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一次出门》读后感怎么写》
我们在读完一本书时,该怎样写读后感呢,将我们的体会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一次出门》读后感怎么写”,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怎么写
1、精读文章,找到“感点”
精读文章,就要做到一遍又一遍地读,细细地品味。只有在精读中,我们才能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
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中令人感动、引人思考的“点”,可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能是文中的一个画面、一个感人的情节,总之,哪一点最令你感动,哪一个地方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一点就应该是你读后感文章中的“感点”。
例如:我们五年级上期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阶楼梯时,蜡烛灭了。”这段描写我们谁都不会忘记,此时我们的心情和小女孩一样紧张,当“蜡烛熄灭”的时候,我们和这家人一起松了一口气,同时我们也从心底深深地佩服这勇敢的母子三人,更佩服这位勇敢而聪明的小姑娘。看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自然,也就找到了“感点”。
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谈自己的感想,可以结合全文来谈,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某一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自己的看法,自己这样做以后的后果……这样,同学们认识问题的能力,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就会一步步提高。
2、结合“感点”,展开联想
好的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如果我们面面俱到,哪一点都不会谈清楚。只有围绕自己受到启发教育最深的一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抒发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才会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范文1
看到这个标题,我想到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出门远行时发生的一些趣事儿,第一次深入接触这个社会的兴奋而复杂的心情,或者是受到了什么刻骨铭心的震撼。
看完全文后我才发现什么也不是,但是的确让我刻骨铭心, 我原来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
初期的热情,为了遥远的理想而执著。 刚满十八岁的“我”怀着憧憬独自上路。告别童年,告别过去,是成长的第一步,去寻找自己的未来。路上,一直问人前面有否旅店,他觉得在旅途中不能没有旅店,就像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觉得人生不能没有理想。年轻的我们总是带着理想出发,并试图在某个地方找到它。
而中期的疲惫,因找不到理想而困惑。 不断起伏的柏油公路,暗示着将遇到的折磨,爬上高处再滑向低处,如此循环,他始终看不到旅店。于是,他的热情逐渐冷却,取而代之的是跋涉的疲惫和困惑。因此,当他看不到旅店时便选择了汽车。
现在他根本不在乎旅店,反正前面是什么地方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了,只要汽车驰着,那就驰过去看吧!现实的安逸让心灵得到了暂时的满足,就如在平庸的生活中暂得了安逸,完全把自己的理想,抛在一边,不管这种方式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不管这样的生活将把自己带到何处。
后期的坦然,他想要的就这么简单。人总要接受现实,并且在现实中寻找自我安慰,学会坦然。就像每个在年轻的时候都梦想着将来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但真正步入社会,发现一切都不像自己当初想象的那样,所以只能学着坦然面对。
读这篇小说,感觉是在一个梦境之中,但这个梦有时那么地真实;不知道它具体告诉我们什么,但又在无形中与我们的心灵深处相契合。
笔者之所以选择这篇作品正是被它的偏向于人生哲学的意蕴所触动,也是因为与文中的“我”产生共鸣,觉得像现实中的自己。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范文2
《第一次出门》是先生儿童文学精品书系之一,也是我们寒假推荐的阅读书籍。
书中收录了作者十一篇短片小说,十一个故事如同十一段意味深长的成长旅程,每当读过之后会使你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第一次出门是这本书其中的一篇,叙述了阿平的一段成长故事。家乡小镇的河边,记录了阿平童年的往事。他从小家境贫寒。爸爸工资不高,妈妈在煤球厂当临时工。姐弟三人很少穿新衣服,全家人的鞋也不去商店买,都是妈一针一线逢制起来的。
阿平为了参加县城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他鼓起勇气跟妈妈说要买一双白球鞋。由于刚交完学费,家中实在拿不出钱来。在阿平即将出门参加比赛,妈妈叮咛道:阿平,这时你第一次出门,到了外面,要听老师的话,注意交通安全。
第二天,阿平来到码头即将出发了,妈妈出现在面前。颤抖的手拿着一双新白球鞋。听妈妈的叙叨,阿平才明白,妈妈为了这双白球鞋,竟敲了两夜的煤球。看到这里,我深受感动,晶莹的泪花掉下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和丰厚的物资条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
父母把我们抚养长大,倾注了心血。我们要学会感恩,报答父母养育之情。我们要努力学习。要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范文3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个少年儿童的故事。
本书分为七种故事类型,分别为:我举着百合,走向青春、亲亲我的老师、一场心与心的冒险、少年心事少年风、父爱是一棵树、家的等式与不等式、五味杂陈的生活。
“我举着百合,走向青春”:这是纯洁如百合、透明如水晶的年龄,是童年渐行渐远的阶段,我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向少年,走向青春。成长中的我们,个性独立,勇敢的出门远行,探寻青春之路,眺望远方风景,茉莉欣然绽放,送我们一路清香。
“亲亲我的老师”:人们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我们要说老师是呵护我们精神成长的志愿者。为了学生,为了千百万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在都市,在水乡,在山寨,在夏日的和风中,在矢车菊的天空里,演绎着多少动人心弦的故事......
