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汇总29篇)》
内容导航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3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4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5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6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7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8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9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0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1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2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3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4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5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6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7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8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9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0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1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2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3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4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5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6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7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8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9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据说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喂饱鱼蛟虾蟹,让它们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在我们长寿之乡如皋,至今也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囊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奶奶都会从河边采来新鲜的`芦苇叶,清洗干净,先放在水里煮一煮,同时把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后晾干。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奶奶就开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在里面放入糯米,最后用棉线把粽子捆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宝宝”就诞生了!奶奶还喜欢根据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红枣、红豆、火腿等“点缀”。那些穿着绿衣的粽子在炉火上煮着,还没出锅呢,空气中就已飘荡着苇叶的清香,馋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起一个吃起来。
端午节前夕,奶奶还会特意买来艾叶,挂在门上获放在柜子上,妈妈则要替我佩戴五颜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个危险时期,很多人都会生病。而香囊里面的艾叶和雄黄有着辟邪驱瘟的神效。
我爱上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哦,又到一年粽子飘香时……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
同学们,今天6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你们对这个节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节是爱国节,因为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园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并以呐喊旗鼓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端午节是防疫节。端午节前后是春夏交替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净化空气。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和雄黄的香囊预防疾病。
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一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赛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项国际体育赛事,也起到了友谊纽带的作用。
端午节还是美食节,以为我们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花色品种繁多的粽子,可以让你一饱口福。
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是浸润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遗产,体现着一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肩负起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做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插艾草,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到处是喜洋洋的气氛。节日是生活送给人们的礼物,因为在热切等待充满惊喜的过程中,所有的准备都是甜蜜的。
端午节的前几天是最热闹的,勤劳的人特别忙碌而开朗,空气中弥漫着粽叶的清香,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生活啊。
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首先,端午节是一个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看到自己的国家四分五裂,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跳进汨罗江。屈原投江之后,人们让万舟齐发,用呐喊鼓乐来吓退蛟龙,以此崇敬和怀念屈原。
其次,端午节是一个卫生节日。端午节前后正是春夏交替的时候,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插艾叶驱蚊、驱蝇、驱虫、净化空气。
第三,端午节是一个体育节日,因为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龙舟比赛。赛龙舟是一种很壮观、很有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对增强体质,促进社会团结起到良好的作用。
第四,端午节是一个美食节日。早在晋代,粽子就被指定为端午节的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颜色品种非常多。从形状上来看,有四边形、锥形、菱形等等。从馅料上看,北方多包小枣,在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和其他馅料。
各位同学,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但一些传统习惯已经淡化了很多,我希望我们能好好传承我们的传统节日,好好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成为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端午节的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投江的日子,却也许少有人知道,五月初五端午节亦是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国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和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成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据说,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时代祭奠龙祖演变而来的节日。“端”有古汉语中“开头”、“初始”的意思,“端午”也就是“初五”,古代的人们习惯把五月的头几天分别用端来称呼,“端一”也就是五月初一,“端五(午)”也就是我们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了。
端午节有许许多多的别称,而我们端午节的`习俗决定了我们常把端午节称为“粽子节”和“龙舟节”。在我国许多与屈原关系密切的地方,端午节是要进行龙舟比赛的,所以这一天也被人们称为“龙舟节”,而传说中的用粽子去驱散咬食遗体的小鱼这一习俗,让我们都习惯了在端午这一天里包粽子、吃粽子,每家每户都会把粽子当做我们的食物,一方面祭奠屈原,一方面预祝我们自己端午安康。
我的家乡正是屈原投江的那个地方,这让我比其他人对于端午节的重视是要多一些的。我们家乡到了端午节,都会早早的去江边等待,等待龙舟赛的开始,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会在站在江边为划龙舟的队伍摇旗呐喊。
到了中午的时候,我们都会回家去吃粽子。粽子是我们每家每户勤劳的“主厨”们提前几天包好的,粽叶是我们这群小孩去水边摘来的,粽叶里面包着的,有纯糯米的碱粽子,有红豆的甜粽子,也有在中间藏有一小颗肉的咸粽子,不管是哪一种,摆上餐桌的那一刻,我们都会挑上自己喜欢吃的那一种,进行端午节吃粽子的仪式。我家因为我很喜欢吃粽子,我的妈妈业会给我多包一些粽子,冻在冰箱里,等到我又想吃粽子了,拿出来解冻,粽子也就成为端午节之外的一种零食或者主食了。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5
