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 高一中学历史学科学习方法正文

《高一中学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时间:

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让人更加自信和自主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在学习中要善于总结和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据此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中学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高一中学历史学科学习方法

1、重在理解,淡化死记硬背

有不少同学反映,他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喜欢历史,很大程度上受一些影视剧及百家讲坛等媒体的影响,喜欢听历史故事。不喜欢历史课,则是将历史课等同于死记硬背,认为历史太难记了!其实,除少部分必须记住的主干知识外,没有必要去死记,重在理解性记忆。历史知识浩如烟海,记忆力再好的人,也不可能全部记住,也没有必要,学习历史的真谛,首先是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历史思维,最后达到学以致用。如近代史上“戊戌变法”这一事件,重点不是时间、过程、结果的记忆,而是通过过程、内容分析,理解这场运动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运动,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含义,并结合材料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等。

2、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若将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作一比较,初中重在历史事实的再现和再认,即记忆为主;而高中重在历史事实之间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把握,也就是说,高中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甲午中日战争,初中主要掌握战争的爆发、经过及结果(危害),高中则要求从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国际国内等)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结合史实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战争产生的影响等。

3、注重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要形成知识网络,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处理。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联系方式,供同学们参考。纵向联系: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找出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如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之前发生了中法战争,战后发生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梁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等内容。它们的内在联系是,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软弱和腐朽,从而加速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甲午战争中国惨败,一方面刺激了列强的欲望(担心被日本独占),于是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另一方面,给中国人敲响了警钟,认识到人的落后、制度的落后才是中国最致命的,于是出现康有为等先进中国人发起变法运动,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的危亡。横向联系:指同一时期内所发生的事与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仍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从横向看,19世纪末,包括日本在内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向帝国主义过渡,而日本的资源、资金及市场严重不足,制约着它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用战争手段来解决是必然的。同类联系:指性质类似事件之间的联系。如涉及到改革,可与古今中外的改革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处及差异,从而深刻领会所学内容。

4、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获取历史信息

历史是一门求真求实的学问,要求每一个结论都必须有依据,不能信口雌黄。学习时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当然,对于中学生来讲,不可能象对待历史专业人才那样去要求,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料,但教材上的资源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是死的,高明的历史老师,会让这些资源“死”去“活”来,成为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掌握基本历史技能的向导。教材中的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原始材料,如史学著作、诗歌、笔记、回忆录、统计表格等,这此内容是对正文的印证和补充。学习时要引起注意,将它与正文相对照。

第二,地图、图片等,历史离不开地图,古人读书讲求左图右史。利用地图(或图片)将时间、空间与事件结合起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且从地图(或图片)中可以分析出许多隐含的信息,更有助于对历史事件的全面掌握。如下图是1945年在“密苏里”军舰上举行日本投降仪式图。美国这一颇有创意的投降仪式,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非常巧妙地体现了海军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密苏里”号是美国最大的战列舰之一,曾参与过太平洋战争的诸多重大战役,立下赫赫战功。在“密苏里”号上举行投降仪式,是对美国海军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及决定性作用的充分肯定;其次,避免了对日本的过分伤害,为美国战后推行全球战略,拉拢日本成为盟友对付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最后,向盟国展示其强大的军威,尤其是海上力量将无敌于天下。

第三,实物、漫画等,实物是形象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况。实物在一定程度上比史书记载还可靠,因史书可能因史家的个人感情因素,而导致部分史实失真。而实物则是实实在在的,避免了史书记载的弊端。漫话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形象反映。如下图是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从这幅实物图我们完全可得出如下基本的历史信息:当时青铜制作技术高超和音乐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生产力的进步,在贵族家庭出现追求比较高雅的精神生活。

5、生产力是衡量历史现象的基本标准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思想观点等的评价,特别是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及事件如何评价?当然这是见仁见智的事,但我们还是有最基本的衡量标准,那就是生产力。凡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推动生产力发展,符合人民愿望的事件(或观点),就应给予肯定;反之,则否定。如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封建史学家、政治家们从传统观念出发基本都给予否定,但按今天的标准去审视武则天的统治,应该给予肯定,因她统治时期,生产力继续发展,前承贞观,后启开元。又如洋务运动,过去按革命史观的标准也是给予否定,但目前史学界的主流观点给予了充分肯定,因洋务运动毕竟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此外,还要关注社会热点、国家的大政方针等,因文科综合历史考试的突出特点:社会热点的隐性介入,考查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发挥历史的“史鉴”功能。

