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教案【优秀14篇】》
战国时,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西门豹到了以后看到那里天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到一位老大爷,问他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河伯娶媳妇闹得。巫婆说,不每年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漳河就要发大水,为此,巫婆和官绅就趁机搜刮百姓钱财,上穷人家去挑女孩。所有女孩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人口越来越少,这里也越来越穷,西门豹听后说,下次娶媳妇时,请告诉我一声。如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14篇西门豹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内容导航
小学三年级下册《西门豹》优质教案 篇1小学三年级下册《西门豹》优质教案 篇2《西门豹》教案 篇3《西门豹》教案 篇4《西门豹》教案 篇5《西门豹》教案 篇6《西门豹》教案 篇7西门豹 篇8西门豹 篇9西门豹 篇10《西门豹》教案 篇11西门豹 篇12西门豹 篇13西门豹 篇14小学三年级下册《西门豹》优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并且使学生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并且归纳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句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作业中三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分段和归纳段意。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教学重点
(一)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识记、理解字词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要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今天我们要学习《西门豹》一课,看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板书课题:西门豹。
(二)介绍时代背景。
本课记叙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止。当时,以齐、楚、燕、韩、赵、魏、秦国最为强大,魏王即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第一代君主。西门豹是战国初期的政治家。魏王派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任县令,邺是古时地名,如今河南安阳以北。西门豹上任以后,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动员人力兴修水利,年年获得好收成。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篇课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小声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并且划出本课生字词。
2.自学生字、新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思考: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理解生字词的。可按部首查字法列成下表。
(四)检查学生初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绸:是翘舌音。
选、旱、烦、灌是鼻音。
姓:是后鼻音。
(3)易混的字:
姓:姓名,老百姓性:性别,性命。
漂:漂起来。飘:飘扬,迎春飘。
(4)注意下面字的书写:
灌:有边是上中下结构。
溉:中间是竖提、点,不要写得扁宽。
3.讨论识记字的方法。
充分让学生讨论,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识记,培养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
(1)用熟字加偏旁或是基本字带字的方法,学习下列生字:
婆—波、女,逼—畐加二辶。
还有:选、绸、徒、烦、跪。
(2)用比较法学习下面生字:
荒(荒芜)姓(百姓)灌(灌溉)溉(灌溉)
慌(惊慌)性(性别)罐(罐子)概(大概)
(3)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学习生字:
芜:部首“艹”表义,“无”表音。
(4)利用会意字的特点学习生字:
早:“日”表示太阳,干:无水分,太阳晒得地都旱了,所以称为旱。用这样的方法即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5)利用部首表义的规律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婆:巫婆是女人所以女字底。
绸:做衣服用的绸布料子,是蚕丝制成的,所以绞丝旁。
跪:跪下,脚和腿要动,所以足旁。
灌溉:把水引进田里,所以三点水旁。
4.出示生词卡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人烟稀少:指居住的人很少。
面如土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十分害怕。
开凿:挖掘河道,隧道等。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官绅:指旧时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5.质疑:看学生是否还有不懂的词语提出来,联系上下文,帮学生解疑。
6.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根据自己对生字词的理解,再把词放回课文句子中再次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小声读全文:
(1)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2)想一想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回答:通过带着以上几个问题读课文,你初步了解到什么?
本课写的是战国时候,魏正派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老百姓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事情的起因是当西门豹到了邺之后,看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就找老百姓问这是怎么回事。
事情的经过是西门豹了解到土地荒芜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于是他将计就计,借给河伯娶媳妇的机会惩治了巫婆和官绅。
事情的结果是西门豹带领广大群众,兴修水利,灌溉土地,使邺这个地方年年获得好收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并且从中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三)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读懂每个自然段。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一)渗透分段的训练。
(二)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课写的是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获得好收成的事,那么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课。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①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向一位老大爷调查,他问了哪四个问题?
②老大爷每次是怎样回答的?
③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快速读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说了以上这几个问题。
学生回答,是1至9自然段写的是西门豹四次向老大爷询问,老大爷并四次回答了西门豹。
(3)再次带着问题读课文。
请同学们还是带着以上三个思考题,再读课文,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结合思考题,谈一谈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列成表格。
第一次西门豹问了什么?老大爷是怎么回答的?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知道了什么?在学生读懂课文的情况下,会按着这个线索汇报自己学懂了什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及时出示句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意思。人烟稀少是指这里居住的人很少,正因为居住的人少了,所以田地无人耕种,无人管理,不长庄稼而长满了野草。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抓主要内容说一说第1自然段的段意。“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老大爷问是怎么回事。”然后再提示同学们用“老大爷是怎么回答的?从回答中西门豹知道了什么?”的线索,用自己的话归纳第2自然段的段意。“老大爷说是河伯娶媳妇闹的,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否则漳河就发大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老大爷的第一次回答中,第一句话直接回答了西门豹询问的问题,第二句和第三句话,让西门豹又知道了每年都要给河伯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如果不给河伯娶媳妇,漳河就发大水,淹没田地。
从老大爷第二次回答中,知道了不给河伯娶媳妇,漳河就要发大水,这话是巫婆说的,并且还知道了地方官绅和巫婆勾结,大量搜刮民财。
从老大爷第三次回答中知道,西门豹知道了有钱的人家都免去了灾难,而没有钱的人家都带着女儿逃走了,因此,这里人烟稀少。还知道了给河伯娶媳妇是怎么个娶法。
学习这部分时,让学生充分旗下面这段话。“到了河伯娶媳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让学生理解到:这段话写明了,河伯娶媳妇到底是怎么个娶法。从这段话中还知道,女孩儿就是这样沉下水去,给淹死了,所以才有了像下文说的那个结果,“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这个地方人口越来越少,这个地方也越来越穷。”
从以上西门豹三次问话,和三次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知道了邺这地方之所以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从老大爷的第四次回答中,西门豹知道了,漳河没有发过大水,倒是每年都闹旱灾。在这里理解什么是“旱灾”,夏天,雨水缺少,田地干旱,庄稼因为缺少水干枯,造成收成不好。
学习第9自然段时,让学生读一读西门豹说的话,出示句子,理解带点的词语。“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这些句子是双关语,从表面上看,是漳河没有发大水,给河伯娶媳妇还真灵,下次他也要参加给河伯娶媳妇,亲自来送新娘,而实际上,这是说的反话,是带有讽刺的意味。
2.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小声自由读这自然段,想: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又到了,参加的有哪些人?找出描写这些人物的句子。
(2)出示句子,让学生理解句意,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因为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情况以后,决定下次河伯娶媳妇要亲自参加,到了这一天,西门豹没有食言,说来就来了。让同学们换词理解。
“西门豹带着卫士,果然来了。”
“西门豹带着卫士,果真来了。”
因为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任县令,巫婆和官绅看到西门豹也前来参加给河伯娶媳妇,不敢怠慢,所以急忙迎接。换词理解:“赶快迎接”,“匆忙迎接”。
(3)再读这一自然段,用串联课文中的词句的方法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带着卫士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
3.学习课文第11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西门豹说的话。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话的。
(2)指名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句子: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是真的这个姑娘不漂亮吗?是真的要另选一个吗?不是。而是西门豹的计策,是他将计就计,借河伯娶媳妇,来惩治巫婆,并且拯救了这位姑娘。
“等了一会儿”,是西门豹真的再等她回来吗?而是假戏真做,是西门豹的计策,“怎么还不回来”,和“等了一会儿”是照应的,说明时间已经过的不短了,才应当让官绅头子去催一催。
(3)再读这两自然段,并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从插图上看,哪位是西门豹,哪位是巫婆、官绅、女徒弟和西门豹的卫士?
4.学习课文13、14自然段:
(1)默读这两自然段,想:西门豹又是怎样惩治官绅的?
(2)指名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利用这个时间,是惩治邪恶,教育群众,让百姓们真的相信,有什么河神?这是巫婆勾结官绅搞迷信,以此搜刮民财的手段。“提心吊胆”、“面如土色”都是形容官绅十分害怕,怕把自己也投入漳河送了命,所以连连磕头求饶。
5.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
齐读本自然段,想:大家都明白了什么?
