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父与子》读后感优秀15篇正文

《《父与子》读后感优秀15篇》

时间: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

《父与子》读后感 1

有句话我深深的记在了心里,那就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我觉得这句话特别能打动人心,触摸人的心灵,也能突出父亲教育儿子要坚强,我读这篇文章后还体会了:父亲的艰辛和儿子的坚强,从父亲挖了8小时,他满脸灰尘;12小时,他双眼布满血丝;24小时,衣服破烂不堪;36小时,到处都是血迹。写出了父亲的坚强和执着;从“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中我看出儿子是一个心中充满爱,而且是个乐观的人。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爸妈带我去树林里学骑四轮车,我刚会骑车,就被一颗小石子搁到了,可是就在要倒的时候,爸爸眼疾手快的用他那双有力的手扶住了我,我才没有伤到!现在我长大了,常拿这件事来敬佩爸爸,夸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我懂得了世界上父母的爱是最伟大的!

读《父与子》有感 2

想读懂屠格涅夫的作品《父与子》,必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本书成书于1860年初,是俄国最痛苦混乱的时候。在1854年,俄罗斯帝国由于战败开始了农奴制改革,短短时间内改变了数百年来俄罗斯旧有的社会结构。改革的好处不会很快见到,但是改革的动乱会立即投射到社会当中。旧社会经济结构的崩坏,自然而然会带来思想结构的迷惘。

但凡社会进步之际,必是新旧思想碰撞之时。我想作者屠格涅夫本身就是其中即将没落的贵族知识分子,他肯定知道旧有的一切已经维持不住了,但他又觉得新的事态只能变得更糟糕。因此他塑造了一个巴扎罗夫。书中的巴扎罗夫是一位新兴的平民知识分子,他激烈地否定现存制度同时蔑视贵族阶级;帕维尔是一位没落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享受生活、追求解放,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好。在书中此二人屡次交锋,巴扎罗夫以他特有的简洁、粗鲁的话语、咄咄逼人地对帕维尔进行强有力的反击,以毋庸置疑的精神优势压倒了对手。年轻的巴扎罗夫决不屈从权威,具有自主的人格和评判标准,这对一位青年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年轻人可以偏颇或极端,但不能没有自己的见解。我们现在的教育更像是给孙行者加紧固圈,培养出来的年轻人有专业技能但却没思想认识。

书名“父”与“子”除了引申的新旧两派,同时也实指父子两代,这一层的交锋比引申意更为深远。无论何时何地,父辈与子辈的冲突可以说是亘古不变,而能正常与子辈沟通交流的父辈可以用“寥寥无几”来形容。自古以来,父辈就是规矩与权威,让父辈站在与子辈平等的位置上交流是不可能的!让父辈把子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与尊重更是想都别想!父辈或者如帕维尔一样:希望子辈无条件的传承父辈的思想,强制与专横;或者如尼古拉一样:尝试学习子辈的思想观念,尝试与子辈沟通却无果;或者如巴扎罗夫的父母一样:父辈没有能力,把优秀的子辈奉为神灵,拉家常可以,实质精神层面的沟通没有。

我想这也是一种社会形态,父辈与子辈本来就不是如朋辈一样建立在互信尊重的基础上,孩子从出生就一直依赖父母直至成年,有的人成年后还是一直依赖父母,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武志红不就把我们的国家称为“巨婴国”吗?依附的基础必然导致不公的沟通。所以想要谈谈思想吗,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吧,不要希寄于父辈的理解与支持了。

《父与子》的读后感 3

今天,我们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自己受伤的妻子,便去救自己的儿子,他冲破重重阻碍,战胜各种困难,终于救出了儿子,他们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了父爱是伟大的,他会为你不惜一切带价,甚至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虽然你平时感受不到这种父爱,但是,他总会在你最困难的时候站出来帮助你,这就是爱,这就是父爱。

父与子读后感 4

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之后,感触极深。《地震中的父与子》主要讲的是: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次特大的灾难——大地震。一座学校倒塌,有许多孩子还没有被救出来。有一位父亲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个小时后,听见了孩子的'声音,并最终开辟了一个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13位同学,表达了这位父亲对儿子多有责任心啊!而他的儿子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让同学们先脱险,这个儿子又是,多么无私啊!

