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说课稿(优秀11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
内容导航
八年级上册的物理反思 1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2八年级物理的教学反思 3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4八年级物理教学教师反思总结 5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6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 7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8八年级物理的教学反思 9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10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11八年级上册的物理反思 1
由于本节知识感性的东西较多,单纯靠讲解是不可行的,必须加进大量实验探究,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来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声音特性的理解。比如,由于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材安排的齿轮实验可让学生在课后用自行车后轮转动来实验,我在课堂中补充了用硬纸片划疏密不同木梳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同时对频率概念的引入和理解也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当然还可以增加让刚尺振动发声,探究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等。
教学中,我认为声音的分散程度对响度的影响有必要让学生知道。通过探究知道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通过减少声音的分散,来增大声音的响度,使知识与实际生活真正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由于音色是声音的三要素中较为复杂的概念,教材中只是简单指出了声音有这个特性,我们在课堂上只要让学生知道音色由声源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因而也就没有必要深入探讨了。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示波器将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波形图记录下来,从另一角度区别声音的三要素,而且还能通过波形图进一步掌握振幅、频率的概念,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另外,本节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让学生知道物理术语的严谨性、科学性。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2
杠杆是初中力学部分简单机械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习其他简单机械的基础。因此,学生理解与杠杆相关的知识程度对学习简单机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教学中我们往往是按着教材的编排,先介绍什么是杠杆,接着介绍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最后就是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杠杆的五要素(包括力臂)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告诉学生的,中间很少有什么铺垫。学生通过聆听,能知道力臂的概念,但为什么要引入力臂这个概念?力臂在杠杆平衡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还是迷迷糊糊,一头雾水。大部分学生经过强化训练,虽然也能利用以上内容去解决相关习题,但是对该部分的知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由于力臂这一关键点没有突破,导致学生对后面的其他简单机械学习产生困难。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对教学过程做了调整: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已有的知识系统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杠杆,总结得出杠杆共同的特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进而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讲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前先介绍什么是动力、阻力作用线,再引导他们画出点到作用线之间的距离,然后才点明这便是动力臂、阻力臂。如此处理,学生再通过练习强化,便将这一难点克服了。这个仅仅这个内容就花了一节课的时间,但我觉得这一节课,还是意义蛮大的。
通过这节课,我领悟深刻: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八年级物理的教学反思 3
本章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的第一章,也是初中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章。本章一共4节内容,相对于以前的教材来说,难度稍微大一点,我用了10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了本章教学。从学生掌握的情况来看,这几个方面学生出问题的几率比较高:
1、第一节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这一节的内容比较直观、具体,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快,但是由于以前测量、记录时的错误习惯,很多知识点掌握不牢,老是容易出错。比如被测物体末端在刻度线上的读数,很多学生忘记了估读的“0”;还有就是对于单位的掌握,由于学生没有学指数运算,单位换算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而对于每个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具体使用,很多学生就是茫然的,特别是新接触的微米和纳米,还有比较小的毫米,认识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学生对于分度值的理解不是很好,老是把分度值记为“mm”或者“cm”。
2、第二节是“运动的描述”。
这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性的知识点较多。比如与参照物有关的问题,学生老是分不清楚一句
描述物体运动的语句中,哪个物体是研究对象,哪个物体是参照物。
3、第三节是“运动的快慢”。
这一节的内容有点把第一节和
第二节的特点融合在一起的意思,学生对于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好,特别是后者计算时容易张冠李戴。还有就是这一节涉及到运动图像,虽然教材没有要求,但是我还是讲了的,而学生没有学习正比例函数图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4、第四节是“测量平均速度”。
这是一节实验课,从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掌握得还不错,无论是对于实验的原理,器材,还是步骤,都还是比较清楚。
初二的学生才开始接触物理,由于数学知识的欠缺,处理物理知识的方法不完善以及以前的一些错误习惯,在学习第一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单元复习,平常小测验等多种手段加以解决,相信只要用心,应该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20xx年9月19日
《声现象》
第一章这章内容相对简单,重在理解与记忆。声音的传播速度中要注意强调不同的声音在同一介质、同一温度下传播速度相同。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它们各自的决定因素。在声现象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有关回声定位的计算。对于路程、速度、时间三个物理量,学生只是在小学学过,但还没有学过用字母表示,所以是学生的难点。另外,这里的计算是学生学习物理应用题的第一次规范化计算,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强调物理计算题与数学的区别,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20xx年9月29日
