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周长》教案(精选9篇)正文

《《周长》教案(精选9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周长》教案(精选9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周长》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61,6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尺子,树叶,卡片等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描一描】 1,同学们,天是越来越冷了,到处树叶飘落。老师来的时候搜集到了一些树叶,想欣赏一下吗 你收集了哪些 (举起来)这些树叶真漂亮,你能在纸上描下它们的形状来吗 请你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实物投影展示)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沿着什么,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说得真好!谁再来说 (板书:边线)【如果没出现这样的词语,在演示后教师说:我们把这样的一周(手势)的长叫做:边线】

【说一说】 看我们画的图形,这画的其实就是树叶的什么啊 树叶的边线就是——(树叶一周的长度)

【摸一摸】 那我们能一起摸一摸你手中树叶一周的边线吗 边摸边说说什么是它一周的边线。(一名展示说)

4,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或摸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 这一周边线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

(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师展示了许多漂亮的树叶,给了学生美的享受以后,学生有了得到树叶的欲望;紧接着教师创设了第二个教学环节,又让学生用描的方式把图形保留下来描树叶的轮廓,短短几分钟描的过程,学生的体会在不断地加深,这种在做中感悟我想是老师用再多的语言都无法替代的。这样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态,使课堂气氛骤然升温。教师又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摸一摸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二,通过实例,认识周长

【指一指,说一说】我们通过树叶的边线,认识了树叶的周长,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课件出示游泳池,),你能指出他的边线吗 先指给同桌看看,然后指名上台指。池口边线是什么颜色 黑色的一圈就是池口的边线。那么这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的长我们就叫做池口的什么呢 (周长)

【看一看】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周长还有很多,看。(课件出示其他图片)

【描一描】

刚才我们认识了物体上的边线,那这些平面图形有边线吗 如果选择你喜欢描的一幅你选择谁 能一笔描出它的边线吗 其他人都能吗 (课件练习2)打开书翻到62页,拿出水彩笔,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描完后展示。我们同学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谁来说说它们的周长 (长方形先开始)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无论物体或图形一周的长我们都可以叫做边线,而这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他们的周长。

【练一练】看我们同学学的这么认真,两只小甲虫也来凑热闹拉,它们把树叶当成了运动场,我们来看一看那一只爬的才是树叶的周长 (课件)

(教师进一步来揭示周长的含义,通过实际物体的边线周长抽象到平面图形的周长,再到数叶的小甲虫围周长的富有童趣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完善周长的概念,同时为周长的测量引入到实际物体埋下伏笔。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这样的设计不但能赋予枯燥的学习内容以纯真的儿童气息和快乐的生活情趣,而且切实帮助学生建构了对"周长"的理解,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测量周长】1,那么小甲虫到底爬了多远我们有办法测量吗 谁来说说 (集体交流)然后同桌合作测量树叶的周长。

2,试一试:是不是所有的周长都要围一围呢 请看,谁先说说它的周长是什么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知道它们的周长,同桌各选一个量一量,算一算。

小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了树叶和平面图形周长,说明我们一定是要根据物体的形状特点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直线图形选择直尺比较合适,曲线图形选择围的方法比较好。

3,老师这还有一个图形,(出示五角星)你用什么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呢

有不同的方法吗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是教材的基本要求。先让学生从"数叶的周长的测量"过度到"平面图形的周长测量",这样符合儿童的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进而总结出周长的测量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探索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内化:曲线图形采用"化曲为直"的转化方法,象这样一些直线图形的周长,要先测量出边长,再计算所有边长的总和,能根据周长的含义来计算简单的平面图形。)

【练一练】

咱们研究了周长的测量方法,下面图形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们的周长吗 要求用算式表达出计算的过程 谁来口答 (练一练4)为什么这样就是它的周长

这些图形周长你能很快算出来吗 要不要用尺子去量 为什么 小组合作自由解决这个问题。练一练5

你怎么算的 (结合学生的算法板书)

