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是美丽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内容导航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7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8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9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运用比较朗读法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即学即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对比运用到对日常事物的描写中,让学生在练中加深体会。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能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该词语。
2、朗读、背诵古诗《蝉》。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联系语境,领悟一词多义
1、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出示课件:
开辟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1)学生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同桌间说说带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全班交流:两个“开辟”的含义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什么理解的?
预设:第一个句子的意思是:这块地本是荒着的,荒草丛生,不能长任何东西,要种花生就必须让它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变,所以,“开辟”在这里是“开垦”的意思。第二个句子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崭新的事物,它开创了新的领域,所以“开辟”在这里是“开创、创立”的意思。
2、运用学法,自学第二组例句。
出示课件:
姿态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1)学生读句子,体会“姿态”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2)学生交流。
预设:“姿态”在第一个句子中是“姿势、样子”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中是“态度、气度”的意思。
(3)小结:像这样一个词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称为多义词。在使用时,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体会。
3、练习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1)语境练习。引导学生把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根据要求写句子。
出示课件:温和
(形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②全班交流。
预设:a、(形容气候)今天的天气很温和,适合去郊游。
b、(形容性格)王老师性格温和,很受学生喜爱。
(2)巩固练习。把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
课件出示:
便宜
(价钱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应得的利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生自己思考,完成练习。
②全班交流。
预设:a、(价钱低)这个菠萝很便宜。
b、(不应得的利益)小芳爱占小便宜。
(3)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相同的?举例说一说。
课件出示:
精神
(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压力不仅是我们精神上的负担,更是我们生活的动力。
(活跃;有生气)广场上的老爷爷们正在打太极拳,看起来特别精神。
4、小结:我们在阅读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理解一词多义;表达时要学会把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提炼“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们的对话中的意思,总结本单元课文借物抒情的表达特点,同时梳理出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多种方法。变文本阅读为学习互动,形式活泼。
板块二
借助示例,体会对比的作用
1、读懂示例,初识对比。
(1)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出示课件: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 www.fa55.net 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预设一:这三段话都是先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瓜、藤和叶构成了别有风趣的装饰。然后再写与它们相比较的事物的特点: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挂在枝头;朱鹭、苍鹭体型稍大,且不寻常;石狮子、旗杆不够可爱。
预设二:这三段话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
(3)比较发现:去掉这三段话中对比的部分(课件中加横线的部分),指名朗读,说说在表达效果上与原句有什么不同。
预设:运用对比,使所描写的事物(花生、白鹭、瓜架)的特点更鲜明、更突出。
(4)回顾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文章,还有哪些也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小组内交流。
2、联系生活,巧用对比。
(1)仿照上面的句子,运用对比的方法,将下列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出示课件:
·文具盒非常实用,不像文具袋,没有坚硬的外壳保护文具,里面的文具很容易折断。
·王老师性格温和,与校门口粗声喊叫的保安大叔形成鲜明的对比。
·茉莉花香而清雅,恰到好处,桂花的香气过于浓郁而使人发腻,向日葵几乎毫无香气,又叫人觉得美中不足。
(2)学生练习反馈。
(3)练习用对比的方法描述生活中某种事物的特点。
(4)全班交流展示,评议修改。
出示课件:
水仙花开了,洁白的花瓣,金黄的花蕊,碧绿而修长的绿叶,蒜瓣似的球茎,一盏清水,一个白瓷盆,在玻璃茶几上绽放它的生命。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菊花的高贵典雅,但它却有着超凡脱俗的圣洁。
3、小结:将所描写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能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表达情感。希望同学们学会在习作中恰当地使用这种写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喊救命的声音。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海力布点点头,跟着小白蛇到了龙宫。老龙王对海力布十分感激,要重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已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无论动物说了什么话,都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他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上有哪些动物。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议论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
一、激趣导入。
漫漫银河中,有这样两颗星星,一颗是牵牛星,一颗是织女星,他们的传说是那样令人心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民间故事的方式走近他们二位。
二、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效果:
1、解决本课生字词。
2、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
3、说一说你读完文章后的疑问。
三、初读课文。
小组活动出示:
1、这篇课文讲了______和______的故事?他们是怎样的人?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四、精读课文。
1、理清人物关系:
我们先借助题目看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板书:牛郎
织女)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感受人物形象。板书:
牛郎:勤劳善良
哥嫂:铁石心肠
老牛:知恩图报
织女:美丽善良
2、体会织女之“决”
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决心”变红)
一个高贵的仙女要嫁给一个贫困潦倒的牛郎,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呀。
姐妹们,好好劝劝织女吧!(练习说话)
五、关于民间故事。
