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古诗村晚教学设计(优秀8篇)正文

《古诗村晚教学设计(优秀8篇)》

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古诗村晚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生字,会书写“蓑”,准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以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且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意境,渗透学习古诗。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情怀。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曲笛子独奏——《小放牛》。

上课:

一、启:牧童身影越千年

我看同学们刚才很陶醉的样子,说说吧,这样的。曲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这悠扬的笛声自然而然地就让我们联想到了牧童放牛的画面,我们学过一首写牧童的诗,还记得吗?指名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与牧童有关的诗。题目就叫《牧童》。

二、承:牧童身影整体显

1.(出示)自己先读读吧,读上两至三遍,把它读正确,读通顺。(读诗一定要投入,就像你们现在这状态,非常好。

2.指名诵读:谁来单独为大家读读

正音:这个“蓑”字,是平舌音,写的时候要注意它是草字头,有一种草就叫蓑衣草呢!用手指书空一遍,可别漏了中间的一横。(过渡:一丝不苟,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还要读出节奏和味道来。师声配合读。

3.齐读:好,我们一起来读读

过渡:诗就是这样,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出味道,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觉,读出画面。你读后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三、入:牧童身影在眼前

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远景,现在就象拍电影一样,让我们把镜头慢慢拉近。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静静默读,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看哪些字词激起了你的想像?

A草铺横野六七里

“铺”(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

1.指名说,你找得很好,(板书“铺”字)我们平时铺什么?

2.出示:草长横野六七里

草冒横野六七里与“长、冒”比较,铺感受到草的多和广。再读这一句学生说道六七里:真的六七里吗?“六七里”在这里是虚指,就是说呀,这原野——非常广阔,你读读。铺得再广阔些,再读。

3.看着这样的原野,你脑海中会出现哪些词,指名说。出示:郁郁葱葱青草繁茂绿茵遍野绿毡铺地绿草如毯铺青迭翠绿草如茵一碧千里生机盎然绿草茸茸绿草如毡(草地仿佛一块无暇的绿毡,在铺展。郁郁葱葱像碧绿的画卷在铺展再读

4.在这么广阔的草地上,牧童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小结:对,牧童就是这样,在原野上自在地玩,自由地乐。这广阔的原野带给了牧童多少的乐趣啊,一起读读这句

古诗村晚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会认“村、晚”等7个生字,会写部分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村庄傍晚时分的景象。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村庄傍晚时分的风景图片,揭示课题《村晚》。

板书诗题,学生齐读,理解题目意思。

简介诗人,听读古诗

观看雷震的作者简介,指名读。

教师范读古诗,划出节奏。

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学生自由读古诗。

采用多种方式读诗,如指名读、齐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时候的村庄情景?在诗中画出描写的事物。

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学生读注释,教师点拨。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评议、完善诗意。

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学生默读全诗,思考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播放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引导学生重新读诗,体会新的感受。

课堂总结,朗诵诗句

教师小结,播放背景音乐,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媒体课程资源。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和融媒体资源的运用,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古诗中所描绘的村庄傍晚的宁静景象。但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时,可以更多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从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感知力。同时,对于部分学生的个别指导还不够充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古诗村晚教学设计 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注:斜体字为多媒体课件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引导回忆、背诵以前学会的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2、出示诗题:村晚

(1)解题: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了解这首诗描绘色的景象。

(2)简介作者:雷震,宋代诗人。

二、初读,感知诗意。

1、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指名让学生分句朗读,相机出示生字,指导识记。

(2)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细读,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交流议答,使学生明确:

第一行诗:

1)指名读。

2)这一行诗里的“池塘”和“陂”你是怎么理解的?(池塘:池子的堤岸。塘:堤岸。陂:池塘。)

3)看书上的插图,哪部分是和这一行诗句意思相对应的?(学生指着投影幕回答:图的下部画了池塘和两岸,池水满盈盈的,两岸长满青青的草等。)

