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素材【精选9篇】》
相信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那么议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是整理的议论文素材【精选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议论文写作素材 篇1
不经过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不经过作茧自缚的痛苦,哪得最后破茧而出,成为美丽而翩翩起舞的蝴蝶。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一定会像它们一样经过无数次跌倒,仍旧坚强的站起来迎接挑战,因为他们坚信:只有经历风雨过后才会见彩虹。
贝多芬双目失明且耳聋,但他仍然能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在人生的挫折面前,他能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因此,他说出了这样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如果贝多芬因为自身的缺陷而自暴自弃,那么他就不会有今天如此大的成就。他的成功不正说明了,在人生旅途中,摔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你摔倒后,连站起来的勇气都没有。
儿童文学家冰心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她的这句话,告诉了人们花儿之所以艳丽,是因为在它还是芽儿的时候,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也说明了生活是自己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现实的态度,做出的每一个抉择,都决定着我们以后的路。
生活中的那些残疾人,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就是重拾信心,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第二种则是自暴自弃,将自己封锁在一个暗无天日的世界里。两种抉择,决定了两个不同的人生。挫折是人生中一笔财富,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人会一帆风顺,也没有人会处处碰壁,上天对待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今天的选择决定着明天的路。
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即使彩虹会出现,也必定会有狂风暴雨挡在前面。
“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首照亮我们前行的歌不正是诉说着“只有经历风雨过后,才会见彩虹”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议论文素材 篇2
(1)引言
读书
有人说:“书是阶梯,书是船只,书是良药,书是营养,书是智慧,书是老师,书是遗训、忠千和命令》”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可是,若不读或不会读,书有何用?朋友:你不仅要拥有书,爱书,而且要勤于读书,要学以致用,那才能充份体现书的价值。
在我们面前的是茫茫书海,巍巍书山。让我们在书海扬帆奋进,胜利达到彼岸;让我们在书山努力攀登,成功地登上顶峰!
(2)事实论据
宋濂的读书经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重臣,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一代礼乐,多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元史》、著有《宋学士文集》。
他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他细时就爱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有藏书人家借书,一借到书,就日以继夜地赶抄,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亭笔。他借书守信,按期归还,有书的有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
宋濂读书时,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他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寻访名师指教。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穿过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蔡元培六十年读书如一日
蔡元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工**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越越先驱。编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百般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因此,他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
“三味书屋”的来历
鲁迅12岁进“三味书屋”私塾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先生后来曾著文《从百昔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这段经历。
“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是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先生定的名。当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紧“三余”的时间攻读,董遇解释“三余”为:“冬者岁之余,认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寿峰岚先生据此为书屋定名,意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
后来寿峰岚读到苏轼赞扬董遇“三余”的诗句:“此生有味在三余”。细细玩味觉得“三味”比“三余”好,“三味”者“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养学生读书兴味,引导学生积极苦读。读书三味,其乐无穷。
*书不离身
著名的无产阶级**家、军事家*,因在1959年***召开的“庐山会议”上,**批评1958年以来的左倾错误,坚持正确意见而遭批判和免职。他被罢官后从南海搬出来,在清理东西时,把元帅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统统上交。他说“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东西,我都不要。但是书,一本也不能丢。”把收藏的二十多箱书都搬到**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线工作时,又把这二十多箱书带在身边。十年的浩劫中,*身遭厄运,横遭**,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书。他对警卫参谋说:“我别的没有什么吩咐,就是惦记我那些书。”
