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全册考点知识点归纳》
学习最主要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中考化学全册考点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中考化学全册考点知识点归纳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基本考点
考点1.化石燃料及对人类的作用
化石燃料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在地壳中的贮藏量是有限的,而且它们不可再生能源。
(1)煤和石油:
①煤:
a.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
b.
干馏是化学变化。
(2)石油:
①石油是由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石油有特殊的气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稍小,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②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③石油 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石油不仅可以蒸馏(物理变化)得到不同沸点的成分,而且经过石油化工(化学变化)得到多种产品。
(3)天然气:
①俗名:沼气、坑气;
②主要成分:甲烷(CH4);
③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④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a.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b.燃烧时主要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①放热现象:物质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等都是热的现象;
②吸热现象:高锰酸钾分解,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等都是吸热的现象。
(2)人类生活对化学能的利用:
①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取暖、做饭等;
②利用燃料产生的能量:如火力发电、烧制陶瓷、冶金、发射火箭等;③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拆除违规建筑等;
④利用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考点3.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的燃烧对空气的污染:
①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水会形成酸雨,给环境造成危害;
②煤燃烧时会产生粉尘,不完全燃烧时还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CO)气体而污染空气;
③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可以使水质酸化,毒害鱼类和其他水中生物;使土壤酸化,破坏农田,损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金属制品、名胜古迹等。
(2)汽车用燃料的燃烧对空气的污染:
①汽车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和柴油;
②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③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
a.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能充分燃烧;
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d.加大尾气监测力度,禁止未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e.改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3)煤和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①燃料成分中含有一些杂质如硫、氮等;
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
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
4.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实际应用考点)
(1)乙醇:
①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②乙醇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③乙醇具有可燃性:
④乙醇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燃料。
(2)能源展望:
正在利用和待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
等,这些能源既能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之危,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考点5.氢能源(拓展考点)
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而H2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它有许多优点。首先,氢气可以用水作原料来制取,而我们地球上的水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制取氢气的原料是广泛的。其次,氢气燃烧后唯一的产物是水,与现在所使用的煤、石油等燃料所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所带来的问题相比,使用氢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第三,氢气作为能源,单位质量放出的热量比煤、石油和天然气大得多,1g氢气燃烧能释放出142kJ的热量,这相当于1g汽油发热量的3倍呢!发展氢能源需要解决如何廉价、大量地制备氢气及如何安全贮存、运输氢气等问题。怎样发展、利用氢能源是许多科学家致力研究的问题。
三、创新考点
考点6.人类能源的新希望——可燃冰(探究性考点)
(1)可燃冰的化学名称为“天然气水合物”。
(2)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因其极易燃烧,因此称为“可燃冰”。
(3)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而且海底还存有大量的可燃冰。
(4)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或石油产生的能量多得多,而且在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气,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2 常见金属材料及其化学性质和应用
一、基本考点
考点1.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合金
(1)金属的物理特性:常温下除汞(液体)外都是固体,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2)几种常见金属的比较(见下表):
金属 物理性质 用 途
铁 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7.86g/cm3,熔点1535℃,沸点2750℃,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电器、建筑、工业材料,如:制造桥梁、铁轨、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
铜 紫红色金属,密度8.92g/cm3,熔点1083℃,沸点2595℃,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电线、电缆和各种电器,铜合金可用于制造各种零件等
铝 银白色金属,密度2.70g/cm3,熔点660℃,沸点2467℃,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冶炼金属,做电线、电缆,铝合金用于制造门窗、飞机等
(3)合金:
①概念: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合金。
②合金的性质能: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使合金更易适合不同的用途,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为合金。③重要的铁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其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④生铁的含铁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考点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反应越剧烈。
(1)镁、铝与氧气的反应:
①在常温下,镁条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但在点燃条件下,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钵。
②在常温下,铝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在点燃的条件下,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铝(Al2O3)。
(2)铁与氧气的反应:
①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与氧气反应;
②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③在点燃的条件下,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四氧化三铁。
(3)铜与氧气的反应:
①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几乎不与氧气反应;
②铜在空气中加热时,表面会逐渐生成黑色物质—氧化铜;
③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形成铜绿(碱式碳酸铜)。
(4)金、铂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考点3.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 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作用:
①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
a.一般说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b.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因为它们有很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②判断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③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④判断金属跟混合盐溶液反应的次序。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可用式子表示:A+BC=B+AC 。