《光现象》
上完课后,静心回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得与失。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知识重点兼顾全面复习巩固,以生活情景展开课堂讨论,重视课堂反馈,强化基本知识、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1、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光的反射与折射贯穿全章,是重中之重的知识点,它是一根主线,把各部分的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平面镜成像也是本章复习的重点知识。在复习教学中,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注重前后知识间的有机渗透,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
2、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及时总结。光现象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在复习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规律解释现象,说明道理,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说理、探究题的训练。
3、本节课也存在不少不足。教学中忽视了实验教学。关于光现象的知识,很多可通过实验观察来探究学习,虽然很多实验用专用仪器操作,但许多实验可取材于瓶瓶罐罐,并且拼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得出有关结论或验证有关知识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是学生的难点:规律难记、容易混淆、记住了不会灵活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实验规律印象深刻,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容易探讨。在探究完实验规律后应要求学生记忆过关凸透镜成像规律,再结合适当的习题巩固强化。还要联系生活,多从生活中找例子。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的变化规律学生不容易掌握。特别是投影仪中的调节。时间久了,学生容易把物距与像距混淆,导致错误。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强调。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4
由于这节课是学生动手探究操作,得出在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难以控制,并课堂40分钟时间不够充足,导致以往多次学生实验不太成功,那就为之后分析其科学规律设置了障碍,以致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无法在课堂上顺利完成,学生听得还是一知半解。见到如此,我备课时调整了教学方法,把学生探究改成了演示,但虽然使用演示温度计,课堂能够容易调控教学进程,但是存在问题也是显而易见,前面几桌能够看见温度变化,但是后面同学还是不能读出温度计示数。但更重要学生不能观察到物态变化,不能调动学生自由参与其中科学探索乐趣。
今后的改进意见:
1、对于如何上好这节课,最关健还是学生对实验完成效果,否则就无从谈起,但如何在40分钟不仅要求学生能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过程,画出图象规律,这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组员之间配合协作能力要有很高要求。所以在课堂前就要省略实验操作过程,只要求学生能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总结规律,这样就可为下面讨论节省大量时间。
2、药品少量点,还要用适合温水加热,千万不能用热水和冷水。
3、观察数据后在书中表格图纸上绘制图线时,要控制好小组讨论的气氛,使小组每位同学都参入到学习中去,达到共同掌握好知识的效果。
4、在教学中做为老师定要先进行演示,发现其中操作方法和规律及实验改进方法,然后才能在课堂上容易调控学生实验进程,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培养。
八年级物理教学教师反思总结 5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1、2、3班物理,在这一学期中,我认真执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在继续推进我校"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改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新课程标准融入了我的思想,走进了课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作为物理教师要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进步。
二、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材”,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学案等。
三、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深入课堂
本学年我深� 我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吃透教材,认真撰写学案。
四、狠抓学风,认真落实教学常规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数理两学科。大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少数学生学习和纪律都不很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我从各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对那些基础太差的学困生,我找他们来,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物理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经过一个学期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所进步。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佳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思想,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 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创新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少批评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6
发布者: 郑国强
教学设计思路:这是八年级物理教材(沪教版)中第一节概念课,对学习物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同时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习习惯、方法的养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开端。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如何使学生能认识并理解有关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等物理概念是很重要的。教好这节课也将为学生学好力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1、学习任务
本课程是八年级物理教材(沪教版)中第二章第一节课,在知识的要求上,主要是“知道”和“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不多,但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恰到好处的设计好教学方案,让学生能有较高的兴趣来参与教学活动;如何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物理,这是两个很重要的问题,解决的好,就能上好这节课。同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初步领略到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形成对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共处的情感。
