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最新11篇)正文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最新11篇)》

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2、了解算法概念,了解流程图。

3、会用流程图设计和描述算法。

学习重点:会用流程图设计和描述算法。

学习难点:会用流程图设计和描述算法。

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学习法、评价交流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问题驱动

同学们,《曹冲称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士兵们按部就班地执行曹冲的指令,很快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一件事情,若事先做好规划和设计,然后按照规划和设计的步骤,按顺序执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用简洁的方式来描述曹冲称象的步骤呢?

二、生活中的顺序结构算法

算法的顺序结构是指在一个算法中,运算是按照步骤依次执行的'一种最简单的结构。

如曹冲称象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一般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把大象牵到船上,在水面处的船身上作一个记号。

第二步:牵走大象,再往船上装石块,使船身下沉到原记号处为止。

第三步:称出这些石块的总重量,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

三、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我们在Scratch编程单元中已经学过使用计算机解决各种问题,经历了对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模型、确定算法、编写程序以及让计算机按指定步骤有序地工作的过程。如:曹冲称象的问题用计算机解决,大致需经过一下过程:

1、问题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用变量A、B分别表示大象的重量和石头的总重量,用一个数值表示重量。问题转化为:要把变量B中的数值传递给变量A。

2、确定算法

用自然语言描述如下:

①定义两个变量A、B;

②把石头总重量数值赋给B;

③把的数值传递给A;

④结束

3、编写程序

选择一种计算机语言,将算法转换成程序。

4、运行并调试程序

四、练一练

同学们已会根据实际情况绘制流程图,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又快又好地完成课本P105的“练一练”。(设计一个算法并编写程序,进行程序调试)

五、师生总结

板书设计

25

“按部就班”到终点

——顺序结构算法的描述

生活中的顺序结构算法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机器人的组成。

2、能够掌握机器人组件的知识。

3、学会理解机器人“器官”与人类的相同和不同点。

4、通过交流,了解每一部分组件的主要原理和用途。

5、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6、感受机器人的工作特点。

7、尝试将机器人的各组件与实物对应起来。

8、观察机器人实物,体会机器人的组成特点。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机器人的组成知识。

2、难点:学会将机器人实物与相应的组件联系起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师:上节课中,我们体验到了机器人的魅力,同学们能说说你最喜欢的机器人有哪些嘛?为什么喜欢呢?

(学生发言)

师: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器人应用的例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机器人的组成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一:播放相应的图片

师:打开一幅机器人的“解剖图”。

(学生观察)

师:机器人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呢?下面,同学们可以通过看书、或与旁边同学小声讨论的方式,并参考教材中的内容来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自学教材中内容,并研究)

生:回答机器人的组成。

师:归纳并总结,给机器人的组成确定概念,并鼓励学生朗读巩固。

三、巩固一:画线图

师:(播放机器人的结构图。)谁能为它们连连线?

(学生练习)

(注意:不能看书,凭印象作为判断标准)

师: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看你的连线对不对。

师:同学们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

四、新授二:认识部件

师:机器人的内部有很多的部件,它们像我们人的器官一样,共同组合起来,完成很多种复杂的动作。

(教师打开一个机器人,请学生观察内部的组成,并范例演示)

(学生观看老师的讲解)

提醒:注意分组的结合,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五、巩固二:加深理解

师:尝试着来给机器人的“器官”命名,看看它的“学名”和你起的“小名”有哪些相似和相异的地方

(学生观看学习后讨论)

师:打开书本,看看你还希望知道哪些有趣的部件,在机器人的身体上找找它们。

六、总结与回顾

师:今天我们讨论了机器人的组件和主要器官的组合,机器人是个复杂的个体,在复杂的器官中,最主要的就是这些部件了,当我们了解到原理以后,我们就可以跟机器人做朋友了,欢迎大家继续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常用软件的安装。

2、学会把软件从计算机的硬盘上删除。

教学重点:软件的安装与删除。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常用软件的安装程序。如:超级解霸、屏幕保护程序、Winamp。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建议:

软件的'安装:

应该让学生明白要安装软件应先找到这个软件的安装程序,安装程序的命令一般是setup或Install。安装软件时,只需双击Setup或Install即可。在此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能够按照向导安装就够了。安装好软件让学生在开始程序上找一找,并用一用安装好的软件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软件的删除: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两种方法的其中一种进行详细的解说,另一种可以介绍的简单一些。在删除软件时,教师应强调,不能乱删计算机中软件,以免造成系统瘫痪。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

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3.以知识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

4.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5.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

6.感悟机器人与普通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之处。

7.独立思考,理解机器人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

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嘛?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部电影,请同学们欣赏。(播放《终结者》片断)

这就是我们平时听说过的“机器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研究有关“机器人”的知识。

(学生回忆有关机器人的印象,讨论并感受机器人的魅力,领略其中的涵义)

(板书课题)

二、确定主题

师:通过初读教材,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①什么是“机器人”?和人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②机器人有哪些分类?