同学们真聪明,不仅会用各种方法计算周长,还能感借助方格图,求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在方格纸上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重点是解决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可以结合平面图形的特征,在计算时采用简便方法,从而为后续的学习作好铺垫。特别是对于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学生想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法,渗透了转化,割补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四,拓展延伸,运用周长

【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习的快乐吗 我们也可以评价一下别人:你觉的小组里谁在哪个方面比较突出或者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的

【拓展】

今天的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广泛了,(课件)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

做树叶书签。今天你们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希望大家一起记住这个时间,我们可以把我们喜欢的树叶制成书签。在背面写上上课时间。展示(成品)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篇2

(第2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显示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物体的边线。

1、出示一面无边框圆形镜片

师:这是一面镜子,老师每天早上用它的时候都是这样拿的(演示手势)很小心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镜子是玻璃的,没有边框,易划手。)

那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解除这个麻烦呢?

我也想过给镜子镶一道金属边框,可我怎么知道这个边框倒底要多长?(可以用软尺量一下。)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量哪里吗?

点名指一指边线,如果学生指着边线上的某一点,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师:同学们刚才所指的,其实就是这个镜面的边线。

2、(出示数学书)师:你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在哪里吗?引导学生指的方法(从某一个点出发,沿边线绕一圈,回到起点)

谁再来指一下三角尺的边线?生指,师生指。同桌互指三角尺的边线。

3、出示想想做做2

师: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大家任意挑两幅图描出它的边线。

学生独立描出第二题图形的边线,并相互交流。

师选取两位同学的作业做对比,指出画时应贴近边线画。

二、认识周长

1、(出示例题图)

师:儿童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在哪里?谁来指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师:游泳池池口的边线的长也叫游泳池口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

谁再来说说什么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指名说,互相说。

2、刚才我们所指的数学书封面的边线的长其实就是什么?(课件出示。)谁再来说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3、你还能指出这是什么的周长吗?谁来边指边说。

三、测量计算周长

1、(出示一片树叶)师:你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课件演示)树叶的周长到底有多长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想到用工具去测量,再追问:你们想用什么工具,怎样测量?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2、(出示试一试左边一图)师:这个图形的周长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测量工具?为什么?能一下子直接测量出周长吗?那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测量每条边的长度,课件出示每条边的长度。)

追问:知道了每条边的长度后,该怎么得出周长?指名回答计算方法。

然后独立测量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

小结明确:一个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

四、拓展提高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方法。

《图形的周长》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加深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熟悉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2、继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对能力。

教学重点:1、周长、面积的意义;

2、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操作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师)PPT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一张。

(生)长方形纸片两张(长15cm,宽10cm;长16cm,宽10cm)、圆规、尺子。

教学程序: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故事略)

二、分步梳理,引导建构。

1、再现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意义。

(1)回忆、交流、汇报。

(2)课件出示图形。

要求指出各图形周长,摸摸各图形面积。

(3)用红色描周长,黄色涂面积。(生操作后课件演示)

2、练习十九第1题

观察比较并说出想法。

3、比一比:下图中甲部分面积()乙部分面积

A、大于B、小于C等于

4、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算出各图形周长。

课件出示图形、数据。

(2)说出其中哪些图形的周长可用公式计算(根据回答出示图形)。

你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吗?(填书上)

口答。(在图形下方相应板书公式)

(3)说说对于圆周率你了解多少?

完成练一练第1题

三、应用操作,提高发展。

1、按要求操作、计算。

(1)把长15,宽10的长方形变成一个最大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周长是多少?

(2)在这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圆。

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3)把这个圆分成两个半圆。

每个半圆的周长是多少?

2、请你一试。

(1)你能在长16,宽10的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半圆吗?

生尝试操作后交流画法。(师适当引导)

(2)若长是24,宽是10的长方形中,最大半圆又该如何画?

(3)你从中有何发现?

3、想一想。

用一根长20的铁丝围成一个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你有几种不同围法?

