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 > 2024年学生 诗歌 学生作品诗歌精选4篇正文

《2024年学生 诗歌 学生作品诗歌精选4篇》

时间: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4篇2024年学生 诗歌 学生作品诗歌,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 诗歌 学生作品诗歌 篇1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宜①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暗香来梦里。其二

芳心②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注释] ①偏宜:偏偏喜欢。交:交结,交朋友。②芳心:即芳情,优美的情怀。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谒岳王墓 袁 枚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咏西湖 郁达夫

楼外楼头雨如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亦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①。

【注】①: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在西湖筑防洪堤,后人名之曰“苏堤”。

(1)袁枚诗中涉及到的“伟人”是指明代的于谦和宋代的。郁达夫的诗句“淡妆西子比西湖”化用了诗人苏轼的“,”。(写出原诗句)(2分)

(2)“江山也要伟人扶”“江山也要文人捧”两句诗,一“扶”一“捧”,境界各异,试指出“扶”和“捧”的不同含义,然后说说这两首诗的意境有何不同。(6分)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 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来写“秋怀”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芭蕉雨声秋梦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余庆 张 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4分)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

5.(8分)

阅读下面这支曲子,完成题目 [双调]折桂令 卢沟晓月

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注:①卢沟晓月:北京著名景色。卢沟,指卢沟桥。②鞭影摇红:马鞭在拂晓的霞光中摇动。

(1)简析“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和“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语句的表达之妙。(4分)

(2)试就曲子的后三句“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分)

6.阅读杨万里的《晓行望云山》,按要求答题。(8分)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却有一峰突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1)全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2)杨万里诗的最大特点是:要求诗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世界,用活泼的语言把亲身的感受生动而巧妙地表现出来。请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妙处(6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2-3题。(8分)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试分析这首诗的主旨及其表现出的的诗人的情感。(3分)

(2).王冕另有《墨梅》诗:“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争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这两首诗中流露出的诗人的心情完全相同吗?(5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三湘,泛指湘江流域。

(1)王八员外被贬长沙,而送行之人又是因事被贬巴陵的贾至。一句“离恨空随江水长”道尽了个中情韵,请赏析“空”字的妙处。(4分)

(2)送别诗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各具其情。请赏析本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表达技巧。(4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夜怀吴中①(宋)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注〕①这首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陆游离蜀州通判任后.“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②灞桥:桥名,在长安东三十里的灞水上.

(1)首联中的“挑灯”、“句句”看似寻常,其实却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你结合课本节选的《离骚》的内容和你所了解的屈原的遭遇,谈谈你对陆游夜读楚辞心境的理解。(4分)

(2)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10.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3分)

(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做题。宿桐庐江①寄广陵②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③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 ①桐庐江:桐江,今浙江境内,为钱塘江上游。②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也叫维扬。③建德:县名,今浙江省建德县。

(1)发挥想像,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画横线的诗句所写的内容。(4分)

(2)结合全诗,具体说明这两句诗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点绛唇① 林 逋

金谷②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③去,萋萋④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点绛唇》一题“春草”。②金谷,即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所建,后荒芜。③王孙,借指作者的朋友。④萋萋,草盛貌。

(1)全词突出写一个“乱”字,请作具体说明。(2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4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蓣。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晋陵,即今江苏常州。黄鸟,即黄莺。绿蓣,指水中浮萍。古调,在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1)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4分)

(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又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殿前欢 对菊自叹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 朝词人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2分)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2分)

(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词的上片写景。� (4分)

(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书扇 李之仪

几年无事在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觉后不知新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注:黄公旧酒垆:晋代酒家名(垆,酒店安置酒瓮的土墩,常代指酒店),竹林七贤中嵇康、阮籍、王戎等常在此酣饮。

(1)全诗以“无事”二字为其主干,全篇怎样扣住这两个字展开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上,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2分)

1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玉阶怨 吴声子夜歌 李 白 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分别写到白露、飞霜,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2分)

(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其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6分)

18、阅读下面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2)简析本词的浪漫主义艺术特点。(3分)

1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夜雪 张实居

斗室香添小篆烟,一灯静坐似枯禅。忽惊夜半寒侵骨,流水无声山皓然。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一种手法,试简析之。(2分)

