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7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
内容导航
幼儿园教案详案范文:果蔬化妆舞会 1教学教案 2教学教案 3幼儿园教案详案范文:赶小猪 4教案的 5教学教案 6教学教案 7教学教案 8教学教案 9教学设计 10教学教案 11教学教案 12幼儿园教案详案范文:小狗本领大 13幼儿园教案详案范文:沙宝的秘密 14教学设计 15幼儿园教案详案范文:彩色的树 16教学教案 17幼儿园教案详案范文:马路上的车 18幼儿园教案详案范文:可爱的小鸡 19教案的 20教学设计 21教学设计 22教案的 23教案的 24教案的 25教案的 26教学教案 27幼儿园教案详案范文:果蔬化妆舞会 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感受绘本的趣味性;
2、透过画面观察与绘本阅读,进一步了解蔬菜的外形特征。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绘本人手一本,背景音乐;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举行过"化装舞会",对各种蔬菜已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谈话"化装舞会"引入,出示绘本,介绍封面,激发幼儿兴趣;
二、师幼共同阅读ppt,初步感受蔬菜装扮自己的方法。
1、出示ppt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提问:
(1)都有哪些蔬菜们收到了化装舞会的邀请信?
(2)它们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2、出示ppt2,提问:
(1)这是谁的家?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胡萝卜把自己打扮成什么蔬菜?
(3)他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成竹笋?
3、出示ppt3,提问:
(1)是谁在打扮自己?
(2)他把自己打扮成什么蔬菜?
(3)小白菜为什么要打扮成西兰花?
4、小结:原来蔬菜们都是根据自己的样子来打扮自己,打扮成和自己比较像、又方便化装的蔬菜。
三、幼儿阅读绘本至P13,感受绘本的趣味性,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1)阅读绘本至P13,看书时要从前往后,一页一页轻轻翻,一页一页仔细看;
(2)边看边想一想:蔬菜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为什么这样打扮呢?书中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幼儿阅读绘本,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看到的画面情节。
四、集体阅读,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绘本的趣味性。
问题:
1、这是谁在打扮自己?他把自己打扮成什么蔬菜?大蒜为什么不打扮成小白菜而打扮成洋葱?
2、这是谁在打扮自己?他把自己打扮成什么蔬菜?地瓜为什么要打扮成马铃薯?
3、冬瓜在做什么呢?他为什么发愁呢?
4、化妆舞会开始了,你看到了哪些蔬菜?他们在做什么呢?
5、你们瞧,蔬菜们都怎么了?你觉得谁的表情、动作最有趣?我们来学一学!
五、完整欣赏绘本至P13,进一步感受绘本的趣味性。
六、设置悬念问题,活动自然结束。
教师:这个果萼是哪种蔬菜的?青葱先生最后有没有找到小黄瓜小姐呢?他们又都是什么蔬菜装扮的呢?答案就在图书的后半部分,你们可以到图书角接着阅读。
教学教案 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 10个生字及由生率组成的词语。会认 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想象申奥成功那一刻中国人民欢呼、庆祝的热烈情景。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奥运会,激发学习兴趣。
奥运会每四年举行一届。奥运会上各国人民关注比赛情况,甚至通宵达旦观看比赛实况。奥运会不仅是世界性的体育竞技比赛,而且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友谊和进步。奥运会会旗中五环相连,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和各国运动员以公正的比赛、友好的精神在运动会上相见。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听后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生自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多读几遍。
3.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词语。
4.指导读准字音。
平舌音:泽 翘舌音:传、申 后鼻音:京
5.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6.汇报。分小组派代表汇报识字方法。
记笔顺:申、匹、互、京
熟字加偏旁:目→泪 羊→洋
用→拥 包→抱
目→相
熟宇换偏旁:杨→扬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看清田字格里的生字的间架结构,重点指导:
互: 匹:
2.指名在黑板上书写,集体评议。
3.完成“我会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2.齐读。
二、感悟课文。
1.板书课题:我们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是指我们干什么成功了?成功之后怎么样了?
(我们申办奥运会成功了,成功之后人们非常兴奋,非常激动。)
2.学习第1自然段。
(l)读一读,画一画。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表现人们非常兴奋,非常激动的句子。
(2)学生交流。
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①“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事先没有商量,但人们都涌上了街头。从中可以看出人们都有同样的心清,都非常兴奋,非常激动。)
②“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是什么意思?
(把北京城比作了海洋,这海洋里装满了欢乐,指北京城里每一个人都非常高兴。)
3.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理解句子。
①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说明来的人非常多。)
②人们挥舞着国旗,在欢庆的'锣鼓声中一遍遍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a.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
么?
b.齐读,把你所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
4.学习第3自然段。
(l)指名有感情地读这一段。
(2)学生交流。
①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
②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
5.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l)齐读这一段。
(2)从中读懂了什么?
(3)你从中体会到了人民群众什么样的感情。
(为申办奥运会成功而高兴,为祖国的伟大而自豪。)
(4)再读,读出无比自豪办心情。
三、指导阅读。
1.朗读对感情要饱满,要读出为祖国的伟大而兴奋、激动的情感。
2.自由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1
我们成功了
几十万群众
天安门广场 挥舞国旗
一遍遍欢呼
人如海
中华世纪坛 歌如潮
击掌、拥抱、泪水流淌
(激动自豪)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本文虽短小但感情充沛,令人振奋。基于这点考虑,在教学中我既充分发挥范读与指导读的作用,又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第二自然段教学中,根据句式特点,设计了引读、接读的朗读方式。“登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 在老师饱满热情的感召下,全班学生振臂高呼:“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此时此刻,他们仿佛就是人海歌潮中的一分子,与其说他们在朗读,不如说他们在用心感受。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课文的感悟得到提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有机的整合。
这篇课文文字虽少,但所呈现出来的场面是恢宏的,气势是磅礴的。在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我适时向同学推荐适合描写这个情境的成语:欢声雷动欣喜若狂 载歌载舞 灯火辉煌
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把课程标准中关于积累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教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了解亚非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地理环境;知道大河流域以农业文明为特征,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把握东方村社的特点;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运作模式及其历史作用;知道亚非文明古国在政治上呈现政教合一的特征;了解大河流域不同文明体存在发展的差异性。
2.通过对亚非大河流域诸文明古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关史实的了解,使学生理解大河流域地理环境对农业文明特征形成的影响作用;通过了解农耕民族的生存斗争和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使学生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形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客观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引导学生从诸文明古国历史发展的具体现象中归纳出大河文明的一般特征。
3.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的产生和进步是人类凭籍智慧利用和改造环境的结果;亚非大河流域最早步入文明时代,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所共享;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发展未曾中断的国家,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理环境对大河文明特征的影响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
说明:
1.亚非大河流域沃野千里,灌溉便利,降水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耕,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孕育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亚非文明古国都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并形成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特征的。教学设计要紧扣大河流域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这一核心,从农耕经济、村社组织、中央集权制度、政教合一统治、诸文明古国文化差异等角度,层层推进,剖析地理环境对大河文明发展的影响,最终归纳出大河文明的特征。
2.大河流域文明古国都经历了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最终形成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大帝国,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君主独裁、君主至上是亚非文明古国在政治上的共同特征。但中央集权制度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术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全面、深透把握。帮助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与古代农耕经济相适应的一种国家管理制度,是大河文明的政治特征,对古代大河流域文明的发展主要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学生加深对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解。
[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约6000年前,西亚的两河流域最早步入文明时代,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恒河流域和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紧随其后,亚非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人类文明为什么最早发源于大河流域?