若想让围成的图形尽可能大该怎么办?

四、全课小结、延伸。

联系课堂开始时故事中问题,为下节课复习图形面积铺垫准备。

认识周长 篇4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39、4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图片,剪刀,水彩笔,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导入,剪图形。

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听过)今天啊,他们又在操场上进行了一次比赛,他们想请你们做小裁判,你们愿意吗?(愿意)当然,比赛是有要求的,要求是:(齐读,围绕操场跑一周)请小裁判们仔细看哦,瞧,

播放ppt

师:比赛结束了,你们想把奖牌发给谁,并说说你的看法。

师:大家都认为乌龟赢。兔子没有赢的原因,是因为它犯规了。而乌龟按照比赛要求从起点开始跑,绕着操场跑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跑了一周。

(板书:一周)

师:你们真是合格的小裁判。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把小礼物悄悄的夹在你们数学书里了。

这其实可以做成一张张美丽的书签,

现在请你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书签,很快地用剪刀把它从纸片上剪下来,比一比,谁剪的又快又完整。

学生动手操作。(剪好的同学快速把剩余的纸和剪刀放到桌肚里)

师:同学们都剪好了吗?

你最喜欢谁?举起来,你是怎么剪的?

生:沿着边线剪的。

师:刚才这个同学用了一个词叫边线。(板书:边线)

老师发现你们都是沿着它的边线剪的。

像这样的剪的同学,把你剪好的图形举起来。

(二)认识边线,周长。

师: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书签了,你能指一指你手中书签一周的边线吗?

竖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指一指。

(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谁能像老师一样指一指一周的边线。

其实啊,我们刚才所指的书签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板书:周长)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周长的知识。

周长的运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看,游泳池迟口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这是(篮球场)篮球场一周的长度就是篮球场的周长。

(三)、摸边线。

你能像这样,找找我们身边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吗?

老师总结:桌面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桌面的周长。

学生证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学生证表面的周长

数学书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数学书面的周长

(四)、描边线。

师:如果把我们所指的、所摸的这些物体画下来,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选两幅你比较喜欢的图形,拿出水彩笔描出它一周的边线,会不会?

学生汇报:你选的哪两幅?

把你描的和大屏幕上的核对一下,描对的就请坐端正。

再回到所描的图形,老师讲述:刚才我们所描的这些图形的一周边线的长,其实就是每个图形的周长。

二、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周长。

(一)   过渡。

我们认识了周长,还要会计算周长。怎样来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出示ppt

要求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我们首先要找到三角形的边线。(师指)其次我们要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最后,算出三条线段的长度之和。那么四边形的周长就是求(四条线段的长度之和)

完成作业纸、

齐说答案,汇报。

(二)   学生操作。

师: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三件物品,一起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名片,五角星,硬币。)

小组长拿出物品,小组讨论。(配上音乐)

现在要请你考虑,要测量它们的周长,你能想出什么样的好方法,小组讨论。

师:你们想出好方法了吗?

刚才老师参与了几个组的活动,发现你们想出了很多巧妙的办法。哪个组先来汇报一下。

师:你们组想汇报哪个物品?说出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1:★测量一条边。

师:也就是说,你们的测量方法可以归纳成一个字,就是量。(板书:量)

不仅会量,还注意了技巧。

生2:硬币,圆形的物体怎样测量?

学生示范,用绳子围。

你觉得他们想的方法怎么样?

方法很巧妙,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那就是:围。(板书:围)

学生3:名片。是长方形。(板书:量)

请把三样物体快速收到信封里,表扬。

师:对于这几个组想的方法,你们都觉得很好,对吗?

(板书:量、量、围、滚)

(三)   测量树叶的周长。

师:刚才我们开动脑筋,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测量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你们可真聪明。

老师这有一样东西,想请你来帮忙测一下它的周长?

