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评析优秀4篇正文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评析优秀4篇》

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评析优秀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教学cd.

2.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全班集体读课文,认读生字。要求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教师可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检查识字。

a.出现带有拼音的词语:笔陡,石级,发颤,仰起脸,奋力,攀着,鲫鱼,纪念,小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汲取力量

b.读准多音字:假日,似乎,白发苍苍,照相,应该

c. 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读通课文,初步感悟

1.分组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仔细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 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

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 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3.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作业

家听课文生词。

2. 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巩固生字

1.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听写词语,每个词语读两遍。

朗读感悟

1.读读想想。

课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

2.读读说说。

让学生通过形体演示理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读后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天都峰的高。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3.读读写写。

读了第二自然段,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要把这一段抄下来。

抄写优美的段落。

4.读读问问。

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 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 他们爬上去了吗 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

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简要地记录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读读议议。

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解疑。

a."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 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课文中用" 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c." 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角色朗读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拓展活动

1.教师引导:"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作业

1. 填写百年训练第三课。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天都峰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脑中的“画”,体会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

一、导入新课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说明:介绍、展示有关天都峰资料,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媒体出示:

陡链颤攀鲫呵仰顶峰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2)交流巧记字形的方法。

“陡”放在图画中识记,可以理解字义,并注意和“徒”的区分;“颤”用动作来理解;

“爬”中“爪”的捺起笔在竖上。

说明: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不多,但都有难度,笔画比较复杂。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3)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4)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三、研读课文

我们一般说“登山”,为什么课题不是“登天都峰”而是“爬天都峰”呢?辨别“登”与“爬”的不同之处,感受到天都峰的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媒体出示:天都峰的图片。读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划出体现天都峰“险”的句子。

(1)高媒体出示: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板书:高云彩)

(2)陡

媒体出示: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出来了。

(板书:陡挂下来)说明: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脑中的“画”,体会天都峰的险峻峭拔。

3.面对如此高而陡的天都峰,“我”是怎么想的?

媒体出示:我爬得上去吗?

指导朗读,读出望而生畏,缺乏自信,畏难退缩。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板书:望而生畏)

说明: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4.齐读

四、小结复习

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

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

2、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拓展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感情朗读课文。

3、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高云彩

望而生畏

陡挂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在理解、讨论的基础上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天都峰》(板书),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2.齐读课文

1、2小节。

二、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

三、

四、

五、

六、七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3—7小节,思考这五个小节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板书:我和爸爸、老爷爷一起爬山)

2、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看了有点害怕了。怎么办?爬上去还是不爬算了?这时,作者遇到了谁?(一位老爷爷)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媒体出示: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

4、最后,他们有没有爬上峰顶?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终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他们一起爬上了峰顶。“终于”的意思是:最后、最终,表明下文出现的是最后的结果。这个词说明作者觉得爬天都峰很不容易,同时也说明了作者爬上峰顶后的高兴心情。)

4.指导朗读

说明:“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要引导学生充分读,虽然只有三句,却体现了他们的复杂心情,其中必定有思想起伏和斗争。

(二)学习第

八、九自然段

1.爬上峰顶后,老爷爷对作者说了什么?

媒体出示: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2.“我”是怎么回答?

媒体出示: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3、分角色朗读,思考: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作者?作者为什么也要谢谢老爷爷?

(板书: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

(1)“居然”是什么意思?(出乎意料、想不到。)老爷爷说:“居然爬上来了”,他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而老爷爷年纪又很大。)

(2)为什么最后老爷爷还是爬上了峰顶?

(看到小朋友也爬天都峰,他觉得有了信心。)

(3)作者也感谢老爷爷,说看到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才有能力向上爬。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才”字。“才”的意思是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说。

(“才”的意思是:由于有了一定的条件而能怎么样。比如:放学才能回家。)

(4)作者为什么说见到老爷爷爬天都峰,她才有勇气向上爬?

(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都打颤了,怀疑自己爬不上去。但是,看到老爷爷年纪比自己的爷爷年级还大,爬天都峰,他都不怕,自己当然也不怕。)

(板书: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

说明:在理解文章的同时要穿插朗读,要着力让学生体会两个人的激动兴奋的心情,体会他们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4.齐读

8、9两节。

四、小结复习

1、听到我和老爷爷的对话,爸爸怎么说?“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汲取”的意思是吸取。) 媒体出示: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作者和老爷爷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从而克服了害怕的心理,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最终战胜了困难,爬上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拓展练习

“我们”沿着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许多游人。有的人望着险峻的天都峰退缩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犹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该如何前进??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3爬天都峰

我和爸爸、老爷爷一起爬山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

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

2.抓住人物的对话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3.试着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

试着学习运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词,开火车检查认读,易读错字音做强调。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还记得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吗?板书

3.按照这样的顺序,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试着填一填。

出示填空

二、学习爬山前部分

1.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文中哪一段对天都峰作了具体描写?