西门豹借给河伯娶媳妇这个事,惩治了邪恶,教育了群众,使老百姓们知道了,给河伯娶媳妇是搞迷信,是巫婆和官绅骗老百姓钱财和坑害人的,同时也教育了那些官绅,使他们再也不敢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6.学习课文最后1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课文:
(2)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本段的第一句话,写了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间,使田地再也不会因为缺雨干旱而受影响;第二句话说明了兴修水利的效果,年年获得好收成。“年年”意思是,每一年都如此。
(3)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庄稼年年获得好收成。
(4)作业:
细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弄清本课的写作顺序,按照“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归纳段落大意。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读全文,较详细地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2.自己小声读课文,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汇报,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西门豹受魏王的指派去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后,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经过调查了解,弄清楚了这里贫穷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了给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且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间,使这里年年获得好收成。
(二)再读课文,搞清楚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儿是事情的起因?哪儿写的是事情的经过?哪儿写的是故事的结果?并按照“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1.小声自由读全文,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
本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凡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自然段的顺序不能颠倒。
2.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按照小黑板上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
(1)出示小黑板提示:
一段:摸清底细
二段:破除迷信
三段:兴修水利
(2)自己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用“△”标出来。
(3)小组讨论分段,并说二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小组汇报分段情况及哪是起因、经过及结果。
①第一段是从“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到“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1~9自然段)这里写的是故事的起因。
②第二段从“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到“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漳河也没有发过大水。”(即10~15自然段)这里是详细地写了故事的经过。
③第三段是最后一自然段。这里交待了故事的结果。
注意:分段时,要强调同学们按照老师的小黑板提气分段。也可能有的个别同学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把第1自然段分为一段,因为他头脑里总有三段的模式;开头一段,结尾一段,中间一段。这就需要引导他,第一段的提示是“摸清底细”,那么第1自然段只是讲西门豹看到的情况,还没有摸清底细。另外,从一和二自然段的衔接来看,第1自然段写西门豹看到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向老大爷询问,老大爷还没有回答,而是在第2自然段写的老大爷的第一次回答,那么在第1自然段怎么能分段呢?另一种容易出的错误是把最后两自然段分为第三大段。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看倒数第2自然段和上下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联系紧密,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使老百姓明白了给河伯娶媳妇是巫婆和官绅勾结在一起,骗取老百姓钱财的,和上文联系紧密,而且下文里写的西门豹带领大家兴修水利,和前自然段比,完全是另一方面的内容,所以应当把最后一自然段分为一大段。如果学生都把段分对了,这些不必再向学生讲。
3.再读课文,归纳段落大意。
本文以人物的名称为题,是写人的文章。写人物都要通过写一件事或几件事来突出人物,本文以一件事写人。写人的文章一般用这样的句式归纳段落大意:“谁,干什么,怎么样。”请你按句式,根据每段的小标题,即“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给每段归纳段意。
(1)出示小黑板(句式):
谁,干什么,怎么样。
(2)告诉同学们,分段的提示,即是每个段的小标题;小标题都是每段最重要的内容,请同学们归纳段意时,一方面细读课文,同时参看小标题,归纳出每段的段意。
(3)学生一段一段地读课文,并归纳段落大意。
(4)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谁的最好,为什么?
(5)指名汇报归纳的段落大意。
①第一段:
西门豹到了邺之后进行调查研究,弄清了这里贫困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西门豹(谁)到了邺之后进行调查研究(干什么),弄清了这里贫困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怎么样)。
②第二段:
西门豹(谁)利用河伯娶媳妇(干什么)惩治了邪恶,破除了迷信(怎么样)。或: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
③第三段: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庄稼年年获得好收成。
学生发言的时候,要分析句式,培养他们归纳段意的能力,知道什么题裁的文章,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归纳段意,并且会抓段落中的主要内容来归纳。
(三)总结全文。
本文写的是西门豹到了邺之后,进行调查研究,和群众一道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你学习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1.我知道了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并且懂得了遇事要进行调查研究,尊重事实,相信科学。
2.我进一步明确了归纳段意时,要抓本段的主要内容,用一定的句式抓主要内容,组织语言来归纳段落大意。
小学三年级下册《西门豹》优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旱灾、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并受到尊重科学,为老百姓办好事等品德修养方面的教育。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西门豹到河边送新娘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联系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体会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法、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或课件,让学生观察,并介绍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
2、揭示课题,请学生介绍: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是否把生字字音读正确。
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3、在指名读的过程中,相机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语。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
三、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
1、带着问题默读:西门豹到邺任地方官时,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摸清底细"的?
2、结合四次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读后评议。
3、师生共同归纳四次对话的主要内容:
(1)了解原因;(2)了解首恶者;(3)了解受害者;(4)了解漳河的情况。
4、引导学生探究。如,从哪里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对这句话你是怎么看的?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打算怎样"送"?
四、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
(1)在破除迷信的过程中,西门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找出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2)交流阅读体会。
2、全班交流汇报。要求:
(1)分三步汇报:把巫婆投进漳河;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教训其他官绅。
(2)先汇报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接着汇报自己的阅读体会(读懂了什么),再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体会,最后请同学评议、补充、帮助,将汇报、朗读、评议结合。
(3)在交流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将汇报交流引向深入。如,"麻烦"是礼貌用语,这里应怎样理解?这句话应该怎样朗读?
3、引导学生看插图,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官绅们的丑态。并讨论:这些丑态说明了什么?
4、引导探究。
(1)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妙在哪里?师生共同归纳:以新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很"客气"地将巫婆投进漳河,妙在将计就计;以去"催一催"为由,再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妙在不露声色;以等回音为由,让官绅们"提心吊胆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妙在假戏真做;惩办巫婆、官绅头子,教训其他官绅,妙在区别对待。
(2)再进一步探究:西门豹如果不用这个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比较一下,哪种办法更巧妙,收效更大?
(3)渗透思想教育:西门豹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巧妙的办法?(调查仔细;为民除害的决心。)
五、自学"兴修水利"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复述课文。
七、演课本剧《送送新娘》。
1、小组排练。准备道具,分配角色,设计台词、动作等。
2、在班上表演,互相评议、学习。
《西门豹》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知识传授: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理解能力、朗读能力、复述能力。
思想教育: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利的人物。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
教学准备
西门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读书展示。
三、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西门豹在邺地,破除迷信,惩治首恶为民除害及兴修水利的事。)
四、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一)(19)调查情况了解原因。
(二)(1013)惩治首恶教育百姓。
(三)(14)开渠引水兴修水利。
五、交流字词重点内容。
荒灾徒溉慌灭
陡概谎凿(业)部魏(鬼)部
荒芜田地因无人看管而长满野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形容很害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六、作业。熟读课文,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了解内容,学习复述。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这节课我们讲一个我国战国时代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修水利的故事。
二、探究学习。
(一)分段学习19自然段。
出示:①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了哪几个问题呢?
1.学生读懂题意。
2.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
3.汇报:
了解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与真相。
(1)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
(2)首恶分子是巫婆和地方官绅。
(3)给河伯送的媳妇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4)漳河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4.指名读19段,记住内容的先后顺序。
5.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朗读课文讨论:这部分主要写西门豹到邺后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摸清了原因,了解了官绅与巫婆勾结坑害百姓的真相。
6.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些内容说出来。
学生复述
(二)学习1013自然段。
1.西门豹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呢?
请你们读1013自然段,从中找到答案。
2.默读、边读边思考。
交流汇报
(1)西门豹先以姑娘不漂亮,麻烦巫婆去说一声为由,把巫婆投进了漳河。
(2)又以巫婆怎么不回来,让官绅去催一催为由,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3)当西门豹又要让其他官绅们去催时,那些官绅们知道根本没有河伯,把他们投进漳河是死路一条,跪下来求饶。。周围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也明白了官绅和巫婆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载体河伯娶媳妇,这一大害就铲除了。
3.朗读1013自然段。
4.练习复述这部分内容。
组内练习、评议
指名复述、评议
小结:这部分记叙了西门豹在给河伯娶媳妇那天,将计就计,巧妙的揭露了巫婆官绅的鬼把戏,惩治了首恶分子,教育了百姓。
(三)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浇田地,邺这个地方变得怎么样呢?