端午节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我们家。记得前几天,妈妈就说过端午节时,我们一起吃粽子,说时,那粽子的香味就迎面扑向我来。
只见一大清早,细雨绵绵,好象在表达着自己对端午节的喜爱。突然,雨停了,帮我们把世界冲洗的干干净净,让我们迎接着快乐的端午节。妈妈从厨房走出来,手上拿着一些粽叶和包棕的材料放到桌子上。只见,她一手拿着粽叶,一手把绿豆、猪肉等许许多多的食材都放进了里面。突然,她微笑着说:“我们不如做一些甜粽子。然后,往一条粽子里放一个硬币。谁吃上了这甜粽子,今天就可以许上一个愿望。”说完,我们都拍手叫好,而且,每人神气十足的说:“这一条甜粽子一定是我吃上了。”
不一会儿,一条条粽子做好了。粽子一出来,我们就想蜜蜂一般的涌上了桌子。然后,冥思苦想,用手摸了摸那只,又用手摸了摸这只。我呢用手挠着脑袋,两眼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的粽子,最后,拿了一只最大的。我开始狼吞苦咽地吃起来,只见我吃完了,年硬币影子都没有瞧见。忽然传来了“啊!硬币在我这儿!”我们一看,原来宝贝在爸爸手里。爸爸连忙用手挥来挥去,然后,举起手来开始许愿说:“我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够天天健康,天天快乐。”顿时,传来了一片热烈的欢呼声,我们沉浸在欢呼中!
端午节,爸爸为我们全家许下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将会一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在以后,我一定会为爸爸给我们的愿望而奋斗。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6
大家好!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_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谢谢大家!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7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传统节日端午节》。
再过几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端午节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入汨罗江之后。人们自发的把装米的竹筒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现在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端午节是讲究卫生的节日。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渐增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我们江南地区也将进入闷热、多雨、潮湿的梅雨季节。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人们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赶蚊子苍蝇、虫子蚂蚁、净化空气,后来又加上了石榴花、大蒜和龙船花,合称“天中五端”。
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要喝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这一天人们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赛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它不仅要有体力、耐力,而且还要团结协作、机智灵活,更要熟悉水性。这些都是长期锻炼的结果,绝非一日之功。端午龙舟竞赛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赛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端午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粽子。古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上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筒粽”等等。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粽子;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浙江嘉兴粽子最为有名。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现在,端午节被列入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也正在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内心力一次加强和洗礼。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底的红火起来。
还有,等我们过完端午节,整个学期也临近尾声。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复习,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8
大家好!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广为流传。今天,人们会在端午节那天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蒿,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这首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竞渡曲》记叙的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
那么我们该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呢?
首先,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精神的家园。端午节那日,同学们可以尝试着向家里人学包粽子。一方面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一门小手艺,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其次,学会自主学习。马上我们就要迎来本学期的一场大考——半期考。假期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我们不能沉浸在欢乐的节假日当中,还应该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利用节日之余,好好复习、查缺补漏,争取在半期考试里发挥出的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也预祝所有同学在半期考中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谢谢大家!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9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有首儿歌说得好:“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讲的就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关于端午节起源,相关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就是《离骚》。后来,秦国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汩罗江。当年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的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__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这一传统佳节吧!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谢谢大家的聆听,我的演讲结束了。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0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粽叶香飘端午,弘扬传统文化。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信大家都知道端午节的由来。这是一个纪念中国诗人和爱国者屈原的节日。屈原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生活在一个战争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的大国在环顾四周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仍然墨守成规,没有改革的野心力方面远远地被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面对连年的战争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采取的办法是偏安一隅,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会珍惜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扫净了自战争之后弥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阴霾,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谢谢大家!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又话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等。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它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很多人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4、悬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的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最后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谢谢大家。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在这古老的节日里,人们包粽子、赛龙舟,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我们家的端午节可是充实温馨的呦!
