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2024语文教案模板(最新6篇)正文

《2024语文教案模板(最新6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

语文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汉字,并能从字形结构上分辨这些汉字的特点。

2、能通过平时的积累,按要求填写词语;能仿照例句和提示语将句子补充完整。积累生活中的一些流行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平时的积累,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解决学习中的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将平时积累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写词写句

教学难点:动手收集资料,积极参与语文活动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读、写、议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二、走进“写字板”

1、学生先认读“睁、挣、净”和“形、影、彩”这两组汉字

2、师指名学生读,及时纠正错音。

3、提问:这两组汉字从形体上看有什么特点?

4、学生讨论、交流,师点拨。

5、学生试着给六个汉字组词,并指导进行书写

三、走进“我能写”

1、学生读题目,弄清题意。

2、指名学生说,师点拨。

3、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利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填写。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名将学习成果在班上展示并评议

四、走进“我能说”

1、学生复习本单元内容。

2、学生自由读题目,弄清题意。指名学生说,师点拨。

3、学生试着补充句子。指名学生展示成果。

五、走进“读读背背”

1、学生先自由读词语,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读自悟,弄懂这些词语的特点和大意。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指名学生说

4、学生自由读,体会、背诵。

六、课堂

学生背诵“百宝箱”里的词语,并试着再列举一些流行词语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阅读课文,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注意体会作者简明扼要朴实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两课时讲授完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注意体会作者简明扼要朴实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拔法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一、导语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来学习《苏州园林》。

二、释题、简介文体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

育家,编辑家,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

三、录音机朗读课文,把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画出来,给它查字典,予以解决题目。

1、录音机朗读课文,正音正音,查字典,解释词语,扫除阅读障碍。

四、看图,齐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点。

1、投影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具体讲解每一个画面的特点,教进

行引导点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原文中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五、分析课文结构特点,深入研究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些什么内容,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2—7自然段,确立说明对象,及之间的关系。

3、朗读第二、9段,思考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要继续写下去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那为什么作者又不继续写下去呢?

5、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全文紧紧抓住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哪能一点来进行分析和说明的?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1、分析课文说明的顺序及其作用。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

教学重点:《苏州园林》说明的顺序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教具: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方法:复习法、讲解法、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新词。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读课文,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如何?

讨论并归纳:

从全文来说,从整体到局部;从各部分来说是从主到次,由大到小。

三、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由学生举例说明。

1、作比较

2、打比方

3、举例子

4、描摹

四、理解课文语言,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1、“可是苏州园林在不同之中的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务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删�

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意肯定,一点不含糊,这同样是用词准确的典型例子,但要注意用得准确。

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都说生命美好,“好死不如赖活着”。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同学们,你们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吗?我们先来看看英国作家罗素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

遏è制飓jù风俯瞰kàn濒bīn临

多音字

颤抖chàn秘鲁bì呼号háo

颤栗zhàn神秘mì号外hào

2、重点字词

死寂:没有一丝生气;形容极其安静,死沉沉的。

遏制:制止,控制。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飓风:气象学上旧指12级风。

3、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英国):罗素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三、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短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结构。

1、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二部分(2—4)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第2段:作者大胆率直地表白了追寻爱情的三方面原因。

第3段:写作者寻求的三大知识范畴。

第4段:出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作者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第三部分(5)总结上文:苦难的一身却愿意重活,展示崇高的品质和博大胸襟。

2、通过理解重要词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析】运用比喻,将这三种激情比成飓风,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罗素生于1872年,死于1970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他的一生动荡不定。在这样的生涯中,罗素有过深沉的痛苦,也曾陷入绝望,但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是如此强烈,犹如飓风一样,给他摆脱痛苦的希望和力量,让他从绝望中奋起,从爱情中发现美好,从知识中获取力量,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意识到人生的责任,总之,这句话的含义是说,这三种强烈的感情,是鼓舞他人生的强大动力。)

(2)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解析】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意思是说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像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像再也没有其他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这孤寂之苦,反衬爱情的给人的充实、喜悦。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解析】“爱的结合”,就是最美好的生活,就是进了天堂,这样的天堂正是作者要追求的人生境界。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