读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眼泪夺眶而出,多么伟大的父爱,是什么力量支持他呢?是爱。要是没有这位伟大的父亲坚持不懈的毅力,没有爱的动力,就没有那么多的生灵。爱的力量胜于一切!

本文讲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经过努力,他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同学。其中,有一句话非常让我感动: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从这句话中,我非常感动,从这些出自描写中我感受到了阿曼达爸爸的艰难。通过这件事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父与子读后感 5

我很喜欢看书,其中最爱看得是漫画书,我看过《父与子》、《乌龙院》、《丁丁历险记》和《赛而号》。

《父与子》是搞笑杂记漫画,我第一次打开这本书,就看到父亲和儿子之间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有互相帮助的事;有一起玩耍;一起旅行;一起战胜困难。我知道了原来还有这么多搞笑的事,我还让我的爸爸妈妈一起看。

《父与子》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我很喜欢。

父与子读后感 6

《父与子》这本书,可能有些人没看过,但是,它是一本世界著名连环画。

《父与子》是德国人埃。奥。卜劳恩画的,这本书表现了父亲与儿子之一间的`一些搞笑故事。《父与子》里面有许多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非常形象,生动。每个小故事都反映出生活中的常识和道理。

我和我爸爸就很像这对父子,有一次,我们到游乐场去玩,我很想玩秋千,但爸爸不想玩,想看西洋镜。然后我想出一个办法,就写了一张纸条,放到西洋镜上,爸爸看到了纸条,马上就带我去荡秋千啦。原来我写的是:荡秋千对身体有好处。《父与子》里也有一个故事跟这件是很相同,你说我们父子俩像不像《父与子》里的父子呀!

埃。奥。卜劳恩把《父与子》描绘的很生动。我建议大家都来看一下这本书。

读《父与子》有感 7

周末,我做完作业,拿起语文书,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父亲在一次地震中连续挖掘了38个小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儿子的故事。发生地震后,许多家长都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他们痛苦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之后就绝望地离开了。可是这位父亲却坚持不懈地不断挖掘。在挖掘的过程中,很多人来劝他离开,但他却没有想过放弃。38小时后,他听到自己孩子的声音,并叫人开辟了出口,救出了14个孩子。

读后,我非常感动,十分敬佩这位父亲。记得他曾经对自己的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的儿子也记住了他的话,结果避过了一劫。这真是对了不起的父子啊!如果这位父亲和其他家长一样只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那么他的儿子和其他小孩就会永远被埋在地下。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爸爸。其实,我从小到大是在父亲的爱抚下长大的,人们常说母爱是伟大的,我觉得父爱也是非常伟大的!父亲也是用尺无法衡量的。

爸爸对我的学习抓得很紧,有一次,我语文考试只考了72分,爸爸一边跟我分析,一� 其实,世界上哪里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每个父母都是关心自己的小孩的,尽心尽力,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有用的人。我们也要孝敬父母,用成绩来报答他们,关心父母。我们还要学阿曼达那样,有危险要让别人先出来,去关心身边的人和朋友。读了这篇文章,令我受益匪浅,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只要有信心和恒心,定能克服重重困难。

父与子读后感 8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父与子》。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埃。奥。卜劳恩,书里的所有故事都配以卡通、英文和中文,很有趣。看着图片就大概能猜出故事的内容,看到文字自己脑海里仿佛就浮现出了父子间各种滑稽的表情和动作。

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个小故事:蘑菇、家教和圣诞老人。其中“蘑菇”讲述了一个粗心的爸爸和儿子两人路过一个做针线的老奶奶时,发现地上有一个很大的'“蘑菇”。于是,他们就把这只蘑菇拿走准备去炖蘑菇吃,结果还没等蘑菇炖好就被老奶奶捞走了。原来这蘑菇不是真蘑菇,而是用来补袜子的。

第二个故事是“家教”。儿子、爸爸、祖父和曾祖父一起拍照留念,一不小心撞碎了花瓶。不问青红皂白曾祖父就骂祖父,祖父顺着就骂爸爸,爸爸接着再骂儿子。一个花瓶看到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不担待。

第三个故事是“圣诞老人”。儿子和小狗正在房间里玩耍,突然进来一个圣诞老人。他把背在身上的袋子取下来让儿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过了一会儿,第二个圣诞老人走了进来,两个圣诞老人都说自己是真正的圣诞老人。可是过了一会儿之后,第三个圣诞老人也来了。三个老人开始打架。他们打着打着,帽子掉了胡子坏了,儿子惊奇地发现:哦,原来圣诞老人是曾爷爷、爷爷、爸爸装的啊!