一大早,妈妈便对我们说:“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包粽子吧!”我和哥哥异口同声的说:“好呀!好呀!”在奶奶做准备工作时,妈妈便叽里呱啦讲了一大堆要点。终于包粽子的材料端上来了!有糯米、粽叶、粽绳。妈妈说:“一定要把粽子包扎的严严实实,这样才好吃。”我拿起一片粽叶,把它折成一个角,再在角里放上糯米,再放几个蜜枣。哇嘎嘎,真是天助我也!快大功告成了!这点小事怎么能难道聪明的我呢?可是,当我想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淘气的娃娃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的往外跳,这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找奶奶帮忙嘛!在奶奶的帮助下终于把粽叶盖好了!最后一步,扎粽绳,我把棕绳绕着粽子转了几圈,终于第一个粽子诞生了!我的心里顿时乐开了花,但是和妈妈的一比,真是天壤之别呀!妈妈包的有角有楞,犹如凯旋归来的大将军,而我包的不仅是一个三角形,而且肚子也扁扁的,想打了败仗的士兵——无精打采!哎……包粽子还真是一门手艺活呀!
今年的端午节,我过的既开心又有意义,因为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而且我再次感受到了妈妈对家人浓浓的爱!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本周六是我们流行了几千年的端午节了,说起端午它的历史可悠久流长了,它是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现在成为我们国家法定的节假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放假,划龙舟,吃粽子,共同缅怀这位为国献躯的伟大爱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的楚国在列强环视的状况下,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依旧墨守陈规,没有改革的锐志,在国力方面远远地被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面对连年的战争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采取的办法是偏安一隅,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
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扫净了自鸦片战争之后弥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阴霾,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投江日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据说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喂饱鱼蛟虾蟹,让它们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在我们长寿之乡如皋,至今也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囊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奶奶都会从河边采来新鲜的芦苇叶,清洗干净,先放在水里煮一煮,同时把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后晾干。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奶奶就开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在里面放入糯米,最后用棉线把粽子捆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宝宝”就诞生了!奶奶还喜欢根据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红枣、红豆、火腿等“点缀”。那些穿着绿衣的粽子在炉火上煮着,还没出锅呢,空气中就已飘荡着苇叶的清香,馋得我直流口水,恨不得先抓起一个吃起来。
端午节前夕,奶奶还会特意买来艾叶,挂在门上获放在柜子上,妈妈则要替我佩戴五颜六色,香味四溢的香囊。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个危险时期,很多人都会生病。而香囊里面的艾叶和雄黄有着辟邪驱瘟的神效。
我爱上了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哦,又到一年粽子飘香时……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地哀叹,眼角间流下难以掩饰的泪水,一滴滴那么晶莹,发出多么柔弱的泪光,苍白的脸色中,勾住过往,遥望蓝天长长地哀叹一声,无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诗歌,歌声响彻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义”。
悲哀的声音中,表达了你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你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表达了你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哀怜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声,可“伯乐”却不知在何处,你的一腔热血只能演变成满腹悲愤。你无奈,发出千叹万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泪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
你,就是这一跃。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而泪流满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概不已。
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不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你的爱国精神。从你殉身的那一日,“赛龙舟”便出现了,和“吃粽子”一起成为端午节的特色,和你一起成为中国的传说。为了什么呢?为了纪念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缅怀你的爱国精神!
一本《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拥有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华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
或许在你投江之前,你为自己无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感到遗憾,但是我想你现在知道你为中华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我为你而骄傲,又为你而悲哀。骄傲的是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时代的背景让你的才华无法施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这样的“主”啊!
