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彩11篇正文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彩11篇》

时间:

《天宫课堂第三课》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通用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演员为家人们找到的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精彩11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1

今天上午十点四十四分,我在家中观看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的直播。看着白色的火箭载着航天员们飞向太空,开启了我国航天的又一个新征程。从未有过的震撼激荡在心头。我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正是无数的中国航天人用智慧与汗水得来的。

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科学家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航天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新征程,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他们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精心推进星际探测工程,建设航天强国,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探索浩瀚太空永无止境,攀登科技高峰任重道远。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2

鸟的梦想是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马的梦想是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自由奔跑,鱼的梦想是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中尽情游荡……我抬头望着深蓝色的天空,思索起自己的梦想——当上一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展望航天历史,万户用椅子和烟花做了一个火箭,虽然失败了,但也打开了航天探索宇宙的新世界。

2003年,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着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在太空中首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身影。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也就是在前三四个月;翟志刚、叶光富、王亚平三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约五百八十二秒脱离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进入预定轨道,入轨六点五小时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三名航天员进入舱内生活。还开展了“天宫课堂”,为我们介绍了舱内的各种神奇现象。他们这种大无畏精神值得我学习,也激发了我探索宇宙的热情。

有的时候我也常常在想:如果哪一天,我也能飞上太空,探索宇宙那该多好呀。

探索宇宙,不仅是我的梦想,更是我们国家十几亿人共同的梦想。但每一次成功的航天历史的背后,都是地面上无数的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调试和无数火箭建造者的一丝不苟而造就的,也是我们的航天员每天不停的训练,和对建造火箭的人的信心而造就的。

少年的航天梦和航天事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了实现我当航天员的梦想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上课积极发言,多看书,不仅要学习航天员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长大后还要向着航天事业努力进发,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继续添枝加叶。

梦想是一块磁铁,吸引我们的好奇心向目标出发;梦想是一座灯塔,让迷路在大海中的船只找到大陆的方向;梦想是一只小船,载着我们向着成功的彼岸进发;梦想也是……我收回了我那想象的思路,看着我书柜上摆着的一艘小火箭,深知我此时还需要多多学习。当然,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难免也有崎岖和坎坷,但我相信,只要自己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行,就会距离实现我的航天梦越来越近!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3

今天我们在线上第三次观看了天宫课堂,来自星空的知识,也让我有了更多不同的感受。这五个实验中,令我最深有感触的便是第四个实验太空抛物,在地球上的生活中,我们抛出的`物体会因受地球引力,也就是重力的作用,沿一种抛物线的方向下坠,而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物体从手中抛出后,会沿原有方向匀速直线运动,这也恰好与我们最近学习的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相吻合,宇宙也因此,仍然保持它那一抹神奇色彩。

这次直播,还向我们展示了即将要与天和核心舱对接的“问天”和“梦天号”。中国人永远不会停住他们向宇宙迈出的脚步,保持着那份独有的浪漫,我也一定会在以后学习生活的道路上,有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和信心。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4

首次开讲就圈粉无数青少年的天宫课堂,又“上新”了。

今天下午15点45分,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给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并向全球现场直播。

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介绍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在天宫课堂的第三节课上,中国航天员不但让地球上的“学生”,亲眼看到了太空的神奇,还邀请他们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在浩瀚星空尽情放飞梦想。

去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太空转身、水膜张力、泡腾片实验……神舟十三号乘组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直播课堂上的精彩演示,趣味性十足。全国6000余万中小学生观看,孩子们写下“我要当宇航员”“我要设计宇宙飞船”的观后感。

今年3月23日的天宫课堂第二课,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部分空间科学设施展示……航天员讲解科学家在空间站干什么、科学实验做什么。生动的科普味吸引很多学生留言,“我要来探究宇宙的神奇现象”。追逐航天的梦想种子,在一代人的心中播下。