这三个故事取材不一样,第一个看的是开心,第二个收到的是反思,第三个得到的是感动。我很喜欢《父与子》这本书,通过浅显易懂的卡通和文字让我学习了很多课堂外的礼仪和素养。我希望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能多看看这本书,一家人和和美美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

《父与子》读后感 9

寒假期间我和爸爸读了父与子这一本书。从中让我感到父与子之间浓厚的亲情,感到父与子之间的挚爱。

在大家的生活中,我们也偶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只要家人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不论有多大的困难,都可以坚强的走过。

在这个故事中,我感到了父与子之间感情笃深,互相信任,心灵相通。

沟通,成为父与子之间度过问题的最大条件之一;可以让大家相互了解,也可以化解一些小矛盾,和父母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

沟通也是一门“艺术”,这个“艺术”的`房间有一扇门,那就是诉说与倾听。假如文中的父与子没有相互沟通的话,我想儿子也不会被他爸爸所救,他的爸爸也一定会像其他家长一样,哭过之后一走了之。我想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一旦我们之间多多沟通,就会有了心灵交流,自然彼此之间就有了信任。家人之间会互相体谅,互相忍让就不会吵架过日子……

想起我来,平时总是和家人顶嘴,由不得赞起他们父子俩。所以我得一定要学习多多沟通、互相了解理解,才能幸福快乐的生活。

父与子读后感 10

《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小说反映的主题是父辈与子辈之间的冲突。主人公巴扎罗夫代表的是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巴威尔和尼古拉则代表的是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两代人之间就如何对待贵族文化遗产、艺术与科学,人的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社会与教育,个人的社会责任等问题各抒己见,他们之间的分歧和对立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男主角有两个,阿尔卡季和巴扎罗夫,两人是好友。巴扎罗夫随阿尔卡季回到了阿尔卡季的家,小住了一段。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巴扎罗夫很快就和阿尔卡季的伯父发生了冲突。两人怎么都看对方不顺眼,主要还是互相看不惯对方的人生观。好在,在冲突还没有进一步发展之前,巴扎罗夫和阿尔卡季就进城去赴宴了。

另外,阿尔卡季的父亲在丧偶后,又和另一位很年轻的女子费涅奇卡相好,两人生了一个儿子,不过没有正式结婚(因为费涅奇卡的地位比较低,而阿尔卡季一家是大地主)。

两人在进城后在宴会上又结识了另一位上流社会的夫人奥金佐娃,奥金佐娃长得非常漂亮,已经是寡妇,还有一个妹妹卡佳。阿尔卡季和巴扎罗夫都对她心生爱慕。

随后应奥金佐娃之邀,两人到其府上又小住了一段。卡佳喜欢阿尔卡季,阿尔卡季和巴扎罗夫因为奥金佐娃心生嫌隙。巴扎罗夫被爱情折磨得很痛楚,在临走之前的一个晚上,巴扎罗夫向奥金佐娃表白,但他知道他们之间是不可能有结果的,她不可能和他结婚。奥金佐娃虽然受到触动,但正像巴扎罗夫所想的那样,不可能为了爱情不顾一切。

阿尔卡季和巴扎罗夫又回到了阿尔卡季的家,巴扎罗夫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之中。他很同情费涅奇卡,因为她没有名分。在一个秋天的早晨,巴扎罗夫吻了费涅奇卡。结果被阿尔卡季的伯父看见,伯父本来就看巴扎罗夫不顺眼,这下终于找到了一个由头。他向巴扎罗夫提出决斗。

巴扎罗夫是一个未来的乡村医生,本来不同意,但是伯父说他不同意就是对自己的侮辱。巴扎罗夫觉得很麻烦,但还是怀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觉得无所谓。决斗如期举行,巴扎罗夫觉得真像一场闹剧。闹剧的结局很清楚,没有人死亡。巴扎罗夫毫发未伤,阿尔卡季的伯父被打伤了一条腿。

