,学生会感到有很多内容可画。

(二)创新课堂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如教学《各种各样的鞋》一课时,我创设了“兔八哥给小朋友们的一封信”这样一个情境,由一名小朋友读兔八哥的“来信”,他在信中邀请小朋友制作一双鞋子参加动物王国举办的手工制作大赛。然后,我问小朋友接不接受兔八哥的邀请,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我因势利导地引入了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各种各样的鞋》这一课。通过课堂情境创设,让每一位学生融入到设计大赛中,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情趣,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三)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儿童的年龄段特点,小学生好奇心强、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喜欢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表扬,作为教师要深刻的体会到这点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有竞争意识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比如我在上学期教《中国龙》一课时,采用了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中的4-5名学生合作一件作品,并编成故事向其他同学展示,优胜的队伍可以获得教师亲手做的“龙卡”奖励,通过竞赛,即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

美术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除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手段的使用外,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是关键。设计新颖﹑独特﹑合理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得以解决。

通过这几年的美术教学工作,我总结出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结构:(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观察欣赏图片或例作,引出教学内容;(三)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四)学生创作作品,教师个别指导,完成美术基本技法的教学;(五)课堂展示,师生互评。在这个基本课堂教学结构基础上,我根据每个班级不同的学情和不同课程内容对教学的不同要求,分别设计可行的课堂教学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引入信息技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实效性

美术对于小学生来说富有创新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善于模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对信息技术的挖掘,通过计算机的图、文、声、象并茂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动眼、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如《各种各样的鞋》一课中,我用PPT设计了 多媒体在课堂上欣赏环节高密度、快节奏、可调控的优越性展现出来,所起的作用也是其他学具不能替代的。

以上几点,是我在几年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我相信,美术教学只有与学生生活密要联系,把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2

摘要:兴趣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把美术教学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行。所以,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是需要兴趣做助力器的。兴趣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要把美术教学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所以,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所以,本人重点探讨一下怎样将生活和美术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更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

新课改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所有学科都追求以生为本,以学生能力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课改后的小学美术教材添加了许多优美的文字和新颖的图画,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其美术教材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美术教学更加生活化,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表现出来。

二、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是极强的`,教师要致力于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成学生的特长,要尽可能将学生的这些能力发掘出来。一个好的教学办法就是将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新时期新要求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还要采取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教学形式,并注意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积极创造美。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拉近美术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术气息,加深学生认识生活与感受生活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曲曲直直”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为学生展示丰富的生活图片,如,植物图片、建筑图片或者针织物图片等,让学生在图片中找出各种各样的线,生活情境的导入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线的特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需要遵循几点要求,一是所创设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要尽可能地贴近所有学生的实际生活,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美术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能够保持课堂气氛的愉悦轻松,要具有新奇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所创设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要围绕教学内容,不能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就创设没有价值的情境;四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与年龄特征相符。

四、美术教学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美术创作素材

生活是教育的基础,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美术教育资源。美术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学科,相对于生活经验较少的小学生来讲,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加强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美术创作素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我爱树木”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几种树木的树叶并带到课上展示给其他同学,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到校园里观察一下校园内的树木,并给学生讲解一些各种树木的名称和树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树皮、树叶、树枝和树冠等树木的细节特点。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会发现树皮大部分都是褐色的,而且有的比较粗糙,有的比较光滑;树叶有多种颜色,有黄色、红色、绿色等,形状也各种各样,有长条形的、椭圆形的,也有扇形的,不同的树木树叶稀疏程度也不一样;树枝有直有弯,有粗有细;树冠有多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多种形状。在学生实地观察之后,就会对树木有更真实和深刻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爱的树木,这时学生的脑海中有之前观察的各种树木,绘画的兴趣极高,不用教师多讲,学生就会熟悉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平时多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为以后的美术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美术教师要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拉近学生与美术之间的关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彩凤。兴趣是成功之源: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xx(95).

[2]赵新颖。美术教学的生活化:谈教学中美术与生活的联系[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xx(9).

[3]姚玉杰。小议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xx(3).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3

1 小学美术课堂的优化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美术教育各有千秋。但是,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美术教育, 都在阶段性地进行改革。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改革趋势比较统一,具体而言,都是围绕两点来进行美术教育改革的: 一是丰富艺术知识,并加强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二是合理安排艺术与文化知识,以确保二者的平衡性。在如此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下,奋战在一线的美术教师要作出一定的努力。20 世纪 90 年代,是知识经济时期,从那时开始,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把目光放在了素质教育上 。以笔者自身的理解, 认为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兴趣,教学要更具创新性。在小学美术课堂实践中,小学生创作出的美术作品都是属于自身理解范围内的内容, 且这些作品的创作灵感一定与特定的文化情境相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要充分了解这一点,采取一些技巧有效的引导学生。这样的引导对于初学美术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最优效的,能够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美术教师以这样的角度为出发点,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2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模式

小学美术课,以培养学生审美为基本教学目标,它的美育功能更加强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就必须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关键步骤 。通常,小学课堂教学有界定的时间框架, 美术教师在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中,千万要重视这一点。

第一阶段,作为美术课堂活动的初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 教师对于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教师可安排一些有趣的开场作为过渡,让学生快速的投入到美术学习中。由于不宜在此时浪费过多的时间,一般需要将时间控制在 5 分钟之内。例如,教师配合课堂教学的主题,讲小笑话、小谜语、小故事、听音乐、欣赏图片、看录相等。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时地引入此次教学主题。这是整个美术课堂教学的铺垫。