2. 讲授亚非大河流域四大古典文明中心地理环境的异同点。根据历史地图,首先确定四大古典文明中心所处的具体地理位置,再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参见材料一至材料四),分析归纳地理环境的相同点和主要差异,以表格形成呈现。
共同特征 差异性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大河冲积平原
土壤肥沃
灌溉便利
动植物资源丰富
气候温暖
地理位置相对孤立 河水不定期泛滥,洪水灾害频繁;土壤盐碱化;地势开阔,无天然地理屏障
埃及文明 尼罗河定期泛滥,水量稳定,无大洪水;
有地中海、沙漠等自然地理屏障
印度文明 地处中国西南,中亚之南,西亚之东南,
与古代各文明都有联系
中国文明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便于翻耕;
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丰富,水网密布
3、讲授亚非大河流域地理环境对农耕经济发展的影响。应用两河流域、埃及和印度农耕经济发达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适宜发展农业。
4、讲授亚非大河流域的小农经济。
(1)用历史图片资料说明大河流域农业生产以男耕女织的家庭分工方式进行,其特点是自给自足。
(2)分析小农经济形成原因,使学生了解私有制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使小农经济成为可能。
5、讲授亚非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基层社会组织——村社。
(1)通过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适应农耕经济的特点,人类开始定居,从而推动文明发展。
(2)以中国氏族公社时期和封建时代的村落图片资料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了解村社是东方小农的聚居地,是东方文明古国最基层的社会组织;学生解读印度村社的两段文字材料,从中归纳出村社的基本特点。
6、讲授亚非大河流域文明古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1)分析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为学生提供两河流域、中国、印度有关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从大河流域地理环境角度认识农耕民族所面临的严峻生存挑战,再通过剖析小农经济的局限性,使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与古代农耕经济相适应的一种国家管理制度。
(2)讲解秦王朝和古埃及政府的组织构架图,使学生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运作模式,从而概括出中央集权制度的一般特点。
(3)为学生提供一组诸文明古国兴修水利、抗击外族入侵、经济文化发展、营建大型公共工程(参见材料五、六)、农民起义等图片和文字材料,使学生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对文明发展的积极、消极作用并存,从而形成全面、客观的历史评价。
7、讲授亚非大河流域文明古国宗教崇拜盛行,神权与政权结合。
(1)以诸文明古国宗教发展的历史图片资料,说明其文明发展的共同特点之一是宗教崇拜盛行。
(2)以古埃及宗教发展的相关文字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原因,理解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农耕经济“靠天吃饭”、对自然环境极强的依赖性是产生这一文化现象的根源。
(3)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各国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的动机,理解在宗教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时代,君主们必然借助神的权威,即利用宗教的影响来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因而亚非文明古国多在政治上呈现神权与政权结合的特征。
8、讲授亚非大河流域四大古典文明中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文明个性发展的影响。引用学者的研究结论,比较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埃及文明发展的差异性,从地理环境的角度作出解释。
9、讲授大河文明的特征。
9、归纳大河文明的特征。本课设计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以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研究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这个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可以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的方式,在师生相互启发中形成认识。
[资料附录]
材料一:
……底格里斯河南段和幼发拉底河南段之间的土地虽然异常肥沃,但仍然少不了灌溉,因为这里每年几乎有八个月不降雨,每年春天降下的暴雨来得太晚,根本赶不上浇灌在4月份就必须收获的主要农作物(苏美尔地区夏天的气温高达华氏125度,足以烤焦这里的土壤,所以这里的夏天不是生长季节)。……苏美尔的处境还受到下列事实的制约,即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完全缺乏诸如石头、矿物甚至树木之类的自然资源。这意味着苏美尔的居民被迫大量依靠贸易并十分注意使用任何可能的手段以弥补经济的不平衡,以保持他们的优势不致削弱。换言之,苏美尔人必须征服自然,与自然做斗争而不是充分享受自然的丰足。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P31
材料二:
尼罗河全长6000多公里,在埃及境内有1200多公里。流经开罗附近时分为五条支流,呈放射状流人地中海。古埃及人称这个扇形的三角洲为“下埃及”,它南北长有200公里,最宽处达250公里,今日三角洲占埃及可耕地的2/3。开罗以南的河谷地带直线长为700公里,地形狭窄,宽度从10公里到20公里不等,古埃及人称之为“上埃及”。……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河谷带来了大量的沃土,使 每年的七月,由于吸收了非洲中部丰富的季雨,尼罗河的水位逐渐升高,并溢出河床,流向河谷,到九月泛滥达到高潮时,整个河谷都淹没在水中,河水退后,留下一层淤泥,这些从上游冲积下来的淤泥富含磷酸盐和腐殖质,是农作物生长的沃土。由于河水在大多数的时候都定期泛滥,及时带来这种天然化肥,使得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泛滥季结束后,农民只需将种子撒在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就可以静等来年收获季节的到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P48-49
材料三:
由于北部的喜马拉雅山犹如一道屏障,使来自印度洋的季风雨返回而降于恒河流域,所以恒河流域的雨量充沛。印度河流域的雨量要小些,但来自高山的大量雪水流入印度河,因此水源也是十分丰富的。
——易宁《走进古印度文明》P2
材料四:
养育黄河流域文明的是一片密集的粉沙细土,这种泥土被称为黄土,它覆盖了从华北高原向东到大海的整个地面。一般认为,黄土是更新世时期的北风送来的,有些地方的黄土堆积得很厚,厚达二、三百英尺。由于其天然的`肥力和吸水性,黄土不逊于世界上任何种植农作物的土壤。而且,由于华北的降雨量不足,黄河流域同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印度河流域一样,没有茂密的森林来阻碍只有原始的石头工具的早期农人。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埃及所有现存遗迹中最著名者当推金字塔——庞大而简练的塔形建筑。……在从约公元前2770年到约公元前2600年的一个世纪中,总重量大约2500万吨的石灰石从石崖上凿采下来,修整、拖运和叠砌起来,建成了一系列所有金字塔中最著名和最雄伟的金字塔。在这些金字塔中,出类拔萃的毫无疑问是胡夫(法老,在希腊人中以齐阿普斯著称)的金字塔,它以“完美的”坡面52度角升高至482英尺,使得塔顶高与塔的周长的关系犹如圆周率一般。希腊人在确定世界七大奇观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将“齐阿普斯”金字塔列为首位。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P64
材料六:
……埃及神庙的特点是规模宏大。卡尔纳克神庙长度约一千三百英尺,占地超过已修建的任何一座宗教建筑,仅其中央大厅就几乎可容纳欧洲的任何一座大教堂。庙内使用的圆柱体积惊人,最大的一根高达70英尺,直径超过二十英尺。据估计,每个柱顶可站立100人。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P65
[板书设计]
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村社是小农聚居地
成因:私有制、铁器、牛耕 村社的三个特点
成 因
政府组织
一般特点
历史作用
[训练设计]
材料一:
“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川流不息,为的是使埃及苏生!……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里欢度节日。”
——古埃及《尼罗河颂》
材料二:
有一首苏美尔人的诗写道:“只有人,他的寿命不会很长,无论他做什么,只是一场虚无。”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埃及人热情讴歌尼罗河的原因是什么?
2、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人生观为什么带有恐惧和悲观色彩?试从地理环境角度予以解释。
答案:
1、尼罗河定期泛滥,且水量稳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为埃及农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发展。
2、反映了美索不达米亚自然环境的不安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泛滥的时间和洪水量不可预见,两河流域的居民经常遭遇特大洪水的袭击;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势开阔,无天然地理屏障,易遭外族入侵。
幼儿园教案详案范文:赶小猪 4
活动目标
1、探索球的多种玩法。
2、培养幼儿大胆参与游戏的情感,体验游戏的快乐。
3、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准确性。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自主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纸球、金箍棒、绳子、呼啦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一)探讨球的多种玩法
1、幼儿自主探索、尝试球的玩法。教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玩法,并随时给以指导。
2、请幼儿展示自己与其他幼儿不同的玩法,让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模仿。
3、刚才,宝宝们的玩法还真多,有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来玩的,有借助辅助材料来玩的,你们都很棒!请宝宝选择自己喜欢的辅助材料再玩一次。
4、刚才,宝宝们都玩的很好,今天,唐老师和宝宝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赶小猪》。
(二)场地与游戏介绍
1、请幼儿进入场地,安排幼儿站好位置。
2、教师讲解场地:起点线前的拱门(相距2米)做“小猪的家”。
3、教师讲解玩法:
4、提出游戏要求:
(1)用辅助材料赶小猪。
(2)不能用小手碰球。
(3)谁先把小猪赶进家门的谁赢。
5、分组进行《赶小猪》比赛。
6、全体幼儿进行《赶小猪》比赛。
三、游戏结束,放松运动,整理场地。
教案的 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越**越**造句。
3、理解课文,学习小露珠牺牲自己,把美丽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重点:在学习中,感知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更美,体会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露珠头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揭示课题,板书:15
小露珠
2、设置疑问:你见过小露珠吗?是什么样的?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消失?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夜幕降临黎明反射格外衰老生机俊俏痕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夜幕降临黎明反射格外衰老生机俊俏痕迹一股袭击喇叭花水蒸气钻石乐曲
(2)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齐读生字
(4)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黎戴蒸,力求把字写匀称,写美观。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及时评点。
5、齐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夜幕降临
黎明
反射
格外
衰老
生机
俊俏
痕迹
蝴蝶
一股
袭击
喇叭花
水蒸气
钻石
乐曲
精神
2、比一比,组词
湖()股()蝶()蝴()投()碟()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露珠。瞧,她来了**2、小露珠自我介绍。
2、大家喜欢这位小客人吗?课文中还有谁也喜欢她?(板书:动物
植物)
过渡: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二、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大家喜欢小露珠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相机投影出示图片、句子。
A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1)哪个词最能体现出小露珠的美?(板书:闪亮)
(2)这个字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若学生答不出,问能读出这种美吗?)