③机器人有哪些应用?

④你的生活中,有机器人吗?请举例说明。

⑤(可将学生的原话,板书在黑板上)

师生共同讨论(结合实物机器人或图片进行讨论)。

三、小组讨论

教材中提供了很多机器人的内容,同学们想想,�

(2)着重引导大部分同学进行发言。

(3)正确处理讨论中出现的争论,随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与表扬鼓励。

方向一:以应用为导向。

方向二:以功能为导向。

方向三:以原理为导向。

四、展示结果

教师进行总结:

(1)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2)分析讨论结果。

(3)对于不统一的问题,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4)认真倾听、分析研究学生发言中的实质,把讨论引向深入。

(5)控制好讨论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步走,给学生以梳理知识的过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效益。

五、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关于“机器人”的话题,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实,“机器人”就在我们生活中。一切技术的产生,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就像20年前,我们不可能会想象到今天手机的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出现,他们会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本次研究的结束,老师留给大家一个问题思考,你能大胆地想象一下,20年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呢?

作业:与语文学科整合,想象作文:《我希望的的“多拉A梦”》。

第1课认识机器人课时2

望直港镇中心小学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亮度,了解批量调整图像的技巧。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预设情景化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上传的问题并探索解决的方法,交流图像调整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心、了解家人,体味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亮度,了解批量调整图像的技巧。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亮度,了解批量调整图像的技巧。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班级组织“家有一宝”网上摄影展,同学们都在踊跃参加,大强想在网上为奶奶建立一个相册空间,能能也想让姥姥上网来“秀一秀”。

(一)调整图像的大小

1.了解网站要求

上传图片到网上时应了解网上图像大小的限制,做到心中有数。

2.了解上传图片的大小。

在ACDSee浏览窗口中可以查看图像的尺寸和大小,大致判断是否符合上传的要求。

3.调整图像的大小

用ACDSee浏览照片,右击图片,执行“编辑”项,单击“主菜单”面板的“调整大小”命令,输入新的宽度和高度,单击“完成”保存。

(二)调整照片的亮度

引导学生根据预览的效果在“编辑模式”中灵活调整曝光、对比等选项的设置,尽量使画面接近自然,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一点通:照片大小我知道——文件大小

可以单击“估计新文件的大小”按钮,查看照片占用空间的大小。

(四)去探索

在自己的QQ空间或博客上建立一个亲情相册,“晒晒”你的家人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学以致用,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加油站:批量加工有秘笈——批量调整

ACDSee 有批量调整图像大小的功能,可以提高调整图像的效率。

(六)教学总结

结合最后的漫画式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共同分享温暖的亲情,还可以结合知识卡倡导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而爱自己的长辈开始,关注周围社区的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知道常见的展示故事方式;

2、初步了解电子演示文稿的优点;

3、了解简单电子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

4、能够围绕主题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图片素材。

重点难点:

1、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2、简单电子演示文稿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分析演示文稿,了解组成

1、师组织学生分析电子演示文稿示例,了解它们的基本组成。

生根据教材内容,补充讨论电子文稿的组成,填写学习单。

2、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本组作品需多少张幻灯片,以及每张幻灯片的内容、需要的素材及其作用,填写教材的学习单。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幻灯片要有封面和结束页,要图文并茂、背景统— —,少叙述,反映对话及寓意等故事要素。

二、制定小组的制作计划

1、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具体任务及分工,填写学习单。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齐心协力。

生讨论具体分工,明确任务,填写学习单。

2、师组织学生根据故事演示文稿的需要,分析故事段落,写出段落故事和人物对白,填写教材学习单。

提示学生,演示文稿上的故事分段要合理,文字简明,对话语气因人而异。

生合理分段,确定对白和文字,确认完成者,填学习单。

师组织学生确定幻灯片张数,并搜集、整理素材,填学习单。

引导学生:封面必须有标题、演讲人等组成要素,以及所有素材应合理存放。

生确定幻灯片张数、内容,填学习单,确定素材存放位置及命名。

三、评价学习结果。

四、总结、下课。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设置幻灯片的背景。

2、了解应用设计模板的方法。

3、应用设计模板制作演示文稿。

重点难点

应用设计模板制作演示文稿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机、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用背景、阴影等方式为幻灯片增加一些特殊效果,可美化演示文稿。