4)点示:由于“池塘”和“陂”意思相同,所以这一行诗的意思也可说成“草满陂,水满池。”两个“满”表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蓬勃。(板书:草、水满)

5)谁能说一说这行诗的意思?(池塘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池塘里涨满了水。)

第二行诗:

1)指名读。

2)这一行里的“衔”是什么意思?点击“衔”进行链接,屏幕上出示:衔:用嘴含,叼。

3)“山”如何“衔”落日?请同学们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同桌同学讨论讨论。

动画演示:太阳渐渐落下,夕阳夹在两山之间。

交流议答:课文中的“衔”是什么意思?(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好像被山含住了。)

图上哪一部分和“山衔落日”相对应?(学生指着投影幕回答:图的上面部分画面和“山衔落日”意思相对应)

“寒漪”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点击进行链接,屏幕显示:寒漪:“漪”指细小的波纹。“寒漪”是指傍晚夕阳下的暗绿色波纹。

“浸”是把东西泡在液体里,课文中作者是说把什么浸泡在寒漪中呢?

点击进行链接,屏幕画面的下方出现“一塘池水”,水面呈暗绿色,水面隐隐约约出现“

山衔落日”的倒影(板书:山衔落日浸寒漪)。

谁说一说这行诗句的意思?谁再连起来说说一、二两行诗句的意思。点击进行链接,齐读

第一、二两行诗句和意思。

第三、四行诗:

1、指名读。(板书:牧童归去横牛背信口吹)

2、“牧童”指什么人?(这里指放牛娃)

“归去”表示回到哪里去?(回到村里去)

看图:“横牛背”你是怎么理解的?(横骑在牛背上)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这两行诗你是怎么理解的?

展示动画:牧童从远及近慢慢走来,并配上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作为背景音乐。

指名说说这两行诗句的意思。

齐读三、四行诗句和意思。

四、熟读,背诵课文。

1、朗读指导:

(1)提示朗读注意点:

1这首诗的韵脚字是“陂、漪、吹”,要读得清晰,读出重音;

2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2)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练习读。

(4)指名读。

(5)集体齐读。

2、指导背诵:

(1)教师引读:草满池塘一—

山衔落日一—

牧童一—

短笛一—

(2)分组练习背诵:一组背,另一组听,然后再交换。

(3)指名背诵:比一比谁背得好。

(4)全班一起背诵。

五、巩固,完成作业

古诗村晚教学设计 4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中4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过程与方法:

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感悟理解诗意。

情感与态度:

在诵读中了解诗句大概意思,感受如画的田园风光,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在诵读中了解诗句大概意思,感受如画的田园风光,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教学准备:

能演绎古诗意境的图画或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设疑导入。

1、读诗题,说说自己的疑问与理解。

2、带着问题来读读古诗吧!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自己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

2、生字读音。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议读音。

4、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再来读一读古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诵读古诗。

1、让学生说出自己已经读懂了什么,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古诗。

2、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教师解惑并范读古诗。

3、以自由读、指名读、同位互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帮助学生感悟理解诗意。

四、品读古诗。

1、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自由诵读古诗。想象一下古诗描绘的画面。

2、交流自己的想象。

五、背诵古诗。

六、识记生字。

古诗村晚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古诗中的拟人写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本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

教学重点

感受诗人描绘的美丽图画。

教学难点

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与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

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解题:启发学生用逐字理解、补充意思的'方法读懂诗题,初步了解这首诗描绘色的景象。

简介作者:雷震,宋代诗人。

二、新课学习

(一)初读,感知诗意。

1.提出要求,指导自学。

2.检查自学效果:

读好诗句:重点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

草满/ 池塘// 水满陂

山衔/ 落日// 浸寒漪。

牧童/ 归去// 横牛背,

短笛/ 无腔// 信口吹。

(二)细读,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交流议答,使学生明确:

第一行诗:

指名读。

这一行诗里的“池塘”和“陂”你是怎么理解的?(池塘:池子的堤岸。塘:堤岸。陂:池塘。)

看书上的插图,哪部分是和这一行诗句意思相对应的?