(3)指导读。谁来学小青蛙赞美小露珠?看哪一只小青蛙夸得最棒!(及时评价)
(4)齐读。咱们44只小青蛙一起来夸一夸。
B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1)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板书:透明)
(2)这个词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3)哪只小蟋蟀愿意再来赞美一下小露珠?(鼓励学生进行评价)
(4)齐读。
C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1)如果你是小露珠,喜欢小蝴蝶的赞美吗?为什么?(板书:圆润)
(2)有没有哪只小蝴蝶想再赞美一下小露珠?
(3)齐读。
小结:从刚才3种动物的赞美中,我们感受到小露珠是那么美丽(板书:美丽),那么惹人喜欢。那仅仅只有这3种动物赞美小露珠吗?其它小动物会说些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演一演。
过渡:是啊,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还有谁也喜欢她呢?(板书:植物)
D
小露珠反射着霞光,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连那些衰老的花草、树木也都显现出生机。
(1)从变得格外精神、显现出生机两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导读,将你想象中的那幅美景用朗读读出来。
(3)齐读
E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
(1)美丽的珠宝指什么?
(2)听师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
(3)指名学生描绘自己想象的画面,不会描绘的读出来。
(4)全班齐读。
小结:小露珠真了不起,它一出现就给所有的植物带来了美丽,带来了生机。(板书:带来生机)它将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姿,生机勃勃,所有的动物、植物都由衷地赞美它。(板书:赞美)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1)出示投影图片。
师述:小露珠爬着、滚着、笑着。她感到有一股热气袭来,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也越来越轻了。小露珠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小露珠要走了,想象一下:大家和小露珠告别时,会说些什么?如果你在场,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3)小露珠还会来吗?它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
四、讲读第1自然段。
(1)快速读课文,用一句话说说小露珠是怎么变化的?
(2)哪些词最能体现出这种变化?
(3)指导朗读读出小露珠变化的过程。指名读练读齐读
五、总结全文。
(1)小朋友你们想赞美一下小露珠吗?指名说说。
(2)师小结:小露珠是那么美丽,它给大地万物-带来了蓬勃的朝气和无尽的快乐,但就在太阳升起时,它却蒸发了自己,它为的是别人,牺牲的却是自己。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也能像小露珠一样,外表美,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欢乐。
六、布置作业
1、把这篇课文编成一个课本剧,准备在队会课上表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
闪亮
动物
透明美丽
赞美
小露珠
圆润
植物
带来生机
教学教案 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决目前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以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要求,通过尝试,我认为恰当的把电教手段引进作文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由说到写的能力,增强作文教学的实效是十分有益的。
一、一、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写作兴趣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学生作文兴趣,除了题材的针对性、教法的开放性等因素外,通过录像、幻灯片、播放录音等电教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的感官以良好的刺激,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写作氛围是极为有效的方法。我在指导学生写一个场面描写时,借用了一位老师翻录的春节晚会中一个魔术表演的精彩片段录像。上课时,首先利用幻灯片指导学生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和重点,接着放魔术表演的录像。录像以它清晰的画面,美丽的色彩,美妙的音乐,有趣的动作,以及表演者神奇的。变化,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此时,同学们不由得对魔术师精彩的表演赞叹不己。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电教手段的运用,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写作活动之中。
二、电教再现内容,指导学生观察。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生硬地为学生设计出作文内容和要求。如果改用形象直观的录像,幻灯这些电教手段,替代空洞的说教生硬的板演,学生就会有话可写。如指导《精彩的场面》描写时,为了教会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我让学生看魔术师的表演时的动作,并思考他是分几步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我放慢镜头、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态。再如指导看图作文《公园一角》时,我让学生按方位顺序观察景物。以喷水池为中心,由近到远,有顺序地对喷池前后左右进行整体观察。由于运用了电教手段,这堂课上学生观察仔细,叙述有条理,写出的作文盎然有趣。
三、电教拓宽思路,培养想象能力。
利用“声、形、色”的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化� 写作欲望,还能启发学生丰富的、大胆的想象,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十一册作文训练内容: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要突出重点,把由这处景物或这件东西联想到的也写进去。教学时,我先放反映春天特征、动静结合的校园一角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优美动听的声音和形象逼真的画面。学生犹如置身于如花似锦的明媚春光里,似乎也变成了一朵朵鲜艳的花朵,浮想翩翩。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四、电教播放“下水文”,传授。写作方法。
小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还不够强,他们往往不善于把一件事一个物写具体,因此文章缺少具体的内容,一定的条理。为使学生会描写的技能,教师的“下水文”引路很有必要。教者可把。写作的范文,事先制成录音,选择时机播放出来,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愉快地输入信息,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具体描写。如指导《一件心爱的东西》,教者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撰写“下水文”,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录成录音带。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播放,并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老师喜欢的是一样什么东西?这样东西有什么特点?老师是怎样写具体的?老师为什么喜爱它?听后讨论以上问题,再用幻灯打出写好本次作文的要点。学生边习作时边回忆范文边观察带来的最心爱的东西,很快,一篇篇文章就产生了。
一、电教当堂评议,提高自改能力。
自能作文要求学生不仅能。写作文,而且应具有一定的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不嫌百遍改”,学生当堂的习作往往是粗糙的,不完善的,必须经过认真评点批改,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血肉丰满起来。教师应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优势,通过课堂评议,使学生知道自己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增强修改作文的能力。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某一习作进行点评改正,可事先选取学生习作中有代表性的若干片段(好、中、差),通过显示台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组织学生评析修改。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从字、词、句、标点、内容等方面逐步评议他人的作文。这时学生常常兴趣浓厚,很仔细,认真地完成评析任务。
教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
2、通过研读重点词句,感受老牛以死抗争的精神。
3、体会母爱的感人、无私和伟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总有一个人,默默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看世界万物,母爱其实是一种天性。动物也好,人类也罢,惟有母亲对子女的爱是默默奉献,不图任何回报的。为了子女,母亲什么苦都愿意吃,什么罪都愿意受;当生死攸关的时候,母亲总是义无反顾地舍弃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代。
1、自由朗读
2、指名读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母爱
二、初读课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牛的母爱》,一同去感受一头老牛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读着读着,哪一幕情景最让你感到揪心,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并反复读几遍,通过你的朗读把他表现出来。
3、指名读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还有哪些同学也划了这句?(英雄所见略同)没有划的同学老师建议你现在就把它划下来。
出示句子,齐读
三、研读课文
1、牛的主人是怎样地抽打?(狠狠)
从哪里看出牛的主人是狠狠地抽打?
A、“扬起”
什么叫“扬起”?你能做一个“扬起”的动作吗?
别说抽打下来,光这个样子,我们看看都害怕。请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老师给你读前面——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
B、“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你们见过皮开肉绽的情景吗?我们想像一下,“皮开肉绽”在你的脑海中,是怎么样的情景?(皮破了、肉也露出来了、满是鲜血)
老师想问这位同学:如果你面前有一个皮开肉绽的情景,你敢看吗?
指导读出让人揪心的感觉。(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C、“恼羞成怒”
怎样的才叫“恼羞成怒”,读出“恼羞成怒”。
D、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师:同学们,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老牛?(可怜)
2、是啊!这真是一头可怜至极的老牛,可牛的主人为什么会“恼羞成怒”呢?
读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回答
A、“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 ”
所以主人很生气
B、“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
所以主人非常生气
C、“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所以主人恼羞成怒
D、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E、面对飞奔而来的军车,老牛动了吗?面对骂骂咧咧的司机,老牛离开了吗?面对主人毫不留情地抽打,“皮开肉绽”的老牛动摇了吗?伤痕累累的老牛放弃了吗?可怜至极的老牛退缩了吗?同学们,此时出现在你面前的还仅仅只是一头可怜的老牛吗?(倔强、坚强、令人佩服)
F、指导读
就请你把老牛的倔强、坚强、令人佩服读出来吧!