例如:Fe+2HCl=FeCl2+H2↑,Cu+2AgNO3=Cu(NO3)2+2Ag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4.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学科内综合考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②活泼金属(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之前的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③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2)金属化学性质的应用:
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常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有关计算来分析溶液质量的变化,天平的平衡、不纯金属中杂质的判断以及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和剩余金属的判断等。
考点5.利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解决实际问题(实际应用考点)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之一就是重金属污染,如铜、汞、铅等重金属。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向废液中加入一些无毒金属,这样既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可回收利用金属,提高了经济效益。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基本考点
考点1.金属矿物及铁的冶炼
(1)金属矿物(矿石):
①概念:工业上把能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叫做矿石。
②常见的矿石:赤铁矿(Fe2O3)、黄铁矿(FeS2)、菱铁矿(FeCO3)、铝土矿(Al2O3)、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
(2)铁的冶炼:
①原理:利用高温条件下,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如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及空气。
③设备:高炉。
④炼铁时选择铁矿石的标准:
a.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即含铁量高);
b.炼铁过程中产物对空气不能造成污染;
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矿石是理想的绿色矿石。
考点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铁生锈的条件: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和水蒸气直接接触。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
(2)铁的防锈: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水,使铁失去生锈的条件。
防锈措施:防止铁制品生锈,一是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二是在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防止铁与氧气和水的反应;例如:①刷一层油漆;
②涂上一层机油;
③电镀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如镀锌等;
④经加工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如烤蓝;
⑤在金属表面覆盖搪瓷、塑料等。
考点3.金属资源的保护
(1)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
(2)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3)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①防止金属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替代品。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题2溶解度
一、基本考点
考点1.溶液、乳浊液及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溶液:
①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特征: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③组成: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止后分层。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考点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转化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有两种:
①若溶液中有溶质,观察溶质是否减少,如不减少则为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②若溶液中无溶质,可试着加少量同种溶质观察是否溶解。如溶质不溶解,则为此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考点3.溶解性、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用易溶、微溶、难溶描述。
(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本身性质。
外因: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如NaCl;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把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标在图上,画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
①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进的溶解度数值;
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考点4.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是指该气体在压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内因:气体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温度和压强。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5.晶体及结晶(拓展考点)
(1)晶体:凡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如食盐晶体是正六面体(立方体)。
(2)结晶:
①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
②结晶的方法:
a.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民结晶。
b.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当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
三、创新考点
考点6.利用溶解度知识配制溶液、分析物质所受浮力改变情况等问题(跨学科渗透考点)
在液体中如果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浮力,则物体处于悬浮状态。如果浮力小于重力则下沉,浮力大于重力则上浮。由公式 可知,只要我们改变液体的密度,则浮力就会改变,如果液体的密度变小,则浮力变小,物体要下沉;如果液体的密度变大,则浮力变大,物体要上浮。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一、基本考点
考点1.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2)浓溶液、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所含的溶质多为浓溶液,所含的溶质少为稀溶液。溶液的“浓、稀”只是溶液组成的一种粗略表示方法。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无关,即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用溶质质量分数准确表示溶液的组成;
①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②公式:
③溶液体积与溶液质量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考点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步骤:
①计算:按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量(固体计算出质量,液体计算出体积)。
②称量或量取;称量是指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量取是指量取液体物质的体积。
③溶解:把溶质和溶剂混合,搅拌至充分溶解即可。
(2)用到的主要仪器:烧杯、量筒、托盘天平、胶头滴管、药匙、玻璃棒等。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3.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拓展考点)
在饱和溶液中:
考点4.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学科内综合考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而溶液是混合物,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所以应求出参加反应的溶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或求出生成物溶质质量进行计算。
命题主旨往往以混合物(杂质不参加反应,可能作为生成物列入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某溶液反应,根据产生的气体(有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或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来确定混合物中该物质的含量,并计算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注意:在化学反应中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所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反应后逸出的气体的质量。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基本考点
考点1.酸碱指示剂
(1)定义:跟酸或碱溶液作用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2)常用的指示剂:石蕊和酚酞是两种常用的指示剂,它们与酸溶液,碱溶液作用时显示的颜色见下表:
溶液
试液 酸溶液 碱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色 变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变红色