学习第14自然段。
默读思考讨论汇报
由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这个地方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学生朗读练习复述
三、朗读全文,练习看板书复述。
《西门豹》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群众发展经济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古代官的形象,赞扬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西门豹通过调查得知邺地贫穷的原因;然后重点写西门豹巧破迷信,最后写西门豹发动人民兴修水利,使庄家年年得到好收成。
选编该课文的目的:1、学习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2、使学生从小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1、本班有48位学生,有6位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有12位学生学习成绩良好,有10位学生学习成绩合格,其余的都很差,有的连写字都还不会。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少,平时不愿交流。平时的作业或测评,及格率几乎不超过60%,将近有10个学生平时成绩在10分上下,甚至有的要从基本的识字、写字开始。为此几乎所有的都得从头来。
2、形成这样的原因:(1)原任课教师不重视。(2)学生的资质差,有弱智的。(3)学校与家长缺少沟通,使认识上产生距离。
3、如何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由于学生基础差,不易理解)
三、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的难点是:知道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的。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xx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西门豹》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西门豹的民间故事资料
教师: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课件。
生字词课件
巫婆头饰,化妆胭脂、口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说说理解(战国时期魏国的官)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生字音)
2.自读课文,说说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3.四人小组讨论生字音形义及词义(要求:互帮)师参与。
4.出示课件生字词,抽说音形义及词义。
旱灾:长时缺水造成庄稼死亡。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5.读生字新词
①齐读
②抽读
③去掉音节齐读
三、提出不懂的词,合作解决。
邺:古代地名。
开凿:大孔挖掘。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层次意思。(给一定时间读书)
2.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3.抽说: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共探讨评议。(板书:发现灾情──调查──惩治──开渠)
4.齐读课文(注意目标1中词语读音,出示课件,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了西门豹被派去治灾,他调查弄清了原因,除害,开渠。下面,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从西门豹的言行,看看他是怎样的人。
二、阅读课文,从西门豹的言行,了解西门豹的品质。
1.自读勾出西门豹说的话及行动,想想表现了他什么品质?(给一定读书时间)小声说说。
2.研究(四人小组),教师参与。(根据课文)
3.探究(全班教师根据课文)。
4.读课文
①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③有感情齐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1.自己选伙伴组小组练习表演,师巡视发现表演好的。
2.选小组表演。
四、拓展
回家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二、写字:
1.四人小组说说易错字或要注意的地方。
2.抽说
区别:淹──掩官──管早──旱姓──性
注意:睁(目字旁)溉(右边既)
3.书写
三、作业:回家听写。
板书设计
30 西门豹
善于调查研究
有智慧,讲策略
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为民办实事
《西门豹》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使学生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制作课件,布置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由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名叫西门豹。(板书课题)
2、西门豹姓西门,(教师同时用彩笔在西门下画横线。)名豹,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一位官员。
二、听录音,看录像,总体感悟课文内容
1、那么,课文中讲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下面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看屏幕动画。
(教师点击鼠标,放录音,显示录像。)
2、通过听录音,看录像,你觉着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西门豹的什么是事?
(指二、三名学生回答,只要学生答对了大意教师都给以肯定。)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小组讨论,自主探究
这篇课文同学们已经回家预习了,通过预习你知道了那些问题?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下面请你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交流交流:把你知道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你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小组的同学帮你解决,若小组同学解决不了的请组长把它记下来,待回儿,咱全班同学解答好不好?(教师参入其中的一个小组。)
四、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感悟
各小组首先产生一名发言人,然后由他(她)向全班同学汇报你小组同学知道的问题。(各小组发言人说的时候不能重复同一个问题,教师同时给以准确的肯定及适当的表扬。)
小组各发言人提出本组同学不明白的问题,首先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若同学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或予以解答。
教师查缺补漏,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可能漏落下列问题。)
你觉着西门豹惩治巫婆和管绅的办法怎么样?(非常巧妙。)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教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下列问题。
请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西门豹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这个姑娘是不是真的不漂亮 西门豹真的要重新选更漂亮的姑娘吗 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巫婆真的能回来吗 那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西门豹是个勇于破除迷信,敢于惩治坏人,重视调查研究,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做事讲究方法的人。)
五、教师小结同时板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首先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板书)可见,这个地方非常贫穷落后。(板书)他并没有坐在高官厚位上指手画脚,他却深入实际了解民情,走访了一位老大爷。了解到这里贫穷落后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给闹得。然后,他将计就计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板书破除迷信)取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最后,他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板书)灌溉了农田,使这里年年获得大丰收。(板书年年获丰收)
六、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何感想?(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予以适当的鼓励。)
【板书设计】
《西门豹》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复述这个故事。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
教具使用
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西门豹”。
板书课题:西门豹
2.解题:
“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3.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想知道西门豹是干什么的?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那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一边读,
一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
划出生字、新词,认读生字,联系课文理解新词
1.生字: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并说出每个字的音、形、义,组词、说话。
2.理解生字:战国、邺、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徒弟、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开凿、灌溉。
(四)再读课文:
按照“调查情况-惩办恶人-兴修水利”顺序给课文分三段
第1-9自然段为第一段
第10-15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16自然段为第三段。
(五)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言引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到邺地就进行调查?(找老大爷问怎么回事)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儿件事?(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③新娘从哪来?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①河伯娶媳妇是造成“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②巫婆和官绅是首恶分子。③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使家里有女孩子的纷纷逃走。④漳河从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干旱。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成为西门豹治邺的可靠事实依据。)
4.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理解句子含义。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上看,河伯确实很灵。因为河伯要娶媳妇后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但实质是,漳河没有发过水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官绅恰恰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西门豹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还真灵啊”是反话,带有讽刺意味。“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西门豹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即含蓄地总结了上面的调查结果,又引出了下文。
暗示西门豹已想好了惩治首恶分子的好办法。)
过渡语:西门豹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二段。
(二)自由读第二段
1.前后讨论、读完这段后,你们知道了什么?(知道了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都扔
到河里去了……)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有关段落)
2.出示投影或小黑板、理解句子含义
(1)西门豹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
跟河伯说一声,说我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西门豹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
伯不会满意的”,要“另外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西门豹真的这样认为,而是
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借口。“麻烦”是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把巫婆投到河里去。)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等了一会儿的样子。“还不回来”,并不是西门豹认为巫婆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以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是表面上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投进漳河里去。)
3.那么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呢?
(这是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使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过来。所以西门豹将计就计,也若有其事似的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就这样,西门豹用看河伯娶媳妇的办法使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惩治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从此“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说明给河伯娶媳妇与漳河发大水没有关系。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巫婆、官绅愚弄的老百姓,破除了迷信。)
4.这段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层,请同学们给这段分层并说出层意。
(①西门豹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②③西门豹借口姑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④⑤西门豹故意面对漳河站着,迫使官绅们磕头求饶;⑥老百姓终于明白巫婆、官绅的骗局。)
(三)过渡语:
西门豹破除迷信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问:1.西门豹又做了些什么?(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2.这一段哪些地方与开头照应?“每年的收成都很好”照应了开头“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这种照应方法使前后意思相反,进一步说明西门豹治邺有功。)
3.再找一找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开头巫婆、官绅们的态度是“急忙迎接”,后来“提心吊胆,气不敢出……”这是前后对照的句子。)
4.说说这些坏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开头他们以为西门豹真的是来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后来发现西门豹是将计就计,严惩他们,所以态度变化极大。)
(四)总结全文
1.指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全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3.通过全文的理解,你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
西门豹 篇8
15.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惩治巫婆和官绅方法之巧妙的探究性阅读,认识的胆、略、才、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之巧妙》的片断写作,把学生不够规范,完善的口头语言,提炼为规范、准确、有序的书面语言,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
导言: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5课[课件展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了顺序,谁来回顾一下?(学生说课文顺序,老师相机点击课件屏幕展示板书:
摸清底细
破除迷信
兴修水利
一、学习第一大段:了解是怎样摸清底细,查明原因的。
过渡:是怎样摸清底细,查明原因的呢?请同学们翻开书看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老师希望你们通过小组讨论自学第一部分内容。我们先看大屏幕展示的要求,自学时要注意哪几点?(读读 画画 说说 写写)
思考:1、到邺之后,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是怎 样的?
2、问了哪四个问题?老大爷是怎样回答的?摸清了哪些情况?画出相关语句。
3、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问] 老大爷[答] 摸清底细
1、学生组内讨论填好表格后,汇报学习结果。
2、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及合作研究,理解的真全面,说得也不错。四问之后,已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巫婆与官绅勾结坑害百姓的底细摸了个一清二楚,又对老大爷说了什么?(大屏幕展示句子:)
[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3、引导学生探究:〈1〉“河伯还真灵啊”,果真如此吗?
〈2〉“我也送送新娘。”真的去送新娘了吗?他是怎么送的,你能想像一下他怎么送吗?
二、学习理解课文第二大段,理解惩治巫婆和官绅方法之巧妙。
过渡:我们一起看课文第二部分,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是怎样送新娘、惩治恶人呢?哪些同学想读这一段?