师: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
生:但还是不肯让开。
3、是的,这是一头可怜的老牛,是一头倔强的老牛,是一头一直被人 水,对于当地的人们来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这头老牛现在想要占用这珍贵的水,这怎能不使主人——恼羞成怒,再说主人为得仅仅是自己吗?纵使心中万般不忍,但为了大家,却又不得不狠下心来。
B、读: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
C、我看见主人举起了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1下,2下,3下……(接着读)
主人更生气了,他的鞭子举得更高了,他再一次举起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5下,6下,7下……(接着读)
恼羞成怒的主人失去了理智,他使劲了全身的力气,狠狠得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10下,20下,30下……(接着读)
D、(范读)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老牛的倔强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人,那位运水的战士哭了,那位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一向视军队纪律为生命的战士,最后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四、情感升华
他从水车上倒出半盆水——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老牛终于得到了三斤水——
A、配乐朗诵:“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B、为什么你的眼中含着泪水?看得出你被感动了,为什么?
C、是什么让老牛不怕冒被汽车撞伤的危险冲上公路;是什么让老牛不顾司机的骂骂咧咧、点火驱赶;是什么让老牛不惜被主人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是什么让老牛得到了水,却不舍得喝上一小口,全部给予了小牛。(母爱)
D、同学们,你觉得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还是一头可怜、倔强的老牛吗?(伟大、无私的母亲)
是呀,这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母亲啊!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老牛说吗?通过老牛你又想到了谁呢?
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此时心中最想说的话吧!
五、深情总结
同学们,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母爱是最惊天动地的,著名诗人汪国真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出示汪国真《母亲的爱》(配乐朗读)
母亲的爱(汪国真)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芨芨草上的露珠又圆又亮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四月的日子半是烂漫半是辉煌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幸福、健康、长寿!
教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并试背诵。
3、培养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培养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制作精美的电脑课件。
2、让学生查阅有关谜语的知识。
3、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精美课件)教师口述:“一个小女孩提着花篮到花园采花,花园里盛开着12朵美丽的鲜花,你想采吗?那可要看你能不能过关。(花心中出示12个生字)你认识这个字才能采这朵花,你能采几朵?把书翻到79页,试一试。”以此来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
二、自学生字
学生在组长带领下,用学过的方法自学生字,教师指导学习。同学们有的`用换偏旁法识字,有的用减旁法识字,有的用比较象形字法识字。利用拼音,组词等。
三、交流展示
各组展示自己的方法及学会的字,并组词,其它组同学补充。但要强调汇报不同的方法,学不同的字,如果学生没能汇报某个字,教师必须指出,提醒注意,然后告诉大家,记不牢的字,一会儿读课文时要仔细看。
四、学习谜语
1、初读第1则谜语,把刚学过的字圈出来,多练几遍。
2、同桌合作学习第1则谜语,边读边说出谜底。
3、找好朋友上台表演,先分说,再齐说,鼓励带动作。
4、教师板书“团结、力量、谁”再次识记,给这几个字编谜语,启发学生想象,但不强求。
5、如有时间,可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前3个字)
指导一个大家认为难写的字,让学生说笔顺,并试写出另外两个字。
六、总结回顾
用小黑板展示本课所学的12个生字,同桌合作读,并分别组词。
七、作业
查找或编写字谜。
教学教案 9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所阐述的道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塑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2、了解本文“哨子”的多种含义。
3、能从文章所选的众多材料中分析出作者的观点。
4、理解本文提出论点的方法及从多方面摆事实论证的写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从六个方面连续举事例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2、难点:分析理解“哨子”的多层含义。
学法引导
通读全文,理解意思,分析联系,理清思路,概括内容,完成练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千世界中的风花雪月、草木兽禽常常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生活中的浅吟低唱、物事人情总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科学上有着卓著成就、美国著名的《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富兰克林就曾因一只小小的、寻常的哨子而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下面让我们跟随这位伟人一起来感悟生活吧。
二、正课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给4~9段中的“哨子”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其含义,然后给“哨子”下一个定义。
(2)第1、2段中的“哨子”与下文提到的“哨子”有什么关联?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
(1)“哨子”的含义:第4段,恩宠;第5段,名望;第6段,财产;第7段,寻欢作乐,肉体上的享受;第8段,外表,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第9段,高贵的门第,荣华富贵。
“哨子”的定义:人们所追求的得不偿失的有害的物质。
(2)含义不同。第1段的“哨子”是实指,指生活中常见的能吹响的器物,儿童玩具;第2段的“哨子”用的是比喻义,比喻自己“不必要的东西”,是虚指。联系全文看,“哨子”的含义由最初的实指意义逐步虚化,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指人们对其价值做出错误估价的事物。
3、深入思考:
(1)第3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第10段与第4~9段有什么关系?作者归纳出的结论是什么?
(2)作者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在4~9段中找到相关语句)
4、学生讨论后归纳:
(1)第3段在全文起过渡作用,也是为评述自己观察到的社会上的种种“哨子”现象而总起。第10段是对上文4~9段的归纳。
作者归纳出一个结论:为哨子付出太高的。代价是人类很大一部分悲苦的根源。其用意在于警醒世人,要端正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免受悲苦,寻求真正的幸福。
(2)从对六个事例的分析中,可以找到作者提倡的价值观、人生观。归纳起来即正直、正当、豁达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文章精神实质所在。
5、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
恩宠荣禄、慷慨无私、人面兽心、生性恶劣
答案:
恩宠荣禄-指恩惠、宠爱、荣耀和俸禄,本指封建时代人们(尤其是为臣的)的追求。本课指获取上级的欢心,追求名利地位。
慷慨无私-大方,没有私心。
人面兽心-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像野兽一样,形容非常凶恶残暴。
生性恶劣-从小养成的性格、习惯很坏。
(2)谈谈自己生活中或社会生活中的“哨子”现象,并加以评述。
三、总结
哨子的事情是作者童年时代的一件小事,富兰克林却能从中悟到一个很有用处的道理,而且一直保留在记忆中,常常 由此可以悟到,杰出人物之所以杰出,与善于感悟是分不开的。吃一堑,长一智,铭记终生,就是一笔精神财富。
四、板书设计
哨子、人生真谛
恩宠、自由、品德、朋友
名望、自己的事
财产、舒适的生活、为别人做好事的一切乐趣
所有的同乡们对他的尊重慷慨、无私的友谊的快乐
寻欢作乐肉体上的享受、精神或命运方面一切可赞美的改善
外表漂亮的装束、讲究的住宅人身自由
上等的家具、精致的设备
高贵的门第、荣华富贵爱情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教学教案 11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圆柱体》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观察、比较、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并乐意讲述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装有乒乓球、小皮球、海洋球等各种球体物品的红色篮子,装有易拉罐、积木、擀面杖、塑料瓶等圆柱体的绿色篮子。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认识圆柱体》。
活动过程:
一、以“怎样让圆柱体的物品滚动”导入,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幼儿自己选择圆柱体的物品玩一玩、滚一滚,探索发现圆柱体物品滚动的特征。
2、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格子的探索发现:你刚才玩的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易拉罐、积木、擀面杖、塑料瓶这些物品躺下来才会滚。
二、幼儿初步感知、了解圆柱体的特征。
1、给幼儿每人一块圆柱体的`积木,引导幼儿看一看、滚一滚,探索圆柱体的特征。
2、小结: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躺下来才会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圆柱体”。
三、幼儿比较区分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1、引导幼儿从红色篮子里拿一件球体的物品,从绿色篮子里拿一件圆柱体的物品,玩一玩、滚一滚、比一比,探索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2、引导幼儿分享交流各自的发现:球体和圆柱体都是会滚动的物体,它们滚起来一样吗?
3、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却不能向每个方向滚动,只有躺下来才能滚动。
四、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1、引导语:请你们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或者像球体,哪些东西是圆柱体或者像圆柱体。生活中有的东西是球体的,有的东西是圆柱体的,不管是球体还是圆柱体都有它的用处。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和圆柱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五、教师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认识圆柱体》。
反思:
《纲要》中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圆柱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但幼儿对圆柱体的认识是模糊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大班幼儿已认识了平面几何图形和球体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在认识圆柱体的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是让孩子把这些不同形体的物体立起来,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动手探索,来理解圆形是平面的,平躺着的,而球体、圆柱体等是可以立起来,是立体的,让孩子初步感知“平面与立体”的基本概念。孩子们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让我惊喜,也给了我很多的感悟。我们有时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不敢给予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其实孩子们是乐于参加有一难度的活动的,这让他们能找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感,这样孩子也会得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在以后的一些探索活动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与思维定势,多给孩子提供和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得到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给孩子们的思维插上翅膀,在知识空间里自由翱翔!
教学教案 12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江南的景色确实美!(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师描述:江南的天是那么的蓝,水是那么的清,树是那么的绿,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幸福。老师真想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想听吗?
