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条件下的历史复习指导是什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既对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测试,又对整体把握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价;试题既反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表现注重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通识理念。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编辑的历史学习方法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综条件下的历史复习指导
进行综合能力测试不仅是高考形式的一次重大改革,更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调整。在高考最后冲刺的阶段,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条件下,历史复习指导必定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面临这些新的问题,我们的历史复习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与大家共勉。
一、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高中生个性张扬,接受信息的渠道多、速度快,对在传统的讲授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做法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既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历史的高考复习中我们更要把握这一点,因为高三的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很好的条件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考前的学生还掌握了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和地理知识,他们有了比较开阔的视野和思路,甚至是有比老师更新、更全面的想法和答案。如果一味的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思维来思考和解答,这肯定会束缚学生的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我们的课堂需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特别是在专题复习阶段,要更多的让学生自己从具体史实中总结出规律和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让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考试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教师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的考试成绩来体现,需要学生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来显示。在文综条件下,在一套试卷中,学生需要运用三个学科的有关知识来解答有关问题,而教师的教学活动一般是在一个学科内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也仅仅是引导而已,因为历史教师对于政治地理知识的涉猎有一定的局限),引导学生在分别掌握历史知识、政治知识、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上自己挖掘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对所学三科知识的整合提高的过程,是在150分钟的时间内从自己的内存中调拨所学三科知识的过程。而且自从高考确立以能力立意以来,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加强了,这需要学生对三门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很准确地运用到考试中去。现在的高考文综试题中的综合题目,其跨学科内容转换自然,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任何教师都没有能力把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一一列举出来,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思维加工后才能很好地掌握。所以在文综条件下的历史复习较之于单纯的历史教学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现行的高考与课程改革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课程改革如果没有高考的配合,将难以继续展开,所以高考从几年前就开始施展其指挥棒的特殊作用,把新课程的许多理念都设计到了试题中。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新课程标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和复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
二、科学编制小专题及训练题
在第一轮复习完成的情况下,进行专题复习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自己按高考的内容编制小专题(即一节课一个内容的专题)。这些专题尽管内容不多,但一般都有比较大的跨度,是锻炼学生归纳知识、提炼观点和规律性认识的有效载体。在文综考试模式下,这种小专题的归纳及练习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功利性。
编制小专题,要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1.跨度要适当,容量一般是一节课一个专题。一节课一个专题有利于学生接受,有利于教师备课,有利于对某一具体内容进行展开分析。如中国古代经济史就可以分为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史、纺织发展史、经济重心南移、钱币史、对外贸易史等。
2.专题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紧密,通过知识点的对比分析要得出比较有价值的认识。专题知识的归纳分析绝不能只是知识点的堆砌和罗列,应是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之上进行总结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编制的专题既要准确表述知识点,又应重视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这种联系出发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如美国的外交政策专题,我们在理解19世纪末、一战后初期、二战期间、二战后初期、20世纪70年代、两极世界结束后等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史事时,须从中得到这样的认识:美国的外交政策与其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军事实力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等都有关系,但最重要的是美国自身的实力。
3.专题中间要有比较好的题眼,适合编制有价值题目的地方要从不同角度仔细编制练习题。专题复习的效果需要通过学生做练习的途径来提高,所以练习题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复习效果。没有比较好的题眼的专题没有必要着重讲解,对有价值的地方需要编制多个题目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分析。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专题中,就有很好的题眼。如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市场在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的不同作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包括市场领导权的争夺)与合作,各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变迁与政治格局的变化等,都可以从不同角度编出很好的题目。编制出来的题目要选好切入口,直切主题,千万不能为了考某一知识点而硬套进去(特别是政史地综合题更要注意),要紧扣主题,设问须明确。
