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演讲稿 > 演讲与口才 > 教师演讲稿激扬的(汇总三篇)正文

《教师演讲稿激扬的(汇总三篇)》

时间:

教师演讲稿激扬的(通用3篇)

教师演讲稿激扬的 篇1

《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广大数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要为原始的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如何让手中的体现出教有情趣、学有滋味的感觉,成了我们新的话题。为了避免课程的突然更换,令广大师生因为不适应,而给带来影响。我就有了用旧尝试新课程的想法。

一、让旧教材体现新精神

是教学的对象,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流程和思维流程来安排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

从课堂教学“学、思、乐”三字经出发来优化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目的。小学中底年级的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心里期待的是“这一节课好不好玩”,对感兴趣的东西就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没兴趣的则拒之千里。因此,有些烦躁的数学课之所以不能被孩子们接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情趣,学生学的也就没有滋味了。针对这一时期的期待,教师必须培养自己的童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既是帮助他们做好学前心里准备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热情,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若遇到什么问题,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简单的提示,并鼓励、表扬能够大胆提出问题的孩子,最后再针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去解决,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寻求帮助。比如在讲质量问题的时候,我先提出: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哪一个比较重?学生中出现了两种答案:有人说当然是铁重。也有人认为一样重。我让双方自由辩论,认为一样重的是甲方,认为铁重的是乙方。学生各讲各的道理,争得面红耳赤,课堂气氛极其活跃。我抓住时机肯定了甲方(胜方)的正确判断,同时也表扬了乙方(败方):“谢谢乙方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讨论辨别是非的机会,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好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乙方的同学并不因此而消极,反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只有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才算的上真正的成功。

二、让旧教材焕发新活力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课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对课堂的过度控制,教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有权调控课堂,并引领教学的进程,但教师的过度控制又会妨碍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是新世纪新课堂的重要特征。为此,学生提出的问题、观点、创意和合理的要求均需得到教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

每个孩子都是活泼的生命体,他们会幻想、会想象,会玩耍、会创造,他们有主观、有个性。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他们自己的含义,这也是他们的权利。教师千万不能用成人的心理或目光来挑剔他们。每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不仅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更能体会到缺乏教育知识就无法做好孩子们的工作的道理。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况且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如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至关重要。在教学“巧数线段”时,我决定不直接讲解,而是尝试让学生用合作探讨的方法数一数ABCD中有几条线段,同学们马上积极思考、研究起来。几分钟后,我请两个小组的代表起来说一说:

学生A说:“因为AB、BC、CD都是只含有一段的线段,有3条,AC和BD是含有两段的线段,有2条,AD则是含有三段的线段,只有1条。所以共有321=6(条)线段。”

学生B说:“我们的方法是以A为左端点有AB、AC、AD三条,又以B为左端点有BC、BD两条,再以C为左端点有CD一条线段,所以共有321=6(条)。”

我大大表扬了这两名同学的勇敢和自信,并肯定了他们都是正确的。这时,其他同学也开始议论纷纷:我和A的方法一样,我和B的想法一样……。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露出了神气的表情,我才放心了。看来,我们真的要适应新课程,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去发展。千万不能再扼杀孩子们的创造力了!

实现新旧教材过渡的前提在于教师从“教教材”到会“用教材”,创新性的“整合教材”,把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上,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对数学知识解释、应用的过程。教会学生把握自己,积极探索,主动发展。教师的观念更新了,学生认同了,我们才能圆满完成从“教材”到“学材”的过渡。

教师演讲稿激扬的 篇2

苍茫坤舆,渺远天昊,你我皆是时间中如此微小的一粒,从呱呱坠地到白发苍苍,可有一次的记忆让你想起鲜血沸腾凌风而笑?可有一秒可以僭越时间的利刃让你依旧可以阐述得棱角分明?可有一种奔跑一直激励着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谁用今天的脚步坚定明天的征程,在最最青葱的岁月留下永不忘怀的凯歌。

谁把青春的年岁在赛道上祭献,成为华丽舞坛的王者荣誉加身?

谁将所有的汗水一次倾尽,为集体的荣誉添盏加杯奋斗不息?

谁歌青春无悔生命无止,将失败的泪水温暖成拼搏过的骄傲?

今天的演讲题目是“激昂青春志,共筑中国梦 “ ,在此,我想问在座各位,你的青春是什么?你的中国梦是什么?

人生的道路荆棘满布,然而在人生的赛道上方的阳光中交织着酝酿着升华着阻挡不住的是音乐、奔跑、掌声、汗水、笑容……

是谁,在奔跑!是谁,在冲刺!似利箭、似飞梭、似大草原上捕猎的猎豹。滚烫的汗水一滴滴流过绷紧的肌肉,折射出动人心魄的光华,这就是热血!这就是青春!这就是生命的咆哮!向着那唯一的终点奔跑,跨越重重阻碍,超越一个个的对手,享受到达后的狂喜与掌声。每当有人问“青春是什么?梦想是什么”,我的脑海中便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少年,以全身心的姿态投注一个个的“终点”,就算跌倒也要立刻爬起,就算受伤也绝不停止自己冲击的脚步。

宁愿在冲击神坛的途中被神所抛弃,也绝不为世俗的王所恩宠!

苏格拉底曾言:“每个人身上都藏着世界的秘密。”

在此我又扪心自问,我的青春是什么?我的中国梦是什么?

人生的赛道,只有拼搏,只有奋斗,只有骄傲,只有永不停步!只有在心中唱响“鲜衣怒马少年时”,只有用最华美的汗泪,才能铸就最极致的青春!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是的,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的广场,人头船动,呼声烈烈,黑人代表以一篇《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名动世界。

他说“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今天,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激昂青春志,共筑中国梦 ”,今天我也有一个梦想,我不会害羞把它说出来,我要大声把它说出来。

我有一个梦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之独立。希望我们的有志青年都能激昂意气,挥斥方遒,共筑中华繁荣富强之梦!

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富裕安康,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人。 作为新世纪的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我们要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青年一代的我们,只有做到艰苦奋斗,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真正地做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为祖国奉献青春,这是当代青年最嘹亮的口号,我真心地希望,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我们青年一代的旗帜!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我坚信:流星虽然短暂,但在它划过夜空的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这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激情!让我们都做夜空下那颗闪亮的星星!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大声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

少年,站起来,让我们“激昂青春志,共筑中国梦”!

谢谢!

教师演讲稿激扬的 篇3

上一周我校组织了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心得体会。在短短一周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并欣赏了参赛教师的粉笔字,朗读,及知识素养答题,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从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也实实在在感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现在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1. 每一位老师的课都准备的很充分,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课堂灌,追求花样,华而不实,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2. 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间合作交流下的教学。

3. 教师的语言都很和蔼可亲。

4. 每一位老师在展示粉笔字,朗读,知识答题方面都很出彩,努力的把每一篇课文读好,板书工整整洁,准确把握书写的要点。

通过这次选拔赛的活动,我感到当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很不容易。在粉笔字,朗读展示和知识答题中让我深深懂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取长补短完善自己,还有很长的进修之路要走;在知识素养答题方面的能力,需要更好的把握新课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内涵,不断的博览知识的海洋充实自己,通过自身素养的提高带动孩子们好学爱学的好的学习精神;在课堂展示方面,我觉得在备学生方面还要加强,要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课堂设计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作为语文老师要常常自省自查。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给自己在知识和素养上充电,给孩子们带来更加精准的愉快的知识乐园。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好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快乐的去学习。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