2、学生边看图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读。
过渡: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识字
1.在水乡之旅中,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朋友。(课件在文中出示要学的新字,测读学生读书后识字情况。)
2.小组合作学习测读后剩余的生字。
3.汇报及指导:
(1)抽读卡片,测读出学习过程中问题较大的。生字。出示在黑板上。
(2)在这些字中,�
(3)引导学生讲解后问:我的办法好吗?你有好办法告诉我吗?
三、感情诵读,感悟诗句
(一)1、词都读好了,相信课文你们一样能读通顺! 拿起你们的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用心地体会体会
2读完了课文吧,你觉得水乡怎么样?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板书:(水多,船多,歌也多)
3..a. 水乡的美景就像一幅画,我们该先画什么呢?(水)
b. 要想画好水,必须知道水是什么样的,自由读第一段。
4。你们觉得水乡的水怎样?请你来回答。(我觉得水是清的,绿的,多)
5。很多?那能不能试一试、读一读,让你的同桌从你的读书声体会出水的多来呢?让大家来分享你动听的读书声?(指名读)
6、我听得出水挺多的。老师想跟你比一比,欢迎吗? 老师这回找到对手了。大家当评委,请听——(示范读)
7、师:画草和画水,为什么要画草和水? 这有草有水的地方叫“荡”;如果把草画成画成芦苇,这地方就是芦苇荡:同学们想想看,风轻轻吹过来,芦苇和水就怎么样啦?(学生认真思考)
8、用你的手,用你的动作,比划比划。(学生伸出双手做“荡”的摆动样)
9、把‘荡’字放进句子,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读“处处绿水荡清波”一句)
10、我听出来了。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的表情,听听我的声音……(老师边做摆动的手势,边带学生读文中带“荡”的句子)
11、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来到南湖边,太阳照在湖面上。风轻轻吹过湖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那你就带着这种感觉美美地读吧。
12、水乡的水真美呀。如果我们伴着音乐来到水乡,再读,相信我们读得更美了。 (老师学生一起朗读第一节)
(二)a. 水乡到处是水,水乡人出门就一定离不开——船
b. (课件出示水乡船只多,白帆片片的图画及相关文字)你们看到了什么? 能把船的多读出来吗?
c.假如你在这艘船上,打得那么多的鱼,心情怎么样?你高兴你就想——(唱歌)
d.你会唱什么歌?现在你就在这艘船上,唱给你的同桌听,唱吧!哪怕是唱“小雨沙沙沙”都行,唱吧!
e. 真高兴呀!哎,一个人唱不行,大家都唱吧!(学生咿咿呀呀地唱起来了)师:大家真高兴啊,水乡人也很高兴。听,他们也唱起动听的歌。不信,你们读一读吧! (出示第3节文字及相关的画面)(学生齐读第3节)
f. 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箩是装鱼的,歌为什么说一箩一箩呢?) 是呀,为什么歌能装箩?谁来说一说。
g. 水乡那么多的鱼,高兴的时候,人们怎么唱?那表情怎样?哎,配音乐会读得更美,读吧! (学生随着音乐读最后一节)
3. 是呀,水乡的新生活,咱们通过品词品句感受出来了。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河渠、池塘边上的稻田也特别多,水乡还有一个美名,叫“鱼米之乡”。我们现在从头读起吧,你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你的动作,读吧! (学生站起来读全文)
幼儿园教案详案范文:小狗本领大 13
活动目标:
1.了解狗的外型特征和主要习性。
2.知道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增进幼儿热爱狗的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课件、视频。
活动过程:
一、说说狗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1.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狗?它是什么样的?
2.谁和小狗一起玩过?你和小狗发生过有趣的事情吗?狗有什么本领?
二、说一说狗的本领。
1.教师讲故事"小狗和小猫",幼儿讨论:
2.小狗怎么知道家里煮肉骨头的?
3.小狗怎么知道山坡那边鲜花很多?
4.小狗又怎么知道小猫家的米饭煳了?
5.狗的鼻子这么灵,它还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呢?
三、认识不同类型的狗。
1.观看视频。
2.这些狗都帮人们做了什么事情?我们称它们是什么狗?
四、狗是我们的好朋友。
狗能帮助我们做这么多事情,你们喜欢它吗?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
幼儿园教案详案范文:沙宝的秘密 14
活动目标
1、对树桩上的年轮感兴趣,简单了解年轮与树木生长的关系。
2、喜欢发现问题,并能和同伴通过探讨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有年轮的大树桩图片。
2、彩笔、毛线、纸张:(画有树桩图案)。
活动过程
1、谈话形式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你们来帮老师一个忙。有一棵小树和老师是好朋友,它在森林里长了8年,有一天它被伐木工人砍掉了,做了家具,但它的根还在,小朋友帮我找一找好吗?
2、组织幼儿让幼儿讨论。
3、教师解释:树桩上的圈圈就代表大树的年龄,这些圈圈就叫做年轮,他每长一年就多一个圈,代表一岁,圈圈越多就证明这棵树越老。
4、引导幼儿探讨树的年龄,简单了解年轮的含义。
5、请幼儿观看课件,了解世界上最古老的树,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6、操作游戏。
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抓住描写景色美丽的句子,了解小洁的行为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美。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份礼物,想送给你们,看一看吧。
(出示课件)礼物——几张清澈湖水的风景图片。
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答)
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清澈的湖水
学生齐读课题( 读好“清澈” )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师: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大家快打开课文27课,自由的、放声的读一读!读的时候把句子读顺,同时勾出你不认识、或者读音拿不稳的字宝宝和词宝宝。
2.检查学习情况,出示课件:读一读,认准生字。写一写,会读并会写字词。
过渡句:这些字宝宝啊孩子们都认识了,现在它们跳进了小洁姐姐的'船里,和小洁姐姐一起去欣赏那美丽的风景,我们也去看一看吧。
三、品析课文,欣赏美。
1.第二自然段,(出示课件)学生欣赏两岸的风景,师问:你们看到什么?觉得这里的山石怎样?谁能把你看到的美景读出来?
2.第三自然段,读课文。师问:小洁姐姐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丢了吗?(没有)为什么不丢呢?你能找出描写湖里美丽景象的句子吗?(出示课件)抽生读,自由� 这时,你荡舟湖上,与湖水贴得那么近,湖水是那么的清,而天上的蓝天、白云、山峦又如此的清晰。此时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3.第四自然段,师读课文,学生勾出喜欢的句子。
师问:小洁姐姐还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吗?(教师抓住“攥着”和“生怕”理解句子)�
孩子们,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小鱼嬉戏,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啊?板书:景色优美。景色多美啊,小洁姐姐从想扔面包纸到攥着面包纸到生怕掉进湖里,孩子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洁是个怎样的孩子?(生说)是啊,小洁姐姐才不会把这美好的的景象破坏呢!看,那边的孩子在干什么?(读四自然段的后面部分)师问: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美丽景象被破坏了,体会小洁的心情。)孩子们,你们喜欢哪个孩子呀?为什么不喜欢扔香蕉皮的小孩呢?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做?孩子们,你们想知道小洁姐姐是怎么做的吗?
4.第五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小洁姐姐是怎么做的。(抽生用表演的形式上台饰演小洁姐姐)
5.学到这儿,孩子们,(出示课件)如果你是湖面的游船、水中的小鱼或是岸边的景物,你的感受会怎样?发挥你的想象,帮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四、拓展延伸,培养品质。(出示课件)
想一想,怎样才能让所有的人都来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幼儿园教案详案范文:彩色的树 16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季树木的颜色、形状特征,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装扮彩色的树。
2、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材料,操作中注意遵守规则。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参观各种树木,对秋季树木的变化有所了解。
2、银杏、梧桐、枫树、松树等图片。
3、水彩笔;颜料和棉签;彩纸和浆糊。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引发与树木相关的经验。
1、师讲述故事:在高高的山顶上,有一棵绿绿的大树。满树的绿叶随着风儿摇摆。有一天,树叶宝宝们忽然觉得:大树妈妈总是穿着一件绿衣服,多没劲儿呀!于是,树叶宝宝们悄悄让自己变了颜色。看(出示图片)大树妈妈的衣服变成什么颜色了?
2、提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大树?(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二、观察图片,了解树木的相关特征。
师:原来,树不仅是绿色的,有的还会变成红色、黄色等别的颜色。今天,我们来把这些彩色的树画出来好吗?我们应该先画树的哪一部分呢?树干是什么样的?画好树干,再画什么?树冠是什么样的?
