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领》反思优秀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细致的小编阿青帮大伙儿整编的《失物招领》反思优秀8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内容导航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1《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2《失物招领》说课设计 篇3《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4《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5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6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7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8《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1
在朱慧老师的评课过程中,我对有一段讲解很有感触。识字教学有梯度,尤其在低段教学中,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是可以参插着进行的。可以先用集中识字的方法解决音的学习,而字义就可以通过分散识字的方法,放在词语或者句子中取理解。本课识字教学的特点是具有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在学生自读课文时借助汉语拼音在语言环境中自主认读,然后再集中识字,最后回到文中再次认读。在集中识字时又从字音和字形上进行分辨:字音紧扣3组音(平翘、边鼻、前后鼻韵)进行分辨,字形上鼓励学生自创方法自主识字。低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识字最紧要的是让学生记住字音和字形。怎样才能让学生记得牢固,多次重现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多次重复,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所以重复中必须有所变化。多层次教学就是为了实现重复中的变化,这种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本课教学把语言训练列入教学目标,作为教学重点,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而且,用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使语言训练扎实有效。在引导孩子感受植物园的美丽时,让学生用“很——很——”说短语,说句子,让学生在运用中感悟偏正式形容词短语重叠后的表达效果——既表示强调,又增强了生动性。在理解“失物”在课文中的意义时,把词语和标点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同时顺带领悟引号的一种用法。“会心”一词不仅放在句中,而且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去理解,这样显得更为亲切自然。发展思维也是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探究唐老师和张爷爷发出会心微笑的原由,设想他们的谈话,这样,既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主旨,也有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
本课中存在的问题也有许多。如,当我要求学生们再读一次课文,并理解“失物”的意思。孩子们说出的答案是:“课文中的失物指的是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花生壳等。”《失物招领》这一课中的“失物”其实是有其特殊意义的,要让学生明白“此失物”不是“彼失物”是本课的重难点。当揭示课题时,学生回答错了,明显的是把“失物”与“食物”混淆起来了,而物品在这里并没有及时纠错,把“食物”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来朗读辨析。因为揭示课题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失物”的意思,而“失物”的真正意思与课文中的“失物”更是有所不同。
本节课自始至终朗读占的比重太大了,这应该是过分尊重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但以读为本不是只以朗读为本,更不是以“大声朗读”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还是应该姓“语”、姓“文”,课文中如“植物园很大很大,花草树木很多很多”、“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四十双眼睛睁得大大的,四十双小手在各自的口袋里摸着,不一会儿,四十张小嘴一齐喊:‘唐老师,我没丢东西!’”等都是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材料,可以让学生从中读出韵味、悟出方法、模仿说话、学着写话,从而让读为理解感悟、学以致用服务。朗读是必须的,但在以后的课堂上也应该定一个不变的练习环节,让孩子们更全面、实在地面对“语文”。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2
《失物招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通过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垃圾,从文中受到启发,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播放一段失物招领的录音,然后我告诉学生,把丢失的东西领回去的过程就是失物招领。通过事实,让学生能更清晰的明白“失物招领”的意思。并回忆上次春游中,自己是否也遗失了自己的“失误”。
在学习课文生字时,我跟以往一样,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让学生先复习生字词,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胜心更强。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字词,发现规律,让他们充分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低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学生熟记生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复。但是多次重复,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所以重复中必须有所变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在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同桌讨论,自行解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化,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在启发学生领悟朗读的语气时,我随机出现问题,让学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来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习说话: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说话的训练,一是有助于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失物招领》说课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认识“失、准”等14个生字,并能加以运用。
2、 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3、 理解课文内容,继续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加以运用,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区分易混的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 指名读题目,正音。
2、 议一议:
“失物”是什么意思?
我把一样物品借给别人用,那样物品能叫失物吗?
师简介“失物”的意思。
3、 师生演一演招领的过程。要简单。
二、初读课文
1、 标出段序。
2、 文中圈出生字,读正确。
3、 快速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 反馈。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归纳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并相应地板书。
5、 连起来说一说,看谁说得又具体又生动。
6、 再认真读一遍课文,觉得满意了坐下。
7、 前几名先坐下的和后几名比较慢坐下的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更清晰、正确,尽量防止各自读流于形式。
三、识字并运用
1、 指名上来抽字卡,并要大声读给大家听,一起指正(可以进行组间比赛,提升紧张感,每组叫到的人数应一样)。
2、 请刚才持卡的同学,拿着卡自由流动,用手中的卡叫另外组的同学读,最好能组词,不会读的站起来,比比哪组站起来的人数少。
3、 请站着的学生读字卡,大家给予帮助。
4、 比较读,并组词:
认( ) 准( ) 先( ) 备( )
队( ) 难( ) 失( ) 各 ( )
五、 再读课文,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六、 评析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 开火车读字卡,同桌组词
2、 指名读字卡,然后指名组词,自荐用上那个词说句话。
3、 小组内进行读字、组词、说话练习。
二、 读课文,感悟
1、 齐读第一自然段。
2、 你知道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去干什么?
