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教学设计优秀1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14篇《乌塔》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容导航
《乌塔》教学设计 篇1《乌塔》教学设计 篇2乌塔教学设计 篇3《乌塔》教学设计 篇4《乌塔》教案 篇5《乌塔》教案 篇6《乌塔》教案 篇7《乌塔》教学设计 篇8《乌塔》教学设计 篇9乌塔教学设计 篇10《乌塔》教案 篇11乌塔 教学设计 篇12《乌塔》教学设计 篇13乌塔的教学设计 篇14《乌塔》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习,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乌塔》教学设计 篇2
人教社第七册第七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和看法,提高个人的认识。
本文用时一课时,以下是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一步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地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高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无形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做出评价,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小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4)反方观点:“独自外出,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呢?”——正方反驳:乌塔带了闹钟,“一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还懂得“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乌塔说的两句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中国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线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乌塔教学设计 篇3
《乌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反应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初逢乌塔,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只要写了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用具 自制PPT课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欣赏激趣
今天,一起来欣赏一组美景——〖播放欧洲美丽风光,师生共赏〗
师:美吗?生:美!
师:你想说些什么?生:这么美的地方,我真想亲眼看看!生:这么美丽的景色,都把我迷住了!……
师:是啊,这么美丽的地方,要能亲自体验一番,该多爽啊!
师: 有一个和你们年龄差不多的德国小姑娘,她自己一人 游历了这些美丽的地方。大家想认识她吗?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了不起的女孩,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27*乌塔)
(二)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
1、自学提示〖课件出示〗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看看讲的是件什么事?可以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好,开始!【学生个性读书,边读边做标记】
2、 感知交流(指屏幕自学提示)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师:你真会读书!这篇课文讲的是乌塔(指课题)独自游欧洲的事。(板书:独自游欧洲)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读书是否细心。
〖课件出示“考考你”〗
3、 难词理解
师:你明白这些词的意思吗?谁有疑问?
生:我不明白“语塞”这个词。生:我不理解“逻辑”这个词。
师:我们有了疑问,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快快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位置,读一读,想一想。找到弄懂,可以举手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找到了“语塞”这个词,它在“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这句话中。读了这句话,联系前面的课文,乌塔问“中国的孩子也像她这样旅游吗”,我一时语塞,就是我一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乌塔的问题。
师:你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好办法!生:我找到了“逻辑”,【 读文中句子】在这句话中,我觉得不合逻辑,就是不合道理,不合常规。
师:了不起,能用换词法理解词意,你真聪明!
师:看来,只要我们认真细心地读书,就会有所收获。
(三)再读探究
1、 简介欧洲师:〖课件出示欧洲地图〗请看屏幕,这是欧洲地图。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发达,是世界第六大洲。
2、 明确路线师:乌塔都游历了欧洲哪些地方呢?请你快速浏览全文,在文中找到有关语句,画出来读一读。〖学生看书说,师课件出示乌塔游历欧洲的路线图〗
3、 默读课文,思考: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小组里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
4、 指名汇报。用“我认为乌塔是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的句式汇报。预设:(1)我认为乌塔是个活泼、热情的孩子。如:她一见我,立刻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
(2)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如: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3)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4)我认为乌塔是个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孩子。如: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5、在乌塔看来,独自游历是件很自然的事,而中国的孩子很少独自旅游,所以乌塔说——〖课件出示乌塔说的话〗一起读。乌塔说:“中国的孩子很缺少乐趣吧?”对此,你有何看法?
6、〖课件出示: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咱们一起读读!【学生齐读】只有亲自体验,你感受到的世界才更完美。相信只要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指板书)而且具备了独自出行的能力,相信你也能遨游世界,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各地的无限风光!