4.在编制训练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由于文综考试题目的编制严谨,设问明确,答案精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要求我们在编制练习时,须就某一专题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题眼,把知识线索整理出来,在这一基础上再编制高于他们认识的题目,以达到提高的目的。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求学生准确审题,最好是明白命题者的意图,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求学生准确使用学科术语,注意答案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要指导学生自己做出答案来,不能把答案给学生了事。这样才能让学生会做高考题,才符合文综考试的能力立意、综合突出的特点。不能堆砌罗列史实,不能让学生觉得答得越多越好,千万不能让阅卷老师在答案中找记分点。
三、关注现实生活和时政热点
历史教学的目的决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而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让学生养成关注现实的习惯,提高运用发展观点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能力,更好地解决现在以及将来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是培养一个合格高中学生的要求,是学生健全知识结构的需要。
文综考试较之于历史单科考试更加注重对社会热点的考查,用高考研究专家的话来说就是迎热而上,并不会回避热点。这些热点包括时事政治热点,还应包括历史知识体系中的热点问题。在今年的历史高考复习中,我们至少应注意以下一些热点问题。
国家的统一与分裂(台湾问题、法律文献与国家的统一、美国内战中法律问题)
儒家思想及应用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中国古代的休养生息、赋税政策的发展变化与减轻农民负担
美国的对外政策的变化与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法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和谋求摆脱美国控制、中法关系的发展
市场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对它的认识与应用
同盟会成立100年、孙中山逝世80周年和国民党的发展(败退台湾后国民党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与中日关系的曲折发展
这些热点问题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知识网络,特别需要我们设计出严谨的练习题来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结合时事政治的有关知识深化认识,得出与时政热点有密切联系的结论或观点。
总之,文综条件下的历史高考复习除了要求按一般历史教学规律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外,还需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从社会科学全方位角度出发,总结出一些新的复习方法。
高考历史复习:了解考纲变化,寻求应对之策
一、新大纲的变化每年的《考试大纲》都对当年高考的知识内容进行调整,无论是对历史教学大纲,还是对去年的《考试大纲》都有一定的微调。在历史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中,一定要注意今年考试内容增删部分,进行有效的复习。
(一)考试内容的变化
1.与历史教学大纲的比较
(1)教学大纲要求考查而2005年《考试大纲》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主要有中国古代史中夏商周的社会经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商业和社会生活的变化;隋朝广设粮仓和修筑驰道、隋唐时期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对外交通、文化发展的原因;宋元时期的庆历新政、史学、绘画艺术;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起义。中国近现代史中有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天京变乱、重建领导核心;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平壤战役;戊戌变法的背景、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抗日救亡运动的举起;正面战场的抗战;
2.与2004年历史《考试大纲》的比较
研究与去年的《考试大纲》不同,目的是为了清楚今年考试中心为什么要增删些内容?这部分内容中有什么重要性可言?
(1)去年历史《考试大纲》中有而今年删去的部分。中国古代史有夏商周的政治与经济;周朝的强盛、井田制;刺史制度;西域各族;两汉时期与越南的关系;三国两晋南北朝埋藏的屯田制、玄学;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和募兵制、宗教与哲学、教育;庆历新政;成吉思汗的政权建设和征战、元朝时期的民族分化政策、宋朝的教育;明清时期理学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史有三一八惨案;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国民革命时期帝国主义的干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建设;一二八事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世界近现代史有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国际裁军的进展和地区的缓和。
(2)去年历史《考试大纲》中没有而今年历史《考试大纲》新增加的内容。中国古代史有《大明历》和特务统治的加强。中国近现代史有收回汉口九江租界。世界近现代史有苏联的建立;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其他变化
1.考核目标的变化。去年《考试大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记忆、理解、应用三个方面,而今年的《考试大纲》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变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方面,并且都有具体的说明。这一变化反映了今年高考文科综合中材料运用将进一步多样化,试卷难度会适当增加,地理、历史、政治三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趋势会有所加强。因此,我们在平时复习时记忆与练习相结合,特别是对各种优秀例题的收集和分析。
2.考试时间的变化。今年高考的科目顺序有了新的变化,6月7日上午语文,下午数学;6月8日上午综合,下午英语。考试的时间也与去年有所不同,上午是8:3011:00进行,下午是14:0016:00进行。
二、历史最后阶段的复习
(一)使用好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首先从中可以知道今年文科综合考试情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政史地三科内容比例都在100分左右;试卷包括容易题(30%左右)、中等难度题(50%左右)、难题(20%左右);试卷中35道选择题在前,按地、史、政顺序排列,非选择题在后,按地、史、政、综合排列。其次了解今年文科综合考试的能力要求,认真学习和分析《考试说明》中对三科都有能力要求的阐释和举例说明,从中了解今年试题的难度和能力。再者要求掌握考试范围,对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要清楚,课本中内容哪些列入考查范围,哪些是删去的部分,仔细对照考试大纲,认真在课本中做好标记,在最后的复习加以注意,不要做无效功。最后对《考试大纲》中列出的41道选择题和13道非选择题和《考试说明》中样卷要认真做。