3、 植物园怎么样?同学们参观认真吗?你怎么知道的?
4、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创设情境比比谁读得更棒。注意“可”要读出抑扬感。
5、 接下来的3、4、5、6自然段朗读,师读旁白,学生只要读说的一句话,但要结合叙述加进动作、表情等等。
6、 小组内练习,师巡视指导。
7、 各自读第7自然段,说说如果当时是自己在场会怎样想,怎样做。
8、 齐读第8自然段,师提示“会心的微笑”处要读得缓慢、高兴。
9、 讨论“会心的微笑”是什么意思,适当扩展。
10、 自荐读,比比谁读得更生动(从语音、语气、表情等方面评价)。
11、 各自读课文,要求:
完整、仔细,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多读读。努力读出自己的最佳样子。
12、 反馈(选一两个段落即可)。
三、 指导写字
---------------------------
四、评析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4
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是个人人皆知的话题,小朋友是最纯真的,所以上这一课对他们会有很大的反响。在《失物招领》的教学中,我就注重了精心的预设和情境的模拟再现,整个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跟随着学生的思路,我像裁缝一样将他们的思路穿连起来,一步步引导他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的发言精彩之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之深刻,使我非常欣喜。当我教到:“不,有不少同学掉东西了”的时候,停下了问:他们有没有丢东西呢?他们丢了什么?学生们不仅回答了我的问题,他们还结合到校园环境的建设来认识到了自身行为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之前我总以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认识不到问题的要害,而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让我深深地懂得了小朋友他们不仅纯真而且也懂得不少道理。
课堂上也没有发不起言的学生,只有不精心设计备课和很好引导的老师才会出现课堂的冷场。预设中“探讨乱扔垃圾的坏处”这个问题,尽管在预设时设计到了,我根本未曾想过学生回答得起而且还能从中反思自己,只是想如果他们认识不到,到时直接告诉他们就行了,本来这个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可他们不仅想到了,而且认识还那么深刻,这更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精彩的教学源于精心的“预设”和教师的“课堂引导”!生成之花在预设和引导的土壤中绽放异彩!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5
《失物招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通过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垃圾,从文中受到启发,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在学习课文生字时,我运用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方法,在学生自己读文识字的基础上,出示生词,巩固学生识字的效果。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字词,也就是第三个环节,进行归类识记生字:
(1)比较形近字。
先—失洞—同现—观江—工堆、推—准
去—专人—队木—才青—请格—各
(2)形声字:“洞—同”“青—请”“格—各”。
(3)组词或说句子。
学生能够清楚地识记本课的生字,效果较好。
紧接着,我又指名读课文,要学生读正确,并相机正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熟练正确地读课文,不让一位掉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有起来读书的机会,学生读书的兴趣浓厚,正确率也大大上升。
在朗读感悟环节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当学生领回自己的“失物”时,唐老师和张爷爷“发出会心☆☆的微笑”。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a.下面,老师要找两位同学上来扮演唐老师和张爷爷。你们扮演文中的同学们,边读边观察台上两位同学的表情。
b.老师相机采访,唐老师,你为什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张爷爷,您为什么会心地微笑啊?”(孩子们知错就改)
“唐老师,您为什么会心地微笑啊?”(孩子们领回了自己的“实物”,知错就改)
这样,学生在理解了“会心的微笑”的同时,更懂得了我们在郊游时,千万不要丢失这样的“失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风景优美如画的环境里,愉快地郊游!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注重学生对失物的理解,和学生领回失物后老师和张爷爷会心地微笑的理解,而对文本的朗读有所欠缺,这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加强的环节,因为【新课标】强调,低年级应该让学生加强朗读,可以是在老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朗读。学生朗读的能力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才能随之提高。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6
《失物招领》这篇课文写的是一篇关于小学生去植物园参观时,乱丢垃圾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同时这篇课文也和我们平时发生在周围的事情是息息相关的。