〈1〉用什么好办法来破除迷信﹑惩治巫婆和官绅?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进行问,的借口到底巧妙在何处呢?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从句子中去体会,找答案。
〈3〉学生思考后汇报结果,老师相机板书:
救了姑娘
投了巫婆
投了官绅头子
教训了官绅们
教育了百姓
三、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
过渡: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后,还做了什么事?齐读最后一段。
﹙学生说,老师相机板书:兴修水利 年年好收成﹚
四、课堂练笔,升华重点。
〈1〉课文学到这,你觉得是个怎样的人?
〈2〉同学们理解的真全面,能将说的写下来吗?以《之巧妙》为题来写一段话。
西门豹 篇9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并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活动的经过;继续进行分段和归纳段意的训练。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板书课题,学生读)从题目上看是写谁的事?讲他的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想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2.一个学生读文,回答这件事。(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战国时期)
三、学习生字
1.字音。
学生对着生字表读生字,重点读准翘舌音“绸”,前鼻音“选、旱、烦、灌”和后鼻音“荒、姓”。
2.字形
(1)将生字按结构的不同进行归纳。
上下结构:荒芜婆旱渠
左右结构:姓绸徒烦跪灌溉
半包围结构:逼选
(2)重点指导。
荒:中间是亡,千万不要多加一点。
婆:右上部的皮,最后一笔是“ ”。
跪:右边是危,最后两笔是“ ”。
溉:右半部共9笔写成。
(3)教师发印有组词练习的纸,学生做。
①形近字组词:
②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逼( )( )姓( )( )
概( )( )选( )( )
(4)集体对答案。
四、查字典理解词语
1.学生读课后读读读写写的字词。
2.查字典解词。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徒弟——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人烟稀少——居住的人很少。
面如土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3.集体对答案。
五、再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2
1.学生读课文,思考此问题。
2.学生用“‖”将课文分段。(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我也去送送新娘”)。
第二段(从“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到“漳河也没有发过水”)。
第三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全文按什么顺序分段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的。)
4.请3个同学分三段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写生字、词语;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师:上节课,我们将课文分成三段,谁还记得每段说的是什么意思?西门豹破除了迷信,挽救了邺地的人们。好,我们先看课文的第一段。
1.请一个学生读,教师问:西门豹到邺地后首先看到了什么情景?
“荒芜”是什么意思?
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这个地方地荒人稀,十分荒凉,生活很贫穷。)
2.他看到这一切向一位老大爷调查了解情况,他对老大爷说什么了?谁读读西门豹的话?其他同学想:西门豹向老大爷提出几个问题?什么问题?(学生读教师板书)
(1)人烟稀少?
(2)谁说的?
(3)新娘从哪儿来?
(4)发过大水吗?
3.他提这四个问题干什么?(了解情况找贫穷的根本原因。)
4.老大爷是怎样回答他的问题的?请4个同学读老大爷的话。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
(1)当问“为什么人烟稀少”时,老大爷说什么?(学生读)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教师板书。
“不给河伯娶媳妇,大水淹田地”这说明这个地方的人怎样?(很迷信,无知)
(2)当西门豹问“这是谁说的”时候,大爷说什么?(他不仅告诉西门豹是谁说的,而且还告诉他这一“娶媳”怎么个娶法。)
老百姓愿意这样做吗?你从大爷的话中哪个词看出来的?(硬逼)什么叫“硬逼”?(强迫别人干不情愿的事。)
老百姓虽不情愿,但一年一年这样做了,这说明了什么?(老百姓很愚昧无知。)
西门豹知道什么了?
(3)老大爷是怎样回答西门豹提出的第3个问题的?
①学生读并用自己的话说。
②“有钱人家给钱就没事了”这更加说明什么?(巫婆、官绅互相勾结,借机搜刮民财。)
③西门豹又从大爷话中知道了什么?(这儿的人口为什么少?地方为什么贫穷?)
(4)西门豹为了验证给河伯娶媳妇可以不发大水的说法,向老大爷提第4个问题,老大爷怎样回答的?
①学生读话。
②这时西门豹心里怎样?
③西门豹说什么了?(学生齐读这一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还真灵啊”是什么意思?(表面很相信,但却带有讽刺意味。)
“下一回他要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165明这时西门豹心里怎样?(想好了对策。)
二、总结第一段,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1.师生看板书总结。
2.分角色朗读。
一人读西门豹的话;一人读老大爷的话;教师读叙述部分。
三、布置作业
读第2大段,想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第三课时
一、导言
教师:西门豹了解了邺地贫穷的原因后,知道“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于是他想好了对策,准备在下一回“河伯娶媳妇”时对巫婆和官绅给予制裁。那么他的对策是什么?最后成功了吗?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默读这段,思考:他想的对策是什么?(只思考不用回答。)
2.请一个同学读这段,其他同学仍思考上述问题。
3.学生用自己的话。
4.教师总结,并告诉学生也就是西门豹用巧计既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又破除了迷信。
教师问:“西门豹是怎么破除迷信的?我们看书中是怎么说的?”
(1)先写了什么?(西门豹真的来了。)
(2)再写什么?(西门豹看新娘,以“新娘不漂亮”为理由,让巫婆告诉河伯改日再送去;惩治了巫婆。)
“麻烦”一词是什么意思?(表面上很客气,实际上是惩治巫婆的计策。)
巫婆选的新娘漂亮不漂亮?那为什么说这个新娘“不漂亮”?再找个漂亮的改日送去?这是在干嘛?
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
西门豹说此话时态度怎样?(泰然自若)
(3)接着写什么?
学生读下一个自然段回答。(西门豹说巫婆去了一会儿还不见回来,故投官绅头入河去催。)
这又是在干什么?(惩治官绅头)
“等了一会儿”在这里起什么作用?(西门豹假戏真做)
学生读这段。
(4)最后讲什么?
学生读下一段。
“站了很久”说明什么?
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又要让官绅去催一催,官绅们怎样?(提心吊胆,面如土色,跪下求饶,磕头都磕出血来了。)什么叫“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学生说词意,带到文中是指这些官绅们担惊受怕,十分恐惧的样子。)
学生有语气地读这段。(读出西门豹的胸有成竹和泰然自若,读出官绅们惊恐畏惧的神情。)
4.读这一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愚昧无知的百姓都(明白了),他们知道什么了?(以前他们很迷信)
从这段的什么地方看出他们过去的愚昧无知?(漳河也没有发过水)
从“漳河也没有发过水”说明了什么?(漳河发大水与河伯娶媳妇无关)
学生再读这小段。
三、学生读第二段,想: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你们说西门豹怎么样
学生讨论:西门豹才智超人,用事实教育了那些被愚弄的老百姓。从而我们知道什么?(尊重科学,破除迷信)
四、学习第三段,点明课文中心
1.学生读这段,说这段的意思。
2.什么叫“灌溉”?
3.教师告诉学生只有尊重科学,开凿引水,科学种田,才能有好的收成。
4.学生读这段,读出人们的喜悦心情。
五、总结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西门豹 篇10
教学目标 :
1.研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像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
2.借助表格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概括、转换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确定研究主题。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西门豹是个好官。现在他想请大家帮个忙,事情是这样的,魏王也听说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要西门豹写个工作汇报,你们能替西门豹大人完成这个任务吗?
教师出示表格,哪些你已能填了,请填好――姓名、性别、职务
2.余下的怎么办――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3.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他明白了原因是――巫婆和官绅头子给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我们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天灾人祸。
4.如果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他也知道了真相,他会怎么做――同流合污;全抓来,杀了;……
5.西门豹这样做了吗?他的做法巧妙在哪里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自主研究,合作探索:
1.学生自学:读10-14自然段,找找写西门豹言行的词句中的巧妙之处,好好读读,细细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说说你找了哪些句子,你是怎么想的。教师随机点拨,理解意思,并要求用"西门豹借口……就……"的句式来说话。
主要有三句,分别是对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说的。使学生明白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的巧妙言行。
3.同学们刚才找得很好,说得很好。的确,西门豹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气说这些话的呢?你能来试一试吗?
学生自由练习,可选一处反复读。
交流读,评议,再读。
4.除了西门豹的话以外,你还能从其他地方体会到西门豹做法的巧妙之处吗?
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
面如土色,磕头求饶
老百姓明白了……骗钱害人――让学生明白西门豹做法对他们的教育作用
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
……
5.想象写话:
书上说,漳河边上站满了百姓,想象一下岸上有哪些人?――农民、小孩年轻姑娘、老奶奶、新娘、新娘的父母、官绅们……
他们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人写在表格上。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讨论,教师点拨。
6."人祸"解决了,老百姓不用再外逃了。那么天灾如何解决呢?
