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 > 工作文档 > 规章制度 > 小学课堂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推荐3篇)正文

《小学课堂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推荐3篇)》

时间:

小学课堂教学工作管理制度(精选3篇)

小学课堂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篇1

一、课前准备:

1、教学设备:电教设备开启完毕,黑板擦拭干净。

2、上课前必须准备好本节课要用的所有学习用品,书本统一放在课桌左上角,文具盒横放在书本左上方,学具放在铅笔盒下方。

3、预备铃响后,要立即进入教室坐好,诵读诗歌。

二、上课

坐姿: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双脚自然叉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放上或放下,手里不玩弄小物品。

举手:右手自然举起,五指并拢,向上举直不离开桌面。

倾听:别人讲话时,要坐姿端正,专心致志地听。应学会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第三不打断同学的发言,等别人讲完后,再举手得到同意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阅读:读书时,课堂阅读分朗读与默读。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用普通话读,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响亮。不重复字句,不顿读,不指读,不唱读,不读断句。默读的`要求是:保持安静、神情专注、态度认真、思维集中、动手动脑。端坐朗读,双手捧书,在身体正前方,拇指扣压课本,书与桌面大约成45度角;站立朗读,左手捧书,右手拇指和小指扣压课本;默读批注,课本平放展开于桌面,左手轻按课本,右手拿笔圈点勾画;拿书放书做到毫无声息。

表达:

1、要求大方自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低年级能说完整的话,中高年级能说完整、连贯、规范的(长)话。

2、表述形式:语言亲切,态度诚恳,便于交流。质疑时,用“为什么……”;“我有一个问题:……”;“请问x老师(xx同学)等句式。回答问题时,用“读了这段话我知道(明白)了……”;“我是这样想的……”“我体会到……,我是从这段话体会到的……”等句式。参与讨论时,用“我认为……”;“我还认为……”;“我有不同意见……”;“我补充……”;“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等句式。

3、到前面表达:走到适当的位置双脚自然站立,跟同学问好,目视同学,做到声音洪亮、落落大方表达。

质疑:要有充分的自信,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在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应该抓有意义的问题质疑,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

执笔姿势:笔杆与练习本平面呈60度夹角,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笔点与笔尖距离保持3—4厘米。(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抵住笔杆底。余下两指紧相依,指离笔尖一寸余。)

书写姿势:身体正,脊柱直,两臂平放桌上,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上,大腿呈水平状态,两足着地;眼离书本一尺,身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写字时要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住练习本,右手握笔,做到笔画清晰、字体规范。

讨论:轻声讨论,积极发言,注意文明用语;讨论时注意倾听,不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待后可以补充。

合作交流:

1、认真听清老师提出的问题,先独立思考解决的方案。

2、在组长的组织下,认真听取同伴的意见,并准备好自己对同伴发言的评价。

3、在组长的安排下,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合作技能。(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协调)

5、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

6、认真听取同伴、组长、教师的评价。

三、作业

要养成爱护簿本的良好习惯,写作业时坐姿端正,努力做到“三个一”。作业必须按时、认真完成并及时订正,课堂作业尽量当堂完成。

四、下课

听到下课铃声,当老师宣布下课时,由班长口令“起立”,学生:“×老师,再见”,老师:“同学们再见”‘互致敬礼,然后学生整理好桌面上的所有书本放入抽屉,摆齐桌、凳,离开座位后必须把凳子靠入课桌下。

小学课堂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篇2

随着高效课堂的全面推进,广大师生已基本熟悉了各环节的具体要求,但在课改进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规范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水平是我们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为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初步制订了高效课堂管理制度。

一、管理模式

业务线:

校长——主任——教研组——四五六年级教师

(一)校长岗位职责

1、主持学校全面工作,全面负责。

2、负责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主持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工作计划,着力抓好实施、督查、评估、总结诸环节,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3、主持校长办公会议,妥善安排好每一阶段工作,抓好重点。实行分层管理,分工协作,发挥基层组织及人员作用,做到权责分明。狠抓督导落实,执行奖优罚劣。

4、负责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学校的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保卫、对外事务等工作。重视家长工作和社会联系,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学校工作。

5、负责指导学校教职工的工作聘任和调配,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搞好教职工队伍建设。领导学校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审工作。

6、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引导课程与教学改革,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和改进教法、学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7、重视教职工的德、能、勤、绩考核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和学校制度,决定对老师的升级、奖惩。建立健全人事档案和业务档案。

8、管好、用好学校的经费、校舍、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审定教职工校发津贴及工作补贴,开源节流,依法行政,严格公务开支,杜绝非公务开支。

(二)教务主任岗位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教务日常工作及全校教科研管理工作。

2、组织制订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人员工作调配,审查各教研组工作计划,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检查督促教学计划的执行。

3、负责抓好教师队伍业务建设,制定教师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大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培养力度。

4、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管理,定期对教师的常规教学进行督导、检查、考核。通过听课、评课、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质量分析、学生座谈、民意测验等形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组织学校各种竞赛活动和学生课外学习活动。