一、设置幻灯版的背景。

1、[动手做]:设置背景颜色。

步骤:格式——背景——全部应用。提示:了解应用与其他颜色的操作。

2、[动手做]:设置幻灯片背景的填充效果。

步骤:格式——背景——背景填充——填充效果——全部应用。

二、应用设计模板。

1、模 板:是预先设好的背景、颜色、花边、图案、字体等内容的演示文稿。将模板修改成自己的内容,可简便地修饰幻灯片的外观。

2、[动手做]:利用设计模板改变幻灯版的风格。

步骤:打开文稿——格式——应用设计模板——选择模板风格。

3、[动手做]:改变模板设置的`背景。

步骤:当前幻灯片——格式——背景——背景填充——忽略母板的背景图形——应用。

三、利用设计模板制作演示文稿。

1、设计样板:修改模板的设计样板内容,可以快速制作内容相近的作品。

2、[动手做]:利用设计模板制作电子贺卡。

步骤:文件——新建——演示文稿——选定样板——确定——修改样板——保存。

四、小结。

1、教师小结:本课主要学习了设置幻灯片的背景、应用设计模板的方法、应用设计模板制作演示文稿。请同学们还要在课后进行练习。

2、学生小结:[我的收获]。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篇8

课题

第四单元:通信技术初步 第二课:通信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生活中裳的通信技术;了解现代通信及其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生活中的通信技术进行交流,能因地制宜地选取通信工具。

情感目标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是每个人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理解通信技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和基本素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调试凌波电子教室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谈话导课:你有事要告诉远方的亲人或朋友,你一般采用什么方法?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自学课本P54-57

探究

1、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1)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书信、广播、电视、络来接受远程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

常用的紧急求救电话号码

2)通信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

络销售、电视销售、电话销售

2、通信技术与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的分类

3、健康地使用通信技术

合作学习

释疑解难

1、现代通信技术对生活的负面影响,如何才能负责地使用通信技术工具。

2、手机或络上的虚假信息有哪些?如何防止利用手机或络进行的诈骗?

实践创作

展示

1、常年在外的海员,�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循环语句及其嵌套的使用。

2、理解并掌握逻辑运算符及其使用。

3、了解穷举算法。

4、学习利用Logo语言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逻辑运算符及其使用。

2、了解穷举算法。

教学方法:

教学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学具:

电脑、演示图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有趣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百鸡问题

每只公鸡值5钱,每只母鸡值3钱,小鸡三只值1钱,现用百钱买百鸡,请问可以买公鸡、母鸡、小鸡各多少只?

说明:钱是古代的代币单位之一。

1、检查一下能算出来的同学,看看有多少同学没有算出来。

2、同学们觉得计算起来有什么困难?

我们可不可以请小海龟来帮忙计算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请小海龟帮忙解决百鸡问题的吧。

二、新授

1、了解百鸡问题(见上)。

我们先了解一种最笨的方法:穷举法

我们用X、Y、Z三个变量分别代表公鸡、母鸡和小鸡。

分析:

若全部买公鸡,则最多可以买20只,即X的大小是0-20。

若全部买母鸡,则最多可以买33只,即X的大小是0-33。

若全部买小鸡,则最多可以买100只,即X的大小是0-100。

提示:学生可能在假设为全部买小鸡的时候,可以买300只鸡,但是要求的是“百钱买百鸡”,所以最多只能买100只鸡。

计算原理上:

我们让X从0到20依次增加,当X每取一个数时都将Y从0依次增加到33,而每当Y取一个数时,也都将Z从0依次增加到100。

这样,当X、Y、Z每取一组不同的数值时,我们都计算一次Xx5+Yx3+Z/3和X+Y+Z的值,如果这两个算式的值都等于100,那么X、Y、Z都是本题的答案。

是不是太麻烦了呢?