出示树叶。你能想出办法测量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用绳子围。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你们发现在这几种方法中,用绳子围这个方法对于测量树叶的周长来说,比较好,对不对?

课前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树叶,请组长拿出2号信封,量一量树叶的周长。

汇报结果。

因为每片树叶的大小不一样,所以每片树叶的周长都不一样。

我们来看看,这片树叶的周长,究竟是多少?动画演示。

你能说说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吗?

生:11厘米。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围一围、滚一滚、量一量的方法去测量它们的周长。这些方法都是我们班同学想出来的,真了不起。

三、巩固练习。

师:老师这还有一些图形。你能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有没有信心?既然有信心,老师想和你们来一次挑战,怎么样?来一次抢答比赛,看看谁反应最快,一口报出周长是多少?

第一个:三角形(16厘米)。指名说。你是怎么想的?强调单位

第二个:

第三个:

老师还想考考小朋友。

四、布置作业,拓展提升

老师期待你们下节课的汇报。

五、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只要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们一定会观察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啊,要做一个有心人。

认识周长 篇5

简介:本人现为学校省规划重点课题核心组成员,先后参与过多项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论文《调动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教学》获市教研室“创新杯”论文评比三等奖、《算法多样化 教师尴尬些什么》获市教科所“科研杯”论文评比二等奖,教学设计《分数的意义与读写》获中国教育学会2007年首届教学设计评比三等奖,另有多篇教育随笔发表于《铜山教育》。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61—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

2. 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画,树叶等可以描述周长的物体。

学具准备:三角尺,水彩笔,细线,不同形状的树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操作,认识周长

1、激发热情,感知周长

出示画有彩色图形的纸,谈话:老师画了许多彩色的图形,我打算把它们剪下来送给表现好的同学,要把图形完整的剪下来,你认为应该怎样剪呢?

师:对,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剪。(板书:边线)让学生指一指,老师剪下一个图形送给刚才发言的学生。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你能不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师:同学们都是从左边为起点开始指的,那能不能从右下边为起点指?在指边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独立指出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和班级中交流。(课件动态演示指出这三样物品的边线。)

3、认识周长

出示游泳池图,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吗?学生指出后,再用动态画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板书:周长)周长的周是一周的意思,长是长度的意思。

请学生举例说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如树叶、文具盒上面、作业本封面等物品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实物的边线入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充分感知事物和图形的边线,为认识周长做好准备。认识周长后再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去观察、交流,使学生反复体验和理解周长的含义,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也为求周长作了铺垫。]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小组同学合作动手围一围,量一量,记录在纸上。然后用课件动态演示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同时强调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先用细线围一围,再把绳子拉直了量出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计算图形的周长(“试一试”)

谈话:把书打开到61页,看试一试,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吗?你能说说什么叫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吗?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各自的周长吗?同桌讨论,指名说说自己的办法。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然后在全班反馈。(反馈时用课件演示。)

总结: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应先量出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相加。下面同学们就来比比谁算的快、算得准。

3、练一练

①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指名板演,订正时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②做“想想做做”第5题。

课件出示题目,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打开书看书独立做一做。做好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想法和做法,最后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评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图形的周长求法,通过围一围、算一算等活动,巩固对周长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在交流中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数学思考。]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图形的边线,让学生说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完成。最后课件演示描出边线。

2、实际测量(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拿出几片不同形状的树叶,量出它们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在小组里展开测量活动并交流。教师注意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3、解决问题(做“想想做做”第6题)