(1)教学重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学习者分析
学生会有以下特点:
1平时常能接触到相对地面运动或静止的物体,对运动与静止有初步认识。
2缺乏对参照物的认识,基本不懂“参照物”这个概念。
3不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的世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画、音乐)。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的词语和诗句。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和方法
1通关生活中的例子并配合多媒体课件来证明我们是生活在运动的世界中的,从而引入课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认识人们从不同角度(文字、诗歌、音乐、绘画等)对运动的描述。
3举例说明运动的形式是多样性的,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机械运动。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而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
4利用机械运动的定义来判断骑车、小鸟等的运动,从而说明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5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举几个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相关应用。
7让学生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设计高速列车活动站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提阿度。
2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器材(电脑,投影仪等)
5、教学过程设计
【运动的世界】
1、介绍宇宙
师: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什么是宇宙呢?我国古代《淮南子·原道训》书中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出现字幕: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也就是说,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用现代的话说:“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出现字幕: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师:宇宙是怎么形成的?科学家伽莫夫于1946年创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在爆炸发生前,宇宙内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大爆炸使得物质四散出击,以很大的速度运动,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字幕出现: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在爆炸发生前,宇宙内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大爆炸使得物质四散出击,以很大的速度运动,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
2、宇宙在运动
1多媒体课件出现星系图像。
师:大爆炸形成的成千上万个星系,科学家通过观测发现,许多星系正远离我们而去。目前人类测量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的一个。太阳也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2多媒体课件出现太阳系图像。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太阳系。中间有太阳,周围有行星围绕它运动。这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教师指示)
3多媒体课件出现自转与公转的地球图像
师:同学们再看,这是太阳,这是地球。(教师指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同时也在绕太阳公转。正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使地球上不断发生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斗转星移、冬去春来等自然现象。(可插入相关图片,亦可不要)
4多媒体课件出现大陆版块的运动图像
师: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壳内部的物质也在运动。地壳的运动产生了高山与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了沟壑与平原。正是大陆版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脉。
3、生命在于运动
5多媒体课件出现动物奔跑图像(录像)。
师:请同学们看,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动物在奔跑。
师:我们再看一段录像。
6多媒体课件出现一田径运动(短跑等)的录像
师:在录像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田径运动的名称、内容)
师:我们从刚才的两个图像(录像)中看到,动物在奔跑,人在运动。也就是说,地球上的生命都在运动。现在请同学们说说看,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
生: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板书:一、运动的世界)
【运动的描述】
1、运动描述的不同方式
师:人类既然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当然会对运动产生巨大的兴趣,会对运动进行研究和描述,而不同的人们是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运动的。
(板书:二、运动的描述)
师:看看诗人是怎样描述运动的。先看画面(出现小船运动的画面),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小船在运动。
师:诗人是怎样描述运动的?让我们来看看李白的一首诗。
1多媒体课件出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的画面图片和诗。
师: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朗诵一下。
生:(朗诵)
师:诗句描写了诗人乘船顺流而东下,行船速度之快的美妙的运动感受。诗人是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来赞美运动的。
师:那么,音乐家又是如何用音乐来表现运动的?这是著名的古琴曲《流水》的一段旋律。
2多媒体课件出现古琴曲《流水》的五线谱和音乐。
师:音乐家是怎样表现出流水的?他用的是旋律和节奏来表现运动的。
师:古今的画家都想在静止的画面上表现出运动来。下面请大家欣赏梵高的《星夜》,看看他是怎么描述变幻的星空的。
3多媒体课件出现梵高的画《星夜》
师:这幅油画通过旋转扭曲的形态变化、冷暖色彩的强烈对比,展现了一个浩瀚神秘,惊心动魄的运动世界。画家是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的。
师:那么,科学家用什么来描述运动?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的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
2、机械运动和参照物
师: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例如:机械运动、分子运动(产生热现象)、电荷运动(产生电和磁现象)、原子核内部的运动(释放巨大的能量)等等,其中,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从简单到复杂。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下机械运动。
(板书:三、机械运动)
师: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在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出现字幕:物理学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板书:1、定义)
师:你能在日常生活中举出一些机械运动的例子吗?