(四)课堂延伸
一分钟演讲:学习了本课,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感受。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等会儿来个“一分钟演讲”!我们学习乌塔不光要学习她独自旅行的勇气, 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她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五)总结
在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乌塔这位了不起的德 国女孩〖课件出示乌塔照片〗,她热情勇敢独立,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信今后大家也会像乌塔一样,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附:阅读链接勇敢独立的好少年雄鹰展翅翱翔,搏击长空,多么勇敢!鱼儿尽情嬉戏,亲近绿水,多么自在!新世纪的孩子要做勇敢独立的好少年。让祖国在你我手中,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乌塔》教学设计 篇4
一、比一比,组词语。
漱( ) 恤( ) 淇( ) 惬( ) 欧( )
嗽( ) 衅( ) 棋( ) 怯( ) 鸥( )
瑞( ) 伦( ) 腊( ) 享( ) 惠( )
端( ) 论( ) 蜡( ) 亨( ) 慧( )
辑( ) 摞( ) 逻( ) 籍( ) 释( )
缉( ) 螺( ) 萝( ) 藉( ) 译( )
二、以下城市分属四个国家,请将它们归类。
威尼斯 罗马 汉堡 米兰 佛罗伦萨
波恩 北京 柏林 上海 梵蒂冈城
中国:
德国:
意大利:
梵蒂冈:
三、课文中写了一些乌塔说的话和做的事,试对乌塔的这些言行发表你自己的看法。
例: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
乌塔随身带了个小闹钟,可以提醒自己按时起床。
1.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淇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买。”
2.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3.乌塔说为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4.“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在这里,它的美丽才感动了我。”
四、就“乌塔的旅行”,你有什么评价,或受到什么启发?简要写下来。
五、说一说你自己单独到过什么地方?父母担心你吗?学了本文你以后如何做你父母的工作?
答案:
一、洗漱、咳嗽;体恤、挑衅;冰淇淋、下棋;惬意、胆怯;欧洲、海鸥;瑞雪、端正;伦理、论说;腊月、蜡烛;享受、大亨;优惠、智慧;编辑、缉拿、一摞本、螺丝;逻辑、萝卜;书籍、狼藉;解释、翻译。
二、中国:北京、上海;德国:汉堡、波恩、柏林;意大利:威尼斯、罗马、米兰、佛罗伦萨;梵蒂冈:梵蒂冈城。(提示:找地图看看。)
三、1.节约,有生活经验。2.行动有计划,会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与家人保持联系。3.为了实现目标,有实际行动,能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不增加父母附负担。4.能够到生活实践中去获取知识。
四、略。
五、略。
《乌塔》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反应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初逢乌塔,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只要写了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和谁,去过那儿?
学生自由回答。
2、有一个和你们年龄差不多的德国小姑娘,她自己一人游历欧洲, 她叫——乌塔。(板书课题)
3、看课题,这是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显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么,写人的文章怎么读才能读懂? (抓 住人物的特点读)
4、人物的特点指什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二、初读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
3、指名读文。
三、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小组里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
3、指名汇报。
用“我认为乌塔是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的句式汇报。
预设:
(1)我认为乌塔是个活泼、热情的孩子。如:她一见我,立刻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
(2)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如: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3)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4)我认为乌塔是个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孩子。如: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
4、我们向乌塔学习什么?是否也向乌塔一样背上旅行包去游历欧洲?
讨论后归纳: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5、回顾课文内容,本课作者重点抓住人物的什么特点写的?
(主要是个性化语言)
四、拓展写作:
1、学习完课文,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对你的父母或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请你以“由乌塔想到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把自己此时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
3、读给大家听。
五、课堂小结:自由畅谈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乌塔
乌塔是个__________的孩子
独立生活 自立精神
我的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全校语文老师课例研修会上的展示课,按原定计划,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后自己反复斟酌,此课成功之处有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1、谈话导入后引出课题,再从课题入手,引出写人文章抓住什么特点读才能读懂,为读文后的写作铺垫。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熟、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阅读理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抓住重点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内容。
每度一个句子,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非常通俗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是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
三、渗透读写结合点:
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特点读才能读懂,本文主要是写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比如人物的对话,通过人物间的对话,突出了乌塔的性格特点。学习这一写作方法,把自己的读感受写下来。
存在的不足:
理解课文时有点细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牵引的痕迹有点重,以至于用过长的时间来理解课文内容,影响了后面的练笔。
课例研修心得
2010年11月1日至今,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校的教师一起进行了课例研究。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校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
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培训既紧张而忙碌,因为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在教育这条路上,奋斗的目标还在远方,我还将以此次培训的收获作为一种鼓励,鼓励着我继续前行!