(2)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诗的相同点。(4分)

2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孽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龚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祯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

(1)诗中是怎样写梅的?梅在本诗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2)这首七言绝句后两句的诗眼,有 � (8分)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地高处望云开。

(1)“为问西风早晚回”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2分)

(2)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尝闻”二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3)诗的后两句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请结合具体词语作简要赏析。(4分)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⑴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⑵诗的二、三两联运用了什么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2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诗人与故人分别十年间可写的东西很多,但诗人只写两处虚景就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感情。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4分)

(2)分析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变化。(4分)

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第一小题只选做一题)(8分)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①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 试结合诗句,从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角度写一段不低于80字的赏析短文。(4分)

2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北斋雨后①

文 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①此诗为作者熙宁七年(1074)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近代诗人陈衍认为颔联中“占、寻”两字最为传神,“下得切”,你同意吗?为什么?(4分)

(2)诗人通过雨后情景的描写,主要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4分)

26.(6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早行 宋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沾湿。

⑴诗题为“早行”,诗中是怎样扣住一个“早”字的?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⑵本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很有特色,有 请就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作简要的赏析。(3分)

27.阅读下面的一首诗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凤栖梧 无名氏①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注:①《全宋词》将其编为无名氏词。

(1)本词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一些特点?(2分)

(2)上下两阕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些情怀?结合有关词句,简要且合理地分析。(4分)

2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小题。(6分)除夜宿石有关当局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支离笑此身”中的“笑”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29.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乡 思 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①“天涯”一词在前两句中反复出现,请说出两个“天涯”不同的含蕴。(2分)

②古诗中有“无理而妙”的评论语,请结合三四两句作简析。(4分)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这两首咏梅曲的三、四句都没有直接写梅,但着眼点、手法及表达的情感各有不同。“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两句,着眼于梅花的品性,因此运用对偶、拟人手法,写梅花偏偏喜欢与“雪月”交朋友,不招惹趋炎附势的蜂蝶,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守,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两句,则

着眼于梅花的四周环境,(2分)因此运用对仗、叠字手法,写明月清辉,淡烟飘渺的环境,以景衬梅,景中融情(2分)从侧面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隐约透露出几多春意。(2分)

2.(8分)

(1)(2分)岳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每空错一字扣1分,每空最多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6分)①(2分)

扶:扶持,匡扶,呵护,映衬等(1分)。(袁诗说江山也要伟人扶,强调一个“扶”。“扶”字含义双关,既指人文景观使自然景观具有了生命、活力,有了意义,借死于杭州、葬于杭州的岳飞和生于杭州的于谦这两位民族英雄写西湖,为妩媚缠绵的西湖平添几许慷慨悲壮的阳刚之气,强调人文景观对自然景观的映衬;又指民族英雄匡扶〈保卫、呵护〉江山社稷的伟大意义。)

捧:渲染,赞美,歌咏等(1分)。(郁诗说江山也要文人捧,强调一个“捧”,“捧”在这儿是渲染,是锦上添花。诗人以历代诗人画家和其他艺术家对西湖山水胜景的题咏的歌赞,强调文人的渲染对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的重要意义。(亦指江山社稷要有文人的帮衬和美化。)

②(4分)

袁诗大气,慷慨悲壮。(由西湖美景与人文景观的关系,联想到伟人对整个江山社稷的意义,含义深沉,主题深刻。)(2分)

郁诗优美,自信豪迈。(将苏轼作为文人对自然山水的渲染的代表,使人联想到许许多多文人对西湖的题咏,内涵丰富。)(2分)。

或者:袁诗说江山也要伟人扶,表现诗人对伟人的崇敬(歌颂)。郁诗说江山也要文人捧,(明显从袁诗而来,)但表现出文人的自信与傲气(或不服气),伟人扶正的江山还要靠文人进行美化。(意思对即可)

3、(1)用西风、红叶、黄花、北雁、芭蕉、雨声这些意象渲染出一幅萧瑟(或凄清冷落)的秋天景象,借此抒发充塞心中的愁苦“秋怀”。(三个得分点各占1分)。(每点1分)

