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神经调节》教案【优秀7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神经调节》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板书〕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缩手反射
膝跳反射
非条件发射 哈欠反射
反射的种类 惊弓之鸟
条件发射 谈虎色变
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答〕略。
〔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思考与讨论2〕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探究与交流】:
突触中传递的递质中有一种是兴奋性递质叫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为胆碱和乙酸。研究发现有机磷杀虫剂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结果动物会怎样呢?
【课外实践】: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早发现了在神经细胞之间某种信号的传导,即所谓的“慢突触传递”。这些发现对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号传导中的'紊乱如何引发神经或精神疾病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人们研制出了治疗帕金森综合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药物。请你收集相关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板书〕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资料分析〕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板书〕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思考与讨论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
〔旁栏思考题〕
提示: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神经调节教案 篇2
高中生物第一册(必修)学案
第25课时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
知识精华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与应激性的区别)
⑴种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⑵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神经调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⑴结构:细胞体,突起(+髓鞘→神经纤维→神经)
⑵功能:
①产生兴奋
②传导兴奋:基本形式——神经冲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未刺激部位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特点:双向传导
细胞间的传递:兴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特点:单向传递
题例领悟
例1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解析:完成一个反射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传出神经受损、其他正常,则表现出传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不能运动,但感觉仍然存在。答案:b。
例2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解析:组成一个反射弧的神经元主要有三类: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三者之间通过突触相联系。突触的结构由轴突与细胞体、树突接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兴奋只能由前膜向后膜传导,即突触决定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的单向性。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双向)和在神经元之间(单向)的传导情况。答案:b。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见到话梅就分泌唾液b.手一碰到火就缩回来
c.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奶d.人遇见强光就会闭眼
2.当一个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针刺大腿,该伤者()
a.产生缩腿反射并感到疼痛b.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
c.不产生缩腿反射能感到疼痛d.不产生缩腿反射不感到疼痛
3.下图是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4、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二、简答题:
5.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代表传出神经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d.s代表感受器
⑵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⑶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刺激ⅲ处,肌肉。
自我评价答案:
一、选择题:
1.a2.b3.c4.b
二、简答题:
5.⑴a⑵c⑶收缩无反应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篇3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2.教学难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课时 2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板书〕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缩手反射
膝跳反射
非条件发射 哈欠反射
反射的种类 惊弓之鸟
条件发射 谈虎色变
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问题〕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什么是兴奋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
〔答〕略。
〔板书〕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思考与讨论2〕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及板书〕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探究与交流】:
突触中传递的递质中有一种是兴奋性递质叫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为胆碱和乙酸。研究发现有机磷杀虫剂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被破坏。结果动物会怎样呢?
【课外实践】:xx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授予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他们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早发现了在神经细胞之间某种信号的传导,即所谓的“慢突触传递”。这些发现对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号传导中的紊乱如何引发神经或精神疾病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人们研制出了治疗帕金森综合症以及其他抗精神疾病的药物。请你收集相关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板书〕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资料分析〕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板书〕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思考与讨论3〕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
〔旁栏思考题〕
提示: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复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篇4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1.教材内容:本节的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关于兴奋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两部分内容。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一部分,教材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介绍了突触的结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
2.学情分析:有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教师可以给出少量时间由学生快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上的传递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接触过,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教师在这方面要多做指导、启发。
《神经调节》一节的内容对于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生物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生物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性。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3)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介绍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激发探索精神,养成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素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五、教学策略设计
动机激发策略:创设情境,从运动的协调引入;重现关于研究神经传导的材料选择和实验手段体现科学方法教育,避免封闭的演绎过程。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比较的认知策略: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六、教学方法设计
实验原理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七、媒体设计
自制cai动画:反射弧模式图;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突触小体结构模式图;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过程。
八、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
学生: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如果仅有体液调节,机体就难以迅速而精确的作出反应。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学生: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教师强调反射概念的三要素,并且指出,反射是应激性高度发展的结果。
反射大致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请同学们来分析四组有趣的现象,看看它们分别属于那类反射?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媒体显示实例图片:小猴吮奶;狗熊飞车;尝梅止渴;望梅止渴。)
学生:小猴吮奶和尝梅止渴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也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狗熊飞车和望梅止渴是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
学生:反射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并提示注意闪动部位代表的结构。
反射弧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学生: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识图。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部分,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简单地说,反射过程是感受器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分析与综合产生兴奋,经一定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发生相应活动。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举例分析。
通常脊椎动物的反射弧,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经元,它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那么这些神经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略)
神经元之所以受到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是与它的结构相适应的。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完整的高度特化的细胞。细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递信息;髓鞘则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教师强调神经纤维的概念:长的树突、轴突和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从宏观上看,兴奋需要在反射弧各部分上传导;从微观上看,兴奋则需要在组成反射弧的每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导,特别是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的传导
早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现象。但是神经纤维都很细,做实验很困难。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是实验的理想材料,它粗大的轴突直径可达1毫米,使测量电位差的微电极易于插入,为开展实验提供了方便。
实验方法: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图示。
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用微伏计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即电势差。结果显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很早人们就发现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na+离子浓度则相反。
在细胞未受刺激时,也就是静息状态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
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
学生分析:静息时,由于k+离子外流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由于na+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外迅速发生了一次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学生:试着用物理课上电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就膜外和膜内情况分别说明。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了电位差,于是就有了电荷的移动,在细胞膜内的兴奋部位与邻近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也形成了电位差,也有电荷的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电流方向如何呢?