(二)认真进行专题复习。文科综合测试的历史部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十分注重专题知识的考查,在专题复习中我们要加强对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着眼于知识的重组,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分项复习;建立完整的知识能力结构,包括历史学科的方法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但是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会通过分析材料的情境、问题来联系理论,找到与主干知识的结合点;注意中外历史的联系(将中国史的历史现象、事件置于整个世界的大背景下)、知识与能力的联系(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三)回归教材,重视基础。在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中,练习量降下来,我们就要更关注教材,认真踏实地复习课本,对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一个也不漏过,做到心中有数;专题复习中有关的知识不清楚,记忆模糊了,也要翻翻课本,在形成知识纵向和横向的脉络联系时,也不要忘记基础的知识,回归课本,重视基础。
(四)关注时事,多看材料。教师在这一阶段会整理一些有关资料,如解题方法、重要的热点分析、今年高考的有关问题等等。我们要仔细地阅读,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认识,提高我们的解题水平和对热点的关注。
(五)做一些历史和文科综合试卷。我们最后考试试卷是文科综合卷,因此对于试卷的长度、难度、学科思维的转换,都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要做一些文科综合的练习试卷。学校也会组织一些文科综合的测试,我们也要认真地对待,每一次考试都视为高考。同时,也要做一些本学科的学科内的综合卷,使自己对三个学科内的知识能融会贯通,做一次练习都是一次机会。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给我最深的一个感触是:历史教学在进入高三以后,时间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将本学期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还不成熟的做法反思如下:
一、认真、细致的研读考纲,关注考纲变化,适时调整,增强备考的实效。
1、通过研读20__年考纲预测今年历史科的命题趋向。变化主要体现在《题型示例》上有一定的调整。这样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就可以参照样卷展示的题量题型的大致比例分布,帮助学生了解高考试卷的分布,同时它又是往年高考题的精选,是可以借鉴的。等20__年考纲到来后,再插缺补漏。
2、全面理解和把握考点。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不管在新课教学或是在第一轮复习中就将考点置之其中,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应当在这一方针下进行。加强对学生的督促,促其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最后,加强落实、检测,我们应当灵活的应用考试的“指挥棒”作用,通过适度控制试卷的内容,如:基础知识与问答题的分值比例,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等等,通过考试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我们的要求,使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逐渐达到我们的工作要求,完成学业。这样做有可能造成第一轮时间较紧,但是,这却是考试成败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我没有因此而赶进度。
二、注重知识整合。
高考受考试形式的局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后,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理,并从中发现规律、总结认识,将知识升华。同时可以将相应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小专题渗透进去,专题复习并没有都放到第二轮的当中,所以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完成之后,就已有一个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之后第二轮复习我所用时间并不多。
三、加强训练,提高答题技巧。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以及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因此,在高三的教学中,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相当关键的一环,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
1、做选择题时,既要保证正确性,又要节省时间。因此就应找准中心词,再慎审待选答案,对不确定的可以第一感觉为主。答题卡的涂写最好在做非选择题前进行。
2、对非选择题也就是主观题部分,这在高考复习中是需要下大力气训练的。纵观近几年高考,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出现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现象问题,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命题者在主观题命题时,往往会先给出一段材料,依据材料设置问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对历史事件加以说明、解析,同时,在练习或者是考试中也相应加强练习。
3、在训练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历史材料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有纯文字材料题、有图形的、有图表等。因此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如:文字题材,首先看问题带着问题读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处,再判断对解题是否有效。第三看时间,后将之转化为事件。
最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联系课本,将问题、材料与课本相关知识挂钩作答,许多材料题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题要规范,问什么答什么,做到“论从史出”。必要时还应注意材料中出现的省略号,一个省略号前后叙述的是一个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现表格式的材料题,要注意横向纵向,将二者联系比较,找出其反映的现象、趋势等。
四、关注课改,了解学术前沿。
命题专家大多是学术界的名流学者,他们常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成果渗入命题中。
五、关注社会热点。以现实的热点带动历史知识。
不过,一些特别热的点往往命题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复习中也不要太强调,以免淡化对其它基础的掌握。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结束也就是在强化训练结束之后,一定要跳出题海,回归课本。在这个阶段里,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内化教材知识,通过自主训练将知识能力化,最终构建备考系统。回归课本首先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突破。由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必然形成与其他知识点的“互动”。
以上是本人在20__——20__学年的高三历史教学中几点体会,学识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