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小班教案 > 幼儿园小班小蜗牛教案(优秀3篇)正文

《幼儿园小班小蜗牛教案(优秀3篇)》

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下是编辑帮大家找到的幼儿园小班小蜗牛教案(优秀3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幼儿园小班《蜗牛》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图片让孩子初步了解蜗牛的构造。

2.通过教师的故事讲解,让孩子大胆的发挥想象力。

3.告诉孩子要珍惜时间,做一个守时的人。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蜗牛的形体构造,想象力的充分发挥。

活动准备

课件、记号笔、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 谜语导入: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走,要说没力气,没有手、没有脚,拉着房子走。(蜗牛)

二.讲故事并提问:《蜗牛与乌龟参加此为婚礼的故事》

1. 蜗牛为什么刷牙刷这么长时间呢?

(蜗牛的牙齿是牙齿最多的一种动物,而且它的牙齿都是长在舌头上,一共有两万五千多颗牙齿。)

2.你们知道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呢?

(对于农民伯伯来说他是害虫,因为它总是吸取庄稼根部的汁液,可是对于药物学家来说,它就是益虫因为它身上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做药材。)

3.你们想不想让蜗牛去参加刺猬的婚礼呢?可是已经快晚了,怎么办呢?

三.教师讲解并示范 画出蜗牛的形体

1.蜗牛身上的壳

2.蜗牛的身体。

3.蜗牛的眼睛和头部的构造

4.给蜗牛想的办法让它快点到刺猬家发挥想象力。

5.在画纸的空白位置添画。

四.涂颜色

五.展示作品

律动《蜗牛与黄鹂鸟》

六.活动延伸:

用橡皮泥捏一个蜗牛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孩子的`想法很好,因为在平时的课堂中再想象力这方面很注意去调动孩子,我们的孩子是农村的,很少接触在这方面的 锻炼和鼓励,在这节课中很多的孩子都大胆的画出了蜗牛的壳,壳画完时,我鼓励孩子大胆的说这像什么?

有的说:像棒棒糖、有的说:陀螺······通过这样的提问后孩子的思维好像不那么拘谨了,特别是在给蜗牛想办法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更活跃了,有的说:给他一辆摩托车、有的说:给他弄个降落伞、有的说:给他一个火箭、我接着引导:给他一个哪吒的风火轮····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好多,在这节课中孩子的兴趣一直很高,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我自己感觉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老师大胆的给孩子空间、让他感觉到无拘无束,那么,他们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会显著提高,我还要继续的去努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蜗牛》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

2.理解故事内容,尝试模仿故事中小蜗牛的语言。

3.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

4.大胆想象,尝试讲述故事的不同发展。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了解四季的不同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绘画纸和彩笔,每位幼儿一份。

2.幼儿在活动前已观察过蜗牛,对蜗牛的特征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与幼儿一同讨论蜗牛的特点,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你见过蜗牛吗?你知道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吗

引导幼儿学学蜗牛爬的样子,让幼儿了解蜗牛爬行缓慢的特点。2.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故事里的小蜗牛第一次去树林是什么时候出发的?

教师:小蜗牛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时候树林里的景色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为什么小蜗牛没有采到草莓和蘑菇?

3.再次讲述故事

4.引导幼儿讲述各个季节的景色

教师:小蜗牛在夏秋冬三个季节分别看到了什么?如:绿叶、草莓、黄叶等。

教师:你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看到过什么景色?

教师:我们这里的四季景色和故事中小树林的景色一样么?我们这的四季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词汇描述四季特征,如:鲜花盛开的春天、炎热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等。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表演区继续扮演蜗牛妈妈和蜗牛宝宝等角色表演故事,进一步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2.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画自己知道的四季并讲述给小朋友听。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轻松幽默的小故事,故事中弥漫着一股平静悠闲的气氛,而故事中对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为故事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这样精致的小故事适合各种年龄的`幼儿欣赏。本节课在环节设计上合理有序,幼儿兴趣高,态度积极,课堂氛围融洽,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在幼儿表述四季特征的环节中,词语运用有些单一,需在以后的活动中不断累积。

小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幼儿园中班《小蜗牛》教案 篇3

活动内容:语言领域:小班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活动意图:

小班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对小动物们充满了关爱之情,而孩子在言语表达上却存在怕生、不自然、甚至不肯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选择了这个儿歌。让孩子们通过操作小蜗牛、与其玩耍、说悄悄话、哄它入睡等环节,让孩子获得亲身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尝试仿编儿歌,让孩子们把这份关爱情感迁移到其他动物身上,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给孩子清楚明了的记忆、理解、想象的线索,同时又将教学气氛推向高潮,有利于孩子言语表达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气氛,亲身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2.能有表情进行朗诵儿歌,学会仿编儿歌。