第二阶段,进入新授阶段,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阶段。教师必须抓住这黄金时间, 清晰的讲解该节课所涉及的知识、技能、方法,为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方法的探究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了让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进行得更加顺利,教师需要做好一番准备工作。例如课前推敲教案, 或者收集、制作课堂所需图片资料、确定教学重难点等,让美术教学课堂充实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枯燥、生涩的知识,教师此时的表达方法应该更加灵活生动。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阶段,即学生练习阶段,对于美术教师而言,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会遵循一点原则, 即精讲多练。这种原则对于美术这门学科而言,意义重大,也必不可缺。在此阶段,让学生有实践的时间,课堂练习是反映学生知识掌握与否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要进行适当辅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让学生带目的地去实践、去练习。

第四阶段,评价拓展阶段,该阶段的课堂教学已进入尾端,此时,教学应以多评价、多提� 比如教师设置一些形式,让学生评估自己的作品。展示、评比的方式,可以自行选择,最终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作品的不足之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3 优化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

3、 1 树立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

在这种美术教育观念里,教学体系的构建只会围绕一项内容,即加强学生的绘画技能。这种让学生临摹的做法, 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更不利于学生创作出更具意义的作品。从表面看, 学生的绘画作业近乎“完美”,但潜藏在这种完美表象下的却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残缺处。小学生活泼好动, 有可能是美术设计人才的好苗子,因此,美术教师要重视转变美术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美术教学理念,不磨灭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3、 2 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

为了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导入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能否保证,关键要看它的开端是否好。如果教师没有运用好的导入方法,学生在课堂开始就难以进入学习状态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就没有那么强烈了。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境遇,美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把握三点,分别如下:

第一,导入不能没有针对性。小学生年龄偏小,心理特征与初高中生有明显差别, 且能力基础不扎实,这些因素使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遇到了不少难题。只有在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后, 美术教师在设置课程导入时才能胸有成竹。此外,虽然都是小学生,但是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有差别的,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以自己所教年级学生的特点来安排不同的导入方法。

第二,导入不能缺少启发性。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能一味地自顾自地讲解新的知识点,可通过采用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创设教学氛围。这样就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美术知识当中。启发性的设问更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分析、比较、动脑、动手实践的欲望。

第三,导入不能过于形式化。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的过程中,要运用新颖的方式导入。新颖的导入对于强化他们的感知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更具现实意义。例如, 在进行《太阳月亮你们好》这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营造出整个教学氛围, 在进行导入时,笔者讲述了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在课堂上,先引导提问: “你们知道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吗”,接着讲述故事,这种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了烘托出氛围, 还利用有限的时间播放动画片《后羿射日》的一些片段。之后, 分组讨论。这样的导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符合他们的性格特征,能给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3、 3 更注重灵活运用教材

受新课程理念的指导,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时,不能单纯依赖现有教材内容。于教师而言,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范例。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该适当的进行拓展。在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不论是生活范畴,还是大自然范畴,亦或者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都不乏与美术相关的知识内容。教师要认识这一点,并充分利用这重要的资源。从这点上来看,收集和整理就是灵活运用教材的重要步骤。在具体的美术课堂教学之中, 除了整合和理顺资料之外, 还需要考虑自身和学校的条件,有选择、有计划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材即利用开放的教学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如此做,美术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都能兼顾。

在理解新课程标准、教材编排意图后,规划整体单元教学的内容,分层次设计教学内容。另外,考虑自己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样化地选用授课教材。例如, 在欣赏美术大师和学生作品时, 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该作品的审美认知,教师可以先让一些愿意分享亲身经历的学生谈谈。并类比作者,该如何表现这种感受。之后,教师收集整理一些类似的作品,整理出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性及创作观念等,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其中收集整理的一些类似的作品就属于美术教材的一部分,这些资源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展现自己的的价值观。

3、 4 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选用合适的美术教法。合适的美术教法能有效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需要更具操作性。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演示、练习、互动式等。其中, 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打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方法涉及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还涉及安排教师行为活动的顺序。为了将教学方法的实用价值发挥到极致,美术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习领域、教学目标等。

3、 5 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设备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已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中, 也可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升美术课堂的有效性。为了让美术课堂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可以借助新型的教学设备来实现。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往往能运用的教具就是黑板,以板书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课堂内容,一节美术课下来,所教授的内容有限。这种形式,让学生感到课堂无趣,因而也不会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美术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美术课件。生动、有趣的课件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美术课堂教学而言,更强调的是视觉冲击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好符合这一点要求。

3、 5 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设备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已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中, 也可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升美术课堂的有效性。为了让美术课堂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可以借助新型的教学设备来实现。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往往能运用的教具就是黑板,以板书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课堂内容,一节美术课下来,所教授的内容有限。这种形式,让学生感到课堂无趣,因而也不会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美术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美术课件。生动、有趣的课件在有限的时间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美术课堂教学而言,更强调的是视觉冲击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好符合这一点要求。

4 结语

总之,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设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课程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让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对于小学生而言,塑造自己审美观,就要从课堂中获取丰富的美术知识。课堂中的优化教学是在一线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为了让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得更具现实意义,美术教师需要树立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更注重灵活运用教材,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新型的教学设备,升级评价机制,以此更加有效地进行美术教学。此外,美术教师还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认真履行自己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的职责,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贡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4

摘要:小学美术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健康人格的重要课程,它和校园文化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方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小学美术教育要把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强化美术的美育功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对二者关系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就校园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提出几点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校园文化;小学美术教学;融合

