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反思【优秀5篇】》
《《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反思【优秀5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我看教学反思】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反思 篇1
本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难点是有的长句子不容易读好。
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课前准备时,我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课件。我在教学这节课时的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因此,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像国庆60周年的升国旗仪式时,当国旗护卫队的战士护卫着国旗出来时,于是我趁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有许多全国各地的人来北京就是为了看一看升旗,就像是对灵魂的一种洗礼。孩子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抒情,请孩子们把刚才看到的场面读出来,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我抓住时机请大家一起体验,我做记者采访了一些孩子,“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孩子们畅所欲言。在她们回答问题的时候我注意要她们把句子说完整。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品读时,我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我抓住了重点词,比如:“弯弯”、“壮观”、“遥远”现在的小孩子体会不到小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特殊心理——生活贫穷、视野闭塞、勤奋好学、懂得珍惜,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他们没有小山沟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他们普遍没有看到过大山,更别说弯弯的山路了,于是我找出了大山中弯弯小路的图画,给孩子看。也找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图片给孩子们看。目的是为了让她们感受到大山的贫穷和北京城的壮观。在感受的同时读出感情。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在课中休息我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课后的练习“我们爱北京”,“我们爱五星红旗”,让孩子反复读,最后我抓住“我多想去看看”中的“我”、“多想”、“看看”和学生一起读出突出重点词的三种语气,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反思 篇2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山村孩子想去遥远的北京城,去观看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而重难点又该如何突破呢?我想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然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来突破。
这课的重点句子就是“我多想去看看”,连题目算在内共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指导好学生用心感悟、用情读好这句话,这篇课文的重、难就迎刃而解了。然而,不仅仅是课文中的山里孩子,许多一年级的学生对北京的认识都是模糊的。所以要想让学生读好这篇课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情况下怎样办呢?我这样设计,首先老师让学生交流对北京的了解,跟小伙伴们讲讲自己眼里的北京,虽然孩子们知道的东西并不多,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但同伴交流引发了孩子们了解北京的极大兴趣,然后教师再适时出示图片,为孩子们展示了天安门、长城、故宫、天坛等名胜古迹,中华世纪坛、中央电视塔、立交桥等现代建筑后,让学生发表对北京的看法,融入自己的感受读“我多想去看看”。这时的读渗透了孩子们的情感,是真情的流露,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体会山里孩子对北京的向往,抓住课文第一小节中的“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体会山里的孩子住在大山里,长这么大还没有出过大山,他对北京的了解是通过妈妈的话,他向往外面的世界,他梦想着有一天,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北京,去看看雄伟天安门,去看看庄严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们走进山里的孩子的心里,和他一起去希望、一同去向往,反复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此时的读,是孩子们融入了山里孩子的情感的读。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了给孩子们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为孩子们有感情地讲述天安门广场升旗情景。(训练有素的国旗班战士,数不胜数的观众,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强烈的画面冲击,激发了孩子们情感,再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时,孩子们内心的情感积淀更为深厚,不需要任何朗读技巧的指导,学生就能读得有滋有味。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孩子的心里。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要提倡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让孩子们读中会意,读中悟情。
《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反思 篇3
《我多想去看看》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文章,句子琅琅上口,适宜朗读。但要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并非易事。
首先,学生对课文内容很陌生。课文描写的是一个住在小山沟里的同龄男孩美丽而殷切的愿望,他在大树底下听妈妈讲新中国的首都北京的一些情况,北京城的美丽、庄严对于初涉学堂、牙牙学语的小孩来说,是神秘的,带有梦幻色彩的,是神圣的,凌然不可侵犯的,它具有无形的感召力,具有无限的诱惑力,所以男孩跟妈妈说,多想去看看。
一方面,现在的小孩子体会不到小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特殊心理——生活贫穷、视野闭塞、勤奋好学、懂得珍惜,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他们没有小山沟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他们普遍没有看到过大山,甭说弯弯的山路,充塞在他们眼前的是无数钢筋混泥土浇筑而成的房子,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来来往往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山——在小山沟男孩的眼里司空见怪,它虽然美丽但是阻隔着通往大城市的道路,而在现在的孩子们眼里,大山是一个稀罕物,能走进大山,与大自然亲近,那绝对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地域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孩子们的不同心理状态,换句话言之,如果把“走出大山,去看北京”,换成“走出城市,走进大山”,估计孩子们更能读出“多想去看看”这种殷切的感情来。
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普遍比较小康,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幸福与祖国的兴衰有关系,“祖国——中国”这两个词语在他们心中没有多少概念,即使你花很多的力气跟他们解释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活对比,他们还感受不到。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仅仅停留在一年、一月、一个星期、一天这些具象的东西上,1949年,对他们来说太遥远,57年前,他们不理解这是多长一段时间,基于这样的起点,你让学生怎么去理解祖国的一路坎坷,怎么去理解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对祖国不了解,对历史没概念?学生情有何处发?怎么能受到爱国熏陶?这就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根本就不认识,不明白,而你非得问他:你喜欢它几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喜爱之情!