《乌塔》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习,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探究活动
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1.根据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关于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的调查报告,并写上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设想如果乌塔真的到中国来旅游,你和她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她来到中国会有何感受。
《乌塔》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7课。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4.创新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查找有关欧洲国家和城市的资料;教师制作教学幻灯片。
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乌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大概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激发兴趣)
2.学生回顾内容,提出疑难,展示自学;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创设条件
1.置疑: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个游欧洲,确实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请结合课文内容,小组学习,谈一谈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2.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三、组织研究
1.激情: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哪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呢?现在,请同学们自愿结组,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分组讨论:
(1)乌塔的`说法和做法好不好? 我们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2)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3)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2.得出结论,达成共识。板书:长出独立的翅膀。
3.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a、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b、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c、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反思小结
1.本篇课文学完了,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五、布置实践作业: (任选两题)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回想自己游玩过哪些地方,请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写诗,或写文,或画文并茂,把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然后展示给同学们看。
3.日记一篇:(题目)从《乌塔》想到的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有爱心、独立、胆大心细、有理想、……
长出独立的翅膀
正确地认识自己
《乌塔》教学设计 篇8
a级基础训练:课内巩固与强化(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一锤定音(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漱(sù shù)惬(qiè xiá)逻(luó lóu) 辑(jī jì)码(mǎ má)驳(bó bò)
二、花落谁家(选字填空)(16分)
暑 署
1、我在罗马下了车,冒着( )气赶到了青年旅馆。
2、不要忘了在信的末尾( )上姓名呦!
那 哪
3、她一见我,立刻坐起来打招呼,问我从( )里来。
4、她才( )么小,就独自一人游欧洲。
番 翻
5、乌塔对我的这( )解释很不满意。
6、我( )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
诚 承
7、我只好笑着( )认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
8、他待人十分( )恳。
三、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8分)
1、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 )
2、事物客观的规律性。( )
3、很满意、很舒服。( )
4、不知怎样回答对方的问题。( )
四、找朋友(写出近义词)(8分)
疲倦( ) 蒙眬( ) 惊讶( ) 缺少( )
道别( ) 匆匆( ) 旅游( ) 反驳( )
五、句子加工厂(给句子换个说法)(12分)
1、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这两句话还可以这样写:她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
“ ”我说“ ”
2、乌塔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乌塔马上反驳说, 。
b级智能训练:课外复习与拓展(30分钟内完成,满分50分)
六、选填词语(12分)
如果 只有
1、( )亲自来到这里,你才会感受到它的,美丽。
2、( )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
所以 但是
3、中国孩子的爸爸妈妈会带孩子出去玩,( )一般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出远门。
4、我们兴趣不同,( )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有时候单独出去玩。
七、阅读大舞台(38分)
孝心
一个13岁的女孩,在一个富人家里做保姆。
一天,主人吃月饼,也给女孩一个。小女孩并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了或者没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得很沉很沉了。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愈来愈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辛地支撑着一个家。她就是女孩的母亲。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于是,她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将月饼包了一层又一层,小心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它让母亲尝尝!