在小学生眼里,校园生活应该是他们自由自在、多姿多彩的天堂。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小学美术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用灵巧的双手和活跃的思想亲手打造校园优秀文化,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通过学生的美术实践让优秀的校园文化对每一位小学生形成积极的正能量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感,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1校园文化和美术教育关系研究

首先,校园文化能够改善美术教育。人们的学习认知过程受情绪影响很大,优美的环境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心情可以有效提高人们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因此,校园优美的充满文化与艺术气息的教学环境对学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校园文化和美术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与舒适的学习环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得到艺术的浸润与陶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艺术设计,培养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以及热爱学校的情感。其次,美术教育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能为美术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机会。美术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教学环境和人文环境,把学校的景观和文化建设园地变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与美术实践场所,让学生在这里进行学习与交流,同时用他们自己的作品美化学校的环境,充实学校的文化建设园地。因为这些作品都出自他们自己之手,因此他们对于自己亲身参与实践打造的校园文化具有深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油然而生深刻的爱校情怀,可以有效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校园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策略

2.1探索校园文化与美术教育的契合点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也可 小学美术教学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美育是一个长时期对学生的浸润与影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通过优美恬静的教学环境,和谐向上且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氛围以及厚重积极的人文积淀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影响。由此看来,二者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和艺术感染方面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利用他们之间的这一契合点,把校园文化建设和小学美术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2让学生亲手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

因为小学美术可以充分展示小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自由自在地释放他们的天性,因此美术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这也正是小学教育利用小学美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出发点。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拓展小学美术教学渠道,引导学生积极应用校园环境以及校园文化。教师要把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园地开辟为第二课堂,指导学生设计班级内的成绩栏和文化宣传栏,用学生自己的作品美化教室环境,在学生中征集班徽或者班级标示牌,可以和学校协商换掉统一的班级标示牌而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同时,也引导学生为学校设计警示标语牌,在全校征集学生的警示标语,用学生的手工作品点缀学校的广场以及体育设施。用学生作品布置学校的走廊和学校的展览室,使学生能够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和活跃的思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要能够欣赏艺术的美也能够感悟生活的美,并且通过美术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信息化时代,小学生也过多地接触到了网络文化,难免会受到其中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甄别假丑恶和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在美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宣传活动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美术创作要注重宣传积极的意义,如爱国主义、助人为乐、爱校如家,同时要弘扬正能量,如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奉献精神。通过这些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也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远大的人生理想,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参与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的学习环境、优化学校的人文环境,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同时,优秀的校园文化又可以感染和熏陶学生,使他们阳光、努力、积极向上,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把小学校园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二者启智、美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希。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路径[J].美术教育研究,20xx(22):168.

[2]魏秀艳。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xx(23):265.

[3]余方。小学美术教育与学生终身发展——论“功利”心态下小学美术教育的出路[J].教育现代化,20xx……(01):235-237.

[4]殷鹏,王硕。小学美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思考[J].文教资料,20xx(20):93-94.

[5]李丽。美术教育与艺术校园文化创新建设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xx(1):159.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教学改革的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已� 教学实践也证明,在小学美术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营造生动、活泼、愉快、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它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向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然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和产生与现代教学的效果并不同步。从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来看,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一些误区及纠正策略。

误解一:滥用,援助变成替代。

在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把多媒体课件视为“市政厅的法宝”。课件后面是课堂过程。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学生也失去了许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和思考的机会。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许多教学方法之一。它只能在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计算机的所有反应都是由程序决定的,程序不能处理教学中的特殊问题或突发事件,充其量只能在促进师生互动的某些方面发挥作用。

纠正措施:教学是由教学和学习组成的有机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灵活及时的调整。好的课件应该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也就是说,它必须能够及时交互响应。我们不能把课件变成电影。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消除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和使用。

误解二:成为艺术教师展示、解释和示范的工具

在艺术教学中,教师把计算机视为“高级黑板书写示范者”,只专注于计算机前的操作。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替黑板的现象随处可见。许多教师认为多媒体是教师解释和演示教学内容的好工具。但是,错了!教育技术的应用应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索和意义建构获得知识。换句话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索、理解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意义建构的工具。它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手,而不是教师解释和演示的工具。

纠正措施: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实现课程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良好的助手。

误解三:削弱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形象思维的培养。

美术教学应尽量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有利于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直观,就会形成一套思维,影响学生的视觉思维和想象力。例如,在我们在电视上看《西游记》之前,每个人对孙武空、猪等都有不同的看法。看完电视后,各种图像会给人定向思维,无论如何想象,都会受到电视人物的影响。这显示了视觉图像的缺点。教学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思维,光是砍掉合适的鞋子是不够的,更不用说顾此失彼了。抓芝麻丢西瓜弊大于利。

纠正措施:"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繁荣的不竭动力。"创造性思维必须从小培养。如果课件中的所有内容都用多媒体显示,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将受到实质上的抑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这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拓展学生的思维空。事实上,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品质训练,是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取代教师作为人对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影响。教师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的现代教学方法时,应因材施教,努力找到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效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及时、恰当、适度”,真正做到事半功倍,才能在艺术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6

美术语言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我们发现,新的美术教材都加入了美术语言方面的内容,在新课标下,也强调了“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那么,在我们平时面对一些小学生时,该怎样去体现这些美术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呢?