谈话: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长,你能找一找吗?(围绕腰一周的长度称为腰围,还有胸围、头围。)先请一名学生为老师测量腰围,再让同桌互相测量腰围长度,学生汇报是怎样量的,腰围是多少。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做衣服时要量一量腰围和胸围,买帽子时用到头围。测量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物品采取不同的方法,师:刚才我们测量了很多物品的周长,说一说,你还想测量什么物体的周长?布置学生课后测量大树树干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测量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激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归纳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什么了?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物体或图形的周长,还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设计意图:小结生动具体,不仅关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观察、操作、计算、感悟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具体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始终贯穿着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特点,更体现了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认识周长的知识设计成摸摸、量量、算算等一连串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灵活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尊重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作了适当的调整、重组和补充,使教学思路更清晰,教学环节更连贯。比如,引入周长的概念时,没有直接出示课本中的游泳池,而是让学生先指物体面的边线。认识游泳池的周长后,让学生再举例说说其他物体面的周长。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操作的过程直观、清晰的展示给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学习兴趣。课堂上提供给学生的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量树叶的周长、量腰围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感觉到的现实,提高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图形的周长》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一定的测量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师: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课件演示)

师:他跑对了吗?

生:不对,他跑到里面去了。

师: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

生:应该沿着最外面的黑线跑。

师:这条黑黑的线也就是操场的边线。

师:如果你是小胖的爸爸,会对小胖说些什么?

生:小胖,不能再偷懒了,要沿着操场的边线跑。

(课件演示)

师:说的真好!第二天,小胖又开始出发了。

师:这回跑完一圈了吗?

生:没有,还没有跑到。

师:应该跑到哪里?

生:最后要回到起点,这才是操场的一圈。

师: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拿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

学生结合课件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教师指出,围着操场跑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

2.累加长度,明晰操场的周长

师: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依次呈现数据:直道90米----弯道110米---直道90米---弯道110米。

生:400米。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可以这样算:90 110 90 110=400米。师:400米表示哪里的长度?

生:操场一周的长度。

师:对,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可以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

二、辨析比较,整体理解周长本质

1.辨析一周,物化为形呈现实物

师:现在老师带来了三角板和圆形标志,想一想它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

生:有。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练习纸,用水彩笔把一周画出来。

学生描画一周后,呈现交通标志中间线涂色作品,予以辨析。

生1:不对,这条线是在中间的,不属于它的一周。

生2:一周是最外面的边线,这条不算。

师:想象一下,这个交通标志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生:圆形。

教师演示,从交通标志实物中剥离出一条圆形的边线(保持圆形形状)。

师:想象一下,这个三角板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教师演示,从三角板实物中剥离出三角形的边线(保持三角形形状)。

2.操作演示,体会“长”的本质

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办?

生:可以用尺测量。

课件:12厘米、16厘米、20厘米。

师:三角形周长到底是12厘米,还是16厘米,还是——?

生:应该把3条都加起来。12+16+20=48厘米。

师:48厘米指的是什么呢?

生1: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和。

生2: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也可以说三角形的周长是48厘米。

师:下面我来测量圆形的周长。我用直尺这样量——?(教师动作比划)

生:不行,圆形的线是弯的,尺子是直的!

师:那怎么办?

生1:半圆角尺量。

师:你们觉得怎样?

生2:那是量角器,量角度用的,不能测量长度。

师:是的,你的数学知识真丰富。

生3:用软尺绕着量。

师:好办法,可软尺我没带,我只带了一条线。

生4:可以用线绕一下,再用尺子量就可以了。

教师演示,把线绕圆一周然后缓慢打开,拉成一条线段。

师:用毛线绕可以把曲的边线变成直的线段,真是个好办法。

组织学生测量这条线段,测得长度为63厘米。

师:这63厘米表示的是——

生1:圆形的周长。

生2:圆一周的长度。

3.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先研究了一周,这是操场、三角板表面、交通标()志表面的一周,接着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到了操场一周的'长度是(400米)、三角形一周长度是48厘米、圆形一周长度是63厘米,每个图形的一周都有自己固定的长度,我们把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课件依次呈现矩形、五角星、半圆形、角等图形,组织辨析。

师:这些图形都有周长吗?

生:角没有。

师:它跟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

生:没连起来,有缺口。

师:这种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那上面这些图形叫——

生:封闭图形。

师:如果这里加一条曲线,现在有周长了吗?