5、深入课堂,了解、掌握任课教师教学情况,检查、指导教师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

6、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工作,具体抓好命题、考务、评卷、总结分析等环节的工作。

7、多角度、多方式收集教学反馈信息,认真分析研究,定期向主管领导、全体教师汇报。

8、加强对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电教室、印刷室等部门的管理,坚持日常工作的检查和定期总结,为教学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9、根据上级下达的科研任务和学校实际,督促检查全校各项课题研究的运作实施,组织制定年度计划,并协调各教研组、课题组之间的研究任务和分工,组织学术信息交流活动,具体做好教育信息的搜集工作,具体做好各项科研教改实验项目建档、归档工作。

10、加强学籍管理,做好编班、转、退、休学及毕业证书的审核发放工作。

(三)总务主任岗位职责

1、在校长领导下,负责总务处的全面工作。

2、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后勤学期工作计划。

3、做好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工作安排,贯彻其岗位职责,定期进行业务检查并做好考核评定工作。

4、管好学校的钱、财、物,做到厉行节约,防止浪费,提高管理效益。

5、管理好临时工人并进行考核及核定工资。

6、定期向主管校长汇报工作,根据学校工作需要适时提出购置及维修意见,保证学校正常运行。

7、抓好学校的供水、供电工作,抓好校容校貌与绿化美化工作。

8、做好校产的登记、管理、添置、维修,督促师生执行校产的使用和保管制度。

9、协助做好学校规划与建设工作。

(四)教研组长岗位职责

1、教研组长是教研组的主要负责人,在主管校长和教务主任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组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2、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研究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学进度计划,并具体实施。

3、结合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总趋向,从本学科和组内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具体的教学研究课题,组织安排全组教师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组内至少开展一次观摩评议活动。不断进行教改试验,总结教改的新经验。

4、有计划地抓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力争达到“四有”,即:有明确的目的、研究的中心、实际效果、出勤和活动记录。

5、认真组织本组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了解学生,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讲好每一堂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组织开展本科课外活动,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学科竞赛辅导小组,订出活动计划,并具体落实。

7、做好以老带新的工作,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做好计划,落实到人,并把“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化。

8、注意资料的积累、收集整理练习题、单元过关题和考试题。

9、认真贯彻执行各部门提出的各项有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认真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

10、加强组内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文化水平和教研组的领导管理水平,力争把教研组建设专为坚强的优秀集体。

二、落实措施

(一)依据管理模式,采取层级式管理,层层抓落实,上一层级对下一层级进行领导管理,下一层级对上一层级负责。各层级分清权责,相互协作,围绕学校发展方向思考开展工作。

(二)依据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定期汇总考核,能者上庸者下,对岗位工作执行不力者调整工作岗位或调离工作单位,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

(三)工作中上一层级要做好引领,把握工作方向,并对下一层级的工作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对于不能解决或重大问题及时向上一层级领导反映,并跟踪做好记录。

(四)因个人工作不力而贻误工作,造成教学管理环节脱轨而影响工作者,依相关制度进行严厉惩处,并在全校范围内通报批评(或按相关制度进行行政处理)。

(五)各层级管理人员定期向上一层级汇报工作,总结得失,提供建议。上一层级做好工作记录,重大的、普遍性的问题提交学校行政会议解决。

(六)各层级管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管理反应,及时调查、落实学生提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

三、评价与考核

(一)建标立范

1、导学案的质量

(1)是否按照教学目标起到路线图、导航仪、方向盘的作用,是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关注“四分”,即导学案编制是否分层设标、分层进行学习引导、分层达标、分层训练,能否结合大纲及教学进度,体现目标意识和教学标准。

(3)实现“三主”,即导学案实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现以问题为主线、实现以活动为主轴。

(4)引导的“火”与“实”,能否两者兼顾。火,即火爆、活跃、氛围热烈;实,即实在、实效、学习踏实。

2、课堂过程组织

(1)流程紧凑,环节到位。

(2)学生参与踊跃,参与度高。

小学课堂教学工作管理制度 篇3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 课堂奖励是一种课堂激励方式,包括情感奖励、物质奖励两种形式。虽说是一种“激励”方式,却也具有事物普遍的双面性。一方面,这种外部的刺激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德兴趣,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保证课堂学习效率,同时还便于课堂管理;另一方面,这种奖励方式也会对小学生身心产生诸如兴趣下降、功利主义、人际关系紧张等消极影响。

一、小学生课堂奖励之“利”

(一)情感奖励激发热情

教师的真情表扬、神情眼色、体态动作等都是情感奖励不可缺少的部分, 小学生受到老师的口头表扬等情感奖励, 会觉得是老师对自己的肯定,能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公平地给出情感奖励, 经常鼓励学生是作为教师的一个基本教学素质。