他工作之余就沉浸书海,桌上、床上、柜子上到处是书。他读书十分认真,他读过的书加满了批注。
曹禺在澡盆里读书
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23岁时就写出了《雷雨》,震撼了当时戏剧界。后又写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响的作品。此外还有剧作《蜕变》、《**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别人合写的《胆剑篇》。他所以有如此辉煌成就,绝非偶然,这与他勤学苦读是分不开的。
有这样一件趣闻: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备好澡盆热水,催正在读书的曹禺洗澡。他进内室以后,很长时间不见人出来,家人在内室外听听,房内不时传出水呼声。又过了好久,仍不见人出来。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门过去一看,嗨!原来曹禺坐在盆里,正读书入迷呢。他一手握着书本聚精会神地看着,另一只手拿着毛巾下意识地拍打着水面。他根本没洗,可水早冰凉了。
爱迪生以书为枕
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王”。这也与他勤非读书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因此,有人风趣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富兰克林和书
**18世纪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上星期争,参加起草**宣言,****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
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
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
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扑在书的高尔基
高尔基,前苏*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 www.haozuowen.net 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大量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3)理论论据
必须多读书,多读书才可以增益见闻。
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和方法》
看书的目的,在把书变为我所有。
谢觉哉《学会想、问和做》
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橱。
鲁迅《读几本书》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郭沫若《天拓新诗歌的路》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书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鲁迅《读书杂谈》
要使书中的知识化为自身的经验,自必从记忆入手。
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用书如用刀,不快自须磨。
陶行知《诗的学校》
书能活用可通神。
*《向欧阳海同志学习》
至于我,懂得虽不多,却喜欢读书。我信书中所述,衷心尊敬著书人。
[英]乔叟《善良女子殉情记前引》
毁书犹如**:**乃毁灭有理性的生灵、上帝的影像;毁掉一本好书则是毁灭理性,人心目中的上帝影像。
[英]弥尔顿《论出版**》
当今真正的学府用语藏书。
[英]卡莱尔《论英雄与英雄崇拜》
没有文化的人管理书籍,好比**守护美女。
[英]扬·E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清·萧抡《读书有所见作》
人不知书,其去禽兽也,仅及半耳。
严复《救亡决论》
人与文学关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
茅盾《论“入迷”》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
[美]梭罗《活尔登·阅读》
书应能通向四个终端:智慧,虔,愉悦或实用。
[英]德纳姆《论智虑》
读一切好书如同与往昔时代最优秀的人们交谈。
[法]笛卡尔《方法论》
人们说生命是最重要的,而我认为读书是最重要的。
[美]史密斯《回想录》
书籍是心灵的良药。
希腊谚语
知识的源泉在书本里流淌。
希腊谚语任何家具也比不**那样迷人。
[英]史密斯·S引自霍兰德夫人《回忆录》
读书不就是无声的谈话吗?
[英]兰多《假想的谈话》
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英]孟德斯鸠《箴言集》
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
***谚语
每当我第一次阅读一本好书,我就像结交了一位新朋友;每当我阅读以前读的书,就像是故友重逢。
[英]哥尔德斯密斯《世界公民》
有些书只须浅尝,另一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好书需要仔细咀嚼,慢慢消化。
[英]培根《论学问》
选择书籍,不次于选择朋友。
**谚语
对每本书都相信的人,不如一本书也不读的人。
**谚语
一本坏书,比十个**更坏。
意大利谚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十二韵》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送安忄享落第诗》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读书有味身忘老。
宋·陆游《剑南诗稿·不寐》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
清·邹《三借庐笔谈》
议论文写作素材 篇3
一个非常的公司要招聘一名业务经理,丰厚的薪水和各项福利待遇吸引了数百名求职者前来应聘。经过一番初试和复试,剩下了10名求职者。主考官对这10名求职者说:“你们回去好好准备一下,一个星期后,本公司的总裁将亲自对你们进行面试。”一个星期后,10名做了准备的求职者如约而至。结果,一个其貌不扬的求职者被留用下来,总裁问这名求职者:“知道你为什么会被留用吗?”这名求职者老实地回答:“不清楚。”总裁说:“其实,你不是这10名求职者中秀的。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时髦的服装、娴熟的面试技巧,但都不像你所做的准备这样务实。你用了一种超常规的方式,对本公司产品的市场情况及别家公司同类产品的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提交了一份市场调查报告。你没被本公司聘用之前就做了这么多工作,不用你又用谁呢?”
议论文写作素材 篇4
又是秋天,落叶纷飞,每一片叶子都带着一种隔世的静美。
苍白的画纸平铺在书桌上,我手执一支狼毫小笔,欲画一幅关于秋日落叶的绘画。
阳光从窗外流泻进来,于窗棂跳跃成一曲曼妙的舞,任流动的音符点亮略显阴沉的房间。我在看,看阳光一寸寸地涨,涨到洁白的宣纸上。
偶然,一滴墨水从笔上滴下,在光洁的画纸上留下痛苦的印迹,开成一朵承担生命重量的水墨莲花,那时,我分明听见宣纸上浅浅的叹息,温婉柔和如昔。
我没有下笔。
将毛笔随手在砚台上,我转身,面向窗户,去细看那一树黄叶。“作画态度须严,必格物而后作画”,祖父的教导猛然跃上心头,是啊,我从未细看过落叶,又怎画好一张关于落叶的画呢?