(2)诗人因漂泊在外,归期难定(或归家不得),只有神游故乡,(或从梦中寻找慰藉),偏偏“美梦”又被雨打芭蕉声而惊醒,(更是辗转反侧,再难入眠)。(2分)“芭蕉雨声秋梦里”这句诗写出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功名未就的伤感之情以及强烈的思乡之情。(2分)

4.(1)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2)“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把“比”回答为“比喻”扣1分)

5.要点:

(1)前三句运用排比句:言其险,喻其阔,显其高。勾勒出卢沟桥的高大雄伟壮观,层次分明,且极为准确生动。后两句用比喻对偶夸张,形象描绘卢沟桥恢弘的气势和寥廓的境界,极为形象传神。

(2)照应开头的晓行,运用比喻,展开丰富的想像把卢沟桥与晓月,天上与人间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恬淡愉悦深邃高远的境界。疏钟和行人把画面点染的鲜活生动。最后一句切合题中之晓月,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神话世界。

6.(1)写天刚晴,指晓赶路远望云山奇峰的情景。(2)①善于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把晓行所见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②把彩云误当山峰,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③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却把景物描摹得生动逼真。(三条答出两条就给满分)

7、(1)这首诗通过对白梅的赞颂,表现了诗人高洁自身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2)、不完全相同。《墨》诗侧重表现孤芳自赏的隐士性格。《白》诗侧重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热情。

8、(1)“空”字使用精妙,一语双关。用比喻的方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王八员外满载离恨远去,诗人的心也随行舟而逝;“空”字还写出了作者依依惜别而又无可奈何的苍凉心境。

(2)【答案一】情景交融的写法。开头两句,作者以“柳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既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又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而又离合无常的感觉。收束句用比喻将“离恨”比作湘江水那样悠长,以景结情,含蓄绵长。(答出“情景交融”2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

【答案二】本诗采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用暮春时节给人以春天感觉的典型物候“柳絮飘飞”和“凌寒绽放”来写“离情别恨”使得全诗倍增苍凉之感。这种离恨犹如浩浩荡荡的湘江水一样绵长而久远。再加上是“谪迁人”送“谪迁人”,可谓“倍增其哀”。(答出“乐景写哀”2分,略作分析2分)

9.(1)“挑灯”,说明是久读;“句句”,绝非楚辞中的一篇一章。可见“不吾欺”的是贯穿在楚辞“句句”中的主要精神--关心国家命运、指斥权奸误国、对因谗被逐的不满等等--是作者内心所深许的,这也正是陆游夜读楚辞时的心境。(答出对“挑灯”、“句句”的理解各1分;答出“楚辞”的主要精神中的任两点给2分)

(2)①由自己在蜀州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两相对比;更加显示了千里客居者的孤独和苦闷。②双关:用“柳”音关“留”,用“灞桥”意关京都;明写自己留恋吴中,暗示朝中无人赏识自己的才能。(答出任一点即给4分;其中“写法”2分,“情感”2分)

10.(1)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又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形成对比)。(3分,手法1分,作用2分)

(2)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景与情是游离的。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来: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5分,改劝后的诗特点1分,效果1分;原诗特点2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

11.(1)天黑了下来,四周一片寂静,桐江两岸的树叶,在夜风的吹拂下,发出悉悉索索的响声;月亮升起来了,明晃晃的月光,照在停靠在江边的一叶孤舟上。

(2)孟浩然的这首诗表达了行旅飘零的愁苦之情。画横线的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分别表现了一个“寂”字和一个“孤”字,与上联的写景和下两联的抒情渗透、呼应,将感情表达得深沉充分,富有感染力。

解析:这首诗的意境显得很凄清。诗人行舟桐庐江上,夜晚,停船就宿,怀念扬州的朋友,写成此诗。首联两句即点明时间、地点、环境,还有诗人的心情;夜晚、江流、猿啼,都有清冷之意,一个“愁”字,更是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颔联两句纯粹写景,上句写夜风吹动两岸的树叶发出响声,下句说天上一轮月亮照着江上一叶孤舟;但细细品味,孤寂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过于清静,才对声音特别敏感,深感孤独,才越发伤感于孤月照孤舟。后两联进一步发感叹,建德即桐庐江一带,不是诗人的故土(孟浩然是襄阳人),船行至此,有漂泊异乡的惆怅,昔日的老朋友又远在扬州,不能相聚,只有将两行思念的泪水,托付给沧江夜流,请它带到遥远的大海西头的扬州朋友。全诗感情凄恻婉转,读来令人垂涕。这可能与诗人一生在仕途上不得志有关。