于是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紧紧围绕“失物”去讲,我问学生们“失物”是什么意思,而本课中的“失物指的是什么呢?先让学生们熟读课文,在读课文时找找,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随后我通过比较形近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坐不住爱动。我就采用了竞赛的方式来学习,分成四大组竞争,谁表现好,给谁哪一组奖励一个红花(在黑板上),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学完课文后之后,我让学生们结合了一下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行动起来我问大家,我们周围的垃圾和公园的垃圾以及公共场合的、草坪上的垃圾是怎么产生的?学生说是路过的人们产生的。我又问,我们教室里的垃圾是谁产生的?学生说是自己班里的同学产生的。那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怎么产生的呢?学生发言很积极。我又问,这些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于是我借此机会让学生们观看了一段视频,垃圾倒垃圾中转站之后又被分类送到不同的地方,可回收的被再利用,不可回收的被压缩填埋。有的垃圾很不容易被分解利用。看完后,学生明白了垃圾来自生活,回归自然。不会消失,要保护好环境。
最后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实践活动,找“失物”。找一找在校园里或自己家附近有没有失物,如果有,就将它们扔到果皮箱里。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7
《失物招领》一文主要讲了一年级一班的唐老师带领学生到植物园参观,在吃饭时乱扔垃圾,老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了垃圾,旨在让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我们班正好在这方面表现较差,我反复强调,也不断给学生做表率,但始终不见好转。因此我希望借此课文能对班上的孩子们进行一番教育。课前,我把教室里同学们丢在地上的纸、笔,掉在书包柜后面的衣服,书包,全都收拾起来,以备上课时用。
随着课文的进行,孩子们读得很有兴趣,当讲到唐老师拿着一袋“失物”时,我让学生猜猜,同学们都会把什么东西丢失呢?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可能是同学们带的书包忘拿了;有的说:可能是谁的衣服忘记穿了……当同学看到我否定的表情时,都表示非常奇怪,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接着读课文,“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读到这里,孩子们都明白了,原来这些“失物”竟然是同学们丢掉的'垃圾。课进行到这里,我觉得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机已到,于是我,举起手中的塑料袋,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班经常因为地面杂物较多而在卫生检查时扣分,都是谁丢的呢?”同学们面面相觑,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又接着说:“课间的时候,老师也在我们班里捡到了许多‘失物’。大家看一下,这些东西都是谁的呢?谁愿意把它们领回去?”孩子们看到老师手里的东西,纷纷下来把袋里的东西有的扔进了垃圾桶里,有的把衣服重新叠整齐放到衣柜里,有的把书包又整齐地放进书包柜里。
可是这只是暂时的,怎么才能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呢?我忽然想起前一段时间在《班主任之友》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和孩子抢“垃圾”》,于是我提议,从今天开始,我们来个比赛,每天老师会不定时的进教室,如果老师进教室时,捡到地面上有纸,那老师就赢了,如果老师捡不到纸,那你们就赢了。孩子们一听要进行比赛,个个都来了兴致,纷纷答应,我又说如果老师赢了,要罚你们给老师讲故事,唱歌,你们赢了,老师也可以给你们讲故事,唱歌。这下学生更有兴趣了。
课上完了,孩子们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进行了一次较好的思想教育。我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孩子们一定会有良好的表现,我们的班级一定会大变样的。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篇8
应该说,上完以上环节,我在喜出望外的同时也真的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我一味地牢牢控制住教学时间,没有让学生表达完,我将错过一场多么精彩的表演!我又将新课程的理念置于何处呢?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体现
虽然新课程提出,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以学生为主,但一直以来,我们总免不了习惯于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客体,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他们的学习活动制约于主体预设的。框架之中,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了儿童主体精神的缺失与沦落。在教师们每日进行着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实施的过程成了“教案剧”的演绎,一切尽在“执行与落实”之中,甚至教师为了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从而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反思今天的教学,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的流程也不再是简单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尊重和相信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只有为学生搭建起足以任他们舞蹈的舞台,学生才能展现出他们的精彩!我们的教学也才能充满活力,充满个性。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不仅担负着组织课堂教学的任务,更要努力使学生乐学、善学。
试想,如果本节课我在上课伊始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没有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学生会有如此活跃的思维,如此精彩的发言吗?答案似乎应该是否定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适宜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催放学生的智慧,撞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方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