其次,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在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瞬间(短时)记忆占优势,但时间一长易忘,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家校配合,学校里学的东西回到家以后,马上复习巩固,增强记忆,这样第二天学习就轻松了。然现在很多孩子们的学习问题就出现在“回家”复习巩固这个环节上,学习很大程度上成了同龄人之间比拼瞬时记忆!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好到哪里去?学生连字、词都读不好,好多字词都不认识,怎么去读好句子,而且还要声情并茂地去读!
综合以上两个因素,这个自己设计的自认为比较理想的教案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出效果来简直就是高空筑楼——必塌!
《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反思 篇4
《我多想去看看》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因此,在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喷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一、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的动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根据这种教学理念,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在文中读字音,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如:“足”和“走”就可以用已学的“口”和“土”来进行识记;自己学笔顺,利用描红掌握字的整体框架,最后落实写入田字格。一步一步的实际,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始终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现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这一理念,我是这样来开展教学的:首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研读:”我“是谁?他想去看什么?突破难点,理解”壮观“及”心愿“一词,然后,探究为什么要去看看?练习”我会读“中的句子,最后,”我“会怎么说?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组长找几个能读的来读一读。
三、背诵课文,进行实践。
1、谁能有感情地来背一背课文?
2、教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3、自由实践: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请去过北京的学生当小导游,接受北京美丽的风光,也可用我”我想________“说或写上几句话。
语文教学提倡”做、说、写“相结合,这是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理念。语文教学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应立足与生活,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能认识 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 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要点:
1 、认识“想”等 13个生字, 会写“广、升”两个生字
2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广壮观”三拼音节的字。
一、谈话导入:
师:大家谁去过北京啊?
生:(举手)
师:你们都到过北京的什么地方?
生:天安门。
生:长城。
生:世界公园。
师:那些没去过北京的同学想不想去看看呢?
生:想。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北京的图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万里长城、故宫、天坛、天安门的风光图片)
师:北京历史悠久、风景迷人,令人向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想”?
生:想是“心”字底。用上“心”字底是因为想一件事情要用心去想。师:请同学们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先请小朋友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认真听清老师读得每个字音。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请你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 字音,最后用铅笔圈画出 13 个生字。
师:请把圈画出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检查能不能读准确。(表扬学得好的同桌)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师:现在这些字宝宝都跳回了课文里,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出示第一句)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个字谜,这个字就藏在这个句子中,请大家猜一猜是哪个字? “ 一口咬掉牛尾巴 ” 。
生:是“告”。
师:告还有个词语“告诉”,谁来读读这个词?(指名读)“诉”在这个词中要读轻声,再读这个词。(齐读)
师:谁能用“告诉”说一句话?
生:爸爸告诉我今天奶奶来接我。
生:我告诉妈妈一件事。
师:“弯弯的小路”这个“路”谁能为它找到词语朋友?