齐读第14自然段,说说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做了什么事――兴修水利。
7.填表:
西门豹的主要事迹――破除迷信,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兴修水利。
要是魏王看了这张表,他会怎么评价西门豹,请写在表上。
三。继续质疑:
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师随机处理,或引导自答,或请同学帮忙,或存疑思考。
四。作业 :
选择:1.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2.以魏王身份写一份通报,表彰西门豹的功绩,号召官员们向他学习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附一、作业 纸:
魏国官员工作汇报表
姓名 性别 职务
主要事迹
巧妙的言 行
人们的议 论
魏王的评价
附二、课后反思: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曾说:"宁可上一堂千疮百孔的研究课,也不上一堂十全十美的传统课。"
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所以,本课时的设计理念就是积极开展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首先,我设计了一张"魏国官员工作汇报表",它囊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只有仔细研究了课文,对课文的信息进行分析、选择、整合才能完成。借助这种崭新的作业 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根据课文的特点,我确定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内容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尤其是惩办巫婆的部分西门豹的语言十分重要,他用了一个借口,将计就计。所以我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先找到这些句子,读懂意思,再进行语言的转换练习,然后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并借助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
在领略了西门豹的睿智与胆识后,我设计了一次写的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写写河岸上们目睹这一切后会议论些什么,这样的练习将以往的对人物品质精神的理性概括的赞颂,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而且这个训练不是划一的,而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弹性的作业 。
第四,研究学习不能以解决学生的全部问题为宗旨,而应十分讲究保持学生的问题意识,真诚地希望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质疑、解疑,产生新问题的热情和冲动。有实实在在的问题,才会有切切实实的研究性学习。课尾,"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就是问题教学的有机组成总分。
当然,问题还是不少的,自我感觉,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尚不够,二是合作很少,三是容量欠多,课后感觉可以把西门豹做的第二件事和魏王的评价这两部分内容移至第三课时去学。
希望得到专家和同仁们的帮助与指点,共同探究语文教学的新路子。
《西门豹》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知道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合作交流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3、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5、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6、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品读体验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巩固延伸
现在谁来说说20xx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西门豹 篇12
教案示例一
15.
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朗读课文。
3. 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 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揭题: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
2.解题:“西门”是复姓,“豹”是名字,他是距今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人。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魏王派管理邺这个地方,和群众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2.根据预习要求,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四、朗读课文
1.想一想哪些内容讲的是事情的起因,哪些内容是经过,哪些内容是结果。
2.生讨论交流。
3.统一看法。
起因(l-9自然段),经过(10-15自然段),结果(16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记忆、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 练习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一、导入
指名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朗读课文。
二、探究课文第一部分(1一9自然段)——摸清底细
1.指读思考:来到邺后是怎样向老大爷进行调查的?他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2.先自学课文,整理勾画,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提出的问题
老大爷的回答
3.组内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
明确:经过调查,弄清了四个问题:①邺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河伯娶媳妇给闹的。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巫婆和官绅。③新娘从哪儿来?——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钱就过去了,没钱的人家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有女孩的人家纷纷逃走了,人口越来越少。④漳河发过大水没有?——漳河从没发过大水,倒是年年闹旱灾。
5.师点拨;课文第九自然段中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自由读、指名读。
(2)先发表各自的看法。
(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能力。)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从表面看,河伯还真灵。因为每年给河伯娶媳妇后,漳
河的确没有发过大水。事实上,是因为这里降水量少,年年闹旱灾”就是证明。巫婆和官绅正是利用了这里的气候条件来欺骗老百姓。讲这句话时心里已经明白河伯娶媳妇是个骗局。
“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说明已经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想好了对策。
6.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过渡:是怎样做的呢?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
1.自学课文。
提示:把课文中描写到漳河边送新娘的部分多读几遍,抓住他是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句子,说说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2.小组合作研讨。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出示课文插图)
要点:(1)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这样说是为了找个理由把巫婆投到河里。说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要“选一个漂亮的”,并不是真的这样认为,而是故意装着认真给河伯娶媳妇,用这些话作为惩治巫婆的借口。“麻烦”是从表面上对巫婆说的客气话。)
(2)等了一会儿,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等了一会儿”并不是真的要等巫婆从漳河里出来,而是做出样子给众人看。“还不回来”并不是认为巫婆真的能回来,而是故意这样说,表面上做出巫婆能回来的样子。“麻烦”表面上是对官绅头子说的客气话,实际上是要严惩这个官绅头子,把他也投进漳河里去。)
4.讨论: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她的办法妙在哪里?
5.生体会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惩治恶人的过人才智。
(提示:参加河伯娶媳妇的仪式,目的是将计就计,使老百姓真正认识巫婆和
官绅的真面目,通过假戏真做,严惩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达到了破除迷信的目的。用事实教育了老百姓。)
6.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是什么?
(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受的过人才智。)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6自然段)——兴修水利
l.生齐读这一段。
2.概括主要内容。
(兴修水利、引水灌溉)
3.“庄稼年年得到了好收成”这说明了什么?
(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
五、朗读全文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你觉得是个怎样的人?
2.生发表意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善于调查、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作主、为民除害。)
六、练习复述课文
要求:①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顺序。
②注意用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
1.生自由练习复述。(出示课文插图)
2.指名到台前复述。
七、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二
15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并且使学生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读懂每个自然段,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并且归纳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句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后作业 中三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
分段和归纳段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识记、理解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我们要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今天我们要学习一课,看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板书课题:。
(二)介绍时代背景。
本课记叙的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止。当时,以齐、楚、燕、韩、赵、魏、秦国最为强大,魏王即魏文侯是战国时期魏国第一代君主。是战国初期的政治家。魏王派到邺这个地方任县令,邺是古时地名,如今河南安阳以北。上任以后,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动员人力兴修水利,年年获得好收成。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篇课文。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小声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并且划出本课生字词。
2.自学生字、新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思考: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理解生字词的。可按部首查字法列成下表。
(四)检查学生初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绸:是翘舌音。
选、旱、烦、灌是鼻音。
姓:是后鼻音。
(3)易混的字:
姓:姓名,老百姓 性:性别,性命。
漂:漂起来。 飘:飘扬,迎春飘。
(4)注意下面字的书写:
灌:有边是上中下结构。
溉:中间是竖提、点,不要写得扁宽。
3.讨论识记字的方法。
充分让学生讨论,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识记,培养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
(1)用熟字加偏旁或是基本字带字的方法,学习下列生字:
婆—波、女,逼—畐加二辶。
还有:选、绸、徒、烦、跪。
(2)用比较法学习下面生字:
荒(荒芜)姓(百姓)灌(灌溉) 溉(灌溉)
慌(惊慌)性(性别)罐(罐子) 概(大概)
(3)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学习生字:
芜:部首“艹”表义,“无”表音。
(4)利用会意字的特点学习生字:
早:“日”表示太阳,干:无水分,太阳晒得地都旱了,所以称为旱。用这样的方法即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字义。
(5)利用部首表义的规律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婆:巫婆是女人所以女字底。
绸:做衣服用的绸布料子,是蚕丝制成的,所以绞丝旁。
跪:跪下,脚和腿要动,所以足旁。
灌溉:把水引进田里,所以三点水旁。
4.出示生词卡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人烟稀少:指居住的人很少。
面如土色:脸上没有血色,形容十分害怕。
开凿:挖掘河道,隧道等。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官绅:指旧时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5.质疑:看学生是否还有不懂的词语提出来,联系上下文,帮学生解疑。
6.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根据自己对生字词的理解,再把词放回课文句子中再次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小声读全文:
(1)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2)想一想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回答:通过带着以上几个问题读课文,你初步了解到什么?
本课写的是战国时候,魏正派到邺这个地方,和老百姓一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事情的起因是当到了邺之后,看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就找老百姓问这是怎么回事。
事情的经过是了解到土地荒芜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于是他将计就计,借给河伯娶媳妇的机会惩治了巫婆和官绅。
事情的结果是带领广大群众,兴修水利,灌溉土地,使邺这个地方年年获得好收成。
(六)布置作业 。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并且从中受到尊重科学的教育。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3.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每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
1.渗透分段的训练。
2.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课写的是到了邺这个地方,破除了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获得好收成的事,那么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课。
(二)讲读课文。
1.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①到了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向一位老大爷调查,他问了哪四个问题?
②老大爷每次是怎样回答的?
