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英语作文 > 小学生英语作文 > 三年级英语作文 > 最新三年级英语冀教版教案(优质精彩10篇正文

《最新三年级英语冀教版教案(优质精彩10篇》

时间: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10篇冀教版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1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也就是:4……商。

除数……413……被除数。

12……43的积。

1……余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

预设:

(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师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样写除法竖式的?我们回顾一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师: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预设:

(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16÷4=4(组)。

(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1—5,说出总数。

2)尝试按数取物,感受数与量的关系。

3)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游戏的愉快情绪。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红、绿、黄糖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宝贝(糖宝宝)。

1)今天糖宝宝来和小朋友做游戏,它们都躲起来啦,大家去找找吧。

2)提醒幼儿要仔细地寻找,听到信号回到座位边。

二、集中数数:

1)你们找到了什么?让糖宝宝排排队,数一数有几颗?

2)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你有几颗糖宝宝?

幼儿介绍,教师展示教具,集体数数验证,要求能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

3)区别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4)幼儿听信号按数取物,感受5以内数与量的关系,要求听清楚老师的信号。

三、请幼儿品尝糖果,给于成功的鼓励。

四、游戏:

糖宝宝找朋友要求唱完〈找朋友〉的歌曲后,糖宝宝按老师的信号找到相应的朋友并拥抱在一起。

出自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七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冀教版 篇3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山中学 柴新秀

一、学情分析:

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上学期的努力,任务还很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对待大多数学困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实数;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

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做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落实好教学十字方针,备课精,上课实,堂堂清,日月清。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刘松和孙倩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六、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惯键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共同提高。

8、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习步伐。

10、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1、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

七、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八、课时安排表(教学进度)

第一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三周: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四~八周: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

第九~十周:多项式的运算

第十一~十四周:轴对称图形

第十五~十六周: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十七~十八周:期末复习与考试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4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冀教版二下科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情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二年级5班的数学课。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冀教版二下科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 篇7

结合前面的阐述及本单元知识的特点,下面对教师教学提出一些总体的教学建议,供教师进行实际教学时参考。

(1)借助(几何)直观促进学生的理解。

几何直观是《标准(20xx)》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来描述和分析问题,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用图想事,借图促思,据图说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期,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而几何直观正好凭借其直观的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形象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索,突破学习难点,揭示问题本质。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充分运用(几何)直观,具体体现如下。

首先,借直观帮助学生建立最基础的概念。例1~例3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这些例题的教学都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理解除法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其次,在解决问题中注意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明白解题的缘由。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往往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学生理解题意的过程,实质上也包含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这些往往都需要借助直观。如例6中题目的呈现、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乃至最后对余数含义的说明,都借助了直观的手段。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借助直观,让学生学会利用图来描述和分析问题,将数学问题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图,以清晰地“看到”数量关系,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2)将操作、口算、竖式相互结合,实施“有来有回”的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除法常常经历如下面左图的表征过程。这种表征是单向的、有去无回的,学生只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却没有经历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因此,当学生遇到竖式不会书写时,不能用具体的动作表征来支撑。笔算是“直观的算理,抽象的算法”,若不能沟通学具操作、口算与竖式表示的笔算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不能将直观的学具操作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的表象操作,学生就难以真正掌握算法、理解算理。为此,建议在帮助学生理解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法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下面右图的表征过程。

在上面右图中,横框中所表示的是除法意义的语义表征、动作表征、符号表征,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斜框中所表示的是符号表征中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竖框中则是本节课要建立的动作表征与另外两种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

按照这样的教学思路,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应建立分的过程(操作表征)、口算的过程、竖式的书写过程(符号表征)以及语言表达过程(语义表征)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使学生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降低学习难度,此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中等及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

(3)认真了解学生学习除法竖式前的知识基础。

正如前面在编排特点中所叙述的,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知识基础是学生对于平均分及表内除法的理解,因此,其掌握情况直接影响本单元的学习。为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应通过复习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同时通过复习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直接的了解,确定好教学的起点。