没有人来追究什么,两人也算是和解了。巴扎罗夫也离开了阿尔卡季家,回到了自己家中。阿尔卡季这段时间又去找奥金佐娃,他以为自己爱上的是奥金佐娃,但后来直觉却告诉他,自己真正爱上的卡佳。

巴扎罗夫回到家后,因为一次意外患上了伤寒,这在当时是绝症。临终之前,奥金佐娃来见了他最后一面。

然后是一次家族的聚会,阿尔卡季和卡佳订婚了,阿尔卡季的父亲也终于鼓起勇气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和费涅奇卡结婚了(费涅奇卡和卡佳相处得很好)。阿尔卡季的伯父的伤也好了,马上就要离开这里去首都去生活了。一派温馨的场面,只是阿尔卡季的心 而在遥远的首都,一个已步入老年的英俊男子受到大家的尊敬,过着安静舒适的生活,只是再多金碧辉煌也无法填补他心中无法排遣的孤独,他就是阿尔卡季的伯父。

在一个荒凉的郊外,有一座孤独的坟墓,一对老夫妻常常来这里祭奠,哭泣。

父与子读后感 11

今天我读完了《父与子》这本书, 《父与子》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父亲和儿子的有趣故事。比如:父亲有一次中了一个大奖,获得了一座豪华的城堡、一个大花园和一个湖。他们去漂流,结果到了一个荒岛上,遭遇了海盗、制造的船沉了……

最后,父亲和儿子因为他们的漫画《父与子》画的很成功,所以大街上全是他们的粉丝,连发型和衣服都一样。他们不喜欢这样的生活,父亲和儿子只好走向太阳,走向新的`生活。这件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成名而做自己,做成名的自己很不好,做踏踏实实的自己最好。

父与子读后感 12

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父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我为父亲与儿子的伟大感到无比敬佩、感动。文中这位平凡的父亲用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救出了儿子等13位同学,在38小时50分钟的长时间中,父亲执着地、不吃不喝、不停歇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这似乎不可思议,但却真实地发生了,这就是父爱的力量,神奇的力量。一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使这对父子坚持了那么久。

其实,生活中,每个父亲都是一样的,为了自己的子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只梅花鹿爸爸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出去嬉戏,可谁知一只凶猛无比的'大狮子早就盯上了他们,危险离这对父子越来越近。梅花� 大狮子如箭一般向小花鹿狂奔过去,而玩得正开心的小花鹿完全没有觉察到危险在向他一步步逼近,凶猛的狮子猛扑过去,一口咬住了小花鹿。手无缚鸡之力的小花鹿苦苦挣扎,大声嘶叫。鹿爸爸听到了儿子撕心裂肺的叫声,不顾一切地向儿子奔去,虽然他深知自己不是狮子的对手。鹿爸爸和凶猛的狮子进行激烈的搏斗,小花鹿在爸爸的示意下狂奔离去。过了不久,鹿爸爸坚持不住了,成了狮子的盘中餐。看到这,我不禁流泪了,为了鹿爸爸的勇敢,为了鹿爸爸的奋不顾身。

信念的力量如此伟大,父爱的力量如此伟大!让我们深深地震撼了,让我们在生活的点滴中体会如山的父爱吧!

读《父与子》有感 13

《父与子》是一部漫画书。里面生动幽默的小故事均取材于卜劳恩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是卜劳恩和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生活写照。其一幅幅小而精湛的画面跳跃着智慧的光芒。简单的线条里流淌出纯真的父子之情与浓浓的天伦之乐,直指人心。

卜劳恩一生虽然没有留下太多的作品,但是他在《父与子》中成功地塑造出了大胡子爸爸的幽默、和蔼、宽容,留刺猬头儿子的调皮、聪明、可爱。漫画《父与子》没有一句对话,却通俗易懂,引人发笑。

《父与子》里有很多搞笑的笑话。譬如《捕鱼新招儿》,父亲看到河里有许多小鱼,叫起了儿子。把裤子脱下来,把裤脚扎起来。父与子脱光衣服,把裤子带入水中,鱼便向裤子里游去。父亲父与子捉足鱼后,把裤子提上来,里面便装满了鱼,父与子是多么有智慧啊!