点示:由于“池塘”和“陂”意思相同

古诗村晚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认识课文中的4个生字,会写部分生字。

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感悟理解诗意。

了解诗句大概意思,感受如画的田园风光,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教学过程:

设疑导入

读诗题,说说自己的疑问与理解。

初读古诗

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自己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

生字读音指导。

指名读古诗,同学评议读音。

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再来读一读古诗。

诵读古诗

让学生说出自己已经读懂了什么,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古诗。

说出自己的疑惑,教师解惑并范读古诗。

以自由读、指名读、同位互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帮助学生感悟理解诗意。

品读古诗

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自由诵读古诗,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交流自己的`想象。

背诵古诗

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如教师引读、分组练习、全班齐背等。

识记生字

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大黑板、每人一份表格、课件。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和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村晚》的意境,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但在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古诗的朗读节奏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古诗村晚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村晚》这首诗,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及关键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场景,体会诗歌的意境美;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及对简单、和谐生活的向往。

教学准备

《村晚》的PPT课件,包含诗文、作者简介、配图等。

乡村风景的视频或图片集,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中场景。

古筝或竹笛音乐,营造氛围。

小组讨论任务卡。

教学过程

引入(约5分钟)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乡村傍晚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描述所见所感,引入课题《村晚》。

新授(约15分钟)

作者简介:简要介绍雷震及其创作背景。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注意停顿、重音,随后学生跟读,强调正确发音。

释义讲解:逐句解释诗文,重点解释“陂”、“漪”、“衔”等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意境分析:结合PPT上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画面,讨论诗中的景物如何构成一幅和谐的乡村晚景。

深化理解(约10分钟)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所体现的乡村生活特点,牧童的'形象,以及诗人的情感态度。

角色扮演:鼓励学生选取诗中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如牧童、牛等,通过表演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巩固拓展(约10分钟)

创意写作:让学生以“我眼中的乡村傍晚”为题,写一篇小短文或诗歌,鼓励发挥想象,融入个人情感。

背诵比赛:组织学生背诵《村晚》,可采用接龙、小组对抗等形式,增加趣味性。

总结与作业(约5分钟)

总结:回顾本课重点,强调诗歌中展现的自然美与和谐生活的重要性。

作业:搜集其他描绘乡村景色的古诗,准备下节课分享;尝试用自己的话向家人描述《村晚》的景象。

课后反思

教师应根据课堂互动情况、学生作业反馈等进行反思,评估教学目标达成度,思考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

古诗村晚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村晚》,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掌握诗中的关键词汇。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他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村晚》的多媒体课件,包括诗配画、乡村晚景图片等。

古筝或轻音乐背景音乐,营造氛围。

小组讨论问题卡片。

牧童与牛的简笔画模板,用于创意表达环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简短的乡村故事,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揭示课题:板书“村晚”,引导学生猜测诗中可能描绘的场景。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村晚》,教师巡回指导发音。

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停顿,帮助学生感受诗歌韵律。

集体朗读:全体学生跟着教师再次朗读,注意模仿语调和情感。

三、深入理解(15分钟)

关键词解析:选取“满”、“衔”、“浸”、“横”等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其在诗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画面想象:借助多媒体展示乡村晚景图片,引导学生闭眼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然后分享自己的想象。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所体现的田园生活之美,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观点。

四、创意表达(10分钟)

诗配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村晚》创作一幅画,可以是简笔画、水彩画等。

角色扮演:选取几位学生扮演牧童、牛等角色,简单模拟诗中的场景,体会诗歌情境。

五、情感升华(5分钟)

情感交流:引导学生谈谈学习本诗后的感想,是否喜欢这样的乡村生�

文化传承: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田园诗的背景,强调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鼓励学生传承和欣赏传统文化。

六、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村晚》。

利用周末时间,观察并记录自己身边的自然景色,尝试写一首小诗或一篇短文描述。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总结本次教学的成功之处与不足,特别是学生参与度、情感体验以及对古诗词理解的深度,以便于后续教学的调整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