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中学美术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中学美术教案 篇1
中国美术史是美术学科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同时也是专业理论的主干课程。而在21世纪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大潮中,美术史作为高校艺术学子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教育课,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潜能性和前瞻性,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充分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著名的美术教育家陈传席说:“只有技能学习,没有理论学科的学习,不能叫美术教育,文化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技能则不能。”他的这一理论更是精辟地阐明了美术理论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美术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美术史论和相关人文知识教学。但是,长期以来,美术史论课程与教学总是处于陪衬地位,不少学生对这类课程缺乏起码的兴趣与热情。这主要是由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的。因此,加强美术史论教学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
我们在美术教学中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有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是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视理论学习,认为不学美术理论同样可以画好画。这种现象也是现今美术教学的现实且严峻的话题。为什么美术专业理论课引不起学生的重视与兴趣?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这些教学工作者的思考。多年来,我们的美术理论教学基本都在套用一种相同的模式,即教师在授课时对美术理论讲授较多,对艺术作品分析不深入,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导致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培养不足,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对艺术作品的鉴赏也是人云亦云的状态,并且学生也容易忘记所学的美术史论知识。有些教师习惯于按时间顺序讲解美术发展的历史,以美术发展的历史作为讲授的重点。这种方式,可以将美术发展演变过程讲得很详细,但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对艺术作品的分析。这样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只适用于一般常识的欣赏课,这样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艺术认识没有多大的积极意义,同时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就必然形成学生对美术理论学习的轻视和学与不学都无关重要的心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理论的热情以及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二、案例型教学的构想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
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强调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给学生自,注重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其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进而发挥其潜力。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中国美术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和教师及时沟通,同学互相学习,教学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二)“从实验中获得知识”
在美术史论教学中,如果加强艺术作品的鉴赏,用直观的艺术作品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必然会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在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师生处于一种急于交谈的良好教学氛围之中。这样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师传播知识,有利于教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要改革美术史论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因为这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科学事实和概念, “重要的是让他们去做”、“要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将实验放在十分基础和重要的位置上。
三、“案例型”教学方法与传统授课方式的有机融合
(一)基础性和直观性的融合
“案例型”教学方法与传统授课方式的有机融合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直观性的融合。所谓基础性,是指授课时要讲述美术本体所包含的绘画、书法、工艺、雕刻等等,但又非只是客观地介绍材料,而是史论结合,以论带史,使趋于感性的视觉经验上升至理论高度。这既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专业理论水平及创作理念的改善与提高;直观性是指讲课时尽量展示可视形象。大量的视觉形象展示,使授课内容生动、直观,使学生在尽情领略中国古代美术杰作的同时,掌握中国古代美术发生、发展及美术本体的特殊规律,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古代美术杰作和杰出美术家的崇高感情。
(二)传统教学与新成果的融合
传统教学观念滞后,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的试论教学往往偏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案例型”教学方法充分注重吸收和利用最新考古资料和美术理论界最新研究成果,力求授课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授课过程中,注意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的比照,启发学生思考其现实意义;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点和热点加以重点提示,并对观点不同的研究成果进行简明扼要的比较,提出教师自己的看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课堂讨论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三)传统授课方式和教学实践相融合