今天,我们仍然过着这,为的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6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端午节文化。
今天是6月X,农历五月初一。到这个星期X,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也叫端阳节。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流行。在历史的这一天,人们将通过赛龙舟和包饺子来纪念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生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的楚国。他诚实、博学、有才华,在楚国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坚持要对抗秦国的侵略,被攻击拒绝,被楚王赶出朝廷。屈原在流放期间义愤填膺,写了很多充满爱国主义的诗,如《离骚》,《天问》,《九歌》等等。后来,秦军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失千里,尸横遍野。屈原的心被刀子绞着,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国家毁灭的惨状。农历五月初五,他写完巨著《怀沙》后,投河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乐章。
人们喜爱屈原。听到屈原自杀的消息后,他们划船去打捞屈原的尸体,但没有找到。他们怕河里的鱼虾咬屈原的尸体,就把糯米装进竹筒里,扔进水里。他们想用糯米喂鱼虾来保护屈原的身体。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自发地来到河边悼念屈原,也在汹涌的波涛中划船,象征着人们争相打捞屈原的尸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赛龙舟的习俗就形成了。
屈原已经去世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以及“与日月争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无论时间如何变迁,他永远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
让我们怀着对伟大爱国者的尊重和珍惜来看待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保留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谢谢大家耐心倾听。在此,请接受我对你的节日祝福:端午节快乐!谢谢你。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7
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迎接端午节。农历五月的第五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_月_日。
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其中纪念屈原这一说法最为广泛。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生于20__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他诚实、博学、才华横溢,在楚国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他主张坚决反对秦的侵略,他遭到了攻击和排斥,并被楚王赶出宫廷。屈原悲愤万分,在流 亡途中写了许多爱国诗,其中最的是《离骚》。后来,秦军占领了楚国首都,看到国破家亡,屈原非常悲痛,在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着石头跳进了泪罗江。
人民非常爱戴屈原,听到他自杀的消息,纷纷划船到江中抢救屈原的遗体,却找不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坏屈原的遗体,于是把米饭转进竹筒,扔到江里,喂食鱼虾,从而保护屈原的遗体。
从那时起,每年五月初五,人们会自发来到河边哀悼屈原,还会把船划入波涛汹涌的江中,象征着人们争先恐后抢救屈原的遗体,借此寄托对屈原哀思。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南方形成了端午节龙舟赛习俗。因此,端午节已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最后,给所有的同学送上一个句子:“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生命,互相鼓励,互相报答。照顾好你的父母。最后,祝同学们期末考试成绩理想,端午节愉快。
谢谢大家!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8
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_班的__。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忆端午浓情飘香,承中华传统文化。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龙舟节等。其最初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祭龙。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之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后又有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也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也是南北方文化杂糅的产物。
陆游诗[乙卯重五诗]有云: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其中写到了端午之两大习俗——食粽以及挂艾叶菖蒲。
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呈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明清,粽子又有了其他的寓意,比如在秀才参加科举考试前,家中都会为其打算“笔粽”,模样细而长形似毛笔,又谐音“必中”也讨了个口彩。
艾,又名艾蒿,其茎叶散发出的神奇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同时也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挂艾叶菖蒲是将艾叶于端午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有驱魔法鬼之神效。期望全家能够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一年。
而如今,纪念端午文化的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是不变的是中华民族儿女对于传统文化的崇敬。粽子的取材变得多样,也随着地域的不同而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花样,但是不变的是对于屈原的纪念。在医学技术发达的当下,也许不再需要艾叶菖蒲来为家中净化空气,吸烟滞尘,但此举依旧承载着人们对家里人平安无病的期许。赛龙舟在现如今显然不可能是为了驱散鱼群,保护屈原的身体,龙舟的样式也有所改变,但不变的是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传统节日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我们而言,要由外而内的汲取端午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诗歌是文化的载体,诵一曲[离骚]重拾一段不该忘却的文化记忆,塑造属于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责任在每一中华儿女。