介绍树干、树枝和树冠的名称、操作顺序及它们的形状特征。
三、出示绘画材料并逐一介绍。
每个幼儿画一棵大树。
四、活动评价。
将画好的大树剪下来,布置成彩色的树林。幼儿一同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哪颗树,为什么。
教学教案 17
知识与技能:
学生要掌握“相处、叫好、凝神、大惑不解、变化莫测、带领、敏感、难以”等词语的准确读音和准确用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用“相处、叫好、凝神、大惑不解、变化莫测、带领、敏感、难以”等词语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大家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要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
词语的准确读音的掌握。
教学难点:
掌握词语的同,近,反义词。 处理方式:让学生多读词语,多练习词语及给他们多模仿造句来处理。 教学与学习手段: 教材,词典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
1、教师活动
①前提测评与导入新课。
②组织教学。
③展示知识与技能。
④讲解词语,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⑤让学生教学重点词语造句,纠正错误。
⑥布置布置作业。
2、学生活动
①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②朗读词语。
③教学重点词语造句。
1、相处;共同生活、相互交往。和睦相处,和平相处 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2、叫好;叫卖、叫唤,表示赞赏。连声叫好,不断叫好。 对台上的'表演,观众不断叫好鼓掌。
3、凝神;注意、集中精力。(近)聚精会神、注视、关注。
他住在桌前,凝神思考。
4、大惑不解;(近)百思不解、疑惑不解。感到大惑不解;让人大惑不解。
我正在大惑不解时,朋友拉我就走。
5、变化莫测;(近)变化多端、变化万千、变幻莫测。指变化大不能预测。
这里气候变化莫测。/他这个人变化莫测,让人猜不透。
6、带领;(近)率领、带动。率领大家。 他率领大家去劳动。/去参加比赛/去植树。
7、敏感;(近)敏锐;敏捷;(反)迟钝。非常敏感;敏感期。
他这人太敏感了。
8、难以;(近)很难。难以忘怀;难以割舍;难以分清
听到这个消息,他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34个词语,希望同学们下来多用。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抄写词语,预习新课。
幼儿园教案详案范文:马路上的车 18
活动目标:
1、认识马路上的车辆,产生好奇和探索欲 望,用多种表现手法表达对汽车的认识和喜爱。
2、了解车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它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3、掌握常见车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用途。
4、了解简单的交通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安全。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汽车的图片。
2、纸、蜡笔。
活动重难点:
运用基本图形表现常见汽车的基本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坐汽车
认认这种车辆,简单说说不同车辆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小结:汽车厂,能生产各种各样的的车,汽车给我们生活带来各种方便。
二、看汽车
这里的车一样吗?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结:这些车的形状、颜色、大小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车厢、
车灯、车轮、车窗。
三、做汽车
出示小轿车图片。
1、这辆车是什么形状的?(车身,车头,车尾的外形特征)车上还有什么?(车窗、车灯、车轮)
老师根据幼儿的观察结果边讲边画。
2、刷油漆
汽车做好了,我们给它刷上漂亮的油漆。
小结:小刷子手中拿,先沿车身走一圈,慢慢走,小心别把油漆刷到外面去哦,车身上面也要刷,沿着一个方向刷,用点力,每个地方都刷到,不能露出白点。油漆刷好了吗?别忘了给汽车按车轮、车灯、车窗。
3、做自己最喜欢的车。
制作要求:
(1)小朋友各画一辆汽车。
(2)尽量画大车的轮廓。
四、作品展示,互相讨论
你最喜欢什么车?它是什么样的?(共同检查车坐好了吗?油漆刷好了吗?)
活动延伸:
把做好的小汽车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送到我们的大马路上,小汽车可以安全上路啦,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方便。
幼儿园教案详案范文:可爱的小鸡 19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发展跑的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2、在信号声中,颜色的对应,快速找到奔跑方向。
3、体验帮助好朋友解决困难的乐趣。
4、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5、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向指定方向活目标快速地跑。
2、活动难点:向指定方向活目标快速地跑。
活动准备
1、用红、黄、绿皱纸捻成的小虫。
2、萝卜、青菜、蘑菇、母鸡图片各一张。
3、绿筐3个。
4、红、黄筐各一个。
5、泡沫垫36块。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幼儿自由开火车进场。
2、听音乐做小鸡操。
小鸡操
小鸡小鸡走走走,
饿得肚子咕咕叫,
看到小虫快吃掉。
小鸡小鸡走走走,
休息休息喝喝水,
身体棒棒来做操。
摆摆手,弯弯腰,
做个健康的鸡宝宝!
(二)练习部分
1、教师介绍游戏场景。
师:小鸡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好朋友萝卜娃娃、蘑菇娃娃、和青菜娃娃吧。
(教师带领幼儿慢慢跑到“蔬菜宝宝家”,与蔬菜好朋友打招呼。
师:听,是谁在哭?好像是青菜娃娃哭了,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师:哎呀,原来是许多虫子在欺负青菜娃娃,我们怎么办呢?
2、游戏“小鸡捉虫子”。
(1)教师一边介绍游戏,一边示范游戏玩法。小鸡每次捉一条虫子,捉好后送到绿筐里。要求“小鸡”在捉虫子时不要挤在一起。
(2)请1—2名幼儿示范游戏。
(3)幼儿集体游戏,把虫子捉完。
(4)幼儿再次游戏。(在青菜、萝卜、蘑菇的家里放上红、绿、黄三种不同颜色的虫子,增加红、黄筐各一个。)提示幼儿,可以跑到青菜、萝卜和蘑菇“家”捉虫子,要把不同的虫子分类放回不同的筐中。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做放松运动。
教案的 20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44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4.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识字5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
2.会熟练读出俗语,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明白俗语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小朋友之间更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团结力量大”嘛!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识字5》。
二、交待学习内容。
我们先一起来学习前3节。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把生字作上记号。
2.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指名读,正音。
4.重点指导:移、谋、焰、柴、易。
5.同桌相互讨论:看看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6.师范读词语,领读词语。
7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读词语,直到正确、流利为止。
四、学习诗句内容。
1.指名读,同学认真思考,了解大致意思。
2.教师讲解第1节的意思。
3.指名说第2节的意思。
4.教师范读第3节,讲解,并可借助实物演示,让学生体会一根和一把的概念。
5.齐读l~3节,体味含义。
教学设计 21
【学习目标】
1、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记记,认识9个字。
2、对学生进行字词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3、通过日积月累中读读记记的教学,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展开想象,提高阅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了解、欣赏我国优秀古诗词。
4、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倡导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通过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内外学习所得,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6、通过阅读宽带网,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和了解与本组专题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读读认认中要认识的字)
2、口语交际中的小小旅行社导游和游客的道具。
3、中国地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有关资料。
4、水彩笔、白纸。
【我的发现】
1、自读探究。先读读几组词语,在读读学习伙伴的话,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发现。
3、汇报学习情况:
学生进行学习汇报。(老师在听取学生汇报时,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4、评价总结。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 自读质疑:
自读8组反义词,勾画出要认识的字,把不会读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⑵ 交流讨论:
分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随机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整体认记生字。
⑶ 拓展积累:
指导学生用反义词练习说话,把反义词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加以理解,在运用中学习表达,积累语言。
2、我会填:
提示:本题是词语搭配的练习形式:形容词+名词。
⑴ 交流讨论:
小组互相交流探讨,先读一读,再口头表达,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老师随机指导。
⑵ 自己完成练习。
3、我会说:
⑴ 指导看图:
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吗?
⑵ 老师简介诗中的'大意。
⑶ 学生自读。初步了解诗意。
⑷ 边读边展开想象,读出感情,可以鼓励学生背诵。
【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我们的家乡是个好个好地方,有迷人的风光,丰富的物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畅谈家乡,赞美家乡。
2、创设情景,引导交际:
⑴ 师:外国小朋友要来你的家乡旅游,请你为他们精心设计一条旅游路线,要求在旅行中向游客介绍家乡的风景、特产和近些年来的变化。
⑵ 分组进行交际:
全班分成三个组,每组选出一名小导游和几名外国小朋友的扮演者,成立小小旅行团,表演排练情景剧。
⑶ 小组表演短剧:
演后评一评哪组演得好,好在哪里。
3、拓展能力,要求写话:
读写一写一题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用几句话写写家乡美丽的景色或夸一夸家乡有名的特产。
【展示台】
1、激趣导入,引出话题:
这节课我们要进行词语接龙竞赛,现在选举学生代表,共同指定竞赛规则,每组推选一名评委。
2、小组活动,游戏激趣:
学生分成两个小组,由组长组织进行词语接龙的比赛。每组答对一次得一分,评委最后根据得分情况宣布竞赛结果。
3、延伸课外,渗透教育:
⑴ 歌颂赞美家乡: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充分利用课前收集的有关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家庭中的小故事以及其他资料,以歌颂家乡为主题编成诗歌或小品进行表演,赞美家乡。
⑵ 小评委和老师共同评定优秀节目奖和优秀表演奖。
【宽带网】
1、自读宽带网,初步感知内容:
⑴ 借助拼音,自读宽带网上的内容。
⑵ 想一想第一段文字讲的是什么,第二段文字讲的有是什么。
2、合作学习:
⑴ 分组交流、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再讨论以下问题: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你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族的特点吗?