一、认识语言,感受语言

低段的学生,教师知道他们没有丰富的,漂亮的词汇,在上美术课时便更难以用一定的语言来解释一幅画。画中的造型以及色彩的运用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感受、去领悟。或许结果学生会说:“老师,我能感受到画者的心情和想表达的意境,但我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这便是学生真正的感受。可惜,我们现在的教师却在给学生作着一些盲目的定义,比方说,教师会告诉学生,“红色”是热情、祝福、勇敢;“黑色”是罪恶、恐怖、邪恶;“直线”使人感到刚强;“曲线”使人感到柔美……于是学生便机械地记牢了这些美术语言,殊不知任何色彩或者形象在不同的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如果一地鲜红的血,那是热情、祝福吗?如果一次晚宴,某人穿了一身黑色服饰,那一定是罪恶、邪恶吗?如果一块横幅笔直挂在墙上,那是刚强吗?如果一根生锈的钢丝扭曲在一边,这还柔美吗?盲目给学生下一定的美术定义,只会让他们去死记硬套,真正的美术语言它具有无穷的魅力,让学生产生任何的联想和感受。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术语言呢?

在教学《小小建筑师》一课时,我让学生先上网去找我们中国以及国外的一些不同的材料建筑。有些学生找到了北京奥运馆那个“鸟巢”般的建筑,学生被这些各式各样的建筑惊呆了,原来房子还可以造得这样漂亮,有这么多类型啊!随后的课堂上,我再让学生去试着“造房子”,此刻学生的想象力也开阔了,打开了局限性,不再是平时看到的一些方方正正的房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也学会了试着创作。

积极参与,动之以情

《风儿吹过》一课对小学生来说,觉得有点无从下手。风,看不见,摸不着,要在美术作品中如何来表现呢?我教学生将风和周围的事物进行联系和对比,并自己亲手来制造风。有些学生说电风扇,有些说吹风机,有些说空调等等制造风的方法。并让学生讲了很多关于风的句子,风的类型,以及在风作用下的效果等。有了这些基础,学生表现风的时候不再是那么空洞。学生还感觉到,原来风是这样来的,风还能有这些效果,风也能带来那么大的危害等。学生了解了风的知识,也感受到了风的魅力,兴趣被调动了,学习起来就更方便。

给予机会,开发想象

教学《指印的联想》一课时,当我提出今天的美术课不用画笔来作画时,学生一阵狐疑之后说:“不用笔?难不成用手啊?”学生拿出了彩色笔,先在自己手上“上色”,再印到本子上去;有的便拿来教师给学生敲印章的印泥,发现印泥只有红或蓝色;又有学生想到了不曾用过的水粉颜料……

学生用手指,绘画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虽然没有画得那么形象但也有一点神似。指纹的肌理,手指的韵律,绘画的表情,这些都能让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美术语言,也学会用各种方式去表达更多的美术语言。真正体会“肌理和韵律”。

二、读懂语言,表达语言

学生感受到了美术语言的魅力之外,还要去更深入地读懂,并运用美术语言来表达。

展示个性,体现真实

在给高年级上一节外国绘画欣赏时,学生看了《星夜》这幅画,都不解地问我:“老师,为什么梵高要这样来表现星夜?”“一点都不像,却那么有名。”“要我画星夜,我绝对画一颗颗的繁星点点。”再看孙恒俊的《满湖曲折》,学生问“: 老师,怎么就几根线条呢?”“我觉得他画得不够生动!”面对这些方式的表现画,学生提出的疑问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所应该有的。面对这些疑问,我告诉学生说:“在面对同一景点同一事物时,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主要取决于作者对大自然的不同感受与当时的心境。可以通过任何的线条和色彩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告诉别人,让看画的人用心去体会你当时的心情,想象当时的情景,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法。”

开发潜力,肯定创意

5在教学《奇妙的字母》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自己来想象6 个字母,学生的联想让我为之吃惊,有人想到“云”是交警的手势,“允”是爷爷的钓鱼钩,两个“杂”是正在争斗的两条蟒蛇等等,更让我佩服的是,学生在一张纸上画了山,画了太阳,画了天空,他说,那就是太阳下山(上山)时的“匝”。他用一个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课堂的实效性就这样体现了!

在美术课上,要求教师能抓住美术语言这个最基本的元素,我想,这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我们美术课最具有价值的体现。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7

摘要:美术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个人追求和特点,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极具影响力。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水平,小学美术老师不断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加以创新,而探究式教学正是其中的一种,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个人艺术素养。其主要的特点包括自主实践性、综合开放性等,既可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也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生;美术教学;高效运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美术教学产生深远影响,老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合理有效的方式,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式教学可以打破传统“填鸭式”和“满堂灌”教学方式的桎梏,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为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探究式教学作为现代教育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如何高效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需要美术老师不断的实践探索,以确保探究式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课前预习

预习是小学教育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老师节省教学时间,还能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探究能力。小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课前预习,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对“精美的邮票”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要求,小学生利用调查、上网等方式,收集各种邮票的相关信息,并且让学生先试着进行绘画,然后遇到难点的时候在课堂上向老师侧重请教,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

二、培养创新意识

在美术学习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是很难创作出好的绘画作品的,这时候需要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从以往所学的知识中找到新的切入点,逐渐掌握新的绘画素材,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对“会游的玩具”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玩具是会游的,它们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小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习到了新的知识,从而可以自己动手绘画出小船、螺旋桨等素材,并且还能根据这些素材自己亲手制作一个玩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小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创新意识。

