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1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页是爱岗敬业的小编沧海红颜给大伙儿收集的11篇《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导航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1《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2《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3《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4《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5《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6《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7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8《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9《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10《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11《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智慧与灵动的课堂,是为学生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时空。课堂上,当学生的思维一旦被真正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具有足够的教学智慧,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成”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即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火花,点燃精彩的课堂。
二、案例的描述
那天,在没有安排预习的前提下,我直接出示了“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这一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积极性被迅速调动起来了。
有的说:“那有多好,可不用天天打扫卫生了。”
有的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灰尘让我们厌恶,没有灰尘,不是太好不过吗?”
有的说:“灰尘还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没有灰尘,人们的健康或许可以得到一些保证。” ……
同学们各谈各的,但观点都是一致的──灰尘有百害而无一利。没有灰尘,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我马上反问:“难道灰尘没有一点益处?”学生被我这一问,顿时来了兴趣,我马上抓住这一时机,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文中寻找答案。
一会儿,学生马上从书中圈划出了灰尘的作用。
“原来,灰尘可以削弱太阳光,假如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我们无法睁开眼睛。”
“灰尘还能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假如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灰尘还有吸湿功能。”
“如果没有灰尘,就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大自然会是多么单调啊!”这时,我突然发现平时很羞于发言的小玲也举起了手,为了对她的难得的勇气表示鼓励,我马上请她来发表意见。
“原来,灰尘是好东西,那以后我们不要擦灰尘了……”
哈哈哈,顿时,课堂上响起了一阵哄笑,有的学生甚至一边用手指着她,一边发出“仄仄”的声音,连一旁听课的老师也禁不住偷偷地笑了起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尴尬,我没有硬牵着学生回到原有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心慌意乱,更没有对这个学生的回答嗤之以鼻,批评训斥,取而代之的是巧妙引导,并进一步启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很丰满,很生动。
“同学们,你们刚才不是说了好多灰尘的作用嘛,那小玲说灰尘是个好东西也未尝不可。”我故意对小玲的发言加以肯定。
“那灰尘有很多弊端,怎能就判定灰尘是好东西呢?”一位学生显然很不服气。
“灰尘有利处,也有弊端。”还有一位学生补充。
“事物既有利处,又有弊端,这叫什么?”我看时机成熟,马上抛出这个问题。
学生沉思了片刻。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为学生的悟性感到高兴。
这时,小玲又信心实足地举起了手,“老师,我该这么说,其实被我们深恶痛绝的灰尘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我们要正确认识,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向小玲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我也深深被小玲再次举手的勇气而折服,孩子脸上的笑容更为灿烂了,整个课堂中也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随感
上课前,我精心准备了教学方案,并没有想到七年级的学生还会作出“原来灰尘是好东西,我们以后就不要再擦灰尘了……”这样的总结。课后,我在想,倘若当初这个学生说出这句令满堂学生与老师哄笑的话后,我马上给予训斥并及时纠正,倘若当孩子有了生成活动以后,我没能注意倾听,没能筛选和提升来自学生的信息,并作为新生成的教学资源,也许,学生只能一知半解地去领悟所谓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而且,对于刚才发言的那位学生,经过别人的取笑,她不可能再兴趣盎然地继续学习,不可能再继续畅所欲言,这对她今后的语文学习都会形成一种障碍,甚至会蒙上一层阴影。
我庆幸自己当时的敏感与智慧,及时地调控了课堂。在学生发生错误后,将错就错,因势利导,适时反问,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这个关键问题上来了,在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下,他们会自主地想方设法去探究问题,寻求正确的答案。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四、案例点评