生1: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师:为什么汽车在做机械运动?
生1:因为汽车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它在做机械运动。
师:很好。那么,还有谁能再举出例子?
生2:小鸟在树林里飞。
师:你又是如何判断小鸟在做机械运动的?
生2:小鸟相对树木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小鸟在做机械运动。
生3:老师在讲台前走动也是机械运动。
师:为什么我在做机械运动?
生3:因为老师在走动时相对房屋有位置变化。
师:说的很好。刚才同学们都很好的运用了机械运动的定义,举出了些做机械运动例子。大家都用到了另一个物体做标准,来看看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第一个同学的例子,是地面;第二个同学的,是树木;第三个同学的,是房屋。(副板书:地面、树木、房屋)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些不动的房屋、树木、地面是不是也在做机械运动?为什么?
生:它们都跟随着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而整个太阳系,以至银河系,也都在不停的做机械运动。
师: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生: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因此,我们研究机械运动是有重要的意义的。在物理学中,把前面我们所说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系。(板书:2、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既然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那么我们平时又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那个物体是静止的,这又是怎样一回事呢?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
1多媒体课件出现旧课本中《谁在动》的图像
师:这是一辆小车,车里有一个乘客(教师指示),这个乘客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路边有一个小孩(教师指示);这个是司机(教师指示);他们都来观察乘客的运动情况。现在让汽车运动。当车运动时,司机说他沒动,反而路边的孩子赞叹他运动得真快。那么,� (学生分组讨论)
生:他们说的都� 司机以车厢作为参照物,看到乘客相对车厢沒有位置变化,所以他说乘客是静止的。而路边的孩子是以地面为标准,看到乘客相对地面有位置的变化,因此孩子认为乘客是运动的。
(副板书:司机——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小孩——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师: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讲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到结论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师:因此,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要特别说明是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所以说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应用】
师:下面,我们就用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有关知识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板书:四、应用)
师:我们先看下问题一,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一,出现字幕:问题一:有一次巴黎报纸上登出了一则广告,说是每人花四分之一法郎,就可以作一次的长途旅行。许多人把钱寄去了,结果每人只得到一封回信。回信说:“亲爱的先生(小姐),请您躺在床上让地球带您开始这次旅行把,您要记住,我们的地球每昼夜要跑4万公里呢!”许多人有受骗上当的感觉,于是告到法院,说商人犯了欺诈罪。问:如果你是法官,将如何审批?)
师:如果你是法官,你会判这个商人犯欺诈罪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下。
(学生分组讨论)
生1:我认为商人沒罪。因为你躺在床上时是与地球一起运动的,而且速度还很大,每昼夜跑4万公里。当然是在旅行啊。
生2:我认为商人有罪。因为我躺在床上不动,还要寄钱给你;如果你在床上,会把钱寄给我么?
生3:我认为商人有罪。因为我们平时认为的旅行,是要离开家的,坐车到外面看山、看水、看风景的。而没出门,躺在床上能算是旅行么?
师:大家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很好。其实,商人有没有犯罪,关键在于判断躺在床上是否是旅行。如果是,那么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商人所应得的,他就沒罪。如果不是,那么这四分之一法郎就是被商人骗走的,他就犯了欺诈罪。那么,什么是旅行?人要离开家,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到某地观光,这才叫旅行。也就是说,必须以家为参照物,人相对家要有位置变化,这才叫旅行。所以,商人是犯了欺诈罪。这个商人是应用了物理学里参照物的选取不同来进行诈骗的,可以说是高智商犯罪。因此,要判其有罪,法官也要有相应的物理知识。
师:现在再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而,出现字幕:问题二:在国外的一次汽车越野赛中,当飞快的赛车穿过郊外的村子时,村民十分高兴,他们向车手奉送西瓜。他们看准迎面飞驶来的赛车,轻轻地抛出一个西瓜,但是谁也没想到,西瓜落在车上,砸坏了汽车,使得车手受了重伤。为什么一个西瓜会产生那么大的威力?)