生:有。

板书完善概念,学生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内化巩固,解释应用概念

1.生活举例,辨析解释

师: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生1:黑板。

生2:课桌的面。

师:我们一起看看,黑板、课桌表面其实是什么图形?

生:都是长方形。

师:是呀,因为它们是长方形,所以它们有周长。生3:我的脸

师:我们一起看看,脸表面其实是一个封闭图形,所以它也有周长。

媒体呈现:

谁测量的是周长呢?

生:量腰围是量周长,量身高不是。

师:腰围量的是哪儿?你比划比划!

结合学生的比划,课件随机在图像腰部呈现一周。

师:那么量身高量的是什么呢?

结合学生比划,课件动画抽象出线段。

生:量的是一条线段的长度,没有一周,不是周长。

师:是的,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2.增加干扰,强化一周

媒体呈现长方形,给出长2米的数据,组织学生选择合适的周长数据。 a.2米

b 。4米

c.6米

师:只有一个数据,能选出周长吗?

生:可以,第一个肯定不对,2米只是1条长边的长度,4米是2条长边的长度,而周长应该是4条边长度的和,肯定大于4厘米。

师:讲的真好?周长真的是6米,那么这条宽的长度肯定是——

生:1米。可以这样算2 2 1 1=6米,宽就是1米。

师:是的。小朋友注意看图形开始变了(媒体演示长方形中间增加一条线),长方形的周长变了吗,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1:变了,中间一条长1米,周长是6 1=7米。

生2:没变,周长是一周的长度,中间这条线不属于一周,不能加。

师:是吗,请同学们用手描描一周,想想周长变了吗?

学生手势比划,齐答:不变。

师:如果里面再增加一些线,周长会变吗?

生:不会,因为里面的线跟周长没有关系。

3.拼组图形,弱化“面”的干扰

师:这里有一个正方形,一条边长度是1厘米,那么周长是——

生:4厘米,4个1厘米就是4厘米。

师:是的,如果再出现一个同样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长方形,周长会是多少?

生:8厘米,2个4厘米就是8厘米。

师:真的吗?不着急,同学们自己在练习上描一描、算一算。

生汇报:周长不是8厘米,应该是6厘米。算式2 2 1 1=6厘米。

师:刚才都认为是8厘米,现在都确定是6厘米?那2厘米到哪里去了呢?

生:2条边到里面去了,那就不用算了!

师:哦,图形一拼,周长并不是简单的加一加。一起看,(媒体动态演示图3与图4拼的过程)想一想它们的周长相比会是怎样的结果?

(1)图形3长

(2)图形4长

(3)一样长生1:图形3周长长。

生2:不对,应该是一样长。(生到台前展示)图形3周长是2 2 2 2=8厘米,图形4周长是2 2 1 1 1 1=8厘米,所以一样长。

师:生1,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1:同意。

师:刚才为什么这么做出判断呢?

生1:这是4个拼成的,这才3个拼的,我就认为图形3的周长长了。

师:看来,周长我们要关注的是它的一周边线,不要被它里面的线、它拼的个数干扰。

认识周长 篇7

教学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上)》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并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

学具(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硬币、五角星,细线,软尺,40厘米刻度尺。)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渗透一周的概念。

老师先组织一个游戏:

孩子们,很多同学都想了解老师是谁,来自哪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名片,我每个小组发一张,大家传递一周,相互看一看,了解一下。现在你知道老师来自哪里了吧?那么就在我们刚才传递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注意到名片的运动过程。是呀,名片在小组里正好转了一周。

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

(一) 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1.小朋友们,老师首先要带大家到森林里去走一走,看看那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演示动画)

2.公正的小裁判们,你们觉得谁才是真正的冠军呢?(请两个学生说,重点分析规则。强调两点:1、沿着树叶的边线;2、要爬一周。虽然红蚂蚁先爬到,但是它犯规了,冠军还是应该属于黑蚂蚁。)

是呀,黑蚂蚁遵守比赛的规则:沿着树叶的边线爬,正好爬了整整一周的长度,这个冠军当之无愧。

3.(点击课件,出现表示树叶周长的边框。)小朋友们,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我们给这一周的长度起个名称好吗,就叫树叶的周长,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尝试操作,理解周长。

1. 摸一摸:其实物体表面都有它的边线。

生活中物体的表面都有它的边线,你能仔细地摸一摸课本封面一周的边线。摸给大家看一下,去摸一摸文具盒一周的边线,其他物体某个面一周的边线。你摸的是哪个物体一周的边线?

