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3篇】正文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3篇】》

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楞次定律教学设计【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1、《电磁感应》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物理电磁学是由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五部分组成。其中电场,电路,磁场等相关知识是进一步认识电磁感应本质的基础,同时,电磁感应知识又是认识交变电流的起点,因此,《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承上启下的一章,是电磁学中的重点。

2、教材的结构和特点

本章教材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到进一步认识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最后是感应电动势在实际中的应用,全章以"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始终,结构非常严谨有序。另外,本章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首先有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这恰好为达到 "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所遵守的规律的目的。楞次定律就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因此,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3、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教学大纲对楞次定律的知识要求是 "B"级。其次,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

(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

(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不单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实验的结论和规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得出的,因此教学重心要从结论的'学习上转移到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的学习,以及形成这些概念和规律所用的方法的学习中。因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依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方法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某种能力,就必须经历相应的学习过程。例如,只有在物理实验中经历独立地收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而物理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引出概念,也不再是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楞次定律是来源于实验中的探究。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通过前几节的实验探究出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规律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进一步学习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应该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且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变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小组的探究实验,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按照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实验探究。达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法让学生自主确定,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证据让学生自己收集,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最后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的目的。

四、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型:

实验探究式教学 新授课

五、教学用具:

1、计算机,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 灵敏电流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2、启发猜想,问题假设;

3、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5、评估交流,发现问题;

6、引导中介,深入探究;

7、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8、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9、基本练习,体验成功;

10、得出方法,灵活运用;

11、课堂小结,深化理解;

七、板书设计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1、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

2、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楞次定律,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懂得物理学习需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习惯,增强对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进一步认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楞次定律。

难点会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学过程】按照提出问题——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实验验证——知识反馈

1、提出问题

我把条形磁铁插入螺线管,从螺线管中拔出时,在这两个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方向是否相同?是否有规律?

2、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1)首先指导学生:用一节干电池和灵敏电流计,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与电流流向关系

2)再用实验要用的,观察螺线管的饶向

3)设计探究实验:用螺线管、条形磁铁和灵敏电流计,教案《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分别将磁铁的N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将磁铁的S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观察指针偏转并在设计的表格中记入

3、归纳总结

1)、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根据记入的结果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学生的能力很强总结结论有如下几种: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量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3)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或阻碍)引起它的哪个原因】

2)、教师对楞次定律内容及理解作解释

物理学家楞次(1804—1865)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得到结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

1)准确把握定律中"阻碍"的含义:

①"阻碍"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与原磁场的方向相反吗?不一定!"增反减同"

②"阻碍"是阻止吗?(否,只是使磁通量的变化慢些)

2)那么,怎样理解楞次定律呢?

理解(一)谁起阻碍作用——

感应磁场;阻碍的是什么——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怎样阻碍——"增反减同";阻碍的结果怎样——减缓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

理解(二)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

当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时,磁铁的磁极和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相对,还是异名相对

4、实验验证

一般情况下,到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结束了,我却在这里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验证实验:

用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两个线圈、灵敏电流计来验证探究得到的结论。

首先在实验动手之前根据楞次定律判断开关闭和或断开时电流计的指针如何偏转,然后连通电路验证判断;接着验证滑动变阻器左右滑动时的情况。

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更加确信探究的结果。

5、知识反馈

投影例题在长直通电导线附近有一闭合线圈abcd,当直导线中的电流强度I逐渐减小时,试判断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通过例题。归纳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确定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的增减情况。

(2)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3)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最后让学生分析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理解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恒相符合

3、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4、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对楞次定律中的“阻碍”和“变化”的理解.

四、教学媒体:

1、计算机、电视机(或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楞次定律演示器.

五、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复习:

1、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电脑演示例题:请同学回忆右手定则的内容,并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

引入:

电脑设置新情景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果用其它方式改变磁通量,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新课教学

(一)、通过旧知识给出新结论:

即利用右手定则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给出结果:

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二)、学生实验:实验内容见附表一.

实验准备

1、查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搞清螺线管导线的绕向.

2、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电脑的演示,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上述结论相一致.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现在,我们再来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得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由于电流方向和它所形成的磁场方向是有确定的规律的,因此,如果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便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附表:

动作

原磁场 方向

(向上、向下)

原磁通量 变化情况

(增大、减小)

感应电流方向

(俯视:顺、逆时针)

感应电流磁场 方向

(向上、向下)

与 方向的关系 (相同、相反)

极向下插入

极不动

极向上抽出

极向下插入

极不动

极向上抽出

(三)、楞次定律内容的教学部分:

1、通过前人所做实验的大量性来说明此结论的普遍性.

2、通过电脑软件模拟实验过程, 进一步分析实验的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所反映的物理本质的规律,请学生得出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并加以叙述,教师予以评价、修正,在此基础上得出楞次定理的完善表述.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

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阻碍”和“变化”的含义.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因此,不能认为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这里的“阻碍”体现为: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增加;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减少;当回路中的磁通量不变时,则没有“变化”需要阻碍,故此时没有感应电流的磁场,也就没有感应电流.

(四)、楞次定律的应用教学部分:

通过软件教学模拟实验过程,并加以引导,使学生独立思考:

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练习部分:

⑴ 方形区域内为匀强磁场,在矩形线圈从左到右穿过的整个过程中,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⑵ 无限长通电直导线旁有一个矩形线圈,当线圈远离直导线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⑶ A、B两个线圈套在一起,线圈A中通有电流,方向如图,当线圈A中的电流突然增强时,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五)、定律的深化部分:

1、楞次定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电脑软件的演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3、深化:

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上看:电磁感应的效果是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

②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螺线管中用楞次定理得出的感应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在螺线管上端为 极,这个 极将排斥外来的条形磁铁的运动,条形磁铁受此排斥力的作用而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即动能要减少;要维持其运动速度则需要有外力对磁铁做功.可见,电磁感应现象中线圈的电能是外部的机械能通过做功转化而来的.因此,楞次定理与能量转换与守恒规律是相符合的.

反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感应电流方向与用楞次定理判断得出的方向相反,则螺线管的磁场将与条形磁铁相互吸引,这样条形磁铁的速度会愈来愈大.也就是说在电路获得电能的同时,磁铁的动能也增加了.这时,对于电路和磁铁组成的系统来说,它将找不到是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电能和动能是凭空产生了,这显然与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相违背.

(六)、小结:

总结楞次定律的三种表述方式:

表述一: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表述二: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表述三: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它的原电流的变化;

作业: 书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内容: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应用:

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1确定原磁场方向;

2判断穿过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3根据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根据安培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