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生活,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是以书本为中心,很少能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案例型”教学在这里主要体现在授课方式和教学实践当中。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堂讨论和实地参观考察等为辅进行教学。其中将课堂讨论作为关注的重点,使之成为师生互动的纽带,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地参观考察的教学方式突破以往较为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中学美术教案 篇2
关键词:基础图案 教学方法 创作引导
基础图案课程在中职美术专业已有多年历史,它使学生能了解图案的内容与特点,并运用于设计中。基础图案课程是美术设计专业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学习设计的一个转折点。图案创作设计使学生从写实转向设计,从具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以往学生学习素描、色彩,都是根据实物进行绘画,将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从实物转换为具有设计理念的图案形式,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本文对图案设计与创作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分析与研究,并探索了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以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基础图案创作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基础图案课程教授内容主要有图案写生变化、单独纹样与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基础图案创作是基础图案课程的内容之一,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主要内容是图案写生变化、图案造型设计、图案色彩设计等。这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想象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图案创作现存的教学问题
1.重技能,轻理论。无论学什么,技能要进一步提高,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2.教学形式呆板、不灵活。一些教师对基础课学习不够重视,不能根据学生现状灵活采用教学方法。目前中职学生就业需求与学生基础情况较以前有所改变,所以要调整教学方案。
3.注重图案技能技法,不注重学生设计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材的积累。一些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与创新能力,在教授图案时只讲授图案变形常用的方法,不注重引导学生的创作过程。部分学生根本不能创作或很难进行创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4.教师不注重专业知识更新。部分教师的图案知识一成不变,常年用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用的参考书也比较陈旧。一些教师的教案甚至没有改变,教授的知识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就业需求。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
1.理论讲解要明白透彻
一些学生在学习基础图案这门课程前,对基础图案了解甚少,此时老师就要对图案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等知识点进行讲解。比如,写生变化包括写生的方法、写生变化的基本技法、写生变化设计的思维等,使学生从以往的素描、色彩对实物描绘的思维转入设计思维方式,达到能借鉴优秀作品进行自我创作。各种纹样也要讲解它们的概念、特点以及色彩搭配的技巧。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别适合纹样与单独纹样,此时教师就应多讲解它们的不同点。
2.图案创作引导“三步走”
第一步,要让学生胸中有“竹”,从临摹中积累创作的素材。教师第一阶段可以通过临摹,让学生对图案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课程时间有限,不能临摹很多作品,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比如,到图书馆阅读或用速写的形式收集几十张图案作品,或在网上存储一定量的作品。通过收集作品这个作业,学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作品,提高知识面与阅读量,积累一定量的素材,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胸中有“竹”,创作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步,用以旧换新法(半创作形式)引导学生创作。何为半创作形式?即让学生做同一主题作业,学生找一个跟自己想法相似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然后对其中某一部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以完成自己的半创作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创作难度降低,能循序渐进地接受创作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用此法进行教学,效果比直接让学生创作明显要好。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会借鉴别人的作品,以达到自己创作的目的,这不是抄袭,是以旧换新法。例如,作业是菊花花头变形,学生可以用几何法、摹似法或是意象法等常用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第三步,进入全创作。前面两步使学生对创作有了进一步认识,继而进入全创作阶段,就会更顺其自然了。头脑中有了一些素材的积累,技能上更熟练,也具备了设计的理念。教师此时再设计一个主题,布置一些创作作业,要求学生在设计时多画几个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教师给予指导,说出一些方案的优缺点,使学生对设计的方案有深刻的认识。选择好设计方案,就可以做正稿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时注意不能说得太全,以引导的方式较好,避免让学生全按教师的意思去改,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媒体、画展、网络、美术专业刊物、新书等不定时搜索或阅读一些专业资料与作品,或去进修学习,多听公开课,参加专业教师之间的一些有主题的专业交流会,以提高自身知识结构。
4.更新教材
学校不定时引入一些新的参考资料。参考书也可以让学生购买一些,分组进行购买,每组买不一样的书,然后交换看。这样既减少了学生负担,又可以互相分享新书与知识。
结语
如今的中职美术专业生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目标与社会就业需求也有所变化,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寻找最适合现有教学状况的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改是为了教得更好,研究是为了教得更精。笔者在图案课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一些情况,以创作“三步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收效良好。
[1]映雪,梅林。设之“计”思之“维”[J]. 美术观察,2006(7):97.
[2]杭间。设计的民主精神[J].装饰,2010(7):13.
[3]陈池瑜。美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收获[J].美术之友,2009(5):24-25.