生:大路、马路、路边、小路、走路
师:“走路”的“走”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我们来齐读这个词。师:“就能走出大山”中的“能”是“能够”的意思,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生:我能够跑 50 米了。
生:我能帮妈妈干活了。
师:这句话中的字宝宝大家都认识了,老师相信你们再读这句话,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想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师:第二句话中,也有好多生字(出示第二句)你们能读好它吗?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读)
师:读得真棒!这句话中有这么多字宝宝,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出示生字:北京、升旗、城、安、广)师:出示“北京”。谁知道北京是什么地方?
生: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生:北京有很多古代的建筑。
师: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我们的国家领导人都在北京办公、生活、处理国家大事、接见外宾。
生:我记“城”。“城”字是土字旁,土堆起来的墙就是城堡。师:很好,用偏旁来记。谁能给 “ 城 ” 组词?
生:城市
师:我们生活的城市就是 —— 哈尔滨。
生:我能记住“安”。宝字盖加一个女就是“安”。
师:不错,“天安门”就是这个“安”。(出示天安门图片“天安门”是一座城楼,是北京的象征。每当举行大型庆祝活动时,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就会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阅兵仪
师:“广”字我们学过用它作的偏旁 —— 广字框。谁能给“广”组词?生:广大、广阔、广场
师:你了解天安门广场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能容纳 100 万人集会,那可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师:“升”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
生:开
师:升 —— 开有什么区别?谁能用“升”组词?
生:“升”第一笔是撇,“开”第一笔是横。
生:升旗、生气、上升
师:做一个升的动作,它的反义词是?(降)(与同音字“生”、“声”区别)
师:“旗”字是最难记的,同桌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个字?
生:我通过方字旁认识了这个字。
生:我认识右下方的“其”字,所以就认识了这个字。
师:大家想不想亲自看一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请大家看大屏幕。(播放升旗仪式录象)
师:看过升旗仪式你有什么感受?
生:战士们很齐。
生:让我感到很爱国。
生:很壮观。
师:几个生字宝宝悄悄跑了出来,藏在了这几句话中,我们快来读一读。自己先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第二句话中的字宝宝也跳回了句子中,和其它生字穿上了同样的衣服,有信心读好它吗?谁愿意来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师:壮观的升旗仪式,宽阔的广场,难怪我们都想要去。(出示第三句)老师读第一行,大家读第二、三行。
师:这句话中还藏着一个字宝宝,它是“想”,可要读准哦!(指名读、齐读)
四、巩固识字
师:学完了课文,相信大家把今天学的生字都印在了小脑子里,他们又出来和我们见面了,让我们大声读出来。(开火车读词语)
师:词语没了,只剩生字谁愿意来读?(开火车读生字)
师:一些调皮的字宝宝又藏在了这些句子中,想考考大家还认识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一起来读一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生字:
师 : 本课我们先学写 2 个生字。 “升”字和“开”字长得很像,注意要写准确。(出示 “ 升 ” 字)
师:请小朋友认真观察,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些什么?生:横写在横中线上。
生:第一笔是平撇,要写得又平又短。
生:竖最长,是悬针竖。(师范写,生书空,描红,临写)
师:这些字当中还有两个长得像一家人?
生:“足”字和“走”字
师:(出示“足”字和“走”字)今天我们就先学写“走”。认真观察,这个字怎样写漂亮?哪点需要注意,给大家提个醒?
生:竖写在竖中线上,不是一笔,而是两笔。
生:土的横写在横中线上。(师范写,生书空,描红,临写)
六、小结
师:小朋友今天学习得非常棒,下节课我们继续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写其余的生字。最后,让我们再来齐读课题。
教学反思:
学生识记生字,是这堂课的重�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愿意识记的字,自主地选择不同方法记住字形,同时,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及时地恰到好处地加以点拨 ,并适时评价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在 这一环节,我显得有点急。当学生用“口咬掉牛尾巴”来识记“告”这个生字时,我就急着告诉大家,这个“告”和“诉”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要把“诉”读成轻声,随即正音。其实这根本就不用着急,等学生在讲到“诉”的时候再指导正音,我想效果会更好。
在教学中,我觉得学生对“壮观”一词的理解不是很到位。一是自己在课件制作时可能选的图片不是很好,并不能给学生以十分感观的认识,二是自己对这一词的理解也不是很到位,导致自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