我们可以为课堂教学中没有预约的“生成”喝彩,可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这都要求我们的教师善于抓住契机,做个灵敏而懂得把握教育机智的人。因为一堂好课的出彩之处,可以是预设的,但更多的是生成的细节让人为之耳目一新,为之喝彩。
类似于“灰尘是好东西”这一类现象,在我们的教室中每天不知道要发生多少起,然而它们往往就让这些教学资源如流水一样地消逝过去了,没有留下任何记录,更不要说让它点燃孩子心灵的智慧和思想的火花。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行为处事过于按部就班,过于追求直接的对应。也就是说,要有智慧的行为,先得有智慧的眼睛和追求智慧的头脑,有一颗对最寻常的经验敏感的心灵。
1、对全部的教育目标从总体融汇贯通:
有效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不可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决方式。多数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有效的、尤其是灵活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是某个特定领域中可以称之为“专家”的标志。对于教室里的问题解决而言,一个新手教师要成为一个专家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储存”,是她充分掌握了全部的教育、教学的目标。这种掌握不是按照目标本身的逻辑顺序和分类标准一点一点地掌握,然后按照类别和顺序一次一次地呈现的方式,而是全体综合的掌握,然后在具体的情境中需要什么就能够提取什么的方式,即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对于已经记忆和形成良好组织的目标的“再认”,它保证教师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表征问题。教师打破刻板的按照预先的进度和计划“上课”的教学方式而进行随机的教育和生成的教育的最关键的环节。
2、养成常向自己提问的习惯:
一切教育教学,无论灵活的或刻板的,都不能免除一定程度上的事先的设计和预期。既然有预期,也就必定有预期不到的情况,因为教师对于动态的课堂情境和学生状态的把握,必定只能是局部的、大致的和推测性的。我们传统的教育,基本上只管教学的进度而不顾及对于学生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因为一切都按照她预先的思路来进行,如果有什么意外,她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或者采取强制的措施。然而我们现在既然提出要“对学生作出合适的反应”,要尊重儿童的需要和权利,也就是要在相当程度上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无论我们设计多么周详的教学和课程,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都会碰到来自于学生的大量的挑战。这挑战中有些会使我们超越原来的设计水平,有些会使我们降低原来的设计水平,还有一些则迫使我们完全放弃并且另起炉灶。
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和灵活性,非常戏剧性地体现在:当教师的设计和预想同学生的反应不相符合时,这种不符合的程度越是遥远,并且教师最终所采取的措施能够既不违背设计又满足学生的需要,那么教师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就越是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而这一切得以产生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将学生对自己的挑战,转化为自己对自己的疑问,转化为一种积极行动的动力。
3、在同一个时间里注意不同的事情:
一个教师不可能享有牛顿那样的闲暇,可以一天到晚都思考一个问题而不干别的事情;而且教师的教学智慧的产生,不能完全是头脑中的顿悟,不能脱离开具体的教学场景,而往往是从什么地方产生问题,就从哪里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并且就在同一个地方来解决问题。这不是说教师不能够在下班之后从同事的聊天中,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相关的启示和领悟,但是我们更提倡现场的、就地解决的、互动中的发现和解决。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一边做着日常的事情,一边不放弃对于以前所产生的问题的关注。所有不曾解决的问题,悬在教师的心口上,成为一根十分敏感的“弓弦”,不论在什么时候碰到合适的刺激,就会一触即发,豁然开朗。
4、从日常经验中得到发现的惊喜:
日常生活经验是人类一切科学和职业经验的最丰富和最基础性的“母体”,如果硬性地抛开常识的“庸见”,必定使我们自己的视野大大受限,就像文学作品失去它创造力的源泉一样。相反,如果我们保持开放的心胸,保持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鉴赏性的敏感,那么我们的教学过程必定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枯燥的,我们的随机教育和生成教育就会真正成就我们的教育事业,使它成为一门实践的艺术。
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一双锐利的眼睛,要“于无声处”去聆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准备】
幻灯片、收集灰尘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我们都对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感到欣喜,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生字多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2、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勿(wù) 埃(āi) 漉(lù) 晕(yùn)
3、段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⑴ 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⑵ 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灰尘的特点:
⑴ 小,从哪感受到的?