一树黄叶,在秋风中飞舞,扬扬撒撒,热烈而略带落寞,一如秋风中哀伤的浅唱。
一阵风吹过,几片黄叶奋力腾起,用尽力量,做它最初也是最后的舞蹈,从容,安详,化作细细金凤之中最后一笔诗意,似破茧而出的蝶,做如若梦幻般的飞翔。
真是一幅极美的画。秋风的随意一笔,竟成就了如斯的佳作。风的一场游戏,却胜过多少大家呕心沥血而成的仿自然之作。
叶飞,叶落,这本就是最美丽的。扬起的瞬间,落叶有着向死而生,向生而死的光辉,圣洁庄严;飞舞的时刻,叶若天使般飞过,飞越了永恒,找一条通往未来的路,让人信仰着“纵一刻,也千秋”的感叹;落地的刹那,一切又重新归于平静,然而片刻的飞舞,足以使记忆中的美丽永远鲜活,化为嶙峋的微光,照亮落叶的余生。
何必作画!
我曾看过落叶在秋风里做最诗意的舞蹈,那曾给过我一瞬的美丽,这,便足够了,又何苦用我拙劣的笔法去破坏那树黄叶飞舞的美丽呢?艺术,是为了留住美,不是为了破坏那些美丽的形象。
想起林清玄,想起他访问过的三个画家。以艺术为生命意义者太严肃,以艺术为游戏者太轻浮,以艺术为偶然者太讲究巧合缘分之说,但我喜欢第三说。
我看过美,我记住美,又何必追究是否能以美入画呢?
画,是我的爱好;不画,是我的选择,不必冠上“美与艺术”的大帽子。
不必强求作画,画出,的确只是一种机缘,生命中,有更重要的事,那便是:且观窗外秋叶飞。
议论文写作素材 篇5
如果探究成为一段难忘的学习经历,那么学生必定经过了似科学家那样摸索着前进,经历着从无到有的过程,最终得到真理。这个时候,真理是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了解了“怎么得来的”这个过程,学会了质疑、猜想等。然而现今尴尬的是,“探究”往往演变成“验证”,学生们知道,如果实验得出的结果与书本吻合,那么实验就是成功的,如果不符,那么实验就失败了。这样索然无味、没有新鲜刺激感的探究,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别说成为辅助他们的工具。
我们倡导探究,是因为它们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未来可能有所建树。但限制我们的过多:器材的缺乏、应试教育的压力……在《开讲啦》青年公开课上,一位中学老师对北京第十一中学的校长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他举了个例子:在国外,一个对数的概念老师讲了一节课,从它的诞生的来源,使用的历史意义,推动了什么领域的发展……而在国内,一堂课要研究对数的概念、运算、应用、引申……这同样是许多教育工作的困惑,条件不允许,探究也就无意义。
让学生多问“怎么得来的”,老师想法帮助解决“怎么得来的”,探究才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成为学习的助力。
议论文素材 篇6
1主题是一种"观念",是人们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由感性认识通往理性认识的"飞跃"的产物。
2主题实际上是一种思想认识,正确的主题只能从实践中来。
3源于生活实践的具体材料包括反映自身体验的和他人间接经验的两大部分。
4机关应用文体在动笔之前接受的领导"授意",这种现象并不违背材料先行的原则,原因有二:一是采用文体的写作是一个群体活动过程,领导者的"授意"常常在自己或他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二是领导者的授意之"意"并不总是文章的主题。
二、突出文章主题的基本方法为使文章的主题鲜明突出,应把握五点:1直接阐述,开门见山。2单一集中,做到一文事。3"以意役法",真正确立主题的统帅地位。4片言居要,由一两句话形成主题句。5善用标题,使主题在标题中凸现。
三、文章材料的选取选取文章材料,应注意以下四条:1紧扣主题。2注意材料的典型性。3注意材料的全面真实和高度准确性。4注意材料的新颖生动性。
四、文章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及注意事项文章结构的安排,主要包括六大环节:1选择角度,即确定表现客观事物的立足点、着眼点。2设置线索,即寻找并确定可将全部材料摄为一个整体的人、事、物、理、时间、空间等。3安排层次,即安排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4划分段落,即根据文字表达的需要划分"自然段"。5设计开头和结尾。6安排过渡的照应。在实际写作中,要有效驾驭文章结构的安排,必须抓住四条要领:1应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2应服从和服务于主题的需要。3要适应不同文体的特点。4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自然、完整、统一的要求。
五、文章基本表达方式的内容及要领文章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等,但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表现原则与技巧,具体要求如下:1使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时,一要注意要素齐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要说明);二要注意保持线索清晰;三是注意繁简得当。2使用描写这种表达方式时,一要注意具体真切;二是注意抓住特点,避免雷同;三要明确目的,不应滥描、滥写。3议论由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论证分为立论和驳论,比较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反驳法、归谬法。4说明的具体形式有概说、界说和解说几种。说明是机关实用文常用的表达方法。