笔者对所在学校进行教学反馈过程中,整理学生调查表统计结果显示:97。7%的学生认为教师表扬对自己学习积极性影响“非常大”,99。4%的学生希望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鼓励;同时对教师调查表统计结果显示:课堂教学中运用表扬次数越多的课堂氛围越活跃。该组数据表明情感奖励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极大调动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物质奖励丰富教学

一些物质奖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还能起到丰富教学的作用。其作为一种非常规教学方式,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不同年级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借助不同奖品的特殊性和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示范教学, 让学生将不好理解的问题, 晦涩难懂的题目在物品的演示下更好地理解,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课后再将这些奖品巧妙地送给孩子们, 这样恰到好处地运用物质奖励,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引导学生前行。

(三)多样性奖励带来惊喜

小学生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课堂教学中奖励的多样性特点,时常能给学生带来惊喜, 使其注意力能较长时间集中到学习上来。教师设计多种奖励形式,如奖励积分卡、小红花、小红旗、糖果、写着特殊字迹的小纸条等,还可以采取合作、歌舞等形式,只要赋予其“对胜者的奖励”“全班同学对你的认可”等一定的意义,学生就很愿意参与进来, 而且会把得到的奖励收藏起来放在最醒目的地方,对学生来说,这种惊喜是一份非常珍贵的荣誉。

二、小学生课堂奖励之“弊”

课堂奖励不是万能的, 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既有优势也有局限。不分析其“弊”,就不能使这个辅助的教学手段得到充分恰当的运用。

(一)课堂奖励存在短效性

在课堂学习中,课堂奖励不同于激励,课堂奖励是激励的一种形式,激励强调的是“唤醒”, 即激发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兴趣,不是暂时的,具有持续性。课堂奖励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喜欢的奖品,并不能代替激励,也不能起到激励的效果。教师用课堂奖励这种形式对学生好的行为予以奖励,效果是短暂的,缺少过程上持久性的考虑, 眼花缭乱的奖励形式只是满足了在课堂上的时效性。对学生还应该怎样进行持久的激励值得深思。

(二)机械式奖励流于形式

当前小学课堂上的奖励存在“因为奖励而奖励”的现象,教师为了到达教学效果进行机械式奖励, 没有真情流露。瑞士教改人乔安·佩斯特罗兹说:“教育的最高成就是在我们指出学生的错误时,能感动他们的心灵,用我们强烈的爱是他们信服。”课堂奖励也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学生能读懂教师温暖的眼神和动作,什么是真心的`表扬。教师要用真心让课堂奖励起到应有的作用, 要让课堂奖励传递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正能量”。如果只是因为奖励而奖励, 只是为了教学效果而奖励,就失去了奖励本身的意义。

(三)奖励对象“厚此薄彼”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对教师又依赖又崇拜, 教师的任何一句话都会对小学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因此,如果在课堂奖励中教师做出不客观不公正的奖励会对学生影响很大。课堂奖励恰恰是教育改革中一种不太完善的激励方式,而且课堂中学生人数众多,导致课堂奖励存在奖励对象“厚此薄彼”的现象。给没有得到奖励的孩子留下“他比我强”“我不如他”的心理阴影。奖励对激发学生兴趣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奖励对象“厚此薄彼”的问题也会使同学背负莫大的压力。

三、如何逐“利”避“弊”

(一)告别经验主义

当前教师对课堂奖励的认识停留在经验主义层面,没有深入到理论层面,只有细致地思考课堂奖励之“弊”,深入研究课堂奖励及理论和发展方向, 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投射到教育学、心理学问题上进行深入分析,通过重新设计,再在课堂中进行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如此往复,才能制定出符合小学生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课堂奖励制度。

(二)降低奖励的针对性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奖励,研究表明:对个体奖励不合理, 会导致小学生的攀比妒忌心理严重、人际关系不和谐。教师要从调动大多数学生积极性出发,降低奖励的针对性,做到不针对个人,而针对集体中的一部分,减少少数典型的树立。进行集体表扬, 如表扬一组、一排、一边的同学,而不是某某同学。这样进行集体表扬,大部分学生都受到了表扬,而没受到表扬的一部分同学也不会有负面情绪,反而希望为自己所在的一部分做得更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同时, 又能为学生今后的集体协作, 互帮互助等美德的养成打下基础。

(三)注重奖励的层次性

教师要以每个学生都有潜能,但潜能不尽相同为出发点, 知道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合理激发不同学生的不同才能,把奖励标准设置成具有层次性的标准,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努力后都能获得课堂奖励,机会均等。奖励标准应该随着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而进行灵活性的变动,对某方面能力强的孩子设定较高一些的标准,能力弱一些的孩子设置较低一些的标准。

(四)师生共同设计课堂奖励

课堂奖励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课堂奖励是为学生服务的,目的不是用奖励控制学生。教师在设置课堂奖励时也要注重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 从了解学生的需求出发, 充分采纳学生的意见, 奖其所需,一起商议课堂奖励的形式。学生在自己设计的课堂奖励形式中自我衡量,纵向比较,全面进步,对课堂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