《父与子》中我最喜欢的是调皮、聪明、可爱的儿子,他给我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

在《把握时机》里面,家里发生了火灾,老爸赶紧帮儿子抢救玩具和书包,儿子赶紧帮老爸抢救烟筒和帽子。儿子趁着这个好时候赶紧把书包里的书对火里一丢!呵呵,我好像也是这样子的哦!

记得有一次,收废品的来了,我趁机把我的教材辅导书偷

偷地对杂物堆里一丢!呵呵!

啊!《父与子》真是一本幽默搞笑的书啊!

《父与子》读后感 14

《父与子》这本书,是小学六年级必读的书,同时前一段时间,它不知道怎么流传到了我们四一班,进入了我们班非常显眼的一个角落:小书海。不过当时,我并没有喜欢这本书,直到现在被子昕买来,我才真正地爱上了这本漫画书!

这本书与众不同,它是漫画中的精英。虽说并没有文字,但是单靠理解就可以推断出它的一个个小故事是多么的令人发笑。书中的主角父与子,一个长发傻,一个很天真 ,两个凑起来,就发生了一个个滑稽有趣的故事。这本著作多达一百八十三页,一百八十个故事,各个故事感人幽默,体现出作者不一样的作画风格。

故事的内容很单纯,很符合实际,而且很夸张。大部分都是开头若无其事,什么都没发生。后来来个大转折,结果一定与你想象中的不同。每一个细节,每一样物品,都包含着一定的意思。

作者为了让漫画更加好笑,把动物变得更加夸张、有趣、拟人化,一看,一只鹅因没吃的,就把父亲的烟斗叼走了。

当然啦,还有更夸张的:父与子买了一条金鱼回家养,可是金鱼挤破渔港,撑破浴缸,最后把整个房子都毁掉了。事实上,那只金鱼就是鲸鱼。

每一张图片中的父与子,神情都是很自然。生气、狂笑、大哭。也会有一些外貌特征。父亲是肥头大耳,大胡子,还有一个光秃秃的大脑壳。二子呢?又瘦又小,头发稀少,但是长到遮住了半个脸。它们都有自己的性格。父亲搞怪,儿子淘气,凑成了搞笑二人组。他们是一对朋友,也是父亲和儿子,他们也常常一起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要我评论这本书,我的结论是——完美!实在是太完美了,(下面为《父与子》封面提供)经典的阅读文本,精美的图片汇总,丰富的文学盛宴,浪漫的心灵之旅,完备的知识体系……

我也要谢谢作者[德]埃·奥·卜劳恩先生,是他创造了这么精彩的漫画,也是他让我能看到一本如此幽默的《父与子》。

父与子读后感 15

今天,是大年初三,我们一家人游览了新、老北川。

20xx年XX月XX日大地震,死伤无数,房屋倒塌,我们幸存,但一个人两条命的,1、2个月的婴儿都死在了这场地震中,在这几日中有多少人失去了生命?

在今天下午,我们来到了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这里所有的房子倒塌,成了片片废墟,有的甚至是拿铁架支撑着的!唯独几座坚硬的楼房没有倒塌,但玻璃已被震碎。

接着,我们又按照进去的路返回在停车场,在那里有一个特大的房子。姐姐说:“走,我们去那里看看。”在这个房子的上方,“5·12汶川大地震纪念馆”几个大字金光闪闪。走进纪念馆,“山川永纪”四个大字下面是地震时人被压在势头下的照片。一张图片让我产生了不一样的情绪——一位妇女手中抱着一个婴儿,受保护着婴儿的头,一位男人右手放在那位妇女的头上,一个巨大的。石头压在他的手臂上。在这种情况下,他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举动,是真爱没错了。

还有一张图时在地震的近几天,一位志愿者独自一人背着巨大的墙板,迈出艰难的步伐,把墙板一块一块地往外搬,救出了几位幸存者,真是了不起!

在这里面还有许多地震时的捐款箱、志愿者穿过的衣服、幸存者用的吊瓶以及幸存者和志愿者的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