2.描一描:如果把大家摸的物体的面画下来就成了平面图形,你能描出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吗?选择两个你最喜欢的图形描一描。

谁愿意把你描的图形给大家展示一下?比画给大家看看,描的可真仔细。刚才你们都描出了图形的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我们来想象一下另外这几个图形的周长,请闭上眼睛,在头脑中画一画,也可以用手比画比画。五角星的周长、圆形的周长。

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周长了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板书:围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指几条边的长度?五角星的周长呢?圆的周长呢?

二。合作探究,探求周长。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名片、采来的树叶、还有硬币,你能指出他们的周长吗?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物体的周长最长,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名片的周长长一些,硬币的周长最短。

2. 文具盒中有测量周长的工具吗?拿出来看看,你认为用这些工具最容易测量的是哪一个周长?

为什么?如果是用直直的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比较容易测量,对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这样的图形,你能与你的同桌合作,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把你算式、方法和结果记录在纸上,看谁的方法巧?同桌合作的好?拿出1号信封。挑一个你们喜欢的图形开始研究。

3.大组交流:

哪些组已经好了,用你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那一组同桌愿意把你们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

长方形的周长:

9+9+5+5,

9×2+5×2,(9+5)×2,

三角形:9+9+10=29,你是怎样思考的?

五角星:

4+4+4+4+4+4+4+4+4+4=40, 4×10=40,

4.刚才我们通过量和算的方法得到了一些物体的周长(板书:“量”和“算”)。那么这两个物体你为什么不能用直尺测量周长呢?你们能不能想办法也能测量出它的周长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讨论一下。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尺、棉线等等,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从中挑选一个(硬币和树叶)物体测量出它的周长。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方法和结果都记录在练习纸上,看哪一组的方法多,到时候一起来交流。第二,实在想不出办法,别急,可以求助老师或看看周围的同学,或许对大家的研究会有所启发。

5.大组交流:

哪些小组是测量树叶的?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带着你们的工具与图形上来。

※绳子绕树叶一圈,再量出绳子的长度。

※树叶对折,量一半树叶的长度。

6.哪个小组是测量硬币的?

带着工具上台与我们分享。

围一围:硬币很难围,围一围、量一量,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也得出了它的周长!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看大家研究的这么投入,老师也有一种方法与大家分享,想不想一起来看一看,介绍滚的方法。

小朋友门,其实不管是围还是滚,无论是树叶还是硬币,本来都是曲线图形用直尺不能直接测量,但大家都想办法得出它的周长,你们用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办法,是什么办法?化曲为直,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转化的方法,其实在我们数学学习都可以把不知道的内容转化成学过的内容进行解决。

三。联系生活、应用周长。

1.那大家再想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没有用到了周长的知识呢?小朋友们,周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周长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你看,出示屏幕。

2.要测量比较大的物体的周长看来比较困难。你知道吗?在二千多年以前,有一位古希腊的数学家推算出了地球赤道一周的长,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地球的周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当你了解之这一知识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

只要敢于探索,善于创造,那么这个神话会成为现实。

3.做个小小设计家:老师给大家的棉线是60厘米的,用你们手中的棉线,请你创造一个图形,不多用也不少用。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为什么形状不同,但是它们的周长却是相同的呢?