(4)爱情与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解析】爱情和知识把罗索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5)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解析】作者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只是个人的力量有些微弱。

(6)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次。

【解析】作者总结上文,虽然他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是值得活的”,这正是罗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的写照,也是一个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家的肺腑之言。

四、作业:

1、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对于“我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可以借鉴本文作者的表达方式来表述。

例文(略)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情况,熟读第二段内容,抓住关键词“首先、其次、最后”就能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答案解析:

中间三段对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阐述。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也以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激情去追求知识。

3、品读课文,赏析句子:

(1)生命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2)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题思路:要求赏析句子,凡赏析句子都要先看句子有没有用修辞,如果有修辞,就分析修辞及作用即可。此题就让学生巩固这一点。

参考答案:(1)比喻。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却是永无休止的。

(2)比喻,将“这三种激情”比成“飓风”,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答案解析:先定修辞,若是比喻拟人,都有生动形象的效果,然后分析写出了事物什么特点或表现人物什么感情。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1个认读字。

2、能力目标: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关联词语造句。

3、情感目标: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并练习归纳。

教学重点:

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船长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格,并能正确表达。

查阅资料:

教学具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2课《跳水》。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结合预习能谈谈你对这位作家的了解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通过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题质疑,初步感知课文,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我们知道,读一篇文章,从接触题目开始,看到“跳水”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把同学们提过的问题汇集一下,就是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么样?跳水的结果又如何?)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引导学生从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划分段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解决问题。

3、交流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

4、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试着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跳水》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回顾内容

请学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受理解

(一)引导学生通过读简单了解跳水的起因。

(二)引导学生抓住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态、心理的变化,了解事情的经过,感受孩子遇险的情景。

1、请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表格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把描写“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态、心理的变化”的词句画一画,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师:孩子是怎样一步一步陷入绝境的呢?

重点体会两句话: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了帽、

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重点指导朗读)体会完后问学生还能用哪些词形容孩、

子处境的危险或情况的紧急?(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万火急、万分危急……)目的是进行词语积累。

体会后问:难道这顶帽子就真的这么贵重,值得孩子不顾危险地去追猴子?

师小结:孩子准是被调皮的猴子气昏了头,一心只想着取回帽子,挽回面子,其余的可什么也没想了,就这样,孩子冲动的、不计后果地一步一步地陷入了困境。

(三)引导学生从船长的办法,体会人物品质。

1、用一句话概括船长的办法。

2、想一想,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办法,为什么?

3、通过这一段的描写,说说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方面体会出来的?(小组讨论)沉着镇定、机智果断

4、指导读船长的两句话。

5、自读最后一自然段,看看结果怎样。

(四)创设情景,拓展教材。

孩子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了。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写下来。(可对孩子说、对船长说、对水手们说)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课后反思:

教师:能指导学生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不足:在概括主要内容方面有部分学生抓不住重点。

语文学科渗透教育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学懂课文中的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2、学生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相互探究解决。

3、能写师生相逢的动人场面、对话。

学习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

学习难点

写师生相逢的动人场面、对话。

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一)课前播放《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

(二)学生认真听歌,说说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像园丁,默默耕耘着这片神圣的乐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老师的课文《老师领进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一)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要求:

我是学习小能手:

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通顺、正确,把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作者40年来一直记忆犹新的情景和深藏在内心的感激之情;

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二)交流阅读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要求叙述简洁、有条理。

(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同学间相互解答。

三、拓展延伸,表达运用。

你能猜测一下作者的身份吗?(赫赫有名的大作家)他就是现代作家刘绍棠。

介绍作者在文学上创作取得成就,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刘绍棠,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青少年时代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青枝绿叶》、《山楂的歌声》、《中秋节》、《瓜棚记》、《私访记》和长篇小说《运河的桨声》、《夏天》。后有长篇小说12部,中篇小说等40余部和《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系列》等出版。他的作品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十多部作品荣获全国奖,多部作品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让学生自由读)