考点2.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浓硫酸的特性和稀释方法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颜色、状态 气味 挥发性
浓盐酸 无色液体 刺激性气味 易挥发
浓硫酸 无色黏稠液体 无味 不挥发
(2)浓硫酸的特性:
①脱水性:能够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使它们脱水生成黑色的炭,发生炭化。
②吸水性:浓硫酸跟空气接触,能够吸收空气里的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③强烈的腐蚀性。
④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不生成氢气。
(3)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考点3.酸的性质及用途
(1)常见的酸:在生活中和实验中常见的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2)盐酸的性质及用途:
①化学性质:
a.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b.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c.与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反应;
d.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e.与AgNO3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用途: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3)硫酸的性质及用途:
①化学性质:
a.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b.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c.与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反应;
d.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e与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用途: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和金属除锈等。
考点4.碱的性质及用途
(1)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2)氢氧化钠的性质及用途:
①物理性质: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而潮解。
②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
③化学性质:
a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b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d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④用途:化工原料,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生活中可用于去油污,固体可用作干燥剂。
(3)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
①物理性质: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②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③化学性质:
a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b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d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④用途:用于建筑业,制取氢氧化钠,漂,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和石硫合剂。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5.气体的干燥剂(实际应用考点)
浓硫酸、固体烧碱、碱石灰、无水氯化钙可用作气体干燥剂,由于它们的性质不同,被干燥的气体也不同。一般规律见下表:
干燥剂 可干燥的气体 不能干燥的气体
酸性 浓H2SO4 H2、O2、CO、CO2、HCl、CH4、N2、SO2 NH3
中性 无水氯化钙 除NH3外的其他气体 NH3
碱性 固体NaOH、碱石灰、生石灰 H2、O2、N2、CO、CH4、NH3 CO2、SO2、HCl等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基本考点
考点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如NaOH+HCl=NaCl+H2O。
(2)中和反应的实质: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H+ + OH- = H2O。
(3)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复分解反应包括中和反应,即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
(4)酸碱中和实验要用指示剂: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如果只从外观上看,无明显现象,由于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各显示不同的颜色,因此根据颜色变化可判断中和反应的终点。
(5)中和反应的应用: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改良酸性土壤、处理废水、用于医药等。
考点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性强弱程度。
(2)表示方法: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如图10-23-1)。
pH<7时,溶液呈酸性;
PH=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碱性。
(3)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试纸粗略测量。测定方法:
①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
②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③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便知溶液的pH。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3.通过化学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变化确定溶液pH的变化(拓展考点)
溶液的pH可以发生改变,我们可以通过向溶液中加入酸溶液或者加入碱溶液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碱溶液;要使溶液的pH降低,可以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酸溶液(或加少量的水)
考点4.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实际应用考点)
(1)对生命活动的影响:酸碱性对生命活动有直接地影响。人的胃里含有胃酸,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胃酸中含盐酸过多反而会造成消化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可服用含碱性物质[如Al(OH)3、Mg(OH)2等]的药物来中和过多的胃酸。
(2)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酸碱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直接地影响。大多数农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使农作物生长良好。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基本考点
考点1.生活中常见的盐
(1)氯化钠(NaCl):
①俗名:食盐。
②存在: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存在于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③用途:
a.调味品;
b.配制生理盐水;
c.工业原料;
d.工业上用来做原料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
e.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等。
(2)碳酸钠(Na2CO3):
俗名:纯碱、苏打;
用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
(3)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小苏打;
用途:在食品工业上用作食品添加剂,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4)碳酸钙(CaCO3):
它是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用途:用作建筑材料及补钙剂。
考点2.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
(1)盐的化学性质:
①盐与金属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
如:Zn+CuSO4 = ZnSO4+Cu。
②盐和酸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
如:BaCl2+H2SO4 = BaSO4↓+2HCl。
③盐和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如:CuSO4+2NaOH = Cu(OH)2↓+Na2SO4。
④盐和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如:NaCl+AgNO3 = AgCl↓+NaNO3。
(2)复分解反应:
①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如:NaOH+HCl==NaCl+H2O。
②发生的条件: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考点3.粗盐提纯
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粗盐提纯时,把粗盐溶解在水里,经过过滤,把泥沙等杂质从食盐水中除去,然后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食盐晶体。
粗盐提纯中需要的主要仪器有:
托盘天平、量筒、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酒精灯、蒸发皿。
考点4.CO32-、SO42-、Cl-的检验方法
(1)CO32-的检验方法:首先将待测样品装入试管中,再加稀盐酸,若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样品中含有CO32-。
(2)SO42-的检验方法:首先将待测样品装入试管中,再加入Ba(NO3)2溶液和稀硝酸,若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则样品中含有SO42-。