第(1)题考查学生通过想像,再现诗歌情景的能力。读诗是需要想像和联想的,没有形象,就没有感悟,也就没有走进诗歌。第(2)题要求结合全诗体会颔联的景中之情,表面上看,这一联两句诗纯粹在写景,但景物的特征却在一个“寂”字和一个“孤”字,联系上下联所表达的思乡之愁、念友之愁,就可以品味出这一联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和孤寂难耐的愁苦心情。

12、(1)【答案】园中春色因无主而乱;落花因烟雨飘零而乱;心绪因离别而乱;前路因萋萋芳草而迷离。(2分)

(2)【答案】①绵绵不尽的离愁别绪。(1分)②上片写景(咏物),以荒园暮春为背景,运用映衬的手法为写离别奠定感情基调。下片情景交融,先用 “一阕长亭暮”的特有情景,再用“王孙”这个典故,后以景作结,将绵绵之情写尽收足。(手法2分,简析1分)

13.(8分)

(1)海上朝霞灿烂,江边梅开柳绿,天气和暖,黄莺欢鸣,阳光明媚,浮萍泛绿。(4分,答出1点得1分,答出任4点即可)

(2)归思(思念家乡的感情)。(2分)

二、三两联借景抒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2分,每点1分。第一点如答成“以乐景衬哀情”也可)

14.(1)宋 李清照 [2分。朝代1分,名字1分。]

(2)自己(人)的命运不如花的命运(或年华流逝)。[2分。]

(3)曲的开头先怜秋,继而对黄花(菊花)怜惜,再到人的自怜(“自羞”),最后是花怜人(“花替人愁”),全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自叹惋惜人不如花(“人比黄花瘦”)的情感。(4分。每答出1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满4分止。)

15.(1)开放性题目,只要能够从一个方面简要分析,有理有据则可。(4分)

示例:①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远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

②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开断、明、隐,使这些静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通过这种动静结合方式,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

③写景有声、有色、有得,相映成趣。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与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此外,还可以从炼字、修辞、寓情于景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有理有据则可)

(2)词中的景物都是“昨夜三更雨”后作者乘凉出游时的所见所闻,从表面看,似乎是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得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其实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闲适恬淡,以及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失落情绪。(意思对即可3分)

16、① 首句的“几年”“江湖”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为无事创造了悠闲自在的环境,总写“无事”。第二句写无事中的行为“醉”,使无事的主人公更超脱了。第三句说新月已上,诗人却还“不知”,再次显示了他万“事”皆“无”的心理状态。第四句“花影”而“满身”,充分表现了诗人醉倒花前的情状,“倩人扶”突出的则是诗人的颓放。(每句1分)

②细节描写(1分);后面三句围绕“无事”写某次醉倒,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使首句所述内容生动再现。(1分)

17.(1)写霜露,表明夜已深,渲染了环境的冷清,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愁怨。(2分)(2)内容上,两诗都写了秋夜望月,表达了人物孤寂思怨之情。(2分)写法上,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2分)而薛诗写下帘避秋月,人月不见,愈怕望见秋月而愈增添孤怨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18、(1)本词表现了一个有抱负、有才干而不被中用的英雄内心的愤懑和矛盾,也表现了诗人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的愿望。(得分点:怀才不遇 愤懑矛盾 扫荡黑暗的愿望)

(2)本词巧妙地运用深化传说,借助于象征和大胆想像,构成了一幅瑰丽宏大、气势磅礴的超现实艺术境界,有力地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情怀。(得分点:神话传说 想像象征 超现实的或理想的世界)

19.(1)侧面描写,张诗的诗句分别从人的感觉、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白诗四句分别从人的感觉、视觉、听觉来写。