③从老大爷的回答中,了解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快速读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说了以上这几个问题。
学生回答,是1至9自然段写的是四次向老大爷询问,老大爷并四次回答了。
(3)再次带着问题读课文。
请同学们还是带着以上三个思考题,再读课文,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结合思考题,谈一谈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列成表格。
第一次问了什么?老大爷是怎么回答的?从老大爷的回答中,知道了什么?在学生读懂课文的情况下,会按着这个线索汇报自己学懂了什么。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及时出示句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意思。人烟稀少是指这里居住的人很少,正因为居住的人少了,所以田地无人耕种,无人管理,不长庄稼而长满了野草。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抓主要内容说一说第1自然段的段意。“到了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老大爷问是怎么回事。”然后再提示同学们用“老大爷是怎么回答的?从回答中知道了什么?”的线索,用自己的话归纳第2自然段的段意。“老大爷说是河伯娶媳妇闹的,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否则漳河就发大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老大爷的第一次回答中,第一句话直接回答了询问的问题,第二句和第三句话,让又知道了每年都要给河伯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如果不给河伯娶媳妇,漳河就发大水,淹没田地。
从老大爷第二次回答中,知道了不给河伯娶媳妇,漳河就要发大水,这话是巫婆说的,并且还知道了地方官绅和巫婆勾结,大量搜刮民财。
从老大爷第三次回答中知道,知道了有钱的人家都免去了灾难,而没有钱的人家都带着女儿逃走了,因此,这里人烟稀少。还知道了给河伯娶媳妇是怎么个娶法。
学习这部分时,让学生充分旗下面这段话。“到了河伯娶媳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让学生理解到:这段话写明了,河伯娶媳妇到底是怎么个娶法。从这段话中还知道,女孩儿就是这样沉下水去,给淹死了,所以才有了像下文说的那个结果,“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这个地方人口越来越少,这个地方也越来越穷。”
从以上三次问话,和三次老大爷的回答中,知道了邺这地方之所以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从老大爷的第四次回答中,知道了,漳河没有发过大水,倒是每年都闹旱灾。在这里理解什么是“旱灾”,夏天,雨水缺少,田地干旱,庄稼因为缺少水干枯,造成收成不好。
学习第9自然段时,让学生读一读说的话,出示句子,理解带点的词语。“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这些句子是双关语,从表面上看,是漳河没有发大水,给河伯娶媳妇还真灵,下次他也要参加给河伯娶媳妇,亲自来送新娘,而实际上,这是说的反话,是带有讽刺的意味。
2.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导语 :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通过向老大爷调查了解,知道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所以他决定,下次河伯娶媳妇要亲自参加,那么情况到底怎么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小声自由读这自然段,想: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又到了,参加的有哪些人?找出描写这些人物的句子。
(2)出示句子,让学生理解句意,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因为向老大爷了解情况以后,决定下次河伯娶媳妇要亲自参加,到了这一天,没有食言,说来就来了。让同学们换词理解。
“带着卫士,果然来了。”
“带着卫士,果真来了。”
因为到邺这个地方任县令,巫婆和官绅看到也前来参加给河伯娶媳妇,不敢怠慢,所以急忙迎接。换词理解:“赶快迎接”,“匆忙迎接”。
(3)再读这一自然段,用串联课文中的词句的方法归纳自然段的段意。“河伯娶媳妇那天,带着卫士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
3.学习课文第11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说的话。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话的。
(2)指名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出示句子: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等了一会儿,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是真的这个姑娘不漂亮吗?是真的要另选一个吗?不是。而是的计策,是他将计就计,借河伯娶媳妇,来惩治巫婆,并且拯救了这位姑娘。
“等了一会儿”,是真的再等她回来吗?而是假戏真做,是的计策,“怎么还不回来”,和“等了一会儿”是照应的,说明时间已经过的不短了,才应当让官绅头子去催一催。
(3)再读这两自然段,并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
从插图上看,哪位是,哪位是巫婆、官绅、女徒弟和的卫士?
4.学习课文13、14自然段:
(1)默读这两自然段,想:又是怎样惩治官绅的?
(2)指名读课文,谈自己的理解:
“面对漳河站了很久。”利用这个时间,是惩治邪恶,教育群众,让百姓们真的相信,有什么河神?这是巫婆勾结官绅搞迷信,以此搜刮民财的手段。“提心吊胆”、“面如土色”都是形容官绅十分害怕,怕把自己也投入漳河送了命,所以连连磕头求饶。
5.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
齐读本自然段,想:大家都明白了什么?
借给河伯娶媳妇这个事,惩治了邪恶,教育了群众,使老百姓们知道了,给河伯娶媳妇是搞迷信,是巫婆和官绅骗老百姓钱财和坑害人的,同时也教育了那些官绅,使他们再也不敢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了。
6.学习课文最后1自然段:
导语 :惩治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给河伯娶媳妇的迷信,从此,谁也不敢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了,那么他又是怎样改变邺这个地方贫穷的面貌的呢?我们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课文:
(2)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本段的第一句话,写了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间,使田地再也不会因为缺雨干旱而受影响;第二句话说明了兴修水利的效果,年年获得好收成。“年年”意思是,每一年都如此。
(3)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庄稼年年获得好收成。
(4)作业 :
细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弄清本课的写作顺序,按照“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2.归纳段落大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
归纳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读全文,较详细地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1.导语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一课,知道了破除了给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这里年年获得好收成。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课,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并且归纳段落大意。
2.自己小声读课文,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4.指名汇报,说一说本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受魏王的指派去管理邺这个地方。到了邺这个地方后,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经过调查了解,弄清楚了这里贫穷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将计就计,破除了给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且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间,使这里年年获得好收成。
(二)再读课文,搞清楚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儿是事情的起因?哪儿写的是事情的经过?哪儿写的是故事的结果?并按照“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线索给课文分段。
1. 小声自由读全文,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个自然段的顺序能颠倒吗?
本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凡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自然段的顺序不能颠倒。
2.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按照小黑板上的提示把课文分成三段。
(1)出示小黑板提示:
一段:摸清底细
二段:破除迷信
三段:兴修水利
(2)自己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用“△”标出来。
(3)小组讨论分段,并说二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小组汇报分段情况及哪是起因、经过及结果。
①第一段是从“战国时候,魏王派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到“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1~9自然段)这里写的是故事的起因。
②第二段从“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到“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的事,漳河也没有发过大水。”(即10~15自然段)这里是详细地写了故事的经过。
③第三段是最后一自然段。这里交待了故事的结果。
注意:分段时,要强调同学们按照老师的小黑板提气分段。也可能有的个别同学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把第1自然段分为一段,因为他头脑里总有三段的模式;开头一段,结尾一段,中间一段。这就需要引导他,第一段的提示是“摸清底细”,那么第1自然段只是讲看到的情况,还没有摸清底细。另外,从一和二自然段的衔接来看,第1自然段写看到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向老大爷询问,老大爷还没有回答,而是在第2自然段写的老大爷的第一次回答,那么在第1自然段怎么能分段呢?另一种容易出的错误是把最后两自然段分为第三大段。这就需要引导学生看倒数第2自然段和上下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联系紧密,通过惩治巫婆和官绅,使老百姓明白了给河伯娶媳妇是巫婆和官绅勾结在一起,骗取老百姓钱财的,和上文联系紧密,而且下文里写的带领大家兴修水利,和前自然段比,完全是另一方面的内容,所以应当把最后一自然段分为一大段。如果学生都把段分对了,这些不必再向学生讲。
3.再读课文,归纳段落大意。
本文以人物的名称为题,是写人的文章。写人物都要通过写一件事或几件事来突出人物,本文以一件事写人。写人的文章一般用这样的句式归纳段落大意:“谁,干什么,怎么样。”请你按句式,根据每段的小标题,即“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给每段归纳段意。
(1)出示小黑板(句式):
谁,干什么,怎么样。
(2)告诉同学们,分段的提示,即是每个段的小标题;小标题都是每段最重要的内容,请同学们归纳段意时,一方面细读课文,同时参看小标题,归纳出每段的段意。
(3)学生一段一段地读课文,并归纳段落大意。
(4)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谁的最好,为什么?
(5)指名汇报归纳的段落大意。
①第一段:
到了邺之后进行调查研究,弄清了这里贫困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
(谁)到了邺之后进行调查研究(干什么),弄清了这里贫困的原因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怎么样)。
②第二段:
(谁)利用河伯娶媳妇(干什么)惩治了邪恶,破除了迷信(怎么样)。或: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
③第三段:
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庄稼年年获得好收成。
学生发言的时候,要分析句式,培养他们归纳段意的能力,知道什么题裁的文章,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归纳段意,并且会抓段落中的主要内容来归纳。
(三)总结全文。
本文写的是到了邺之后,进行调查研究,和群众一道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兴修水利的事。你学习了这课有什么收获?