(3)Cl-的检验方法:首先将待测样品装入试管中,再加入AgNO3 溶液和稀硝酸,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样品中含有Cl-。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5.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学科内综合考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可用图11-24-1表示:
三、创新考点
考点6.离子的共存(探究性考点)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之间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①生成沉淀物:如Cl-与Ag+,Ba2+与SO42-,OH-与Cu2+、Fe3+,CO32-与Ca2+、Ba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②生成气体:如OH-与NH4+,H+与CO32-、HCO3-等不能共存;
③生成H2O:如H+与OH-不能共存。
另外还应注意题中的附加条件,如溶液无色透明,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如Fe3+、Cu2+、Fe2+、MnO4-等);pH=1为强酸性溶液;pH=14为强碱性溶液。
课题2 化学肥料
一、基本考点
考点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
农作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其中一部分来自空气、水和土壤,还有一部分靠化学肥料来补充。根据所含植物营养的不同,化肥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等。不同的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是不同的(见下表)。
种类 主要作用 缺乏时的影响
氮肥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生长迟缓,植株叶片发黄
磷肥 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缺磷时生长迟缓,产量下降
钾肥 钾具有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 茎秆细弱,容易倒伏
复合 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充分发挥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考点2.化肥的鉴别,NH4+的检验
不同的氮肥、磷肥、钾肥有不同的性质,根据化肥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可初步区分常见的化肥。如:氮肥、钾肥为白色晶体,磷肥为灰白色粉末状;含有NH4+的氮肥加热或加NaOH可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3.农药(拓展考点)
农药是我们眼病、虫、鼠、杂草等进行斗争,保证农业丰收的有效武器,但它本身却是有毒物质,有些对人畜有很大的毒性。有些农药如使用不当,还会对农作物产生药害,或污染水源。因此,施用农药时既要充分发挥农药的药效,又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它的药害和毒害。这就需要在施农药前具体了解农药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作物的品种和对药剂的忍受能力、防治对象的生活习性、本地气候条件、合理施用的浓度和方法、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
考点4.化肥的合理施用及施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学科内综合考点)化肥的合理施用:肥料的合理施用,要根据土壤的情况和农作物的种类,如碱性土壤中,施用铵态氮肥或普钙(主要成分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钙(主要成分磷酸二氢钙)会损失氮肥或妨碍磷的吸收;硫酸铵、硫酸钾不宜长期大量施用,以免增加土壤的酸性。另外,要注意化学肥料和农家肥料的合理配用,如磷肥(如重钙、普钙)要与农家肥料混合施用,铵态氮肥、磷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等混合施用,氨水不能与重钙或普钙混合施用,以免降低肥效。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合理的施用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一方面化肥中常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进入土壤后形成潜在的土壤污染;另一方面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因某些成分的积累、流失或变化,引起土壤酸化、水域氮或磷含量升高,氮的化合物和硫化物气体(N2O、NH3、H2S等)排放等,造成土壤土质退化和水、大气环境的污染。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2 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
一、基本考点
考点1.营养素
(1)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3)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生物生命活动中的主要能源。
(4)油脂:油脂的主要功能是供给人体热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油脂在人体内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比糖类和蛋白质多。
(5)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使人体得到均衡发展,增强抵抗力,抵御各种疾病。如果缺乏维生素,会引起人体内新陈代谢紊乱,使人处于病态。
考点2.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1)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
(2)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3)钙使得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钠和钾在人体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起各种调节作用。
(4)对人体补充微量元素的基本观点:
①少了会得病,多了同样会得病;
②平时注意饮食平衡,不偏食,不挑食;
③从食物中仍不能满足摄取量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和保健药剂来补充。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3.某些物质有损人体健康(拓展考点)
(1)生活中的好多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2)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组织和器官缺氧。
(3)甲醛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反应,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失去生理活性而凝固,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掌握了化学基本知识,知道一些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抵御这些有害物质的侵害,保证我们的健康。
考点4.常见及危害(渗透新课标理念考点)
(1)常见的有:鸦片、吗啡、、、可卡因、巴比妥类、类等。
(2)的危害:能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止痛和兴奋作用,长期吸毒可使人产生抗药性和对的依赖性,即毒瘾。吸毒对社会、家族、个人都有极大的危害性。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基本考点
考点1.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1)定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如乙醇、甲烷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如MnO2、P2O5、NaOH等。CO、CO2以及碳酸盐等物质虽然也含碳元素,但是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物相似,因此它们为无机化合物。
(2)一般特点;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难溶于水、熔点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3)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非常大的有机化合物,通常被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等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考点2.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当小分子连接构成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网状。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有些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热固性。
(2)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
(3)塑料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般具有热塑性,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般具有热固性。
(4)纤维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如棉、羊毛等;合成纤维如涤纶、锦纶、腈纶等。
(5)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
考点3.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1)废弃塑料对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4.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拓展考点)
近年来,为了解决使用合成材料带来的环境问题,新型有机合成材料逐渐向对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目前,人们研制出了许多新型有机合成材料,如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合成材料、隐身材料和复合材料等。这些新型材料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们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章:
1.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必考知识点--珍藏!
2.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知识点
3.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与考点梳理
4.中考化学酸与碱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5.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