(2)都写出了诗人的孤寂无眠。张诗写自己“夜半”、“惊”、“寒”,难以入睡,只好静听“无声”的流水,远望“皓然”之山;白诗有意选取“折枝”这一细节,“折竹”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写出了诗人的彻底失眠,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20.(8分)(1).写梅生存的空间:天涯;梅的形象:疏影;梅的背境:黄昏。(2分)作用:借梅抒情,托梅言志。借梅花表达思乡之情,苦闷寂寞之意。(2分)

(2).“寒”。(1分)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1分)表达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2分)“惊”或“客”,分析正确,表达情感正确也得分。

21.(1)运用了拟人和设问的修辞手法,赋西风以人格。(2分)

(2)表达了诗人焦灼地盼望西风早早回去的悯农心情。“尝闻”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关切,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3分)

(3)“如鹤”描绘了白发的形象,“鹤立”的姿态给人持久、执着的感觉,写出了农人的迫切心情;其次,“麦地”的背景,交代了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高处”暗示了农人的急切心情,显得非常形象。(4分)

22.⑴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及不得志的惆怅之情。(2分,答出“思乡”之情1分,其他两种1分)作者对眼前的美景感到如此熟悉和亲切,原来这美景正是故乡风物的再现啊!于是,由游之野兴顿时转为乡思,再由此想到贬官在外,有家难回,壮志难酬,更是忧愁感叹!(2分)

⑵二、三两联运用了多种写景手法。①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诗的第二联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声,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沉寂。②远近结合。诗的第二联写远景,诗的第三联写近景,既宏大开阔,又细致入微。③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数峰无语”,将峰峦人格化,突出其静。作者又用“胭脂”“白雪”比喻棠梨叶色和荞麦花色,显得绚烂多姿,美不胜收。(4分,答出其中两点可得满分)

23.(8分)

(1)(4分)作者用“浮云”从空间角度写二人漂泊不定、变化无常的感伤;用“流水”从时间角度写岁月如流、年华易逝的感伤。(每层2分)

(2)(4分)首联回忆当初的交往,表现的是欢乐之情;(1分)颔联写十年的分别,表现的是伤感之情;(1分)颈联写别后重逢已是头发稀疏鬓角斑白,写喜悦之情,更写伤感之情;(1分)尾联写留恋秋山,喜悦中流露出一种恬淡之情。(1分)

24.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e。

(1)①白:诗人写中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冷:诗人移情于物,化虚为实,诗人把中秋月夜里轻轻袭来的丝丝寒意倾注于冰凉的露珠,同时衬托出诗人孤寂无眠的苦思之情;

无声: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画线处各2分,以上任选一字分析即可;选“栖”、“湿”,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②“落”字用得好,将无形的“秋思”形象化、动态化,新颖贴切,仿佛那溶溶的秋思随着银辉洒向人间;而“在”字则平淡寡味,相形见绌多了。(画线处分别为2分和1分,结合诗句赏析1分)

(2)诗人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入骨的思念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含蓄,情景交融的疑问句式,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把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说:在这“人尽望”的中秋之夜,秋思最深的恐怕只有我啊!(画线处各2分)

25、(1)同意(1分)。“占”有占有之意,写出鸟雀的欢喜得意神情,且能显出两鸟对鸣,双双跳跃的欢快和竹枝摇曳多姿的情态;深秋时节,蝶影已稀,花多凋零,用“寻”是寻觅、寻找,更现那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之态。(3分,其中答出“占、寻”二字基本含义得1分,答出在文中的“妙处”得2分)

(2)诗中主要表现了作者的闲适心情。(2分)作者首先描写园圃的清幽僻静,没有官事打扰,使人能够得到心灵上的平静;接着写雨后之景,淡雅素净,诗人一面欣赏庭院美景,一面与好友品名茶赏名画,让人感到十分快乐欢畅,恬淡闲适。(2分)

26(1)本诗共四句.句句紧扣一个“早”字。第一句甩露侵驼褐暗指行路之早之久,紧扣一个“早”字;第二句描写黎明前的星空.反衬地面的黑暗,突出了天气的“早”;第三句一个“梦”字,点出了诗人的精神状态.突出时间的“早”;第四句用“草虫鸣”反衬环境的静,烘托了一个“早”字。

(2)第一,这首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第二,这首诗通过感觉(第一句)、视觉(第二句)和听觉(第四句)交替与综合的手法,描写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这首写早行的诗与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异曲同工之妙。