我们来看看小海龟的本领吧,它计算起来可厉害哟。

2、用循环语句实现穷举来解决问题

让小海龟实现“穷举”功能,使用循环语句无疑是最方便的。

格式:FOR"变量 初始值 终止值 [命令列表] 步长

功能:循环执行命令列表中的所有命令,每执行一次,变量的值都增加一个步长大小,由初始值开始,直到大于终止值,结束循环。

说明:当步长为1时可省略不写。

例如:执行命令FOR "X 1 4 [PR :X]结果为:

1

2

3

4

因此,只需要一条FOR 0 20 [FOR "Y 0 33 [FOR "Z 0 100[……] ] ]语句就能分别穷举出公鸡、母鸡和小鸡的所有可能购买只数。

提示:这里运用到了循环语句的嵌套,请大家注意:多重循环语句上的方括号应该成对出现,即左括号的数量应该与右括号的数量相等,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3、用逻辑运算符构建更复杂的条件判断来缩小循环

要求出公鸡、母鸡和小鸡的只数,必须“百鸡”和“百钱”两个条件同时成立,这就需要用到逻辑运算符。

Logo语言中提供了三种逻辑运算符:

(1)AND

格式(AND 条件表达式1条件表达式2条件表达式3 …)

功能:只有当所有条件表达式都成立(即为“真”时),此判断条件才成立(结果才能为“真”);只要有一个条件表达式不成立(即为“假”),此判断条件都不成立(结果为“假”)。

例如:?AND 3>2 5=5

结果:TRUE

(2)OR

格式:(OR条件表达式1条件表达式2条件表达式3 …)

只有一个条件表达式成立(即为“真”时),此判断条件都成立(结果为“真”);只要当所有条件表达式都不成立(即为“假”),此判断条件不成立(结果为“假”)。

例如:?AND 3>2 5<5

结果:TRUE

(3)NOT

格式:NOT条件表达式

功能:若条件表达式成立(即为“真”时),此判断条件则不成立(结果为“假”);若条件表达式不成立(即为“假”),此判断条件反而成立(结果为“真”)。

例如:?NOT 3>2

说明:AND和OR运算符后面的条件表达示至少要有两个,而NOT后面却只能有一个。当AND和OR后面的条件表达式只有两个时,外边的小括号可省略。

我们来构建解决“百鸡问题”的需要的判断条件:

IF AND :X+ :Y+ :Z=100 :Xx5+ :Yx3+ :Z/3=100 THEN (PR :X :Y :Z)

4、编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结合上面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就可以编写出解决“百鸡问题”的过程了:

TO baiji

FOR "X 0 20 [ FOR "Y 0 33[FOR "Z 0 100 [ IF AND :X+ :Y + :Z=100 :Xx5+ :Yx3+ :Z/3 = 100 THEN ( PR :X :Y :Z ) ] ] ]

END

执行结果(有四个):

BAIJI

0 25 75

4 18 78

8 11 81

12 4 84

提示,其实在这种题的计算过程中,通常都要忽略值为0的情况,因为0值往往对计算的结果没有多大意义,所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过程中的0改成1试一试,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

5、小结:

小FOR命令语句循环执行一组命令或实现“穷举”功能是再方便不过的了,但是一定要确定好准确的。初始值、终止值和步长,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逻辑运算符是用来进行逻辑运算的,其结果再简单不过——只有“真”或“假”两种,却是体现计算机“智能”的最重要元素之一。

三、巩固练习

1、复习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上面解答“百鸡问题”的过程使用了三套循环嵌套,我们也可以用两套循环嵌套,而且不用逻辑运算符也能解出来,如:

TO baiji

FOR "X 0 20 [ FOR "Y 0 33 [ IF AND :Xx5 + :Yx3 +(100-:X - :Y)/3 = 100 THEN (PR :X :Y (100- :X - :Y)) ] ]

END

四、作业

1、自已阅读教材84页的“视野拓展”。

2、有条件的学生完成教材84页“创作天地”的作业。

第1题参考过程:

TO Mantou

FOR "X 0 33 [ FOR "Y 0 100 [ FOR "Z 0 100 [ IF AND :X+:Y+:Z = 100 :Xx3+:Yx1+:Z/3 = 100THEN( PR :X :Y :Z ) ] ] ]

END

执行后得到的结果:

MANTOU

0 100 0

1 96 3

2 92 6

3 88 9

4 84 12

5 80 15

6 76 18

7 72 21

8 68 24

9 64 27

10 60 30

11 56 33

12 52 36

13 48 39

14 44 42

15 40 45

16 36 48

17 32 51

18 28 54

19 24 57

20 20 60

21 16 63

22 12 66

23 8 69

24 4 72

25 0 75

其实,我们要排除其实一个值为“0”的情况。

第2题参考过程:

TO Jitu

FOR "X 0 35 [ IF :Xx2+(35-:X)x4=94 THEN ( PR :X 35-:X) ]

END

执行的结果:

JITU

23 12

提示:在编写过程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到相关的问题,比如符号的输入,如果自已不很熟悉的情况下,最好是切换成英文书写状态下输入。还有,像“+”等计算符号,不要在插入中去找,直接按键盘的输入要求输入。

教学反思

关于与“百鸡问题”类似的过程编写,学生并不难掌握,所以在这课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我把它定为选学内容的,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很掌握。当然,在编写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错误,但能比照例题作修改。但是我们知道,实用性并不是那么理想,一是受设备的限制,二是学生本向的兴趣爱好。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强行要求学生掌握。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2.熟悉三代不同的机器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信息的获取、加工及表达过程。

2.学会对机器人进行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机器人的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

各种机器人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机器人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并且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神奇的新朋友吧!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的诞生

“机器人”的概念起源于卡雷尔卡佩克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 1959年,美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

2000年,我国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仿人型机器人——“先行者”。

(二)机器人的发展

教师通过图片或相关影像资料展示三代不同的机器人,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三)机器人的分类

简要介绍我国对机器人的分类方法。

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三、课堂活动

1.将全班随机分为几个小组。

2.从网络上下载有关机器人的'图片,按照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对其进行分类,并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3.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各自的活动成果。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补充与评价。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机器人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你对它们的哪些功能最感兴趣呢?在课后通过其他方式作进一步了解吧。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画流程图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

2.理解流程图中各模块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添加、删除模块和调整各模块属性的方法。

2.学会在仿真环境中测试程序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编程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来激发学习兴趣、感受自我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画流程图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

难点:

理解流程图各模块的作用及其参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1.VJC仿真软件。

2.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机器人的各种运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编程,让机器人动起来吧!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的前进

单击“执行器模块库”中的“直行”模块,移动鼠标到流程图生成区,在“主程序”模块下方单击鼠标左键,“前进”模块与“主程序”模块间便被箭头连接起来,最后添加“结束”模块。

教师演示设置“直行模块”参数的方法,并测试仿真机器人的运动。

(二)机器人转弯

展开“执行器模块库”,单击“转向”模块,将其拖动到“直行”模块的下方,单击鼠标,“转向”模块便与“直行”模块连接起来了,最后添加“结束”模块。在“转向”模块上单击鼠标右键,同样可对运动的方向、速度和时间进行设置。

教师演示删除模块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

1.将全班同学随机分为两大组,选定组长。各组成员准备好课堂上已经完成的具有“直行”和“转向”两个模块的流程图。

2.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值,观察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中运动情况的变化,探究“直行”和“转向”模块中的参数值与机器人运动的关系。(若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借助“学乐园”中的“课堂讲解”释疑。)

3.组长收集本组成员的探究结果并进行综合,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教师做相应的点评和总结。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你发现了“转向”模块中的速度值和时间值与机器人转向的角度的关系了吗?

实践活动一作品展览

一、主题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开展的背景是学校举行毕业班同学作品展览。由于参加展览的作品数量太多,作品展览室的空间有限。于是,玲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使用数码相机将需要进行

展览的作品拍摄下来,利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成多媒体作品,然后在学校的电子展厅进行集中展示。这样,原本需要庞大展位的展览变成了在计算机界面上的展览,并且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

(2)掌握多媒体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并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艺术审美感。

(2)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三、活动方案设计

本次活动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可以设计成全年级的活动,也可以设计成班级活动,在设计活动时应注意学生的兴趣所在,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本次活动根据需要可以安排2~3个课时,大致分为4个阶段进行:学习使用数码相机、实地拍摄作品、设计并制作多媒体作品、作品展览与评比。

第一阶段:学习使用数码相机

本阶段主要让学生学习使用数码相机,根据实际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与使用,也可以由教师统一讲解使用方法。

第二阶段:实地拍摄作品

在初步学会了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数码相机将需要参加展览的作品拍摄成数码照片,然后将它们保存在计算机里。小组同学一起,在电脑上观看拍摄的作品,从中选出效果比较好的作品。

第三阶段:设计并制作多媒体作品

要制作出精彩的作品,必须要对素材进行进一步加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学习过的知识对照片进行进一步修饰,例如为照片加上边框、添加文字说明等。而对于作品的表现形式,则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商议确定。能够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软件很多,最常用的是Powerpoint和Flash,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媒体软件来进行制作,分析涉及了哪些知识要点,然后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制作。可以将小组的分工记

完成作品之后,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进行操作讲解,并且讲解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然后全体同学一起分析作品存在的不足之处,讨论并提出改进方法。教师对所有作品进行分析、点评、总结,并且选出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