中学美术教案 篇3
一、民国时期美术院校开展的图案教育
在美术院校之中开展工艺美术教育,是工艺美术教育正规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工艺美术设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美术院校是专门就美术课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在工艺美术教育方面有着体系化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方法,这些特征能够使其和其他学校工艺美术教育相比更具优势。在高等美术院校中开设工艺美术课程是民国时期工艺美术教育之中最为显著的教育成果,其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12年,我国民国时期著名的民办教育家刘海粟在上海创办私立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该校在我国教育史上是设立最早的私立美术院校,同时也是民国时期最早开展工艺美术教育的美术院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创建初期就提出了明确的办学主旨,即:“造就纯正美术人才、造就实施美教人才、养成工艺美术专门人才。”该校刘海粟校长在早期就提出了开展工艺美术教育的主张,刘海粟在《美术》杂志1919年第2期发表文章指出,为了促进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建议中央政府设立“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同时各省也应该设立“省立美术专科学校”,在各地举办各类美术研究的学术组织,并且尽量多举办工艺美术学校,注重开展和研究美术图案。刘海粟举办了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之后,将其美术教育理念融贯到该校的教学之中。学校于1920年增设了工艺图案科“,科”相当于现在的“系”,学制为3年,对工艺美术图案科的学生注重开展美术图案教育,以此更好地培养工艺美术界的实用人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办学完全按照创办者刘海粟先生的美术教育理念来进行,具有十分显著的特色,推行学分制,规定了各个专业应学的学科课程,同时实行弹性选修制,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必修课程之外选修若干课程,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丰富其知识技能。在刘海粟的主导之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突出和强化了图案教育的实践性,图案科的全部课程之中,实习的时间占总课时的40%左右,有60%是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在图案教学的具体工作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工艺美术图案的兴趣,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1]88。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创了工艺美术教育及其图案教育以独立学科出现在院校之中的历史,当时还有许多人不断呐喊“美术救国”,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之下,全国各地先后举办了许多美术专科学校,包括图案教育在内的工艺美术教育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热潮。“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当时赫赫有名,其办学经验被许多工艺美术专科学校所“复制”和借鉴,许多美术专科学校先后开设了工艺美术系。1920年创办的“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是同类美术专科学校之中经费较为充裕的学校,该校于1930年代借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经验,设置了专门的图案组开展图案教育。为实现学业精细化“,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将图案组细分为建筑图案科、工艺图案科两个科系,美术图案专业进一步细化和分科。1926年,俞寄凡、汪亚尘、潘天寿等人在上海联合创办了“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该校于1930年设立了工艺美术系,在工艺美术系中重点开展了图案教育等课程,培养了众多的图案设计专家。1922年,民国民办教育家颜文粱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该校于1933年设置实用美术科,将图案教育作为实用美术科的重点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印刷制版图案设计方面培养了众多人才,开启了我国在专业美术院校之中培养专业印刷图案制版人才的端倪。1924年,民国美术教育家王悦之等人共同开办了“私立北平美术专科学校”,于1930年代初期开设实用美术系,依然将图案设计作为重要教学课程予以安排设置。除了上述私立美术专科院校开展了图案教育之外,民国时期许多官方举办的美术学校也非常注重开展图案教育工作。比如,在维新变法领袖人物梁启超的倡导下,1918年成立了“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该校专门设置了“图案科”,将图案设计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民国时期著名美术大家郑锦、林风眠、徐悲鸿等先后担任该校校长,一直到建国前夕依然开展美术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专业人才。“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开展图案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实践,在学校内部成立了印刷厂、金工厂、陶瓷厂,学生较好的图案设计作品,能够在这些工厂中得到应用。而学生的学习年限则高达8年,加之学校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从“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毕业的学生通常有着较强的图案设计制作能力。在蔡元培等人的关心支持下,1928年成立了“国立艺术院”,设置了专门的图案系,由著名美术家林风眠担任首任校长。“国立艺术院”是当时最高艺术学府,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健全完整的机构,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均较为规范齐备,因而,该校的图案教育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二、民国时期师范学校开展的手工教育
晚清时期教育领域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对民国初期的中小学教育产生较大影响。为此,在美术教育中,手工教育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规定在各中小学应该将手工科作为重点课程安排教学,课时较多。比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课程设计之中,一、二年级的工艺美术课占全部课程的35%。手工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广泛重视,必定需要更多的手工教师来开展教学工作,导致一时之间大量缺乏手工教师。为此,便在许多师范学校附设了“图工教员养成所”,专门培养手工教师,民国时期师范学校中开展的手工教育逐步成为工艺美术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3]313。比如,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于1915年专门开设了手工图画专修科,徐作哲等名师担任手工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开展手工和图案的画法教学,以培养将来中小学手工教员,成为“以造专才”的学科,后来的著名美术家俞剑华即毕业于此校。为了培养中小学教员,民国初期全国共举办200多所各类师范学校,鉴于当时中小学手工教员紧缺的实际,大部分师范学校开设了手工专修科,比如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山东第一师范学校、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福建第一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其中,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手工教育尤为出色。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是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堂的前身,该校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于1912年开设了手工专修科,学制为3年,手工专修科的开设极大地弥补了社会上手工教员紧缺的问题,而且许多学生毕业之后成为各师范院校、各中小学手工科教员,该校的办学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潘天寿等名家均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堂。