学生: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则由兴奋部位流向未
兴奋部位,从而形成了局部电流回路。
引导学生观察相邻的未兴奋部位:
这种局部电流又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发生上述同样的电位变化,又产生局部电流,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向前传导,而已经兴奋部位又不断依次恢复原静息电位。兴奋就按照这样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
完整演示动画并让学生归纳和复述:
兴奋传导过程:刺激→膜电位变化→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我们分析了当兴奋从树突经胞体传向轴突时的传导方向,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图示略)
学生从物理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兴奋部位与两侧未兴奋部位都存在电位差,所以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结论:传递特点──双向性。
兴奋传导受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化学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干扰或阻断。
(2)兴奋的传递: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演示动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递质,例如乙酰胆碱。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
将动画还原到较为宏观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去观察突触。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
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
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这种单向传递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有规律地进行。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之后很快又恢复为静息状态。
引导学生观察线粒体,得出“兴奋传递是一个耗能的过程”的结论。
有些杀虫剂能抑制酶的活性,使递质不被破坏,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
(3)比较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间的传递
信 号 形 式
电 信 号
化 学 信 号
传 导 速 度
快
慢
传 导 方 向
双 向
单 向
实 质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兴奋的传导,对于反射的发生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结合动画演示)当感受器受到一定刺激后就产生兴奋,引起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的改变,形成局部电流;当局部电流沿神经纤维传导到轴突末梢的突触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
神经元传导到另一个神经元。
概括的说:兴奋传导是膜电位变化→递质的释放→膜电位变化的一体化过程。
学法指导
学生在掌握上述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联系反射模式图,并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如临床上用药物局部麻醉的机理是什么?(药物抑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兴奋不能传递)
课外探究与思考
1.探究局部麻醉药物的可能作用机理。
2.试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电流在金属导线上的传导速度。
神经调节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二)能力:
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三) 情感: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学重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概述反射和条件反射。
4、说出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教学难点:
1、描述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 描述脊髓和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概述反射的类型和特征。
4、举例说出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和我一起做拍手的游戏,并提醒这位学生在互相拍手时尽量躲开。
师:为什么在拍手时能够躲开?
(二)新课学习:1、脑和脊髓
小组互助讨论学习P83-P85
1、神经元
讨论:神经元的分类
师生交流:神经元的类型很多,按照生理机能可分为三类: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把感受器接受的信息传到中枢(脑和脊髓);
(2)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把中枢产生的命令传向效应器;
(3)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把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传到另一个神经元,起联络作用。
师讲解: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叫做兴奋性。组织在受刺激时,由相对的静息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由较弱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强的活动状态,叫做兴奋。另一方面,活组织或细胞由显著的活动状态转化为相对的静息状态,或由较强的活动状态转入较弱的活动状态,叫做抑制。刺激要引起组织发生兴奋,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阈。高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当阈上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产生兴奋,并传导到其他部位。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就叫神经冲动。
师:出示一猪脑,让学生观察
生:对照图12—和实物说出脑的组成,及脑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课时 )
反射和条件反射(P85-P87)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充足的睡眠有利人体的健康,青少年的睡眠每天不应少于8小时
(一)小组讨论性学习:每天的睡眠时间
(二)自我评价 1、2、3、4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节神经调节
一、脊髓和脑 脑 :大脑、小脑、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灰质、白质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二、反射和反射类型
条件反射
1、反射 非条件反射
2、人类特有的反射:抽象的语言、文字等
七年级生物神经调节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神经调节》教案 篇6
一、教学设计思想
《神经调节》一节是生物第四章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反射弧完成反射的过程、神经细胞内部兴奋的传导及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等内容都比较抽象难懂,如果处理不好则枯燥无味,学生既没有兴趣,又不易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我熟读教材内容后,感觉本节课最关键的问题是兴奋的本质,因为这是研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基础。但教材中只说明了兴奋是一种快速的电位变化,而对这种电位变化产生的机理却只字未提。事实上,根据经验,这一结论在完全不了解机理的情况下是很难记住的。而我认为这样一个内容恰恰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好机会。于是,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就成了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指导思想。
所以,我认真阅读了陈守良老师编写的《动物生理学》中关于神经的兴奋与传导一章,也许是陈守良老师形象生动的语言启发了我,我发现如果将这部分内容适当简化处理,抽离出主线,再配以形象的描述,学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于是,大致的教学思路基本形成,而这个思路就是按照历对生物电现象的研究过程展开的。而且,板书的设计力求明确简练,将最重要的结论留给学生,以便于将来的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的分析,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补充神经生理的一些研究方法,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
2.过程与方法
体验设计实验的要点;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能利用已知信息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家认识问题的思维过程;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漫长、充满艰辛、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兴奋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教师活动:前面学习了体液调节,但体液调节速度较慢,某些活动需要快速反应,如针扎指尖,必须要有一种快速准确的调节方式,这就是神经调节,即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调节,它可以使体内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成为一个整体,并使我们对外界的刺激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从而适应环境。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并讨论。
2.反射和反射弧