27.(1)参考:①铺陈描写,色彩、形态、声音刻画得形象生动。(1分)上阕铺陈写了暮春初夏时节绿叶成荫,百花凋落,飞燕衔泥,杨柳飞絮,杜鹃声声的景象。

②采用了烘托了悲凉气氛。(1分)暮春已至,燕子衔泥入垂杨,应是有巢可归;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犹如人漂泊无依;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不如归去”,更使人倍觉悲摧。③拟人手法;④......合理体会即可。

(2)参考:上阕写暮春之景,睹物伤怀,可见作者漂泊无依之感。下阕跋涉山中,无心风月,更有见其客身在外、颠沛流离、孤独寂寞、羁旅无归之悲。(2分)

“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漂泊之人,“无定据”显示这远行游子的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应。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着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惆怅迷惘、寄身山水的心情。(2分)

28.(1)用得好,一个“笑”字与前句的“悲”字相呼应,是对一生经历的自我嘲笑。(1分)作者追忆往事又回到现实,满怀无奈、辛酸与不平之气。(2分)

(2)但新的一年又要来到,反衬作者日渐衰老,满腹愁绪,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3分)

29.①首句“天涯”即落日的地方。第二句“天涯”是游子寻望故乡的方向。(每点1分)

②“碧山”的阻隔,“暮云”的遮拦,都是自然的景物(1分)。无辜的景物,却招来诗人的怨恨,从理性看,这是“无理”的(重点是对“恨”字的赏析,2分);从诗意看,却真切地流露出诗人非常强烈的思乡之情(1分),这就是诗句的巧妙。

学生 诗歌 学生作品诗歌 篇2

诗歌鉴赏题选

长虹中学吴喜华

阅读下面各首诗(或词、曲)完成各题: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本诗前两句在写景上运用了的手法,“苍苍霜草”点染了秋色,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

2.本诗所描写的农村风景的突出特点是。

中吕·普天乐滕宾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被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3.曲在写景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4.本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其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灵澈上人是一位著名诗僧。

5.本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哪句?透过这一诗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6.本诗极工绘画技巧,构图中心突出,背景极富意蕴,试作扼要分析。

答:。

曲江对酒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本诗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所作。杜甫担任拾遗,因上疏激怒肃宗,遭到审讯,不受重用,无所作为。

7.第三四五句是诗人“坐”时所见,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8.本诗第五、六两句道出了诗人的抑郁,请用自己的话转述这一抑郁。

答:。

9.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出诗人纵饮懒朝的原因是什么?

答:。

10.本诗在抒情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刚刚平息之后。

11.本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图”,在这幅图画中,诗人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透过这幅图画,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这幅图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3.体诗以—个“悲”字贯串全篇,试作简要分析。

答:。

1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行舟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15.前两句描写行舟之景,表面上描写了一幅的画面,实际上蕴含着的思

想情绪。

16.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7.透过本诗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18.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答:。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本诗写于诗人离开朝廷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19.诗人选取了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前两句写

“图”,后两句写“图”,在读者面前创造了一片美好的境界。

20.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早雁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21.诗中的“早雁”是怎样的一个物象?

答:。

22.扼要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答:。

风雨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23.诗题“风雨”在诗中象征了什么?

答:。

24.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扼要分析。

答:。

官仓鼠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25.诗中的“官仓鼠”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诗人对它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

26.本诗在艺术上有什么突出特色?

答:。

浪淘沙令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7.词人“独自莫凭栏”的原因是什么?

答:。

28.“落花流水春去也”表面写春光归去,实际写的是什么?