“ 一场心与心的冒险”,成长的路上,我们慢慢有了心事,有了秘密,有了忧伤,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心情,当问题出现,我们并不回避,我们怀着冒险的心,勇敢对待,在自己或别人的故事里,细细体味,渐渐成熟。
读完这一个个故事,我最喜欢其中的一篇作文:铁凝写的《哦香雪》。本文先讲诉了台儿沟从无人知晓到有火车经过到火车停站,后讲述了台儿沟的一位十七岁少年香雪为了用鸡蛋换一个铁制铅笔盒,上了火车,找到了同桌向他换铁制铅笔盒,但由于火车停靠时间不长,致使上了火车之后,火车门就关上了,他只能到下一站,到离台儿沟三十里远的一个地方下站,在走回去的路上,他很害怕与不安,因为第一次很晚回家,而且还离家这么远。
读完这些故事,我感受到一个个少年的心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秘密,这些成长经历只需在这一篇篇少年心声的故事中发现。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范文4
小说一开篇,就如同一个梦的开始。突如其来,一个梦境、一个随着起伏的海浪漂流的旅途开始了。似乎都没怎么准备好,路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在脚下延伸。
远行的意义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百闻不如一见”,于是作者写道:“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我觉得他们说的太好了,我确实是在走过去看”。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地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弧度。”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埃“我”似乎有点像希腊神话里终年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每次接近山顶,巨石都会因为他的体力不支而重新回到山脚。人生总是陷在这种荒谬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之中,一直到最后一刻。这仿佛是这个梦里对现实最忠实的折射。
然后那辆汽车就出现了,像任何梦一样,总有些东西会莫名其妙地闯进来。同时进入视线的还有那个把头塞在车头里屁股上长着晚霞的司机。从此,更加梦呓般的情节和古怪的行为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那司机先是粗暴地对那少年说滚开,即使他抽了他的烟。可少年据理力争上了车后,他的态度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先是一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的看着他,再是热心地请他吃苹果。他们竟然成为了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
当汽车抛锚的时候,修不好车的司机在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而且认认真真一节不落。做完又绕着汽车小跑起来。后来有人来抢苹果,任少年怎么叫喊司机都好像听不见,还在悠哉游哉的散步。
少年的鼻子被打得挂在了脸上,司机只会在远处哈哈大笑。最后,司机抱着少年的背包上了最后一辆拖拉机,还是哈哈大笑,最后扬长而去,消失在山坡尽头。
这样的结局实在太荒谬了。如果说前面都是作者设下的谜团或悬念的话,最后总会把真-相和盘托出吧。
可是我们失望了,结局里除了恐怖的笑声没有别的,或许它还称不上是个结局,只是一个梦的尾声,彻头彻尾充满着谜团和悬念。即使醒来,也无法将它们一一解开。且这样的无谓的探索也只会是徒劳。每个人都可能有一种答案。
离奇和诡异的情节把一切都置身于了一个异样且独立的空间,然而它还是有一定逻辑和条理的——少年最后终于还是找到了旅店,也是他的精神家园——那辆破烂而疲惫的汽车。
他会觉得它的心还是暖和的,也就意味着少年的心也还是暖和的,没有因为遭遇了暴力和抛弃而自暴自弃。
我们也多多少少得到了一些安慰——不是一切都变得荒诞了,变得令人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