如何高效学习高一中学历史

对于文科生来说,文综三科,哪一科都不是省油的灯,都需要很多的时间去记忆、总结。

立志于学文科的高中生,从高一开始,应该注重哪些知识储备,应该培养怎样的思维,应该在考试中运用哪些技巧?小编特整理了学霸的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及考试技巧给大家参考:

1

学习历史有阶段性

高三的历史学习和高一高二很不同,等你上了高三你会发现,它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复巩固的过程。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实的基础和“历史基本功”。

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

你会发现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你多读一些课外历史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建立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

这些东西对你的影响可能不会马上体现在分数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会发现它们太重要了。

2

抓住课堂

要说实在的东西,课堂是很实在的。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聪明的理科生不听课,照样可以考好;但是一个文科生如果不听课,他什么成绩都别想拿到。困扰你成绩一直上不去的,听课听懂但不会做题,解题速度慢等等学习方法的问题,学姐推荐《疯狂600》(福建师范大学发货)就可以,里面涵盖高中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错题分析,以及知识考点,快速提分必备。希望这些能帮助各位同学更好的学习。

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我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你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

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与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3

充分利用老师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他们也都是经历过高考的。你可以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你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从老师的回应中吸取对你有益的东西。

4

史实问题和思维问题——两大关键

你会发现我们做历史题,做来做去无非就是考察两个问题:要么是史实,要么是思维。

史实问题通常就是要考你的记忆,比如:法国大革命什么时候爆发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届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实,你必须非常熟悉和了解,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和记忆。

记忆史实其实并不是什么痛苦的过程,重要是要对历史抱有激情和信念。最终你会发现一切都不难,就像你不会忘记家里的门牌号和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一样。

同时,你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帮助记忆,比如,我就是用“工程队”三个字来记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关注工人阶级,忽略了广大农民;程(城)——把城市作为重心,不符合中国国情;队(对)——斗争对象指向资产阶级是错误的”。

思维问题考察的是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见到“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索”这样的字眼,那么这道题应该就属于是考察思维的。

这些问题通常是选择题里比较难的部分,但其实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通常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或者本质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根本原因”通常看起来和该历史事件的关系并不明显;

“直接原因”通常是经过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能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关联性非常强;

“导火索”通常都是一个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会和历史发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是国王召开议会企图征税等;

“主要原因”是最难的,有时它是直接原因,有时是根本原因,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内部逻辑,通过对比来决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哪一个因素才是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

思维的锻炼要靠大量做题和有效总结来实现,这一点也是积累的过程,上了高三老师也会经常给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会有提高。

5

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

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

分析问题我们总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思考;

分析背景时我们会分“国内环境,国际环境”来进行;

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

你在答大题时会轻松地发现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帮助你理解题目和入手分析。至于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学习中很容易地提炼出来,或者我建议你可以看《高中历史学考必备手册》最后一部分谈到的一些学习历史的思维和方法,都非常实在和具体!

6

宏观地学习历史,形成知识网络

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历史很烦琐,细节很多,有没有什么主线可以把它们串起来?

当然有!你可以适当地进行发散思维,把历史事件串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受课本的限制),比如说把一整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整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理解和思考,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你的历史知识非常有条理,不光可以从宏观上解答很大的问题,也可以随便拿出一个部分进行微观细致的分析,这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说“绝学无忧”了。

比如说在我脑海里,整个历史是由中国史和外国史构成的,中国史里又分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阶段整体由四次大型侵华战争(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三次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组成,期间经济方面的显著特点是自然经济开始阶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形成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和实践(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历经四次大型论战(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守旧派,革命派与保皇派,问题与主义)……

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被我这样拿出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再细到每一个事件和人物都是如此,所以这应该是你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高一中学历史提分平时学习方法

首先,同学们一定要树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学习观念,一其次,同学们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

