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正文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时间:

人类历史在社会的演变过程称之为“历史”。其实我们一直都有回顾历史的习惯。回顾一下高一历史必修二,你能想起来的知识点有哪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蛋壳黑陶

C.独特技术——唐三彩

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

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四、“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开辟新航路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1)必要性(原因):

A.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B.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C.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D.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E.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2)可能性(条件):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15世纪中叶之前的长时期内,垄断传统商路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

3.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4.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开辟了由非洲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发现了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

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到达南美洲,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世界:

①引起了“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和“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社会分化)。

它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响)

②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③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④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2)对欧洲:

①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张。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响)

9.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新航路开辟后,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西欧开始崛起;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美洲的传统社会覆灭,但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作出了重要贡献;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白银大量地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日不落帝国”是指:英国。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素有经商和从事手工业的传统,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1581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3.荷兰建立殖民帝国的过程:

(1)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竞争。

(2)袭击葡萄牙、西班牙船只,抢掠财物。

(3)探索新的航路。

4.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荷兰;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荣的商业中心是:阿姆斯特丹。

5.荷兰垄断性贸易公司的权力有:贸易垄断权、建立武装、管理殖民地。

6.荷兰的殖民地范围: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占据中国的台湾;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等殖民地。

7.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17世纪末,失去海上殖民霸权。

8.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

(1)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2)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殖民地。(英属东印度公司)

(3)英荷战争: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英荷战争的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4)英法战争: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其中通过七年战争夺得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和印度的殖民地。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9.英国殖民扩张的优势:

(1)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2)经济优势——手工业发达,资源丰富;

(3)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4)军事优势——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10.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

11.导致英荷三次战争的直接原因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12.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扩大的途径:殖民扩张,掠夺、欺诈,商品输出)

(2)对殖民国: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黑奴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13.★如何辨证地看待殖民扩张活动?

提示:破坏性、建设性

对殖民国家而言

(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对殖民地而言

(1)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三、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2.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为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3.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4.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发生的背景有: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主义统治,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3)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5)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

3.提高了织布速度的发明创造是:1733年凯伊发明的飞梭。

4.工业革命起迄时间是: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结束标志: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

5.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提高了生产力,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产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斗争不断;

(3)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还可以这样回答:

(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兴起的条件: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

(2)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

(1)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

(3)化工技术的发展;(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2)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垄断组织的出现: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方式:兼并或联合。部门:最先出现在新兴工业部门和钢铁工业。

(3)评价:

①积极——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虽然大资本家实行垄断的目的是追求更多的利润,但垄断的出现确实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对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消极——垄断资本家掌握了经济权力之后开始涉足国家的政治生活,且不断扩大对外侵略,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3、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过程:

(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3)逐渐成熟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7.中心:美国和德国。

8.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9.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0.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11.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一体化趋势的评价,有利有弊。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

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走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代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3.二战后,德、日四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基本特征:

(1)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个模式使得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恢复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2)日本从战后初期的“统制经济体制”到50年代中期以后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个模式使得日本在短短25年内赶超英、法、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4.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国家进行社会改革,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1)农业 余粮收集制

(2)工业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3)商品 禁止商品贸易

(4)分配 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

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

内容:

(1)农业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采取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商品允许自由贸易

(4)分配 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谢的工资制

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工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俄国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自然灾害,使苏俄出现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工农联盟,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有必要实施新经济政策。

二、“斯大林模式”

列举“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1)经济上: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计划就是法律”;

(2)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大清洗运动。

三、苏联的改革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经济上:

①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措施有三点:

Ⅰ试图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Ⅱ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Ⅲ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

②工业体制改革,扩大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2)政治上: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

2.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四、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后政治

主要内容:

(一)经济改革: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困难重重,难以奏效。于是将改革的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二)政治改革:

1.内容:

①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②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2.后果:改革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整个社会处于失控状态。政局不稳、思想混乱、民族问题严重、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两个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两者的关系:互相促进。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步骤和途径,后者是前者的最终归宿)

2.欧洲联盟

(1)欧共体(创立时间:1967年)的机构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

(3)影响:

①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欧盟与美国、日本并列为世界经济三强。

②促进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③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3.欧元形成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4.北美自由贸易区

正式诞生的标志是: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组织的特点: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其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影响: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相互弥补经济发展的不足,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是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加快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5.亚太经合组织

(1)正式成立:1989年11月,堪培拉会议,。

(2)中国于1991年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亚太经合组织的最高活动是:非正式首脑会议。

6.世界贸易组织(WTO)

(1)依据:乌拉圭回合

(2)成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

(3)性质: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机构。

(4)成立的意义: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建立。

7.中国入世

(1)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中国入世的影响: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从而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我们的策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防范风险、趋利避害

8.经济全球化

(1)时间:80年代末90年代初

(2)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③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认可和接受。

(3)表现:

①资本的跨国流动。②生产的国际化。

③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加深。

④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⑤世界市场的扩大。

(4)认识: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贫富悬殊更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5)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①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等。

②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6)对策:

①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

②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的对策研究,制定出全球范围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

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各国人民携手解决。

方法

一、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之多看、多想、多练、多问

一旦拿起课本,就要人到、心到。看历史书,不能单纯地读故事,而要多加思考。做习题是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做错的练习要及时解决,弄不懂就要发问。“问”的范围很广,可以与同学讨论,可以与老师讨论。

二、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之勤于记忆

记忆不等于背诵。若把背诵认为记忆,是不能牢牢记住知识点的。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采用以下记忆方法

(1)阅读目录,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阅读并识记每一章节的标题,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2)用有颜色的记号笔将重点的地方划出,或作重点标注。

(3)要学会归纳总结,把同类型的历史事件放到一起,学会比较记忆。

(4)经常回忆,重复检验记忆效果。

三、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之自制辅助材料

将某些知识点归类,摘录在一页独立的纸张上。这便于记忆。还可以以课本为主题,适当订阅有关历史的杂志和历史参考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与课内历史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四、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之课堂教学多样化

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仅仅在课堂上和书本中,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用学生喜欢的记忆方式记忆他们所喜欢的东西及知识。

五、学好高中历史的方法之自学历史课本

1、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能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2、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3、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4、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5、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6、对教材做出评价。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

高一的历史学习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史实。要求学生对基本史实和阶段特征的掌握必须准确、全面,建构清晰完整的历史体系。

第二步:史通。联系比较,触类旁通,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形成立体思维。

第三步:史论。运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对历史现象进行探索质疑,科学分析历史的因果关系,使历史学习上升到较高的理论层面。

第四步:史感。通过学习历史,感受历史、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形成全新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新感受,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指导生活,引领人生。

高一的历史学习的介绍

在这里首先想明确一点。请不要先把自己局限在文科或者理科内,应当全面地学习各学科的知识。高中的学习相对初中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如果能够在开头走好第一步的话,后面的道路会通畅很多。而如果早早把自己限定在某一个学科类别中,势必会分散对其他科目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反而拖垮你其他科目的成绩,使得你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牵扯更多的精力,重复做功,得不偿失。

其次我想谈一谈文科的科目特点。文科生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人数较少,并且文科在传统印象里属于是不太被重视的学科,高分学生学文科的比例相对会低一些。这样一来,文科高考面临的竞争相对而言就会低许多。如果高一的同学现在已经开始对未来的文科学习进行规划,那么我会恭喜你,你已经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文科生在高一并不需要学的太苦,只需跟住学校的进度,做好知识的积累工作,慢慢打下自己未来学习的坚实基础,就已经是一个比较大的成就了。同时,数学的成绩千万不能落下,因为未来文科高考中,数学的区分度非常高,所以在起点上一定不能落后。

具体到历史这个科目的学习,高一主要会涉及必修一、必修二这两本教材,这两本教材的内容分别是政治史和经济史,无论是在未来的会考中还是高考中比重都非常高。请每一位新高一的同学务必把这两本教材上的核心概念进行掌握,理解每一个术语,了解主要事件的时序,最后请根据“民主”、“法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化”、“经济全球化”等线索把所学内容整理成体系,这些简单的积累工作会为你未来的学习带来巨大的便利。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