1、简介其他三部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
民间故事就是要表达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追求和谐生活与美满感情的决心,歌颂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拓展延伸
作为高年级同学,我们可以做一些课外延伸。
选择一:课后可以看看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
选择二:试着去创编你心中的《牛郎织女》。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则民间故事,课文先写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然后写他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赠给他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最后写海力布从动物口中得知大山将要崩塌,洪水将要淹没村庄的消息,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他不惜牺牲自己,说出真相,最后写人们得救了,海力布却变成了一块石头。
二、学情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重点训练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简要复述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复述的方法。但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复述等同于背诵课文内容;有的在复述过程中条理不清晰,语言不简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铺设“台阶”,更好地帮助学生清楚、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牺”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酬谢、叮嘱、崩塌”等词语。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能复述故事。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以上三个目标,体现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层层推进的关系,在词中反映句的作用,借句理解词,借词说句,由句成篇。三个目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四、说教学过程
我根据民间故事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的特点,设计了这堂课。整个课堂,分为四个板块。主要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展开教学。
⒉
以问题引导,语言表达为外显标志,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思考,教师不断引导、修正、完善的过程。我通过设置“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运用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本。
⒉抓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走进人物心灵。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的方法,来达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3、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
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而且能帮助学生深刻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的读,品味文本语言,如: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精读课文,了解人物形象。总之,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在复述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并在此基础之上,加上自己适当的想象和联想,再复述出来。这样复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吸引人。同时也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救白蛇
得宝石
猎人海力布
听鸟语
善良
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
救乡亲
变石头
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个板书设计能很好地体现文章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说教学效果。
由于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及通过抓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的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因此,学生很快把握住了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恳、筛”等9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床铺、照看”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板书:牛郎织女)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3)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初步自学(出示课件5)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
1、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
2、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
3、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牛郎为线索):
板书:身世凄苦——照看老牛——得牛相助——认识织女
4、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5、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复述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熟悉了这篇文章,了解了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出示课件6)
复述时应注意:首先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时尽量口语化;复述尽量简化描述,只把重要内容突出即可,文章略写部分可以省略或简化。
生练习复述,师随时点评。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复述做得很好,看来我们掌握了复述的要点。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练习。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7)
1、默写生字词。
2、继续阅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是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决心,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10)
1、复习生字词。
2、再次邀请同学复述课文,复习课文内容。
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出示课件11)
1、多么神奇的想象,多么美好的生活!牛郎真幸运,他是多令人羡慕哇!怎么,为什么只有他能有这奇遇呢?
(把神话色彩去掉,我们会发现,神话故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现实愿望的反映。换个角度提问,引领学生去发现藏在神话后的人心。)
2、带着问题阅读,提示学生做批注,以便交流。
3、交流。老牛和织女为什么如此青睐牛郎?(出示课件12)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有关牛郎的段落,体会对牛郎的动作、语言等的描写,从中感受人物形象。)
①牛郎勤劳。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有集中体现。
②牛郎关心他人。到第三自然段中找。
③牛郎十分乐观豁达。爹娘都死了、兄嫂不喜欢、吃剩饭、穿破衣裳、睡牛棚。牛郎的态度是哼小曲儿,对牛照顾周到,打柴、种庄稼来安家。
小结:勤劳、关心他人、乐观,这些优秀品质使牛郎不仅赢得了老牛的倾力相助,还赢得了织女的芳心。
(板书:心地善良吃苦耐劳)
4、织女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13)
师:我们可以先在文中找到关于织女的描写,再进行总结。
生总结:织女是个善良的、追求自由的人。
(板书: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5、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方面,用语录体的形式,写下你的感想。(出示课件14)
预设: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
“真诚的关爱必定能换来真诚的爱!”