今天的天宫课堂第三课,虽然只有几十分钟的课时,却用非同寻常的实验,强烈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撞击着他们的好奇心。在热烈的互动交流中,探索宇宙的梦想拔节生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科学的梦想照亮青少年的心田,他们就有了向未知世界进军的原动力。“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从载人航天到奔月探火,从无人飞船到中国空间站,聆听星辰大海征途上的中国足音,让天宫课堂式的科普教育成为青少年的“心头好”,一个个追逐梦想的飞船将穿云破雾上九天,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天宫课堂》观后感500字 篇5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坐在教室里,看着太空的样子,听着三位航天员的讲解,仿佛自己也置身太空,在太空遨游,在执行太空探测任务。

通过课堂讲解,我知道了,从1999年11月20日到2021年10月16日中国共成功发射了13座神舟飞船,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阔步向前。从神舟5号航天员杨利伟一人一日游,到神舟13号的6人三个月游;从翟志刚把中国人民的五星红旗插在太空开始,无不证明中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发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定了人民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

看着看着,我惊讶太空的神奇,我思考宇宙的奥秘,我佩服航天员的精神,我赞叹祖国的进步。中国人的航天梦做了几千年,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鹊桥会,夸父追日,到实际行动的万户飞天的壮举,敦煌石窟的飞天壁画等,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飞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如今,我们都一一实现了,并且完成得这样出色,我心潮澎湃,我骄傲,我是一个中国人。

从小,我也有一个航天梦,现在亲眼见证祖国航天的飞速发展,让我的梦更加坚定。我会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6

我有一个航天梦,每当在电视里看到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宇航员穿着宇航服在太空里飞来飞去的情景,我的心情都会泛起一阵阵涟漪,向往着有朝一日也能和宇航员叔叔阿姨一样去探索神秘的太空。

2021年的时候,随着倒计时的结束,一个巨大的白色“大铁桶——神舟十三号发射了,我的心情无比的震撼,听着电视里解说员激动地神情,仰望着太空,想着想着迷迷糊糊的,飞船已经载着我和同事们缓缓的升上了浩瀚的天空。

来到太空里,无重力的太空让我可以自由翱翔,会飞的感觉真爽,我和同事们们用水珠子变成的气泡当成乒乓球打,还学着做王亚平阿姨给大家演示太空开花,和水膜张力实验,在太空上好好玩了一把失重。热情的火星人邀约我们去参观了他们的科研室、博物馆。在太空上,只要你想吃什么,喊一声食物就会在你的眼前,对于我这个美食家而言,那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吃剩下的垃圾也会被自动吸收,不用像地球上还要繁琐的垃圾分类,真是太神奇了!

短暂的休息过后,接下来就得好好工作了,这次我们来太空的任务是探索科学上预言的天体——黑洞。在一个恒星即将消失时,恒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不断收缩,膨胀,产生强大的力爆炸,经过不断的缩小和碾碎,剩下的是一个难以置信的物质——黑洞。我们开始研究“黑洞”,在不断的钻研和探索,终于有了创新的发现,设计出了一套宇航服:它可以抵御黑洞的重量和引力,还可以永久供应人体所需的种种能量。带上头盔,可以在太空里自由飞翔,全球的人都穿上了我们设计的宇航服移居到了太空,大家过着自由自在,安居乐业的生活。

“走啦,该去运动了”,妈妈的一声叫唤把我从美梦中惊醒,哎呀我正在太空上玩你怎么吵醒我啦,我责怪着,妈妈说:“想做一名合格宇航员,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吃苦耐劳的精神,专业的文化素质。你平常都不愿意锻炼怎么行哦。”听了妈妈的话,我快速的拿起跳绳,向楼下跑去,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定要锻炼好身体,学习好知识,早日圆了我的航天梦。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500字版 篇7

3月23日下午,我收看了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并直播的“天宫课堂”第二课。这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次太空授课。

本次的太空授课活动中主讲老师依然是女航天员王亚平,指令长翟志刚担任摄像,叶光富从旁协助。在轨演示的四个实验分别是: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和太空抛物实验。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太空“冰雪”实验。王亚平老师将袋子里的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挤出来,在空中形成一个液体球,接着用一根沾有结晶核的棉棒触碰了这个小球,液体球迅速结晶,结晶后的小球看起来就像冬天的冰球。但这个”冰球“竟然是个热球!