⑵ 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⑶ 在空中飘浮。
灰尘的作用:
⑴ 反射光线。
⑵ 反射光波较短的光波,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⑶ 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3、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
⑴ 填写课文内容。
⑵ 补充课外资料。
四、小结说明方法
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数字、假设)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3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模样(mú)朝(zhāo)晖 直径(jìng)削弱(xuē)散射(sǎn)较(jiào)短可恶(wù)干涸(hé)
单调(diào)削(xuē)弱尘埃(āi)调(tiáo)节气候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2、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 ⑴灰尘的特点:
①小,从哪儿感受到? 课件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朗读体会。
②来源于土壤和岩石。③在空中飘浮。⑵灰尘的作用: ①反射光线。
②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③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⑶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_________。①填写课文内容。
②读一读,说一说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句式相似,都强调了灰尘的作用大,但强调的角度不同。这三个句子都采用“假设”的说明方法写的。)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来。通过自主阅读,发现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句式训练引领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达到自读自悟的目的。③补充课外资料: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有哪些作用?
四、再读课文,习得方法
1、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大。2、交流汇报:
3、读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3、小练笔:
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短文。4、推荐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抄写下面词语:
恶劣狼狈擦拭尘埃削弱朝晖裂开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天空将____大自然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因此,_______。
⑵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灰尘虽然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则又令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3、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如鸟粪、网络、电视……请选择其中的一项仿照《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4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削弱、柔和、朝晖、庞然大物„„”。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⒊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⒋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喜欢灰尘吗?师生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⒉灰尘在平时真的令人讨厌,因此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⒊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假如没有灰尘,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⒉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尘埃(āi)
直径(jìng)
散射(sǎn)
较(jiào)短 削(xuē)弱
朝(zhāo)晖
单调(diào)
调(tiáo)节气候 ⒊交流:假如没有灰尘,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⒈默读课文,看看为什么没有灰尘就会这样,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⒉小组同学互相交流。⒊全班交流汇报。⑴灰尘的特点:
①小。从哪儿感受到?
句子: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朗读体会。
②散射光线(散射七色阳光)③具有吸湿性能 ⑵灰尘的作用: ①阳光变柔和
②天空色彩富于变化
③形成小水滴(小水滴形成云雾、雨、雪、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自然现象)⑶最后的叹号,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灰尘的赞美,我们真的离不开灰尘,让我们借用书上的几个假如再来赞美一番这灰尘 ①引读几个假如。②说一说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句式相似,都强调了灰尘的作用大,但强调的角度不同。这三个句子都采用“假设”的说明方法写的。)4、5、6三个自然段都先写了有了灰尘怎样,然后写假如没有灰尘怎样,这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⒋补充课外资料:作者运用假设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作用之大,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有哪些作用?
⒌灰尘的作用可真大呀,就让我们再一次来赞美并感谢它们吧。
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假如没有了灰尘,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⒈怪不得作者第一自然段中说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让我们在来看一看第一自然段,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⒉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板书设计:
12*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
列数字 散光
柔和
散射七色光
色彩富于变化
作比较 吸湿
小水滴
气象万千
假 设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内阅读教学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让教材成为一个例子,让学生的阅读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读自悟,理解内容并尝试着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辨证地看等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灰尘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师:(板书:灰尘)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师创设情境
(作倾听状)咦,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没有?我听到了,呜……有人在哭,边哭还在边诉说呢。“我是小小的灰尘,今天,有人把我告上了法庭,说我脏,还说我携带病菌,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自然法庭判我有罪,要把我驱逐出地球大气层,三十分钟之后宣判。呜……我可不想离开呀,有谁能帮帮我呀?我该怎么办呀?呜……”(停顿一下,面向学生)孩子们,你们觉得灰尘应该被驱逐出地球大气层吗?为什么?