六、写文章的语言素养及语言运用的一般规律。写文章的基本语言素养为:正字、遣词、炼句和达意。在语言的应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下列规律。1合体、得体。即文章的语言要合乎指定文体的要求,合乎指定社会语言环境的要求,要合乎作者在指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2准确、顺达。(1)用词要得当。(2)语句要成分完整、搭配得当。语序妥贴、结构合理、含义明确、合乎事理、句式合理并力争有最佳表达效果。3简洁、明快。即文章语言要简明扼要、精当不繁,同时又不荀简。4生动、有力。写文章应力求语言富有文采,使语言形象化,并富有新鲜感和浓厚的感彩。
七、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基本职能,其特点有四:
1全面真实,没有虚构。
2要素全面,选材典型。
3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4语言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
八、记叙文的一般结构模式
1开头--事件或行为、情感的发端。
2主体--事件或行为、情感的发展。
3结尾--事件或行为、情感的结果与启迪。
九、记叙文件写作要求
1要体现记叙文的特点。即在全面真实,要素全面、选材典型以及表达方式和语言的运用方面抓住特色。
2尊重记叙文体系内各具体文体的写作规律,注意发挥其各自特色,不可强求一律。
十、议论文的特点议论文体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确定某种观点的正确与谬误,肯定或否定某种主张。其特点有六:
1直接表露作者的思想观点。
2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说明、叙述。
3内容重在说理,坚持摆事实,以理服人。
4其构成要素包话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三个方面。
5逻辑性强。
6语言准确周严,简炼犀利。
十一、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模式
1开头--引论。
2主体--本论。
3结尾--结论。
十二、议论写作要求
1论点必须正确、鲜明、集中;论据必须真实、有说服力,容易引起关注;论证须得法。
2结构要完整、明晰;要有头有尾、前后呼应;有条理、讲究过渡配合。
3要有激情,给人以强烈染力。
4语言准确、严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5遵循议论中各类具体文体的特殊写作规律。
十三、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样式。其特点有四:
1解说性强。
2具有知识性、信息性。
3客观性强。
4语言重通俗、简明、平实。
十四、说明文的一般结构模式。
1开头--概说。
2主体--分说。
3结尾--总说。
十五、说明文写作要求
1内容要准确、正确,态度要客观。
2抓住本质特征,突出重点。
3条理要清楚。
4文字简洁明了
议论文写作素材 篇7
爷爷,我,茶,小院。
忘了是哪年夏天遇到的爷爷,忘了是如何溜进这个花香寂静的小院。只记得那天天气酷热;只记得我满脸泥巴地站在他面前;只记得,他笑着对我说:“哪家的丫头?这么调皮!”
他叫我丫头,我叫他爷爷,我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有着一层比亲人更亲的情感。
每次我推开小院的门,看到的总是这样一幅景象——他手拿一把草扇,靠在一张破旧的老爷椅上闭着眼睛晒太阳。我蹦着跳着搬了个凳子坐在他旁边,爷爷也不看我,只说了一句:“放学了?”我嘻嘻哈哈地应着,手中拿着他的茶壶装模作样地倒茶。我不爱喝茶,可爷爷说茶是要细品的。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就会轻轻拿起一小杯茶,放在嘴边轻抿一口,然后苦着脸跟爷爷闹着,说:“苦!爷爷快给糖!”爷爷这时才睁开眼睛,摇了摇他那宝贝般的草扇,笑骂我又骗糖吃。说完还不忘掏出一颗奶糖递给我。我喜滋滋地吃着糖,爷爷这才意味深长地说:“先苦后甜,要先经历风风雨雨,才能看到美丽的彩虹。”说完道理后,爷爷总是满脸淡然的笑容,好像看破了世间万物。我似懂非懂,却还是点了点头。毕竟爷爷老了,他饱经风霜的脸也总有他的人生经验。吃完了糖,我又开心地跑回了家。日复一日,我听了很多的道理,喝爷爷的茶也渐渐喝出了甜味。
直到有一天,我为了学业离开了那个装满我童年回忆的小乡村,离开院子,离开爷爷,到城里去求学。我孤身一人,远离了父母的呵护,远离了父母的扶持,远离了亲朋的相伴,这其中的冷暖酸楚只有自己知道……几年后,我长大了,在异乡的那所市里的重点中学,我的成绩始终位列年级前五名。终于有机会回去看一看,当我推开小院的门,看到的只是一院的凄凉。
只剩下了我,茶,小院。
爷爷已经不在了,但他教会了我太多太多的东西,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无比地爱惜。
我走进院子,捡起一片落叶,仿佛捡起了我和爷爷的记忆,爷爷的话语,爷爷的笑容,怀揣在心,珍惜着。
议论文写作素材 篇8
作为21世纪的一代孩子,我们成为了众多人眼中最幸福的一代――我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生活很滋润。然而,我们又失去了多少呢?当我们扪心自问时,太多的困惑涌上了心头。
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用他们渊博的知识孜孜不倦地传授给我们时,为什么我们眼中没有太多对知识的渴望?不是我们好学,不是我们不长进,是因为作业、功课占据了我们整个童年。我们的童年失去了太多的色彩。我们没有无拘无束地玩耍过,也没有时间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我们没见过小鸟是怎样打窝的;没听见过蟋蟀是怎么唱歌的:没有亲自到河边去捉虾……这是因为,我们被那堆积如山的作业给覆盖了。我们的童年去哪了?是谁夺走了那多姿多彩的童年呢?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得不太爱学习了呢?