谢谢大家。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19
又到了飘满粽子香味的端午节了,让我想起了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我五岁那年,在湖南老家过了一个端午节。那天上午,爸爸领着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还没有到江边,远远地就听到了锣鼓喧天,非常热闹。走近一看,江边插着许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条龙舟在江里一字排开,划船手摩拳擦掌在准备着。正式比赛开始了,只听一声炮响,五条龙舟像五支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驶去,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加油声、锣鼓声、欢呼声……异常热闹。
这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但是人们一点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里。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有一条龙舟划到了终点,笑声、欢呼声更响亮了。
我看见岸上看热闹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鸡蛋,我非常奇怪地问:“爸爸,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进水里呢?”爸爸说:“赛龙舟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他。借划龙舟赶走江中之鱼,同时丢粽子等食物喂给鱼吃,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我们家乡的爱国诗人屈原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0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1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国旗下的演讲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同学们,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今年的龙舟节是xx月xx日,也就是本周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流行。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生于20xx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在楚国占有重要地位。因为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被攻击拒绝,被楚王赶出朝廷。屈原非常愤怒,在流放期间写了很多爱国诗词,最的是。后来,秦军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失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不想看到国殇的惨状。农历五月初五,他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他62岁。
今年的端午节假期是,也就是这周,假期请注意安全,尤其是最近流感严重的时候,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最后祝同学们端午节快乐平安。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2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你们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传统节日嘛?(端午节)对,是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__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便把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提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学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最后,预祝大家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谢谢!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3
尊敬旳各位老师、亲爱旳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XX年的6月23日,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
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ji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XX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内容请关注百范文网。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包粽子。
端午节这一天,我看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有些人还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较多。香囊的样子各式各样,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颜色有红的、黄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楼道里,楼道里飘香着粽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里,告诉妈妈我也想吃粽子,妈妈不紧不慢的说:“别急,别急,我们等会儿到奶奶家还要包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见奶奶已经把材料准备好了:江米、红枣、花生、箬叶。不等奶奶开口,我就抢着说:“做粽子可简单了!我们把材料准备好,用箬叶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点儿得意,心想:奶奶一定无话可说了,我已经把做粽子的全部过程都说了下来,奶奶一定觉得我太聪明了。可奶奶说:“你说得简单,包粽子可有许多讲究呢!”我不相信,包一个小小的粽子能有什么讲究?
开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奋勇,决定第一个试试。我拿起箬叶,包住江米随便缠了几圈。缠出了个圆不圆、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东西。我拿出红丝线,心想:奶奶平时给粽子“五花大绑”,真难看,我可以缠一个漂亮一点的嘛!我用线围着粽子绕了两圈,然后系了一个好看的蝴蝶结,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刚一松手,粽子就“散架”了。箬叶一松,江米从里面掉了出来,让我白高兴一场。
奶奶见了,来给我们做示范。箬叶经奶奶三折两卷就包成了一个粽子。奶奶还教我们包粽子的窍门,大家试了好几次,终于学会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收获可真不小呀!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5
《端午日》