预设:有两种观点:
1、该,
2、不该。
现在我们就模拟组成一个法庭,再次审理灰尘一案。愿意当原告及其律师的请到左边来,愿意当被告或是被告的辩护律师的请到右边去。剩下的同学当陪审员,我来当这个法官怎么样。不过要扮演好这些角色可不容易,你们说话得有理有据,得把我——自然法庭的大法官,说得心服口服才行。建议你们先打开书,看看能否从12课中找到我们需要的依据,作好开庭前的准备。
4、师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看灰尘有哪些特点、作用,这些特点和作用能否成为我们说服法官的理由。用笔把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勾下来,准备发言。当然也可以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准备发言。
生先自读课文,勾画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整理发言内容,准备开庭。
三、现场开庭。
1、首先由原告方陈述理由
预设:被告灰尘罪大恶极:
1、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
2、灰尘危害家电的安全。(学生可结合收收集的资料更详细地说明)
2、被告方进行辩护
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辩护,师就课文不易理解处作适当点拨
预设的点拨之处
第3自然段:“庞然大物”是拿什么作比较?这儿作者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一点。
第4自然段:灰尘能散射光线,使光线柔和。(补充:假如没有灰尘,太阳光直接能照射的地方非常亮,使人无法睁开眼睛,而太阳光没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如我们现在的教室将是一片黑暗。)
出示最后一句,读一遍,这里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试着用“假如……将会……”说句子。
第5自然段讲灰尘使天空呈现不同的颜色,使大自然不再单调。
第6自然段:灰尘具有吸湿性能。能形成小水滴。这一自然段同样采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假设是这篇文章最主要的一种说明方法。
小结:说了这么多,灰尘重要吗,请说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灰尘的重要性。“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齐读这一句,标注:全文的中心句。
3、陪审员们进行商议,并把最终的商议结果及依据上报给法官。
4、法官宣判:灰尘危害人类健康,损害家用电器,但同时它又能散射光线,有吸湿性,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它。因此我宣判:灰尘有罪,但允许其在大气层中进行监外执行。
四、升华理解
1、说说今天你的收获。
2、生活中还有像灰尘这样具有两面性的事物吗,举例说说。
3、结:今天通过对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事物也同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这句话一点也不假,以后我们应该多看这些科学方面的书。
4、推荐书目《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3000问》《知识大王》《恐龙公园》《可怕的科学》等。
五、延伸活动
请以《灰尘的自述》为题,写写灰尘在法庭上听到不同辩护时的心理活动。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6
《假如没有灰尘》课堂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认识四个生字:勿、埃、漉、晕。
⑵正确认读:
然而、面临、颗粒、来源、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
2、能力目标:
⑴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⑵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⑶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总结学习收获。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世界上的存在都是有两面性的。
【教学重点】
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了解点光源、散射、日晕等词的大致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喜欢灰尘吗?
生1:喜欢。
师:我相信你一定有喜欢灰尘的道理。
生2:不喜欢。
师:灰尘污染污染环境,危害健康,没有它行不行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假如没有灰尘》。
(板书:假如没有灰尘。)
二、朗读与理解
师:朗读全文并思考“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用直线画出“特点”,用曲线画出“作用”。
(学生活动。)
师:默读第一段,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
(生1读画出的句子: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中间。)
师:如果拿极小的灰尘和排球比,就如同拿排球和地球比。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这个特点?
生1:细小。
生2:极小。
生3:微小。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百万分之一毫米,几百分之一毫米。
师:这些是什么?
生:数字。
师:用数字说明物体的性质和特点,这种方法就叫──列数字。
(板书:列数字。)
师:作者又介绍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庞然大物是什么意思?
生:很大的东西。
师:为什么作者要称细小的灰尘为“庞然大物”?
生探讨。
师辅助:作者说哪些灰尘是“庞然大物。”
生:肉眼看到的。
师:拿看得到的灰尘和谁比?
生:和小的灰尘比。
生:和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的那些灰尘比。
师辅助:大的灰尘直径几百分之一毫米是小的灰尘直径一百万分之一毫米的多少倍?