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对照注释或例题,参考课后练习题。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划出生字新词或概念。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或笔记本里,为上课作好准备。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坚持每天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仅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上课的时候,课前准备好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及学习用具等。上课时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要积极思考,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都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记课堂笔记,记学习要点,要记得正确、完整。把自己自学的心得和老师对新教材的阐述加以对照比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若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

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复习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不同的复习有不同的目的与要求。

平时复习,其目的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对重要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掌握。

阶段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对单元、章节知识的复习巩固,复习时要进行知识归类,把握重点,新旧联系,融会贯通,在阶段复习时注意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复习的目的是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所学的知识全面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要对照大纲教材的要求,根据复习时间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解决疑难,达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复习,还应包括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就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最后,学会学习,关键在于学会如何读书。

读书之前,大家应该对“书” 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拿高中历史教材来说,从形式上讲,它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目录和大事年表,

目录是各章节知识的总纲,大事年表是简明的大事记,这是全册课本的总体知识框架,应从宏观上把握。②每章开头的“引言”。“引言”主要说明本章内容的历史背景和本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本章内容的特点。③正文内容(大字)和阅读内容(小字)。正文部分是课文的主体,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阅读部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或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内容的过渡,或是正文的展开性叙述等等,应有不同的要求。④原始资料。应联系课文内容加以分析,可培养思维问题的能力。⑤表格、图画。要弄清其与正文的关系,安排这图表的用意和作用等。⑥思考题和练习题。思考题是高层次的练习,练习题是基本的作业。⑦学术争鸣。旨在提高思辨能力,要求大家能大胆质疑,养成求知的好习惯。

就历史知识而言,历史知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历史经过、历史影响等。

历史背景又可分为动机、条件和原因。原因又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历史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阶级、事件、现象、著作、制度等。

历史影响包括结果、性质、功绩、经验、教训、意义等等。

历史知识还可分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等。其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着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由于历史知识是由众多有联系的历史概念所组成,因此,形成并掌握历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

另外,大家还要学会自学历史课本。

一般来说,自学历史课本应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一、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三、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四、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五、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对教材做出评价。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

第二部分:掌握方法,增强信心。

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高一中学历史提高记忆的学习方法

(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高一中学历史实用学习方法

开学以来,通过两个月的学习,不少学生逐渐发现初中所采取的那套“死记硬背,临时突击”的方法,已难以应对高中历史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及能力要求的有很大的差异。初中教材以纵向的时间为主轴,中外历史分开编写,注重历史史实的描述,生动形象,容易记忆;而高中教材则是以专题方式,中外历史混合编排,注重历史概念、结论的分析,时间跨度大,理论性强,能力要求高。针对高中教材的特点,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呢?

一、转变观念,注重理解记忆

高中历史理论性强,抽象概念多,死记硬背必然收效甚微,只有注重理解记忆才能事半功倍。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把握“为什么?”,要重视对历史前因后果的分析。如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一章时,我们不仅要知道各国的政体,更要掌握各国政体确立的原因、影响及异同。

二、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网络

我们对所学知识不能只是被动接受,而应该通过思考进行归类、整理、找出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我们在学习一章内容时,首先要看章节目录及引言,把握该章的主线,然后在学习具体各节内容时,要理清每一节的要点,及各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也能够得心应手地调用所需要的知识。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校的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作业习惯等基本环节。

1、预习习惯。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上课习惯。上课时不仅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还要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其次,要记笔记,但要注意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书上有的内容,我们可以直接标出序号,书中没有的可记要点,下课后再做补充。听课时若有疑问,可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切不可不了了之。

3复习习惯。每天所上新课内容应及时复习,在复习教材时一定要将内容加以整理,将课本内容问题化、要点化、线索化,并且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融会贯通。看完课本内容后,最好再回忆一下重点问题。回忆可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也是对知识的升华。

4作业习惯。首先必须独立完成作业,然后要及时订正,但订正并不不意味着把正确答案用红笔抄上即可,而是要分析出错的原因,深究下去,直到真正理解该题考查的知识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订正材料题时对于与参考答案出入较大的题目,我们一定要将答案与材料对照着看,找到答案在材料中的依据,从而感悟做材料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功一定会属于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