1.我知道了破除河伯娶媳妇迷信的经过,并且懂得了遇事要进行调查研究,尊重事实,相信科学。
2.我进一步明确了归纳段意时,要抓本段的主要内容,用一定的句式抓主要内容,组织语言来归纳段落大意。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开展表演课本剧的活动。在复述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编排其它课的课本剧,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有表演才能的孩子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最主要的是,这种形式学生喜欢,在玩中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西门豹 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西门豹的民间故事资料
教师: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课件。
生字词课件
巫婆头饰,化妆胭脂、口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说说理解(战国时期魏国的官)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生字音)
2.自读课文,说说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3.四人小组讨论生字音形义及词义(要求:互帮)师参与。
4.出示课件生字词,抽说音形义及词义。
旱灾:长时缺水造成庄稼死亡。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5.读生字新词
①齐读
②抽读
③去掉音节齐读
三、提出不懂的词,合作解决。
邺:古代地名。
开凿:大孔挖掘。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层次意思。(给一定时间读书)
2.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3.抽说: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共探讨评议。(板书:发现灾情──调查──惩治──开渠)
4.齐读课文(注意目标1中词语读音,出示课件,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了西门豹被派去治灾,他调查弄清了原因,除害,开渠。下面,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从西门豹的言行,看看他是怎样的人。
二、阅读课文,从西门豹的言行,了解西门豹的品质。
1.自读勾出西门豹说的话及行动,想想表现了他什么品质?(给一定读书时间)小声说说。
2.研究(四人小组),教师参与。(根据课文)
3.探究(全班教师根据课文)。
4.读课文
①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③有感情齐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1.自己选伙伴组小组练习表演,师巡视发现表演好的。
2.选小组表演。
四、拓展
回家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二、写字:
1.四人小组说说易错字或要注意的地方。
2.抽说
区别:淹──掩官──管早──旱姓──性
注意:睁(目字旁)溉(右边“既”)
3.书写
三、作业:回家听写。
板书设计
30 西门豹
{
善于调查研究
有智慧,讲策略
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为民办实事
《西门豹》教学设计(a、b案)
学习目标1.会认“娶、逼”等7个生字,会写“淹、官”等14个字,正确读写“管理、田地”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西门豹是怎样勇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西门豹的资料。2.投影片。a 案第 一 课 时尝试读,整体感知1.板题激趣:板书“西门豹”,谁知道这三个字怎样读?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自由说。没听说过“西门豹”的人肯定会认为这是一种动物──豹子的种类。那么,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来读课文。2.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这一课生字比较多,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3.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4.默读,想一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试着连起来说几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读,体会感悟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a.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b.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2.小组交流。“邺在什么地方?西门豹姓什么?西门豹如何开凿十二条渠道?”等问题,由学生借助资料解决。集中交流,梳理问题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a.“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理解,并随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b.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c.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d.西门豹为什么“等了一会儿”“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e.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官员也扔进漳河?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a、b为重点研究问题。第 二 课 时探究读,品味赏析1.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深入读文,概括归纳。2.铺垫问题,加深理解: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如果他们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大胆想象。3.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细细揣摩其语句,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学生再自评、互评。例如“扔巫婆”一节,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架起、投进”等词句揣摩、体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感情读,入情入境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自己读也行,找小伙伴分角色读也可以;读全文也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也可以。2.朗读展示。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选择部分段落读给大家听?说说写写,拓展延伸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有官绅、老百姓、老人、小孩等,他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呢?说一说,再写下来。识字写字1.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能既整齐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给大家介绍经验?3.书写生字词,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拓展活动1.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坏人的方法很巧妙,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2.编演课本剧。b 案第 一 课 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察挂图(或播放课件),说说图中人物及其神态、动作。2.揭题谈话。你知道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吗?是从哪里知道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绸”是翘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烦”的“烦”读轻声。认清字形。“渠”是上下结构,“灌”是左右结构,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与“概”的区别。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相机辅导,理清课文脉络。按“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课文中相应的部分。课文释疑,学习“摸清底细”部分(第1~9自然段)1.带着问题默读。问题: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读后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四次问答的内容。2.在学生自读、讨论及教师点拨的基础上,概括出西门豹四次发问的主要内容:a.了解原因。b.了解作恶的坏人及其头目。c.了解受害者。d.了解漳河的情况。3.分角色朗读四次对话。4.引导学生探究。a.从哪里可以看出西门豹已“摸清底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b.西门豹说“河伯还真灵啊”,你认为他真这么想吗?为什么?c.西门豹说“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吗?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第 二 课 时研读探究,学习“破除迷信”部分(第10~15自然段)1.带着问题默读。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讨论。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a.西门豹怎样惩治巫婆的?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有关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西门豹的巧妙之处。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关键,是说新娘不漂亮,这个借口既救了新娘,又为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提供了理由,一举两得。一句“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就客客气气而又坚决地叫卫士抱起巫婆,将她投进了漳河。b.西门豹怎样惩办官绅头子的?启发学生体会假戏真做的妙处:西门豹待巫婆“沉下去了”后,还“等了一会儿”,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c.西门豹怎样教训其他官绅的?引导学生读有关语句,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区别对待:“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请你们去催催吧!”“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官绅一个个求饶,西门豹还说“再等一会儿”,显得煞有介事,最后才让官绅们“都回去吧”。达到了惩办首恶、教训胁从的目的。d.教育了广大老百姓。要引导学生知道西门豹不仅惩治了恶人,让百姓看清巫婆、官绅骗钱害人的真面目,还破除了百姓心中的迷信,明白要防涝必须治水、兴修水利。3.观察插图,加深理解。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抓住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对照插图,发挥想象,说说他们怎样“求饶”,“求饶”些什么,让学生借官绅之口说出河伯娶媳妇的真相,加深对官绅们丑态的了解,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达到的效果。4.练习,训练思维。在研读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地评价西门豹破除迷信、惩办邪恶的方法,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完成以下填空题: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办法真( )!他要巫婆和官绅头子下漳河去找河伯说情。如果他们下漳河去,就会被( ),而他们不愿下河,怕下河,就说明漳河里( )。他们进退两难,就证明了给河伯娶媳妇是( )的,他们的鬼把戏( )。所填内容,只要意思对即可。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西门豹摆在巫婆和官绅前面的是一道难题。去不是,不去也不是,其结果是一样的,说明漳河里没有神,给河伯娶媳妇是骗钱害人的。这实际是一个两难推理,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自读自悟,学习“兴修水利”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读课文,讲一步领悟“破除迷信”与“兴修水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若不兴修水利,破除迷信将不会彻底。拟定提纲,复述课文师生合作共同拟定提纲。如:a.摸清底细问明原因
问首恶者是谁
问受害者是谁
问漳河情况b.破除迷信
一扔巫婆
二扔官绅头子
三教训官绅
四教育百姓c.兴修水利2.同桌互相复述,教师巡视辅导。3.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把课文演一演。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进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表演后进行评议。布置作业练习排演课本剧。《西门豹》教学建议1会认的字,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淌”(后鼻音);会写的字,注意区别形近字,如“淹”与“掩”、“官”与“管”、“旱”与“早”,注意“淹、渠、灌、溉”中三点水在田字格的不同位置。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主要内容。西门豹治邺的事迹,表现在三个方面:调查→除害→开渠。如果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变化,可分为:故事发生(邺地田园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分析体会人物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课文的对话主要有如下特点:(1)以对话反映故事内容。西门豹初到邺地,看到土地荒废,民不聊生,于是进行调查。文章妙在没有细致描写西门豹怎样查看,怎样专访,怎样研究,只用他的“四问”与老大爷的“回答”来反映,省却了许多烦琐的叙述交代,显得干净利落,真实可信。(2)以对话表现人物机智。西门豹弄清了邺地田荒人少的原因后,说道“河伯还真灵啊”!表面上似乎相信,似乎赏识,实际上是欲擒故纵。“我也送新娘”,一语双关,他要借送新娘惩办首犯的计划已然成竹在胸,这样说只是防止过早泄露,避免打草惊蛇而已。如此话语,无不表现了人物的机巧和智慧,这是对话的妙处。(3)以对话揭示矛盾斗争。到了送新娘的日子,西门豹借口新娘不漂亮,“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麻烦你去催一催”,他不直接戳穿坏人骗局,而是用既幽默又客气的话语,采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惩治了邪恶,教育了百姓。3通过大胆提问,以问题的探究来把握课文内容也是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几个能整合课文内容,思考价值比较大的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比如,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可明确以下几点:(1)从课文第一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他精心选择调查对象,问得也很巧。(2)从课文的主要部分可看出西门豹是一个有智慧、讲策略的人。当西门豹从老大爷那里了解到真实情况后,他并没有马上揭穿事情的真相,也没有立刻采取措施,反而说:“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这一番话,表面看来仿佛是西门豹对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一事表示赞同,而实际上西门豹此时早已识破巫婆、官绅愚弄百姓、骗取钱财的那一套,并且想好了将计就计、揭穿骗局的一整套方案。这足以说明西门豹智慧过人。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西门豹罢官的故事(详见参考资料),增加对西门豹的了解。又比如,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呢?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为以后兴修水利打下坚实基础。