生计算:一千倍。
师:一千比一,大的灰尘自然是“庞然大物”了。
师:这里用了什么方法?
生探讨,师辅助:作比较。
(板书:做比较)
师:还有其它特点吗?
(生2: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
(师板书:散光。)
师:有什么作用?
生1: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日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生2:使阳光变柔和。
(师板书:柔和。)
师:怎么说明灰尘这一作用的?
生:如果光太强,人就睁不开眼。
师:“如果”是什么意思?
生:假如。
师:假设一种情况,这种方法就叫“假设。”
(师板书:假设。)
师:灰尘能散射那些颜色的光?
生:不加选择的散射七色光。
(师板书:白光)
师:用了什么什么方法说明这一特性的?
生探讨。
师辅助:“遥远的天空随着高度降低而逐渐由蓝变白”中有一对反义词,请找出来。
生:高和低。
师:这是作者在作……
生:作比较。
(师板书:作比较。)
师:灰尘除了微小散光还有其它作用吗?
生: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
(师板书:吸湿。)
师:吸湿有什么作用?
生1:凝结成小水滴,地上不会湿漉漉的。
生2:最终形成云雾,雨雪调节气候,保护生物。
生3:形成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的美景。
(师板书:干燥
保护生物
气象是万千。)
师:说明干燥作用时,用了那个词?
生:假如。
师:这是什么方法?
生:假设。
(师板书:假设。)
师:还有哪里也是假设?
生探究:更严重的是──生物的生存。
师:这是真的吗?
生:是假设的。
(师板书:假设。)
师:灰尘吸湿形成小水滴,还能形成什么景观?
生齐读课文倒数第二句。
(师板书:气象万千。)
师:全文只有一个叹号,作者为甚用叹号?
生:感情强烈。
师:读读这唯一一句有叹号的话。
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同学们,作者用叹号要表达什么?很讨厌灰尘吗?
生:赞美灰尘。
师:读第一段。
生读第一段。
师:灰尘古来让人讨厌,为什么作者要赞美它?
生:它有它的作用。
师:是啊!小小灰尘,有危害人们的一面,也有造福万物的一面。看来世界上的存在都是有两面性的啊!
三、拓展
师:谁来用简短的一段话概括灰尘的特点、作用?用“假如……”的形式。
生尝试概括文章大意。
师:虽然灰尘有碍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但是人类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没有灰尘散射强烈的阳光,人无法睁开眼睛,天空将只有单调的蓝色;假如没有灰尘凝结小水滴,就没有云雾雨雪来调节气候,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有了灰尘,才有气象万千的美景。)
师:换个方式说。用“正因为……”的句式。
生尝试叙述。
师:虽然灰尘污染环境,危害人的健康,让人讨厌,可是正因为有了灰尘散射强烈日光,人才能睁开眼睛,天空才五颜六色;正因为有了灰尘吸湿,万物才不会湿漉漉的,才形成云雾雨雪,生物正常生长;正因为有了灰尘,才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看来让人讨厌的灰尘是不可少的,世界上的物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啊!
师:在摘录本上摘抄描写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句子。
学生活动。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7
【教材简析】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全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设计理念】
重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自读自悟与教师的点拨引导、领悟方法与感知特点、获取知识与启迪思维有机地融在一起,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习得方法,懂得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想想: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2、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模样(mú) 朝(zhāo)晖 直径(jìng) 削弱(xuē)
散射(sǎn) 较(jiào)短可恶(wù)干涸(hé)
单调(diào)削(xuē)弱尘埃(āi) 调(tiáo)节气候
3、交流:
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是不是一样?有哪些异同点?
将生活与课文对比联系,将自己的大胆设想与课文内容之间进行比较,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的铺垫。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2、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⑴灰尘的特点:
①小,从哪儿感受到?