这位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阔别40年的家乡,见到了当年的小学老师,思绪万千,一位的作家,回乡探亲,在村庄的小河边遇到了40年前的小学教师(出示画面),发挥你的想象,结合课文内容,描述一下当时师生相逢的动人情景。

1、我是小才人

小才人:一位的作家,回乡探亲,在村庄的小河边遇到了40年前的小学教师(出示画面),发挥你的想象,结合课文内容,描述一下当时师生相逢的动人情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感受,可以写,也可以找同学演演这个动人的情景。)

2、齐读第8小节。问:刘绍棠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感谢)

你能用激动、感谢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

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恭恭敬敬地行礼”是怎样行的?读好这段话。

四、深入理解题意

因为老师在他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所以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课题怎么解释?(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五、转换角色,走进文本

那么田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 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看一个例子, 课件出示诗

(一)我是小老师:假如你是文中的田老师,你将如何给学生念小诗或讲故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内容练练。

(二)交流汇报

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模拟的诵读;2请学生评价:像不像田老师?(评价从语气、语调、情感等方面展开,先以肯定为主);3请学生思考:在朗读中还有什么地方改进?

这首诗没有故事情节,可是田老师是怎么教的?(指名学生读文)

田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觉得田老师教的这个故事妙在哪里?绝在哪里?(育人、1-10 )

(田老师通过合理丰富的想象,自然巧妙地将诗中1-10的数字,构成了一个完美,有情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真是“寓教于乐”啊!)、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 !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教师板书,你还可以从哪看出来?

①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理解含义)(田老师像“春雨入土”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

谈体会、朗读指导

语言的迁移运用:请学生选择“身临其境 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等词语联系课文内容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对田老师说几句话。(让学生在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中,真切感受到田老师是一位文笔和口才都很好的、充满爱心的老师。)

六、最后一段师读并出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如何理解?(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作者之所以能成为作家,是因为田老师上课那么的生动,在我幼小的心灵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指名读、齐读)

2、可老人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师小结并板书: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齐读

七、做个小作家

我们现在已经是五年级的毕业生了,马上就要离开母校,离开培养教育了我们五年的老师,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指名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本子,请你用最真诚的心向我们敬爱的老师写几句赞美、感激、祝贺的话。(放音乐) 反馈

八、全体起立向所有的老师敬礼

最后让我们用歌声唱出心中的感激之情,好吗?唱《每当走过老师窗前》。

九、课外阅读

鲁迅《藤野先生》

毛泽东《我的老师徐特立》

贾志敏《全在不经意之中》

附板书设计:

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田老师 身临其境 刘绍棠

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

桃李情深

语文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例文,知道文章叙述了自己在新疆的经历和感受,重点写了游览赛里木湖的情景,抒发了兴奋之情,表达了要和好朋友分享快乐的愿望,但它与一般记叙文不同,它是以信的格式写出来的,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信上。

2指导学生结合“习作要点提示”分析例文,了解信的基本格式,明确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五个部分,明确各部分书写在什么位置,明确信的内容,需要告诉对方什么就写什么,想告诉对方什么就写什么。

3指导学生分析“习作要求”,知道是给亲戚或朋友的一封信,注意有的放矢,用语得体。

4指导学生选择写信的对象和选择好信的内容,鼓励学生写好后寄出这封信,为日后书信交往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当今虽然有了电话、电报、电脑等先进媒体,可人们的社会交往仍离不开书信,本次作文要求给你的亲戚或朋友写一封信。

二、读析例文

1、引入例文<<给好朋友的一封信>>,认真阅读。

2、简单交流,指出文体,并结合信的内容,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这种文体珠社会交际作用。

三、系统介绍,严格要求

1、着重提出,信的格式不能搞错。

2、系统介绍信的格式。

(1)信一般包括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日期等五个部分。

(2)每个部分该写在什么地方,都有传统的约定俗成的格式。

(3)还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四、小型练笔,填写格式。

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正文内容。

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叙述见闻,也可以介绍经验,交流思想等。

六、对照要求,完成草稿

七、组织修改,注重格式

八、认真誊写,符合规格

写信给别人,越是态度认真、字迹工整,越是说明对别人的尊重。

九简介信封写法,鼓励投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