4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应在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完成。这一部分生动地记叙了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地实施揭穿骗局、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策略的。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这样一方面可以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满意为由先救下姑娘。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以“麻烦”巫婆向河伯通报情况为借口,将巫婆投进漳河。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以巫婆久久不归、麻烦官绅头子催一催为借口,将官绅头子投进漳河;以巫婆和官绅很久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为借口,又要把官绅们扔下漳河;官绅们跪下磕头求饶,西门豹并没有立刻放过他们,而是说“再等一会儿”(这“一会儿”对官绅们的震慑可想而知);过了一会儿,西门豹才让官绅们起来,并让他们回去。(这时西门豹知道官绅们是彻底被制服了,达到了破除迷信,教育老百姓的目的。)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在这一连串的过程中,西门豹胸有成竹、不露声色地实施了惩治恶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预定计划,表现了他的过人的智慧和谋略。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西门豹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很巧妙,但是不是唯一的办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吗?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5进行角色表演。课文第二部分故事性强,情节吸引人,适宜进行角色表演。表演要以熟读课文为基础,注意层次性。首先,基本上按照课文的描写表演。可以让学生先分小组练习表演,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其次,可以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官绅等)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王莺 执教 张化万评析1交流调查报告,确定研究主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每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都认认真真地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报告。哪些同学想来展示?(很多学生举手)评: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学生作业,这本身就很有创造性。第一课时的作业许多时候就是抄抄写写,训练的思维含量和对儿童创新意识的触发都是十分微弱的。王莺老师用学生的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本堂课自主探索的主题,无疑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设计。师:时间关系,咱们就任选一份,以它为例子,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调查报告,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调查报告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你还有什么修改意见。生:我补充一点,我觉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师:你读书读得很仔细。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生:天灾人祸。评:在倡导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时候,一点也不能放松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个以调查报告为内容的导入,不仅起到了引入研究主题的作用,还自然恰当地进行了成功的概括训练。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生:如果他是贪官的话,也会与巫婆、官绅一起骗老百姓的钱。生:我想他可能会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了。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西门豹是这样做的吗?西门豹为什么不这么做?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出示主问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评:水到渠成,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明确,研究性学习变得实在了。2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生:我们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生:多读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评: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板块花时不多却十分重要,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严肃性,防止了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课堂学习并不有效现象的出现。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评: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否落到实处,一个关键问题是老师有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研究时空。不少观摩课常常有很不错的设计,可是过于小家子气。时常教师的教学导语出口,听课者这边刚刚记下,那边已经让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评价了。没有学习过程,还有什么教学质量可言?没有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交流汇报的成果还会真实吗?而王莺老师给孩子们的研究性学习的时空是实在的。让学生在第二、三大段的语言材料中去研究,空间是充分的,又在本处留下7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的独立感悟和伙伴合作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时间。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生:巧妙)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生:我是抓住“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来体会的,西门豹说“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语双关。生:我是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来体会的,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生:我是抓住“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来体会的,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生:书上说,那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虽然西门豹没有将他们投进漳河,但也惩罚了官绅。这样一来,他们再也不敢做坏事了,而且听了他们的求饶,老百姓就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评: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更应当肯定的是王莺老师将“边读边说”控制得当,见好就收,3分钟左右就干脆利落地解决了。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学生挑选句子,反复地练习朗读)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生:(朗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不太满意)为什么?生:我觉得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师:老师觉得你体会得非常好。你估计咱班哪位能读得比你好?(生指名同学朗读)师:果然不负所望,你读出了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继续交流)生:(读)“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这么读?生: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所以我读得很坚决。(朗读训练:指名读——全班学生读)生:(读)“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还可以,不过“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还可以读得再急一些,而“麻烦”一词要读得客气点,虽然西门豹心里是要严惩官绅头子,但要不露声色。师:你能试试吗?(生读——师生评价——齐读)评:研究性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得益,就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能说会道,而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读写练习上。王莺老师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此处成为教学的又一亮点。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生选择对象写)(师有选择地请学生汇报)生:小孩说:“巫婆死了,姐姐得救了,以后我有糖吃了。”生:小孩说:“呀,原来巫婆说的话是假的。”生:书生说:“西门豹有胆有识,高明!高明!”生:农夫说:“哎!以前我们怎么会相信巫婆的鬼话?多亏西门豹大人,以后我们有好日子过了!”师: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评:这个写的训练安排得精彩。研究性学习有收获,写起来自然各人有各人的特点。王莺老师的写的训练是将以往的对人物品质精神的理性概括的赞颂,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而且这个训练不是划一的,而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弹性的作业。此处又是教学的一个亮点。师: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4继续质疑问难,保持研究激qing。师: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评:这是王莺老师的重要创造。研究学习不以解决学生的全部问题为宗旨,它十分讲究保持学生的问题意识,真诚地希望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质疑、解疑,产生新问题的热情和冲动。有实实在在的问题,才会有切切实实的研究性学习。生:老师,我还是不明白,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抓起来杀了?师:(环顾全班同学)他不明白,你们明白吗?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除提出问题的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手了)下课后,你可以向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同学请教。还有其他问题吗?生:课文前面说邺这个地方人烟稀少,但后面怎么又写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生: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也投进漳河?生:书上说,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巫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巫婆为什么不把她们送给河伯?师:你们真会研究,这节课你们不仅解决了老问题,还萌发了新问题,可见同学们的研究热情非常高,下一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继续研究。评:公开课教学结束时,出现了第一个学生的问题,人们常常认为这证明了课没有成功。其实这是偏见。一个教学班,50多个学生,有一个学生还是不信服或说不清楚研究的问题,奇怪吗?一点不奇怪。王莺老师对此问题的处理是冷静的,正确的。可惜后面学生提到所有问题,王老师没有作分析,统统归结为下节课的研究任务就显得欠妥了,也让最后提问的意义变得模糊了。 总评:讨论创新教育将不可避免地要说到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研究性学习就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小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和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是同等重要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某一个具体的字词句或阅读的知识是需要的,但关键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广义上说,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问题探究式的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西门豹 篇14
西门豹(课本剧)
人物:西门豹、老大爷、巫婆、新娘、富绅头子、富绅若干人、老百姓若干人。
卫士若干人。
(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西门豹找了位老大爷打听这里的情况。)西门豹:老大爷,这旱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老大爷说;唉,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阿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西门豹: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巫婆说的。地方上的富绅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一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无奈)
西门豹:新娘是哪来的?
老大爷:哪家青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拉走。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有女孩儿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四越来越穷。(同情、无奈)
西门豹: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老大爷: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西门豹: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讽刺)
(到了河伯娶妻的日子,西门豹果真带着卫士来了,巫婆和她的女徒弟,还有一群富绅都急忙出来迎接,不少老百姓也来到了河边)
西门豹:把新娘子给我看看。(傲慢、身份高贵)
新娘子(满脸泪水):拜见西门大人。
西门豹:(皱着眉头对巫婆说)这个新娘子不好看,河伯会不满意的。(充满讽刺)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就说我要选一个更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对卫士)来呀,把她扔下去。
巫婆:救命啊!救命啊!西门大爷,您发发慈悲吧!救命啊……(沉下去了,退场)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巫婆怎么还没口来,(对富绅头于):麻烦你去催一下。(对卫士)来呀,把他扔下去。
富绅头于:大人烧命啊……(沉下去了,退场)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他们怎么这么漫,(对官绅)你们也去催一催吧!众官绅(吓的面如土色,连忙下跪)西门大人烧命啊……
西门豹:好吧,再等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
西门豹: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旁白: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富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一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