答:。

29.扼要鉴赏本词的艺术特点。

答:。

定西番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

咽,雪漫漫。

30.本词通过描写风物,表现了征人的情绪。

31.本词创造的意境阔大雄浑,独具特色,词中的抒情主人公虽而

不,虽而又含有对的期待。

32.“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画堂春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晕,分得翠阴归。

33.本词上片写之美,下片写之美,体现了词人对美的深刻感知

和纯真性情。

34.本词在艺术上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

望江南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①何郎全傅粉,心如②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

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注]①何郎,何晏。《世说新语》:“何叔平(晏)美恣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夏

月与热汤饼。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②《世说新语》

“韩寿美恣容。贾充正辟为司空掾。充少女贾午见而悦之,使侍婢潜通音问,厚相赠结,寿逾垣与之通。午窃充御赐西域奇香赠寿。充僚属闻其香气,告于充。充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充秘之,遂以女妻寿。”

35.本词中的“蝶”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

答:。

36.本词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答:。

菩萨蛮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 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

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37.本词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

38.本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闲适邓玉宾子

晴风雨气收,满眼山光秀。寻苗枸杞①香,曳杖桄榔②瘦。识破抱官囚,谁更事王侯?

甲子③无拘系,乾坤只自由。无忧,醉了还依旧;归休,湖天风月秋。

[注]①枸杞:中药的一种。②桄榔:中药的一种。③甲子:代年华。

39.本词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括情趣?

答:。

40.本曲创造了一种空灵清雅的意境美,请简要分析。

答:。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

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诗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41.本词中词人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仅仅一、二两句就画出了七种景物,这七种景物

是:。

42.本词最后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

43.简答本词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答:

诗歌鉴赏参考答案

长虹中学 吴喜华

1.寓情于景浓重凄清孤独寂寞。(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的孤寂感情融于景物的描写中)

2.清新恬淡。(从诗中所描绘的景物的特征可以品味出这—特点)

3.本曲用笔轻巧,写景细腻,多角度地组织,使佳境叠出,如真如幻,随景赋情,景美情深。

4.本曲通过对美好自然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官场名缰利索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倾幕。本曲的抒情特点是借景抒情。

5.“青山独归远”。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此情可以参照“青山独归远”一句的内涵和对整首诗作的品味中得到)

6.本诗以荷笠之人目送独远归青山的客人为绘画中心,背景设置苍幽富厚:夕阳残照,竹林苍苍,古寺静幽,钟声杳杳,青山远卧,景物远近搭配协调,为诗人的送别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本题答案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情即可)

7.这些景物,表现了诗人空虚寥落的思想感情。(这三个诗句的描写是三、四联述怀的铺垫)

8.这两句诗正话反说,意思是既然人家嫌弃我,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重用,何苦又要恭勤朝参呢?(“判”既是割舍之辞,又是甘愿之辞)

9.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抱国无门。(诗人的这一思想既可以在前面的“坐不归”中看出,也可以在最后四句的抒情中看出)

10.借景蕴势,直抒胸臆。(前四句托景,后四句抒情)

11.绿竹、庭院、朗月、稀星、飞萤、水鸟。诗人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听到窗外竹叶萧萧,一会儿对着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对着旷野心事浩茫„„从月升到月落,诗人彻夜不眠,真可谓寂孤老倦。

12.本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13.首联从衰草落笔,推出“悲”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写送别情景,仍紧随“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一直围绕“悲”展开,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上。

14.本诗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手后的凄凉之情。

15.闲情逸致落寞惆怅。(春回大地,绿柳飘絮,按说应使人心神怡悦,但对于客居异地的游人来说,却常在又是一年春好之时触发久萦心怀的思乡之情)

16.本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精。在诗人看来,眼前的明媚春光非但不能使他赏心悦目,反倒增加思乡的情绪。如“风光满扬子”只是听人所道,诗人不想,也不愿看,因为身处江南,神驰塞北,柳花入怀,自然会撩起思乡愁绪。

17.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神情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性格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何必”两句更表达了诗人这种性格特点。

18.诗人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造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19.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夕阳落照新月初升。

20.本诗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反映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21.诗中的早雁是遭射四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人形象。

22.本诗采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表面句句写雁,而实际上句句写人,风婉而细腻,清丽含蓄。

23.“风雨”象征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24.“风雨”象征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25.“官仓鼠”是一个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形象。具体指贪官污吏。诗人的态度是极端愤怒。

26.诗人采用民间口语,譬喻妥贴,词浅意深,讽刺性强。

27.“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即亡国之后不可能见到故土悲哀之感,是词人“独自莫凭栏”的原因。

28.实际上写以春光归去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

29.本词以景起篇,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愁恨交织起来抒叙,语言生动,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0.边塞乡愁。31.悲凉绝望凄冷幸福温暖