调研时,要求学生分别通过操作、算式表达、写出心目中的竖式三种表征方式解决上面的问题。其中算式表达和写竖式两种表征方式的调研结果如下。

在算式表达方面,学生列出的横式有:15÷5=3(个),15-5-5-5=0。其中,第一个式子是一般的除法横式;第二个式子用的是减法,体现了逐次减的过程,虽然没有写出结果,但能看出学生理解了除法的意义,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让学生用自己心目中的除法竖式表征时,学生列出了如下的除法竖式。

从上述几个竖式中可以看出,学生列竖式时明显受到了加、减法竖式的影响。第四个算式虽然出现了“”号,但从表达的形式上看,这位学生仅仅是见过除法竖式,但对这种算式各部分的含义并没有理解。

从综合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能够解决需要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但基本上都不了解除法竖式。究其原因,这与除法竖式的特殊性有关。这也是除法竖式的教学之所以成为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原因之一。教学时,应对此加以重点处理,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增加课时,以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真正地理解除法竖式中各数的含义。也可以补充一些除法竖式形式演变的史料,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冀教版二下科学教学计划 篇8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8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4-15页)8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中,让学生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寻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能熟练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良好的合作态度。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卡片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自主讨论交流、探究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

设出示情景图

小朋友,春风吹,螃蟹肥。你们知道我们现在的市场什么水产品卖得最快吗?(螃蟹)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情景下学习。

验那请小朋友们来数一数看,一只螃蟹有几条腿呢?

那2只呢?你是怎么算出来?

3只呢?4只呢?5只呢?6只呢?7只呢?8只呢?

请小朋友一一说出得数、算式和乘法口诀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出积的,以及怎样记忆八的乘法口诀8×1=8

口诀是一八得八

8×2=16

口诀是二八十六

小组合作交流,达成共识,把有关8的乘法算式列出来,总结八的乘法口诀写在书上

同学各抒己见因为前面已经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所以此处教学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总结乘法口诀

用一、记忆口诀

1、对口令练习

一生说前半句,一生说后半句

2、手指游戏

在学生会用手指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

3、教师组织引导口诀抢答游戏

二、练一练

1、算式卡片找朋友游戏

2、口算同桌互对

首先师生对,为学生做示范,然后同桌对,进行练习

课本15页,第二题,学生找到后,说说自己怎样想的

课本15页,第三题对口令是比较活泼的记忆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此项练习,手脑协调训练,寓教于乐

使学生能运用乘法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

“8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6-17页)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操作和计算的活动中,经历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过程,初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做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摆花片,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意识,愿意与他人交流

教学准备:

学习方式:合作、交流、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

设同学们咱们一起做摆花片游戏好吗

我们要想玩得好,必须记好游戏规则

学生仔细倾听

兴趣导入,调动学生积极性,玩中学

验1、教师提出摆花片的要求,学生独立操作

摆完后,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师巡视摆的过程和结果

2、提出第二题的操作要求

3、教师提问你们怎么知道一共要摆12个,怎么算出来的,为什么用乘法算

4、出示老山羊、小山羊运白菜的情境图,

学生动手摆,摆完后交流摆几个,为什么这样摆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摆,并交流各自做法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让学生初步理解求3的4倍是多少,就是求4个3是多少,用乘法算

让学生观察理解图意,让学生知道老山羊的白菜数是小山羊的8倍这一信息,要求老山羊拔多少棵白菜,就是求2的8倍(8个2)是多少

计算交流让学生理解倍的含义,使学生知道摆黄色花片的个数是红色花片的2倍,就是黄色花片要摆两组,每组三个

此处是重点,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练一练

1、17页第一题

2、17页第二题

引导学生讨论,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3、17页第三题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学生自己动手摆、做

讨论

交流

解答巩固加深倍的含义的理解

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的乘法口诀”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河北版教材18、1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推想、交流的学习活动过程。

2、会用8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相应的除法试题。

3、指导学生把数学活动经验与数学计算联系起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小棒、卡片、电脑电视、小黑板。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学过程:

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

趣同学们上节课学得特别的棒,相信这节课表现的会更棒。

复习8的乘法口诀。学生们表现积极。

指生背8的乘法口诀。老师这样相信鼓励他们,学生自然学习积极性就会高

验1、老师这里有48根小棒,你能用这些小棒摆成什么图形。

教师适时抓住由6根小棒组成的图形来讲解。

可以怎样列式?

