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1.挖掘素材,因材施教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几乎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均有活动的素材,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剪、拼及小组讨论、反馈交流,共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对于一些具有隐性活动因素的教材,我们必须深入钻研,认真挖掘。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设计一个“握手”的游戏,让学生明白“分别去乘”的含义。还有一些课堂上无法操作的内容,则可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大课堂中去实践。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可带领学生去马路口统计各种来往车辆的情况。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
2.明确目标,以据教材
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是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到达新知彼岸的灯塔,同样也是评价活动及效果的依据。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显性和隐性的活动素材后,必须针对其重点、难点内容确定活动目标。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活动目标可定为: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实际长度以及0.30与0.3的大小,从而发现小数的性质时;同时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目标一旦确定,就得围绕目标精心设计落实目标的活动策略。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借助活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环境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两个盛有相同多水的两个杯子里分别放入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由此观察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为什么上升的高度又不同。这一活动的设计,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质疑到释疑随之迎刃而解,学生轻松地尝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
动手操作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的重要教学活动,是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不易理解,致使一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而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的认识。通过操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样赋予学生丰富的内容,多变的情形,他就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激起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动机和浓厚兴趣。
如,为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我们先让学生购买不同重量的物品,再用手掂一掂这些物品,多次感受后尝试估计一些物品的重量。学生对"重量"的概念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之后,很容易地解决了"千克"有多重的问题。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初步知识后,组织学生在校门口记录来往车辆。然后加以统计,并发现规律。学生通过动手和实践操作,兴趣很高,知识也在娱乐中得到了巩固和应用。再如梯形的面积计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不仅探索出了教材上所示的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推导方法,还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多种推导途径。这种学生自己"创造"的新知,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同时,在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巧用评价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性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良好的情感。教师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项根本任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教师肯定性评价语言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例如教学《秒的认识》,让孩子们感受10秒的长短时,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活动。老师在小结时,对用舞蹈表现的孩子们说:"你真能干,你一定认真地学过舞蹈!"对用拍手的孩子们说:"你很有节奏感,你的音乐学得真棒!"对全班孩子说:"你们真是天才,在10秒中,能想到这么多的方式体会到10秒的长短!"课堂中这样的赞扬伴随着活动中孩子们的出色表现而恰到好处,自然而不夸张,真实地表达了老师对孩子们由衷的希望和祝福。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语言,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语言是最简洁的通用语言。在众多的科学语言中唯有数学语言是一切科学都使用的语言,它超越了学科界线,在一切领域中发挥作用。数学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它是精确、简约、通用的科学语言。它用最少量、最明确的语言传达最大量,最准确的信息;用最抽象最概括的语言传达普遍存在的矛盾、规律,绝没有含糊不清或产生歧义的缺点。正因为如此,数学语言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通用的科学语言。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就很强调数学语言训练。通过对数学语言特点的介绍、学习,培养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
介绍数学史、数学家轶事等,培养数学兴趣
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述数学史,使学生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而深感自豪,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例如,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中国数学的世界之最;关于勾股定理的发现等等。这些数学史话适时地讲给学生听,能引起他们对数学兴趣。数学家们的轶事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教材。祖冲之在千年之中,一直保持着π七位小数近似值的记录。阿基米德的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圆柱里内切着一个球,这个球的直径恰好与圆柱的高相等。表达了阿基米德的发明:“球的体积和表面积都等于它的外接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古今中外数学家的奇闻轶事数不胜数,根据所学内容相关的例子,讲给同学们,也可以培养数学兴趣。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介绍数学美,培养数学兴趣
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古希腊时代起,对称性就被认为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杨辉三角组成了美丽的对称图案;黄金分割具有对称、和谐美。简单性也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数学理论的迷人之处就在于能用最简洁的方式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量及其关系的规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通过欣赏数学的趣味美,对称美,简单美,和谐美,激发学生强烈的数学兴趣。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
数学开放题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题型。围绕数学开放题组织实施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又一有效途径。该教学模式主要围绕数学开放题组织实施教学,以探索为核心,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不同见解。特别注意创设利于学生探索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其教学程序是:创设情景→提出开放式问题→自主探索(引导) →讨论→总结深化。
2、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思维积极性。
思维总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问题便没有思维。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产生了必须排除某一困难或要了解某一个问题的需要时,思维活动就活跃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存在问题的情境,使他们面临一种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从教材入手,寻找情境素材。其次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特点,编制一些具有故事性、趣味性、操作性、疑问性、挑战性等特点的问题。新奇多变、异于常规的问题情境能给学生以新鲜感,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催生思维活力。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手、脑并用,带着乐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3、注重探究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程,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出发,努力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归纳、类比、分析、综合等手段,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亲自实践、体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发挥创新个性。
数学的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案相关文章:
2.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3.高中数学优秀教案设计
4.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5.初中数学教案设计《分类数学教案》
6.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
7.数学优秀教案《面积的认识》教学方法
8.高中数学三年如何教学设计
9.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案例
10.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