32.烘托抒情气氛,增强了审美的厚度。33.湖山歌女。

34.本词用大自然的清秀美衬托女性的天真美,二美相互映衬,创造了纯美的艺术境界。

35.“蝶”是眠花卧柳、寻欢作乐的种种风流轻狂浪子的化身。

36.本词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用典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何郎”、“韩寿”的典故增加了词作的文化内涵。词人把蝶加以人格化,借蝶咏人,把人的“天赋与轻狂”和“为花忙”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

37.透过本词,我们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不仅有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显示着傲岸、超尘拔俗的鲠直人生。

38.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

39.本曲作者追求的是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之间,心情享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

40.曲作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晴风”“山秀”的空灵疏朗画面,接着又使采药活动中置身大自然的愉悦心情与画面的空灵淡雅融为一体,最后以“湖天风月秋”的淡雅景色对前面的描述进行升华概括,形成了一幅优美空灵的画面。

41.林、山、竹、墙、蝉、草、池塘。(都是夏末秋初的景物)

42.揭示主题,篇末点睛。

43.是一个其身则闲、其心则苦、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

学生 诗歌 学生作品诗歌 篇3

如何教学生鉴赏诗歌《七律·长征》

毛泽东——一个全中国人民熟悉而响亮的名字。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让学生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而《七律·长征》是毛泽东的诗篇之一,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达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这首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歌时,我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读出节奏美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朗读时要将每个音节读得清晰、略长,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同时讲究押韵、平仄和对仗。这首诗每句都可划分为四个“音步”,朗读时,要注意平仄声调的相互映衬调节和节奏的均匀多变,朗读律诗要避免因固守节奏、韵律的规则而影响表情达意,即朗读时可根据内容、感情的需要灵活处理节奏、韵律。(1)、初读全诗,要尽可能地多读几遍,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

红军∕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 /只/ 等闲。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乌蒙/ 磅礴/ 走 /泥丸。金沙/ 水拍/ 云崖 /暖,大渡 /桥横 /铁索 /寒。更喜 /岷山/ 千里 /雪,三军 /过后/ 尽 /开颜。

(2)、细读全诗。要读出感情。“不怕”的语气坚决而充满信心;“等闲”的语气俨然当作平常事;读“细浪”“泥丸”尽量平淡,读“暖”则凸出红军的欢快心情,读“寒”时低沉一些以示对牺牲者的沉痛缅怀;“更喜”两句应读得欢欣鼓舞,因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

第二步:体会诗歌的建筑美

全诗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全诗共八行,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气势,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铿锵有力,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等闲”二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以静写动,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无物,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承接“千山”。先用“逶迤”、“磅礴”的夸张手法描写山势雄险,用了“扬”的手法;然后用“细浪”、“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了“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和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广阔。

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一“拍”一“横”,一动一静。此联对仗工整,机具气势。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也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只有傲视山川、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才有如此广阔的胸怀!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三步:欣赏诗歌旋律美。

诗歌和音乐就像一个母亲的两个孩子,他们血脉相连,心灵相通。《尚书·尧典》里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一首好的诗歌应该具有强烈的音乐性。同样,一首好的乐曲也应是一首好诗歌。诗歌与音乐相结合,必然促进诗的音乐性。而好的诗的诞生,又激发了音乐的多样性。它们就是这样相辅相成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典范。在教学《七律·长征》时,要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旋律美。可以把课文当词,自由哼唱。或借用现成旋律,学习演唱。如:歌曲《七律·长征》 作词: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作曲:彦克&吕远 万水千山只等闲。演唱:霍勇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生 诗歌 学生作品诗歌 篇4

山东实达培训

高中语文

电话:86761223 诗歌鉴赏

一、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i第12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二、分析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三、分析语言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二诊)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17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 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②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五、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②荦确:山多大石。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六、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2009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山东实达培训

高中语文

电话:86761223(2009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2009年江苏卷)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2009年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2009年天津卷)1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2009年重庆卷)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009年福建卷)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注]

[注]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山东实达培训

高中语文

电话:86761223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2009年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前 (4)(20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2分)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2009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2009年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名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2009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⑴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⑵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2009年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