师:为什么轻轻抛出的西瓜会产生那么大的力量?现在我们竞赛一下,看看谁最先回答出答案。
生1:因为冲击力很大。
生2:因为速度飞快。
师:谁的速度快?
生3:汽车的速度快。
生4:西瓜的质量大。
师:很好。现在我们用刚学到的知识来分析一下:轻轻抛出的西瓜,以地面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很小;那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结果又如何呢?
生:一样大。
师:村民轻轻抛出的西瓜,对地面来说,速度很小。如果汽车是静止的,那么西瓜相对汽车的速度还是很小,沒什么威力的。但是,汽车是以很快的速度飞驰而来的,如果西瓜不动,车飞快的开过来,与车不动,西瓜以与车一样大的速度飞过来的效果是一样的。西瓜质量很大,速度又那么大,自然就产生了极大的威力了。
师:再看问题三。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三,出现字幕:问题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飞行员在轰炸了德国后返航的途中,突然发现脸边上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顺手一抓,发现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射向他的德国子弹。试问,飞行员为什么能够抓到飞行的子弹?)
师:为什么这位飞行员能够抓到子弹呢?大家分组讨论下。
(学生分组讨论)
生:因为子弹的速度、方向与飞机的速度和方向是一样的。
师:飞行员能随手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说明他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这时飞行员的速度与子弹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也就是说,以飞机作为参照物,子弹是静止的,以子� 所以飞行员能抓到子弹。
师:由问题三中得到的启示,我们来解决下这个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四,出现字幕:问题四:快速列车速度可达到170公里/小时,若列车到站时要停下来让旅客上下车,将是很费时的。你能否想个办法让列车进站时不停下来,同时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车?)
师:(出现动画情景,教师介绍情景)这时站台,这是一列快速列车经过站台。现在,应该怎样解决上诉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师:这个问题要解决的的关键是“列车进站时不停下来,同时旅客又能安全的上下车”
(学生分组讨论)
生:要让站台动起来。
师:对。那么要怎么动?对速度有什么要求?
生:速度与列车的要一样大,方向还要一样。
师:也就是说,要让它们报纸相对静止。
师:没错,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让列车和车站保持相对静止。那么就要设计一个活动站台,当列车快要进站时,站台动起来,当站台与列车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也相同时,旅客就能安全上下车了。
【小结】
对本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再次进行提点。
【形成性练习】
1、如图2-2所示,三辆小车以图甲的位置开始行驶,经过一段时间后,三辆小车位置变成了图乙的形态,通过对甲乙两种形态的位置对比,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讨论并指出各车相对的运动状态有几种?
2、电视、电影中正是利用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拍摄出了孙悟空的 “腾云驾雾”。孙悟空“驾云飞奔”,是先拍摄出孙悟空在 “云朵”(布景)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等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叠合。叠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泊。我们看电视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作参照物,于是就产生了孙悟空腾云驾雾飞奔的效果。
想想看,如何拍摄人坐在开动的飞机和火车里观看沿途风光的镜头?如何拍摄武艺 “高强”的人 “飞檐走壁”的镜头?