结合之前学过的有关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化学知识我知道:只有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才会出现结晶沉淀。所以在过饱和乙酸钠溶液里只要有一丁点的结晶和颗粒,就能迅速打破它的稳定状,析出大量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热量。

王亚平老师的进一步解释道:“在地面上,我们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用到容器,所以结晶的形状很容易受到容器外形的影响。但是在太空中,我们可以把它悬浮在空中。失重环境下,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挤出的液体形成了一个饱满均匀的液体小球,所以当它结晶之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通过本次的直播课我的内心被太空的浩瀚、科学的神奇和祖国先进的的航天技术深深震撼着。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8

从小我就有一个飞天梦,想和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幼儿园大班时,最喜欢看的故事书和电视就是《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二郎神那腾云驾雾的本领,人间天上来去自如,让我羡慕极了。常常梦到自己也长出了一对翅膀,飞到广寒宫里去玩耍,飞到蟠桃园里去吃仙桃。

上小学后,我了解到了许多航天方面的故事,也知道了早在2003年10月,杨利伟叔叔乘坐神舟五号第一次进入太空,完成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他从太空中俯瞰地球,与祖国和家人通话:“我看到咱们漂亮的家了,十分好!”于是我的梦中就时常出现那颗美丽的蔚蓝色星球,这时我的飞天梦变成了航天梦。

我想长大了变成一名宇航员,穿着帅气的轻便的宇航服,乘着飞船到太空中看一下地球母亲的美丽,熟练地操控着宇宙飞船在星际自由飞翔。那时候的飞船不再需要火箭来发射,它可以自行加速冲出大气层,直接飞向太空。人们在许多不同的星球上建立生活基地,我们宇航员的任务就是将地球上的植物种子和建设物资带到基地中。许多人可以乘坐我们的飞船去这些基地中生活,地球人口过多的压力得到根本解决,污染了变少了,环境也变好了。成为一名宇航员后,我就能在宇宙中尽情遨游,飞越一颗颗美丽的星球,领略无限宇宙的风采,能够参与到祖国各项天文科学实验中� 为了实现梦想,我要从现在开始加倍地刻苦学习,积累知识,还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磨炼精神意志,以杨利伟、翟志刚等航天英雄为榜样,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行,勇敢战胜在实现梦想道路上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我就会距我的航天梦越来越近!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9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中国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推出,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

看到这个消息异常激动,因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一系列奇妙现象。这让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课。

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 篇10

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并“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启,并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三名航天员在轨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实验,介绍对植物生长研究项目进行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中国科技馆作为“中国空间站科创体验基地”,主要负责“天宫课堂”第三课的预热及延伸活动。在活动中,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利伟来到中国科技馆挑战与未来展厅“太空探索”展区,和现场的青少年一起体验三维滚环,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向公众介绍中国航天员训练到底有多硬核,向青少年普及航天科技知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尹锐和现场青少年的观众一起体验创意舱外航天服,他并还围绕通过互动游戏“眼疾手快”、“火线冲击”等互动游戏趣味实验,向现场的青少年介绍“如

中国科技馆表示,今后该馆将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科技发展历史成就,加强与航空航天等科技领域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神舟一号返回舱、“天和核心舱”结构验证件等展览教育资源,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策划组织更有广度和深度的教育活动,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踔厉奋斗的工作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天宫课堂第3课观后感500字 篇11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2日16时01分,“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在约5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此外,航天员还重点介绍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手套箱剪株操作。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地面课堂专家也就有关科学问题进行认真解析。

此次活动,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设地面主课堂,在山东菏泽、河南郑州、云南大理分设3个地面分课堂,约40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