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善其身成语(精选4篇)》
独善其身成语 篇1
成语解释:
善:弄好。原指加强其自身的'品德修养。现指只要自己好而不关心别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成语繁体:獨善其身
成语简拼:DSQS
成语注音:ㄉㄨˊ ㄕˋ ㄑ一ˊ ㄕㄣ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独善其身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其,不能读作“qī”。
近义词:自得其乐、洁身自好、自私自利、明哲保身
反义词:助人为乐、舍己为人、见义勇为
成语例子: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英语翻译:attend to one's own virtue in solitude
俄语翻译:умать тóлько о самоусовершéнствовании
成语谜语:闭门思过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劝宋勾践到别国去游说仁学。宋勾践向孟子请教如何游说。孟子说:“尊崇儒道,乐于仁义。君子为人,穷困时不要失掉仁义,得志时不要失去理智,这样穷困时能独善其身,自得其乐,得志时能兼顾天下的利益。”
独善其身成语 篇2
【注音】dú shàn qí shēn
【出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解释】独:唯独;善: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个人修养
【结构】动宾式
【近义词】自得其乐、洁身自好、自私自利
【相反词】助人为乐、舍己为人、见义勇为
【押韵词】低唱浅斟、事事躬亲、美言市尊、吊胆惊心、力敌势均、丹垩一新、匠石运斤、矮子队里选将军、涤秽布新、说古谈今、......
【年代】古代
【灯谜】闭门思过
【俄文】думатьтóлькоосамоусовершéнствовании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劝宋勾践到别国去游说仁学。宋勾践向孟子请教如何游说。孟子说:尊崇儒道,乐于仁义。君子为人,穷困时不要失掉仁义,得志时不要失去理智,这样穷困时能独善其身,自得其乐,得志时能兼顾天下的利益。
【成语举例】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其它使用】
◎ 中国人讲究"独善其身","每日三省吾身",即通过自我的修炼来保持心灵的平衡,和西方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文化是内敛的,含蓄的。
◎ 人们往往安于支配、乐于支配,不需要太多的棱角,不需要有工作的创见,在个性上就提倡"修身养性"、"收敛身心","灭人欲","穷则独善其身",把这些作为行为的准则。
独善其身成语 篇3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释
宋勾践:人名,姓宋,名勾践,生平不详。
游;指游说。
嚣嚣:安详自得的样子。
得己:即自得。
独善其身:独指唯独;善指好、维护。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不受干扰地坚持自己的美好品格。
兼善天下: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后人改“兼善”为“兼济”。
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出处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选自《孟子·尽心章句上》。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独善其身成语 篇4
独善其身,指修身养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现也指只顾自己好,不关心身外事。语出《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赵岐注:“独治其身以立于世间,不失其操也。”
原文: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译文: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孟子说:“尊崇德,喜欢义,就可以自得其乐。因此,士人失意时不失道义;得意时不离开道。失意时不失道义,所以自得其乐;得意时不离开道,因此百姓不致失望。古代的人,得意时,恩惠遍及百姓;不得意时,修养品德以显于世。失意时完善自己的身心,得意时则拯济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谨守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最终到平定天下,可以说是数千年来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然而成功的时候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积极而达观的态度弥补无法完善的孤高理想,成为千年来儒家的信条。穷达是身外事,只有道义是根本的,如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进可攻,退可守,明哲保身,进退自如;当穷困不得志时,以独善其身的清高安抚失落的心,飞黄腾达时,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警戒自己。如孟子夸赞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孟子这番话可以说是儒家发挥最极致的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