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范文【优秀6篇】》
打开《中国近代史》,它是一部记载着我国由危亡走向复兴。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范文【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篇1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2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20年。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20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所以,不必去盲目崇拜美国、日本,我们应该崇拜我们中国人自己。
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最后那一句“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
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代代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种一样。
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
在这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二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走了一圈。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还要飞夺泸定桥。从 1934年秋开始到1936年10月,这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历史,给我的带来震撼的不仅仅是长征,还有辛亥革命,百万雄师过长江,五四运动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叙述它们给我带来的是如何的感受了。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篇2
看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让我感触颇多。
这是一本以中国“鸦片战争”为起点到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末端的中国近代发展历史。清代末期的腐朽统治,“鸦片战争”让中国进入了“双半”社会。由于“小农”的阶级性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的“农民-运动”,最终都已失败告终。洋务派的本阶级利益,维新派的自身弱点与局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国。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的旧民-主主义也随之结束。以“新文化运动”作为铺垫,“五四”运动成为了开启新民-主主义的一把金钥匙,让“双半”的社会看到了一丝光明,“反帝反封”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播撒了革命的种子。第一二次国共合作的成功与失败、十年内战,是由于国民党的贪婪与野心作祟、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财力而发生的不必要的战争。民族资产阶级的摇摆不定让我们看到了要以_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来夺取国家的领土与主权的独立自主。“八七会议”纠正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兴起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动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开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星星之火,能够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
存在》等著名论断,鼓舞了气势。由于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倾”错误,采劝直面攻击”“机会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解决了在当时具有决定好处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并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展了“万里红军长征”,挽救了党的实力。
接下来的毛泽东领导时期让我折服,抗日战争全过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无时无刻让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审时度势、先见性与战略性。他能够在危机关头作出决定性的正确决定,能够在让士气低落的战士看到胜利的曙光,能够顾及人民的利益,注重民生,他能够不顾个人安危、挺身情愿走进蒋介石的圈套里,他能够“熊掌与鱼兼得”、看清国民党本质、制定周密计划,他能够看清国际国内环境、看出世界发展主流、抓住机遇。建国后,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大跃进”“十年”,毛泽东尽管有错误,但是“人无完人”,“熟能无过”年纪的上升也会使决定产生错误思想。每个人都有思想,作为领导更期望自己的国家能够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他是为国家而急、为国家经济发展而急、为社会进步而急、为深陷贫困的广大人民群众而急。他有被中国人民称颂的资格与权利!
的第二代的领导提出了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好处-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为第三代的领导提出了“”,以为第-四-代的领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这样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篇3
假期里,我读了《中国近代史》,作者是蒋廷黻,读的比较吃力。主要讲的是: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此中有两个缘故。1.中西相隔很远2.中国觉得外国人是蛮夷之邦。但外国人认为,中国是很好的国家,竭力与中国订立邦交,可中国人仍觉得他们是就应向我们跪下的小人,英国人就这样在一开始就和中国关系变差了。而且,当时在中国的外商发现鸦片是利润较多的货物,在中国销售鸦片,但遭到许多中国人反对,更加恶化了中英关系,最后和英国打了起来,失败后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战败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轻视西方了。有些人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一些人就批评说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不能够轻而易举的灭亡。洪秀全领导一些人组成的起义军很快攻下了许多城市,但是到之后,起义军变得骄傲自大,他们的领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败了。