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6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想赛龙舟,挂香包,包粽子。这一天,我和我的朋友们会自己包粽子,过一个不同的端午节。
我们准备好了:浸泡糯米,粽子叶,线,填料和锅。我们“全副武装”来到同学家。
我们要展示我们的才华。先看妈妈们的示范:先把粽叶的粗头包成漏斗状,放一半糯米在里面,然后把自己喜欢的馅料放在中间,再用糯米把馅料盖好,然后把上面的粽叶掖下按住,再把多余的粽叶左右圈包起来,直到没有粽叶,后用线把粽子扎好。“哎,很简单。”我们异口同声地说,那就轮到我们了。我们赶紧去拿粽子叶。我用了很多糯米。看到周围同学的糯米比我的少。我又甩了一些。我用闪电般的速度包好粽子。近距离看我像粽子,远处看我像“手榴弹”。我又看了看同学。有的成了迷你粽子,有的成了长粽子。同学们,看着我。唉,粽子的制作步骤很少,但我们真的很难做出来。
我们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蒸,耐心地等待粽子的香味。终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煎熬,粽子出来了,糯米和粽子叶的香气迎面扑来。我们赶着品尝美味的粽子,吃着自己劳动的果实。味道真的很独特。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又要和同学说再见了。经过这一次包粽子的经历,我对如何包粽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个端午节真的很开心,很不一样。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的聆听。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7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
今天讲台上的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8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先恐后的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今天是端午节,我在这里向四班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节日祝贺:“祝你们端午节过得快乐、开心!”奶奶也在家里给我包粽子,买香包,我端午节也过得很快乐。
端午节演讲稿 篇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每年的固定日,共同举行的仪式或庆典。全民认同并参与,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蕴涵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影响广及东方,乃至世界。中国的节日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中国节日,从元日到除夕,计十四个,其中最盛大的节日是端午、中秋、年(春节)三节。
端午节起源,传说多种。五月正值仲夏,“端”即“初”,端午既初五,古人“俗重五日”。又当“夏至”,汉初定五月五为节日,为逐疫辟邪。唐宋时称为“端午”(“五”“午”相通),别称端阳节、重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成为端午节中国两大民俗。
五月五日又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殉国之日。每逢此日,屈原家乡人民以竹筒盛糯米,投江中纪念屈原。后演变用竹叶或苇叶代替竹筒并系以彩绳,即“粽子”。于是,端午节包粽子纪念屈原,为广大人民所认同,两千年来,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任楚国左徒,世称三闾大夫。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弊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兴邦强国。因遭谗臣嫉谤,被楚怀王蔬远,后又放逐湘沅,虽辗转艰辛,仍忧国忧民。闻秦军攻破郢都,忧愤交加,投汨罗河以殉国难。
屈原心系国运民生,是爱国爱民的贤臣,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一生写下《离骚》、《九章》、《九歌》等二十余篇诗歌。屈原诗歌表现出强烈爱国精神,具有巨大艺术魅力,是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古典文学遗产中的瑰宝。屈原和他的学生作品结集《楚辞》。《楚辞》与《诗经》并称中国古典诗歌璀灿星空中“双子星座”。
屈原代表作《离骚》,是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眷恋故土的深挚感情和忠诚正直追求光明的高尚品质。《离骚》诗句优美,想象丰富,开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之先河。诗如其人,屈原的崇高精神和屈原诗歌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哺育着中国一代又一代诗人和文学家。
屈原热爱祖国,关怀人民,忠诚正直,信守芳洁,追求光明,舍生取义。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屈原精神就是表率万世、积厚流光的中华民族精神。
古往今来,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情怀,已成华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识,这就赋予端午节爱国主义情结,既“端午情结”。
我们永远纪念中华民族之魂,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有关端午节演讲稿经典 篇29
尊敬的同学们,老师:
大家好!我是木瑾瑾!马上我们迎来的就是端午节,听到这个节日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但我还是要为大家介绍介绍!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是六月十二日,端午节也被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天等。
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吧!归纳起来,大概有几点吧:一,纪念屈原,屈原是楚国诗人,他在这天汩罗江殉国。二,迎接伍子胥,当时人们把伍子胥视为河神。三,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她只有十四岁,每日每夜沿江痛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她父亲的尸体。四,迎涛神,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后来人们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都是用艾叶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乐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种很多,有蛋黄粽,有肉粽,还有蜜枣粽等。我们还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划龙舟是为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龙舟不是一个人在划,而是十几个人一起划,有一个人在前面击鼓。龙舟的样子更是美轮美奂,非常精致,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们都是精雕细琢。我们还会看到街上的妇女都带着艾虎,人们认为艾虎可以驱邪,小孩子们还会戴着香囊,可以驱避毒虫。今天就讲到这里了,端午节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绍喽!
此致
敬礼!
姓名:
时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