广东优级师范学堂、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私立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以及其他专科师范学校等,均开设了手工课程,注重对学生开展手工教育。民国初期的广东优级师范学堂开设了图画手工专科,由沈企桥等人担任手工教员,培养了许多师范学校、中小学校手工教员。民国四年、五年之时,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了图画手工科,学制为3年,在该校校名改称为中山大学之后,设置了专门的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开设了工艺组专门开展手工教育,徐悲鸿、汪采白等名家担任图画手工教员,培养了大量的手工人才。江苏省第四师范学校、福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均开设了图画手工专修科。民国时期的手工教育,还同时在专科师范学校之中广泛开展。1917年的《教育杂志》第9期发表题为《创设专科师范学校》的文章,强调应该创设更多的专科师范学校,专门培养手工教员、图画教员[4]496。民国名家丰子恺、吴梦非、刘质平等人于1919年开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是民国时期最早成立的专科师范学校,该校设置了高等师范、普通师范两科,而在每一科之下又设置了手工部、音乐部,可见该校以开展手工教育、音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手工教育包含了木工、石膏工、纸细工、麦秆工、粘土工、竹工、金工等。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于1924年与“东方绘画学校”合并,合并之后的校名改为“上海艺术大学”,之后又分离出一部分由陈抱一等人主持的“中华艺术大学”,该艺术大学依然十分注重对学生开展手工教育“,艺术大学”人才辈出,周大雄、徐熙一等人均从此校毕业。1926年,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由私人创办,并附设新华艺术师范学校,设置了工艺课程,后来改称为劳作课程,同时开设了相关的理论课程,培养了杨剑龙、陆地、冉熙等美术人才。
三、民国时期工业学校和职业学校开展的工艺教育
中学美术教案 篇4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比较少,缺少理论性指导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典范来呈现实际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实际教学情境做出判断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比较少。缺少弹论性指导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典范来呈现实际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主动探究学习,进而把握之中的基本原理、问题解决技巧等,促进学生的实践体验,进行评价反思,培养学生对实际教学情境做出判断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撰写或编辑起来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或案例研究,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对一些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高师美术学理论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以一些典型的美术教学现象为媒介,以问题为向导,分析体验再现的、真实的美术教学情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运用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
美术理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论和后现代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已知识经验的过程,将主体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活动相互联结,进而成为内化的知识经验。美术理论类课程案例教学通过创设美术教学论、中外美术史、汉画像石艺术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将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情境结合,从而建构起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内化知识。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预测的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评价手段等环节案例教学都依据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激发提升。
二、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应用需要将案例课程的设计、案例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和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作为相互关联的部分,引导学生把美术教学理论与技能运用到教学情境中。案例课程的设计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比如,录像案例《苏州园林》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案例在教学中施行的步骤包括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案例呈现、案例讨论、诠释与总结。案例教学在本质上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案例教学可说是随着系列问题不断深入的思维激发。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要展开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观看案例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录像形式的案例比较感性鲜活,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运用;案例教学进展到更深层面时,可使用凝练的文字形式的案例。在条件允许下,可以运用人物角色扮演、视频播放、实地调查、艺术作坊考察、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新型的案例呈现形式。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师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开发运用
美术教学论课程包括美术教学的前提、美术教学理论的基础、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美术教学设计、美术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美术教育评价、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美术教学研究、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对美术教育教学原理的认识。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开始接触美术教学论时会对定义、原理等抽象概念感到枯涩、乏味,由此学习兴趣缺失。引入案例教学,在感性切入的基础上原理更简明清晰,使教学原理和教学实例一体化,具象与抽象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可使学生体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教育教学知识,而且具有实际的教育教学技能;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景况。通过教学录像等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中外美术史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系统的介绍中外美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优秀的美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艺术形式,重点放在绘画部分。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全过程,并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中外美术史历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对中外美术史料的把握以及对美术发展规律的探讨的兴趣,掌握美术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美术史以及从事艺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中外美术史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