但是好几场对外战斗的失败,令更多的中国人明白中国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国人购买先进的武器,学习科学技术,受到推荐的李鸿章提出了许多维新方案,他期望中国步步向前进,但他做的不彻底,许多人不听他的话,很多建的厂都在和法国打仗时被毁了。
这时李鸿章觉得日本是中国的劲敌,有朝一日会攻打中国,于是在高丽进攻日本,但由于战略错误,中国败给了日本。和日本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用各种外交办法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但都失败了。但是俄,法,德三国却在之后自愿援助我国,想从中获取一些代价。俄国借给我们很多钱,声称要和中国为友,帮忙中国修铁路,实际上要占领中国北方。最后,中国许多地方被瓜分了。孙中山这时在国内外来回奔波,提倡复兴方案,最后推翻了满清,当上了大总统,赶跑了不友好的外国人。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觉得就应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样,我们不能歧视有困难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气,不能为一点点小事而闹得越来越大,就应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篇4
最终读完了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这套灰不溜秋的书,分上下册。当然,我看的是后浪出版社的。
作者写下了1600-X年间,中国从泱泱大国沦为半殖民地,走向灭国的边缘,而今,又回到泛泛之辈,里的重大事件。全书1083页,以一个外国人的视野来看中国发生的一切。作者睿智,客观,逻辑的思维,笑看过去,俨然一本通鉴。
舞台上,依然还是仅有几个人,围绕着权力中心,着你死我活的较量,重复着“王始帝国”的故事。
常拿凹面镜看自我,显得自我巨牛无比。拿凸面镜看别人,大象在眼里也成了蚂蚁。我只想找面平面镜,还原真实的自我。
一部中国近代史,一部近代中国人们的苦难血泪史。书的资料国人都清楚。西方人逻辑的思维用在分析中国的事有些不妥,你站在一个边境线外,经过一些材料,作逻辑推导,得出结论。然而,我们是酱缸文化,对逻辑免疫。
在神气的国度里,发生神气的事。神气,神气,再神气!这才是行文之道。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篇5
历史课上老师安排了本学期的一个课外任务,就是读一本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原本抱着打算应付作业的态度草草了事,谁知却使我意外发现了一本好书,读过之后,掩卷沉思,获益良多。
一、从统治阶级说起
统治阶级的决策与措施牵涉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与一个国家的命运。
皇帝们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少。就如清皇帝,当英国入侵时,不去内房读旧日利玛窦等所绘世界地图,竟发问“英国地方在哪里”在回答中西问题时,又问“其国和新疆有无陆路交通”再向邻国日本看去,原有土地但是是中国的一省,却能在国际上作一个头等的国家,这恐怕不是碰巧也不是其它的什么,我想最重要的是一国之君的治国之道,日本君主能够为了自己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寻求富强之路,仿英国走上君主立宪制,到此刻也还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而此时的慈禧太后正在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以迎接自己的六十大寿,沉迷于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或许皇帝们心在想,这种制度下我清王朝已经很富强了,何谈变革制度呢对于外国的变革是不知或不以为然的,满清皇帝是以天朝自居,对于外来侵略者称呼用了一个很不雅的字“夷”,用现代化来讲就是看不起、蔑视外国人。可就是这样的满清皇帝,没有让清朝走向繁荣昌盛,更是让这帮“夷”一次一次的侵入,他们腐朽落后的思想,自大狂妄的思想,没有与世界接轨。
二、从闭关锁国说起
正确来说,闭关锁国是明末时就有了,只是没有那么严厉罢了。邓小平说过:“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落后就是闭关自守。”那为什么中国人闭关自守闭关锁国有什么“好处”呢可谓“好处”“大”了。分小点来说--
原因一:中国从此孤立起来,宛如“世外桃源”,清朝统治者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用不着任何西洋的出品,中国也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自己能够尽情享受生活,做着一国之君,生活充裕,何要开国门而且皇帝们认为,要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就得从根本上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
原因二:关紧国门、禁海休船(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或中国人到海外经商),能够防止国人与外国人交往,这样一来,就减少了接触机会,接触机会一减少,那么清人就乖乖的呆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过着原先的生活,不会有骚乱。还有,也是在政治上避免有志之士海外联合反清,之后孙中山的海外建立兴中会就是一个例子。
原因三:再试着找找闭关自守的有利方面。外国的思想文化不进来,思想冲击就大大减少,中国人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东西就能够满足生活需求。但这是十分狭隘的想法,关起门来搞既是不能够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认为,闭关自守近代化落后的直接导火线。当时的通商制度个性也能说明这一点--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还是中国政府指定的十三家能够与外国人作买卖的,外国(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已开始,昔日的手工业都慢慢的变为机械制造,而中国的国策,十分不利于他们的商业发展,这就迫使他们打开我们的国门,而中国这方一向没有给他国使者一个满意的答复,于是他们只能用坚船利炮打开来了。可为什么就想打开中国国门呢简单而言,中国地大且确实物博,暂且不说有多少资源,就是粗略计算一下,中国一个人买一块布,那盈利可就十分惊人,一块肥猪肉在眼前,是谁都不想放过的。
我们往反的方向去想,如果中国一开始就实行开放政策,欢迎外国人的到来,欢迎西方文化的进来,凭借中国本来就有的5000多年的文化底蕴,在加上中国的古代科技(能够看出中国人的智慧)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据数据统计,当时我们的科技成果占世界的科技成果的50%。那么如果这种有利的政策,中国的文化将迅速向全世界传播,外国的思想也将快速在中国传播,以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那样就不至于是被打出来的近代化了。