其实,月饼早已发霉……小女孩不懂。
小女孩日日夜夜的孝心就是这样的结果 小女孩是不是太傻了 不 世上有愚昧的人却没有愚钝的孝心啊
1、给最后一段加上标点。(4分)
2、联系上下文,把加粗的词语换成其他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6分)
艰辛──( ) 小心翼翼──( )
3、想象一下,主人给小女孩月饼后,小女孩并没有同主人一起吃,她当时是怎样想的?(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的事,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1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塔》教学设计 篇9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部分,彰显人文精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只有让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大放光芒,才能在语文课堂中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学习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策略与手段:
运用“四步探究教学法”,注重以读为主,在读中有所思,读中有所感,以读引领整堂课。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感悟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讲读密切结合,让学生读出乌塔的独立,读出她的智慧,读出她的有心……同时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读思结合,动静配合,让学生们在语文王国中探索,享受寻找知识带来的快乐、主动获取思想带给来的启发:中外家长和孩子教育理念的差异和快乐体验的不同。
乌塔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利用专题性站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友情链接、查阅资料,抓课文重点句子来感受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为学生制作专题性站,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
3、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德国小姑娘乌塔为什么能独自出国旅游。
2、体会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教学准备:
《乌塔》专题性站
整合说明:
自制专题性站,内容包括:向你推荐、课程学习、学习资源、名人励志、欧洲之旅、影视欣赏、联系老师等10个模块。在这里学生可以了解自主学习的要求,浏览其中的图片、文字资料,欣赏其中的视频影象,还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联系老师”一栏中与老师交流。总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拓展创建了信息资源平台,同时为课程学习,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与学生交流谈话: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调查好吗?听清楚了,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独自一个人外出旅游过的同学请举手,今天在这里听课的同学共有30人。
从这一组数据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话想说?
2、导入课题:(出示课件)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德国小姑娘,一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年仅14岁就一个人游遍了全欧洲。大家知道她是谁吗?(乌塔)对,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课堂伊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乌塔的对照,激发学生认识乌塔,学习课文的热情,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初读课文之后,乌塔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板书:独立自主)
(检查预习情况,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三、再读感悟,深入理解
1、了解自主学习的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并在文中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同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调动了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并提出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四、交流成果,分享收获
1、提出要求: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认真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分享他人的快乐,也可以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后,老师也深受启发。有的同学的发言的确有他的独到之处。实际上,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感悟的过程。
(发扬课堂民主,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个人见解,交流个人独特的读书感受,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感悟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读书,学会感悟;在交流中分享读书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喜悦,得到个性的张扬,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同学们,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想开去,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都有所不同。避开我国的国情不说,单单与乌塔个人相比,我们之间还相差多大距离?不要说出国旅游了,只说自己身边的琐碎小事:早上来迟,是因为妈妈没有叫我;作业没带,是因为家长没帮我收拾书包;只要家长不提醒,不知道主动与客人打招呼……由此我想到了你们,老师想听听,你们平时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
(创设情境,同学交流,认清自我,找准航标,感悟乌塔身上可贵的自立精神。)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今天我们学这篇课文,并不是为了让你们像乌塔那样独自外出旅游,而是想让你们从中学点什么,懂得点什么?你们说是不是?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行动起来,做自己的主人。只要你付诸于行动,你就一定会具备很多能力。我想,当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时,外出旅游也不再是件困难的事了。
(领会教材的意图,学课文不是唯一目的,更主要的是学习课文所揭示的实质,所反映的内在思想。我们要的是乌塔那种精神品质,而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模仿他人行为。)
七、拓展延伸,探究学习。
课后,同学们可以点击“向你推荐”栏目,在这里老师为大家收集了许多国外孩子生活和学习的资料,可以点击“影视欣赏”栏目,从中获取更多的旅游信息,也可以把学完这篇课文后的独特感受在这里与老师交流,同学们,老师期待着我们能在网上再见。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的,课内外相结合的。这一环节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乌塔》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读6个生字,理解“洗漱、惬意、反驳、逻辑、筋疲力尽、电话号码”等词语。
2.读懂课文,学习乌塔自立自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感悟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突出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师生一起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著名城市。
教学过程:
一、看图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欧洲地图。
2.有一位14岁的小姑娘经过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筹划,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个小姑娘就是课文的主人公——乌塔。(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读,自主感知: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可查字典、词典。
2.赛读生字词:洗漱、惬意、电话号码、反驳、逻辑、精疲力竭。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四个同学组成小组;每个学生朗读一遍课文,大家对出现的问题给以纠正;讨论乌塔是一位什么样的小姑娘。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乌塔是一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德国小姑娘。再读课文,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乌塔独立生活的意识。
2.读读议议:
a、在初次见面的部分,哪些描写可以看出乌塔做事有生活经验,从容不迫?
b.在地图上找出乌塔在欧洲游历的地点,读读、议议乌塔为什么不怕危险?
c.填空了解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异:
中外父母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国父母是百般呵护,孩子一般没有机会独立锻炼;外国父母是给孩子自由,放手让孩子去锻炼;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异:中国孩子靠父母养活、资助;外国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挣钱;
认识世界的。途径不同:中国孩子不出家门;外国孩子走出家门;
中外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中国孩子(父母包办代替);外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a.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b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c你赞同中国父母谨慎小心的教育方式,还是赞同外国父母这种开放自由的教育方式?