由8根小棒摆图形方法同上。

2、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的数学的。问题?学生动手摆图形,互相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的摆法可能有很多种。

你是怎样想的?

举例说明。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自主动脑、动手参与知识的整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巩固8的乘法口诀,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争夺小红旗,教材18页(同桌为单位)

2、找朋友;(卡片)

你能把这些信准确、快速的投到信箱里吗?

3、电脑出示教材练一练2

问题讨论:小黑板出示:独立完成后,同桌订正全对组获得小红旗。(前5组)

学生独立连线。

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怎样想的?

汇报。

汇报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利用多种形式和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永保旺盛的学习精力。

8的乘法口诀。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河北版教材20、21页、8的乘法口诀。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

2、能选择相关信息提出问题并正确解答简单的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了解同一事物中蕴涵着不同的数学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卡片、电脑电视、食物投影仪、图片。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与交流。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

境我们先做一个口算游戏。(夺红旗)每列为单位读算式,说得数。(读得又对又快队可获得小红旗。)以游戏的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的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究与体验

图片出示(大鱼缸、金鱼、3个小鱼缸)仔细观察图片,你发现了那些信息?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适时板书学生汇报的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读条件提问题、解答)当学生没有提出倍数问题时,教师适时讲解。自主观察,小组交流,讨论。

小组汇报发现的信息。

小组交流并解答。

教师讲解后,再提:你还发现了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解答。给学生充分观察、搜集信息的时间。在交流

与探究过程中,明确条件与问题间的联系。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实践与应用实物投影仪出示:教材试一试怎样分?教师可提示同样多是什么意思?(根据情况而定)

电脑出示:同学喂鸽子情境图。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补充:同学做小花,做红花18朵,紫花3朵,蓝花9朵。

问题讨论:小黑板出示。小组交流:可以怎样分?说说你的想法。列式解答。

小组交流发现的信息和问题。

全班汇报交流。

独立完成教材练一练1、(1)(2)(3)集体检查。

提问题并解答。(独立完成并写在本子上。)

讨论:你是怎样想的?(先要知道4只蝉一共有几条腿?)

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重视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略)

9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22-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9的乘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9的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探索9的乘法口诀中蕴含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发现的意识。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

情境创设前面我们学习了2-8的乘法口诀,谁来说一说8的乘法口诀有哪些?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板书)

学生说出8的乘法口诀以及归纳过程。即先写出1至8与8相乘的算式,然后计算出结果,最后归纳出口诀的方法。从学过的8的口诀归纳过程和方法入手,为本课学习新内容作好铺垫,打下基础。

探究与体验你能写出9的乘法算式,并且计算出结果,归纳出口诀吗?试着自己写一写,计算出结果,归纳出口诀,并填写在书上。然后在小组(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归纳总结了那几句口诀?

教师重点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归纳得出的算式和乘法口诀着重说出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板书。

观察你自己写出的算式,你发现了有什么规律?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出:

9乘1得9,9比10少1 9乘2得18,18比20少2

从上到下结果一个比一个多9

从下到上结果一个比一个少9

结果两个数字相加的和都是9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9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场

教学楼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0

本学期一年级3人,有一人住宿,男生2人,女生1人,有一名眼睛视力差,黑板上的字看不清。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能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中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乐趣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加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具体情况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关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空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这册教材教学重点是;100以内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数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购物、以及观察、数学的思维训练。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2、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备好课,写好教案与反思。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问时适当降低难度,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精讲多练。教会学生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弄懂每一道题,达到计算熟练。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认真做题的习惯。

5、及时进行学习水平反馈,及时查漏补缺。

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7、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8、课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9、引导学生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10、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