三、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增强小学生对美术设计的灵感,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创作。例如:在开展“星座的联想”相关内容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问同学们都知道自己是什么星座吗?这些星座的命名规则是怎样的?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利用多媒体在相对昏暗的环境下为同学展示各个星座,让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临摹。这种教学氛围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还能加深学生对星座知识的了解,从而锻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四、进行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小学生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充分进行自由讨论及合作探讨,既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渗透素质教育,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美术兴趣,培养的学生的艺术素养。例如:学生在学习“十二生肖”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自己印象中的十二生肖是什么样的,然后集思广益进行创作。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除此之外还能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小学美术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五、利用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也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课后作业老师可以清楚的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探究式教学的成效如何。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后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培养小学生的探究精神,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课后作业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清楚感知自身的不足,从而完善美术知识结构,对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例如:学习完“画扇面”这部分内容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一些扇面,然后选择其中比较优秀的作业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对美术作业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在作业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再例如:学习完“喜怒哀乐”相关内容时,让学生将自己平时所见所谓的面目表情都画出来,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水平,培养其自身的艺术细胞,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如何有效的控制自己不良情绪,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六、结束语

根据以上的种种迹象表明,小学美术是提高学生形象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还能丰富小学生的情感意识,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小学美术老师通过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及充分利用课后作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美术综合素养,促使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浅析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高效运用[J].新课程导学,20xx,(1):23-23.

[2]鲍婷婷。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实践及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xx,(19):205-206.

[3]李琛。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分析[J].纳税,20xx,(24):187.

[4]肖佳佳。浅议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xx,(21):55.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8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营造美术课堂的梦幻美感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欣赏水平有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工具的欠缺,美术老师往往会感觉不知道如何开讲,很难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做到认真描述,而美术课堂的所特有的色彩美感也不能与学生充分分享,对于学生的课堂教学大打折扣。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美术教学,教师可以将事先挑选的图像、声音、视频和背景知识整理成为课件,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多媒体课件所传达的教学内容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眼睛和耳朵,刺激其视觉和听觉,充分渲染美术课堂的课堂教学氛围,打造亦真亦幻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进行模型结构分析和色彩搭配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模型内部结构和外观设计,而且可以通过模型的旋转来充分体会到建筑之美,感受到建筑物的3D立体之美,整个课程教学可以立体生动,比教师简单的宣导要有效的多。而在色彩搭配教学方面,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三原色的之间色彩原理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就可以通过三原色的搭配模拟出自然界任何一种颜色,这种教学模式就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到色彩的原理,充分感受到自然界的色彩之美。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美术课堂的创新视野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脱离家庭环境,步入社会的第一个阶段,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通过课堂知识的宣导,学生可以继承过去创新思维的结晶,也可以为将来的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努力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也是广大美术老师的教学重点之一。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没有必要的辅助学习资料和自身的年龄限制,对于创作感觉无从下手。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提高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比如,在进行相关的设计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课堂搬入到多媒体教室,教师通过多媒体电脑给学生们播放相关的光盘资源或者相关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手段来表现设计元素,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美术课堂的德育渗透

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是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教学的手段。美术教育作为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培养方面也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大多停留在教师的课堂宣导和课下温习巩固上,德育渗透或者流于续表,或者成效甚微。多媒体技术作为最强的信息技术,它可以充分结合小学课堂的审美教育,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课本中的德育内涵,从而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比如,在美术欣赏课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我们国画大师的山水画精品,带领学生们感受我们国画所特有的氛围,也感受到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魅力和国家的大好河山,通过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将爱国心和民族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美术课堂教学中来,使得学生,们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而在《我爱劳动》、《美丽家乡》等主题创作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的创作素材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于劳动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憧憬,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总结

多媒体技术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课堂辅助教学工具,能够真正有效地将趣味性、实用性和开拓性融入到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极大地减轻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又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小学美术老师一定要积极努力地掌握这门技术,将它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不断地将小学美术教育推向纵深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9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培养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创造的能力。在深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学应该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或策略,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始终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

一、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培养和塑造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1、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或手段。根据小学生差异化的个性,发展学生美术方面的特长,这是美术课教学贯彻国家教育目标,实现美术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对美术课教学的新要求。

2、针对学生的具体特征,要着重从三个方面做起:

(1)从一年级时就开始着手。从一年级学生着手,对美术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塑造学生对美术素养。要从美术最基本知识开始入手,告诉学生美术的画种,让学生了解色彩的类型、名称、分配、属性等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画画,大胆地涂鸦,敢于动手,提高美术的实践能力,让其感受到画画带来的快乐。

二、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方式教学已是比较常用的手段,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在日常的训练中,有效地进行分组,使各小组能够相互交流和学习,积极提出各组的建议,这样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合作办画报,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强化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可以组织小组成员合作画画比赛。让各小组创作作品,拿出来进行比较,加强各组成员的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

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主要包括以下策略:一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美术创作的能力。二是积极组织画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利用“六一”节、国庆节等节日,举办多样化的画展,为学生创造展现的平台,让学生通过画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10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绘画才能。儿童身上本来就有一种好奇、好动,跃跃欲试的创造欲,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富于启发,便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创新意识。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儿童认知事物的心理特点及绘画的特殊形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面向生活,激发兴趣

美,就在我们身边,生活是创造的唯一源泉,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是创新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儿童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都是在室内进行的,由于缺少生活,没有“心”的参与,学生的绘画结果呈现出模式化、固定化的特点,缺少创新,没有个性。如果转变下环境,让学会们用心去体验生活,去感受生活,必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开拓其思维。例如有次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画命题画《我最感兴趣的活动》,结果收上来一看,学生们画的都是一些陈旧的题材,他们实在想象不出有趣的事情。这 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多去接近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去感受生活,还是上次的命题画,这次,我让学生走出去,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结果他们很放松自己,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有特色的活动。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经过引导,一幅幅个性色彩鲜明的图画跃然纸上。