D 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
四、了解主题,展开讨论:
1.乌塔的哪些话或哪些做法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见解。
2.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五、练习强化:
1.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商量,先从哪些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完成练习,强化任务的完成。
乌塔 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并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能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并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型:略读课文
课时:一课时
教法:朗读,辩论法
教具及教学手段:课前准备好欧洲地图,了解乌塔的旅游线路。
打开汉语大词典,预备学生对字词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为什么喜欢?去过那些地方?有过一个人旅游吗?你对一个人旅游有什么看法?
乌塔,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漫游欧洲,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乌塔,走近乌塔(照片)
板书课题:《乌塔》
二。交流预习心得,质疑。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预习了,现在我们交流一下你是怎么预习的?(学生回答:扫清字词,理解文章大意,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勾画等等)
2.同学们交流了预习的方法,这样可以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懂或疑难的问题吗?提出来看能不能相互解答?
三。相互释疑,深层探究。
1. 对刚刚提出的疑问进行释疑。
2.(出示地图)乌塔旅游了这么多的地方,你能像他一样么?你对乌塔有什么话要说?
3. 读课文,找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
4. 纠正字音,读完读出你对乌塔最为佩服的地方,并说出佩服的原因。
学生回答:自立,独立生活的能力强。有主见。有礼貌,关心爸爸妈妈等等,
总结:乌塔是个自立的小姑娘,体现为生活上的自立和精神上的独立
四。 延伸。
1.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乌塔,谈谈你认识乌塔后的感受!
(向乌塔学习之类。)
2. 向乌塔学习什么?一个人出来旅游还是独立的意识?
出来旅游,父母会同意吗?我们可以模仿一下家庭辩论
3. 辩论:学生自愿分组形成两大阵营,围绕“我们能不能一个人出去旅游”进行辩论。
总结:乌塔一个人出来旅游,因为乌塔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我们很多的同学目前还不具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首先向乌塔学习的应该是她的自立的精神,然后逐步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也成为让人佩服的小乌塔。
五。 作业:
乌塔最后说,她要来中国,我们要让乌塔看看中国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也是棒棒的,对不对?乌塔可能会在什么来中国呢?(2008)。还有一年,大家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自立精神啊!
等见到乌塔,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话要对乌塔说吧,你会对她说什么?说一说,写一写。
板书设计:
乌塔
独立性:生活上 不依赖别人
精神上 有自己主见
教学反思:
《乌塔》一文为略读课文,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导入课文时用旅游的话题,易于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主人公年龄与学生相近,情感体验要来得真切些,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相对容易,因此课堂上思维很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阅读后能形成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完成了本课的能力目标。通过与主人公的对比,能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判断,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但是,用在读课文上的时间过长,挤占了后来对人物形象地分析时间,对人物形象分析时只是粗说感受,没有紧扣文本。这是教学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
《乌塔》教学设计 篇13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是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的吗》小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龄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很多有关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行指南”,“对照看着,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的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乌塔的教学设计 篇14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评析]
陈晓录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具体体现在:
1、拓宽渠道,内外勾通。陈老师将语文教学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语文教学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天地”,广开语文信息之源,变以往的“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如:课前发动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论文等。小主人翁“乌塔”所到过的欧洲各大城市的风貌,并制成课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创设情境,身心愉快,其乐融融。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增强协作意识,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重视知识能力的迁移。如陈老师在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并要学生回家把自己对“乌塔”的见解写在日记上。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想像驰骋,学得愉快,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