教师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动物生下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简单反射叫非条件反射;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是条件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请学生描述缩手反射的过程,引出兴奋一词。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描述缩手反射全过程。
3.兴奋的本质
教师活动: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兴奋怎样传到呢?介绍神经细胞的特点和神经纤维的概念。兴奋就是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好像电流沿着导线传导,因此人们怀疑这是一种电活动。介绍测量神经纤维电位变化的经典实验。证明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现象出现的原因,小组讨论实验。
4.平静时电位差形成的离子基础
教师活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是怎样产生的呢?与细胞内外带电离子的分布有关。展示表格,发现膜内外存在着巨大的离子浓度差。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内的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扩散到膜外,就会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讨论平静时电位差的形成机制。
5.兴奋时的电位变化和离子基础
教师活动:兴奋时细胞膜会发生一种快速的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这种快速的电位变化就代表着发生了兴奋。离子基础是由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而导致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而造成的。恢复平静状态的电位变化主要是由于钾离子扩散出去实现的。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讨论兴奋时电位变化的机制。
6.兴奋的传导
教师活动:兴奋部位与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有电位差,从而形成局部电流,使相邻部位也发生了电位变化,说明兴奋传导至该处,而已兴奋部位又不断恢复原先的电位。兴奋就是通过形成局部电流的方式迅速向前传导的。
学生活动:思考兴奋传导的机理,并绘图表示。
7.总结
兴奋的本质是一种电位变化,兴奋的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
五、教学反思
1.利用科学史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讲授科学史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其次要考虑教师对该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讲授技巧。科学史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能丰富课堂,使课程拥有趣味性和观赏性,这种不断探索跟揭秘的过程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心,这比用其他手段获得学生的关注更容易。
2.整节课是用一个个问题串起来的。我所教授的是普通班的学生,因此问题的设置很费心思,且需要尝试修正。合适的问题要能激起学生思考,不能过难,而且要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力争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明白最终的结论如何得出。这种教学方法很适合于本班的`学生,因此这将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3.整堂课并没有开展全班大规模的活动或分组讨论,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进行的只是头脑中的探究。这种探究方式并不是最理想的,但可能是最符合现状的。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繁多的教学内容,教师只能尽自己的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的收获。
4.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较好,能够将结论较长时间地保留在头脑中,这得益于图片和动画,更关键的是理解了这个结论的得出过程。
5.板书是这节课的缺憾,对知识的总结归纳不够细致,有些随意,还需改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综合性的学科,对本节课的设计就是想充分体现这一点。对实验的分析推理过程其实是在模拟学生将来从事科研的过程,物理学的应用也是让学生体验其他学科在生命科学研究上的作用,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每天学的东西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在为将来打基础,让他们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获得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重要,而创造知识才是他们最终的目标,我们应该尽可能帮助他们,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职责。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篇7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学案【课标点击】学习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重 难 点:1、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解释人脑的高级功能。 3、阐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自主探究】1、学海导航:知识点 观察与思考归纳与讨论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思考以下问题:1.一个神经元细胞包括哪些部分?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反射弧由几部分组成?3.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是指在_________ 的参与下,人体或动物体对外界环境 变化作出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2)反射的种类分: (3)反射弧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4)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 ,由 变为 的过程。(5)结构: 细胞体 突起 外包髓鞘叫 功能:受刺激产生 并传导 。画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兴奋的传导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观察神经冲动传导的模式图,思考: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特点①静息电位:膜内为 ,膜外为 ②动作电位:兴奋时膜内为 ,膜外为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 ,该 在膜外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 ,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 。从而形成了局部 。③特点: 向传导; 性;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画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突触的结构包括几部分?如何传递兴奋?②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特点是什么?① 突触前膜 突触 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鞘经过多次分枝,最后 。突触小体内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内含 。传递过程:神经冲动通过 传导到 小体,其内的 释放到 通过扩散作用与 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 ,即引发 ,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 释放,然后,作用于 ,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 。能量变化:电能 _____ _______ ②特点: 向传递,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 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 或 ,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分级调节观察课本2-5各级中枢示意图思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下丘脑: 。大脑皮层: 。脑干: 。小脑: 。脊髓: 。人脑的高级功能观察课本2-6人类大脑皮层(左半球侧面)的言语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区受损伤时,引起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语言中枢 区受损伤时,引起听觉性失语症视觉语言中枢:阅读文字,书写语言中枢:书写文字。人脑的功能: 。画出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2、例题精析:〖例1〗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是通过电信号传导,二是可以双向传导;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则是通过突触这一结构传导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到突触后膜,从而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由于递质的释放是单向的,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即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答案:a〖例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解析:当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应的酶所破坏,这对于机体来说非常重要,否则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将连续发挥作用,神经将持续处于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