3.发散幼儿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儿歌,能用清晰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充分体验关爱动物情感。

难点:能进行儿歌拓展,会变换动物角色来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自制)、蜗牛玩具(幼儿人手一个)

知识准备: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活动方式:集体、个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利用猜谜语“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引发幼儿兴趣,自然引入主题。

二、展开

(一)幼儿操作小蜗牛,与其玩耍,增加对小蜗牛的喜爱之情。

1.神秘礼物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对,就是蜗牛。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礼物,就藏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快去瞧瞧,是什么?(幼儿拿出小蜗牛)

2.我给蜗牛起名字

师:是什么?一起回答我!原来是一只只可爱的小蜗牛,哎,老师这里也有一只蜗牛(教师手持大蜗牛教具),我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果果。你们蜗牛有名字吗?(鼓励幼儿给小蜗牛起名字,培养幼儿对蜗牛的喜爱之情)

3.快乐玩耍

师:听,小蜗牛在说话呢!(教师装作小蜗牛的声音)它说:这里太闷了,我想要出去玩!孩子们,你们想带着小蜗牛一起玩吗?(想)请小朋友们轻轻走出来,把蜗牛放到地板上和它一起玩吧!(幼儿自由操作小蜗牛,在地板上玩耍)

4.悄悄话时间

师:嘘,小朋友们你们的小蜗牛围到老师的身边来。(幼儿围坐),小蜗牛玩了一会儿,有点累了,我们可以让它休息一下,跟它说一说悄悄话。(引导幼儿与蜗牛轻声交谈,随后教师个别提问,问幼儿对蜗牛说了些什么,加深对小蜗牛喜爱)

(二)创设情景,让幼儿学习儿歌。(教师范读,幼儿跟读)

1.用轻柔动作哄蜗牛睡觉。

师:刚才小朋友们给小蜗牛说了那么多的悄悄话,小蜗牛真的累了,它想要睡觉了,我们一起哄它入睡,好吗?(随着音乐,幼儿哄蜗牛睡觉)

2.出示课件,雷声响起,师幼一起感知感受儿歌。

师:听,是什么声音?原来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小蜗牛们要被吵醒了,怎么办?奥,我们可以说:雷公公,雷公公,请你轻点打呼噜。我的蜗牛要睡觉,不要吵醒小蜗牛(教师范读儿歌,幼儿跟读)

3.幼儿学习儿歌,利用集体和个别相结合。

师:好,小朋友,评价鼓励幼儿多说。

(三)发散思维,拓展儿歌内容

1.利用小金鱼引出,让幼儿初步学会拓展儿歌。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的真好!看,小蜗牛睡着了,起来看看小蜗牛是怎样旅游的。

师说歌词。

(2)师在音乐伴奏下演示教具。

师:小蜗牛旅游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给它〔〕拍手加油。

引导幼儿在“给小蜗牛鼓劲”这个情境里不知不觉地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评析:老师进行了层层入深的设计,孩子自由地选择身体动作在最感兴趣的'“哟哟”上敲打节奏。)

(3)幼儿扮演小蜗牛爬山坡。

师:小蜗牛是有节奏的,你们想学小蜗牛试一试吗?

(4)引导幼儿听音乐学小蜗牛走路。

引导幼儿能随旋律有节奏地学小蜗牛爬。

(评析: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四、学唱歌曲

1、师范唱。

师:老师把小蜗牛旅游的事编成了一首歌。一起来听一听。

2、放慢速度,让幼儿试着在音乐的伴奏下填词唱歌。

师:小蜗牛太有趣了,我们一起来把他唱进歌里去吧!

3、引导幼儿唱好衬词“哟哟”。

师:小蜗牛旅游时很轻松,很快乐,应该唱得轻快。

(评析:在学唱歌曲时,老师一开始先请幼儿完整地唱,然后分解了难点,让幼儿先唱简单的衬词,再逐步过渡到完整地唱,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唱起来,体验到了成功。而且,运用这样的方法后,孩子也能正确地处理象声词。)

4、引导幼儿用清晰的歌声表现可爱有趣不怕困难的小蜗牛。

5、引导幼儿表现小蜗牛旅游时的高兴动作。

师:小蜗牛旅游时心里感到怎么样(很高兴),他会做些什么动作?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创造动感,调动情感,让幼儿人动起来,心动起来,引导他们以自我表现的方式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在前面学唱歌曲、解决难点的基础上,幼儿一下子就能表演起来,做出了许多“亲热”的动作,许多孩子意犹未尽,还想来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