我国有多少个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我国有多少个省、自治区?(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自由汇报,不要求说全面,汇报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图片、文字、绘画、歌曲)
⑵ 实践体验:(出示中国地图)
把找到的四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自己家乡所在的省或自治区在地图上用小红旗标出来。
动手画一画你喜欢的少数民族服饰。
【课后记】
具体说来,一是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二是要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为什么写篇文章。三是要体会到文章是怎样运用书面语言来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衡量阅读能力的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标志,是独立阅读,即学生能独立思考,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读书的方法,学会读书。这是新教材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教学设计 22
【课前透视】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教材。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播放录音故事)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2、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板题)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二、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参见我会读)。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四、谈话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学生自己说想干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的活动意向。)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
3、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朗读。小组合作。等等其他方法也可以。
(要学生读文识字以后,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五、汇报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导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词。听写生字词,然后说出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巩固识字。同桌检查写字情况。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二、启思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懂呢?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画表格填写、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这样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启思,讨论探究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可能会找出一些方法,但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可行性,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学习。)
三、探究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四、展示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问题。
⑴ 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⑵ 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第3自然节)
⑶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2、教师可利用课件或录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和理解。组织评价各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情况,创新方法及学习态度的评价。
(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五、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与危害?
演读:
1、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用沉闷的语气读出云的沉甸甸;用轻而慢的语调读出水的平静、温和;用稍强的语气读出水汹涌澎湃等。
2、 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及水的不同性格。
3、组织学生分别戴上水、汽、云、雨、雹子、雪的头饰,表演课文内容。适当加上运用和表情。
(从读到说最后到演,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利用了儿童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创新的胆识和表演能力。)
教案的 2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学会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识不写的有4个。认识1个偏旁(门字框)。理解本课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2、背诵古诗。
3、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磁带,投影片,大黑板上画上背景图。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今天我们学习(齐读)24、yong咏华hua山指读两个生字、正音。
2、你读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提出疑问:咏是什么意思?华山在哪里,有多高呢?
咏华山是什么意思?
谁在用诗赞美华山?这是一首怎样的诗?
为什么这个孩子能写出咏华山的好诗?
这个孩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几岁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正音。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地读一读田字格里面、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抽读生字,纠正字音。
2、出示:(除生字外都注上音节)
登华山艰难爬上山顶没着山路吟诵情不自禁
远远近近寇准古时候朵朵白云连连称赞山腰间
a自己练读,看谁读得准、记得快。
b擦掉音节,同桌练读,指读。
3、把词语放到课文中,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4、标自然段序号。
5、分段指名读,评读:他是否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哪个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刚才,小朋友提出了许多问题,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些问题。
1、华山在哪里?
师介绍:华山在我国陕西省,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华山真(高啊)!
2、咏华山是什么意思?
(生交流)师述:咏华山就是吟诗赞美华山。
3、谁在吟诗赞美华山?(寇准)
寇准是什么时候的人?当时几岁?(生交流)
师述:寇准是北宋时候的人,家乡在陕西省渭南。从小聪明好学,长大后当了大官,一直做到宰相,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4、课文讲的是寇准七岁时的什么事?(生交流)
齐读第一自然段。
5、寇准写了一首什么诗?(生交流)
师引导学生看投影片:寇准和先生艰难地爬上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师:我们一起跟着他们爬上山顶,那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太阳离我们那么远,爬上山顶却觉得--(近了),在山下看白云觉得那么高,现在却只在--(山腰间)。华山真--(高啊)!华山如此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出来。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6、寇准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是华山的雄伟壮丽感染了他。)(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
7、听配乐录音课文。齐读课文。
8、今天,我们就讨论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四、学写生字
看书,在田字格中找出独体字读一读:与、更
1、看书在田字格里找出上下结构的字读一读:岁、华、齐、首。
2、学习部首:山(山字头)、文(文字头)。
怎样记四个上下结构的字?(指名分析字形)
3、看书上笔顺书空,书上描红一遍。
4、逐个分析怎么写好?(说说主要写好哪几个笔画,如起笔、走之儿、门字框)
范写,生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5、学生再描红1个,仿写1个,临写1个。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读题。
2、师生接说:课文主要写了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这个小孩儿名叫--寇准,那年--才七岁。
3、过渡: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跟着他们一起登华山,细细领略华山的雄伟高大。
二、细读课文第二段
1、师:(指黑板上背景图)我们到了华山脚下,眼前的就是华山,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师:华山自古就是以高和险出名的,登上华上要花六小时左右,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2、自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想一想哪个词语说明登华山非常不容易。(生找出艰难)
艰难懂吗?(困难,很难)
读第1句时,读出因为华山高峻而十分难爬。(自由读、指读、齐读)。
3、登上山顶后,看到了周围的景物,又有什么感觉?往下读课文,啊!白云。
生答板书:高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1)自已读,体会一下。
(2)这时连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
表示爬上山顶后什么心情?(惊讶、惊叹、激动)
(3)范读,生注意师的表情。
自己读,指名读,做出表情。
4、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1)看图指名说:你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看到了什么,会有什么感觉?
(2)书上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华山很高很高找出来读一读?
(3)出示第1句: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A男读
B指名上台指出蓝天、远山、近山
远远近近:写出了山的不同位置,不同距离,有远有近,也写出了山的多。
这些山看上去怎么样(那么低,那么小),哪座山最高?(华山)
C除了意思是:只有()在我们的(),()都在我们的(),周围没有哪一座山能和华山()。
指3个说自由说师:华山真高啊!
D再读上一句话:指2(评读:读出了华山高),齐读。
(4)出示第2句: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指读
b、看图:我们一抬头就能看到(太阳),我们平时看太阳感觉那么(远),站在华山顶上看太阳是
那么(近),山腰间飘着一朵又一朵(白云)。指名指出山腰间?我们平时看到白云总是高高地飘在蓝天上,现在只到华山的山腰间。对太阳和白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c、填空;一抬头,太阳()。一回头,看到()。(指3,齐)。
d、读出来
(5)读两句话(书上)
a、师生接读
b、指2,齐
(6)看板书练背。
5、我们站在华山顶上,感觉到华山如此雄伟、高大,小孩心情非常激动,简直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他想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都说出来,就做了一首诗随口念了起来。
请小朋友往下读课文。齐读。
(1)出示:情不自禁什么样的感情不有控制?(情不自禁是指自己的感情自己不能控制。)
(2)听老师吟诵这首诗。指名吟诵。
(3)出示图、听诗意、生读诗。(出示有关诗句,有意颠倒排列诗句。)
a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上,周围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只有天在上
b没有一座山能和华山一样高。--更无山与齐
找一找哪个字说一样高?(齐)
c一抬头,太阳离我们很近很近。--举头红日近
哪个字表示抬起的意思?(举)没有?(无)
d回过头来,看到白云很低,只在山腰间。--回首白云低
哪个字是头的意思?
(4)这首诗有问题吗,谁来纠正?(学生按顺序排列诗句)
(5)做动作朗读诗,体会诗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6、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孩子的先生听了--连连称赞真是一首好诗!大家竖起大拇指一同来称?"好诗!好诗!一个刚七岁的孩子为什么能脱口吟出这么好的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读书时边读边起,用心体会。我们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少壮不努力--(齐说)老大徒伤悲,我今方少年,理当展翅飞。)
7、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自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加动作)。
8、表演、朗读第二段。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现在要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小孩,做动作吟育古诗,谁有这个本领。老师表演先生。其他的话由全体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爬山的艰难,想象爬上山顶后的感觉。
(二)小结:今天,我们去登了华山,还学会了一首写华山的诗,收获真不小。
请小朋友完整读课文,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三、学写生字
1、在书上田字格中找出左右结构的字:顶、除、沿
2、学页字旁。
3、怎么记?分析结构,偏旁。
4、看笔顺图,指说书空
5、范写讲解关键笔画的写法。
6、学生描1、仿1、临1。
7、教师根据巡视情况评析。
8、学生继续练写、教师巡视。
教案的 24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2、3段,理解词语果实累累、拾级而上、举目远眺、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意思。
2、读懂作者按游览顺序及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3、初步了解抓住重点事物写出其特点的方法。
4、让学生感受到景山公园美丽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重点学习第三段,读懂作者按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进入角色,相互协作,自主感悟。
1、走进大门。复习朗读第一段,再现情景
2、进入果园。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果园图。(整体图,果实累累局部图)
(2)交流感受。观察说图,体验果实累累(说品种,说数量,说重量,说特点。)
(3)学文体验。读第二段。划:景物、特点。悟:词句美。说:感悟体验
3、登亭远眺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北京。
(2)学文体验。自读:读远眺北京城西、南、东三个方向的美景的词
自悟:划出描写景物及特点的词句,体验词句美。
(3)作交流。说说自己登亭远眺中哪个方向的景物印象最深?