“幸福靠自己创造。”
“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不怨天不尤人,勤劳才能改变命运。”
三、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牛郎织女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请爱好古诗词的你背诵这首词: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民间流传着不少优美的传说,善于讲故事的你可搜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田螺姑娘》等,准备参加故事会。
3、爱好天文的你别忘了观察星空,查阅、搜集有关星空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找一找天河、牵牛星、织女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3、积累语言,像作者那样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4、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潜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将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潜力。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师问,平日里你都喜欢读什么书?丛书中尼有什么收获?指名回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同学们必须等不及了,也想读读这优美的诗篇,请你们打开书,利用手中的字典、结合课后的生字表解决生字新词,将课文读通读顺。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发音,指导个别字的发音。
三、研读课文,了解资料;
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热爱书的思想感情。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以读为主,为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也为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一遍一遍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
四、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在设计品读课文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
1、自由阅读课文,解决课前预设的问题: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你是否做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选取几段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作者是怎样读书的?从书中学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状况,及时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再指名朗读。
3、从课文中找到“总而言之”“同而言之”这两个词语,体会它们的意思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4、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回想文中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五、感情朗读,深化主题;
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喜欢读书”的情绪。个人,小组间互读,评议。
六、谈感受:
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你就应怎样读书?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三、读文识字。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
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
四、整体感知。
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板书:磅礴的气势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
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
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5、小组活动
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总结并汇报
五、布置作业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的结构。
2、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下列生字。
板书:泻潜试胎皇履疆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绍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
板书:层层深入
二、研读课文。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师引导,生总结。
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
板书:总分总领全段
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师引导,生总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
师总结: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2、朗读、感受第二自然段,从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①“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
②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芒;
③“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朗读要求:这是一段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思考:这些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意?
生读课文,并总结、汇报
师:我们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这些事物都是动态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的。
④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
生总结,汇报:
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三、小结
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进行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本文表现出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教学这节课,有以下两点做的不错:
1、以读带讲。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进而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课前让学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关的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图片和小故事,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汇报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感悟。
不足之处:
1、课堂密度过大,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如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过多,目的性不强,有的读后的评析不到位,显得为读而读,整堂课只是走马灯似的一味地读,应该让学生明白,读一次把诗歌内容和为什么这样读的理由说出来,同时再听一听别人的评价,这样理解和实践读,自己和别人理解的相互碰撞,才是学、思结合的好办法。因此,只是书声琅琅的课,亦未必是好课,必须辨证地看待读这一小学语文主要的教学形式,尤其是高年级的读,更要体现它的思辨性,不能为读而读。
2、教学重难点体现不明显。本文是本单元“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的最后一篇课文,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做到了,但是在有感情等技巧方面没有达到。
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把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9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生字,掌握“便”这个多音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打一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猜谜语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落花生)
3。作者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kū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4.“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出示课件2)
5.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3)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出示课件4)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
第一部分(1)写“我们”按照母亲的吩咐开辟空地种花生,居然收获了。
第二部分(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定下过节的地点。
第三部分(3—15)写“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出示课件5)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会写课后10个生字。
2.熟读课文。
3.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交代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出示课件7)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出示课件8)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课件9)
(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出示课件10)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出示课件11)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板书:默默无闻地奉献最可贵)
(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出示课件12)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板书:对比的手法落花生和桃子、石榴等对比。
师: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出示课件13)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其他事物具有花生这样的品质?你能用上“爱慕”一词说一说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出示课件14)
①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⑤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出示课件15)
种花生→()→()→()
(板书:收花生品花生评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来写,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