四、全课总结

认识周长 篇8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2课时: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显示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物体的边线。

1、出示一面无边框圆形镜片

师:这是一面镜子,老师每天早上用它的时候都是这样拿的(演示手势)很小心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镜子是玻璃的,没有边框,易划手。)

那谁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解除这个麻烦呢?

我也想过给镜子镶一道金属边框,可我怎么知道这个边框倒底要多长? (可以用软尺量一下。)

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量哪里吗?

点名指一指边线,如果学生指着边线上的某一点,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师:同学们刚才所指的,其实就是这个镜面的边线。

2、(出示数学书)师:你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在哪里吗?引导学生指的方法(从某一个点出发,沿边线绕一圈,回到起点)

谁再来指一下三角尺的边线?生指,师生指。 同桌互指三角尺的边线。

3、出示想想做做2

师: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大家任意挑两幅图描出它的边线。

学生独立描出第二题图形的边线,并相互交流。

师选取两位同学的作业做对比,指出画时应贴近边线画。

二、认识周长

1、(出示例题图)

师:儿童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在哪里?谁来指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说一说、指一指,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师:游泳池池口的边线的长也叫游泳池口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

谁再来说说什么是游泳池口的周长?指名说,互相说。

2、刚才我们所指的数学书封面的边线的长其实就是什么?(课件出示。)谁再来说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3、你还能指出这是什么的周长吗?谁来边指边说。

三、测量计算周长

1、(出示一片树叶)师:你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吗?(课件演示)树叶的周长到底有多长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想到用工具去测量,再追问:你们想用什么工具,怎样测量?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指名讲解测量方法。(用线围周长,作记号。再用尺量线的长度,就是周长。)(教师说明:选整厘米数)

分组操作

指名上台演示测量。师辅助。(注意:起始点,并要贴近边线量)

2、(出示试一试左边一图)师:这个图形的周长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测量工具?为什么?能一下子直接测量出周长吗?那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测量每条边的长度,课件出示每条边的长度。)

追问:知道了每条边的长度后,该怎么得出周长? 指名回答计算方法。

然后独立测量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

小结明确:一个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这个图形的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

四、拓展提高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方法。

指名回答,阐述思考过程。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2、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说明题目要求,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各图形的周长。

指名回答正方形周长、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师:指名回答第三幅图的周长长度。(可能有同学会认为是30厘米)

指名上台指出该图形的周长。

同时出示各边的长度。并指名计算周长长度为26厘米。

提问:为什么有同学算出来是30厘米,有同学却算出答案是26厘米?

同桌两人讨论一下,课件演示。 引导学生发现:在计算的过程中有同学误把2厘米的两条边也算在了周长内。

五、全课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能指出物体的周长,能测量这些物体的周长,能计算物体周长的长度)

《图形的周长》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4页.练习二十的第l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以及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并能根据它们的含义和公式计算所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具准备:

教师把教科书第134页的两个图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教师:我们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请说出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分别说一说多边形和圆的周长的含义。然后,教师用教科书上的结语进行概括: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计量周长要用什么计量单位?(要用长度单位。)

教师:我们还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请说出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然后,教师用结语进行概括: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千米。)

请你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大小。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第134页中间的图,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直接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左图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长一些(它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那么两斜边就要长一些);右图中的两个图形的面积不相等,但是周长是相等的。

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第134页下面的图。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请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它们的计算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先复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然后,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是基础,正方形的有关公式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三角形和梯形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导出的?(通过实验导出的。)

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表示什么?它是哪两个数量的比值?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教师:从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发现,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最基础的?(长方形。)

教师还可以把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整理成下表: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1题。

教师说明要求,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2.做练习三十的第2题。

题目中没有给出数据,让学生先判断要求面积需要哪些数据,然后自己想办法量出数据,再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看学生做题有什么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有没有不同的做法。

3.做练习三十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一说思考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明道理。必要时,教师可以画图演示。

4.做练习三十的第9题。

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明白题中所说的事情,然后指名说一说题目中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学生明白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4、5、6、7、8、10题。