课件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朗读体会。
②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③在空中飘浮。
⑵灰尘的作用:
①反射光线。
②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③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⑶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_________。
①填写课文内容。
②读一读,说一说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
(句式相似,都强调了灰尘的作用大,但强调的角度不同。这三个句子都采用“假设”的说明方法写的。)
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来。通过自主阅读,发现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句式训练引领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达到自读自悟的目的。
③补充课外资料: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有哪些作用?
四、再读课文,习得方法
1、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大。
2、交流汇报:
第四自然段通过“削弱、变得柔和”等词语的理解来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
第五自然段抓住“怪脾气”“喜欢”这两个词语,明白作者将灰尘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把灰尘的特点写得非常生动传神。
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采用层层推进的写作方法,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
3、读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
3、小练笔:
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短文。
4、推荐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
【板书设计】
12、假如没有灰尘
大小及来源列数字
使阳光变柔和
作用使天空呈蔚蓝对比
形成气象万千的景色假设
保持良性循环(说明方法)
【练习设计】
1、抄写下面词语:
恶劣狼狈擦拭尘埃削弱朝晖裂开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天空将____大自然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因此,_______。
⑵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灰尘虽然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则又令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
3、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如鸟粪、网络、电视……请选择其中的一项仿照《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周元桂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作者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
教学时可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并把感受最深的、最重要的部分多读几遍,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明白作者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来表达这些特点和作用,并认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从灰尘的作用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请学生运用掌握的说明方法仿写一个事物,从而实现读写的有效迁移。
【资料链接】
高士其《灰尘的旅行》
灰尘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随著空气而漂流,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我们周围的空间,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野外,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洋,几乎处处都有灰尘的行踪。真正没有灰尘的空间,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制造出来。
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尘是看不见的,只有在太阳的光线射进黑暗的房间的时候,才能够看到无数的灰尘在空中飘舞。大的灰尘肉眼可以看见,小的灰尘比细菌还小,用显微镜也观察不到。
根据检验的结果,在干燥的日子里,田野和高山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只有几十粒灰尘;在海洋上空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一千多粒灰尘;在城市街道上的空气里,每一立方厘米大约有十万粒以上的灰尘;在住宅区的空气里,灰尘还要多得多。
这样多的灰尘在空中旅行,对气象变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原来灰尘还是制造云雾和雨点的小工程师,他们会帮助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云雾和雨点。没有它们,就没有白云,也没有大雨和小雨了;没有它们,在夏天,强烈的日光将直接照射在大地上,使气温无法降低。这是灰尘在自然界中的功用。
如果我们追问一下,灰尘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呢?我们可以得出下面一系列的答案:有的是来自山地岩石的碎末,有的是来自田野的干燥土末,有的是来自海面的由浪花蒸发后生成的食盐粉末,有的是来自火山灰,还有的是来自星际空间的宇宙尘。这些都是天然的灰尘。
还有人为的灰尘,主要来自烟囱的灰尘,此外还有水泥厂、冶金厂、化工厂、陶瓷厂、纺织厂、面粉厂、石灰窑等,这些都是灰尘的制造场所。还有些灰尘来自植物之家,如花粉、棉絮、柳絮、种子等;有的来自动物之家,如粪便、鸟羽、虫卵等。
有许多灰尘对人类的生活是有危害的。它们不但把新鲜空气弄脏,还会弄脏我们的汽车、房屋、墙壁、家具、衣服以及皮肤。灰尘里面还夹杂著病菌和病毒,对我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灰尘是呼吸道的破坏者,它们会使鼻孔不通、气管发炎、肺部受损而引起伤风、流行性感冒、肺炎等传染病。此外,金属的灰尘特别是铅会使人中毒;石灰和水泥的灰尘,会损害我们的肺,又会腐蚀我们的皮肤。在这些情况下,为了抵抗灰尘的进攻,我们必须戴上面具或口罩。最后,灰尘还会引起爆炸,造成严重事故。
因此,灰尘必须受人类的监督,不能让它们乱飞乱窜。
我们要给马路铺上柏油,让洒水汽车喷洒街道;我们要把城市和工业区变成花园,让每一个工厂都有通风设备和吸尘设备,让处于一切生产过程中的工人都受到严格的保护。现在全人类正在努力控制灰尘的旅行,使它们不再危害人类,而为人类造福。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然而、面临、颗粒、来源、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学准备】
媒体资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诗句: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古往今来”是指从古代到现在;“拂拭”是指弹掉或者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没有灰尘行不行?