唐代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黄金时代,革故鼎新,形成了恢弘豪放、雄健宏大的风格。以唐代人物画单元探究学习为例开展案例教学,可分为兴趣导入、分组探究、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展示探究成果、相互评价五个阶段。兴趣导入:了解唐代人物绘画发展概况,搜索相关书籍做好笔记,并分组;各小组接受学习任务,并制订学习计划。分组探究: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园局域网上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以及因特网上查找的信息,了解唐代人物画文化背景知识及技法;各组将获取信息整理归纳并为制作演示文稿作准备。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学生通过教师的唐代人物画师生互动网页,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一幅唐代人物画进行临摹,对唐代人物绘画进行切身感受;学生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展示探究成果:各组发言人通过多媒体制作的演示文稿,展示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发言人的讲解体会唐代人物画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并解答由发言人提出的本组研究的问题:根据演示文稿对唐代人物画不同风格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相互评价:最后各组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谈谈对人物画现代地位的亲身体会,发表自己对人物画与不同艺术题材之间相互作用的看法,畅谈振兴人物画的想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做总结。使全体学生对唐代人物画这一艺术的理解更深刻。本案例通过系统的对唐代人物画的探究学习,结合情感体验,使学生了解唐代人物画的基本特征,使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精髓的艺术精神得以传承与发扬。重点对历史政治画与绮罗仕女画进行探究,教师采用有效的情境设置,学生通过调查、比较、分析等探究性学习,掌握绘画艺术风格,进而进行临摹与创作,培养学生审美情操。
汉画像石艺术赏析主要讲述中国汉画像石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介绍汉画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分析汉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分析汉画艺术的美术史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汉画艺术奠定深厚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本民族和i徐州地区的艺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发扬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对徐州地区的文化特色,汉画像石做赏析式讲解,教学内容应注重科学性、应用性、实践性。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汉代画像石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国内画像石博物馆等。例如学习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包括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汉墓、徐州汉画艺术馆经典藏品、徐州白集画像石墓的图像配置和观念信仰和徐州茅村画像石墓考察与研究;学习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汉代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古为今用,从袁运生的油画作品看汉画像石在中央美院教学的具体应用为案例,探讨汉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产业化开发。充分利用徐州本地区丰富的楚汉文化艺术资源,在实地考察中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关注,提高作为文化传播者与传承者的文化自觉性。
对案例教学的评价不应只限于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而应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在教学活动中采取过程性评价,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人内评价相互结合,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与校外评价共同进行,从而对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学生内在素质得到成长,教师持续反思提高教学技能与智慧,促进优质课程的生成。
参考文献:
中学美术教案 篇5
高中有效性美术教学方案即计划,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使教学质量的保证。在方案定制与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在搜集、参阅资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对自己的课题有新的认识和想法,因此可以根据情况对初定的课题做出适当的调整,使选题更符合研究实际与教学需要。在制定教学研究计划中,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确定自己教案面对的学生群体,如学生这一参与主体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等,如果涉及的学生群体总数过多,可以采取层次化教学的方法,进行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研究,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2.选择研究的方法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研究过程的方法与结果的检测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教育测量法等,而研究结果又涉及到各种评估方法。一线的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到一起,定期进行教学研讨。
3.确定方案的具体内容
美术知识比较杂乱,在搜集和参阅材料,不断了解研究教案的内容时,可以根据新的认识对研究方案做稍微调整,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制定每一部分切实、可行的计划。
4.确定方案设计的变量
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其他不可控的干扰因素等。比如高中课程时间少,美术课题组人员较少属于不可控因素,美术教师需要清楚方案设计的变量中哪些是可控的因素,控制的具体条件,还有存在那些不可控的因素以及由此造成的误差等,尽量使变量造成的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确保有效性美术教学方案的科学和准确性。
二、设计科学、周密、合理的有效性美术教学方案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教学研究都是从简便的、周期较短的、与教学实践结合密切的工作做起。广大一线的人民教师,在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下只要注意用心观察、不断积累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具体的教学方案有很多,我简单举几个例子。
1.课程目标细化分解
通过课前的预习能初步了解美术鉴赏的概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了解美术作品的类别和种类划分;学生通过学习能总结出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意义;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对一件艺术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课下的交流,用“审美的眼睛”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认为针对高中美术鉴赏课,主要是采取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挑选大家都不懂的问题,然后分开讨论,最后再互相分享经验。事实也证明,这种方法的确实有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益。但是需要具有很强的课堂掌控力,不能白白浪费了课堂时间。经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摸索和与同行们教研的交流学习,不断尝试各种方法,也可以来个基于标准的教学。
3.把握好教学过程