在儿童绘画创新过程中,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展创新的机会,引导儿童积极思维,让他们在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创新,体验创新的快乐,从而掌握绘画创新的自主权,使绘画活动转变为儿童内心需要的显现。“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走进生活,感悟生活,这是儿童绘画创新的生命力所在。从生活出发,让他们的绘画贴近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才能促使儿童创作出真正充满童真童趣的创新性作品,使其创新才情得以展现。这是培养儿童绘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细心观察,大胆尝试

走进生活,用心品位生活,还得学会仔细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犹如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带他们走进知识的宝库。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应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使整个观察过程围绕着预定的目的进行,这样的观察才能持久、有效。首先得学会“看”,然后才是“画”,你能看出多少东西,就能画出多少东西,你能看得深入,就能画得生动。由观察而产生理解,()由理解而产生联想,由联想而产生创造,这样必能激发儿童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指导儿童画一盆花时,如果老师不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孩子们往往会得出笼统的印象,画面必然会粗略。这时,教师可以和他们共同商量观察的内容和顺序,如花盆的形状、颜色、质地、花叶,由上而下、由外而内等。在老师有目的地指导下,他们遵循观察目的,细心观察,就能够大致把看到的事物画下来。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进行联想添画花盆背景,从而使画面内容变得丰富,不致于单调、乏味。当然,良好观察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创设良好氛围引导学生乐意观察、主动观察。在一定观察方法的指导下,促进他们观察能力的提高。

观察是创新的前提,如果不把观察的结果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观察也只是徒具形式罢了,因此,还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观察结果表现出来,允许他们展开想象的空间进行大胆地尝试,即使尝试的结果与原物不相像,老师也要大胆鼓励。没有尝试,创新就无从谈起。这种尝试是儿童拥有自己个性的一个过程,在尝试的过程中,一方面体现他们观察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使他们的创作个性得到最好的发挥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给与学生尝试的机会,最大程度地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以流露。这样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儿童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小巧的帆船》的绘画指导课上,我首先指导孩子们观察帆船的结构,一般说来,帆船分为船体部分和船帆部分。现实生活中的船体形状是长条形的,船头有点尖。在仔细观察的前提下,引导他们进行大胆的尝试,让他们不要仅仅满足于这种形状,把船体画得更好玩些。如画成西瓜的形状啊,画成鱼的形状啊,飞鸟的形状啊,或者你喜欢物体的形状等等。试一试,这种在观察后的自由随意画出来的帆船就更有新意,学生一定会设计出各种不同形状的美妙帆船来。

三、教法灵活,富有创新

教师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必然感到乏味,兴趣减退。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寓教于乐”,在儿童与美术创新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和新奇中表现心灵,提高思维的创新性和敏锐性。就象流淌的河水一样,因为流动变化而灵动、秀丽。对儿童绘画创新能力提高而言,亦是如此。创新教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都是可以采用的。当然,多变的教学形式并非只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兴趣,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因为他们是主体。应设法使儿童的天性得以充分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儿童的创新兴趣。如将故事与绘画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推理多种结局,并就自己的推理进行绘画构思。例如我在教《帽子回来了》一课时,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小猪的故事,引导学生听完故事后设想多种结局,有的学生回答是长颈鹿先生帮忙,有的说是小鸟用嘴衔下来,有的讲是大象用长鼻子勾下来。学生设计的结局各异,此时老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展现自己独特的绘画思路,就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音乐熏陶,激活想象,音乐能激发儿童无限的遐想和创造。在想象画《我想飞》教学中,我利用优美的音乐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他们想象: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突然间有着一双美丽的翅膀,我飞过碧绿的。草地、飞进苍翠的林间,飞过――你们还会飞到哪儿?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除了长出翅膀可以飞以外,还可以怎样飞?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说:“是仙女带他们飞。”有的说“是在鸟儿的翅膀上飞翔。”在美妙音乐的感染下,孩子们的想象如同真的插上翅膀一样在空中飞翔,一幅幅有创新的图画从孩子们的笔端涌出。除此以外,教师还可用猜谜、童谣、游戏、试验等方法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在此就不一一阐述了。

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如在绘画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有趣而丰富的课件以及制作材料等,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空间。如引导孩子用废品废蛋壳、旧挂历、纸盒等制作剪贴画,用木板、旧毛线、水粉颜料制作版画等,都能使儿童受到启发并激发他们创新的意识。

流云涛影读不尽,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的途径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无穷的创造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其创新才能,让他们画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11