2、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
3、指名带读生字:勿 尘埃 拂拭 饱和 依附 湿漉漉 朝阳 日晕 单调
4、接下来我们随着范读进一步学习本课生字词。教师播放媒体资源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2、小组内部讨论,之后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总结。
灰尘的特点作用说明方法细小削弱阳光列数字、做假设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做假设具有吸湿性调节气候、气象万千做假设
4、学习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电视,网络,游戏……
3、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掌握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9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用“√”标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12分)
尘埃(āi ái) 干涸(hè gù) 漂浮(biāo piāo) 依附(fù fǔ)
二、照样子,写词语(9分)
白茫茫 _____ _____
摇摇摆摆 _____ _____
津津有味 _____ _____
三、给下面加粗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6分)
a、优越;好(多用于比较)
b、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
1、今年的庄稼比去年强。( )
2、李明的责任心很强。( )
四、修改病句(9分)
1、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危害环境至今,有碍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几百分之一毫米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积累运用(14分)
1、写出两条保护环境的语句。(4分)
例: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下列词语中描写天气的词语,并写在横线上,只填序号。(6分)
白茫茫 气象万千 庞然大物 古往今来
湿漉漉 晚霞朝晖 闲云迷雾 彩虹日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六、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12分)
曾:___( ) 没:___( )
___( ) ___( )
七、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16分)
近义词:
讨厌( ) 生息( ) 漂浮( ) 妨碍( )
反义词:
喜欢( ) 干涸( ) 庞大( ) 严重( )
八、阅读并判断
(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8分)1、因为在大气中有了灰尘,天空才不会始终是蔚蓝色的。( )
2、大气中的气体容易吸收紫、蓝、青三色光,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空呈蓝色。( )
3、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气便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的漂浮。( )
4、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可是,人类的生息却离不开灰尘。
九、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问题(12分)
1、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这是为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没有了灰尘,大自然将变得十分单调,这是因为:(6分)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然而、面临、颗粒、来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 )灰尘,请你结合生活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动词。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灰尘在人们的眼中是:肮脏、不受欢迎。其实人们只看到了它的缺点,假如自然界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答案就在课文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要求读正确。
2、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写了灰尘的哪些特点和作用?
3、接读课文,随文识字解词。
4、交流:
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三、研读课文重点段(第6段)
1、自由读第6段。
2、灰尘的吸湿特点具有什么作用?
3、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4、读出你的感受。
四、升华主题
从人们在生活中对待灰尘的看法,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五、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说明的方法及作用:对比、假设、列数据,使文章更具体生动。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11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活动,从而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真正让教师的“讲坛”变成学生的“学坛”。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遵循这一原则。
在教学《假如没有灰尘》一课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放手让学生去“读”:语文教学就要创设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体验。在课堂上我花了许多时间让学生去“读”,读懂读透。因此,为后边的交流打下了基础。
2、放手让学生去“问”: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能主动去提问题,通过提问,通过思考,不仅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更带动了其他学生去思考、提问。
3、放手让学生去“讲”:通过“读”和“问”,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我让学生放开胆,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有了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4、放手让学生去“评”: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参与评点、争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5、放手让学生去“练”:课后练笔很重要,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相关的资料进行练笔——以第一人称写写灰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学会放手,放手让学生去做,虽然本课教学过程还有很多遗憾,但是也带给我许多启发,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