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设成一个标准的、统一的模式,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对要学习的美术知识互相补充,而且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每个环节上又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有不同的发挥。
三、总结
中学美术教案 篇6
中职美术图案教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衡量、评价人才的标准之一,要让学生适应知识时代的竞争压力环境,成长为社会的人才,就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研究,灵活地改变教学形式,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启发诱导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之初,教师会让学生通过临摹对图案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思维受到了限制,学生只注重绘画的技巧,而忽视了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要求他们画出一些具体的有个性特点并赋予想象力的作品,大部分学生会不知所措,感到无从下手。在图案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注重通过启发诱导的形式,去培养学生,是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周围环境,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加以引导,鼓励他们大胆创作,大胆想象。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以及激活他们的知识积累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被动变主动,这样学生的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艺术表现力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进一步的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把教育活动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展开,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把创造潜能发挥出来。教师在图案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并制作图案设计,色彩可以缤纷一些,如漫画和卡通这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师要时时刻刻考虑着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挥思维,大胆的进行创作,不应该随便否定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元素,美术是抽象的,美术作品也是具有多样性的,美术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欣赏和评判,太多的要求和限制会扼杀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的作品缺乏自身个性特点与活力。不管学生的作品在教师眼里是美或丑,它都是有学生的个人感情在里面,有着其自身的含义,反映了学生的内在想法,也融入了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在进行讲评时要注意学生作品的优点,积极鼓励他们,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这样的激励会让学生变得更自信,大胆、积极主动地创造作品,久而久之,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才会得以发展。教师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具有责任感的心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充分的了解学生,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充分发挥。
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有的教师的图案知识一成不变,不注重专业知识的革新,多年的教学采用同样的模式,用的工具书也比较陈旧。这样做导致了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教授的知识也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些教师对基础课的学习也不够重视,教学方式死板,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采用教学方法。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对学生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断地改变,所以要适时的调整教学方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师可以通过浏览一些媒体、网络、美术的专业刊物,定时的革新一下自己的专业技能,或是多多参加一些专业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会,互相交流一下教学经验以提高自身知识结构。
五、优化并创新教学形式
1.扎实理论知识的讲解
有的学生在学习图案这门课程前,基础知识不牢固,对基础图案了解不多。教师要针对这一情况,对图案的概念、特点以及发展历史等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补充。教师要对纹样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它们的概念、特点和它们的色彩搭配技巧,等等。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别纹样与纹样之间的差异,此时就要求教师应多讲解它们的不同点。
2.循序渐进的图案创作
教师在第一阶段可以让学生通过临摹的方式对图案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用较少的时间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提高知识面,积累一定量的素材知识,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教师让学生在第二阶段进行自主的创作,当然创作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起先可以让学生找一个适合自己特点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然后对其中某一部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并加以创新,来完成自己的半创作的作品。一定时间的积累后,学生的头脑中有了一定素材的积累,在技能掌握上也更熟练了。这时教师再要求学生自主的设计一个主题,布置一些具有创作性质作业,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多设计一些方案,最后进行对比并选择,教师要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找出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这样做,能让学生创作的难度降低,循序渐进地接受创作教导。在教学实践中,直接让学生进行创作不如循序渐进的效果来得好。
六、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的个体都能健康和谐地发展,所以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及学生的具体需要。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学习水平、智力情况,每个人是不平衡的,是具有差异性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情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都能有最大程度的提高。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多地进行写生活动,多观察生活,多创新和探索生活,让学生认真地认知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真实的事物比静止的客体要更加的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这样学生对形象地理解和掌握也会更快而且更加准确。
总之,如今的中职美术具体要求在不断地变化,社会就业需求也在时刻地变化着,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及时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探索,寻找最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注重个体的发展。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每次反思都将是一个新的开始,在不断地改进中,积极探索。努力革新。
参考文献:
\[1\]王小青。浅析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