6、板书设计
一、运动的世界
二、运动的描述
三、机械运动
1、定义 副板书:地面、树木、房屋
2、参照物 副板书:司机——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小孩——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应用
7、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本次课程设计,极多的运用到了多媒体课件,课件本身包含了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的视听内容,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给予学生一刺激,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活跃课堂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形象的展示,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内容的辅助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如若多媒体课件,那么在一些运动形式的展示中,将不好操作,经管可以用微缩模型展示,但由于模型的大小的限制等,效果应该是不如多媒体展示的。
8、教学设计后记
作为一节概念课,如果只是死板的叙述知识内容并加以一些练习,效果可能是不会太好。本课程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通过例子,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规律,引发对规律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并且在解决一些实际的例子的时候,掌握对知识的运用。课堂上,用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感官予以较为强烈的刺激,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次进行分组讨论,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培养学生一种进行探索并合作讨论的科学研究精神。并且,课堂上给予的问题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的例子,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练联系,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应用能力。还在课堂上告知学生一种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反思 7
在探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后,我大胆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针对牛顿第一定律,你能提出那些问题?”。设立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设计这一环节时,我考虑到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怎么办,那只能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去挖掘问题。没想到同学们踊跃提出了各种问题,有的问题学生能解答的我就让学生解答,有的问题需在老师的点播下由学生解决,有的问提我直接告述学生是以后要继续学习的。这样把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解决。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8
本课程是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第二章第一节课,在知识的要求上,主要是“知道”和“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不多,但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如何恰到好处的设计好教学方案,让学生能有较高的兴趣来参与教学活动;如何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物理,这是两个很重要的问题,解决的好,就能上好这节课。同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初步领略到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形成对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共处的情感。
作为一节概念课,如果只是死板的叙述知识内容并加以一些练习,效果可能是不会太好。本课程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通过例子,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规律,引发对规律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并且在解决一些实际的例子的时候,掌握对知识的运用。课堂上,用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感官予以较为强烈的刺激,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次进行分组讨论,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培养学生一种进行探索并合作讨论的科学研究精神。并且,课堂上给予的问题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的例子,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练联系,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应用能力。还在课堂上告知学生一种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
八年级物理的教学反思 9
成功之处:
1、课前的复习
复习光是怎样传播的和光的反射定律为光的折射规律做好了铺垫。
2、新课的引入
由学生分组实验先看看碗底深度,再倒入水观察碗底,及插入水中筷子水中部分向上弯折和筷子竖直插入水中错位现象,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并且很自然引入新课。
3、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由于有了激光器,学生在前面演示光由空气进入玻璃,发生折射及当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远离法线及垂直射向玻璃效果极佳,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4、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有些学生去过电厂游泳馆游泳,提问:对游泳池,当你从池边双脚进入水中,向水底踩去的时候,你的脚有什么感觉?学生会说脚有踩空的感觉,眼睛受骗了。进而画图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现象,密切联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5、整节课的思路清晰,课堂教学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6、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尊重了学生的猜想,尊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使探究教学真正达到了使学生从学习中收获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的目的。
7、在本节习题中,安排了圆透明玻璃杯中倒入大半杯水,放入五角硬币,由上至下看到2个或3个硬币。以前的教学中,由于用的杯底比较薄,看到了2个硬币而现在用的杯底比较厚,看到了3个硬币,是我在今年这节课教学的'最大收获。
不足之处:
1、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由于器材有限没能做到分组实验。
2、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的应用,画图说明学生理解的不好,上课时一定要强调人能看见物体是有光进入眼睛,并且让学生分辨出光由什么介质进入什么介质。
3、课堂上有个别学生没做实验时乱动器材。
光的折射在生活实际中很常见,是光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通过学习,除了使学生获得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研究新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10
长期以来,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而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物理,更应该先掌握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后做出相应的教学。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和不足,争取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下面我谈谈自己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首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由于新教材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其次,加强自我培训、提高自我素质。本学期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物理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11
好的情境引入不只是一个教学的开始,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有时候用一个学生司空见惯但不引人注意的生活上的小问题引入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细胞,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课堂上接着展示三组大小不同的铁螺母、木块和橡皮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实验前做一下简单的演示,提供一点帮助,对老师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但对学生的认知、操作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实验中的思考:物体在水中的上浮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吗?物体在水中的下沉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吗?使学生的探究目的明确。在充分动手活动后,让学生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问题,发现了物体在水中的上浮、下沉都和大小、轻重没有关系,而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本节课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表现令人满意。当然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教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思维受阻,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科学课中尤为重要。如何高效、扎实地上好每节课还需要自己不断地去研讨、思索。只要我们潜心地去钻研教材,有创意地进行教学,用心地去关注学生,我想学生就会在这一个又一个研究活动中,循序渐进地不断发展下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定会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