在我的童年里,没有了那双充满童真的眼睛:没有了那天真、可爱的童心:也没有了渴望说童语的冲动……我开始慢慢适应社会给予我们的一切,但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又会想:什么时候社会会理解我们,还给我们一颗童心呢?
议论文写作素材 篇9
每一次得失都是新的起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是求索,自然会有得有失。
比如,你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可又怎样?难道接下来的四年里,你就可以“躺平”?大学只该是你人生的一个新起点,继续学海泛舟,继续提升自己的才学,才是你最应有的选择。可惜有些青年不懂,以为考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浪费大好时光,好不容易“混”了一个毕业证,却还未毕业就已经失业,“持证失业”岂不悲哉?
又或者你投资失败,可那又如何?难道就意味着你的人生从此就“前途无亮”了吗?须知,只要你懂得反省,吸取经验教训,失败就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咸鱼都能翻身,“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只可惜,有些人轻易就被命运击垮,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甚至走上绝路。
能有得,当然是“信可乐也”,是可以歌以咏之的。暂时的收获是可喜的:它可以帮你积累足够丰富的经验,它可以让你站在更高的平台,它还可以帮你攒下走得更快、更远的资本。写小说出名了的刘慈欣开始接触影视行业,说相声的郭麒麟也开始拍电影、电视剧,这就是曾经的“得”带来的效应。所以,珍惜每一次的“得”,珍惜每一次取得的成绩,然后继续奋然前行。
没有人愿意有所“失”,所以每一次的失去总是让人忧伤:忧伤于爱情的离去,忧伤于突然而来的疾病的缠绕,忧伤于昔日风光的不再……人生总是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伤心总是难免的。但一时失去不必惋叹,一时落魄不必胆寒,只要生命还在,心还在,梦就在。想想身后那些期待的眼神,你会发现,哪怕是死亡,都只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盛大节日。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时的得失当然会有其影响,但不能决定整个人生,没到最后一刻,都有无限可能。韩愈多次被贬,都交代侄子“好收吾骨瘴江边”了,后来也成了一代文豪;褚时健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74岁的他出狱之后还和妻子二次创业,将“褚橙”推向了全中国。真可谓,东边不亮西边亮,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得与失怎么能是终点?又怎么可以看成是终点?它理所当然是人生新的起点啊!
把每一次的得失都当作人生新起点吧!得时可以“人生得意须尽欢”,但千万要牢记,不能忘了初心而终成“蓬蒿人”;失时仍需“处涸辙以犹欢”,只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凭谁问,人生已老?
审题精准,观点明确。本文标题即观点,立意紧扣一个“起点”,即“得失是起点”,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开头又从得与失两个方面举例论证,指出无论得失,都是新的起点。接着又辩证分析,用古今事例进一步论证,每一次的得与失都是人生的新起点。结尾直接引用或化用诗词名言,以问句作结,引人深思。语言亦庄亦谐,雅俗共赏。既有深厚的文学积淀,如明引历代众多文人的名言事例,暗用辛弃疾的词等;又放眼当下生活,如“躺平”“持证失业”“前途无亮”等鲜活的词汇信手拈来,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反思不已。层次清晰,论证有力。文章从“得”到“失”,由“有所得信可乐”到“一时的得失不能决定整个人生”,最后以浪漫且豪迈的诗词收尾,让论证自然推进,步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