随机出示相应画面
交流感悟体验:重点讨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读懂课文如何写出北京城的美丽,体验文字美举目眺望(美丽)
朝西望:洁白如玉明亮一只只一片片
向南望:庄严金装雄伟延伸
往东看:鳞次栉比新型纵横交错巨人的步伐
(4)再现情景,梳理游踪
教案的 25
教学目标
1能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
2学会3个和生字,理解16个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南国风光的感情。
重点: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作用。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揭题,导入。
出示课题。
理解课题。
“天堂”原来指的是什么?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初读课文。
听录音,思考:“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讨论、交流上面的思考题答案。
默读课文,通过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读词语。
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分段的依据。
5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6题。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深入阅读课文第一、二大段,着重分辨第二大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联想,起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听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指名听写在灯片上,出示灯片全班校对订正。
解释词语。
2学习课文第一段。
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比较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我们陆续跳到一只船上。”其中的“陆续”能不能换成“继续”?
读句子,说说句子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景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第4自然段的三个句子,次序能不能换?为什么?
小结:这一段具体描写美丽的景色和幽静的环境。
3学习课文第二段。
听录音,思考:这一段写的作者第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情景?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棵榕树还是几棵榕树?从哪里看出来的?
默读第8自然段,用-----划出作者的见闻,用——划出作者的联想。
全班讨论、交流。
重点句子灯片出示。
小结:有了这些联想,把树当作动物或人来写,写出了树的勃勃生机。
作者为什么要着重描写榕树的在和茂盛?使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不有哪些原因?
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这闪经过“鸟的天堂”,有没有看到鸟?为什么?
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4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3题。
读课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入阅读课文第三、四大段。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1明确学习任务。
2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听录音,思考: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他见鸟儿了吗?
指导学习第12自然段。灯片出示。
找到一对反义词。
课文怎样写出“热闹”?读一读,完成作业本第5题。
小结:写了鸟的声、影、种类、动作,用了排比的写法,短小而节奏鲜明,读起来声音短促,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作者写鸟多,用哪个词来形容?圈出来。
小结:这一段运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
配乐齐读第12、13自然段。
为什么作者这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那么多的鸟呢?
归纳段意。
3学习课文第四大段。
指名读课文。
“留恋”表现在哪里?为什么“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
4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4、5题。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依照第12、13自然段“先概括后举例”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教案的 26
问题投放2:本文语言有可特色?试论之。
提示:本文语言特色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句式错落之美:句式参差,长句短句结合,整句与散句搭配,使全文呈现出一种摇曳之美。
(2)情理交融之美:司马迁以一般人对生命的看法衬托出自己的追求。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失去了生命,梦想、成功、希望都无从谈起,司马迁也在为自己求生找出口,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己的负责。作为一个有生命尊严的知识分子,在命运转折关头所迈出的堪称伟大悲壮的步伐,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一个人踩着自己的影子前进,提着自己的头发飞翔!
(3)至情至性之美:当言及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
(4)气势磅礴之美:作者善于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信中有许多排比句,或两句、三句为一套,或五句、六句为一套,甚至竟有一连用十句的,如“太上不辱先”以下连用了十个排比句,表达思想一气贯下,势如排山倒海,酣畅淋漓,加强了文章的气势。
(5)结构严密之美:全文洋洋洒洒几千字,但写得反复曲折,条理十分清楚。作者从任安来信中要他“推贤进士”的话题谈起,然后一直围绕这条中心线索加以陈述,始终不离答书的旨意,或叙述,或议论,或抒情,作者历叙自己所受的耻辱之深,写出自己的必死之心,但为了完成《史记》的着述,决心向圣者先贤学习,忍辱负重,发愤着书,这才苟活于世,根本无心“推贤进士”,最后一段,重申苦衷,收束全文,文章环环相扣,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文笔精华]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赏析:司马迁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作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司马迁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
教学教案 27
教学内容:
1、回顾字母表示和数量关系、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2、讨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3、交流写方程和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4、简述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回顾方程的相关知识。
2、能从实际情境中找出等量并写出方程。
教学准备:
卡片、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会用字母
1、分组讨论: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哪些问题值得注意?
2、出示教材111页2题,说出字母和字母式子表示的意义。
3、练习112页的1,2,3题。
4、小结:字母可以表示数和数量关系;当告诉字母的值时,我们可以求出式子表示的数量。
二、回顾引导,会解方程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方程的有关知识,看看下面这些题目你们会做吗?请判断,是等式的记上□,是方程的记上○。
卡片出示,学生按编号记写答案。
(1)3a+2 (6) 56-12=44
(2)6+y=12 (7) x+y=10
(3)5b-4=6 (8) 2d=d+d
(4)S=ah (9) 8×4=32
(5)a+b=b+a(10)8x-4x=5
师:同学们,请大家说说画□的和画○的式子是哪些?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黑板上。
师:画□的题有(2),(3),(4),(5),(6),(7),(8),(9),(10)。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生:画○的题有(2),(3),(5),(7),(8),(10)。大家觉得对吗?
生:不对。因为5题和8题不是方程,4题是算面积的公式,所以不能画“○”。
生:可以。都含有字母!都是等式!就可以画圈。
师:你们同意谁的?讨论讨论看?
生:因为5题和8题任意用一个数进行检验,都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是吗?大家试试看。
学生汇报中,发现等式中的恒等式不是方程。计算公式虽然含有字母,但也不是方程。
板书:
等式方程如(2),(3),(7),(10)
算式如(6),(9)
公式如(4)
代数恒等式如(5),(8)
师:请大家算出6+y=12,5b-4=6,8x-4x=5的解,验算一下,看你做对没有。
师:大家完成以后,同桌说说什么是方程的解,怎样解方程?
生:如“6+y=12”中,如果y=6,方程左右两边就相等了。这里6就是“6+y=12”的解。
生:老师,你说过求方程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呢!
师:对,找到一个数,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求这个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结合刚才的解答,�
生:使用等式的性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边同时加、减相同的数。
生:两边同时乘、除一个数时,除了注意数相同以外,还要注意乘、除的数不能为“0”。
师:刚才大家提到了等式的'性质,那么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呢? 做完了这些题,同桌交流一下。
12x-6=36 12y+6=36 12x-6x=36 12y+6y=36
完成后请学生上台写出解答过程,并说明每步变化的理由。
三、分析关系,构建等式
师:看图,你发现了什么关系呢?能用式子表示吗?试试看。
有5篮子辣椒,每篮xkg, 一共12kg。鱼缸里有35条金鱼。其中红金鱼有10条,黑金鱼有y条。
生:5x=12
生:10+y =35 总量=总量 总数=总数
生:12÷x=5
生:35-y =10 篮数=篮数 红金鱼数=红金鱼数
师:根据刚才列出的式子 ,同桌再把等量关系讲一遍。想想还有其他的列法吗?
练习教科书第4,5题。
师:请大家说说,写等式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读懂题意,找到等量。
练习:请用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方程的意义。4x+2=6 5b-2b=18
四、简单应用,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先列式解答这两道题,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分小组交流。
1、几个小朋友去买冰激凌。玲玲买了8个 ,芳芳买了5个。玲玲比芳芳多花了12元。冰激凌是多少钱1个?
2、爷爷买的3节电池的价钱刚好比1盒牙膏贵8角。已知牙膏每盒是3元5角,每节电池多少元?
学生完成后,小组汇报交流时,教师板书:
(1)读懂题意,找到等量;
(2)把未知数看作已知数,用字母表示;
(3)写出方程,求出解。
师:用方程解决问题,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设未知数,用字母表示。
生:要认准等量关系,写出等式。
生:做完了,还要检验答案是不是符合题意。
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或者检验。
师:看来大家学得非常好!奖励你们完成书上的练习。请大家做教科书第113页和第114页的第6,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