近几年来,我就“信息技术在美术学科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

美术课的安排都是由其目的和明确性的,总有吸引老师和学生眼球的部分。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分析课的内容和要求。有时候题目就告诉了这节课的重难点内容部分。比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夸张的脸》这一课的时候,通过题目就能够看得出来主要学习脸的夸张,怎样把脸部夸张的有意义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了,画脸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面部表情的夸张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搜集大量有关夸张脸的图片,表现夸张脸的内容有很多,古代大量出土的青铜像,外国的各种大师的雕塑人物作品、现代的漫画等等。进一步的分析,延伸出的知识内容有很多,具体分析比较“夸张的脸”表现的不仅仅是表现脸部的特征变化,还有人物心理的变化和作者的内心感受。通过自己的分析感受,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的不仅是脸部的夸张,循循善诱的是让学生感受脸夸张的同时还有内心的变化。从吸引学生的眼球开始,找出学生喜欢看的夸张的面部表情,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深入到心理的变化。这种深入的学习,学生很感兴趣。他们会通过了解脸部的夸张变化,进一步的想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和作者的真是感受。学习的目的到达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丰富的视觉形象,促进观察,激发兴趣。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虽浅却很丰富,时空跨越古今中外,若只通过挂图、书本和口头描述等有限形式对学生传递信息,让学生来观察感受事物是带有明显的片面性的,同时也很难真正发现事物的美。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等工具以它们独特的功能将丰富的感性材料整体而直观地展现出来,往往比原材料显得更鲜明、更集中、更强烈,教师利用已有的图表、照片、投影仪、电视教材、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各种教学媒体,或直接使用、或经过一定的选择、开发和组合后加以使用,并在教学媒体中表述一定的思想和意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传播,再加上巧妙的设问,促使学生更进一步观察比较事物,使学生看得清晰,感知得更充分。如《巧妙的组合》一课,利用课件中各种基本形的移动与大小疏密搭配,作出各种不同的组合,并提出要求,让学生找出各组合之间的不同,说出哪种组合最美及认为它最美的道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也让学生充分感受画面组合的美并寻找出规律,体验艺术美的情感。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还能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如思维过程形象化,既有利于学生观察到事物逐渐变化的原理,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进行《画漫画》一课的教学时,教材要求学生了解漫画形象的漫化过程及原理。在制作课件前,不妨先收集一些有特色的图片,然后在PhotoShop下通行色彩高反差、拉伸、变形处理,把真实人物向漫画变化的过程用若干张形象略有变化的图片表现出来,按教学的要求排序,再播放。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形象如何特征化地逐步向漫画过渡,这样学生会被很清楚地了解到漫画的漫化过程及漫化原理,教学难点得以克服,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听觉材料,设计视听游戏,巧造情境,在音乐中感受事物形象,形成丰富的视觉想象,产生视觉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愉快地观察与思考是我们的教学宗旨之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一些视听游戏,既有利于让学生观察到事物的变化,又有利于学生发现并掌握变化的规律,丰富视觉想象。

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应。它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与美术之间常是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的。音乐沉浸,在听中共鸣,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绘画形象。如一年级《踢踢腿,弯弯腰》一课,教师可以先在表现运动场面的课件中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然后再单独播放音乐,当豪迈的音乐再出现,可让学生闭着眼睛“看”运动员运动的情形并试着画出来,学生在音乐中将刚才和以往见到过的记忆提取出来,效果自然生动有趣。

音乐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在特定的时间中进行,表现主体的内在情感的运动过程,属于时间的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常将时间艺术——音乐与空间艺术——美术相结合,让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不同艺术的相关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更深入地了解美术的特殊性与规律。如在《听听画画》一课时,播放克莱德曼钢琴曲(乒乓之歌)与儿童歌曲《表情歌》多媒体选段不同旋律与节奏自然衔接的音乐,学生听并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随着音乐做律动。优美的歌曲运用平缓的线条,调和色彩来表现;活泼的歌曲运用起伏的线条、对比色彩来表现;激烈高亢的音乐用非常热烈的色彩和夸张、动感的线条来表现……有机的将美术(绘画)、音乐(旋律)、文学(歌词)三种艺术,形式的美积淀、渗透到学习之中,不断提高学生对美的直觉判断和表现能力。

高品质、设计良好且使用得当的现代教学媒体会给学生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况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又缺乏促使学生观察的基础,难以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更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改变这种状态,可以有效地从欣赏、工艺设计及绘画课等方面发挥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带给学生的时空感受使学生懂得了艺术的博大与多变,优化了课堂教学。

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只通过肤浅的“看”来发现这些美,还看如何去促使学生去观察、发掘与创造,必须多方位合理运用各种媒材,积极调动多种感官,通过眼看、耳听、口说、手脑并用,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让“广义视觉”逐渐达到完美,使孩子们个个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12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情感渗透;教育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相对的一则概念,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情感教育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情感与认知的平衡,充分发挥情感意识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作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培养求知、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品质和人格。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普及并深入人心,情感教育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也愈发明显,因此在这样一种宏观的教育背景下加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渗透,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众多美术学家、教育学家也认同情绪的培养、情感的发达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能够间接提升创造力和审美力的重要渠道。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情感渗透的路径

1、美术教育丰富学生情感

理智感是人们在探索和感知真理的过程中,因个体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而生成的一种情感意识。小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问题和奥秘的进取心以及求知欲的扩大和加深。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深厚的理智感是促使人们发挥智慧的潜在力量,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作品丰富理智感。例如,学习基本图形的画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怎么� 美术教育要想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绘画技巧,不能将教育目标局限在对技能的掌握和美术知识的传播上,而要基于基本的理论道德,利用美术教材的优势,借助时间的灵活性以及美术课程自身的优势,运用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作品、感受美的同时,不断熏陶审美意识,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美、创造美。