三、从作战武器(包括思想)说起
鸦片战争的失败,签订《中英条约》;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的失败,签订《辛丑条约》;还有许多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我们还是没有发现问题所在,或是难以解决(暂且不说)。从表面上来说,还是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引进先进武器的,但在具体的实际当中不仅仅表此刻装备落后,更表此刻思想的愚昧。例如在鸦片战争时,名将杨芳认为英舰在水上浮行却几乎炮炮皆准,命中率反远高于在清军在陆上固定的炮台,其中定有某种邪术。他相信女妇所用的秽物最能“以邪破邪”,故想出妙计,搜集许多妇女所用马桶载在竹排上,出防炮台。结果当然未能“破邪”,炮台为英军所破。当时有人赋诗曰:“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摘自雷颐的《被延误的现代化--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浙江慈溪守城军民击败英法联军,所依仗的居然是当年吴三桂埋藏地下沉睡200余年的大炮。雷颐先生就尖锐地指出,在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只有儒学经典的地位,而自然科学知识的地位极低,几乎不被看作一种“合法”的知识。这就充分说明了中国的近代化根本没有自己控制的潜力,只能依靠别人,在被打的状况下才近代化的,我们从《时局图》明显看到熊代
表沙皇俄国,虎代表英国,狼代表德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正在瓜分中国,这就是悲惨近代化。
四、读后所感
这本书不仅仅奠定了蒋廷黼在近代史领域中的学术地位,而且因其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过西方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的普遍心态而受世人瞩目。由此,也引发了我的深深思索:为什么中国近代化趋势总成泡影蒋廷黼也提到过,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问题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的话我们的民族的前途就是光明的;不能的话,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答案是:能。但这是很笼统的说法,要明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我们走得又是多么的艰难而坎坷,中国的近代化并不容易,这是被打出来的近代化,是迟来的近代化。那造成这种局面又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有诸多社会原因,下面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几点原因。
五、综述
个人感觉蒋先生的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看待中国近代史的全新视角,对我们增强独立思考潜力和提高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大有益处,强烈推荐大家有时间读一读这本短小精悍的历史书籍。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 篇6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的「近代」始于162017年的清始,至今有400多年,令我觉得「惊奇」:四百年的历史也称为「近代」。 这也好,刚好承接黄仁宇的《万曆十五年》。
晚朝时期
「中国科技落后,贫穷;西方科技先进,船坚砲利。」以往觉得必然的,已经是无条件地接受的既定事实。但是,在满清乾隆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却是全球第一 (在曹仁超的投资者日记常有提及) 国力盛极一时。翻开页450-451,1775年的清帝国全图即可见当时国家的强盛。
但是,中国何以在晚清时落得如此屈辱的下场呢?俄国的彼得大帝及日本的明治天皇能够在这关键时刻向西方学习,令自己的国家现代化,成为国际强国;而中国却不能,并且不断受人欺压。实在,中国不是一开始与西方接触就立即被彻底打败的。外人初时并不知中国是如此不济的。他们只不过是希望可以通通商,没有侵佔的野心。后来知道了清庭的无能才起瓜分中国的野心。在这段漫长的日子裡正常人也可以看见对手的强盛及自己所受的威胁。我们是有百多年的时间去从后赶上的,但却白白错过了。这是我们要检讨的地方。
初期与西方接触,中国视之为藩属进贡之举。对传教士带来的文明技术不屑一顾。后来战败了数次才能够明白西方的「船坚砲利」,需要「自强」。但是,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发动的自强运动还抱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自大心态,普遍士大夫们还抗拒西方的事物,再加上官僚体制的腐败……自强运动随着中日甲午战败而証实失败。后来还有康有维、梁启超等倡议的百日维新改革也随着清朝的灭亡而証实失败。
被人欺负了百多年还以泱泱大国自居,如瞎了眼般无视迫在眉睫的危机威胁。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欺负,只求偷安,不求上进。今天我可以想像何以鲁迅先生要写《阿q正传》去唤醒中国人了。中国败不在于科技落后,是败于骄傲狂妄自大!
统一、主权独立的重要
国际间的角力,利益竞争犹如黑帮般运作。有冲突就先“讲数”,“晒冷”显示实力,摆不平则动武。一些实力较低的就要向较强的靠拢,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换取生存空间。当“大佬”施压,一切违反国家利益的政策也要执行。美国攻打伊拉克,日本及南韩就要出兵。1985年美国要日圆升值,日圆就要升值。
最近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能够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调整币值,令自己的经济持续发展,就是主权独立的好处之一。中国要长治久安也必须如此。
再看二战后的中国,她实在有再次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当时日军已投降,苏联本应把东北归还给中国。但却迟迟不肯撤军,令人怀疑其企图。后来撤军时则洗劫东北工业厂矿,把价值廿亿美元的设备当作「战利品」运往俄国。另一方面, 国民政府则不断向美国求援,似会成为美国另一附庸之势。
毛泽东虽然打着共产主义的招牌,但不用听命于苏共的情况下崛起。(见页554, 397) 建立了主权独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他的能耐。他建立了一个大致上统一的中国。令中国踏上长治久安的第一步;但同时也带领中国走了三十年的冤枉路。
在建国初期的一连串运动如:大跃进,人民公社,……为人民带来更多的苦难穷困。打着「为人民」的旗号为人民带来更多苦难,无论动机如何的善良,结果不及格,都应该退位让贤。政治制度不完善,让不称职的领袖继续执政,遗害民间。这是中国需要突破的地方。中国需要进行政治现代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权力交接制度。否则每次领导人任期届满时都出现不稳定因素,令人不敢作长远的投资,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