2.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从哪些描写中看出天都峰很高?

生读句子说体会。抓住“啊、哩、!”体会高并朗读,

又从哪里读出了天都峰的陡,理解笔陡的意思。

站在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脚下我是怎么想的,生读句子,体会心理想法,板书心理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此时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会想些什么?

没有信心爬上天都峰、害怕、胆怯(相机板书)

相信同学们都体会到了这种想法,齐读第二自然段。

3.过渡:正当我内心犹豫害怕没有信心爬天都峰时,忽然听到有人在背后叫我,原来是一位老爷爷,于是他们有了这样的对话。(出示对话)

4.三名学生朗读,提问:你们发现了吗,对话中有一部分相同的内容?关键是这个也字,读一读他们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5.指名学生读小姑娘和老爷爷的话,老爷爷你为什么这么问呢?小姑娘你又会什么这么问呢?哦,原来他们都对对方来爬天都峰有一点疑惑和惊讶,而更多的是对对方的赞赏和佩服。

6.通过简短的一次对话,我和老爷爷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7.不再害怕,受到鼓舞,坚定了爬山的信念。

带着你们的理解我们分角色再读对话。(找3人分角色朗读,之后分组读)

小结:爬山前作者借助人物的语言写出了我和老爷爷的心理变化,这就是运用语言描写的好处。板书语言

三、学习爬山中

导入:受到鼓舞的一老一小开始爬天都峰了,我是怎么爬的呢,请同学们默读六七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

1.汇报,你画了哪些动词?谁能做一做爬山的动作,通过动作演示,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来吗?

2.通过动作描写我们体会到爬山的艰难,还有这一老一小不怕困难的勇气。这一段的结尾用的是一个……可能省略了什么?省略了爬山的一些过程,老师这里有一个补白,谁能补充完整?出示填空。

3.就这样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终于爬上了天都峰,此时他们的心情怎样?喜悦、欣喜。出示7自然段齐读

小结:爬山中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表达清楚了爬山的过程很艰难。板书:动作

四、学习爬上峰顶

1.站在峰顶的这一老一小又有了这样的对话,出示对话,叫两名学生朗读交流,此时你站在天都峰顶心情怎样,你为什么要感谢老爷爷呢?那老爷爷呢,这就是爸爸所说的出示爸爸的话齐读

2.他们从对方身上汲取到了什么力量?(克服困难的勇气,爬上峰顶的信心)学生交流理解

3.小结:作者通过写爬天都峰这件事告诉我们()

写事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本文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将爬山的过程写得很清楚,昨天老师留的小练笔拖地大家都做了吗?这也是写一件事,你打算按什么顺序写?哪一部分是要详细描写的?想一想用什么描写可以把拖地的过程写生动写具体?生交流。

4.出示要求,学生自主修改小练笔

5.反馈交流,请几名学生朗读练笔,进行自评和他评

总结:听了几位同学的练笔和大家的评价,老师相信同学们对用上恰当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一件事有了自己的认识,课下写一件干家务的事。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1个。能正确读写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相应的网络素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使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4、指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初步了解事情的经过。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部分生词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分层感悟

1、激发兴趣,借助地图,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及主要的风景点。

2、提问: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

(运用课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语“云彩”“笔陡”“天上”“挂”等,感受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高不可攀;读好文中的问句“我爬得上去吗?”和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体会“我”的畏难情绪。)

3、质疑:这么高的山峰,“我”和老爷爷是怎么爬上去呢?

4、分组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⑴ 每个组员都要充分地朗读,积极地思考,抓住“我”和老爷爷的三次对话体会他们是怎么互相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⑵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⑶ 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后,由小组长综合、总结,准备在班内交流。

5、交流汇报:

⑴ 第一次对话,看似简单,却表现出说话人的复杂心情。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可从“也”字上体会到一老一小都从对方身上受到鼓舞,以至于最后决定“咱们一起爬吧!”朗读时,要强调重点词“一起”“也”,读出彼此称赞的语气。

⑵ 第六节中的“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现了他们登山的艰难和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之所以激动,不仅仅是登上了天都峰,更重要的是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克服了困难。要指点或启发学生注意老爷爷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突出重点词,读出兴奋的心情。学生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从老爷爷角度想象他爬天都峰的情景,体会“终于”登上山顶后的喜悦。

⑶ 第三次对话中,“居然”一词饱含深意,突出了相互鼓励中蕴含的巨大力量。可以想象他们在登山中是怎么用对方的言行为自己打气的。

5、总结全文,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内化、积累、运用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在对话上的特色。

2、学习文中对话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你熟悉的人之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