2、情境教学,培养感悟能力

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习惯采用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只负责讲解,学生只负责聆听,“教”与“学”是两个独立的、没有关联性的环节。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更无法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审美元素产生关联性与感悟,不利于培养美、创造美所需的条件。例如,学习《鸟语花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自身的感情融入情境中。首先,小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小鸟和花朵十分熟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花朵和鸟类的特征,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鸟语花香”。其次,根据小学生的回忆以及对大自然中鸟语花香的感受,教师开始讲述本堂课的关键,即如何绘出小鸟和花朵的线条,怎样让花朵更加有层次感,怎样让小鸟更逼真,表现出飞翔的张力。但是该怎么样才能画好线条呢?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准备一组连笔画模板,在一张大纸上标上不同的汉字、数字等,让学生用黑色的线将相同的数字连接起来,用黄色的线将相同的汉字连接起来……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粗细的线条表达美术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图形跃然纸上的过程,进而感受到愈发靠近成功的急切感。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拓展学习,如为花朵和小鸟绘制面孔,感受它们的喜怒哀乐。有的学生在花朵上画上笑脸,表示空气环境良好;有的学生在小鸟的脸上画上泪水,表示树木被砍伐小鸟找不到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感悟能力,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收获到更为真实的人生感悟与生活阅历。

3、实践活动提升审美水平

美术教学离不开手工环节的辅助,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效果,是提升小学生动手操作本领的重要措施。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制作出多元化的美术作品,将心中所想、内心所感表达出来。例如,在《童年的手印》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泥巴作为重要的教学工具纳入到课堂中来,在泥巴上烙上自己的手印,利用泥巴捏出各式各样的物件,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知识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展开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中国古老的陶瓷技艺,了解中国传统的泥塑文化等,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感知和更为全面的艺术形式的认知,小学生将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会间接提升审美水平。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教学现状和教学实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将情感渗透融入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鲁雅婕。人教版与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比较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xx.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13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素描兴趣

素描教学,激发兴趣是关键。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对感兴趣的事物才会投入更大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要注重从学生角度,设计情境,以趣味、新颖的导入,带动学生的素描兴趣。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会变的线条》这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情境创设,将学生的素描兴趣带动起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一只可爱的小乌龟作为小代表,让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中小乌龟的爬行路径(以动态形式呈现,突出效果)。第一次,小乌龟以直线形式爬行;第二次,小乌龟以曲线形式爬行;第三次,小乌龟以折线形式爬行;第四次,小乌龟以螺旋线形式爬行。学生被这一情境吸引了,美术学习兴趣被渐渐激发出来。其次,为了让学生体验会变的线条,教师请几名学生上黑板前,利用粉笔画出自己能画的线条。在这个环节,学生对线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线条。有学生说鸟巢的线条错综复杂;有学生说一般的立交桥上有很多线条;有学生说斑马上也有线条……教师峰回路转,转回话题:同学们,那你们想不想学习素描,用最简单的素描,表现出这些生活中的线条呢?学生大声回应“想”。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从学生兴趣入手,以情境逐渐引导学生认识线条,再激发学生的素描学习激情,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灵活安排,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素描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学会制造素描教学的“趣”点。以往的小学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基本引导学生围绕石膏几何体展开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素描能力的培养是有帮助的,但也很容易让学生丧失素描学习的兴趣。这主要是因为石膏几何体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静态的,毫无生命可言。为此,教师就必须灵活安排素描学习内容,以最大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描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寻找,然后进行素描。有学生觉得画妈妈的化妆品很有趣;有学生觉得画爸爸的手机很有趣;有学生觉得画自己家的宠物狗很有趣……在学生选好素描对象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开始素描。在学生素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先仔细回想素描对象的外形,然后思考如何利用素描表现出来,让其更生动。一开始,等学生初步完成素描作品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修改、调整、优化,渗透素描知识。例如:注重整体构图;点、线、面、影调与黑、白、灰的处理等。这样的素描教学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非常有帮助,教师也无形中渗透了素描基础知识,避免“灌输式”渗透,提高素描学习效果。

三、设计任务,促进学生大胆表现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素描知识和技能后,教师还必须设计一定的任务,不断训练学生的素描能力,促进学生大胆表现。这主要是因为素描是表现的艺术,如果学生不注重融入思维、想象等活动,不敢大胆通过艺术形式呈现作品,那么素描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对于他人而言也是没有吸引力的。为此,教师必须以灵活、开放的任务作为牵引,激发学生大胆表现,创作出独具创意的素描作品。例如:在学习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四季的色彩》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以“春季”为主题,进行素描创作,促进学生大胆表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在本课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素描风景写生。在教授本课时,正值春季,于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出室外,捕捉春的气息,让学生就地取景,构图素描,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将“春季”这一主题凸显出来。在这次素描任务中,学生基本都能大胆创作,并学会处理远、近、中景,还能够抓住重点,分清层次。

四、多样评价,增强学生素描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素描教学中,教师多以作品的“像”或者“不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这样的评价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也容易让学生丧失素描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必须创新素描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素描兴趣。例如:在对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四季的色彩》这一课进行评价时,笔者从多个角度实施评价,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学生素描构图非常好,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哇,你的素描构图非常好,能让老师感受到春的生机。如果稍微在技法上更提高一点,作品就更完美了。在这个评价中,教师先赞美学生的构图,满足学生的表扬需要;再提示学生努力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进步。又如:有的学生的作品线条非常流畅,教师可以这样评价:这幅素描作品最大的亮点在于线条非常流畅,老师非常欣赏你的作品。如果稍微注意一下风景远、近的处理,你的作品会更加完美哦。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以增强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但教师也应点出其中的不足,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五、总结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要重视美术中的素描教学。为了增强素描教学效果,教师要从学生兴趣入手,优化素描教学方法,融入一定的教学艺术,让学生爱上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